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工程)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
手工计算钢筋公式大全No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135°弯钩=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减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45度0.5d\60度1d\90度2d\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6D是3个90°的量度差)弯勾长度(直径)6加100\8加120\10加140 或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No2 预算中钢筋量的计算公式箍筋计算按照净跨算梁的支座不计算箍筋计算通长钢(贯通筋)的时候梁的一端有柱那还有一端是墙的话钢筋需要锚固锚固的长度与支座的宽度有关系,两端不一定长度相等箍筋计算按照净跨-50*2计算中间有柱时扣柱,计算方法同上一条结构各类构件的连接关系问题,也就是谁时谁的支座的问题基础是柱、墙的支座,柱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纵向钢筋锚入支座;横向钢筋(箍筋)不进支座,进入支座也是构造要求不是受力要求。
柱、墙进入支座的插筋之箍筋不起箍筋作用,只起稳定作用,只要一个大的方框箍就行,真正上面柱中起箍筋作用时需要隔一拉一。
梁进入支座时也是纵筋进入,但连梁到了顶层要求箍筋进入支座,因为顶层连梁上部受力筋在表皮,锚固不可靠,要靠箍筋把它约束住,不崩出去。
梁箍筋的计算长度是每跨的净跨长减去100MM,也就是说,梁的箍筋是从柱边50MM开始布置的,柱中不布置梁箍筋,但柱箍筋必须布置且加密;这一点在中国抗震设计规范中有明确规定;梁钢筋的锚固问题只与梁下部存不存在支座有关,与支座究竟是柱还是墙或者是其他主梁无关;梁钢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问题与梁的类型(框架梁\次梁)和支座类型(边支座\中支座)有关;框架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0.4倍LAE(LAE为一个锚固长度)+弯钩15D(D为钢筋直径);如果边支座的宽度本身不小于钢筋的一倍锚固长度+5d,框架梁的钢筋则可以不必弯钩进行直锚,但此时直锚长度必须不小于一倍锚固长度;框架梁底筋在中支座的的锚固长度为一倍LAE,面部通长筋在跨中1/3区域内连接(冷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须满足连接长度规范;次梁在边支座的锚固长度是直段12D+弯钩15D,在中支座的锚固长度是12D;记住了,这就是框架梁与次梁的区别;关于梁中架立筋\构造腰筋\抗扭腰筋的连接长度,是一般人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梁中架立筋和构造腰筋的连接长度不论什么梁一律是15D,抗扭腰筋的方式同梁中主筋一样,遵守受力主筋的连接规范;主梁箍筋的加密长度问题,一般人只知道是梁高的1.5倍,此识有误.实际是,一级抗震结构,主梁箍筋加密长度是梁高的2.0倍,二三四级抗震结构,才是梁高的1.5倍柱1/6L.第一章梁第一节框架梁一、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s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三个公式一次看懂!本文图文解析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三个公式,分别对应:①直钢筋、②弯起钢筋、③箍筋,轻松看懂之后,对现场工作很有帮助!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有许多形状各异、功能不同的钢筋,比如纵筋、分布筋、拉结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筋、马凳筋等等,这些钢筋共同组成了结构构件的钢筋骨架,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但是从钢筋厂家运进施工现场的钢筋可不是这个样子的。
都是一根根长度相等的直线状态的钢筋捆在一起,比如有9米的,也有12米的,像下面这样:还有曾经比较常见的圆盘条,主要是光圆钢筋,现在已经不常用了。
因此,就要通过钢筋工把进场的直线状态的钢筋加工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也就是配筋图要求的样子。
这时候就必然出现钢筋的弯曲、搭接、焊接、切断。
而这种成型钢筋,到底需要多少进场钢筋才能加工出来,也就是确定成型钢筋在直线状态下需要多少长度,这样才能对进场钢筋进行准确切割。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
这个工作就叫做钢筋下料。
而在钢筋下料中,对钢筋长度影响最为复杂的就是钢筋的弯曲。
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变形性能的建筑材料,钢筋弯曲的特点是在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如下图所示),所以我们只要把握住中心线尺寸,就可以得到钢筋的下料长度。
搞清了这个问题,就可以准确的进行下料长度计算了。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主要有三个公式,分别对应直钢筋、弯起钢筋和箍筋,下面我们一一介绍一下:一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上述公式中,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都可以通过结构施工图纸、《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6G101图集得到准确的数据,而弯钩增加长度需要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弯曲处内皮缩短,外包尺寸伸长,而中心线尺寸不变”按照16G101图集的规定进行计算。
