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A卷 含答案
全品高考温习方案2020届高考一轮温习历史第十二单元作业手册答案
课时作业(三十六)[解析] 材料中美国提出“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那么”和英国提出“依照二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说明二者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应选D。
英国提出“依照二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说明英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下降,可是A项不能表现二者争夺的实质,A项错误;二战后,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远远高于英镑的地位,B项错误;材料中是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的表现,美国还未确信固定汇率制,C项错误。
[解析] 依照“英、美暗斗颇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银行”等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布雷顿丛林会议,会议确立了世界货币金融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应选D。
布雷顿丛林会议是为了重建战后世界金融体系,而非争夺世界霸权,A项错误;这次会议并未解决国统区通货膨胀的问题,B项错误;该会议是为了解决世界货币金融秩序问题,而非贸易问题,C 项错误。
[解析] C项与材料中“趁火掠夺”“新殖民主义”相符,正确。
欧洲国家与材料中“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不符,A项错误;趁火掠夺不等于拒绝救助,与材料中“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指责……趁火掠夺”不符,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错误。
[解析] 材料中“避免各国随意变更汇率或贬值货币,维持欧美各国间的汇率稳固”反映了美国用意稳固美元的地位,应选A。
马歇尔打算本身提出了对欧洲的援助金额,欧洲支付同盟只是其中一种方式罢了,意在避免欧洲各国汇率猛烈波动,B项错误;马歇尔打算一方面援助西欧,另一方面有利于排除欧洲的关税壁垒,有利于美国打开欧洲市场,而非维持欧美贸易平稳,C项错误;无欧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组织,D项错误。
[解析] 由“应大量发行美元……应减少美元发行……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可知,布雷顿丛林体系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应选C。
布雷顿丛林体系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进展,A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致使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动摇,而不是凯恩斯主义,B项错误;材料要紧强调的是布雷顿丛林体系的矛盾的地方,而不是布雷顿丛林体系瓦解的缘故,D项正确。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2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刷题练2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了 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B.公布《存款保险法》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2.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工业计划指导,目的是()A.防止盲目竞争B.保证工人的权利C.缓和矛盾D.扩大企业规模3.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B.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自由放任主义的盛行D.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4.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
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
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
人们的“希望” “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5.1939年6月,美国一次盖洛普民意调查,请公众指出罗斯福新政以来的“最大成就”以及“最差表现”28%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大成就”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23%的人认为新政的“最差表现”也是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
下列对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救济项目和工作改进组织”指实施“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②新政在推行的过程中存在争议③争议源于不同阶层自身的利益和认知水平④新政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使美国彻底摆脱了危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罗斯福执政时期,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措施是整顿金融的关键。
该措施的影响是()A.促使商品价格逐渐回落B.确立了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D.利于美国对外贸易获利增多第1页共10页7.1932年,美国财政部长梅隆说:“我不相信我们没有什么秘诀或灵符来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含解析)
第十二、十三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0年,美方声称美军进入中国台湾是为了保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属于应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临时措施。
对此,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予以驳斥:“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利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呢?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
”据此推断,该“突发事件”是( )A.国共内战扩大B.朝鲜战争爆发C.越南战争升级D.中苏结成同盟解析:B 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侵犯了中国主权,故B项正确;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故C项错误;中苏结成同盟时间是在1950年,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清华大学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施行“缓和”外交政策。
成功组织了“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顺利解决了欧洲边界问题和柏林危机问题。
美国受困于越南战争,也提出了“和平演变”的战略。
这说明(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冷战”方式有了新内容C.美苏由对峙走向合作D.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解析:B 材料表明苏联和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提出了新的战略,说明当时美苏“冷战”出现了新的内容,B项正确。
两极格局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美苏合作以及苏攻美守局面的形成,C、D两项错误。
3.1956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谁不反对我们,谁就是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口号,并表示会对任何一个提出要求的发展中国家给予经济和技术援助。
