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16《雷雨》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6《雷雨》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案教材分析:《雷雨》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热爱大自然。

”本文以精炼的文字、自然简朴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虽然篇幅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己经具有初步的识字、朗读、口头表达和观察能力,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但能力尚弱,一些学习方法的掌握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垂、户、扑”四个生字,会写“雷、迎”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挂、垂、压等字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重难点: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重点)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难点)3.能在语境中体会运用“挂、垂、压等字的好处,并练习运用(难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雨声音频。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夏季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小朋友们观察过生活中的雨吗?认真听过它们的声音吗?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猜一猜吧!(播放一段视频)过渡:看来小朋友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小能手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雷雨》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形象、直观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借助拼音拼读。

2.指导认字读词:蝉鸣、窗户、迎面扑来、压下来、垂下来(1)正音:“蝉、垂”翘舌音;“户”在“窗户”中读轻声。

(2)交流识字法:压:做一做把手压在语文书上的动作。

《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雷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并写好“垂越蜘蛛”四个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3.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的景象。

信息资料:课件。

预设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都特别喜欢猜谜语,今天赵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看谁最先猜出来。

1.出示谜面:①田里下雨。

(雷)②千根线,万根线,不粗不细,顶天立地。

(雨)学生猜后,分先后板书课题:雷雨。

2.师:刚才同学们猜的这两个字谜的谜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课题)3.师:说说你看到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师补充介绍雷雨(既打雷又下雨,雷雨交加,这就是雷雨,其实雷雨也叫雷阵雨,它来的快去的也快,是一种前后变化非常大的天气)。

4.师: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看到的雷雨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仔细地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

(师范读)2、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如果你还有读不准的生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可以问问老师,也可以借助拼音来解决,然后把它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开始读吧。

( 生自由读课文)2.交流自然段数。

3.指名分自然段读前三自然段。

师:这几段写了什么?(小结,板书:雨前)4、指名分自然段读前四、五、六自然段。

师:这几段写了什么?(小结,板书:雨中)5、指名分自然段读七、八自然段。

师:这几段写了什么?(小结,板书:雨后)三、随文识字,学习课文“雨前”部分(一)识字1、压(1)交流“压”的记忆方法。

同学们能不能做一做压的动作?(生做)它多指从上到下对物体施加压力。

有没有感受过什么东西压在自己的手上、脚上、身上的感觉?(出示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指名读。

问:雨前的天空怎样?(课件出示乌云图片)引导:瞧,雷雨前,这么多的乌云,重重地压下来,假如你就站在这样的乌云下,抬头看着这样的乌云,有什么感觉?那就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学校二班级语文《雷雨》教案1[教材分析]:酷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快。

呼吸着清爽的空气,观赏着漂亮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调皮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玩耍。

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同学具有感受、理解、观赏的技能。

”“让同学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低班级段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同学“开展想象,感受语言的精美。

”本课的阅读教学尊敬同学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同学有情趣地诵读、想象中感悟、积累、运用语言,读说结合,激发情感,培育同学灵性。

[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让同学在自主诵读、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按肯定的顺次观测图画,培育观测技能和说话技能。

4、在体会文章意境时,让同学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开阔视野,培育喜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难点]1、让同学在创情想象中感受课文的意境。

2、能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改变的特征。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爱好1、〔板书:雨〕你见过什么样的雨?2、同学自由回答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雨的样子,老师相机总结同学的回答。

今日,老师要带大家去观赏夏季里雷雨的壮美景色。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播放影像,情境体验1、播放雷雨前、中、后的影像,让孩子们仔细观看。

〔师仔细观测孩子们在观看时的表情〕2、总结孩子们刚才看影像时的感受,让同学说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同学自由汇报。

3、师依据孩子叙说,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通顺、读精确。

2、同桌互读互评。

〔媒体出示评价标准:能仔细读书,得;能仔细读书,读得精确,得;能仔细读书,读得精确流利得。

〕3、获一颗星和两颗星的小伙伴齐读课文,争取得三颗星。

高一雷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3篇

高一雷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3篇

高一雷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 1 篇【教学理念】:紧扣单元教学的主题——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开展教学;本单元围绕着导语的“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这句话来体会感受。

