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6.2非洲教案 (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初中地理非洲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非洲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2. 掌握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
3. 了解非洲的人文特点,包括人口、民族、宗教和文化。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
3. 非洲的人口、民族、宗教和文化。
教学难点:1.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2. 非洲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非洲》相关章节。
2. 非洲地图、地形图和气候图。
3. 非洲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大洲。
2. 提问:非洲有什么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非洲的地形特征,包括高原、山脉、河流和平原等。
2. 讲解非洲的气候类型,重点介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3. 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
三、非洲的人文特点(15分钟)1. 介绍非洲的人口分布和民族构成。
2. 讲解非洲的宗教信仰,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等。
3. 分析非洲的文化特点,包括语言、艺术、传统习俗和现代文化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选择一个非洲国家,分析其地理、气候、人口、经济和文化等特点。
2. 引导学生讨论非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贫困、疾病、战争和环境恶化等。
五、小结和作业(5分钟)1. 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非洲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类型。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非洲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分布,以及人口、民族、宗教和文化等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教案设计(新版)湘教版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非洲的相关问题,并进行实验操作。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学生们对非洲地理信息的查询、分析和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空间思维和信息素养。从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情况来看,他们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和见解,这也证明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对非洲大陆的自然和人文特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5.观察非洲的艺术作品,如音乐、舞蹈、绘画等,并向班级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
这些作业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非洲的知识,同时培养大家的地理空间思维和信息素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课堂
1.课堂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以提高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同时,我也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非洲的基本概念。非洲是地球上第二大的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环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非洲大陆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如尼罗河文明的兴起、沙漠之国的生存挑战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在知识讲解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非洲的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遇到了困难。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或者是对抽象的概念理解有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并使用更多的视觉辅助工具和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从素质方面来看,学生具备一定的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能力,但在地理实践力和人际沟通协作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如观察地理现象、分析地理问题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提高人际沟通协作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对课程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游戏互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十.课后作业
1. 请根据教材内容,绘制一幅非洲地图,标注出非洲的主要国家、河流、山脉、湖泊等地理特征。
2. 请结合教材中关于非洲气候的章节,总结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 请选取非洲的一个国家,研究其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并简要概述其主要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4. 请分析非洲的地理位置对非洲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明非洲的地形地貌对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 非洲的地理位置对其气候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非洲位于热带地区,大部分地区受到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因此气候类型多样。非洲的地形地貌也对气候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影响,例如高山地区气候凉爽,而平原地区气候炎热。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6.2《非洲》教案设计
第二节非洲教学目标重难点: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了解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并归纳非洲的地形特征和海陆轮廓特征,了解非洲极具特色的地形区(重点)。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目标引领:与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是——(生答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阿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课题:非洲二、讲授新课:1、通过读教材中图6—16和6—17完成下列问题:(1)海陆位置:非洲位于_____半球的西部,东临_____洋,西邻_____洋。
北隔_____海和_____海峡与欧洲相望。
东北与非洲隔着狭长的_____海,并以_____为陆上分界。
(2)纬度位置:穿过非洲大陆的三条重要纬线,分别是哪些?因此非洲主要位于地球五带中的哪个带?请你在教材中图6—16中标出上述的三条纬线。
(3)海岸线:非洲的海岸线有什么特征?非洲最大的半岛是哪个?最大的岛屿是什么?最大的海湾是什么?(4)目前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数量最_____ 的大洲。
【答案】(1)东印度大西地中直布罗陀红苏伊士运河(2)赤道南北回归线热带(3)非洲的海岸线较平直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4)多2、高原为主的地形:(1)、地形特征:①、地形以什么为主?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地势有什么特点?(2)、特色地形区:(请在图上找出并标记出来)①、号称“非洲屋脊”的高原是哪个?②、非洲的最高峰是什么?③、赤道横穿什么盆地,是世界最大的盆地?④、非洲东部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是什么?⑤、非洲的北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叫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6.2 非洲》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6.2课《非洲》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介绍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较为丰富,旨在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非洲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2.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对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进行探究。
2.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非洲国家或地区的情况,深入了解非洲的特点和问题。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非洲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教学资料。
2.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如非洲的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非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的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和历史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特点和问题,如非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类型、资源分布、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特点等。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教学设计,主要介绍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地理信息,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非洲大陆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以及非洲人民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非洲的风土人情。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不同大洲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非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掌握非洲的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非洲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对非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非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非洲大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相关内容。