这说明( )A.苏联实力已经超越美国B.两极格局已受到了冲击C.美国开始收缩势力范围D.美苏争霸暂时趋向缓和解析:B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当时苏联应该受到很多国家的反对,所以苏联用经济和技术援助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拉拢,以换取支持,这从侧面说明第三世界的崛起,它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正确。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训练卷: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菏泽一模)有学者指出:“虽然1688年革命缺乏前一个时期的丰富多彩的细节,但其结果对英国本身的发展和英国成为欧洲强国都更具有确定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据此可知,“光荣革命”( ) A.使英国找到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B.保留了英国的君主制传统C.开启了温和地实现社会变革的方式D.实现了议会对权力的控制A2.(2018·湖北调考)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但1690年得到“议会特许状”的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
”这说明英国( )A.大力提倡自由贸易B.法律体系逐渐完善C.国王已经统而不治D.权力结构发生变动D3.(2018·洛阳二模)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
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这表明英国当时( )A.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B.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C.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D.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C4.(2018·宝鸡一模)1852年屈维廉、诺斯科向国会提交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
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
这一做法( )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D5.(2019·衡水金卷)在美国建国之初,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相比于掌握钱袋子的国会和手握枪杆子的总统是最弱的一个,没有实权。
这说明在当时美国( )A.1787年宪法遭到破坏B.法院无权制约国会和总统C.联邦共和制尚未完善D.联邦政府权力划分不明确C6.(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下表为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的三条纪律和程序A.营造协商和妥协的辩论环境B.建立起强大的中央政府C.保证会议预期完成制宪任务D.确保顺利修补邦联条款A7.(2018·衡阳二模)美国1787 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
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限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10-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广东惠州高三第二次调研)十月革命后,美国政府外交上不承认苏联。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
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法西斯侵略的扩大D.罗斯福新政的推行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民众掀起承认苏联运动,大部分美国报纸也赞成美苏关系正常化”,结合所学,美国此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苏联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A项正确。
答案:A2.(2019·广西名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胡佛总统多次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解决失业救济问题,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
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年度国情咨文中说:“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这一观点体现的原则是( )A.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B.竞争和经营的自由化C.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D.无政府主义的方法论解析: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倡导的原则,A项错误;由材料“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可知胡佛倡导自由竞争,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C项错误;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错误。
答案:B3.(2019·河北邢台高三第一次月考)1929年的最后一周,美国政府在追加了约3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后,胡佛总统对此评论说:“以前没有一位总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这说明当时美国( )A.坚守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政策C.尽力为罗斯福新政创造条件D.认识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解析:由材料“美国政府在追加了约3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后”“以前没有一位总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可知,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开始寻求突破传统经济的新方法,B项正确。
天津专用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十二世界现代史1917_1945年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卷十二世界现代史(1917—1945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全球通史》在描述苏俄的经济时提到:“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几乎所有的工厂都在为前线生产。
”由此可知,当时苏俄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B.农业集体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三大改造2.(2018天津一模)1919年2月14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条例和向社会主义农业过渡的措施》宣称:“所有私人使用土地的形式都应看作是过渡的和陈旧的形式”,并要求将“土地使用的个体形式过渡到集体形式”。
据此可知,当时的苏俄正在( )A.推进农业集体化进程B.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C.积极实施新经济政策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3.(2018天津河西二模)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
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重点发展重工业B.重视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C.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D.完全超越西方国家4.(2018天津和平二模)西方某经济学家认为:国家必须有计划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
与这一理念相悖的经济模式是( )A.日本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B.斯大林模式C.美国凯恩斯经济模式D.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5.(2018天津河东一模)1921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
