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6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4、依据下列史料反映的信息,按时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25、文献记载:“(明朝)洪武改元,严申巾帽之禁。
乡村农民许戴斗笠,出入市井不禁,不亲业农者不许。
农家许着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着绢布”。
这表明A.商人在法律上仍然遭受歧视B.明代纺织品使用有严格规定C.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相对富足D.明朝采取政策鼓励农民消费26、李贽在《题孔子像》中说:“儒先臆度而言之,父师沿袭而诵之,小子蒙聋而听之。
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
不曰‘徒诵其言’,而曰‘已知圣人’;不曰‘强不知以为知’,而曰‘知之为知之’。
至今日,虽有目,无所用矣。
”这反映出李贽对待儒学的态度是A.否定孔子思想的权威性B.肯定儒家学说的教育性C.辩证看待儒学的阶段性D.理性思考儒学的功利性27、吕思勉指出,当是时,外有五口通商和咸丰戊午、庚申之役,内则有太平天国和捻、回的反抗,几于不可收拾了。
其所以能奠定海宇,号称中兴,全是一班汉人,即所谓中兴诸将。
中兴诸将创办的企业有A.广东继昌隆缥丝厂B.上海轮船招商局C.南洋兄弟烟草公司D.江苏大生纱厂28、汪康年于光绪十五年(1889)参加乡试,因在“日月星辰系焉”(出自《四书·中庸》)一题中,能“以吸力解‘系’字,罗列最新天文家言”,被主考官认为是“新旧学均有根柢”,因此想把他列为第一名。
这反映了A.科举取士标准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B.科举考试的内容变化顺应了时带潮流C.戊戌变法的开展推动科举制度的变革D.中国向西方的学习逐步转向思想领域29、《时代》周刊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类杂志之一,蒋介石于1931—1945年曾7次登上该杂志封面,其主题依次为:来自黄埔(广东)和日本的威胁;这一年的蒋介石,可谓戎马倥偬;一旦犯错即犹如爆竹爆炸;主义、道德和炸弹,是赖以对抗日军侵略的最重要武器;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八年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
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2013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l.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6.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剖析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A.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可知周人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变革,如分封制、宗法制、周礼等,其中分封制和宗法制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故A 项正确;“……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
”故B项错误;商周时期都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这一时期仍是贵族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A2.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儒家精神比较温和,可说是反对贵族的右派;墨家较激烈,可说是左派。
……惟从另一面看,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
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
”以下派别中属于作者所指的“左派”的是A.法家B.道家C.阴阳家D.纵横家【试题解析】材料信息“右派皆积极而向前,因其比较温和,得保持乐观故。
而左派常偏于消极与倒转,因其比较激烈,易限于悲观故”,法家积极进取,故A项错误;道家无为,偏消极,故B项正确;阴阳家曾为当时的社会变革进行论证,故C项错误;纵横家积极参与各国争霸,故D项错误。
【答案】B3.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曰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
2016济南市一模语文
山东省济南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四十多年前,在贵州下乡当知青的时候,曾经跟着两个年长的朋友匆匆到过一趟昆明,事后却没有对这个毗邻省份留下任何印象。
到了现在,我对这个“彩云之南”的历史知识,依然匮乏得很。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①,(不免/难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叠、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支离破碎。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至沓来,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中心)与传统中国学者大相径庭。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虽然对“主流”的儒家一如继往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②。
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匮乏风云变幻毗(bǐ)邻 B.更叠纷至沓来记载(zǎi)C.边陲大相径庭东渐( jiān) D.边缘一如继往盎(àng)然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免考察重心 B.难免考察中心C.难免考查重心 D.不免考查中心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②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B.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②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C.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把它划出国境之外②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D.①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②虽然关注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但更关注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文化.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招徕顾客。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16年高三校一诊考试历史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年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2015.9 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为第5页至第7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2.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写的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3.据《唐律疏议》记载“越……坊市垣篱者,杖七十,侵坏者亦如之。
”这反映了A.唐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制度B.唐朝政府实行严厉的商业限制政策C.唐代长安城的坊市多是楼阁建筑D.唐长安城出现了坊市混杂现象4.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 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 D.装订书籍5.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辞—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
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7.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
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 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8.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
山东省济南市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24.公元前632 年城濮之战后,周襄王正式册封晋文公为霸主,成就了晋文公“取威定霸”的业绩。
同年冬天,晋文公在温(河南温县)会盟齐、宋、鲁等诸侯,周襄王被召唤赴会。
这说明当时A 处于西周末期,宗法分封制崩溃B .晋文公取得了直接控制诸侯的权力C .周天子仍是道义上的“天下共主”D .周天子的权威彻底被大国诸侯取代25 .光武帝刘秀曾两次下令度田(清丈土地,核实户口),但均告失败。
特别是像河南、南阳等地,度田官都知道“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根本不敢如实度田。
据此可知光武帝度田A .触犯了地方豪强地主的利益B .削弱了中央政治经济力量C .破坏了均田制度的顺利推行D .推动了田庄经济迅速发展26.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
据此可知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27.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格物”是“正行”,“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这说明王守仁A .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B .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C .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 .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28.关于洋务运动的史学评价,有人认为它是腐朽没落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有人则认为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史观影响史学结论B .史学研究要服务现实C .史实可以自由解释D .历史认识无客观标准29.近代以来,在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近自妇女解放声起,离婚别嫁亦日益见多”,女子也逐渐能继承遗产。
