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生化试题材料讲解
植物生理学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植物生理学复习题及部分答案1(供参考)一、名词解释水势,蒸腾速率,水分临界期,蒸腾系数,矿质营养,必需元素,生理酸性盐,生理中性盐,生理酸性盐,生物固氮,光合作用,光饱合点,光补偿点,吸收光谱,呼吸作用,巴斯德效应,三羧酸循环,抗氰呼吸,初生代谢物,次生代谢物,代谢源,代谢库,源-库单位,信号转导,植物激素,植物生长物质,三重反应,光形态建成,光敏色素,细胞全能性,生理钟,顶端优势,生长相关性,向性运动,组织培养,春化作用,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日中性作物,呼吸跃变,离层,植物抗性生理,抗逆性,耐逆性,交叉适应。
二、填空题1. 引起植物发生生理干旱的土壤因素是土壤缺乏有效水、土壤盐渍等。
2. 肉质植物耐热原因之一是其体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
3. 白天, Pr 型的光敏素的转变为 Pfr 型光敏素。
其中具有生理活性的是 Pfr型光敏素。
4. 在水分较少,或氮肥少、或光照强的条件下,都会提高植物的根冠比。
5.N、P、Ca、K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生产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Ca缺镁会影响叶绿素合成,从而引起老叶脉间失绿症状。
6.栽培叶菜类应多施 N 肥。
7.白菜干心病、苹果疮痂病与缺元素 Ca 有关;幼叶先期脉间失绿,后呈灰白色与缺元素 Fe 有关。
8.油菜则常因缺元素 B 导致“花而不实”。
9.与三碳植物相比,四碳植物的光补偿点高,主要是因为同化1分子CO2所需的ATP 多。
10.巴斯德效应是指氧气对 EMP 的抑制现象;瓦布格效应是指氧气对光合的抑制现象。
11. 植物激素有多种生理效应,例如: GA 能解除生理矮生现象, Eth 能促进成熟, ABA能抑制叶片的蒸腾作用,IAA 能促进不定根形成,CTK 能延缓器官衰老。
13.乙烯特有的“三重反应”是指茎生长抑制、增粗、横向(偏上)生长。
14.IAA的运输特点是极性运输,总的方向是向顶向基运输。
15.环割试验证明有机物是通过韧皮部运输的,这种方法应用于果树的枝条上可促进座果。
植物生理生化 参考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参考答案植物生理生化植物生理生化是研究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物化学反应的学科。
它涉及到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适应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植物生理生化的研究对于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植物生理生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植物的生长是指植物体积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发育则包括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整个过程。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调控,其中植物激素起着重要作用。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常见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等。
这些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植物的代谢植物的代谢是指植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总和。
植物的代谢包括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两个方面。
能量代谢主要是指植物如何获取和利用能量。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而合成有机物质。
物质代谢则是指植物如何合成、转化和降解各种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
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这个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可以作为植物的能量来源,也可以用于合成其他有机物质。
植物的物质代谢还包括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等。
植物通过这些代谢过程合成和降解各种有机物质,以满足自身的生长和发育需求。
三、植物的适应环境植物的适应环境是指植物如何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适应性机制包括形态学和生理学两个方面。
形态学适应主要是指植物在外部形态结构上的变化。
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扩大吸收面积,以增加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植物的叶片可以变大或变小,以适应不同的光照强度;植物的茎可以变长或变短,以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
生理学适应则是指植物在生理上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调节。
例如,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通过闭气孔减少水分蒸腾,以保持水分平衡;植物在寒冷条件下会产生抗寒蛋白,以提高耐寒性。
植物生理生化复习资料

缩写:PS I: PC: RuBpCasc: CAM:光系统I 质兰素核酮糖双磷酸羧化酶景天酸代谢PS II: PQ: PEP: CF1—F0:光系统II 质体醌烯醇式磷酸丙酮酸偶联因子复合物名词解释1、凝胶与溶胶:失去流动性,呈某种固态的原生质胶体称为凝胶,以液态存在具有流动性的原生质胶体称为溶胶。
4、束缚水:亦称结合水,指比较牢固地被细胞胶体颗粒吸附而不易流动的水分。
5、自由水:距离胶体颗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6、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称为水势。
7、渗透势:由于溶质颗粒存在,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因其水势低于纯水水势下降值。
8、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存在而增加水势的值。
9、衬质势:由于衬质(表面吸附水分的物质,如纤维素、蛋白质、淀粉等)的存在而使体系水势降低的数值。
10、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水势较高的区域向水势较低的区域运转的作用。
11、质外体途径: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无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速度快。
12、共质体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速度慢。
与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
13、根压:指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4、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15、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表面)散失的过程。
16、吐水: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向外溢出液体的现象,是由根压引起的。
17、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
即以水分的内聚力来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说。
18、水分临界期:指植物对水分不足特别敏感的时期。
19、水分利用率:指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速率与同时蒸腾丢失水分速率的比值。
20、量子效率与量子需要量以光量子为基础的光合效率称为量子效率或量子产额,即每吸收一个光量子所引起的释放氧气或同化CO2的分子数。
