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抗冲耐磨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抗冲耐磨混凝土耐久性分析

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抗冲耐磨混凝土耐久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1-27T09:47:08.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6期作者:王善勇[导读] 摘要:现如今,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水利工程而言,针对泄水建筑物抗冲耐磨混凝土耐久性进行分析,我们势必要对水利工程对如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要位置进行明确,在充分结合这类因素寻找适宜的材料防止工程出现坍塌,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广西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530408摘要:现如今,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于水利工程而言,针对泄水建筑物抗冲耐磨混凝土耐久性进行分析,我们势必要对水利工程对如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要位置进行明确,在充分结合这类因素寻找适宜的材料防止工程出现坍塌,为水利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本文对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抗冲耐磨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分析,旨在为更多的业内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耐磨混凝土耐久性前言:对于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围堰,为了加强整体建筑的标准,应以承载力推动水体和混凝土实现冲砂,为了增强整体泄水工程,在此环境下,应防止抗耐磨混凝土耐久性增强工程质量重要指标的完善性。

水泄建筑物不但要选用适宜的材料运行,而且要对材料的抗耐磨性能提高重视,唯有如此,才可以加强其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完善性,为我国混凝土的发展与材料收集、基础应用的完善性提供保障,从根本上制约耐磨特性和泄水建筑物的抗冲刷性。

1水利工程泄水建筑物中常用的抗冲耐磨混凝土1.1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是在普通混凝土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聚合物,从而提高抗冲耐磨性能。

这些聚合物的加入,能提高水分减失率,促使新型混凝土干缩变小,增强抗拉性、延伸性、弹性等指标,能有效避免收缩裂缝。

除此之外,聚合物的使用,能促使泥浆、集料以膜的形式粘结在一起,提高两者的粘合性。

有鉴于此,填补了砂浆之间的空隙。

能发挥出集料的支撑作用,抑制材料裂缝发展,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包括设计原则、材料选用、构件设计、施工工艺等内容。

水工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水坝、水闸、堤防、河道等工程中,对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要求。

2. 设计原则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结构必须满足承受设计荷载的要求,能够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设计中应考虑可能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

2.耐久性原则: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水体腐蚀、冻融循环等外界环境的影响。

适当选择材料,合理施工,加强防护措施是实现耐久性的关键。

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力求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投资和维护成本。

3. 材料选用在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应根据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1.水泥:选择符合当地标准和规范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

2.骨料:选用坚硬、干净、抗冻抗蚀的骨料,粒径应合适,避免过度孔隙率造成渗漏。

3.加气剂: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加气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冻性能。

4.混凝土添加剂: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特点,选择适当的添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等。

4. 构件设计水工混凝土结构中的构件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墙体:墙体应具有足够的抗渗性和抗倾覆能力。

墙体厚度、缝隙处理、防水层等需要根据水位变化和地下水位等因素进行设计。

2.坝体:坝体结构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冲刷能力。

需要合理确定坝体形状、堆石方式和坝顶宽度等参数。

3.闸门:闸门结构应满足水流控制和密封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设计时应考虑水力冲击和操作要求。

4.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结构应考虑水力特性和防堵要求,合理设置。

5. 施工工艺在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应注意以下要点:1.模板施工:模板的坚固性、平整度、防漏措施等需要保证,在拆模前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查。

2.混凝土浇注:浇注前应检查拆模面和钢筋情况,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整体性。

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

DB32江苏省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

ICS 27.140P 55备案号:37611-2013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333-2013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13-05-03发布 2013-07-3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江苏地处江淮,滨临黄海,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气温正负交替频繁,水环境复杂,水利工程混凝土受碳化、冻融、氯离子侵蚀、化学侵蚀等劣化作用影响日益显现。

为提高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规范混凝土耐久性技术工作,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编制《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本规范安装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排。

本规范附录A 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有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朱炳喜,顾文菊,王珍兰,梅国兴,肖志远,张福贵,章新苏,刘伟宝,翟高明,姚文泉,黄根民,蔡一平,陆明志,王小勇。

本规范主要统稿人:朱炳喜,周金山。

本规范主要审稿人:樊志远,黄海田,吴忠,周金山,王超俊,赵立华,张利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负责解释。

目次1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总则 (3)4.1 一般规定 (3)4.2 设计使用年限 (3)4.3 环境作用等级 (3)5 设计要求 (5)5.1 一般规定 (5)5.2 混凝土强度 (5)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5.4 混凝土结构构造 (7)5.5 耐久性附加措施 (7)6 施工要求 (8)6.1 一般规定 (8)6.2 原材料 (8)6.2.1 胶凝材料 (8)6.2.2 骨料 (9)6.2.3 外加剂 (9)6.2.4 水 (9)6.3 混凝土配合比 (9)6.4 混凝土施工 (11)6.4.1 模板制作安装 (11)6.4.2 混凝土保护层 (11)6.4.3 混凝土制备 (11)6.4.4 混凝土浇筑 (12)6.4.5 混凝土养护 (12)6.4.6 混凝土温度控制 (12)6.5 混凝土缺陷处理 (13)7 检验评价 (13)7.1 检验 (13)7.2 评价 (13)8 运行检测维修 (14)8.1 运行 (14)8.2 检测 (14)8.3 维修 (14)附录A (15)参考文献 (15)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阶段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要求。

