《学记》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

合集下载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关键人物,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历史沿革中,《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理论著作,对于教学方法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首先,《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实践。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

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质量、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推动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促进知识与实践的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启发式问题解决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实践为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发挥自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程。

第三,《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生动形象的教学。

教学活动的理想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生动形象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生动形象的教学,通过示例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真实、实用和有趣。

最后,《学记》强调教育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

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需求的多样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网络学习和游戏教学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这样能够使教学更加平衡、科学,使教学过程更加富有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实践、注重启发式、注重生动形象、注重多元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浅谈《学记》中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谈《学记》中教育思想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启示

108部分研究者将学记中的教师素质观与现代的教师素质观进行比较,指出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如杨卫明,仪淑丽的学记的教师素质观与现代教师素质的提升,一文中指出学记对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素质有着明确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切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必须善教,必须有渊博的学识和进取心1 明确教育的作用《学记》 中首先明确了教育的作用。

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把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所以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把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书与育人是个有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

教书是目的,育人是关键。

教书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育人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将在其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起着动力、引导和定向等重要作用。

2 对师生关系的启示《学记》 中蕴含着大量的教师教育思想,对教师的社会地位,职业道德,师生关系和教学机智都有详细的阐述,为当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它提出师生关系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构建。

具体体现在“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师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所以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尤其对小学教师有着启示作用,首先,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不能以大人的姿态对待学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

其次,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不讽刺挖苦嘲笑学生,做到客观公平。

最后要提高教师水平,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向学生传递知识技能。

3 对教学方法的启示《学记》 中强调要坚持因材施教,放在现代小学阶段来说也是如此。

学生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教育学生,切忌教学方法千篇一律,谨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学记》是《论语》的一篇,记录了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和原则。

在《学记》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教育启示。

《学记》强调了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孔子认为,“吾道一以贯之”,教师应该先做好自己的榜样。

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以及良好的知识储备,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做到言行一致,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学记》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孔子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潜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有才华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其优势,引导其发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该耐心教导,因材施教。

这个教学原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提醒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当的教育。

《学记》强调了教学要因教材而定。

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教师应该善于把握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敏锐地捕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学记》提出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意识和学习习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只有学生对学习抱有热情和兴趣,才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学记》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对当前的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启示。

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这些方法和原则都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参考,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

《学记》读后感(优秀8篇)《学记》读后感篇一《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传统,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

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

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教师的作用。

《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主张。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只靠事先记诵,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

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因材施教。

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

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含蓄而精妙,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

《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代教育实践的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代教育实践的意义

《学记》的教学原则对当代教育实践的意义摘要:一、引言二、《学记》的教学原则概述1.教学相长原则2.尊师重道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启发诱导原则5.循序渐进原则6.巩固练习原则7.知行合一原则三、当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四、《学记》教学原则的启示与应用1.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2.尊师重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4.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5.循序渐进,提高教学效果6.巩固练习,巩固学生知识体系7.知行合一,培养应用型人才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学记》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其所蕴含的教学原则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学记》的教学原则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启示,以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学记》的教学原则概述《学记》提出了以下教学原则:1.教学相长原则: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尊师重道原则:强调师生关系中的尊敬与尊重,遵循教育规律。

3.因材施教原则: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4.启发诱导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5.循序渐进原则:按照一定的教学顺序进行,提高教学效果。

6.巩固练习原则: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

7.知行合一原则: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当代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当代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个性发展、教学方法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学记》的教学原则,有助于改进教育实践。

四、《学记》教学原则的启示与应用1.教学相长,促进师生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2.尊师重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启发诱导,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学记》的教育学意义

《学记》的教育学意义

《学记》的教育学意义学记是南朝梁代宗懍撰写的一篇关于学习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文章,对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深远意义。

它提出了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教育观念,对于培养优秀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文将从学记的教育学意义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这篇重要的古代教育文献。

首先,学记通过提出“师者,所以尺度也”、“师者,所以告度也”等理念,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它认为教师不仅是一位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引路人。

教师要既掌握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有正确的观念和行为规范,才能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记提出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它认为学习要注重实际操作,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学记中提到了“先内法体勤,后外示人己”的学习法则,即首先培养自己内在的素质和能力,然后才能在外部展示出来,告诉他人。