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
”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B.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C.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D.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6.(2018天津河东一模)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精选-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6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
第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线索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到世纪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而相互隔绝。
线索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世纪年代开始到年代末,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如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等。
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是全球化的一个表现,此时出现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经济组织。
线索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纪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中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第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②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③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过程①布雷顿森林会议年,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体系;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
③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
【问题思索】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异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同点 主要提供长期贷款,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社会经济,属于“救贫”性质的机构 主要通过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各会员国应对国际收支困难,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相同点 根据年月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决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年成立,总部均设在华盛顿。
两家机构均属于联合国下属专门机构 ()基本内容①双挂钩:美元与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单元评估检测 新人教版
单元评估检测(十二)第十二单元(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48分)1.1945年世界银行成立之初,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而美国就占有35%的投票权份额。
2010年世界银行投票权作了最新修订,与2004年相比,美国仍为15.85%,中国由2.77%提高到4.42%,发达国家整体投票权下降了3.13%,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
世界银行投票权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美国以绝对经济实力控制着世界银行B.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有效挑战C.折射出世界经济政治版图的变化D.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解析】选C。
美国保留了在世界银行的否决权、发达国家整体投票权下降、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的提高,表明当今世界虽然“一超多强”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变弱、新兴经济体经济充满活力,折射出世界经济政治版图的变化,故C正确。
2.下图是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漫画,它反映的是()A.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制度化B.人民币和欧元结盟对抗美元C.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仍以美元为主导D.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要求重建国际货币体系【解析】选D。
随着欧盟、中国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强烈要求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重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故D正确。
3.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
”材料认为()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D.欧盟尊重成员国利益【解析】选A。
材料“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体现了欧盟的多样性,从材料“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欧盟的统一性,故A正确。
高考历史(新课标)一轮全程复习课时训练:第十二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课时训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 2015·北京模拟 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发表“怀特计划”,主张建立稳定基金以保证国际汇率的相对平衡,设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提供贷款帮助遭受战争创伤的国家迅速恢复经济,支持穷国发展生产。
这些主张反映了美国()A.主张国际金融自由B.力图建立一个国际货币组织以造福全世界C.力图达到夺取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目的D.为了解决其他国家的财政困难而提出了本计划解析:“怀特计划”是一套完整的建立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秩序的方案,为正在寻求主宰战后国际关系格局途径的美国提供了一套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方案,从而取代英国,成为新时代的世界经济霸主。
答案:C2.二战后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是()①《布雷顿森林协定》②世界银行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④关贸总协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
二战后,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答案:C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一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所享受的待遇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
”这一规定()①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②使美国确立了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中心地位③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贸易自由化④标志着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经济组织形成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解析:从材料中“待遇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可知,这适应了战后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①③正确。
