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交通枢纽站点地下空间开发功能研究_以常州_两站_地区地下空间开发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中心区交通枢纽站点地下空间开发功能研究
——以常州“两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为例 张 平 陈志龙 郑 挥 杨红禹
摘 要:通过对城市中心区火车站功能类型的分析,阐述了常州两站(城际站和普铁站)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针对综合交通枢纽站点的特点,提出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不同功能,并对不同功能进行了理论透析,为常州两站地区综合交通枢纽站点的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 综合交通枢纽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功能
1 城市中心区火车站功能类型
从现代火车站功能上来看,基本上有四种类型[1]:
(1)交通功能型的火车站:即只为交通服务,可以方便的和各种交通方式进行换乘。我国的大部分火车站都属于此种类型,而世界上的普林西比岛火车站,曼海姆中心火车站,巴塞尔火车站等也属于此种类型。
(2)商业型为主火车站:包括地上的和地下商业街,主要面向车站的旅客和附近的居民,提供一些快捷式服务。如曼海姆火车站,苏黎世中心火车站,巴黎火车站等。
(3)休闲型火车站:休闲型火车站意于改变普通火车站的单调氛围,并且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吸引旅客。以此树立现代交通系统新的里程碑。如我国上海南站。
(4)城市化类型火车站:“进站如进城”就是此类车站真实写照,各种现代交通方式在此汇聚,旅客可以自由换乘。另外电子化管理系统更是现代化城市的具体体现。马德里郊区苏尔地下隧道站就是这样的例子。
综合国内外火车站功能类型特点,常州“两站”(城际铁路站和普铁站),是一个综合性的火车站,同时地处老城中心附近,依据其功能定位的研究,应属于兼顾第一类型与第二类型的火车站,即兼顾交通功能型与商业型。作为交通型、商业型火车站主体功能主要表现为交通、商业和市政三大功能。
2 常州“两站”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
根据常州两站核心区土地开发利用现状和道路交通存在问题,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客观需求[2]:
(1)由于铁路的阻隔,南北地块的开发强度与发展力度差异十分明显,尤其是北侧地区建设混乱落后,与城市总体空间发展布局不适应。现有火车站站前广场腹地狭小,无法满足实际功能需要。然而,地下商业功能的引入带来了全新的活力,打破了原先的乏味,有力地带动了站域周边的商业价值,促使南北广场商业的发展。由于核心区域地段的土地商业价值高,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
用站前广场下的地下空间用作地下街,将成为老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个热点。
(2)目前火车站区域立体化设施缺乏,停车泊位供应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车站广场内唯一的地下车库仅供非机动车使用,车库出入口与周边道路未形成有效联系,地下空间使用率较低。通过建造与地铁车站相连的地下车库,把出租、社会车辆引入地下,改善地面交通和环境,方便了地铁与出租车和私家车的换乘。
(3)目前城区内部交通加重火车站地区交通负荷,大量与火车站地区无关的城市内部交通流不得不穿越火车站地区。然而,地下道路的建设缓解了城市中心区道路用地紧张矛盾,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有效缓解地上交通拥挤;减少过境机动车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干扰等优势。与地面道路相比,地下道路节省了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建设用地,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4)火车站地区缺乏过街行人地道或天桥,行人进入火车站广场不便利,易与主要干道上的车辆形成矛盾。为了疏解未来进出地铁车站的大量客流,减少行人横穿地面道路对交通的影响,方便地铁与地面公交的换乘,结合地铁车站建设地下过街道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5)火车站核心区域市政设施严重落后,容量不足,设备和管线陈旧,事故频发。市政管线多分散直埋,占用价值最高的浅层地下空间;市政设施多建在地面,占用土地,有的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有的对城市安全构成隐患。同时,管线和地面设施遇重灾时很容易被破坏,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影响城市交通和居民生活。共同沟的建设为各类市政公益管线设施创造了一种“集约化、综合化、廊道化”的铺设环境条件,使道路下部的地下空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使内部管线有一种坚固的结构物保护,使管线的运营与管理能在可靠的监控条件下安全高效的进行。
(6)当城市受到战争或其他自然和人为灾害的威胁时,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可以有效地起到综合防灾减灾的作用,有些作用是地面空间无法替代的。由于地下空间是完全被土包围或覆盖的建筑物,与普通建筑物相比,对各种自然灾害可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它具防护性、抗震性、环境稳定性、与外界的隔离性等特点,因此,地下空间受地震的破坏作用要比地面建筑轻得多。
3 常州“两站”地下空间开发功能透析
交通枢纽地区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才能符合城市实际。交通枢纽地区地下空间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3]
地下空间地下交通地下市政
地下商业图1 交通枢纽地下空间主体功能图 (如图1所示)。
(1)地下交通
轨道交通、地下停车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地下道
路、地下过街通道等。
(2)地下商业
地下商业分为站内和站外两类。站内商业通常设置
在扩大的公用区内;站外商业是指在枢纽站结构体外的
商业, 一种形式是在枢纽站通往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地下
步道两边开设店铺;另一种是与枢纽站直接相通的周围建筑物的地下商业空间。
(3)地下市政设施
市政公建与地下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开发宜紧密结合。一般与周边大型建构筑物地下空间、地下车库、地下管线共同沟和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等空间的衔接关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与周边大型建构筑物地下空间相互连通;
2) 与周边人防工程设施的相互连通或预留;
3) 与城市市政管网的整合关系;
4) 与城市市政设施的关系(如地下变电站等);
地下空间的功能布局主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对应性原则和协调性原则进行布置。即将适宜引入地下的活动引入地下。作为地面功能的延伸和补充,地下空间的功能应和地面空间的功能相对应、相协调。
遵照地下空间功能设置的原则,并借鉴国内外交通枢纽地下空间开发的经验,结合常州“两站”核心区发展特点,地下空间功能定位如下,如表1所示:
(1)高效的地下交通系统——地下停车、轨道交通、地下机动车通道、地下步行通道、地下公交等;
(2)多样的地下公共设施系统——地下商业餐饮设施、文化娱乐设施;
(3)完善的地下市政设施系统——共同沟体系、地下电厂、污水处理厂等;
表1 “两站”地区地下空间功能分析表
主体功能 地面功能 主要功能表现 活动主体
地下交通 沪宁高速公路、城
市道路、公交枢纽、
公交换乘枢纽、停
车、步行系统等
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地下停车
系统、地下步行系统、地下交通
换乘系统等
旅客和通勤市
民为主
地下商业 站外商业 站内地下商业、站外地下商业等
旅客和市民为
主
地下市政设施
变电站、垃圾处理、
通讯与信息设施 共同沟、地下变电站、地下雨水贮留、地下垃圾处理设施等
3.1 轨道交通
(1)“两站”与高铁站的联系
两站与高铁站分别作为常州陆路交通的大门,具有不同功能定位,但在两个站区之间必然产生快速换乘的需求,而地下铁路无疑是一种准时、可靠的最佳选择。根据常州轨道交通网建设规划,已规划地铁1 号线连接两站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