这说明A. “男女平等”成为社会共识B .女权运动推动时代变革C “西学东渐”改变婚恋观念D .社会变革促进观念转变30. 1945 年10 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 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4.在中国古代法律文典中经常出现“贵和尚中”,“决今日讼以止明日讼”的语句。
在地方官看来“无讼”是其追求的执政境界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外儒内法的结果B.儒学执政理念的追求C.封建法制的完备D.追求执政境界的结果25.按照《唐六典》和《册府元龟》记载唐朝对内迁胡人按内附时间长短分为“熟户”和“新降”。
“内附后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为蕃户也”“熟户既是王人,章程须依国法”。
材料意在强调A.唐朝政府中央集权的要求B.唐朝已有了成熟的民族政策C.唐朝胡族人须依法生活D.唐朝对胡族人采用分化政策26.北宋官员任用制度上有官、职、差遣的区别。
“官”是一种虚衔,用于表示官位俸禄的高低;“职”是文官荣誉头衔。
“差遣”是官员实际拥有的权力。
北宋实行官与职分、名与实异制度的出发点是A.明确官职高低B.扩大统治基础C.防止官员擅权D.提高行政效率27.北宋初,太祖曾诏“所在不得鸢留行旅”,“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客观上A.鼓励了商贸繁荣B.强化了税收监管C.提高了商人地位D.促进了商业流通28.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
……斯诚稀世之创举。
”此“创举”反映了A.爵位制度的革新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D.洋务派地位下降29.在谈到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原因时,晚清政治家郭嵩涛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李鸿章也认为:“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这表明A.中国无力抵抗西方列强侵略B.缺乏团结统一的力量导致战争失利C.民众的抗清斗争导致中国战争失败D.北洋军事力量弱小导致中国战败30.下图是1935年5月以红军总司令朱德的名义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有利于打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B.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伟大任务C.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了土地革命D.红军在长征的途中重视民族团结31.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用于封面。
2016届山东省名校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一) 含解析
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一)一、选择题1.清人总结说:“有明一代粃政多端…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材料所反映的明代宦官乱权的制度前提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六部代替皇帝批红C.设内阁,票拟御旨 D.殿阁大学士的设置2.《国语.越语》中记载,妇女快分娩时得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守护,生男孩的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一口猪.生三个子女的,由官府派给乳母哺育.该措施()A.反映了传统的重男轻女 B.反映了越国徭役赋税繁重C.使越国的国力得到增强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强调的是修身弄性,时时刻刻修炼自己,与这一主张相吻合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B.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C.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4.如图所示,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十七人》名单.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的邵元冲与毛泽东、张国焘等共同出现.该名单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中共创立初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5.民国初年的报刊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道:“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截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好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几百个式样.”这反映了()A.中国女子服饰全而西化 B.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高C.中国女子普遍追求时尚 D.辛亥革命推动习俗变迁6.它“是(近代中国)在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选择的一种处理中西文化的态度和方式,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从思维范式上奖定了处理中西文化交往的模式.”材料中的“它”()A.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最初反应B.意在调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C.为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D.突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急迫性7.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经济调控的消失B.城乡二元体制的终结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8.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原则,分为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应认为,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人制度,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这一原则()A.蕴含朴素的契约观念B.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C.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D.顺应了帝国扩张的需求9.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下列现象中直接体现资本主义扩张因素的是()A.以投资分利方式募集所需资金B.以传播天主教的福音作为号召C.航海家宣布占领所到之处土地D.航海家攫取大量黄金等贵金属10.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我们(雅典法律)想要处死你,并坚信这样做是公正的,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认为法律和人性应同等重要 B.强调雅典城邦法律高于特权C.肯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D.反对公民抨击雅典民主政治11.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12.1983年11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中说:“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这说明()A.美苏冷战对峙由苏联挑起B.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C.美国将苏联视为冷战对手D.美国与中国联合对抗苏联二、解答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11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至13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反应.”﹣﹣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材料二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世纪中期以后,外国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摘编自郑学檬《简明中国经济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欧洲和中国社会经济的不同走向,并分析原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绘画作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图所示,图为后人所绘的《孔子圣迹图》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面绘画作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绘画作品的内容或风格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选做题A]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西周时有司寇主法.同时祝、宗、师、史等官吏也从事审理工作.司寇、祝、宗、卜、师、史等世袭官吏,或利用对沿袭判例知识的了解和熟悉之便,或借助于神明启示的诠释之利,掌管着法律的审判权、解释权和执行权.《荀子•荣辱》认为这些司法官吏“父子相传,以侍王公,是故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材料二《左传》载曰:“昭公六年(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鼎.”东晋史学家杜预在《春秋左氏经传集》中就此注解道:“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刑鼎后,“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材料二子产“铸刑鼎”,晋国叔向指责子产说:“(铸刑鼎之后)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徽于书,而缴幸以成之,弗可为也.”“民众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左传•昭公六年》)对此,子产轻蔑地回答道:“吾以救世也.”﹣﹣上述材料均摘自《非常法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铸刑鼎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的影响.