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课堂教学,重视课堂的动态生成和价值观的引导。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随文认识巩固需要认识的四个生字:压、乱、垂、虹3、给课文分自然段,明确1-3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景象;4-6自然段是描写雨中景象;7-8是自然段描写雨后景象。

4、质疑。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雨,问:“你们知道多少种雨?”(微雨、烟雨、细雨、阵雨、春雨、雷雨、秋雨……)2、对,有一种雨,是大自然中的杀菌清新剂,也就是刚才小朋友们提到的——板书“雷”。

3、齐读课题。

二、质疑,初读课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一些引起人家思考兴趣的问题吗?2、很好,带着问题去读书,是一种懂得学习的表现。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能不能帮助我们回答刚才的问题。

打开课本80页。

3、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4、检查生字读音,先同桌互相检查再全班交流。

三、默读课文,划分段落。

1、自由默读课文,想想: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前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中的现象的?哪些自然段是描写雷雨后的现象的?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3、指名分段读。

四、学习生字。

1、生字卡片:压、乱、垂、虹2、你知道这个字藏在课文哪个词语里?哪里句子里?3、进行认读: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第二课时(推荐课)【教学目标】:1、随文学习巩固会写的字:彩虹、蜘蛛、垂2、默读课文,读懂“雷雨”这本“书”,并能通过朗读,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感受。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雷雨》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结构分析及主题思想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朗读、思考、讨论、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句子,把握课文主题。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雷雨天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加强记忆。

4. 句子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6. 主题思想探讨: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交流。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雷雨》2. 生字词:雷、雨、闪、电、响、亮等。

3. 句子解析:重点句子及解析。

5. 主题思想: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①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天气现象?②课文中出现了哪些生字词?请举例说明。

③从课文中你学到了什么道理?2. 答案:(1)见作业题目。

(2)①雷雨。

②雷、雨、闪、电、响、亮等。

③关爱他人,热爱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雷雨天气,记录下来,进行分享交流。

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提高语文素养。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准备:课件、图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观察天气变化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生字,看图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

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4、扩词练习5、说记字方法6、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评议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2、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

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评议。

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

)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

配雨声齐读。

4、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

齐读。

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

6、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

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

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拓展训练1、感情朗读2、观察天气,写日记。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

《雷雨》教案(精选5篇)《雷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对比。

B、指导朗读:“渐渐地、渐渐地”,表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C、用“渐渐地”说一句话。

3、再现雷雨后的情境。

①请学生说说雷雨后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②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小学《雷雨》公开课教案

小学《雷雨》公开课教案

小学《雷雨》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雷雨》这部经典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1.2 教学内容介绍《雷雨》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1.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步骤展示《雷雨》的封面和作者照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简要介绍《雷雨》的背景和文学价值;提问学生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的期待;布置预读任务,要求学生回家阅读《雷雨》第一章。

第二章:人物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培养学生对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注。

2.2 教学内容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探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2.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利用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增强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2.4 教学步骤回顾上一节课的预读任务,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人物的情感和冲突;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后续章节,并关注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第三章:情节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雷雨》中的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雷雨》中的重要情节和冲突;探讨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道德观念。

3.3 教学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情节和主题;利用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3.4 教学步骤回顾上一节课的人物分析,引出情节分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和冲突;分析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思维导图的绘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雷雨》后续章节,并关注情节与主题的关联。

第四章:文学技巧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雷雨》的文学技巧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

《雷雨》语文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背景和作者鲁讯的创作意图。

2. 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3. 领悟剧本中揭示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冲突。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1. 剧作背景及作者介绍2. 主要人物及其关系分析3. 剧本情节梳理4. 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揭示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2. 剧本的情节发展和冲突揭示。

