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
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由此推论他最可能赞同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据考古研究发现,不少江渐宋元银器的表面残留有同时期同地区银胎漆器的髹漆痕迹。
而福建建窑黑釉盏呈现出的兔毫、油滴等装饰效果,也逐——再现于当时的漆盏中。
这一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的手工业A.不同门类间相互效仿B.区域性布局逐渐形成C.打破了行业官营垄断D.实现了生产技术革命3.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A.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C.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D.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4.多数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是中世纪和近代历史的分水岭,其划分的视角侧重于A.政治革命B.交通变革C.世界联系D.军事因素5.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
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渡方步。
宁夏银川一中 201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月考历 史(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
这反映出( )A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B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C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D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2.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出处“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
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旧唐书》“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
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C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3.北宋建立后,中枢体制上改变了唐朝三省制下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的权力运行模式,而是以中书、枢密分掌民政与军政的二府制下按照“依事系任”的原则进行事权分割。
此变化说明( )A .中枢机构的职能更加明确B .中央官僚机构进一步膨胀C .皇权独大的局面开始形成D .中枢制衡体制遭到了破坏4.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国内市场流通的主要商品,第一位是粮食,约占42%;第二位是棉布,约占24%;第三位是盐,约占15%。
这反映了该时期( )A .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B .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 .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 .农业技术仍领先于世界5.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
2018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1. 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
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这一现象反映了A. 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B. 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类型C. 经济发展推动货币改革D. 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样式【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铸造自己的货币,货币形式多样,北部农业发达,货币形式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东南部地区手工业发达,货币形式与手工业紧密联系,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货币统一,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货币改革,C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图腾崇拜,D不正确。
2. 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据此可知A. 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 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 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 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A正确;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权力,D错误。
3.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A. 折射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努力 B.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C. 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D. 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特点【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可以看出涉及到一些关注现实的问题,结合所学,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统治危机日益加深,1904年科举考试的内容表明清朝仍在为近代化艰难努力,A正确;1904年科举考试的内容涉及到关注现实,着眼改革,有利于引导更多的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但辛亥革命的人才主要不是来源于科举考试,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1904年科举考试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排除C;材料表明科举考试关注现实和传统儒学,和半殖民地无关,D错误。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2~4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4.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图6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① ②③ ④A .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 .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 .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 .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答案】C【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汉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
①是篆书并不是开始于秦朝。
②是隶书盛行于汉朝。
③是楷书讲究法度规范。
④是行书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
故选C 。
25.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答案】A【解析】考点:三省六部制。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指出官员的选拔和官员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而隋唐时期制衡官员权力所采取的是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官员的权力分割,达到弱化其权力加强皇权的目的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所以A 项符合题意要。
26.有史书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
”此农具出现于A .曹魏B .唐代C .宋代D .明清【答案】D【解析】考点:生产工具的进步。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由材料“风帆数扇,俟风转车”和“去泽水,以便栽种”可知此农具使用风力,用于排涝,是风力水车,出现于明清。
图6因此选D项。