混凝土耐久性能实验方法及其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耐久性能实验方法及其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耐久性能实验方法及其应用技术规范一、引言混凝土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如楼房、桥梁、水利工程等。

然而,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导致其耐久性能下降,从而降低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能进行评估和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耐久性能实验方法及其应用技术规范,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研究水平和工程应用水平。

二、混凝土耐久性能实验方法1.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强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是通过压缩试验来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试件制备时应按照规范进行,试件的尺寸和比例应符合规范要求。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件的质量和尺寸,以及试验机的精度和灵敏度。

同时,还应注意试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2. 混凝土抗拉强度实验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衡量混凝土抗拉性能的指标之一。

混凝土抗拉强度实验是通过拉伸试验来确定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在试验过程中,试件的制备和试验机的精度和灵敏度同样需要注意。

同时,还应注意试验过程中试件的保护和测量的准确性。

3. 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实验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与其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密切相关。

混凝土氯离子渗透实验是通过浸泡试件来确定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件的制备和试验环境的控制,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混凝土碳化深度实验混凝土碳化深度是衡量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指标之一。

混凝土碳化深度实验是通过浸泡试件来确定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件的制备和试验环境的控制,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 混凝土弯曲性能实验混凝土的弯曲性能是衡量混凝土抗弯能力的指标之一。

混凝土弯曲性能实验是通过弯曲试验来确定混凝土的弯曲性能。

在试验过程中,应注意试件的制备和试验机的精度和灵敏度,以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三、混凝土耐久性能应用技术规范1. 混凝土制作与养护规范混凝土的制作和养护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施工技术规程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施工技术规程

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施工技术规程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施工技术规程1. 概述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坝体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结构,用于堵塞河道通道以形成水库,并控制上游水流的流量。

准确的施工技术是确保混凝土坝体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

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施工技术规程,从基础知识到具体操作进行详细介绍。

2. 基础知识2.1 混凝土材料选用:混凝土坝体的施工需要选择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

在选择水泥、骨料和填充料时,应满足强度、耐久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2.2 坝基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坝基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基础的坚固和稳定。

对坝基的处理包括清理、凿井和填充等步骤。

2.3 坝体分块施工: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坝体的施工被分为多个块体。

每个块体的施工顺序和技术要求应严格按照设计规定进行。

3. 施工过程3.1 坝体模板建立:在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建立适当的坝体模板。

坝体模板的建立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地形条件进行,并确保模板的平整和稳定性。

3.2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计划进行。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坡度的控制。

还应注意浇筑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以免对混凝土强度产生负面影响。

3.3 坝体振捣:在混凝土坝体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坝体的振捣工作。

振捣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并确保坝体的稳定性。

3.4 坝体养护:在坝体浇筑和振捣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工作。

养护工作应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和环境条件进行,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观点和理解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坝体的施工技术规程至关重要。

通过严格遵循技术规程,可以确保混凝土坝体的强度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性发展。

施工环境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改进也为混凝土坝体施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引入,混凝土坝体施工将变得更加高效和可靠。

总结和回顾水利工程混凝土坝体施工技术规程是确保混凝土坝体结构安全和强度稳定的关键。

通过选择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合理建立坝体模板,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浇筑和振捣工作,以及进行适当的养护工作,可以确保混凝土坝体的质量和性能。

5.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介绍GBT507462008.pdf

5.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介绍GBT507462008.pdf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介绍GB/T 5074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编写组李克非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报告提纲1.耐久性背景与现状2.耐久性规范编写过程33.规范总体结构44.耐久性具体规定5.结语2009-3-292009桥梁耐久性论坛,广州2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www.bzfxw.com结构类型耐久性状况民用房屋干湿交替的室外构件过早锈蚀,30~40 年2030工业厂房大修年限20~30 年海港码头大修年限10~20 年,浪溅区最严重桥梁除冰盐侵蚀,大修年限10~20 年隧道渗漏严重一般工程:50 年,95% 保证率不需大修,平均不大修90年标准耐久性要求2009-3-292009桥梁耐久性论坛,广州3重要工程:100 年…www.bzfxw.com•预应力腐蚀事故时有发生(2001年四川宜宾南门大桥桥面坍塌事故)•1994 年铁路部门的统计:桥梁总数33600 座,病61372675害结构6137 座,预应力结构2675 座,维修费用约4 亿元。