[选做题B]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国难空前、剧变空前之际,在旧学术迅速式微、新学术一切草创之际,一个涉猎如此广阔的法学学术领域﹣﹣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并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除梁启超以外,并世无第二人.收入本文集的宪法学论文最多,其中《中国国会制度私议》、《各国宪法异同论》都是万言长文.在这些著作中,粱氏首次全面系统地对各国宪法的体例结构、各国国会组织及职权、各国议会选举制度等等重大学术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其研究对象几乎包括当时全球已确立宪法制度的各主要国家,如美、英、德、法、日、意、奥、荷、比、瑞、西、葡等.这些研究奠定了梁氏作为中国宪法学开山鼻祖的地位是毫无疑义的.﹣﹣摘编自范忠信《梁启超法治思想与实践》材料二梁启超先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反复强调:“立法之业”,是“立国之大本大原”.他连续发表文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学说,主张立法应以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目的.梁启超并不主张照搬法家的法治主义或儒家的人治主义,而是主张吸取两家的长处,把法治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梁启超主张中国改革法制,应该“采西方之法,行中国之意”,既要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透产.﹣﹣摘编自刘新《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重视法治建设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梁启超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法治思想精华.[选做题C]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不用怀疑,马奇诺的整个观点是天才的设想.但是它只给我很少的安全感,我认为法国本来可以做的更好,如果把钱花在机动防御的装备上,比如更多更好的飞机和更多的装甲师,而不是把钱扔进低下…马奇诺防线最危险的方面在心理上它,给人一种错误的安全感,躲在牢不可破的钢铁防线后面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被打破,法国的战斗意志将一起被粉碎.﹣﹣摘编自英国艾伦•布鲁克爵士的日记材料二它(马其诺防线)的存在是德国决定通过比利时和荷兰进攻的重要原因,阿尔卑斯山区的工事群也很容易地挡住意大利的进攻.另一方面.尽管防线发挥了作用,但法国和其盟友遭到了决定性的失败.﹣﹣摘编自魏西京《“马奇诺防线”的背后》(1)恨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其诺防线建立的背景(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其诺防线失败的原因,并对马其诺防线予以评价.[选做题D]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潘恩抵美后,北美事件逐步走向武装抗英的高潮.但是,当时的北美人并未下决心独立.“国王仁慈,议会暴虐“的看法不仅在民间,甚至在军队中都很普遍.1774年9月第一届大陆会议的宣言犹在宣称完全忠于王室,依附大不列颠…战争在持续,但战争的前景却模糊不清.可以这样说,这时的北美大陆只有战争,没有革命.战争是在潘恩的《常识》发表以后,才获得近代意义的公民内容和划时代的历史地位的…1776年1月,潘恩《常识》出版.他不仅呼吁独立,而且还喊出了共和的新口号:“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以这一口号为标志,独立战争的内含获得了崭新的含义.﹣﹣摘编自朱雪勤《两个世界的英雄﹣﹣托马斯•潘恩》(1)根据材料,概括潘恩的《常识》发表的背景和主要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主张对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2016年山东省名校高考历史模拟冲刺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清人总结说:“有明一代粃政多端…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材料所反映的明代宦官乱权的制度前提是()A.废丞相,权分六部 B.六部代替皇帝批红C.设内阁,票拟御旨 D.殿阁大学士的设置【考点】明朝的内阁.【分析】本题考查明代的内阁制度.考查内阁制度的性质、职权以及特点.【解答】依据“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可知,明代的为了限制内阁的权力,设司礼监以牵制,导致宦官乱权的现象,故D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废丞相,权分六部的信息,故A、B项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的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无决策权,不可能票拟御旨,故C项错误.故选D.2.《国语.越语》中记载,妇女快分娩时得报告官府,由官府派医生守护,生男孩的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孩的奖励两壶酒一口猪.生三个子女的,由官府派给乳母哺育.该措施()A.反映了传统的重男轻女 B.反映了越国徭役赋税繁重C.使越国的国力得到增强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考点】古代赋税制度.【分析】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重点考查西周时期的人口政策和赋税制度.【解答】从题干材料来看,西周时期越国非常重视人口的增加.西周时期猪比狗重要,越国政府奖励生产的妇女,生女孩后奖励的东西比生男孩多,所以A项错误;本题没有提及徭役赋税,故B错误;越国政府奖励生产的妇女,这项措施有利于人口的增加,有利于越国国力的增加,故C项正确;增加的人口既可以是劳动力也可以是兵力,人口增加有利于富国强兵,所以D项不全面,故排除.故选C.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强调的是修身弄性,时时刻刻修炼自己,与这一主张相吻合的是()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B.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C.天道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意在考查各家思想.【解答】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自我反省:我为别人办事有没有不忠实的呢?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有没有不去温习呢?”可见曾子非常重视诚信和温习旧知.A项强调管理者要端正自身,B项强调珍惜学习时间,C项说明四季变化来自阴阳的盛衰,四季循环实际是阴阳循环,而德与刑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ABC不符题意;D项强调学思结合,符合题意.故选D.4.如图所示,图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十七人》名单.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的邵元冲与毛泽东、张国焘等共同出现.该名单最早有可能出现在()A.中共创立初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考点】土地革命;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分析】本题考查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主要考查中共的斗争历程.【解答】图中这份《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十七人》名单,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期间制定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人的名单,其中中共党员10人.这份名单体现了中共合作的信息,张国焘又于1938年叛党,综合这些信息,B项符合题意.故选B.5.民国初年的报刊在描述天津女子服饰时写道:“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截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这是剪发的.不好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有梳在两边的,有梳在后头的,有几百个式样.”这反映了()A.中国女子服饰全而西化 B.妇女政治地位逐步提高C.中国女子普遍追求时尚 D.辛亥革命推动习俗变迁【考点】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考查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解答】“民国初年”、“不好的呢,大半不梳辫子啦”可以看出,1911年的辛亥革命对当时的社会习俗的改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民国建立以后,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涉及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等方方面面,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天津女子服饰的变化,不能说明中国女子服饰全而西化和普遍追求时尚,故AC两项应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妇女政治地位提高的信息,故B项排除.故选D.6.它“是(近代中国)在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选择的一种处理中西文化的态度和方式,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从思维范式上奖定了处理中西文化交往的模式.”材料中的“它”()A.是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最初反应B.意在调和中西方文化的冲突C.为制度的变革提供了理论依据D.突出救亡图存的时代急迫性【考点】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体西用思想.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八目即明德、新民、止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造船炮、修铁路、开矿山、架电线等自然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解答】A项西方文化冲击下的最初反应是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科技,没有融合中国文化,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是企图融合中西文化的初次尝试”指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洋务派以封建纲常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用西方的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符合题意;C项指的是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和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题干强调的是“初次尝试”,不符合题意;D项19世纪90年代,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不符合题意;故选B.7.195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经济调控的消失B.