2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答案】D【解析】考点:宋代理学研究的重点。
宁夏银川一中2019年高三高考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宁夏银川一中2019年高三高考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据历史学家葛剑雄考证:187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正式提出“丝绸之路”的说法,而他指的是公元前2世纪前形成的由洛阳、长安一直到中亚撒马尔罕,以丝绸贸易为主的商道。
之后,学界出现了将古代中西交通命名为“丝绸之路”的现象。
这表明A.1870年之前丝绸之路并不存在B.丝绸之路并没有人们所说的那么长C.丝绸之路贯通中西在今天已是学界共识D.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原与中亚地区的联系25.安史之乱前,黄河的一般称谓是“河”,其中上游地区人口增至一千多万。
安史之乱关中遭叛军蹂躏,国内藩镇军阀叛服不常,吐蕃等民族时相攻击。
之后,“黄河”开始作为专名见之于史籍。
这说明唐朝A.人口激增和战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政治中心的迁移导致黄河文化影响力的下降C.民族纷争增强了人们对中原文化的认同D.南方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差异性扩大26.宋人认为“唐以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法,犹有晋宋余风。
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名人,亦往往可观。
”由此可知A.唐人的书法水平都很高B.科举制促进了唐朝书法艺术的发展C.魏晋选官用人以书法水平为依据D.书法是唐朝科考的必考科目27.明初服饰总体保持俭约拙朴的传统习气,各阶层无甚僭越。
但明中后期追求衣着华丽时尚,色彩面料变幻繁多,款式丰富,既有外来服饰,更有复古之风、好异之风。
这本质上反映了A.传统经济结构的松动B.新兴阶级力量的崛起C.外来文明的的冲击D.政治体制的变革28.1912年9月,民国教育部公布“壬子学制”,规定: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和男女同校、设立女子中学、女子职业学校等。
这说明A.我国近代教育体系已经形成B.我国开始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C.我国的职业教育开始起步D.新式教育仍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29.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
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宁夏高三四模文综历史

宁夏高三四模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7高三·南通月考) 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
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国通婚。
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
周人的这一制度()A . 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 . 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 . 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 . 有利于巩固周王室统治2. (2分)孟子尖锐地指出“以力假人者霸”。
朱熹说:“(春秋)五霸则假借仁义之名,以求济其贪欲之私耳。
”材料体现了春秋时期()A .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仁爱思想的发展B . 各国君主们对“仁义”显得没有兴趣,不耐烦C . 私学兴起,“士”的活跃,仁爱思想得到了深化、发展D . “仁”道精神已经变味,带上了功利色彩3. (2分)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 . 乾隆落户同光扬名B . 明末初创生旦净丑C . 元末明初京城献戏D . 四大徽班康乾京化4. (2分) (2017高一下·浙江月考) 有史学家指出,关于当今世界发展模式,从不同的观察视角……有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
(有)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转型的市场经济模式、落后的市场经济模式。
……(有)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
……(有)英美模式、莱茵模式、转型国家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等。
材料体现出当代文明的发展趋势是()A . 多元文明模式同时并存B . 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一统天下C .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曲折前进D . 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是方向5. (2分) (2018高二下·灌南期中) 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
宁夏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四次测评试卷

宁夏高三文科综合-历史第四次测评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
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
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
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A .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B .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C .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D .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2. (2分)邓小平在一次参观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幅历史名画时说“从这幅画的内容来看,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还是蛮高的吗!”。
邓小平参观的这幅画应该是A . 《纸绘生活图》B . 《清明上河图》C . 西夏《打铁图》D . 《女史箴图》3. (2分)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A . 成都和苏州B . 南京和杭州C . 苏州和杭州D . 广州和杭州4. (2分) (2020高二下·铜仁月考) 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后曾作《秋日偶成》一诗,其中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被后人评价为“言穷理精深”。
此诗作的特点是()A . 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不满B . 在向外界探索中明白事物的道理C . 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 . 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5. (2分) (2020高一下·唐山月考) 对以下四份报刊的说法错误的是()A . ②与④代表不同的政治派别B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①与④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C . 新中国成立后,②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舆论阵地D .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报刊6. (2分)(2020·模拟) 辛亥革命之后的 10 年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社会上出现各种思想观点。
表中空白处的主张应是()序号主张1民主共和2提倡国货34外争主权,内除国贼A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 .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C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 . 打倒列强,除军阀7. (2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期中) 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
2020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0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据此可知()A.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B.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C.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D.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2. “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