•预应力结构,尤其是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亟需解决。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CCES 01CCES 01--20042004))2009-3-292009桥梁耐久性论坛,广州4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www.bzfxw.com1 耐久性现状> 耐久性问题尺度10-1210-910-610-310-010+3力学的尺度… Chong (2003)尺度mmmmmm量子力学分子, 纳米力学微观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结构系统-断裂破坏力学•藕合现象-••物理进程-物理,化学-热力学藕现象•力学效果结构力学-可靠度理论承载能力•耐久性•化学进程-纳米技术2009-3-292009桥梁耐久性论坛,广州6不同材料层次材料-结构层次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SL654-201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doc

SL654-201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doc

SL654-201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年第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为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水利部年月日前言根据水利部水利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按照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编制本标准本标准共章和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水利水电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设计要求本标准为全文推荐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明陆忠民柏宝忠李现社王以仁孙卫岳毛影秋雷兴顺张政伟刘计山肖贡元钟源清汤洪洁管蕾本标准审查会议负责人高安泽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立秋目次总则术语工程合理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要求一般规定构造要求材料要求不同侵蚀环境条件下设计要求附录原材料的选用水泥矿物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水当地材料标准用词说明总则为了适应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需要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规范耐久性设计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确定和耐久性设计对于特别重要的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其合理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应进行专门论证经主管部门批准确定对已建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改建扩建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各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中应注明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运行管理应满足工程耐久性设计要求当水利水电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达到合理使用年限后如需继续使用应进行全面安全鉴定必要时应采取补强加固措施重新确定继续使用年限本标准规定的耐久性设计要求是工程达到合理使用年限的基本要求设计中可根据工程的具体特点当地的环境条件与实践经验以及具体的施工条件等适当提高本标准的引用标准主要有以下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调水工程设计导则水利水电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水利水电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合理使用年限水利水电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建成投入运行后在正常运行使用和规定的维修条件下能按设计功能安全使用的最低要求年限建筑物耐久性在设计确定的环境作用和规定的维修使用条件下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年限内保持其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能力混凝土结构和构件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抗冲磨混凝土纤维混凝土等结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统称为配筋混凝土结构组成混凝土结构的单元为混凝土构件维修为维持结构或其构件在使用年限内所需功能而采取的各种技术和管理活动包括维护和修复修复通过修补更换或加固使受到损伤的结构或其构件恢复到满足正常使用所进行的活动按修复的规模费用及其对结构正常使用的影响可分为大修和小修需在一定期限内停止结构的正常使用或需大面积置换结构构件中的受损材料或更换结构的主要构件的修复活动为大修混凝土水溶性氯离子含量由拌和水水泥骨料掺合料及外加剂等各种材料带进混凝土的水溶氯离子总含量氯离子在混凝土中的扩散系数描述混凝土孔隙水中氯离子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过程的参数碱含量混凝土碱含量是指混凝土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计混凝土原材料的碱含量是指原材料中等当量氧化钠的含量以质量百分率计等当量氧化钠含量是指氧化钠与倍的氧化钾之和水胶比混凝土拌合物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的质量比胶凝材料混凝土原材料中水泥与粉煤灰硅灰磨细矿渣等活性矿物掺合料的混合料总称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胶凝材料中含有较大比例的粉煤灰硅灰磨细矿渣等矿物掺合料和混合料需要采取较低水胶比的混凝土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从混凝土表面到钢筋包括纵向钢筋箍筋和分布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防腐蚀附加措施在改善混凝土密实性增加保护层厚度和利用防排水措施等常规手段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所采取的补充措施包括混凝土表面涂层防腐蚀面层环氧涂层钢筋钢筋阻锈剂和电化学防腐保护等工程合理使用年限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和建筑物级别划分应根据工程的规模效益及其重要性分别按和等相关标准的规定执行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应根据工程类别和等别按表确定对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当按各综合利用项目确定的合理使用年限不同时其合理使用年限应按其中最高的年限确定表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单位年工程等别工程类别水库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注工程类别中水库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分别表示按水库库容保护目标重要性和保护农田面积治涝面积灌溉面积供水对象重要性发电装机容量来确定工程等别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应根据其所在工程的建筑物类别和级别按表的规定确定且不应超过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当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提高或降低时其合理使用年限应不变当泄洪调输水发电过坝等建筑物与壅水建筑物共同挡水时其挡水部分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应按同级别壅水建筑物的规定执行表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单位年建筑物级别建筑物类别水库壅水建筑物水库泄洪建筑物调输水建筑物发电建筑物防洪潮供水水闸供水泵站堤防