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文言文断句方法

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 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 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 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 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 便。
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 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 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 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借助动词,特别是表说话的动词 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动词,特别是“曰 ”“云”“言”“谓”等表说话的动词作为 标志进行断句。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 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 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 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 /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 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特殊或固定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 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 何以……为;与其……,孰若……
3.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 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 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
:名词或代词断句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 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 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 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文 最简单、最有效:语感断句 言 一、借助句式断句。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

六大技巧搞定文言文断句:方法详解+案例分析O1利用对话标志断句1.解析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
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日”字的情况。
2.案例分析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日",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日/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02借助文言虚词断句1.解析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①【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②【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疑问语气词】“何、曷、盍、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一般在词前断句,也有在词后断句)④【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如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是以、无论、岂、岂非”等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文言文断句方法

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1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五:借助修辞断句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 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 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 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 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 便。
5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 献之历王/厉王使玉人相之/ 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 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 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6
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句首——夫 其 惟 盖 凡 窃 请 敬 岂…… 句尾——也 矣 耳 乎 哉 焉 耶 欤 …… 分句中——以 于 为 而 则 乃 分句首——故 以 而 则 但 遂
18
1、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 / / 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 / 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 / / 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 / / 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
/
19
古文断句技巧: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16
2、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 / 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 / / / 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但屡顾 / / / 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 / / /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 / / 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 / / / 遂舍之
17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文言文错综复杂,有时要想明白其内容非常困难,有时想要明白它的意思更是难上加难,而且文言文分句还是有其规律的,想要断句不仅要有一定的技巧,更要学有所用。
针对文言文断句问题,普遍都有六大方法:一、借助标点符号文言文中出现逗号,句号,分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时,可以提示断句的位置。
例如“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可以断句为“犹其,不可问也;必其,不可云也。
”二、借助从属连词文言文中常见的从属连词有“若,既,则,以,而,虽,即”等,这些词语是表示前后句之间有关联性的,可以看做一句。
例如:“以此彰明,当下豫备”可以断句为“以此彰明,当下豫备。
”三、借助动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动词有“有,矣,曰,伐,尚,谓,见,使,复,尔等,这类动词在文言文句子的末尾出现时,可以作为断句的依据。
例如:“此有上乘,谓之至理”可以断句为“此有上乘,谓之至理。
”四、借助并列句连接词文言文中常见的并列句连接词有“并,又,而,且,不但,或者”等,出现这类连接词时,可以断句。
例如:“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可以断句为“礼才并重,而宽以待人。
”五、借助概括性动词文言文中有一些表示总体概括的动词,如“总,纵,然,故”等,都可以表示对前面的句子的概括,因而可以断句。
例如:“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可以断句为“故发愤忘食,纵死亦不惜。
”六、借助惯用法文言文的断句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惯用法,例如一句话以“者”结尾,可以根据语境,把“者”前的一句话和“者”后的一句话分别当成一句。
例如“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可以断句为“枝叶茂盛者,其实也颇丰。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如果要把文言文断出句子来,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理解力,而要借助这六大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才可以做到准确断句,因此在学习文言文断句这方面要注意掌握这六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一、故事引入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希望找个漂亮妻子。
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样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阔少爷认为自己将会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的美人,非常高兴。