2.课件:非洲地图、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笔记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非洲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进入非洲大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非洲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索非洲大陆的奥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以及人文环境、经济发展状况。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 非洲 教案
非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充分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位置、政治地图的演变及主要人种的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大洲。
2.通过对地形图判读,归纳出非洲的海陆轮廓的特征、地形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及分布。
3.通过各种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归纳出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征,并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4.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5.运用图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6.分析困扰非洲经济发展的原因,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
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预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2.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非洲自然环境和亟待发展的经济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
采取以“走进非洲”为主题,开展穿越热带丛林、撒哈拉沙漠探险等旅游、探险活动,以合作、探究、讨论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丰富课堂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
使学生领悟现实中人类面临的几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等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保护感危机感等。
【教学重难点】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炎热的气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放映一段有关非洲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裂谷带、美丽的热带草原录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观看录像进入情境。
2.适时引出提问引起兴趣。
2.交流教学准备的材料,角色扮演介绍非洲的著名的自然景观、世界之最及有趣的风土人情。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非洲》全章节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6.2《非洲》全章节教案§1.2非洲(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民族特征;从历史原因和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陆这一现象来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平等观念。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的能力,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平等观。
教学方法:启发性讨论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程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在黑板上写:㈠国家最多的大洲二、讲授新课使学生更熟悉分析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掌握阅读地图和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北部被地中海与欧洲隔开,直布罗陀海峡东北部被苏伊士运河、红海、东部的印度洋、南部的大洋洲和南极洲与亚洲隔开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经纬位置:最北端在30世纪的北部,最南端在30世纪的南部。
赤道、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都经过非洲。
最东端位于50oe的东部,最西端位于20oE的左右半球: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民族斗争的历史,重点关注世界上国家数量最多的大陆。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我总结。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
江苏省徐州市湘教版七下地理6.2非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非洲,作为地球上第二大洲,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本节课以湘教版七下地理为例,通过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于其他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非洲,他们可能仅仅局限于一些表面的认知,对于非洲的深层次了解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非洲的相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学会读图、分析图,提高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探究发现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这片土地和非洲人民的热爱,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
2.难点:对于非洲地理现象和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探究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图表分析法:通过观察、分析图表,提高地理观察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教版七下地理。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课件。
3.图表:相关非洲地理图表。
4.视频:关于非洲的纪录片或短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关于非洲的纪录片或短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这片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和图表,呈现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非洲的基本情况。
【精品学习】七年级地理下册6.2非洲教案新版湘教版
《非洲》本节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资源;亟待发展的经济。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非洲地形图,归纳非洲的地形特征,及特有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通过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非洲自然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认识,以读图、分析、探究等等形式,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1、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撒哈拉沙漠、非洲热带草原、非洲原始部落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大洲?(学生回答)明确:看到这些图片,我们会一下子想到非洲。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既贫穷又富饶的大洲——《非洲》。
二、新课学习(一)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国家(1)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2)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200W以东,东半球;赤道穿过其中部,跨南北半球。
纬度位置:非洲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热带。
海陆位置: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非洲国家:提问:二战前夕,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几个?目前,非洲有多少个国家?(学生回答)明确:二战前夕,非洲独立的国家只有3个国家,分别是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
目前,非洲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拓展延伸:开动脑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线是笔直的,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这是因为以前的非洲基本上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殖民者一般直接以经纬线来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划分范围。
非洲国家沿用了以前的划分依据,这些笔直的国界线也是非洲大陆一个多世纪以来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非洲》教学设计(2课时)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非洲》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2《非洲》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介绍了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非洲作为一个遥远的大陆,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会有一定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非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情况。