城乡二元体制的终结C.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考点】经济体制改革.【分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考查农村经济体制变化的原因.【解答】材料“1958年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放宽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城市”说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表现,故D项正确.A项错在“消失”,国家经济调控仍然在实行,故A项错误.B项错在“终结”,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仍然存在,故B项排除.C项没有反映材料的全部信息,故C项排除.故选D.8.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认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居民,不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正义的原则,分为独立的城邦和团体:而应认为,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人制度,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这一原则()A.蕴含朴素的契约观念B.违背了自然法的精神C.否定了希腊城邦政治D.顺应了帝国扩张的需求【考点】古希腊城邦.【分析】本题考查希腊的城邦制和民主政治.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强调的是城邦利益就是公民集体的利益,城邦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解答】材料中“所有人都是属于一个团体和一人制度,我们应有一种共同的生活活,对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秩序”说明要求一个团体遵守公共的制度和秩序,带有朴素的契约观念.故A符合;自然法的精神强调的是公同维护的权利和正义,与材料不矛盾,故B错误;希腊城邦政治强调的城邦集体利益和秩序,与材料论述不矛盾,故C错误;D项内容与材料无关.故D排除.故选A.9.有学者指出:“(地理)大发现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两种动力共同扩张的结果,是双重扩张.”下列现象中直接体现资本主义扩张因素的是()A.以投资分利方式募集所需资金B.以传播天主教的福音作为号召C.航海家宣布占领所到之处土地D.航海家攫取大量黄金等贵金属【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目的.【解答】资本扩张主要体现在对市场的扩张上.A、“以投资分利方式募集所需资金”是筹集资本的方式,不能直接体现资本的扩张性,故A排除;B、传播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动力,故B不符题意;C、“航海家宣布占领所到之处土地”,这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殖民扩张,在本质上就是资本扩张,故C符合题意;D、“航海家攫取大量黄金等贵金属”体现的是资本家的掠夺性,故D项不符题意.故选C.10.苏格拉底曾说:“如果我们(雅典法律)想要处死你,并坚信这样做是公正的,难道你以为你有特权反对你的国家和法律吗?你以为你可以尽力摧毁你的国家及其法律来作为报复吗?”据此可知,苏格拉底()A.认为法律和人性应同等重要 B.强调雅典城邦法律高于特权C.肯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 D.反对公民抨击雅典民主政治【考点】苏格拉底.【分析】本题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考查苏格拉底对雅典法律高度信任的情感.【解答】材料反映的是苏格拉底对雅典法律高度信任的情感,说明他反对公民抨击雅典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重要性,但并没有反映雅典城邦法律高于特权,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苏格拉底肯定雅典民主政治的合理性的信息,故C项错误.故选D.11.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说明()A.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应该互补有无D.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考点】斯大林模式.【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考查苏联的工业化.【解答】根据题干材料“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可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说明斯大林抓住西方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正出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应排除.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说法错误,应排除.故选A.12.1983年11月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北京外交学院的演讲中说:“美国当时突然发现,苏联军队正在东欧建立政府;而原来许多美国人认为美苏关系会是合作关系,但结果却变成了敌对关系.”这说明()A.美苏冷战对峙由苏联挑起B.苏联与美国进行全球争霸。
2016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
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本试题卷共15页,48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用合乎要求的签字笔将答案写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内蒙古在新牧区建设中,重视新能源和公路发展。
下图是内蒙古某地(约41°N)一牧民安装太阳能的房屋简图。
据此完成1~2题。
1.若不考虑天气状况,下列节日该屋顶太阳能发电效果最好的是A.劳动节B.儿童节C.教师节D.国庆节2.某游客沿图示公路自驾旅行,发现沿途植被有明显的变化,其形成原因是A.热量的变化B.水分的变化C.水热的变化D.地形的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986年~2011年外来暂住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3~5题。
3.该城市在此期间A.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B.常住人口数量先增后减C.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D.外来人口主要来自沿海4.迁到该地的部分外来人口属于链式迁移(即同家族、同村落的陆续迁入),影响该类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因素D.社会文化因素5.推测该城市近十年外来暂住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及原因A.增加二胎制度放开B.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C.减少产业结构升级D.减少政府控制城市规模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
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
据此完成6~7题。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0题,60分)1. 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重要因素是()A. 生产工具的改进B. 自然环境的变化C. 耕作经验的丰富D. 劳动者素质的提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使用木、骨、石器生产,不得不在生产中大规模集体协作,即千耦其耘;到了春秋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和私有土地的出现,个体农耕成为了可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促使我国古代农业从集体耕种向个体农耕转变的最重要因素是生产工具的改进。
故选A。
BCD三项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考点:小农经济点评: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学生一定要把握住。
此外,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2.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
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
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
”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 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 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 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所讲的是我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自给自足,男耕女织,落后性,保守性,分散性等,故A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但是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没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者破产死亡,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B。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说明()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答案】D【解析】题干中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表述出对尧舜思想言论的推崇,可知是儒家思想借用历史来宣传自己的主张,符合题意的是D项,儒家学生的创始人是孔子,排除A项,BC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材料中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推崇尧舜,以表达仁的思想,以此推断借用历史来宣传儒家的伦理思想.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及其主要思想主张.2.唐太宗命高士廉以“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编订《氏族志》,“凡二百及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氏族志》的编订()A.