而同化一分子CO2或释放一分子氧所需要的光量子数,称为量子需要量,它是量子的倒数。
植物生理生化简答题论述题集

1、种子萌发时发生了哪些生理生化变化?(一)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急剧吸水阶段—吸胀性吸水,吸水停顿阶段,胚根出现,大量吸水阶段—渗透性吸水(二)呼吸作用的变化:在吸水的第一和第二阶段进行无氧呼吸;吸水的第三阶段进行有氧呼吸,大量产生ATP。
(三)酶的变化1、酶原的活化:种子吸胀后立即出现,如:β-淀粉E。
2、重新合成:如α-淀粉E,两种途径:(1)活化长寿的mRNA →新蛋白质→新酶(2)新合成的mRNA→新蛋白质→新酶(四)储存物质的动员(五)含磷化合物的变化(六)植物激素的变化:ABA等抑制剂下降,IAA、GA、CTK增多2、试述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间接影响:(1)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2)光合作用转化的化学能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
(3)加速蒸腾,促进有机物运输。
直接影响:①光抑制茎的生长:a、光照使自由IAA转变为结合态IAA。
b、光照提高IAA氧化E 活性,加速IAA的分解。
②光抑制多种作物根的生长:光可能促进根内形成ABA,或增加ABA活性。
③光形态建成(光控制植物生长、发育与分化的过程)3、植物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根冠比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相关性:植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协调的现象。
(一)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相关1、相互依赖—有机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交流“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根供给地上部生长所需的水分、矿物质、少量有机物、CTK和生物碱等。
而地上部供给根生长所需的糖类、维生素、生长素等2、相互制约—对水分、营养的争夺影响根冠比的因素:(1)水分:土壤缺水R/T 增;水分充足R/T减(2)矿物质N多,R/T减;缺N,R/T 增;P、K充足,R/T增;(3)温度较低温度时,R/T增4、高山上的树木为何比平地的矮小?高山上云雾稀薄,光照较强,强光特别是紫外光抑制植物生长高山上水分较少;土壤较贫瘠;气温较低;且风力较大,这些因素不利于树木纵向生长。
5、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向光性最有效的光是什么光?感受光刺激的受体是什么?答:向光性:指植物随光的方向而弯曲的能力。
考研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4)研究生考试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4)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植物生理学部分,10题,每题2分,总分20分)1、植物体内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A. 叶绿素aB. 叶绿素bC. 类胡萝卜素D. 胡萝卜素2、在植物生物化学中,以下哪种物质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 蛋白质B. 纤维素C. 脂肪D. 淀粉3、在植物生理学中,以下哪个过程是植物细胞壁合成的关键步骤?A. 细胞分裂B. 细胞伸长C. 水合作用D. 纤维素微纤丝的组装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阶段?A、光反应B、暗反应C、光呼吸D、光合磷酸化5、以下哪种化合物在植物生物化学中起到信号转导的作用?A、ATPB、NADPHC、Ca2+D、H2O26、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纤维素和果胶B、淀粉和蛋白质C、脂肪和核酸D、蛋白质和核酸7、题干:下列关于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光反应阶段不产生ATPB. 光反应阶段的主要产物是氧气C. 光反应阶段不涉及水的分解D. 光反应阶段不涉及叶绿素8、题干:生物体内含有多种酶,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化学中常用的酶类()A. 水解酶B. 转移酶C. 异构酶D. 核酸酶9、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A. 酶的催化机制B.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与合成C. 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过程D. 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10、下列哪种物质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 脂肪酸B. 蛋白质C. 氨基酸D. 叶绿素二、实验题(植物生理学部分,总分13分)题目: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如何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效果?实验材料:1.绿色叶片2.无水乙醇3.碘化丙酮4.石蜡5.滤纸条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7.移液器实验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绿色叶片,剪碎后置于研钵中。
2.加入适量无水乙醇,充分研磨,提取叶绿体色素。
3.将提取液过滤,得到滤液。
植物生理生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体内合成淀粉的主要器官是: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2. 下列哪个过程不是光合作用的一部分?A. 光吸收B. 电子传递C. 呼吸作用D. 光合磷酸化答案:C3. 植物体内哪种物质可以作为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载体?A. ATPB. DNAC. RNAD. 葡萄糖答案:A4. 植物的光周期反应是指: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昼夜节律D. 植物对光照周期的反应答案:D5. 植物体内哪种酶参与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A. 淀粉酶B. 纤维素酶C. 核糖核酸酶D. 核糖体酶答案:D6. 植物体内哪种物质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 水B. 氧气C. 葡萄糖D. 二氧化碳答案:C7. 植物的气孔开闭是由什么控制的?A. 光照强度B. 水分C. 温度D. 气孔细胞答案:D8. 下列哪个不是植物激素?A. 赤霉素B. 细胞分裂素C. 乙烯D. 胰岛素答案:D9. 植物体内哪种物质是细胞分裂的必需物质?A. 淀粉B. 核糖核酸C. 蛋白质D. 脂肪答案:B10. 植物体内哪种物质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A. 葡萄糖B. 氨基酸C. 植物激素D. 脂肪酸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植物体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答案:核糖体2. 植物体内合成脂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答案:内质网3. 植物体内合成核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答案:细胞核4. 植物体内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答案:叶绿体5. 植物体内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答案:线粒体6. 植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答案:淀粉7. 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组织是________。
答案:导管8. 植物体内运输有机物质的主要组织是________。