这一原则对于当代教育仍然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引导学生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记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记提倡“以学道德为本”,认为学生要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优秀的品行和道德素养。

它引导学生要具备敦厚、宽容、忍让、勇毅等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现代教育追求全面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此外,学记还强调了学习态度和方法的重要性。

它认为学生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追求知识的积累和提升。

同时,它提出了“志士幽人误相恢,群师四海共辉腆”的道理,强调学习应辩证看待,要广泛借鉴各方面的经验,不可局限于狭隘的知识领域,要与他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最后,学记还提到了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它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注重因人而异。

学记提倡要尊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创造能力。

这一观念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强调教育要注重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批判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学记》是一篇具有深远教育学意义的文献。

它从教育的目的、方式和教育者的角色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思想和观念,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学记》是一本著名的教育文献,其中涉及了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和启示。

本文将对《学记》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探讨其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启示。

《学记》强调了教师的教学地位和角色。

在《学记》中,教师定位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指导者,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教师还应该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和指导。

《学记》强调了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记》提出,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记》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案例教学和问题解决等,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记》强调了教师的评价和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扶持。

教师自身也应该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记》强调了教师的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和关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沟通,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和启示让我们认识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该转变角色,进行启发式教学,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评价和反思,注重情感投入和人文关怀。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有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优秀学生。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引言《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著作,作者为东汉时期的王充。

该书系统地阐述了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职责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学记》中的内容,讨论其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为我们现代教育的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教育原则在教育原则方面,《学记》提倡“以孔孟为宗,以道法为本,以天人感应为主”,并强调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成圣达道”。

根据《学记》中的这些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教育应秉承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诚信、礼仪等,这些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应该培养的人格品质。

现代教育也应注重人文关怀,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2.教育应遵循道德规范。

道法即天道和人法,教育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道德规范,遵守和践行这些规范,是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的必要条件。

现代教育应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判断力。

3.教育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自由发展。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学有所成。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方面,《学记》强调理性思维和启发式教学。

其中,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鼓励学生根据自主发现和探索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根据《学记》中的这些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教育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学生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性。

2.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和创新意识。

让教育更多地关注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的问题。

3.教育应该注重实践和应用。

教育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而是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提供更多具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他们的生活中,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提高。

教师的职责在《学记》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示范,带领学生认识、解决问题。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丝 路 视 野一、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

”启发诱导原则作为《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可见启发性的重要性。

现代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

”这句话是说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但这种引导不是灌输也不是包办,而是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想。

启发性原则对各个层面的教育都十分适用,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的是正处于儿童期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较高的创造力和兴趣,动手能力较强,思维能力也很活跃,启发性原则可以很好地和这一阶段的儿童特点相结合,抛砖引玉式的问答环节可能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具有了相对成熟的逻辑分析能力,如果教师在这个阶段进行逐步的指导,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多层级的综合分析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有利于学生形成成熟稳定的逻辑思维方式。

二、教学相长原则教与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需要相互促进。

从师者的角度而言,正如其隐喻所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

”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持续不断地扩充自己的知识内涵,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对自己所教授科目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更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只有具有这样知识储备的教师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所具有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的欠缺之处,通过课下学习相关知识来弥补自己也是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站在学生的角度而言,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更要敢于质疑教师,敢于向自己不认同的内容说不,逃脱出“师云亦云”的困局,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只有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学记》读后感范文

《学记》读后感范文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见解,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探讨,开启了一扇新的认识之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繁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才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记》强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信念。

我们的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和细致关注,才能打造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学记》强调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是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今天的世界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立足于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读完《学记》,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教育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需品,是新时代推进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记的现实意义

学记的现实意义

学记的现实意义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

《学记》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重视教育的价值:《学记》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这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重视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 倡导尊师重教:《学记》中明确提出了尊师重教的思想,认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

这对于今天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为教师的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3. 强调因材施教:《学记》中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 提倡启发式教学:《学记》中强调了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这对于今天的教育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记》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经典著作之一,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教学的启示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教学的启示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教学的启示《学记》是明朝一位著名思想家郑复明写的一部《四书》之一,其中描述了他的教育思想,也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经典作品之一。