3. 鲁讯的文学风格和剧本的艺术特色。

2.2 教学难点1. 对剧中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和把握。

2. 对社会矛盾和人性的深入剖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剧作背景、作者介绍、人物关系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3. 表演法: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深入理解人物和情节。

3.2 教学手段1. 投影仪:展示剧本原文、图片等。

2. 视频: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相关影视作品片段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剧本背景、作者意图等。

3. 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

4. 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

4.2 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入(5分钟)播放《雷雨》影视作品片段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主题。

2. 第二步: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剧本背景、作者介绍、人物关系等,为学生深入理解剧本打下基础。

3. 第三步: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情节发展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第四步: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剧本片断,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表演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对剧本的主题和社会意义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领悟剧本的内涵。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讨论和表演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于剧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雷雨教案

初中雷雨教案

初中雷雨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雷雨》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环境描写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庭、社会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1. 课文情节的理解。

2. 人物形象的分析。

3. 环境描写的鉴赏。

教学难点:1. 人物心理活动的理解。

2. 对家庭、社会问题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文《雷雨》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兴趣:询问学生是否曾经遇到过雷雨天气,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 引入课题:讨论雷雨天气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雷雨背后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雷雨》,理解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 分析人物形象:周朴园、鲁侍萍、鲁贵等。

3. 解读环境描写的作用:如雷雨天气的象征意义,揭示人物心理等。

四、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心理活动,体会作者对家庭、社会问题的思考。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深入分析人物心理和环境描写。

二、课堂讲解1. 再次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其作用。

2. 深入剖析人物心理:如周朴园的矛盾心理,鲁侍萍的悲惨命运等。

三、课堂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家庭、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

四、总结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人物心理、环境描写的理解。

2.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从家庭、社会角度思考课文所反映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雷雨》读后感,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9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9篇)

小学语文《雷雨》教案1一、设计思想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的第16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三、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过程与方法: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形象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气象的重要性,并有观察的兴趣。

五、重点难点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

六、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千条线,万条线。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6篇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

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在雷雨课文原文二年级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

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二、识字1、初读生字: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

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⑴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如:压: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⑴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1、我的发现:⑴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⑴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⑴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⑴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四、本文的情节结构本文可分两部分。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雷雨教案篇一【课前透视】本文以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

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课件展示:同学们,你们见过下雨吗?说说你们自己的亲身经历。

那么今天课件中又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出示课件展示雷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谈观看的体会,相机板书课题:雷雨。

2、引发想像: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

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相机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把两段录音和插图进行正确搭配。

教师板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像。

采用多媒体组合的方式,营造了教学氛围,创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学文情境,把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话平台一、自学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

《雷雨》教案九篇

《雷雨》教案九篇

《雷雨》教案九篇《雷雨》教案篇3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__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播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板书:雷。

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ch?nchuí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táozhīzhūzhanyuachán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一)、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是一场狂风;“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快。

《雷雨》教案优秀6篇

《雷雨》教案优秀6篇

《雷雨》教案优秀6篇《雷雨》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听听、想想、唱唱中充分感受、理解歌曲内容,掌握切分音的唱法。

2、引导幼儿以轻快、有爆发力的声音表现歌曲,有效地激发幼儿对歌唱的兴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雷声录音、磁带、鼓、铃鼓、响板、图谱。

活动过程:1、听音乐拍手入场。

2、律动——小小牧鸭娃3、发声练习4、复习歌曲——老鼠画猫5、教唱歌曲。

师:刚才小朋友又唱又拍,开心吗?可是你们听,天空中忽然传来了什么声音?听我来唱一唱,你们猜一猜。

A:教师弹唱第一段,提问:师:你听见我唱了什么?师: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轰隆隆什么声音响?哗啦啦什么落下来?真的是打雷下雨吗?来听听吧!(放雷声录音,幼儿倾听)B:教师清唱第二段。