答案:筛管9. 植物体内调节水分平衡的主要结构是________。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植物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植物在生理活动上的表现。
植物生理学试题和答案,对于学习和考核植物生理学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植物生理学试题和相应的答案。
1. 什么是光周期性?植物如何感知光周期?答:光周期性指植物对不同光照周期的生理反应。
植物通过感知夜间的黑暗时间或光照时间,调控其开花、休眠等生理活动。
植物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光受体来完成,如光反应蛋白质PHYTOCHROME和CRYTOCHROME等。
2. 什么是植物激素?它们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答: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广泛调节作用的生化物质。
包括激素生长物质、生长抑制物质和花期调节素等。
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到多种作用,例如刺激植物生长、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调节花序和果实发育等。
3. 植物水分平衡是怎样调节的?植物适应干旱的机制是什么?答:水分平衡是指植物体内水分的吸收、传导和保存等生理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在Xylem导管中传输,通过细胞内水分流动等方式来保持水分平衡。
适应干旱的机制有很多,如维持茎和叶片的水分、生长缩短以减少水分消耗等。
4. 什么是光合作用?植物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答:光合作用是植物合成有机物质的重要生理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和释放氧气。
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ATP和NADPH,再利用碳固定酶(Rubisco)将CO2转化为三磷酸甘油和其他有机物质等。
5. 什么是植物的响应机制?植物以何种方式对外界刺激产生响应?答:植物响应机制是指植物对外界环境刺激产生的生理反应。
植物响应机制包括植物感官反应、细胞膜反应和基因表达等。
响应方式包括生长增加、开花和适应性变化等。
综上所述,植物生理学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常常需要仔细学习和归纳总结。
对于植物生理学的学习者而言,深入了解试题和答案,有助于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植物生理生化

植物生理生化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1.植物的含水量与植物种类、器官、组织、年龄、生态环境有关。
2.水分存在状态:束缚水,自由水。
(靠近胶粒而被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为束缚水。
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植物生命活动与保持植物体内水分水平衡的那部分水。
4.生态需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体外环境而消耗的水。
(调节植物周围环境,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5.水分在植物生命中的作用:是植物细胞的重要成分;是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的介质;是植物代谢过程中的重要原料;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可调节植物体温。
6.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渗透吸水、吸胀吸水。
(已形成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
未形成液泡的细胞的吸水方式是吸胀吸水。
)7.证明渗透作用的实验:质壁分离与复原。
KNO3- 凸形cacl2—凹形。
8.水的迁移过程扩散、集流、渗透作用。
9.利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说明原生质层具有半透膜的性质;判断细胞死活;利用初始质壁分离测定细胞的渗透势,进行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也可作为作物灌溉的生理指标;利用质壁分离复原测定原生质的黏性大小、物质能否进入细胞以及进入细胞的速度。
10.植物细胞水势的组分为: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
水分流动方向:水向水势低的流。
11.根毛区的吸水能力最强,根冠、伸长区、分生区次之。
根系吸水的途径:质外体、共质体。
根部吸水主要通过根毛、皮层、内皮层、再经中柱薄壁细胞进入导管。
12.证明主动吸水(证实根压的存在)伤流和吐水。
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
吐水:生长在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环境中的植株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
13.被动吸水:由于植物叶片蒸腾作用而引起的吸水过程。
14.影响根系吸水的环境条件: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15.蒸腾作用:是以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从体内散失到大气的过程。
(已整理)植物生理学试题集与题解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1、光饱和点2、植物激素3、衰老4、乙烯的“三重反应”5、种子休眠6、光周期现象7、春化作用8、植物细胞全能性9、光周期现象10、冻害二、填空题(60×0.5分=30分)1、蒸腾作用常用的指标有、、、2、完整的C3碳循环可分为、、、三个阶段。
3、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化酶,除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和等几种。
4、细胞内需能反应越强,ATP/ADP比率越,愈有利于呼吸速率和、A TP的合成。
5、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即、、、和。
6、植物体内IAA的合成,可由经氧化脱氨,生成,或经脱羧生成,然后再经脱羧或氧化脱氨过程,形成,后者经作用,最终生成IAA。
7、培养基中,IAA/CTK的比例,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比例高,形成,低则分化出。
8、1926年,日本科学家黑泽在研究时发现了。
9、起下列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为:a、促进抽苔开花;b、促进气孔关闭;c、解除顶端优势;d、促进插条生根;10、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是,感受春化刺激的器官是。
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植物多在春季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植物。
12、光敏素包括和两个组成部分,有和两种类型。
13、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和。
14、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一般培养基成分包括五大类物质,即、、、和。
15、生长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生长延缓剂主要作用于,其中的作用可通过外施GA而恢复。
16、种子萌发过程中酶的来源有二:其一是通过,其二是通过。
三、选择题(10×1分=10分)1、从分子结构看,细胞分裂素都是。
A、腺嘌呤的衍生物B、四吡咯环衍生物C、萜类物质D、吲哚类化合物2、C4途径CO2受体的是。
A、草酰乙酸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C、磷酸甘油酸D、核酮糖二磷酸3、短日植物往北移时,开花期将。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20分)1。
渗透势:由于溶质作用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
2 呼吸商:植物在一定时间内放出的CO2与吸收O2的比值。