据此可知()A.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B.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C.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D.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3.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
这反映了宋代()A.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B.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4. 明末清初,学者余起霞说:“吾乡习尚日异月新,余幼时见亲朋宴集,所用不过宋碗,其品或四或六,其味亦只鱼虾鸡豕……自后,宋碗变为宫碗,宫碗又变为冰盘,冰盘又变为五簋十景九云锣。
其中所陈,穷极水陆。
一席所费,可作贫家终岁需矣。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引发奢侈风尚盛行B.民间手工业部门生产日益发达C.社会习俗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D.奢侈性消费导致社会走向贫困5. 1909至1910年,清政府各省咨议局相继成立,许多议员为争取对本省行政、参政、法律等方面的监督权,要求改革地方弊政、检举地方官吏贪赃枉法等。
咨议局的成立反映了()A.晚清政府打击官员贪腐的决心B.清王朝加强专制主义的倾向C.有识之士宪政救国的迫切愿望D.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放松6. 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实行合理的税收制度,居民中除极贫者应予以免除税外,均须按照财产等第或多寡实施程度不同的累进税制,使大多数人民均能负担抗日经费”。
2018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1. 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
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A.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 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 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答案】A【解析】图片中有很多诸侯国,说明时间上大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而《诗经》就是记载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总集,所以材料中的作品是《诗经》,但四个选项中只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节选自《诗经》,所以本题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 更赋,是汉朝的制度,成年男子均须为政府服徭役,共有三种,即正卒、戍边、更卒。
更卒之役是每人每年须在本地为地方官府服一个月的无偿劳役。
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
更赋的实行A. 成为了汉朝敛财的重要途径B. 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 反映了汉朝商品经济的发达D. 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由材料“如不愿或不能亲身服役者,可出一定量的钱交官府雇人代替。
”可知,该做法有利于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符合题意;ACD均不正确。
3. 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知识分子政策。
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
这说明A.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 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C. 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D. 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朝政府的文治治国策略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即材料意在强调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了科技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是强调政府的政策推动了科技的的发展而非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科技进步和治国策略的相辅相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4. 清代《南安县志》载:“(婚俗)多尚华侈,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图1 读图1“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1~2题。
1.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 、b 的变化特点是A .a 缩短,b 减小B .a 缩短,b 增大C .a 延长,b 增大D .a 延长,b 减小2.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A. 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B. 入海水量总量大幅减少C. 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 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图2是2014年3月下旬拍摄于邯郸郊区的一张景观照片。
为了发展塘鱼养殖,某农户在耕地中开挖了水塘。
水塘虽还没有人工蓄水,但在B 处已经有了浅浅的一层。
读图2,完成3~5题。
3.水塘中B 处水的直接补给来源主要是A .雨水B .地下水C .河水D .积雪融水4.由于春季蒸发旺盛,容易造成土壤返盐,最可能出现盐碱的地方是A .A 处B .B 处C .C 处D .D 处5.该农户将耕地改为鱼塘的主要考虑因素是A .交通B .市场C .地形D .气候读南亚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图和该地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图3)。
完成6~7题。
6.气候资料所示城市最可能是A .卡拉齐B .班加罗尔C .加尔各答D .孟买 7.导致该城市各月份日照时数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 .昼夜长短B .海拔高度C .正午太阳高度D .天气状况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防止城市“摊大饼”式向外扩张带来的问题,在1947年提出“手指规划”方案,该规划方案至今仍然对哥本哈根的城市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读图4“手指规划”示意图,完成8~9题。
8. 哥本哈根城市规划方案中的“手指”延伸的影响因素是A. 交通B. 地形C. 市场D. 水源9.“手指规划”示意图中“手指”之间的区域应该规划为A. 工业区,因为地价低廉B. 别墅区,因为环境优美C. 商业区,方面居民购物D. 绿化区,优化城市环境美国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被称为汽车业的“苹果”。
加强充电站建设是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24.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
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
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 )A.念祖思亲,加强宗族间的互动与联系B.共建精神家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C.传承孝道,增加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D.追本溯源,弘扬光大民族精神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口口口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文中的口口口应是A.分封制 B.郡县制C.行省制 D.军机处26.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
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
”材料反映当时(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27.下列对图7所示货币的相关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当时中国唯一通行的货币B.其中的汉字字体为隶书C.武昌起义爆发当年发行D.“宣统”是皇帝溥仪的庙号28. 胡适和蒋梦麟在“五四”运动一周年之际提醒学生,最不可少的精神之一是,在团体生活中要容纳反对党的意见。
现在学生会议的会场上,对于不肯迎合群众心里的言论,往往有许多威压的表示,这是暴民专制,不是民治精神。