2.难点:非洲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非洲的情况。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教学PPT。
3.小组讨论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非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非洲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非洲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城市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引导学生了解非洲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如非洲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第二节《非洲》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非洲》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主要涉及非洲大陆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和语言文化等方面。
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非洲可能是一个较为陌生的地方,因此需要通过图表、图片和案例等方式进行生动的讲解和展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原、盆地、河流和湖泊等。
3. 了解非洲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雨林、草原和沙漠等。
4. 了解非洲的资源分布,包括矿产资源和农产品等。
5. 了解非洲的人口分布和语言文化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非洲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资源分布。
教学难点:非洲的人口分布和语言文化特点。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对非洲的认知可能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一张非洲地图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非洲是世界上第几大洲吗?它位于哪个半球?与亚洲相比,它的位置如何?”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非洲的好奇心。
第二环节: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教师利用地图和图表,向学生详细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教师可以指出非洲位于赤道附近,几乎被大西洋、印度洋和地中海环绕,与亚洲通过苏伊士运河相连。
教师可以通过绘制示意图或使用数字图表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第三环节:介绍非洲的地形特点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案例,向学生介绍非洲的地形特点。
教师可以提到非洲拥有广阔的撒哈拉沙漠、高原和盆地,以及尼罗河、刚果河等重要河流和维多利亚湖、坦桑尼亚湖等大型湖泊。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六章第二节《非洲》教案
教案:非洲【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13-P19。
主要涉及到“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内容。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 学生能够掌握非洲地形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 学生能够了解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地理特征的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非洲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 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海陆位置。
2. 非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和河流的影响。
3. 非洲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非洲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2. 非洲气候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非洲地形图、气候分布图。
- 多媒体课件,包括非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展示非洲的自然景观图片,激发学生对非洲地理的兴趣。
2. 简要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
(二)非洲的地理位置1. 半球位置:位于东半球的西部,地跨南北半球。
2.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地区。
3. 海陆位置: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三)高原为主的地形1.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 主要高原包括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
3. 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其中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
(四)炎热的气候1. 非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 主要气候类型包括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和地中海气候。
3. 非洲气候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五)非洲的河流1. 尼罗河: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洲》本节内容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国家最多的大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资源;亟待发展的经济。
【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运用非洲地形图,归纳非洲的地形特征,及特有地形区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课通过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对非洲自然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认识,以读图、分析、探究等等形式,丰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撒哈拉沙漠、非洲热带草原、非洲原始部落提问:看到这些图片,你会想到哪个大洲?(学生回答)明确:看到这些图片,我们会一下子想到非洲。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既贫穷又富饶的大洲——《非洲》。
二、新课学习(一)非洲的地理位置和国家(1)非洲全称是阿非利加洲,“阿非利加”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2)非洲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200W以东,东半球;赤道穿过其中部,跨南北半球。
纬度位置:非洲地跨赤道南北,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属热带。
海陆位置:非洲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3)非洲国家:提问:二战前夕,非洲独立的国家有哪几个?目前,非洲有多少个国家?(学生回答)明确:二战前夕,非洲独立的国家只有3个国家,分别是埃及、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
目前,非洲共有59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拓展延伸:开动脑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非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边界线是笔直的,这是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这是因为以前的非洲基本上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殖民者一般直接以经纬线来给各个国家和地区划分范围。
非洲国家沿用了以前的划分依据,这些笔直的国界线也是非洲大陆一个多世纪以来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活动1:1. 找出非洲最大的海湾、半岛和岛屿。
(学生读图找图)明确:几内亚湾、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2.完成下表,比较非洲与欧洲的大陆海岸线,说一说哪一个大洲要平直些。
平均每1万千米2陆地拥有海岸线长度(千米)陆地面积(万千米2)的海岸线长度(千米)欧洲37900101637.3非洲30500302010.1明确:由此可见,非洲的大陆海岸线比较平直。
岛屿、半岛、海湾较少。
3.为什么说非洲是一个“高原大陆”?请在下图中找出判断依据。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主要的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高原面积广大,被称为“高原大陆”提问:请你归纳非洲的地势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明确:东南高,西北低。
展示图片:埃塞俄比亚高原: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高原上耸立着一座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火山山峰,号称“非洲屋脊”。
读图活动:对照地图,找出下列地理事物: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东非大裂谷、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
(学生读图找图,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展示图片:刚果盆地: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
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盆地内热带雨林广布。
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是非洲的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山顶终年积雪。
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纵贯非洲东部,并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和约旦河谷,全长约6500千米。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东非大裂谷由板块张裂而成。
这里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裂谷两侧多峭壁,谷底湖泊成串,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裂谷带。
被称为“地球的伤痕”。
播放视频: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撒哈拉”,阿拉伯语意为“大荒漠”。