3 荧光现象: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从第一单线态以红光的形式散失,回到基态的现象。
4 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以下,使光合作用吸收的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的光强。
5 代谢库:是能够消耗或贮藏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6 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与激素功能类似,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活性物质。
7 生长:由于细胞分裂和扩大引起的植物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增加。
8 光周期现象: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
9 逆境: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10自由水:在植物体内不被吸附,可以自由移动的水.二、填空(每空0。
5分,20分)1、缺水时,根冠比(上升);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下降);温度降低,根冠比(上升)。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淀粉)水解为(糖)。
3、种子萌发可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生色团)和(蛋白团或脱辅基蛋白)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Pr ) 和(Pfr )。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渗透吸水)和(吸胀吸水)。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H2O ),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
8、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植酸或非丁).三.选择(每题1分,10分)1、植物生病时,PPP途径在呼吸代谢途径中所占的比例( A )。
A、上升;B、下降;C、维持一定水平2、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B )。
A、早熟品种;B、晚熟品种;C、中熟品种3、一般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是(C)。
A、10℃;B、35℃;C.25℃4、属于代谢源的器官是(C)。
A、幼叶;B.果实;C、成熟叶5、产于新疆的哈密瓜比种植于大连的甜,主要是由于(B).A、光周期差异;B、温周期差异;C、土质差异6、交替氧化酶途径的P/O比值为(A).A、1;B、2;C、37、IAA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式是(C ).A、只有极性运输;B、只有非极性运输;C、既有极性运输又有非极性运输8、( B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A、环割;B、蚜虫吻针;C、伤流9、树木的冬季休眠是由(C )引起的。
植物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1.种子后熟:有些种子的胚已经发育完全,但在适宜条件也不能萌发,它们一定要经过休眠,在胚内部发生某些生理生化变化,才能萌发。
这些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称种子后熟。
2.生理钟:在稳恒条件下,一些植物体发生了昼夜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不是准确的24h,而是接近这个数值,故称为近似昼夜节奏,或生理钟。
3.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4.渗透调节:各种逆境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
水分胁迫时植物体内累积脯氨酸和甜茶碱等有机物,提高细胞液浓度,降低其渗透势,使植物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渗透调节。
5.呼吸骤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下降,此时果实便进入完全成熟。
这个呼吸高峰,便称为渗透调节。
6.乙烯的三重反应:乙烯具有抑制伸长生长(矮化),促进横向生长(加粗),地上部失去向地性生长(偏上生长),这种现象即为乙烯的三重反应。
7.光周期: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
8.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生物自由基:生物组织中通过多种途径产生O2 -·OH等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对许多生物功能分子有破坏作用。
10.光化学烟雾:废气中的NO和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升到高空后,在阳光(紫外线)有作用下,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形成O3、N O2、•RCHO和硝酸过氧化乙酰(PAN)等气态的有害物质,再与大气中的粒状污染物(如硫酸液滴、硝酸液滴等)混合呈浅蓝色烟雾状。
由于这烟雾污染物主要是光化学作用形成的,故称之。
11.溶液培养法:在含有全部或部分营养元素的溶液中栽培植物的方法。
12.植物的生长: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体积和重量的不可逆的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3.种子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仍不萌发的现象。
植物生理学试题集与题解

第七章细胞信号转导三、名词解释1.信号转导:主要研究植物感受、传导环境刺激的分子途径及其在植物发育过程中调控基因的表达和生理生化反应。
2.受体: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表面或亚细胞组分中的天然分子,可特异地识别并结合化学信号物质——配体,并在细胞内放大、传递信号,启动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导致特定的细胞反应。
四、是非题(对的打“√”,错的打“×”)(True or false)1、土壤干旱时,植物根尖合成ABA引起保卫细胞内的胞质钙离子等一系列信号转导,其中ABA是第二信使。
()2、植物细胞中不具有G 蛋白连接受体。
()3、G 蛋白具有放大信号作用。
()4、受刺激后胞质的钙离子浓度会出现短暂的、明显的下降。
()5、少数植物具有双信使系统。
()6、钙调素是一种不耐热的球蛋白。
()7、蛋白质的可逆磷酸化是生物体内一种普遍的翻译后修饰方式。
()8、植物细胞壁中的CaM促进细胞增殖、花粉管萌发和细胞长壁。
()1、×2、×3、√4、×5、√6、×7、√8、√六、填空题(Put the best word in the blanks)1、信号传导的过程包括___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___、__跨膜信号转换_____、____胞内信号转导网络的信号传递______和生理生化变化等 4 个步骤。
2、__信号____是信息的物质体现形式和物理过程。
3、土壤干旱时,植物根尖合成ABA,引起保卫细胞内的胞质钙离子等一系列信号转导,其中_干旱__是信号转导过程的初级信使。
4、膜信号转换通过______细胞表面受体______与____配体_____结合实现。
5、蛋白由__a _、__B __、__r _三种亚基组成。
6、白质磷酸化与脱磷酸化分别由________蛋白激酶____和_____蛋白磷酸酶______催化完成。
7、据胞外结构区的不同,将类受体蛋白激酶分为3 类:1)_ S 受体激酶___,2)___ 富含亮氨酸受体激酶___,3)___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激酶_____。
植物生物学 参考试题及解析

什么是变种名?(答案:种间某一特征有差异但不大)
重点:
线粒体主要生理功能:
1.进行呼吸作用,为有氧呼吸的场所,提供能量
2.线粒体基质内有自身的DNA、RNA及蛋白质、酶系和生化过程中间产物等液态物质。因此,DNA 能半自主复制,具有一定的遗传独立性。
根据芽在枝上的位置、芽鳞有无、芽将形成的器官性质和生理活动状态芽分别可分为哪些种类?(答案:位置-定芽和不定芽 芽的性质-叶芽、花芽和混合芽 结构-裸芽和鳞芽 生理活动状态 活动芽和休眠芽)