在教育知识的洪流中,《学记》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反映出郑复明的教育理念,对于当今教育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学记》强调了学习为本,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和理解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让学习更有乐趣,多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此外,《学记》还谈到了感悟力的重要性,强调明达、审慎、专心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科拓展的基础,也即是要求学生除了“学”外,还要培养学生感悟力,帮助他们掌握知识“悟”出,在经典、文学、哲学等学科中重视灵性教育,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他们拓宽视野,拓展思维,启发思考空间,培养创新能力。

此外,《学记》也提出了以教师为本的教育思想,即培养教师150%的热情,让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当代学问的光荣传统,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历史内涵和价值,把学习放在教育体系、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视野中,最终能够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社会意义的能力。

最后,《学记》还提醒教师要依靠知识,不要轻视学习,不要把随便作为学生未来的青少年企业家,而要以学习为本,使学生终身受用,紧跟社会脉搏,不断强化自身、实现自身价值。

培养学习的热情,不断开启学习的大门,让学生长期处于学习的动态的状态,以蓬勃的精神力来应对当今多变的世界。

总之,《学记》是我国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经典作品,其中提出的教育思想对当下教育提出了启示,它强调了学习为本,以教师为本,。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学记》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也是教育方面的重要著作。

其中对教师教学方法有着深刻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依然可以从《学记》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学记》告诉我们教学要因材施教。

《学记》中提到“因时因事因材施教”,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能力、兴趣、特长都不尽相同。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应该因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灵活的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学记强调教学要注重实践。

学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巩固和发展。

《学记》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名言,强调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注重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动手动脑,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学记》提出了“敦敏深笃,玄默贞怯”。

这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

教师要有敦厚的性格,善于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问题,要有深厚的学识,善于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学记》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以及勤勉尽责的工作态度,这些素质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记》强调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

在教学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记中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之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用良好的品行和优秀的榜样来引导学生。

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要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对《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我们可以发现,古代儒家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学实践中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读《学记》引发的现代教育的几点思考

读《学记》引发的现代教育的几点思考

读《学记》引发的现代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学记》是一本古代经典教育著作,对现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文从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倡导全人教育、注重实践和体验、培养创新思维以及推动教育改革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学记》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通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实践和体验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建立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

在未来,教育需向更为人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重塑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实现教育的全面提升。

《学记》的智慧将继续指引现代教育的进步方向。

【关键词】《学记》、现代教育、个体差异、全人教育、实践体验、创新思维、教育改革、启示、未来发展、教育理念、重塑。

1. 引言1.1 《学记》对教育的重要性《学记》对教育的重要性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

作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名著,《学记》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弘扬美德,推动社会进步。

它强调了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提倡了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修养和创新能力。

《学记》不仅是对传统教育的总结和反思,更是对教育人才培养的深刻探讨和重要启示。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形式的不断改变,《学记》作为古代教育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重视教育的初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实践和创新,推动教育改革,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学记》对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的价值,更在于它对教育的重要性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和探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2 现代教育的挑战现代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教育体制的僵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造成了一刀切的现象。

这种教育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需求。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

《学记》对教育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师的论说2000字《学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著作之一,它由晋代大儒孔安国编写,其内容涉及到教育原则、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角色等各个方面。

这篇文章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以此展示《学记》在教育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教育原则孔安国在《学记》中明确提出了“以德为先,以学为次”的教育原则。

他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是优秀的,但如果必须选择其中之一,那么道德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为道德是根基,而才能则是树叶枝条。

因此,一个人只有在道德上过硬之后,才有资格去追求才能。

除此之外,孔安国还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全面人才”。

他认为,全面人才应该身体健康、智力过人、品格高尚、情感稳定,并且具备成熟的思想和判断力。

这样的人才不仅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也能够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在《学记》中,孔安国提出了“贵行、不贵语”、“体验教学”、“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揭示了当时的优秀教学实践,并对后世的教育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孔安国提出的“贵行、不贵语”原则意味着在教育中行动、实践比语言更重要。

这也是一种鼓励师生去实践、实践、再实践的教育方式,实现了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目标。

其次,体验教学法是“学记”中的一个重要教育方法。

孔安国认为,教学必须与生活密切相关。

采用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再者,孔安国提出的“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表明对学习的顺序、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因人而异的。

因此,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约束学生的学习进程,确保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角色孔安国提出了“先为人,后为师”和“以身作则”的教育原则,从而强调了教师在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学记中,教师被认为是学生思维世界的塑造者。

教师的行为和言语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和言语,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灵和思想。