②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答案:C4. 2015·大庆质检 长期以来,由欧洲人坐头把交椅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重大议题的赞成票必须达到85%以上才能有效,其中美国占有17%投票权。
而世界银行行长则由第一大财东美国挑选,且只有很少的情况下才设置85%赞成票的门槛。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1965〜1970年,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增长了11.6%,1970〜1975年增长了15.3%,社会福利开支占GDP 的比重也从20世纪60年代的20%上升到20世纪70年代的30%。
社会福利支出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1倍左右。
据此推知()A .政府干预经济未惠及所有国民B .高福利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C.国有化是实施福利政策的前提D .福利政策拉动了西欧经济的增长2. 1992年美国各公司用于计算机和通信硬件领域的投资骤增24%,达2 120亿美元,而用于一般工业设备的投资是1 300亿美元。
这说明美国()A .新经济”发展十分迅速B .传统工业技术严重落后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失衡D .高新技术产业已占主导3. 撒切尔夫人就任英国首相后,将20家大型国企私有化,包括捷豹汽车、英国电讯、英国石油及工厂和港口等。
这些公司在上市时,把股价故意定得偏低,并面向所有的人销售。
这一举措()A •加强了国家干预力度B •扩大了市场机制的作用C.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D •提高了国民的工资收入4.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
”这表明经济大危机时期()A .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使社会动荡B .贫富悬殊导致工人运动高涨C.人们对现有社会制度产生怀疑D .法西斯主义滋长威胁民主政治5. 罗斯福总统在和美国人民进行炉边谈话时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头戴丝绸小帽的富翁掉河里了,一个好心的路人跳到水里救了他的性命,但富翁不但不感激好心人的救命之恩,反而责怪对方让他的丝绸小帽漂走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主要在于()A .提醒资产阶级剥削工人要适可而止B .部分资本家不该反对新政的实施C.渡过危机需要资本家牺牲部分利益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全民努力6. 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一方面试图保持高工资,为消费者提供更大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又设立了几百个法律裁可的、具有行业规模的联合企业,准许它们设立标准工资、工作时间与最低价格(行业将大致免于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竞相抛售,每家企业的价格必须是所规定的最低数)。
【精品整理】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2020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选择题1.(2019·陕西部分学校摸底)1960年,美国、英国和法国出口的机械产品中,有40%是所谓的“国际性综合商品”,即全部或部分由外国制造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商品。
1970年,这一比重上升到48%。
这表明( ) A.美、英、法在国际贸易中居主导地位B.国际形势的缓和有利于经济发展C.西方发达国家制造业衰落D.新型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D2.(2019·云南师大附中月考)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陷入滞胀。
里根总统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社会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这表明里根政府( )A.放弃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B.减少货币流通量应对通胀C.进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D.国企私有化减轻财政负担C3.(2019·盐城二模)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
”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B.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C.“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D.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C4.(2019·青岛模拟)下表反映了美国( )A.B.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C.国际市场扩大利于对外贸易增长D.两极格局对峙促使产业结构变化B5.(2019·桂林、柳州联考)1982年,美国里根总统提议由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公交援助的全责,减少联邦政府对城市公交的援助,取消对城市公交的运营补贴。
这意味着美国( )A.压缩城市发展的规模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C.减少国家干预的程度D.缩减社会福利的开支C6.(2019·湖北四地七校联考)“我们的政府不是主人,而是人民的工具。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单元训练(B卷,含解析)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B.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C.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12.下面是不同时期德、英、法、美等国获得诺贝尔奖数量变化表(单位:次),由此可知
年份
颁奖总数
主要国家
德
英
法
美
1901~1920年
61
19
8
10
2
1921~1940年
70
17
15
5
11
1941~1960年
A.经济发展是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
B.古代罗马科技水平技术高超
C.人文主义者重视发展科学技术
D.工业革命始于蒸汽机的发明
20.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A.资本主义制度的野蛮性
B.启蒙思想的迅速传播
C.工业革命的发展与影响
D.西方国家的迅速扩张
7.下图为1913年德国和美国生产的电气产品占全世界电气产品的比重对比图。据此可知,当时
2020年高考高三一轮单元训练金卷: 历史 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A卷 Word版含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 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
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
”这主要表明英国 A .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维护工业垄断地位 D .推行专利保护制度 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A .石油资源和殖民地市场B .石油资源和传播基督教C .煤炭资源和黑奴贸易D .煤炭资源和殖民地市场 3.一战前的15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矿产增长了3倍。
1880年到1910年间,世界香蕉、糖、可可、橡胶等产量分别增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长了约60倍、3.5倍、3.8倍、8倍。
这组数据 A .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B .说明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经济优势C .反映出世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D .证明世界整体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4.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经济学界兴起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认为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备战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单元训练(A卷,含解析)