反映了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B.凸显了儒家思想的影响C.进一步压抑了世家大族势力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材料中以“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编订《氏族志》,并以“李唐皇族为首,外戚次之”,说明加强皇权的地位,压制世家大族的势力,故C 符合;材料中内容主要体现《氏族志》的编订目的,而A、D项是影响,故排除AD;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的意思,故B排除.故选C.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央集权加强措施,为了压制世家大族的势力,采用了科举制等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学生对隋唐时期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压制世家大族势力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3.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即《四书章句集注》.他编著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A.助人探究儒家义理B.弘扬“致良知”的学说C.促进儒佛道的融合D.压制心学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释,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因此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的目的是助人探究儒家义理,故A项正确.“致良知”的学说是王阳明的思想,故B项错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是儒家典籍,没有反映儒佛道的融合,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压制心学的信息,故D项错误.故选A.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的目的.关于宋明理学,在复习中应注意掌握它的背景、内容、派别及其代表人物和主张、影响.4.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在北京东安门内建立了东厂,设掌印太监一员,掌班、领班、司房无定员.贴刑二员,“掌刺缉刑狱之事”.东厂的设置从本质上反映出()A.中央机构的进一步完备 B.君主专制的强化C.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D.宦官权力的扩大【答案】B【解析】抓住题干关键信息“从本质上反映”,作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的特务机关,东厂不是常规的中央机构,故A项错误.东厂是国家特务情报机关,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皇帝负责,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故B项正确.东厂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的特务机关,不是监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故C项错误.宦官权力的扩大没有体现东厂的本质,故D项错误.故选B.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东厂的设置体现的本质.明朝富有特色的厂卫制度是其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结果,厂卫包括锦衣卫和东厂、西厂、大内行厂两大系统.从朱元璋开始设立锦衣卫,最终形成了厂卫制度.这一制度对明朝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或隐或明的影响.5.1840年8月,道光帝授命琦善向英军表示:林则徐上年禁烟是“措置失当”,“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这()A.表明清政府转向妥协立场B.是笼络英军的缓兵之计C.是出于保护林则徐的需要D.体现出天朝上国的大度【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道光帝派林则徐禁烟,但是又要对林则徐禁烟“重治其罪”,说明清政府对外妥协的立场,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题意.故选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考查清政府的对外态度.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而发动的侵略性战争.是一次侵略性质的非正义的战争,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降低关税都有利于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开始.6.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改革,其原则是“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也.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声称“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该原则表明清政府()A.意识到政治变革对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性B.对近代化的重要作用已经有了充分认识C.已基本赞同维新派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D.仍然没有冲出“中体西用”的思想藩篱【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清政府实施新政的原则是“不易者,三纲五常”可知其改革只允许在封建伦理纲常范围内进行,可知其指导思想仍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范畴之内.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清末新政的认识,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起人民反抗,扩大了清政府与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清末新政的正确认识,清末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7.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
山东省济南市2016年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3.据《川唐书•刘伟之传》记载:宰相刘伟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敕惩治他.袆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庸代三省六郁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救需经中书门下批准4.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蜗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5.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畔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面开放D.请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缺陷 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8.如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反映了抗日局势9.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10.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制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1.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12.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 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有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东方的新商路.﹣﹣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受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细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的中西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山东省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卷满分100分.时间50分)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山东省济南市历史高考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历史高考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唐朝时期,有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盛世景象?()A. 唐高祖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盛世景象,要求选出描述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的盛世景象。
选项A,唐高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题干中提到的“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与唐高祖不符,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开创了贞观之治,但题干中提到的“开元”并不是他的年号,故选项B错误。
选项C,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统治时期虽然也有一定的繁荣,但题干中明确提到的是“开元”时期的盛世,与武则天不符,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故选项D正确。
2、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语言用汉语,姓氏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这些改革措施客观上()A. 促进了民族融合B. 促进了人口增加C. 实现了南北统一D. 巩固了北魏政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选项A,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鲜卑贵族一律改穿汉服,语言用汉语,姓氏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措施,都旨在促进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这些措施在客观上推动了两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了民族间的联系和团结,故选项A正确。