《学记》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启示_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学记》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启示_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学记》对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启示_学记的教育思想及启示一、关于教学预设传统的语文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有充分的预设,即精心备课,然后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驾驭能力来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预设,从而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其实质往往是以认识的逻辑与思维的逻辑来取代审美的规律,以归纳和演绎取代直觉与情感体验。

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也需要教师的充分预设,因为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不过这种预设与传统意义上的精心备课有了很大不同,从预设的出发点到预设的内容都应作重新建构。

《学记》上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意谓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就打预防针,进行预先教育;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进行及时教育;不超过学生接受能力,而实行顺顺当当的教育;同学之间相互观摩之时,进行虚心学习的教育。

联系教学实际我觉得对于教材我们要深入挖掘,设计教法要切实符合学生的学情,对学生中有可能产生的疑惑和阻碍进行预设,以求教学的顺利。

所以老师不但要关注生成,更应关注预设,没有充分的预设就没有生成的精彩。

当然针对课堂上出现的不顺利,教师要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及时化解,而不要等课后发现积存了许多问题再去解决,这样较被动。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

这样的预设,内在地包含着教学生成,内在地包含着教学创造。

二、关于对话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种交往、互动,是精神领域的对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

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

而这种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唱在《学记》里早已有明确的描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及启示《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名著《礼记》中的一篇,是关于教育的经典之作。

其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和启示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学记》为蓝本,探讨其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以及给当代教育带来的启示。

《学记》强调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差异。

《学记》中提到:“自上古圣人之教,则有差。

”这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潜力,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差异更加多元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个人潜能。

《学记》强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记》中提到:“及一日之长,则以居小教。

”这意味着教师应将学生培养为能够自主学习的人,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在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使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

《学记》强调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记》中提到:“可翼而不可承逑,则望而生畏。

”这意味着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应用能力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教师应当通过实践、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记》还提到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

《学记》中提到:“由其所述以感其情。

”这意味着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情感表达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当今社会,情感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亲切友好的教学方式和对学生的关爱,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积极参与。

《学记》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阐述提出了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注重情感教育等重要观点。

这些观点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关注情感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

《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及其启示:预防性原则《学记》说:“禁于未发之谓预。

”要求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会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防止措施。

否则,“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

当不良倾向已经发生甚至积习已深时再作教育引导,就会格格不入而备感困难。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

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这已涉及教学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准备、教学内容和顺序等问题,要求寻找诸因素的最佳结合点,使教学显见成效。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孙”)。

孙,可以理解为内容的顺序和年龄的顺序。

如果“杂施而不孙”,杂乱施教而无合理的顺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

因此,要“学不躐等”。

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长善救失原则《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这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

这四种缺点又是“心之莫同”——个体的心理差异造成的。

因此,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差异,认识到它的两重性,即“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所以,《学记》揭示了学生学习中长短、得失的辩证关系,要求“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教学要注重启发。

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频繁发问,只顾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兴趣、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就会以学习为苦差事,甚至怨恨老师,并很快把所学的东西丢弃得一干二净。

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注意“道(导)而弗牵”,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走;“强而弗抑”,督促勉励,又不勉强、压抑;“开而弗达”,打开思路,但不提供现成答案。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

浅谈《学记》教学思想《学记》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深刻思考,对后世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记》提出了教育要以人为本的思想和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从《学记》的教学思想出发,探讨其对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启示。

《学记》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

在古代的教育思想中,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记》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顺应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等思想。

这些思想在今天的教学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记》提出了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

在《学记》中,孔子强调“不违自然”,主张教育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强求。

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样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现代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发育规律,制定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和方法,使教育过程更加科学、有效。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面对自然,并学会适应和保护自然。

《学记》强调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在《学记》中,孔子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句话意思是说,教育者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要注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动态。

这一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

《学记》强调了教育要注重德育的重要性。

在《学记》中,孔子提出了“教无类”、“致学于正”等思想。

这些思想强调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新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

对于今天的教学工作来说,我们同样应该重视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记》中的教师观

《学记》中的教师观

《学记》中的教师观
《学记》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教育的著作,对于教师观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师重教:《学记》强调尊师重教的观念,认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应该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仰。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为学生树立榜样。

2. 爱生如子:《学记》中提出了“爱生如子”的教育理念,即教师应该像父亲一样关怀、爱护学生。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