拜堂之日,阔少爷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
媒人说﹕“我没有说谎,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
”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什么是断句呢?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二、考点解读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译文】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善于和常人交往,年轻的时候擅长射箭,如山林或野外打猎,常常收获很多,后来担任将军钟毓的长史官,钟毓常常和部将参佐们玩射箭游戏,魏舒在旁边给他们计分。
后来有一次参加的人不够,就让魏舒充数,结果魏舒百发百中,加上他对于射箭的言辞恰如其分,极尽射箭的精妙。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
重庆卷已经把断句作为必考专题,所选语段不长,有故事性或分析评论,可能涉及文史哲知识;断句三分,一般六处,对选文的整体或者部分进行断句,只用斜线(/)断开,不加标点。
三、方法指津(一)基本方法: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今天,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而且它仍然被广泛地使用。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没有语言的界限,它往往有很高的难度。
因此,学习文言文的学生至关重要的是要熟悉文言文的断句方法。
总的来说,文言文断句有6种主要方法,它们分别是“以逗号停顿法”、“以句号停顿法”、“以冒号停顿法”、“以问号停顿法”、“以顿号停顿法”和“以叹号停顿法”。
下面我们将分别讨论它们,并且提供一些实例:1. 以逗号停顿法:用逗号来分隔句子,分隔句子时必须注意,在逗号前的句子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在逗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今日,乘舟而行乃是乐,更见山水之秀丽”。
2. 以句号停顿法:用句号来分隔两个句子,在句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在句号后的句子也必须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极乐之处,乘舟而行乃是乐;无边之境,更见山水之秀丽。
”3. 以冒号停顿法:用冒号来分隔句子,凡是在冒号前的句子,都必须是完整的句子,冒号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以问号停顿法:用问号来分隔句子,问号前的句子必须是完整的句子,问号后面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要注意句子的语气必须是疑问的。
例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5. 以顿号停顿法:用顿号来分隔句子,此外,顿号前后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但是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
例如:“天地之间,苍茫无尽;星辰之间,浩渺无垠”。
6. 以叹号停顿法:用叹号来分隔句子,叹号前的句子可以不完整,也可以是完整的句子,但叹号后的句子必须表达出在感叹的语气。
例如:“先祖历尽千辛万苦:可是现在,却是国泰民安。
”以上就是文言文断句的六种方法的介绍,以及各种方法的例句介绍。
学习文言文的学生,以上提供的六种断句方法一定要掌握,熟练归纳,才能运用到正确的地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速度,同时提高文言文阅读技巧,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与技巧
1. 根据语句结构断句:按照文中的语法结构及句子成分的分布,一句话分为主谓、宾语、状语等部分,通过识别这些部分的连词、标点等来判断断句位置。
2. 根据意义断句:按照句子表达的意义来断句,尤其是在长句中,应该根据句子的上下文和意义进行合理的断句。
3. 根据韵律断句:文言文每五个字为一个小节,应该结合字音、平仄、押韵等特点,按照一定的韵律规律来进行断句。
4. 根据修辞手法断句:在文言文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图,如对仗、倒装、并列等,这些修辞手法也可以用来判断断句的位置。
5. 根据常见短语和套语断句:文言中有很多常见的短语和套语,如“不胜其忧”、“夙夜匪懈”等,这些短语和套语一般成固定搭配,可以作为断句参考。
6. 根据语气和情感断句:文学作品中常常要通过语气和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情感色彩,所以在断句时应该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
7. 根据重要性和连贯性断句:对于长篇连续的文言文,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和重要信息的呈现顺序,将长句分割成较短的句子,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易读性。
8. 根据词语的词性和词义断句:文言文中的“文言虚词”、虚词、
形容词、副词等词汇的位置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对于断句也有很大的参考作用。
9. 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要注意避免断句过多或过少,过多会影响文学作品的整体感觉和阅读流畅性,过少则容易让人在长篇文学作品中迷失方向。
合理的断句可以让句意更加清晰,同时具有节奏感和艺术感。
总之,文言文的断句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上下文和作品整体风格进行合理的断句,最终达到表达作者意图的目的。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4.据对话,进行断句。
• 对话,引语:常用“曰”、“谓”、 “云”、“道”、“白”、“对”、 “言”为标志。(遇到对话时,可根据 这一特点确定句读,同时要注意根据上 下文判断出问者和答者)
5.据语法结构进行断句。
•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 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出 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 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 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确定该 如何断句。)
•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 明或议论的对象,一般作句子的主语和 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 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
• 发语词:夫、盖、凡、窃、请、敬等等 (常用在句首)
• 连词:以、于、为、而、则等等(常用在 句中)
• 语气词:也、矣、欤、焉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 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根据这个特 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
•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 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 器物名,植物名,动物名,时间等。
2020年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复习(详解)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策略

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策略
1.找时间
在时间状语后面断,一般是年号。
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2.找人名或人称代词
如果是主语,在主语前面断,如果是宾语,在宾语后面断。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3.找谓语
文言文喜欢省略主语,没有主语就找谓语动词,在谓语动词前面断。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找介词
介词一般跟宾语组成状语,如果状语不后置,在介词前面断。
例:钟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找连词
连词一般表示句子的逻辑关系,所以在连词前面断。
例: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6.找对话标志
如“曰”“云”“言”,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
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7.找句首发语词
如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等。
一般在发语词前面断。
例: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8.找语气助词
如也、矣、焉、耳、耶、与(欤)、邪(耶)、哉、夫。
找到后,在语气助词后面断。
例: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的全部内容。
文言文断句方法大全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点,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如需加标点,则标点的使用、书写要规范。
在平时学习时,应该加强诵读训练,增强语感。
【方法引导】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文言文断句方法