师:这是夏天的雷雨,是夏天经常有的现象。

今天我们唱的歌曲名字就叫“夏天的雷雨”。

在这首歌曲里闪电、雷声、大雨都是有节奏的哦。

你们待会儿就仔细听哪一句有切分音呢?C:教师完整清唱一遍。

提问:你听出哪一句有切分音呢?(幼儿找出后教师即边拍边唱此句)出示节奏图,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某 |某—||D:师:伴着琴声一起用美妙的歌声唱出这首歌曲吧。

唱完一遍后,和幼儿共同分析闪电、雷声、雨声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加以表现。

出示三种乐器——铃鼓、鼓、响板,请幼儿认识。

响板——时间短、快(闪电);鼓——声音响,有爆发力(雷声);铃鼓——连续性、连贯(雨声)师:我们把这三个乐器小图片放进歌曲里,你们演唱的时候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闪电、雷声、下雨。

(将乐器小图片放入图谱中,幼儿看图谱演唱歌曲两遍)E:师幼分组,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演唱歌曲。

7、复习集体舞“亲密的小伙伴”。

活动反思:《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

《雷雨》教案优秀7篇《雷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会认读四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媒体:课件1: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激趣导入;课件2:播放雷雨前的情景动画,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兴趣,促进理解;课件3:播放下雷雨时的情景动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促发形象思维活动的展开;课件4:播放雷雨过后的情景动画,将抽象变为直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审美的情趣;课件5:奇特的自然现象:日出、日落、浓雾、秋霜、冬雪,激发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投影仪:出示投影片(雷雨后)、出示投影片(填空),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语言、表达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雷雨教案(10篇)

雷雨教案(10篇)

雷雨教案雷雨教案(一):课题: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透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2、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

(板书课题)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

(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

)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

“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

“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2、上堂课我们明白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2、交流自读自悟状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样读这句话?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 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 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16.雷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本课“雷、乌”等8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了解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本课“雷、乌”等8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难点】1.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2.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素材】1.有关雷雨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本课“雷、乌”等8个生字,会写“雷雨、乌云”等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2:天气符号)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我们经常会看天气预报,那这些符号表示什么呢?找出“雷雨”的符号。

2.你们知道雷雨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乎雷雨的课文。

出示课题、齐读。

(板书:雷雨)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画记不认识的生字。

读完后和同桌讨论,课文写了雷雨那些时候的景象。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出示课件3)(老师参与讨论)2.指名学生回答。

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三、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同学们利用生字卡片,大声朗读,自由读,小组读。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下册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雷雨》参考教案教学目的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什么是喜剧?什么又是悲剧呢?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这节课我们来读读曹禺先生的代表性剧作《雷雨》,来体会悲剧的力量。

《雷雨》的社会影响《雷雨》一问世就引起了中外作家和观众的重视。

当时避居日本的郭沫若,称赞它"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的力作"。

1935年初,《雷雨》首次被搬上日本舞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它又被译成日文。

茅盾后来也说:"三十年代末,《雷雨》在上海演出,震惊剧坛。

"这部话剧在城市受到欢迎,在农村也深受欢迎。

几十年来,它始终放射着艺术异彩。

二、了解曹禺和《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雷雨》简介1933年,曹禺完成了第一部多幕话剧《雷雨》。

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1卷3期。

他从自己青少年时期熟悉的社会圈子里,提取了《雷雨》的题材,通过周鲁两家8个人物的历史与现实纠葛,反映了从光绪二十年(1894)到1920年以后约达30年的复杂社会生活和冲突。

故事写某矿董事长周朴园,年轻时遗弃了为他已生二子的婢女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侍萍携次子投河遇救,离乡远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材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用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电教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二、教材分析
《雷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第18课。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课件与学文的结合,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激发学生观察
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
在课前通过观看课件,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感受、体验;通过自学,互相交流让学生掌握生字;抓重点语句品读,看图与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五、重点难点
重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难点:在读中想象,体会生动准确地用词的精妙。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课件演示创设情景法、点拨法。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品读与想象交融。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识字写字。

会认、会写“压,乱,垂,虹”四个生字,重点指导“垂”的写法。

前置性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圈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4、收集下雨前大自然有哪些现象的资料。

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18、雷雨中:?仔细观察
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