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注水库壅水建筑物不包括定向爆破坝橡胶坝级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闸门的合理使用年限应为年其他级别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中闸门的合理使用年限应为年水工建筑物中各结构或构件的合理使用年限可不同次要结构和构件或需要大修更换的构件的合理使用年限可比主体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短缺乏维修条件的结构或构件的使用年限应与工程的主体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相同耐久性设计要求一般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明确工程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确定建筑物所处的环境条件提出有利于减轻环境影响的结构构造措施及材料的耐久性要求明确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混凝土裂缝控制等要求提出结构的防冰冻防腐蚀等措施提出解决水库泥沙淤积的措施提出耐久性所需的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质量验收要求提出正常使用运行原则和管理过程中需要进行正常维修检测的要求水工建筑物的耐久性设计应根据其合理使用年限和所处的环境条件进行对同一建筑物中的不同部位如所处的局部环境条件不同可分别进行耐久性设计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设计应有利于减轻环境对其侵蚀破坏减轻高速水流风沙对建筑物表面的冲刷气蚀磨损作用以及振动疲劳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水工建筑物设计应控制泥沙淤积引起的对工程功能安全效益和环境的影响根据其合理使用年限河道来沙情况采取预留必要的沉沙容积设置必要的排冲沙设施等措施并制定相应的调度运行方式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深度应满足建筑物耐久性设计所需的地质基本资料要求建筑物基础处理措施基础结构应根据合理使用年限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满足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要求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可能发生的碱骨料反应钙矾石延迟反应和软水对混凝土的溶蚀在设计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水工金属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除应考虑环境侵蚀因素外还应考虑磨蚀气蚀振动疲劳等因素对结构的影响水工建筑物所处的侵蚀环境条件可按表分为五个类别表水工建筑物所处的侵蚀环境类别环境类别环境条件一室内正常环境二室内潮湿环境露天环境长期处于水下或地下的环境三淡水水位变化区有轻度化学侵蚀性地下水的地下环境海水水下区四海上大气区轻度盐雾作用区海水水位变化区中度化学侵蚀性环境五使用除冰盐的环境海水浪溅区重度盐雾作用区严重化学侵蚀性环境注海上大气区与浪溅区的分界线为设计最高水位加浪溅区与水位变化区的分界线为设计最高水位减水位变化区与水下区的分界线为设计最低水位减重度盐雾作用区为离涨潮岸线内的陆上室外环境轻度盐雾作用区为离涨潮岸线内的陆上室外环境注冻融比较严重的二类三类四类环境条件下的建筑物可将其环境类别分别提高为三类四类五类化学侵蚀环境中宜测定水中或土中水中和水中的含量及水的值根据其含量和水的酸性按表表所列数值范围确定化学侵蚀的程度有抗冻要求的水工建筑物应按的规定进行抗冰冻设计表水土中硫酸盐和酸类物质环境侵蚀程度作用因素化学土中硫酸根侵蚀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水中镁离子水中侵蚀性浓度水的酸碱度二氧化碳程度离子浓度水溶值值浓度轻度中度严重注表中与化学侵蚀程度相应的硫酸根浓度所对应的环境条件为非干旱高寒地区的干湿交替环境当无干湿交替长期浸没于地表或地下水中时可按表中的侵蚀程度降低一级但不低于轻度注对于非干旱高寒地区的部分接触含硫酸盐的水土且部分暴露于大气中的建筑物可按表中规定确定侵蚀程度注当建筑物处于弱透水土体中时土中硫酸根离子水中镁离子水中侵蚀性二氧化碳及水的值的侵蚀程度可按相应的等级降低一级但不低于轻度注对含有较高浓度氯盐的地下水土可不单独考虑硫酸盐的作用注高水压条件下应提高相应的侵蚀程度表干旱高寒地区硫酸盐环境侵蚀程度作用因素化学侵蚀程度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土中硫酸根离子浓度水溶值轻度中度严重注干旱区指干燥度系数大于的地区高寒地区指海拔以上的地区当建筑物受到多种环境共同作用时应分别满足每种环境条件作用下的耐久性要求构造要求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结构耐久性的必要构造要求应包括下列措施应隔绝或减轻环境因素对混凝土钢结构水工金属结构土石结构等的作用应控制混凝土结构土石结构的裂缝和结构构造缝间隙应为钢筋提供足够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为钢结构水工金属结构提供足够厚度的防腐层和合适的防腐蚀措施结构的形状布置和构造应有利于避免水水汽和有害物质在结构表面的积聚结构外形应力求简单并有利于减轻荷载作用或约束变形外加变形下产生的应力集中与约束应力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等的设置宜避开局部环境作用不利的部位有利于防止有害物质的渗入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钢筋主筋箍筋和分布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钢筋防锈耐火以及与混凝土之间黏结力传递的要求且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值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同时也不应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倍预应力混凝土和预应力锚固结构构造应满足下列规定预应力混凝土和预应力锚固结构除应满足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一般要求外应根据结构所处环境条件对预应力体系采取相应的多重防护措施当难以确保预应力体系的耐久性达到结构整体的合理使用年限时应采用可更换的预应力体系预应力锚索杆体的型式应根据锚固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单根锚索杆的设计张拉力锚索杆的布置及施工条件经综合比较进行选择施工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选择对穿式预应力锚索杆预应力锚具与孔道管或护套之间宜有防腐连接套管具有连续密封套管的后张预应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且不应小于孔道直径的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先张法构件中预应力钢筋在全预应力状态下的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否则应比普通钢筋增加直径大于的热轧预应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可与普通钢筋相同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的表面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不应超过表规定的限值表混凝土构件表面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和裂缝控制等级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最大裂缝宽度限值裂缝控制等级裂缝计算宽度限值一三二二三一四一五一注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螺纹钢筋及钢棒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注当结构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时表列裂缝宽度限值可增加注当结构构件不具备检修维护条件时表列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宜适当减小注当结构构件承受水压且水力梯度大于时表列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宜减小注当结构构件表面设有专门可靠的防渗面层等防护措施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适当加大注对严寒地区当年冻融循环次数大于时表列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宜适当减小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如下