首先确定弯弧内直径D和弯钩平直段长度(钢筋直径为d)。
对于光圆钢筋,末端为混凝土保护层,内径D一般取2.5d,弯钩平直段取3d,如下图所示(180度半圆弯钩):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其弯钩增加长度为6.25d。
钢筋下料计算图解
(4)钢筋的搭接 搭接长度:按设计或规范执行,且不小于300;
ll=ζla (ζ为接头百分率修正系数) 接头数量:直径25mm以内,按8m长一个接 头,
直径25mm以外,按6m 长一个接头; 现浇混凝土墙、柱按楼层计算搭 接个数 。
构造柱钢筋搭接
条形基础 大角钢筋
(5)钢筋的锚固
锚固长度: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
土标号、环境类别有关。按设计要求执行,无 要求的按规范执行。(见表5.7和表5.8)
如一类环境:柱30mm,梁25mm、板 15mm
平面钢筋 砂浆或砼
垫块
立面钢筋 塑料垫块
(2)弯起钢筋长度增加值(s-L)
0
0
0
0
0
0
0
0
0
注:h0为弯起高度,h0=构件断面高-2×保护层厚度
(3)弯钩增加长度(平直段3d) 平钩( 180 °): 6.25d(圆钢端部弯钩) 斜钩( 135 °): 4.9d (箍筋端部弯钩)
梁是板的支座 柱是梁的支座
基础梁是柱的支座
标准图集:
系 列 图 集
G101
钢筋平法图集适用范围:
•现浇混凝土柱 •现浇混凝土剪力墙 •现浇混凝土梁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筏形基础 •现浇混凝土楼板与屋面板 •箱形基础、地下室结构 •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桩承台
03G101-1
03G101-2 04G101-3 04G101-4 08G101-5 06G101-6
总根数=加密× 2+非加密
加密区根数=[ 1.5×梁高-50 ] / 加箍密筋间根距数+计1 算 非=(净跨长-左加密区-右加密区)/非加密间距-1
总根数=加密× 2+非加密
钢筋下料长度名词解释
钢筋下料长度名词解释
钢筋下料长度是指将钢筋按照预定长度剪裁成一定长度的操作。
在建筑施工中,不同种类的钢筋在长度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的长度范围在米到12米之间。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具体分为:
1.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搭接长度。
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量度差值(箍筋调整值)。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工程师。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第二章
下料长度 L =L1+
L2 – 90°量度差值
加工尺寸
L1= Ln边/4 + hc –柱筋保护层厚 –
(30+d)
L2=梁高h – 梁筋保护层厚–
(30+d)
下料长度 L =L1+ L2 – 90°量度差值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当屋面梁上部纵筋向框架柱中弯锚时
1.通长筋加工尺寸、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抗震L1=Ln+ 左 max{LaE,0.5hc+5d}+ 右 max{LaE,0.5hc+5d}
非抗震L1=Ln +2 La
2.下料长度公式
L =L1+L2-90°量度差值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计算实例 例一:在附图中,以某学院办公楼结施08三层结构梁配筋图⑥轴的KL3-7为例 ,查得底筋为3Ф20,C25,抗震等级为四级,柱截面尺寸:A轴850mm×400mm,B 轴550mm×550mm, lnAB=5450 ㎜。
非抗震:
L1=梁全长-左端柱hc-右端柱hc+2La
第二章 框架梁中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二、梁上部通长筋加工尺寸及下料长度计算实例 例1:以附图中某学院办公楼结施08三层结构梁配筋图⑥轴/A~D轴间
KL3-7实例,C25混凝土,抗震等级为四级, 查得LaE=34d,查得量度 差值为2.931d。 左端柱hc=右端柱hc=850㎜
解:1.加工尺寸
可直锚L1=Ln+ 2 max{LaE,0.5hc+5d}
=5450+max{34×20,0.5×850+5×20}+ max{34×20,0.5×550+5×20}
=6810㎜ 2.下料长度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施工)一般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1.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弯钩增加长度3. 箍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弯折量度差值)或=箍筋周长+箍筋长度调整值4. 曲线钢筋下料长度=钢筋长度计算值+弯钩增加长度曲线钢筋:环形钢筋、螺旋钢筋、抛物线钢筋等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一个Ⅰ(Ⅱ)级钢筋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直径d)钢筋弯曲量度差值表4 (我们统一采用)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计算箍筋弯钩形式——结构抗震时,一般为135°/135°或90°/135°;结构非抗震时为:90°/90°或90°/180 °箍筋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非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一个箍筋弯钩增加长度表(Ⅰ级钢筋,直径d)注:由于一般结构均抗震,箍筋弯钩形式多为135°/ 135°即为箍筋弯钩的一般默认形式箍筋调整值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普通钢筋La=a(fy / ft)d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