叶序的类型主要有哪四种?(答案: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叶脱落前在叶柄基部或靠近叶柄基部产生离区,它包括哪两部分?(答案:离层、保护层)
3.细胞识别 参与细胞的相互识别的功能
4.与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和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5.吞食外围的液体或固体小颗粒,参与胞内物质向胞外分泌
基本组织可分为五类,特点,功能以及在植物上分布部位有何不同:
组织 特点 功能 分布
吸收组织 吸收水和无机盐,并转输到根内 根尖根毛区的部分表皮细胞的外壁、外突形成根毛
繁殖作用:像秋海棠,在适宜的条件下,向地面形成不定根,背地面形成不定芽,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
吸收作用
小孢子发生形成过程:
造孢细胞→(有丝分裂或不分裂)→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4个单倍体的小孢子(四分体)→胼胝质溶解,小孢子分离。
叶的主要组成情况:
叶片:扁平、绿色,有利于光能的吸收和气体的交换,是叶行使其功能的主要部分
初生壁:是细胞增长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由相邻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壁物质而成。
二、概念:
植物生理生化

1.试述研究DNA甲基化的方法2.阐述两种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和原理3.阐述细胞信号传导的特点、基本方式及蛋白质在细胞信号传导、转化过程中分子构象发现变化的因素4.就植物本身的光合机制、外界因素的限制作用方式。
从量子效率、光合作用的周转率和光能利用率这几个方面阐释植物光合潜力及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途径5.任举一例,试述如何运用基因芯片研究植物的抗逆境机制6.试述植物内NO的产生极其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一.研究DNA甲基化的方法。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修饰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1.基于基因组整体DNA甲基化分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能够定量测定基因组整体水平DNA甲基化水平。
这是一种检测DNA甲基化水平的标准方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igh-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HPCE)用HPCE方法处理DNA水解产物来确定5mC水平,简便,经济且敏感性高。
在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有新方法改进,包括,变性高效液相色谱,逆向高效液相色谱以及HPLC与薄层色谱相结合的HPLC-TLC方法。
2.特异位点的甲基化分析(1)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提取高质量基因组DNA,分别用EcoRI/HpaII,EcoRI/MspI 两组酶组合对基因组DNA 进行双酶切,并连上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的接头,然后以接头序列设计的预扩增引物,进行PCR 扩增。
扩增产物稀释后,再加入带有选择性碱基的引物,进行第二次PCR 扩增,扩增产物变性后在6%的序列胶上电泳,最后采用银染或同位素放射自显影方法处理序列胶,统计和分析DNA 条带。
(2)重亚硫酸盐处理结合测序法亚硫酸盐能使单链DNA的胞嘧啶脱氨变成尿嘧啶,而5’甲基胞嘧啶无变化,在CpG 两端设计引物,扩增出所需片段后进行直接测序,TG为非甲基化位点,CC为甲基化CG位点。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1. 种子萌发过程中有哪些生理生化变化?答:(1) 种子的吸水:三个阶段:急剧吸水、吸水停止、重新迅速吸水,表现出快、慢、快的特点。
(2)呼吸作用的变化和酶的形成1)呼吸的变化在胚根突出种皮之前,种子的呼吸主要是无氧呼吸,在胚根长出之后,便以有氧呼吸为主了。
2)酶的形成:萌发种子中酶的来源有两种:A. 从已经存在的束缚态的酶释放或活化而来;支链淀粉葡萄糖苷酶。
B. 通过蛋白质合成而形成的新酶。
a-淀粉酶。
(3) 有机物的转变(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储藏物质)种子中贮存着大量的有机物,主要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萌发时,他们被分解,分解产物参与种子的代谢活动。
(淀粉转化为糖;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一步转化为糖或氨基酸;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2. 种子的萌发必需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种子萌发时吸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第一、三阶段细胞靠什么方式吸水?答:种子萌发必须有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
此外,有些种子萌发还受光的影响。
种子吸水分为三个阶段:1)急剧吸水阶段。
2)吸水停止阶段。
3)胚根长出后重新迅速吸水阶段。
第一阶段细胞主要靠吸胀作用。
第二、三阶段是靠渗透性吸水。
3.试述生长、分化与发育三者之间的区别与关系?①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或干重等不可逆增加的过程称为生长;②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成为分化;③发育则指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变化。
④三者紧密联系,生长是基础,是量变;分化是质变。
一般认为,发育包含了生长和发育。
4.简述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有哪些?生产上如何打破种子休眠?1) 引起种子休眠的原因:种皮障碍、胚休眠、抑制物质2) 生产上打破种子休眠方法:机械破损、层积处理、药剂处理5.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常言道:“根深叶茂”是何道理?)答:根和地上部分的关系是既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
植物生理生化试题材料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习题一、名词解释: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2、斐林(Folin)-酚试剂法:也称lowry法,它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是双缩脲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3、茚三酮显色法: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
其吸收峰在570nm,而且在一不定期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12、浓缩胶13、分离胶14、酶活力、比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15、种子生活力: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16、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8

植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8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21分)1、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伤流和吐水现象是根压存在的证据。
2、生物固氮:微生物自生或与植物(或动物)共生,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大气中的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