选项B,虽然北魏孝文帝改革可能对人口增长有一定影响,但题干中的改革措施主要关注的是文化和民族融合,与人口增加无直接关联,故选项B错误。
选项C,北魏孝文帝改革并未实现南北统一,南北朝时期的统一是由隋朝完成的,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北魏孝文帝改革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但题干要求的是改革措施在客观上产生的影响,而巩固政权更多是主观上的目的或效果,故选项D错误。
山东省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山东师大附中2013级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1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5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l.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天下一家”“大一统”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身,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禁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
这种变化反映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4.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5.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
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
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A.反对轮番而治B.提倡妇女参政C.主张人民主权D.宣扬人文精神6.伯利克里(约公元前495年—公元前429年)说:“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共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2016年山东省济南一中质检高考历史模拟试题
2016⼭东省济南⼀中质检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1.观察右图,对其体现的政治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嫡长⼦继承制B.与分封制互为表⾥C.以⾎缘关系来维系D.确⽴封建等级秩序2.中国古代某⼀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叛郡”的现象。
这说明当时( )①封制和郡县制并⾏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3.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才能进⼊……衙门任职……⼈们全然不可能谩想⼀个⽐这更好的政府……。
”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才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④为科学研究提供⾼素质⼈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4.“(军机处)军国⼤计,罔不总揽。
……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同学认为此观点是错误的,最恰当的理由是( )A.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B.军机⼤⾂⼤权独揽C.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D.军机⼤⾂有决策权5.雅典有⼏百万常驻外来移民,为雅典⼈提供税收,但却没有政治权利,也没有占有⼟地的经济权利。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 )①狭隘性②排他性③不公正性④阶级性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铜表法》规定:“夜间⾏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山东省济南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 B.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 D.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2.唐前期,地方上的死刑要报大理寺和刑部复核,还要在处决犯人之前向皇帝请示三次,以确保没有冤判和错判;唐朝后期,各地方的武将在其藩镇内判处的死刑不向皇帝上奏,更不交刑部和大理寺复核。
这种变化反映()A.政府谨慎对待死刑判决 B.唐政府死刑审核权下放C.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削弱D.唐朝地方郡县各自为政【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给出唐朝前期和唐朝后期的死刑案件的审判方式。
可以看出唐朝前期中央对此拥有绝对的权力,可是唐朝后期权力明显弱化。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唐朝在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不满足唐朝后期的行为;B选项没有反映出实质;D选项没有体现唐朝前期的特点。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死刑制度【名师点睛】大理寺,官署名。
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
清末新政改称为大理院,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政府亦袭此名,为当时的最高审判机关。
3.《剑桥中国明代史》指出:胡惟庸的权利不断膨胀,这促使御史韩宜可在御前当面攻击胡惟庸及其盟友,告发胡惟庸等人不忠于皇上,僭越皇权。
材料反映的是()A. 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B.明初社会矛盾的激化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内阁建立的根本原因【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
山东省2016届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4.《左传》襄公二十年记卫献公赐卫医生免余60邑,免余不肯接受名额外的私邑,推辞说:“惟卿备百邑,臣六十矣。
下有上禄,乱也,臣弗敢闻。
”这说明A.中央集权春秋时期初步形成B.“礼崩乐坏”成为普遍现象C.品级制度仍有很强的约束力D.战国时期仍以贵族政治为主25.汉宣帝时期,“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増秩赐金,或爵相当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
这说明A.宣帝重视官吏的稳定与鼓励B.宣帝时期官员的选拔手腕多样C.宣帝时期王国问题已经解决D.宣帝时期官吏的任免收归中央26. 宋朝大兴水利事业,尤其是南方,仅江苏、浙江、福建三地的水利工程就达817项,是唐朝三个地域水利工程总数91项的8.91倍。
这一现象说明A.北方经济中心地位转移到南方B.宋朝重视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田耕种C.水稻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作物D.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仍不及北方27.明代,很多乡村地主迁移到城镇中居住,成为城居地主。
如温州府永嘉县“在城仕族,自乡徙来者占多数。
”这反映出A.明代我国城市化进程拉开序幕B.明代出现近代因素的萌芽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市镇兴盛D.阶级矛盾致地主避祸城镇28.甲午战后,盛宣怀在《条陈自壮大计折中》提到:“泰西诸邦,用举国之才干,以兴农商工艺之利,即藉举国之商力,以养水陆之兵,保农工之业,盖国非兵不强,必有精兵然后可以应征调,则宜练兵;兵非饷曷练,必兴商务然后可以扩利源,则宜理财;兵与财不得其人,虽日言练,日言理,而终无可用之兵,可恃之财,则宜育才。
”这说明盛宣怀A.主张继续以洋务事业来保护清王朝统治B.跳出了洋务思想的藩篱,主张政治变革C.客观分析并正确归因了甲午战争的败因D.主张在经济、军事、教育方面全面改革29.袁世凯当政后,表示“民国成立,宜以实业为先务,故分农林、工商两部,以尽协助提倡之义。
2016年山东卷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15.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16.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A BC D17.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18.“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19.“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20.图6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Array《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
【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2016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高考是人生当中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它决定着我们是继续上高中,还是从此踏进职业学校学习。高考频道为您提供2016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如果您想要找的真题及答案没有显示,可按Ctrl F5进行刷新。同时建议大家按Ctrl D收藏本网站!更多山东高考分数线、山东高考成绩查询、山东高考志愿填报、山东高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1.《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3.据《川唐书•刘伟之传》记载:宰相刘伟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敕惩治他.袆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庸代三省六郁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救需经中书门下批准4.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蜗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5.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畔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面开放D.