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
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
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
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
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钢筋直径(mm)≤6 8~10 12~18 20~28 32~36一个弯钩长度(mm) 40 6d 5.5d 5d 4.5d3.弯起钢筋斜长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弯钩增加长度—保护层厚度—弯曲调整长度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弯曲调整长度+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弯曲调整值
4、钢筋弯钩增加长度:半圆弯钩增加长度6.25d,直弯钩3.5d,斜弯钩4.9d。
5、HPB300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3倍;HRB335、HRB400级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作不大于90°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箍筋末端作135°弯钩,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10d和75mm中的最大值。
对于主次梁及井字梁交叉处,要采用变数箍筋。
下料时,严格按照实际情况翻样,次梁箍筋高度要扣掉主梁钢筋直径,并逐渐加大到次梁实际的箍筋尺寸。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发生变化,在施工配料中不能公根据施工图所示尺寸下料;必须考虑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因素,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1
注:某些施工或预算手册中的弯钩增加长度公式为:
弯钩角度α180°135°90°
弯钩增长公式Lz3d+-2.25d3d+-2.25d3d+-2.25d
弯钩增加长度6.25d4.9d3.5d
表2-9单个弯钩增加长度2
二、钢筋弯曲调整值
由于钢筋弯曲时,外侧伸长,内侧缩短,只有轴线长度不变。因弯曲处形成圆弧,而设计图中注明的量度尺寸一般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外包尺寸和钢筋轴线长度(下料尺寸)之间存在一个差值,即弯曲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如图2-29示。两者之间的差值叫弯曲调整值,量度尺寸-下料尺寸=弯曲调整值或下料尺寸=量度尺寸-弯曲调整值
D=5d2.29d
135°0.236D+1.65dD=4d2.59d
D=5d2.83d
表2-10钢筋弯折时的弯曲调整值1
弯起角度α弯曲调整值公式弯曲直径D取值弯曲调整值
钢筋下料长度
90°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
⊿=0.822d-0.178D
注:HPB235 级钢筋 D=2.5d; HRB335 级钢筋 D=4d; HRB400 级钢筋 D=5d 弯起钢筋弯折 30°、45°、60°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计算式 30° 45° 60° ⊿=0.012D+0.28d ⊿=0.043D+0.457d ⊿=0.108D+0.685d 按 D=5d 0.34d 0.67d 1.23d
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6.25d 7.86d(无设计要求) 8.93d(无设计要求)
90°弯钩 3.5d 3.93d(无设计要求) 4.21d(无设计要求)
135°弯钩 4.88d 5.89d(无设计要求) 6.57d(无设计要求)
HPB235 HRB335 HRB400
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外皮周长+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弯钩增加长度
弯 钢 筋 钩
180°弯钩 13.25d(抗震) 14.86d(抗震) 15.93d(抗震)
90°弯钩 10.5d(抗震) 10.93d(抗震) 11.21d(抗震)
135°弯钩 11.88d(抗震) 12.89d(抗震) 13.57d(抗震)
HPB235 HRB335 HRB400
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指段长度+斜段长度+弯钩增加长度-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折 90°和 135°时的弯曲调整值 弯折角度 钢筋级别 HPB235 HRB335 HRB400 HPB235 HRB335 HRB400 弯曲调整值 计算式 ⊿=0.215D+1.215d 取值 1.75d 2.08d 2.29d 0.28d 0.11d -0.07d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首先,要了解钢筋的长度计算需要以下几个要素:梁、柱的尺寸、钢筋的直径和受力形式。
1.梁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需要在梁的受力区域覆盖,以保证梁的受力性能。
一般情况下,梁的钢筋覆盖层厚度为25mm。