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验算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二级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验算构件受拉边缘混凝土的拉应力不应超过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的倍三级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进行裂缝宽度验算构件正截面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值不应超过表中规定的限值以土石砂等当地材料填筑砌筑的堤坝应有可靠的防渗排水结构堤坝等填筑砌筑标准应符合相关规范规定边坡在所处设计环境条件下应长期稳定表面应设置有效的护坡和排水设施碾压式土石坝面板堆石坝堤防等建筑物设计水位以下的浸润线范围内应提出抗渗材料和构造的耐久性要求在合理使用年限内水利水电工程各类水工建筑物的控制渗漏的结构应保持稳定性和有效性采用土工合成材料时应考虑环境作用对其耐久性的影响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级别合理使用年限要求确定土工合成材料在建筑物中的使用部位和种类材料要求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材料应根据其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合理使用年限确定在满足稳定强度变形渗流等要求外还应符合耐久性要求原材料的选用应符合附录的规定对于合理使用年限为年的水工结构配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宜符合表的要求对于合理使用年限为年的水工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除应满足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按表的规定提高一级并复核抗冻等级要求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未经论证混凝土不应采用碱活性骨料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维护合理使用年限为年年的水工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宜与合理使用年限为年的水工结构一致合理使用年限为年的水工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作专门论证冷加工钢筋不宜作为预应力筋使用也不宜作为按塑性设计构件的受力主筋公称直径不大于的冷加工钢筋作为受力钢筋时不应在合理使用年限超过年的构件中使用同一构件中的受力钢筋宜使用同材质的钢筋表配筋混凝土耐久性基本要求环境类别混凝土最低最小水泥用量最大氯离子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含量最大碱含量一不限制二三四五注配置钢丝钢绞线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不宜小于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少于注当混凝土中加入优质活性掺合料或能提高耐久性的外加剂时可适当减少最小水泥用量注桥梁上部结构及处于露天环境的梁柱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宜大于注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水下部分不宜采用碱活性骨料注有抗冻要求的结构构件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按的规定执行注炎热地区的海水水位变化区和浪溅区混凝土的各项耐久性基本要求宜按表中的规定适当加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锚索材料可根据锚固工程的性质锚固部位工程规模选择高强度低松驰的预应力钢绞线钢丝无黏结预应力筋精轧螺纹钢筋或普通预应力钢筋当采用超高强预应力材料时锚夹具应与其相匹配对于后张预应力管道应采用水泥基浆体填充并根据施工工艺合理控制浆体的流动度泌水率体积稳定性和强度等指标处于三类四类五类环境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宜采用密封和防腐性能良好的孔道管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坝等大体积混凝土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应采用合适的混凝土原材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改善混凝土性能应优先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发热量较低的硅酸盐水泥混凝土水胶比根据混凝土分区或部位宜按表确定碾压混凝土的水胶比应小于表大坝混凝土最大水胶比气候分区大坝混凝土分区或部位水上水位变化区水下基础抗冲严寒和寒冷区温和区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过流表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碾压混凝土坝表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上游面防渗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且宜优先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对可能发生碱骨料反应的混凝土宜采用掺加活性掺合料作为抑制措施掺合料的种类掺量应通过抑制试验确定宜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合料单掺磨细矿渣粉的掺量不宜少于单掺粉煤灰掺量不宜少于并应降低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中的碱含量和粉煤灰中的游离氧化钙含量土石结构材料应具有抗风化抗环境侵蚀的耐久性能水工金属结构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水工金属结构应根据受力状况环境条件及工作部位工作性质运行方式及可更换条件等不同情况选择金属材料及材质满足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和耐久性要求闸门承重结构应根据闸门工作条件和工作计算温度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钢材焊接结构母材应保证良好的焊接性能承受动载的焊接结构钢材应具有相应计算温度冲击试验的合格保证不同侵蚀环境条件下设计要求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中碳化环境条件下应控制大气作用下混凝土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冻融环境条件下应控制混凝土遭受长期冻融循环作用引起的损伤氯化物环境包括海水盐雾除冰盐环境条件下应控制氯离子引起的钢筋锈蚀化学腐蚀环境条件下应控制混凝土遭受化学腐蚀性物质长期侵蚀引起的损伤当地材料填筑的堤坝结构应具有防渗排水抗风化和抗冲刷的长期性能水工金属结构应根据环境条件进行防腐蚀设计提出防腐蚀措施合理使用年限为年的水工结构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所列值合理使用年限为年年时其保护层厚度应比表所列值适当降低合理使用年限为年时其保护层厚度应比表所列值适当增加合理使用年限为年时其保护层厚度应专门研究确定表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单位项次构件类别环境类别一二三四五板墙梁柱墩截面厚度不小于的底板及墩墙注直接与地基接触的结构底层钢筋或无检修条件的结构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大注有抗冲耐磨要求的结构面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大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且浇筑质量有保证的预制构件或薄板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数值减小注钢筋表面涂塑或结构外表面敷设永久性涂料或面层时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注严寒和寒冷地区受冰冻的部位保护层厚度还应符合的规定合理使用年限为年的水工建筑物结构和构件的混凝土抗冻等级应根据气候分区冻融循环次数表面局部小气候条件水分饱和程度结构构件重要性和检修条件等按表选定在不利因素较多时其抗冻等级可提高一级当合理使用年限大于或小于年时应根据水工结构的环境条件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因素综合确定混凝土抗冻等级表混凝土抗冻等级项次气候分区严寒寒冷温和年冻融循环次数次结构重要受冻严重且难于检修的部位水电站尾水部位闸门槽二期混凝土轨道基础坝厚小于混凝土最大冻深倍的薄拱坝不封闭支墩坝的外露面面板堆石坝水位变化区及其以上部位的面板和趾座冬季通航或受电站尾水位影响的不通航船闸的水位变化区的构件二期混凝土流速大于过冰多沙或多推移质的溢。