/
/
/
/
//
/
/ /
• ①发语词和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 夫、且夫、若夫”等以及表敬副词窃、请、谨、 敢这些词常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有领起全句的 作用,前面可断句。 • ②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 “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 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 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 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 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 ⑤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 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忠臣之事君也 / 莫先于谏 / 下能言之 / 上能听之 / 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 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 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 // 则非 忠臣 / 夫谏// 始于顺辞 / 中于抗议 / 终于死节 / 以 成君休 / 以宁社稷。《书》云:“木 从绳 // 则正 / 后从谏 // 则圣。” (“/”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 处)
三、借助虚词断句。
文言文中的虚词用法较多。如“盖”“夫”“其” 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 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 连词、介词常放在句子中,掌握了这些词的用法, 会更好地帮助我们断句。如: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 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 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 贵者乎
在下面短文中用“/”断句。(5分)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 醉过而击之也民大惊使人止之 曰 吾醉 而 与 左 右 戏 击 之 也 民 皆 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 令明号而民信之 (取材于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文言文断句方法

夫寒之为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 至身不顾寒至身/不顾廉耻
文言文断句方法
一:人物对话用词后断开 如“曰”“云”“言” 二:句首语气词前断开
如“其”“盖”“唯”“盍”“夫”“且 夫”“若夫” 三:叹词前后都可断开
如“嗟夫”“嗟乎”“呜呼”
四:句末语气词后断开 如“也、矣、耶、哉、乎、焉、兮、耳、 而已”
五:句首关联词前断开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 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六:句首时间词前后可断开 如“顷之”“既而”“俄而”
七:固定结构不要拆散 如“何……之有(何陋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马首是瞻)、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无乃……乎、 得无……乎(得无异乎)” 八:古文的对称性---四字、六字一断 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小测验:
初中文言文断句六大方法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的断句有以下六种方法:
1、句子成分分析法:根据主谓宾等句子成分分析出每个成分的作用和关系,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斯人也,而彼所重者何?(《庄子·逍遥游》)
2、意群划分法:根据意群划分,将相互关联的词语放在一起,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六国破灭,而秦兴,立国号曰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3、顿号分句法:根据顿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4、对仗分句法:根据对仗的关系,将长句分为两个相对的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左传·僖公十五年》)5、逗号分句法:根据逗号的位置,将长句分为两个或多个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杜甫《登高》)
6、语气助词分句法:根据语气助词的位置,将句子分为短句,确定断句位置。
例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

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高考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因此我们在复中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文言文断句是明辨句读的基本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二、抓住动词断句法。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三、代词断句法。
我们可以根据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等的出现,确定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从而断开句子。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1、在湖阳公主新寡的时候,皇帝和朝臣们都在关注她的情况。
2、当诸葛亮出现在渭滨时,他的出现震动了关中,魏明帝深感晋宣王的威胁,于是派遣辛毗为军师。
3、在赵困于秦的时候,齐人和楚人投靠了赵国。
赵国缺粮,向齐国求助,但齐王拒绝了。
周子说:“赵国对齐楚的保护,就像牙齿和唇一样,没有唇,齿就会感到寒冷。
今天赵国亡了,明天齐楚就会遭受同样的灾难。
救赵是高尚的行为,击退秦军能显扬名声。
不为了粮食而牺牲国家利益,这是不应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断句的分值稳中有升。
在复习中,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题型。
【要点提示】(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夔一足也(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
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试一试】(1)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2)“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下雨天,留客天。
留人不?留。
”(3)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
家业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2、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译文: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得小一点。
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
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了。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二、虚词断句法。
①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④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子】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3、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三、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
”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
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
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
’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4、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4、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四、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①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等特殊句式。
“……者,……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②倒装句的语序最值得注意。
③其他的一些固定格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例: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例】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2、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食帛。
五、修辞方法断句法。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
比如:①顶真: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例】具告沛公沛公大惊【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②对称: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③反复: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练】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3、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7、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8、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9、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臧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另外】文言文中的文史知识,包括人物的名、字、号、谥号、年号、地名、官名等。
了解这些知识对文言文的断句也会有帮助。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六、总分关系断句法。
依据总分关系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断句。
【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2、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