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其它的呼吸途径。
5、代谢源:指制造并输送有机物质到其他器官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如成熟的叶片。
6、第二信使:又称次级信使,由胞外刺激信号激活或抑制的具有生理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植物中的第二信使主要是cAMP、钙离子、DAG和IP3。
7、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并在培养基中培养离体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的技术二、填空(每题1分,20分)1、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根压,上端动力是蒸腾拉力。
由于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
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内聚力学说。
2、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氧、二氧化碳和机械损伤等。
3、在植物体中,含量居有机化合物第二位的是__木质素___,仅次于纤维素。
4、韧皮部装载过程有2条途径: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5、植物体内的胞间信号可分为物理信号、化学信号两类。
6、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______足够的水分__、_充足的氧气__、_适当的温度_________或______光_______。
7、对植物有毒的气体有多种,最主要的是___ SO2___、_ NO _____、__ O3____等。
三、是非题:(每题2分,20分)1、植物被动吸水的动力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而与相邻细胞间的水势梯度无关。
×2、水分通过根部内皮层只有通过其质体,因而内皮层对水分运转起着调节作用。
√3、N、P、K之所以被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它们比其它必需矿质元素更重要。
植物生理生化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版

名词解释:1.解偶联剂:接触电子传递与磷酸化偶联作用的化合物。
2.磷氧比:电子经过呼吸链的传递作用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在此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ATP。
3.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4.第一信使:指细胞间或胞外信号分子,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初级信号,包括来自胞外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刺激信号。
5.交叉适应:交叉适应性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这种对不同种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6.G蛋白:由异源三聚体蛋白,具有GTP结合蛋白与GTP水解酶的活性,自身的活化和非活化作为一种分子开关,将膜外的信号转换为膜内信号并进一步放大信号。
7.操纵子:编码一组在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的几个结构基因,与共同的控制位点组成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
8.荧光现象:叶绿素吸收的光能从第一单线态以红光的形式散失,回到基态的现象。
9.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进行正常分解代谢所生成的特殊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极少量的丙酮。
10.第二信使:称次级信使,是指细胞感受胞外环境信号和胞间信号后产生的胞内信号分子,从而将细胞外信息转换为细胞内信息。
简答题:1.俗话说:“根深叶茂,叶多根好”,你认为这话有何道理?(5分)答: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协调关系。
(1)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
(2)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质、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CTK、GA与ABA)、氨基酸等。
(3)地下部分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分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
2.试述爱尔兰人H.H.Dixon提出的解释水分长距离运输的学说。
答:也称“内聚力学说”,这是用来解释为什么蒸腾作用产生的强大拉力把导管中的水往上拉,而导管中的水柱可以克服重力的影响而不中断。
植物生理生化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生化一、单项选择题1. DNA二级结构模型是A.α-螺旋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C.三股螺旋D.β-折叠2.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氢键B、疏水键C、二硫键D、肽键3. Km值的意义是A.与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无关 B.是达到Vm所必须的底物浓度C.同一种酶的各种同工酶的Km值相同 D.是达到1/2Vm的底物浓4. 关于酶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是A.所有的酶都含有辅基或辅酶 B.只能在体内起催化作用C.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都具有立体异构专一性(特异性)5. 胞间层的主要成分是A.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B.蛋白质 C.果胶质 D.木质素6. 已知洋葱表皮细胞Ψw = -1MPa,置于下列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的是**A.-1 Mpa NaCl溶液B.-0.9 MPa甘油溶液C.-0.8 MPa葡萄糖溶液 D.-1.5 MPa蔗糖溶液7. 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汽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是A.与气孔面积成正比B.与气孔周长成正比C.与气孔面积无关、与周长有关D.不决定于气孔周长,而决定于气孔大小8. 植物体内行使第二信使功能的元素是*A.K B.P C.Ca D.Mg9. 缺镁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A.叶脉间缺绿 B.叶缺绿不坏死 C.叶肉缺绿 D.叶脉保持绿色10. 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是A.=光补偿点 B.>光补偿点 C.〈光补偿点 D.与日光强度无关11. 光合作用同化CO2与呼吸作用释放CO2量相等时的外界CO2浓度称为* A.等渗浓度 B.CO2饱合点 C.CO2补偿点 D.光补偿点12. 植物抗氰呼吸的P/O比值是*A.1/2 B.1 C.2 D.313. 在呼吸作用的末端氧化酶中,与氧亲和力最强的是A.抗坏血酸氧化酶 B.多酚氧化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交替氧化酶14.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半保留复制 B.两条子链均连续合成C.合成方向5′→3′ D.有DNA连接酶参加15.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A.DNA→RNA→蛋白质 B.RNA→蛋白质→DNAC.蛋白质→DNA→RNA D.DNA→蛋白质→RNA16. 乙烯的生物合前体物是A.色氨酸 B.甲瓦龙酸 C.蛋氨酸 D.谷氨酸17. 乙烯利贮存的适宜pH值是*A.pH>4 B.pH<4 C.pH6-7 D.pH=918. 促进莴苣种子萌发的光是A.兰紫光 B.远红光 C.红光 D.红光后一个远红光19. 植物离体部分有恢复其余部分的能力,叫做A.