请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6.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缺陷 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8.如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反映了抗日局势9.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10.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制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1.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12.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古希腊城邦时代起,欧亚的滨海贸易就已经展开.…但在公元2 世纪前,中国与罗马没有直接的贸易关系.据《后汉书》记载,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当时的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中国的河西走廊,经过塔里木盆地南北边缘到中亚、西亚,一直到罗马.这条商路3世纪初中断后.东西方贸易主要靠海路.4﹣5世纪,由于日耳曼人对西罗马帝国的侵扰和中国的割据和混战,东西方贸易因此受到严重影响552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宣布丝绸有帝国官营.之后,东西方贸易又趋于繁荣,中国向西方输出的商品除了丝绸还有大量瓷器,大量黄金从西方向东方流动.11﹣13世纪,十字军东征把西欧也卷入东西方贸易中来,地中海城市国家大发战争财,商品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而在东方,蒙古人建立的大帝国,保障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更加安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14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迫使欧洲开始寻求东方的新商路.﹣﹣摘编自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840年以前,中国贸易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展开,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中国为主导的,显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在19世纪大多数的年头里,占据进出口贸易货值绝对多数的,出口是茶叶,进口是鸦片,这两种商品深刻影响了19世纪的中国,并使中国深受卷入经济全球化的漩涡.19世纪晚期,中国的茶叶出口逐渐出现危机,尤其是印度、锡兰产的茶叶在英国市场上战胜了中国茶.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锡兰茶叶生产模式的优越性所致;大种植园和机器加工的生产方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保证了质量.﹣﹣摘编自黄敬斌《19世纪中西贸易的关键细节》(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贸易的特点、影响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19世纪的中西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
下表是与研究料解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选做题A]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十九世纪中叶前.清政府的财政基本上承袭了庸宋元明以降大一统的“王朝时政”架构.太平天国起事后.各省当局军费支出庞大.庚子以后,面对筹款的压力和各省时政紊乱的局面,传统开源节流的做法难以显效.…宣统元年开始.度支部督责各省清查时政.并在此基础上试办西式预算,自宣统三年上半年起,实行按国家收支分类编制法,“入款则以田赋、盐务等为纲,出款则以外交、民政、财政、军政等为纲.眉目厘然,渐合绳尺.”与此同时,特别预算制度、预备全制度等预算制度也已经建立起来.早期移往西式预算制度实践,均系解决时政困境的一种权宜之计.与欧洲诸国相比,这些“预算制度”尚停留在雏形阶段,这些新举措尚不能充分发挥理财新制的成效.﹣﹣摘编自刘增合《财与政:清季财政改制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晚清财政改革的背景.(2)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财政改革.[选做题B]16.【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十一: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权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助劾之.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属之.材料二以下材料节选自《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三年五月一日公布.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归.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第三十条立法以人民选举之议员,组织立法院行之.第三十一条立法院之职权如左:九、对于大总统有谋叛行为时.以感议且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提起弹劾之诉讼于大理院.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嚢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中华民国约法》有何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法律文件对中国社会发展各自产生的影响.[选做题C]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北约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和他国发生战事时必烦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冷战结束后,随着“集体防御”对象﹣﹣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消失.北约对其战略方针进行了调整.为了填补在中东欧出现的“安全真空”并遏制俄罗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迎合中东欧国家“回归欧洲”的愿望,开始制定和实施北约东扩计划.﹣﹣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材料二乌克兰危机爆发后,北约背负大西洋军事联盟职责,置身于与俄罗斯对抗的前沿,冷战后有所淡化的军事集团性质与功能再次凸显.(一)将集体防御提升为联盟首要宗旨.(二)指认俄罗斯为主要安全成胁.(三)制定加强集体防御的军事纲领.(四)促推与乌克兰当局的军事、政治合作.﹣﹣邢骅《乌克兰危机背景下的北约改革》(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约东扩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影响.[选做题D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和第一位驻外使节,鸦片战争后.他基于自己的认识、思考和经验,明确提出:“办理洋务机室不越理、势、情三者.”首先要“通其情”,他一再重申,“西洋立国二千年,政教修明.其有本末,与辽、金崛起一时,倏盛倏衰,情形绝异.…洋人之利在通商,无觊觎中国土地之心”.其次要“达其理”,与洋人相处要必烦以德服人、据理而行,”苟欲击之,必先自循理,循理而胜,保无后患.循理而败,亦不至于有悔.”最后要“顺其势”,西方和中国相比基本形势是敌强我弱,中国应顺应形势,坚持以和为主、努力避战的策略方针,要以柔克刚,反对蛮干,一味言战.﹣﹣摘编自陈双燕《郭嵩焘外交思想述论》(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郭嵩焘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郭嵩焘的外交思想.2016年山东省济南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商君书•画策》载:“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这说明商商鞅()A.主张立法为民 B.强调有法可依 C.关注法律实施 D.重视赏罚并重【考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商鞅的主要思想主张.【解答】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国家治理混乱,不是因为它的法度混乱,也不是因为法度被废弃不用.国家都有法律,但却没有让法律一定实行的办法.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只处罚不守法的人,不奖赏善良而守法的民众,因此,不用刑罚民众也善良守法.是因为刑罚重了.刑罚重,民众不敢触犯刑法,因此也就没有刑罚.由此可以看出商鞅强调的是法律的实施.故选C.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考点】汉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中的汉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了解汉代在加强君权方面的措施,理解“中朝”的目的和特点.【解答】联系汉代的“中朝”制度,皇帝选不断让身边的亲信即私臣充任中朝的人选,来削弱相权,故B项符合;秦代的丞相、唐代的三省长官及宋代的枢密使都不是私臣而来,因些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D.故选B.3.据《川唐书•刘伟之传》记载:宰相刘伟之得罪了武则天,则天借故敕惩治他.袆之见敕文未经中书门下附署.遂说:“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对这一故事的阐释,正确的是()A.武则天时期相权在与皇权的斗争中处于上风B.庸代三省六郁制有效限制、约束了皇权C.武则天的做法违背了权力中枢的运行程序D.唐代皇帝的诏令、制救需经中书门下批准【考点】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着重涉及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从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和特点来解析本题.【解答】据所学,唐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职责分别是政令的执行、草拟、审批,材料中:“不经凤阁(中书)鸾台(门下),何名为敕?”,说明这项决策未按中央行政程序运行,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未能体现谁占上风,故排除A;唐代三省六部制是为了限制相权,加强皇权,故B项错误;三省中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负责审批,故D项错误.故选C.4.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蜗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考点】人类文明交流.