号位封座密号场不考订装号证考准只卷名姓此级班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第十二单元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2 .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1.“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限制在大不列颠。
不列颠的公司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当先地位,严禁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
”这主要表示英国A.推行重商主义政策B.推行闭关锁国政策C.保护工业垄断地位D.推行专利保护制度2.有名学者彭慕兰以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立了新的财产,不如说新的财产的发现,致使并推进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根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A.石油资源和殖民地市场B.石油资源和流传基督教C.煤炭资源和黑奴贸易D.煤炭资源和殖民地市场3.一战前的15 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矿产增添了 3 倍。
1880 年到 1910 年间,世界香蕉、糖、可可、橡胶等产量分别增添了约60 倍、 3.5 倍、 3.8 倍、 8 倍。
这组数据A.表现出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B.说明发展中国家拥有显然经济优势C.反应出生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D.证明世界整体经济实力的明显提升4. 18 世纪中叶以来,英国经济学界盛行反对政府干涉经济活动的理论,以为家的职能,并保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第1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课时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模块第十二单元第1讲基础训练题组(A)一、选择题1.1944年,约翰·怀南特(时任美国驻英大使)在电文中写道:“英格兰银行的大多数高层主管都反对布雷顿森林计划。
”同时,《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布雷顿森林计划毫无必要,金本位制是“历史上设计出的最让人满意的制度”。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布雷顿森林计划( )A.损害了英美的利益B.面临着质疑和阻力C.冲击了英国的殖民霸权D.标志着孤立主义的结束【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布雷顿森林计划受到了英美部分人士的质疑和反对,故B项正确。
2.韩国1967年加入关贸总协定,顺应协定要求,入关第一年,其名义关税税率下调到14%,工业品关税下调至12%,并相应放松外汇和金融方面管制,银行业对外开放。
韩国进出口贸易规模由此急剧扩大,并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韩国此举( )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B.丧失了部分金融与贸易主权C.逆转了经济多极化格局D.受益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其名义关税税率下调到14%,工业品关税下调至12%,并相应放松外汇和金融方面管制,银行业对外开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韩国此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
3.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达成了“牙买加协议”: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性,成员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承认黄金非货币化,使黄金逐步退出国际货币体系。
由此可见,该协议的签署( ) A.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B.造成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C.提升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D.实质上维护了美国既得利益【答案】D 【解析】“牙买加协议”认可和接受了美国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实质上维护了美国的既得利益,故D项正确;“牙买加协议”签署前,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排除A项;“牙买加协议”有利于结束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排除B 项;“牙买加协议”没有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排除C项。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练习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
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
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
这主要得益于()A .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 •美国称霸全球战略2. 1992年APEC第4届双部长会议决定设立秘书处,这标志着它开始进入实际运行阶段。
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加快APEC机制化步伐,但亚洲国家则认为应稳步前进。
如泰国总理明确表示,如急于成立亚太共同体,发展中国家无法同发达国家竞争。
材料表明APEC()A •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B •各成员之间的经济合作难以开展C.成员的经济差异制约其发展进程D •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容易实现一体化3. 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于1992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这一组织不同于欧盟的特点是()A •区域经济互补性更强B •执行共同的货币政策C.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D •实行政治经济一体化4. 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不久即宣布退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同年,英国议会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离欧盟法案。
这说明()A •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B •保护本国经济的孤立主义抬头C.全球化趋势首次出现逆转D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5. 1960年,沙特、伊拉克、委内瑞拉等主要石油生产国联合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护本国石油利益和收入。
1974年,美英德法等石油消费国组建国际能源机构,展开能源合作,降低石油依赖,分享石油消费。
两个组织的先后建立表明20世纪后期()A .经济领域出现冷战”状态B .区域集团化有利于利益维护C.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D .生产与消费成为两大矛盾体6.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世界上形成了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等货币集团;二战后初期,以《布雷顿森林协定》为基础建立起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高考历史一轮考点练习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1650—1749年,英国小麦价钱下跌33%,工业品价钱下跌29%,而修建行业工人实践工资却提高了33%,其他行业工人实践工资也多有增长。
〝缺乏人手的埋怨四处都可以听到〞。