SL654-201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设计规范

SL654-2014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设计规范
混凝土原材料中水泥与粉煤灰、硅灰、磨细矿渣等活性矿物 掺合料的混合料总称。 2. 0.11 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 concrete with high - volume supplement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s
胶凝材料中含有较大比例的粉煤灰、硅灰、磨细矿渣等矿物 掺合料和混合料,需要采取较低水胶比的混凝土。 2.0. 12 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concrete cover to reinforcemen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志明 陆忠民柏宝忠李现社
王以仁孙卫岳毛影秋雷兴顺 张政伟刘计山 肖贡元钟源清 汤洪洁管蕾 本标准审查会议负责人:高安泽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立秋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2 3 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4 4 耐久性设计要求……………………………………………… 6
本标准共 4 章和 1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水利水电工程 及其水工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设计要求。
本标准为全文推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50
50
水库泄洪建筑物
150
100
50
50
50
调(输)水建筑物
100
100
50
30
30
发电建筑物
100
100
30
30
防洪(潮)、供水水闸
100
100
50 _,

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

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是指在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结构所需满足的技术规范。

本文将阐述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和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在设计中考虑工程的性质、工期以及工程环境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和结构形式。

在选用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使用条件以及工程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等因素进行选择。

其次,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在混凝土的配合设计中考虑混凝土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混凝土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且在实际施工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稳定性。

混凝土的韧性要求能满足结构的抗震、抗风、抗水流冲击等要求。

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能满足结构的长期使用要求,抵抗氯离子渗透、碳化和冻融等因素的侵蚀。

另外,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控制。

施工工艺要求合理,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到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都要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控制要求严格,包括混凝土的拌合质量、浇筑质量、养护质量等要求。

同时,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要求在结构的检测和验收中进行质量控制。

结构的质量检测要包括混凝土的强度检测、麻面检测、断面质量检测等内容。

对于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结构要进行整改或更换。

结构的验收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验收文件的编制、验收单位的资质、验收程序的规定等。

最后,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还要求在结构的使用和维护中进行注意。

结构的使用要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包括荷载控制、运行维护等内容。

结构的维护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总之,水工混凝土设计规范是保证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

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以确保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应用技术规范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与应用技术规范一、背景介绍混凝土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其耐久性评估与应用技术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本身的性能、钢筋的锈蚀、混凝土与钢筋的界面黏结、环境因素等。

因此,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进行评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应用技术规范,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长久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1. 混凝土本身的性能评估混凝土本身的性能包括强度、抗裂性、抗渗性、抗冻融性、耐久性等。

评估混凝土本身的性能需要进行混凝土试块的抽样、试验及分析,包括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检测。