3. 规范教学:《学记》强调教学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教师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教师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准备充分,讲课条理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4. 指导学习:《学记》中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知识。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体来说,《学记》中的教师观强调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职责,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指导原则和
方法。

这些教师观念对于现代教育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礼记》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内容丰富,言论精粹,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它涉及到了政治、伦理、哲学、美学、教育、宗教、文化等各个方面,其中《学记》是有关教学的精彩篇章。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它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败得失的基础上对当时的教育思想作了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总结与归纳。

在具体阐述教育、教学理论的时候,《学记》从尊师重道、教学相长和启发诱导等方面着眼,处处都闪烁着先民教育思想的智慧火花。

一、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尊”即尊重、尊敬。

尊师,是对知识、道德和科学的尊重,决定着教育应处于主导地位,更决定着学习者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尊重。

“道”指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真题、传授知识所遵循的教育规律以及影响学生的做人道义。

重道,要求教育者应当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高尚的品德和行为,以严格的要求与严谨治学的态度想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与真题,而且要求学生尊重教师、谦虚好学,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来规范自己。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这就告诉我们,求学的道理,尊敬老师是最难做到的。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

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所以君主不以对待部属的态度来对待臣子的情形有两种:一种就是在祭祀时,臣子担任『尸』的时候,另一种就是担任君主老师的时候。

大学的礼法,对天子授课时,老师不处于面朝北的臣位,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

由此可见,《学记》赋予了教师非常崇高的地位。

然而,当今教育界的一些不良现象,例如教育系统腐败、学校乱收费等现象严重冲击着教师的崇高地位,特别是网上频频爆发出来的教师体罚学生的问题更是让教师的社会地位一再受损,从而使得全社会的尊师重道观念不断下降。

尤其是在家长维权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有些学生一旦在学校出了什么事,家长往往在不听取教师讲述事情过程的情况下,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指责老师,从而让学生有恃无恐,严重降低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这何尝不是我们教师的悲哀
呢?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如今的学生出现厌学、青春期叛逆等现象也可以说是尊师重道观念缺失导致的。

因此,国家应在校园内外、社会上下大力弘扬尊师重道的良好社会风尚,努力改善教师的各种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二、教学相长
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学记》云:“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一论述形象地通过“佳肴”、“至道”类比,指出“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师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俗话说“学无止境”,为师者首先要因“学”而“教”。

人们常讲:“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试问:一个教师,如果对所教知识达不到融会贯通,他能够在三尺讲台上继续站下去吗?因此,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我们要想让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首先要成为知识的巨人,要通过学习,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使教学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左右渗透,常教常新;其次,教师要由“教”促“学”。

正如巴西的保罗弗莱雷指出: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

“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强”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后,在回答学生质疑问难过程中发现新的“不知”,促进教师不断进修,更新知识,才能给学生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

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也是师生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师生间相互切磋、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三、启发诱导
《学记》继承和发扬了《论语》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学记》提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
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里所说的“喻”,即晓喻,是启发诱导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教学,重在启发诱导。

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拉,是鼓励而不是压抑,是启发而不是灌输。

引导而不牵拉,师生关系就融洽;鼓励而不压抑,学习就轻快;启发而不灌输,学生就会思考。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善于启发诱导的了。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做到“罕譬而喻”、“言近旨远”。

即不能把知识全盘托给学生,要做到虽然说的话感觉起来很平实,但是其意蕴深远。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点到为止,这也是启发的精髓之所在。

现在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的只是一个引导者。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为了应考,很多时候我们依然选择了“填鸭式”的模式,这就使我们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学记》中也提出了启发诱导原则的心理基础是“志”。

“士先志”、“辨志”、“游其志”、“继其志”、“强力而不反”,都是强调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课堂启发,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教师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启发指导。

学习的过程不再是老师作为搬运工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海里,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实现知识的迁移,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联想能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真正实现主动学习。

俗话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之以渔”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只有在老师一步步环环相扣地引导下,才能逐渐掌握学习的方法,真正做到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受益终身。

《学记》蕴含了许多先人智慧的结晶,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体验和学习。

尽管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但这些根本的理论不会失效,牢记经典再结合现实才能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它、学习它,从中了解、认识和掌握过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经验,从小处讲,是为了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教与学;从长远说,是为了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更为美好的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