极性 B.再生作用 C.生长相关性 D.细胞分化20. 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具明显促进作用的元素是A.B B.C1 C.S D.N21. 暗期用红光处理后,为使暗期间断现象消失,可再次补充A.绿光 B.紫外光 C.远红光 D.蓝紫光22. 参与控制果实催熟的物质是*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23. 植物受旱时,永久萎蔫与暂时萎蔫的根本差别在于**A.蛋白质变性 B.激素变化 C.氨基酸的积累 D.原生质的脱水24. 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的是*A.天冬氨酸 B.精氨酸 C.丙氨酸 D.脯氨酸二、多项选择题1. 电泳技术可用于蛋白质的A.分离B.纯化C.鉴定D.氨基酸测序2. 水溶性维生素有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生物素3. 细胞浆具有的性质是A.界面扩大 B.亲水性 C.双电层 D.溶胶和凝胶4. 液泡具有的功能是A.调节功能 B.代谢库 C.贮存蛋白质 D.类似溶酶体功能5. 促进气孔张开的外界因子有A.黑暗 B.高CO2 C.充足的水分 D.光照6. 土壤通气不良引起根系吸水量减少的原因是A.缺乏氧气 B.水分太多 C. CO2浓度过高 D.水分不足7. 缺素症首先出现在较老叶片的元素是A.Fe B.K C.Mg D.P8. 光呼吸的反应部位是*A.叶绿体 B.过氧化体 C.高尔基体 D.线粒体9. 水分亏缺时,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气孔开度增大 B.气孔阻力增大 C.CO2同化受阻 D.光合面积减少10.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A.水分 B.温度 C.CO2 D.O211. 呼吸商的意义在于A.反映呼吸途径性质 B.反映底物性质C.反映供氧状况 D.反映呼吸的快慢12. 诱导瓜类产生雌花的激素有*A.IAA B.CTK C.GA D.ETH13. 乙烯的三重反应指*A.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B.抑制茎的伸长生长C.促进上胚轴横向加粗 D.上胚轴失去负向地性而横向生长14.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A.胚发育不全 B.胚未完成生理变化 C.种皮不透水 D.抑制物质的存在15. 能够解释植物顶端优势产生原因的学说有A.酸生长学说 B.营养学说 C.硫氢基假说 D.生长素学说16. 光敏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能影响的过程是A.诱导成花 B.某些运动 C.形态建成 D.种子萌发17. 促进黄瓜雌花发育的激素有A.IAA B.GA C.CTK D.ETH18. 经过抗寒锻炼,植物体内含量减少的源激素是*A.ABA B.CTK C.IAA D.GA19. 大气污染时,对植物有胁迫作用的气体主要是*A.O3 B.CO2 C.NO D.SO2三、名词解释1. 蛋白质一级结构2. 简单蛋白3. 辅酶4. 寡聚酶5. 质外体6. 共质体7. 蒸腾效率8. 渗透势9. 肥料的三要素10. 诱导酶11. CO2饱和点12. 光补偿点13. 磷酸戊糖途径14. 呼吸速率15. β-氧化16. 逆转录17. 代谢库18. 比集运量19. 植物激素的特点(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习题一、名词解释:1、标准曲线:用标准溶液制成的曲线。
先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在溶液吸收最大波长下,•逐一测定吸光度,然后用坐标纸以溶液浓度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 若被测物质对光的吸收符合光的吸收定律, 必然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即标准曲线2、斐林(Folin)-酚试剂法:也称lowry法,它结合了双缩脲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是双缩脲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3、茚三酮显色法:游离氨基酸与茚三酮共热时,能定量生成紫色的二酮茚-二酮茚胺。
其吸收峰在570nm,而且在一不定期范围内吸光度与游离氨基酸浓度成正比,因此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
4、氮素代谢:氮素及含氮的活体物质的同化异化和排泄,总称为氮素代谢5、淀粉酶:是水解淀粉和糖原的酶类总称。
6、真空渗入:指将叶片打孔放入注射器中,加水浸没,排出空气后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同时把活塞向外抽拉,即可造成减压而排出组织中的空气,轻放活塞,水液即进入组织的方法。
7、离心技术:是根据物质颗粒在一个离心场中的沉降行为而发展起来的。
它是分离细胞器和生物分子大分子物质必备的手段之一,也是测定某些纯品物质的部分性质的一种方法。
8、电泳:各种生物大分子在一定pH条件下,可以解离成带电荷的颗粒,这种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相反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9、同工酶:凡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结构和带电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10、迁移率:指带电颗粒在单位电场强度下的泳动速度。
11、聚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种人工合成凝胶,是以丙烯酰胺为单位,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交联成的,经干燥粉碎或加工成形制成粒状,控制交联剂的用量可制成各种型号的凝胶12、浓缩胶13、分离胶14、酶活力、比活力:也称为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15、种子生活力:指种子发芽的潜在能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16、抗逆性: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和忍耐能力,简称为抗性。
17、呼吸速率:单位时间鲜重或干重植物组织或原生质释放的CO2或吸收O2的量来表示18、光合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或放出O2的量。
19、无土培养:不用土壤,用溶液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和沙培等。
2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普遍存在动,植物体内,是一种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酶。
21、硝酸还原还原酶: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
22、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诱导生成的酶。
如硝-所诱导生成。
酸还原酶可为NO323、活性氧:较O2的化学性质更为活泼的O2的代谢产物或由其衍生的含氧物质,包括 .O2-、.OH、H2O2等24、生物自由基:泛指通过生物体自身代谢产生的一些不稳定的、带有多余电子的、化学活性很高的基团或分子。
二、填空:1、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时,绘制标准曲线是标准蛋白质浓度为横坐标,以_吸光值为纵坐标。
2、常用的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方法有: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 、考马斯亮蓝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3、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植物组织氨基酸含量时,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_氨,氨__与茚三酮和还原性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的二酮茚胺。
该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氨基酸的含量成_ 正比_,可通过测定____570 nm处的光密度,求出氨基酸的含量。
4、用滴定法测Vc含量时,若样品本身带有颜色,则需先将样品用_________ 处理。