其中,实验室试验包括强度试验、抗裂试验、抗渗试验、抗冻融试验等;现场检测包括混凝土表面渗水试验、混凝土表面PH值检测、混凝土表面电阻率检测等。

2. 钢筋锈蚀评估钢筋锈蚀是混凝土结构中的常见问题,其会导致钢筋断裂、混凝土开裂、结构变形等问题。

因此,对于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情况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评估钢筋锈蚀情况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和实验室试验。

其中,现场检测包括对混凝土表面的锈蚀情况进行观察和测量;实验室试验包括对锈蚀钢筋进行拉伸试验、金相分析等。

3. 混凝土与钢筋的界面黏结评估混凝土与钢筋的界面黏结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评估混凝土与钢筋的界面黏结需要进行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检测。

其中,实验室试验包括拉拔试验、剪切试验等;现场检测包括对混凝土表面的裂缝进行检测和测量。

4. 环境因素评估环境因素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评估混凝土结构中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现场检测和实验室试验。

其中,现场检测包括对混凝土结构周围环境因素进行观察和测量;实验室试验包括对混凝土结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试验。

三、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应用技术规范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标准是指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评估所需遵循的技术规范。

目前,针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估的技术规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规范》等。

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与施工规范

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与施工规范

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与施工规范第一部分: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水利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重要。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水坝、水渠、水库等工程的建设中。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技术交底与施工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与施工规范的相关内容。

第二部分: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技术交底是指在施工前,施工方与监理方之间进行的一次技术交流与指导。

技术交底的目的在于确保施工人员对混凝土浇筑的相关知识、要求和方法有清晰的了解,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技术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注意的事项、安全施工要求等。

第三部分: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规范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规范是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要求和步骤进行规范化的文件。

施工规范应具体而细致,包括混凝土配比、浇筑温度、施工厚度、浇筑方法、振捣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施工规范还应包括对浇筑质量的检测和验收标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四部分:混凝土配比的选择混凝土配比的选择是影响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选择混凝土配比时,需要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强度要求、施工环境等因素。

同时,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砂石比例等参数。

只有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比,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第五部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一系列事项以确保施工的质量。

首先,施工现场要保持整洁,避免杂物污染混凝土。

其次,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注意浇筑的速度和均匀性,以避免产生虚假桥头堰。

另外,还要注意施工中的振捣方式和振捣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第六部分: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检测和验收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检测和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检测的内容包括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湿度、含气量等指标。

同时还要对混凝土的外观、表面平整度进行检查。

验收的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GB_50476-2008_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规范

GB_50476-2008_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要求规范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P GB/T 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2008—11—12发布2009—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Code for durability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GB/T 50476—2008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09年5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62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476 2008,自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8年11月12日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00四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文)要求,由清华大学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而成。

在编写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近年来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借鉴了现行的有关国际标准,先后完成了编写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并以多种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8章、4个附录,主要内容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作用类别与等级的划分、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要求、有关的结构构造措施以及一般环境、冻融环境、氯化物环境和化学腐蚀环境作用下的耐久性设计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十分复杂,不仅环境作用本身多变,带有很大的不确定与不确知性,而且结构材料在环境作用下的劣化机理也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

DB32T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DB32T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37611-201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3-05-30 发布
2013-07-30 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DB32/T 2333-2013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3

水利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水利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

水利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水利工程是指为了改善水资源利用、保护水环境和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通过一系列工程手段来调节水文水资源的利用和利益分配,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强度评定标准对于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混凝土的强度评定标准是指根据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来评定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往往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压,因此其强度评定标准尤为重要。

我们来了解一下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强度评定标准的基本要求。

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通常需要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承受水压和水力冲击的作用。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和水泥制品质量检验标准》(GB 50449-2009),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强度评定标准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制作工艺、养护条件等方面的规定,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水利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的具体执行过程。

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的强度评定工作通常由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

他们会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对混凝土进行取样、试制试件,并在规定的养护条件下进行强度检测。

通过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压缩试验、拉伸试验等,来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这些数据将用于评定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我们还可以谈谈水利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混凝土的强度评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被应用到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对混凝土的强度评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我们需要不断关注最新的标准和规范,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满足水利工程对混凝土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

水利工程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对于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进行评定,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质量存在的问题,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以及施工方便等特点。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指在水利工程中应用混凝土进行建筑施工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从材料准备、施工准备、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方面,详细介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材料准备1. 水泥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是水泥,选择适合水利工程的水泥种类,如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检查水泥是否结块、有无异味等情况,保证其质量。

2. 骨料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主要填料,主要有砂石和碎石等。

根据水利工程的要求,选择粒径适宜的骨料,并检查其含泥量和颜色是否合格。

3. 掺合料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掺合料,如矿粉、矿渣粉、粉煤灰等。

确保掺合料的质量和掺入比例符合设计要求。

二、施工准备1. 设备选择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搅拌机、运输车辆和泵车等设备,保证施工过程中的连续性和效率。