这说明此时的英国A.商品价钱下跌招致经济衰退B.工资增长致使技术创新乏力C.贫富差距拉大加剧社会矛盾D.经济状况呼唤传统产业革新2.下表为1759~1818年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变化表〔以1850年为100〕该表反映出事先英国A.工人实践支出与经济开展同步增长B.工人生活全体上没有改善C.经济快速开展依赖于廉价的休息力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3.帕特里克•奥布莱恩在«欧洲经济开展»中写道:〝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关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关于世界的意义大。
关于中心肠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域的作用微乎其微。
〞该看法A.批判了欧洲中心论B.表达了工业革命的意义C.抬高了亚非拉地域的贡献D.说明了世界市场构成的缘由4.下表反映了1786年至1830年海外各地输入英国的棉花的数量〔单位:磅〕。
据表可知——王璨«1700—1830年曼彻斯特棉纺织贸易»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时增强B.美国工业化水平落后于其他地域C.拉美地域殖民地化水平逐渐加深D.技术改造扩展了英国对原料的需求5.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肯定结果。
一套由假定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中央,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
这个中央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
〞这种制度确实立A.使休息力末尾集中消费B.开创了精细消费分工的形式C.推进了机器消费的普及D.开启了流水线规范化的消费6.1883年4月,北美的铁路大亨们决议,将北美铁路时间规范的数量从约50个增加到4个。
11月,铁路规范时间在北美正式实施。
精选-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36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
第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时间分钟一、选择题.[·山东滨州期中]美国的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
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二战前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
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 ).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孔祥熙在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汇报会议进展:英、美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必须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现正进行商讨中……弟复告我国久战八年,损失严重,此项摊额有关将来复兴建设。
此次会议( ).是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解决了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问题.明确了自由贸易的基本原则.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领导人马哈蒂尔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趁火打劫,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殖民主义”。
据此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要对欧洲国家贷款.拒绝救助发展中国家.贷款的条件过于苛刻.被经济发达国家控制.欧洲支付同盟是马歇尔计划的一项国际金融创新,其中规定,欧洲国际贸易与投资按美元计价,各国货币在此基础上实行有限相互兑换,以防止各国随意变动汇率或贬值货币,维持欧美各国间的汇率稳定。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强化美元的货币霸权地位.扩大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维持欧美之间的贸易平衡.促成欧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满足国际结算和储备需要,应大量发行美元;为维持美元币值的稳定,应减少美元发行。
这是美国学者罗伯特·特里芬在年提出的“特里芬难题”,即美元在“信心”和“实力”之间不可兼得。
对特里芬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利于经济全球化.凯恩斯主义的弊端使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受到苏联、西欧和日本货币的冲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多年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约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A )第十二单元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工业化只局限在大不列颠。
不列颠的企业家和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的领先地位,禁止机器、制造技术以及技术工人的出口。
”这主要表明英国A .奉行重商主义政策B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 .维护工业垄断地位D .推行专利保护制度2.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这里的“向下”和“向外”分别指A .石油资源和殖民地市场B .石油资源和传播基督教C .煤炭资源和黑奴贸易D .煤炭资源和殖民地市场3.一战前的15年间,发展中国家的矿产增长了3倍。
1880年到1910年间,世界香蕉、糖、可可、橡胶等产量分别增长了约60倍、3.5倍、3.8倍、8倍。
这组数据A .体现出发展中国家民族工业的发展B .说明发展中国家具有明显经济优势C .反映出世界农业生产机械化的实现D .证明世界整体经济实力的显著提高 4.18世纪中叶以来,英国经济学界兴起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论,认为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这体现出 A .经济理论决定政府政策 B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 C .工业化改变了英国面貌 D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5.下表反映了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A .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B .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激化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D .美国的工业化已经完成 6.据记载,1896年德国电气工业有股份制公司3942个,股份资本19500万马克,而到1900年股份制公司减为34个,股份资本却增加到43600万马克。
材料现象 A .说明德国出现了严重经济危机 B .适应了大工业生产发展需要 C .反映了德国电气工业走向衰落 D .加速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 7.从15世纪到19世纪的400年中,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扩张表现出许多与在非洲、拉丁美洲的不同之处,殖民者的手法更加多样化,除了签订“保护”条约、武力征服等常见手法外,还有租借地、联姻、签订不平等条约等一些独特的方式。
其主要原因是与非洲 A .经济发展水平高 B .人民富于反抗精神 C .人口众多地形复杂 D .国家众多面积最大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8.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B.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巨大冲击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9.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这表明工业革命A.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B.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C.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D.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10.工业革命广泛开展以后,英国企业家在开办棉纺工厂的同时,继续与手工生产保持密切的联系,特别是手工织布的报酬急剧下降时,企业主为了成本着想,宁肯长期使用手工而不愿采纳新技术,该现象反映了当时A.技术的推广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B.落后的观念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C.技术革新并没有满足生产的需要D.传统手工业依然占据了优势地位11.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最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