5、测定淀粉酶活性时,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的作用是__与还原糖显色生成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和终止酶活性。
6、在测定淀粉酶的活性时:α-淀粉酶不耐__酸__,β-淀粉酶不耐_____热___ 。
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过氧化物同工酶实验中,电泳存在三大效应,分别是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和电荷效应8、测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方法有__ 活体法和离体法。
9、用活体法测定硝酸还原酶的材料,取样前叶子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光合作用,以积累光合产物,产生更多NADH 加速硝酸盐的还原。
10、植物呼吸速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__红外线法CO2气体分析法和改良半叶法等。
11、叶绿素吸收光谱有红光和蓝紫光区两个最强吸收区。
12、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最强吸收区在蓝紫光区,它不仅可以吸收传递光能,还具有保护叶绿素_的作用。
13、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___暗红色。
14、缺N和缺Fe都能引起缺绿病,二者区别在于缺氮老叶发病,缺铁嫩叶发病。
15、水培时要选用黑色容器装营养,这是为了防止藻类滋生。
16、常用_水溶液培养法法确定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17、缺钙症首先会表现于植物的__嫩______ 叶上。
18、缺乏必需元素镁、氮、钾等,均可引起植物产生缺绿病。
19、植物光合速率测定方法有__该良半叶法和___ CO2气体分析法______________等。
三、选择:1、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 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A、向负极移动B、向正极移动C、不运动D、同时向正极和负极移动2、进行酶活力测定时:(A )A、底物浓度必须极大于酶浓度B、酶浓度必须极大于底物浓度,D、酶能提高反应的平衡点C、与底物浓度无关3、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
它们具有吸收紫外光的性质,其吸收高峰在(D )波长处A、260nmB、650nmC、540nmD、280nm4、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用( B )波长比色,测定光密度值。
A、260nmB、650nmC、540nmD、280nm5、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一般电泳的分辨率高,是因为具有下列哪种效应?(ABC )A、浓缩效应B、电荷效应C、分子筛效应D、粘度效应6. 硝酸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 D )A.都是诱导酶B.硝酸还原酶不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是C.都不是诱导酶D.硝酸还原酶是诱导酶,而亚硝酸还原酶不是7、酶的分离提纯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是( C )。
A、需在低温下进行,一般在0~5℃之间B、酶制剂制成干粉后可保存于4℃冰箱中C、需经常使用巯基乙醇以防止酶蛋白二硫键发生还原D、提纯时间尽量短8、在提取叶绿素时,研磨叶片时加入少许CaCO3,其目的是(D )A.使研磨更充分B.加速叶绿素溶解C.使叶绿素a、b分离D.保护叶绿素10、一般而言,正常植物叶片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 B )A.2:1B.3:1C.1 :2D.1:311、测定叶绿素总量时,分光光度计选用的波长是(B 错)应(D 652nm)A.663nmB.645nmC.430nmD.652nm12、叶绿素卟啉环的中心原子是(C )A. CuB. FeC. MgD. Mn13、植物的幼嫩部分,亏缺下列哪种元素时,缺素症首先表现出来。
( B )A. KB. CaC. PD. N14、下列元素中,属于必需的大量元素有( B )A、铁B、氮C、硼D、锌15、高等植物的老叶由于缺少某一种元素而发病,下面元素属于这一类的有(A )A、氮B、钙C、铁16、呼吸作用的底物为( A )。
A、有机物和O2B、CO2和H2OC、有机物和CO217、光合作用的底物为( B )。
A、有机物和O2B、CO2和H2OC、有机物和CO218、在95%提取液中,叶绿素a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为( D )。
A、470 nmB、649 nmC、656 nmD、665 nm19、小蓝子法测定呼吸强度生成的白色沉淀是( A )A、BaCO3B、Ba(COO)2C、Ba(OH)2D、CaCO320、TTC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试验中,活种子的现象为( A )。
A、种胚全部染成红色B、种胚全部未染色C、种胚全部染成黑色D、种胚非关键部位染色,而胚根和胚芽的尖端都不染色21、小篮子法测定呼吸强度中,若在滴定时,外界CO2进入呼吸测定装置内,会使测得的结果( A )。
A、偏大B、偏小C、不变D、不一定三、简答题1、怎样提高样品测定的准确性?答:①正确采集代表性样品②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③减少测定误差④正确记录和处理测定数据。
2、植物材料的取样有哪些方法?答:①原始样品的取样法:随机取样、对角线取样。
②平均样品的采样法:混合取样法、按比例取样法。
3、简述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答:①检查721A型分光光度计的旋钮和开关,使其回复零点。
②按要求接通电源,按下“T键”,打开暗盒盖和电源开关,指示灯亮。
预热20分钟。
③调节波长旋钮至所需波长。
④取比色皿分别盛装B、S、U液,置入检测室(比色皿先用蒸馏水洗后,再用比色液润洗才能装比色液)。
B液对准光路。
⑤调节面板“零位细调”,使指示为00.0,即透射比“T”的零点,同时“一”号闪跃。
⑥合下检测室盖.调节“光量粗、细调”电位器,使指示为100.0,须反复5、6两点操作达到稳定。
⑦按下“A”键,指示为“.000”同时“一”闪跃,如果指示读数不是比值时,应调节“消光调零“电位器,使其达到要求。
⑧拉出或推入拉杆,使U、S液分别置于光路读取A值,然后移动拉杆,读B管A值,如为0,则前述A值有效。
⑨在稳定时,重复读数一次,并按下“T”键。
⑩打开检测室盖,取出比色皿,倾去比色液于水槽中,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倒置于表面皿(铺有滤纸)中。
(11)关上电源开关,拔出电源插头,取出比色皿架,检查检测室内是否有液体溅出,并擦净。
检测室内放入硅胶袋,合上盖,套上仪器罩。
4. 请介绍3种常用的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方法。
答: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双缩脲法、Lowry法(Folin-酚试剂法)、Bradford法(考马斯亮蓝法)、紫外吸收法。
(186-194页)5、简述斐林-酚试剂法测定植物可溶性蛋白质的原理。
(188页)答:Folin-酚试剂法也称Lowry法,斐林(Folin)一酚试剂法结合了双缩豚试剂和酚试剂与蛋白质的反应,其中包括两步反应:第一步是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中的肽键与铜试剂作用生成紫红色的蛋白质一铜络合物(双缩脲反应);第二步是此络合物以及蛋白质中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的残基使磷钼酸-磷钨酸试剂(Folin试剂)还原,产生磷钼蓝和磷钨蓝的深蓝色混合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颜色深浅与蛋白含量成正相关。
因此,可利用其在650nm波长下的特定吸收进行比色测定。
6、植物组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中,斐林-酚试剂法、考马斯亮蓝法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①斐林-酚试剂法其优点是:由于加入了Folin-酚试剂后使蛋白质肽键显色效果增强,从而减少了因蛋白质种类引起的偏差。
其灵敏度比双缩豚法高100倍。
此法操作简便,适于蛋白质含量较微小的样品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