所以,钢筋下料长度 = 梁的截面尺寸 - 钢筋直径 - 钢筋覆盖层厚度的两倍。
2.柱的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柱的钢筋下料长度根据钢筋受压区的高度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钢筋的下料长度应该大于等于受压区高度的两倍。
受压区高度计算可以根据静力分析进行,也可以根据规范中的柱受力图表进行查找。
3.钢筋的受力形式:
钢筋受力形式有拉力和压力两种。
对于拉力钢筋,其下料长度应为实际需要长度加上一定的储备长度,以便于施工时的调整。
对于压力钢筋,其下料长度应满足钢筋的受压区高度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一般情况下的设计规范和施工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斜梁、悬挑梁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计算。
并且,钢筋的下料长度还需要根据标准长度进行合理的排布和搭接,以尽量减少钢筋的浪费。
总之,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一环,需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计算,并合理安排钢筋的搭接和排布,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钢筋箍筋下料长度计算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 = =梁板的轴线尺寸梁板的轴线尺寸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25))+上弯勾尺寸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度弯勾=6.25d =6.25d90度弯勾=度弯勾=3.5d 3.5d45度弯勾=度弯勾=4.9d 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0.3d\\ 45度0.5d 0.5d\\ 60度1d 1d\\ 90度290度2d d \ 135度3度3d 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向受力筋\\架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 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弯勾长度-6d -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5保护层25保护层)*2)*2)*2/箍筋间距/箍筋间距/箍筋间距+1 +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式中 箍筋周长箍筋周长=2=2=2(外包宽度(外包宽度(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外包宽度=b-2c+2d =b-2c+2d =b-2c+2d;;外包长度外包长度=h-2c+2d =h-2c+2d =h-2c+2d;;b b××h=h=构件横截面宽×高;构件横截面宽×高;构件横截面宽×高;c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 d——箍筋直径。
——箍筋直径。
——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 ×h=250mm h=250mm××500mm 500mm,梁内配筋箍筋,梁内配筋箍筋φ6@1506@150,纵向,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 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完整版)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6.25d90度弯勾=3.5d45度弯勾=4.9d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180度弯勾=90度弯勾=45度弯勾=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 45度\60度1d\90度2d\ 135度3d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了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外包宽度=b-2c+2d;外包长度=h-2c+2d;b×h=构件横截面宽×高;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250-2×25+2×6=212(mm)外包长度=h-2c+2d=500-22×25+2×6=462(mm)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1: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建筑知识-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钢筋下料计算公式(结合G101图集)框架梁1。
上部贯穿钢筋(上部贯穿钢筋)长度=左支撑锚固右支撑锚固2的净跨度长度。