【分析】本题考查人类文明的交流,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根据材料中“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犹太教传教中体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容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将东西文化平等的地位,所以说外来弱小文化表述是不对的,故B项错误;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故C项错误;关于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一方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另一方面强调犹太人与这个材料的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A.5.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在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畔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面开放D.请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天津条约》的内容.【解答】根据材料,游历护照出现是在1858年的《天津条约》,即十九世纪中期,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列强获得领事裁判权,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但是说全面开放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后,故D项错误.故选A.6.有学者认为,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洋务运动偏偏这两条路都行不通,从而决定了它最终崩溃的命运.这一现象反映了()A.洋务运动资金保障严重缺陷 B.洋务运动背离了近代化潮流C.晚清经济管理体制的落后D.洋务派坚持“中体西用”思想【考点】洋务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从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洋务派当时无法做到西方的经营方式,仍是旧的封建官僚官营管理模式,说明其管理经营的落后.【解答】材料中“通过本国金融体系及设立股份制公司等手段募集社会资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障,是西方工业近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但洋务派当时无法做到西方的经营方式,仍是旧的封建官僚官营管理模式,资金无法保障,说明其管理经营的落后.故C符合;A项资金缺乏,正是C导致,故A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合,它是我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故B排除;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故选C.B.社会转型过程中,守旧势力依然强大C.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普遍提高D.妇女得以从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考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重点考查学生结合史实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中表格所示,是妇女接受教育的情况,妇女接受教育对于提高妇女的地位,促进妇女的解放有重要的意义.A、由表格中信息“毕业生大多致力于政教的发展”、“以培养妇女参政人才、储他日议院之选为学宗旨”可知女性的参政意识增强,民国时期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守旧势力的强大与否,故B错误;C、辛亥革命后女性逐渐取得了同男子平等的社会地位和使女性走出家庭步入公共领域,但普遍性在材料中提到的个案中不能得到证明,也不符合史实,故C错误;D、女性彻底摆脱传统伦理的束缚,言过其实;故D项错误.故选A.8.如图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B.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C.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D.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反映了抗日局势【考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曲折发展.【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的能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在此期间,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解答】实业救国的思潮兴起于甲午战争后,与图上的时间不符,故A错误;图上的工厂数量在各时期有升有降,体现不出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故B错误;图上的工厂数量在各时期变化很大,看不出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故C错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工业大规模内迁,构成我国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的变革,故D正确.故选D.9.雅典城邦时代戏剧流行,在戏剧公演上众多的雅典公民在同一个场合中,在同一个时段里经历同一种感受,他们一个挨一个都坐在一起,胳膊碰胳膊,腿碰腿,情感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与其他观众有着紧密的联系.这表明戏剧公演()A.强化了雅典“人人平等”的原则B.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开放性C.调动了雅典公民的政治参与热情D.培养了雅典公民的集体意识【考点】古希腊文明.【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从所学知识中雅典“公民”概念,再联系材料内容进行判断.【解答】材料中“经历同一种感受”、“每个人都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政治中的人,自己被深深地囊括在城邦之中”,说明强调的是个人与城邦的关系,个人属于城邦的一部分,而不是强调人人平等,体现民主的开放性和体现调动公民参与政治热情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10.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表明当时的普鲁士()A.是用议会粉饰的封建君主制B.已经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C.确立了比较完善的君主立宪政体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考点】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普鲁士宪法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前身,了解《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特点.【解答】当时的普鲁士本身就是君主专制,不存在要用议会粉饰,故A项排除;从题干中“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的信息可知,已具有近代民主政治的特征,B项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才确立君主立宪制,1850年普鲁士还不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知普鲁士的国王的权力很大,故D项错误.故选B.11.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凯恩斯主义,旨在考查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解答】A、A项的表述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严重冲击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致使工业生产持续下降的史实不符,故排除;B、题目中的信息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及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困扰等因素,致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的史实,故B正确.C、C项开始于二战结束后,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段“1913﹣﹣1938 年”,故排除;D、D项中“持续恶化”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故选B.12.学者陈义初指出,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视发展农业,农业投资在国民经济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61﹣1965年是19.8%,1966﹣1970年为23.4%,1971﹣1975年则是26.5%,这在当时世界各大国中居首位.由此可见()A.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B.苏联的农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C.苏联领导人将农业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D.农业问题成为阻碍苏联发展的重要因素【考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斯大林模式从长远上来看,弊大于利,直接导致了苏联后来的贫穷和落后,是苏联发展路上的很大障碍,与日后苏联的解体有很大关系,这一制度的弊端有:1、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执法几乎得不到监督,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破坏;2、农民阶层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农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毁灭性打击;3、一昧地追求重工业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轻工业和农业等部门的发展4、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限制了自由贸易,严重偏离了列宁最初的建设思路.【解答】苏联工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并未改变,故A错误;苏联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农业改革的成效不大,故B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工业领域,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