2. 模板搭建根据水利工程的设计要求,搭建合适的模板,并确保其结构牢固、平整光滑,能够满足混凝土的浇筑需求。

3. 混凝土浇筑前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进行地基处理,包括清理地面杂物、压实地基等。

同时要准备好充足的人员和工具,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三、混凝土浇筑1. 浇筑顺序按照水利工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要求,确定浇筑顺序,一般由下到上、由内到外进行。

同时注意防止混凝土孔隙和缺陷,确保浇筑质量。

2. 混凝土搅拌在搅拌混凝土前,需进行计量,确保配合比准确。

搅拌时间应适中,搅拌后的混凝土应均匀、坍落适中,以便于施工操作和浇筑。

3. 浇筑方式根据具体施工要求,采用适当的浇筑方式,如自流坝、泵送等。

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流动速度和厚度,防止浇筑不均匀。

四、养护1. 初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初期养护,包括喷水养护、覆盖保温、防止日晒等。

初期养护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的发展。

2. 长期养护混凝土的长期养护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包括湿养护、施加保温措施、控制草坪等。

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其耐久性设计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其耐久性设计问题

CHENGSHIZHOUKAN 2019/11城市周刊88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其耐久性设计问题张 艳 贵州修能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也与社会稳定的发展相吻合,因此更加重视基础建设的发展。

目前水电工程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在水电工程中,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也比较多。

其中就其使用年限以及耐久性设计问题尤为关键。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以及耐久性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耐久性;设计问题一、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安全耐久性欠缺的负面影响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之中,假使安全耐久性并未得到确保,那么就会直接性的引发诸多负面影响。

其主要体现在:首先会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出现。

依据相关调查统计得知,诸多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事故,基本上都是由于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该因素会直接性的威胁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在水利水电工程之中的某一个部件发生问题的情况之下,并未及时的运用行之有效的对策来进行解决与维修,那么势必会引发安全事故的出现,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水利水电工程坍塌情况;其次,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过程之中,并未严格把控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耐久性,就会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的后期管理成本加大,将诸多资金放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维修工作之上,这对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十分的不利;最后,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之中,并未将安全耐久性问题充分的重视起来,就会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之中发生维修和拆除的现象,这会直接性的影响到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1]。

二、耐久性设计要求在水利水电工程和水工建筑物耐久性设计中,根据设计规范(包括施工要求和一般规定),技术指标合理且可操作。

新建项目的耐久性设计按照设计规范严格执行,必须在项目提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告的“项目布局和建筑”中添加建筑的耐久性设计,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合理使用年限,以及根据建筑的环境条件,根据项目合理使用年限的基本要求,提出维修和水利水电工程建其中材料要求主要是关于原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 27.140 P 55 备案号:37611-2013
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333—2013
水利工程混凝土耐久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rability on concrete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2013-05-30 发布
4.1 一般规定 .......................................................................................................................................................3 4.2 设计使用年限 ...............................................................................................................................................3 4.3 环境作用等级 ...............................................................................................................................................4 5 设计要求 ..............................................................................................................................................................5 5.1 一般规定 .......................................................................................................................................................5 5.2 混凝土强度 ...................................................................................................................................................5 5.3 混凝土耐久性指标 .......................................................................................................................................6 5.4 混凝土结构构造 ...........................................................................................................................................7 5.5 耐久性附加措施 ...........................................................................................................................................8 6 施工要求 ..............................................................................................................................................................8 6.1 一般规定 .......................................................................................................................................................8 6.2 原材料 ...........................................................................................................................................................8
6.2.1 胶凝材料 ................................................................................................................................................8 6.2.2 骨料 ........................................................................................................................................................9 6.2.3 外加剂 ....................................................................................................................................................9 6.2.4 水 ............................................................................................................................................................9 6.3 混凝土配合比 ...............................................................................................................................................9 6.4 混凝土施工 .................................................................................................................................................11 6.4.1 模板制作安装 ......................................................................................................................................11 6.4.2 混凝土保护层 ......................................................................................................................................12 6.4.3 混凝土制备 ..........................................................................................................................................12 6.4.4 混凝土浇筑 ..........................................................................................................................................12 6.4.5 混凝土养护 ..........................................................................................................................................12 6.4.6 混凝土温度控制 ..................................................................................................................................13 6.5 混凝土缺陷处理 .........................................................................................................................................13 7 检验评价 ............................................................................................................................................................13 7.1 检验 .............................................................................................................................................................13 7.2 评价 .............................................................................................................................................................14 8 运行检测维修 ....................................................................................................................................................14 8.1 运行 .............................................................................................................................................................14 8.2 检测 .............................................................................................................................................................14 8.3 维修 .............................................................................................................................................................1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混凝土耐久性能检验评价 ..............................................................................................15 参考文献 ..................................................................................................................................................................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