端撑负筋端撑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撑锚固值;第二排在LN/4端承锚固值的钢筋下.钢筋下料计算公式(结合G101图集)框架梁1、上层贯通钢筋上部贯穿钢筋长度(上部贯穿钢筋)=左支座贯穿锚固和右支座锚固的净跨度长度2.端部支撑的负强化端头支架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头支架锚固值;第二行是LN/4端支撑的锚固值钢筋下料计算公式(结合G101图集)3.中间支撑的负筋中间支撑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撑值ln/3;第二行是ln/4中间轴承值ln/44.下部加强件下部钢筋长度=净跨度长度左侧支座锚固右侧支座锚固5、腰肌结构钢筋:结构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扭转加固:算法与通过加固相同6、系带拉杆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地震钩值)2d7、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11.9d 8d箍筋数量=2 *【(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未加密区长度/未加密间距-1)8、钢吊架吊杆长度=2*锚具2*斜截面长度,次梁宽度2*50,包括框架梁高度800mm夹角=60;框架梁高度800mm夹角=45其他光束一、非框架梁03G101-1中,对非框架梁加固的简单说明与框架梁加固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1.普通梁设置箍筋时,不再需要区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2.只需要12d下部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天数;3.上部纵筋锚固在支座内,不再考虑0.5HC 5d的判断值。
解释请参考03G101-1。
二、框架梁1.框支梁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为ln/3;2.下部纵向钢筋端部支撑的锚固值与框架梁的锚固值相同;3.上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撑锚固长度=支撑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4.梁中部钢筋延伸至梁端水平直锚,然后横向弯曲15d;5.箍筋加密范围0.2 ln11.5HB;7.侧结构钢筋和扭转钢筋的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钢筋下料的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的计算公式主要分为直筋下料长度公式和弯曲筋下料长度公式两种。
直筋下料长度公式:L = L0 + 2a,其中L为钢筋的实际长度,L0为钢筋的标准长度,a为钢筋需要埋进混凝土中的长度。
弯曲筋下料长度公式:L = L0 + 2a + 2Rθ,其中R为弯曲筋的曲率半径,θ为弯曲角度。
在高层建筑中,对于钢筋长度的精度要求高,因此使用如下公式计算:L = L0 + a + b + c,其中a为钢筋需要伸入层底楼板的长度,b为钢筋在楼板中的长度,c为钢筋在楼板顶部的长度。
请注意,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为了确保下料的准确性,建议在实际操作前咨询专业工程师或专家进行指导。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计算公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结构的尺寸、布置方式以及钢筋的叠放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情况下的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单筋直线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直线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直线段长度是指两个弯折点之间的距离,弯钩长度是根据钢筋直径和规范要求确定的,在一般情况下为6倍直径。
钢筋叠放长度是根据构造形式和规范要求确定的,通常为叠放钢筋长度的一半。
弯曲余量是为了方便施工留出的长度,通常为40倍钢筋直径。
2.多筋直线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直线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多筋直线段的计算方式与单筋直线段相同,只是直线段长度需要分别计算。
3.钢筋弯曲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弯曲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钢筋弯曲段长度是指钢筋在构造中弯曲的长度,一般通过施工图纸中的标示来确定。
4.钢筋搭接段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下料长度=搭接段长度+弯钩长度+钢筋叠放长度-弯曲余量
钢筋搭接段长度是指钢筋在构造中的搭接长度,根据构造形式和规范要求来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只是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施工图纸中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还应考虑钢筋的浪费和延伸长度等因素,以确保钢筋的安装质量和施工进度的要求。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一个经验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估算。
在进行计算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损耗和施工的可操作性,并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的质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
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
9.附加吊筋:
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
10.屋面框架梁
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