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
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
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12.造成下图中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圈地运动的进行使农村人口减少B.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使服务业萎缩C.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D.城市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地位突出13.从16世纪中期开始,法国使用的货币图尔里佛(币名称)的含银量不断下降,1541年时该货币的含金量是50%,到1571年则只有17%,1591年则仅有5%,对该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促使法国开始进行殖民扩张C.推动了商业中心的转移D.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14.1765年瓦特发明了分离式凝汽器,这是蒸汽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展。
他于1769年取得了关于分离式凝汽器的专利。
1782年,瓦特又实现了两项更为著名的改进,并取得了专利。
后来他又与博尔顿合作进行蒸汽机的改进工作,最终研制成功双作用的回旋杆蒸汽机及其凝汽器和离心式调速器。
这一过程说明A.瓦特能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为工业革命服务B.技术专利和知识产权是瓦特进行发明改进的动力C.蒸汽机的改进过程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15.下表描述了英国经济领域的发展状况(源自高德步、王钰编著的《世界经济史》)。
这对英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加快了人口大规模流动B.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C.重工业主导了国民经济D.提高工人的政治地位16.1883年卡尔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189。
年哥德利普建立起戴姆勒汽车公司。
后为了生存,合并成立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简称奔驰公司),铸就了名扬世界的品牌―梅赛德斯一奔驰。
这反映了A.企业组织形式发生变化B.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发展C.汽车工业成为主导产业D.生产集中会改变企业命运17.下面是1845—1870年间德国铁路通车里程表(单位:公里)。
对表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此时的德国A.国家统一加速工业革命进程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经济发展推动各地联系密切D.经济发展日益依赖国内市场18.1825年,英国利物浦议会就曼彻斯特﹣利物浦城际铁路修建案展开辩论。
控制议会上层的运河公司代表提出了“修铁路会导致男人不育、奶牛发疯”等多条反对理由,企图维护既得利益。
希望通过铁路降低运输成本的棉纺织业主坚持斗争,最终取得胜利。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民众的环保意识较强B.产业发展影响政治生活C.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D.君主立宪制度有待完善19.18世纪初,英国首都伦敦和各大城市出售的棉纺织品。
成为英国社会非常时髦的东西。
有人这样描述:上自宫廷贵族,下至城市贫民,所有衣衫、围裙、桌布,褥垫、窗帘等等,几乎都是印花布。
这种状况对英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英国的社会习俗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C.英国经济丧失了独立性D.导致英国贫富差距扩大20.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童工和女工是雇主眼中“忙碌”“勤劳”和“有用”的人,同时分析了1839年在大不列颠的工厂工人的构成情况(如下表)。
这种构成A.说明英国重视技术工人的家族传承B.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C.反映出当时成年劳动力的严重匮乏D.说明农业吸引劳动力能力超过工业21.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
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
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
这两类垄断组织都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C.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D.是政府直接对经济干预的产物22.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
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23.1880年-1914年间,美国增长率在6倍以上的20个行业中,13个是新兴部门。
这些新兴部门的产值增长17.6倍,相当于整个制造业增长率的4倍。
如1903年成立的福特汽车公司,由于推行新的科学装配线,劳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汽车基价由1910年950美元下降到290美元,迅速得到普及。
材料表明A.美国成为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中心B.大企业在新科技运用中占主要地位C.科学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和企业布局D.科学影响人类的生产结构和生活方式24.19世纪70年代末,英国人发明了托马斯一吉尔克里斯特炼钢法,随后在欧洲大陆被广泛采用,然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企业家才用它替代了传统的炼钢技术;自动纺织机也是由英国人发明的,但将其第一次投入大规模商业生产的却是美国的德雷珀父子公司。
这些现象说明英国A.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B.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C.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D.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第II卷本卷包括25、26、27三个大题,共计52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材料一15世纪之前,英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操纵在汉萨同盟商人和意大利商人手中。
15世纪开始,英国赋税结构中商业税逐步替代农业税占据主导地位。
都铎王朝时期,国家的税制体系基本完备,赋税征收的力度也逐步加大。
16世纪,英国的关税收入超过王室领地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伊丽莎白女王时期,强大的汉萨同盟被彻底驱逐出英国;日益兴起的海运集团对议会的游说,推动了两项航海条例的通过,规定英国进出口商品须由英国船只运输。
——摘编自柴彬《英国近代早期对外贸易自主权的成长》材料二鸦片战争后,随着通商口岸开放地增多,转口贸易日渐频繁,大量洋货在中国低成本倾销,免税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清末,有志之士发出了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吁。
巴黎和会上,北京政府收回国权的要求被无视。
中共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约逐步纳入革命纲领。
1926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销一切不平等条约”。
1928年起中国逐步收回了关税自主权,抗战时期,废约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