它位于非洲大陆北部,面积达900多万千米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约占非洲总面积的30%。
这里年平均气温在250C 以上,年降水量大多不足100毫米。
地面主要是砾漠、岩漠和沙漠,绿洲也很多。
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铁、锰等矿产资源。
小结:地形类型:高原为主,号称“高原大陆”。
地势特征:东南高,西北低。
特色地形:刚果盆地、东非大裂谷、撒哈拉沙漠。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对非洲这片神奇的大陆有了一些了解。
比如非洲的地理位置、非洲政治地图的演变、非洲的地形等。
其实,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关于非洲更有趣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分享。
四、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非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C)A.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非洲东濒大西洋,西临印度洋C.非洲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D.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独立的3个国家2.非洲大陆部分的大部分地区位于(C)A.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B.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C.南北回归线之间D.南北极圈之间3.下列关于非洲自然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A.非洲最高的山峰是乞力马扎罗山B.非洲地势西北高,东南低C.非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D.东非高原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4.乞力马扎罗山成为“赤道雪峰”,原因是(C)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板书设计】地理位置概况政治地图的演变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主要地形区:三大高原、刚果盆地、撒哈拉沙漠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和极具特色的地形区,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更好的了解非洲、认识非洲,去发现非洲的美丽。
教学中利用课件教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功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非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气候资料、地图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2、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水文特征。
3、了解非洲的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信息,尝试探究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非洲炎热的气候。
【教学难点】 非洲气候的分布特征。
1、 3、四季的形成。
1、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回顾非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明确: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地区为热带。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非洲的气候。
二、新课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三)炎热的气候展示非洲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提问:为什么说非洲大陆是“热带大陆”?(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非洲3/4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0C以上,气候普遍炎热,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展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提问: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非洲的降水地区分布很不均衡。
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年降水量非常丰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多干旱少雨。
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
活动:1.非洲有哪些气候类型?非洲的气候分布有何特点?(学生读图回答)明确:非洲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高山气候;分布特征:赤道为对称轴,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
2.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为什么山顶终年被积雪覆盖,成为“赤道雪峰”?(2)说一说,乞力马扎罗山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
(学生读图分析回答)明确:乞力马扎罗山虽位于赤道附近,但由于其海拔高,气温低,导致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
从山麓到山顶,分别为稀树草原、森林、草地和冰雪。
拓展延伸:讨论1:同是赤道穿过的地区,为什么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气候,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为什么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而西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影响气候的因素除纬度因素外,还有海陆、地形和洋流等因素。
东非高原海拔较高,不像刚果盆地那样湿热多雨,所以没有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面临海,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大,所以东部是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岛上的山脉呈南北走向,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岛屿的西侧降水少,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讨论2:热带草原气候是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有哪些特点和景观变化?(学生回答)明确: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湿季雨量充足,动植物繁多,大地一片葱茂;干季干旱少雨,草原枯黄,动物迁移活动:3. 读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流向,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气候区,注入的水域,比一比哪一条河的支流多。
(学生读图填写下面表格)河流流向流经地形区流经气候区注入水域支流尼罗河自南向北东非高原撒哈拉沙漠热带草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地中海少刚果河自东向西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大西洋多(2)尼罗河的两大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各流经哪些气候区?请解释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白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青尼罗河流经高山高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
尼罗河泛滥的原因:尼罗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经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河流补给主要依靠上游的降水。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季节变化明显,湿季降水多,干季降水少,因此,河流在降水多的湿季形成汛期,造成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3)刚果河河口年平均流量要比尼罗河河口年平均流量大得多。
根据地形、气候等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明确:尼罗河下游流经干旱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且蒸发旺盛,因而河口年平均流量小;刚果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且盆地周围山岭环绕,有利于水向盆地内汇集,故刚果河流域面积广且年平均流量大。
(四)物产丰饶的非洲学生阅读教材19页阅读材料提问:非洲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和动植物资源?(学生阅读后回答)明确:矿产资源: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
动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大型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均居世界各洲之冠,其中以非洲象、斑马、长颈鹿等最为著名。
植物资源:咖啡和油棕;名贵树种,如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
播放视频: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对非洲炎热的气候和丰饶的矿产有了一定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课下归纳总结大洲的学习方法,为下一节课美洲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堂练习1.下列气候在非洲没有分布的是(D)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2.撒哈拉沙漠的气候类型是(C)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3.下列关于非洲气候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B)A.全年高温B.季风气候显著C.干旱地区面积广大D.气候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4.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不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而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其影响因素是(C)A.纬度因素B.海陆因素C.地形地势D.洋流因素【板书设计】“热带大陆”气候干旱面积广大非洲气候大致呈南北对称分布矿产资源物产动植物资源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全部掌握较为困难,,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自己总结出地理知识,引导其积极主动地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逐步锻炼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