这里所说的“最不可少的精神”主要是指( )A.自由精神 B.平等精神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29.图8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图8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外贸大幅度的增长D.中美建交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0.“这次缔结的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
2020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2020年宁夏银川市唐徕回民中学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 下图为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图(Ⅰ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Ⅱ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Ⅲ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
据此可知()A.早期中华文明呈现区域性特征B.文化分区取决于自然地理环境C.中原文化区是中华文明的中心D.黄河流域的稻作农业相对发达【答案】A【考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注意抓住材料的分区图的准确信息。
【解答】A.由材料来看,我国西北大致是狩猎采集经济文化区,华北大致是旱地农业经济文化区,而江南是稻作农业经济文化区,正确;B.文化分区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C.材料反映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D.材料没有比较不同文化区的发展程度,排除。
故选A。
2. “春秋决狱”是指西汉在审理案件时不适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即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特别是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中的“微言大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
据此可知()A.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相统一B.司法判决遭到了严重的破坏C.伦理纲常成为立法基本原则D.基本上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
【解答】通过材料“不是用已有的法律条文,而是用儒家经义……附会汉朝法律作为审判的依据。
”可以看出,西汉时期在司法上注重把法律与道德相统一,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司法遭到破坏,排除B:材料体现的是把儒家经义援引入法,而没有体现出成为立法原则,排除C;把儒家经义引入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排除D。
3. 宋代关于物的立法,有动产和不动产的区分,其中动产被称为“财”或“物”,不动产被称为“产”或“业”。
业主的土地所有权也由单一的所有权派生出永佃权、占佃权等,以及基于土地所有权的典当、抵当等担保物权。
这反映了宋代()A.民间租佃关系日益规范B.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C.法律注重保护土地所有权D.对经济控制逐步加强【答案】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推动保护私有财产的相关法律的产生和完善,排除无关选项即可。
2024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4届宁夏银川九中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上述材料反映了A.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古代农业注意因地制宜C.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2.20世纪40至70年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这些特点不包括A.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B.确立建设福利国家的方针C.重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开始了私有化的浪潮3.1555年《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签署,使新教和天主教一样得到承认,并规定了“谁的地盘,谁的宗教””的原则。
该约签订得益于: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英国革命4.从每个时代的流行词汇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时代最典型的特征。
比如15、16世纪流行词汇有“新航路”“新教”;17、18世纪的是“革命”“殖民扩张”。
那么,19世纪中叶的流行词汇应该是A.垄断、罢工B.进化论、大危机C.理性、危机D.工业家、社会主义5.以下选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BC.CD.D6.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说:“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谜去……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膛乎后也。
唐徕回中2022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初三

唐徕回中2022第四次模拟历史试卷初三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5分)1.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A.定居生活B.学会用火C.饲养家畜D.种植粮食2.某校举办“百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图片展,下图为“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据此推测()【名称】河增渡文化猪纹陶体【简介】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新疆和察猪之间。
器内壁校相糙。
①该文物出土于黄河中游地区②河姆液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③该文物是旧石器时代的器物④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传说中的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三次祭祀黄帝陵的高潮,凝聚了中华民族,团结了全球华人。
这是因为黄帝()A.为首的部落联盟是华夏族前身B.推行了禅让制C.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D.主持治水有功4.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
甲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题1图)。
据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A.礼仪规范的结果B.狩猎生活的需要C.战斗训练的要求D.刑罚残酷的表现5.边蜀原认为: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
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生产发达…….组织好最强大最合理的军团。
据此可知,“秦始皇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A.管仲改革B.商赖变法C.独尊儒术D.王安石变法6.唐庚,字子西,眉州人,在《唐子西文录》中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伸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
”在后来的《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中,也引用了这句话。
这一时期,人们把孔子塑造为“至圣先师”这说明当时()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儒学社会地位牢固C.南方文人地位提高D.尊孔读经得到提倡7.秦开创的体制包含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
2020届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解析版)

银川二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论语》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韩非子》中却说:“古之所谓圣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
舜逼尧,禹逼舜。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论语》的记载更符合上古时代特征B. 有关尧舜禹的记载是后人有意杜撰C. 上古时代还未形成“家天下”的局面D. 《韩非子》的记载更具有史料价值『答案』C 『解析』《论语》中的话大意是:尧让位给舜的时候,说道:“啧啧!你这位舜!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的身上了,诚实地保持着那正确罢!假若天下的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也会永远地终止了。
”舜让位给禹的时候,也说了这一番话。
《韩非子》中的话大致意思是:古代所谓的圣贤君王,都是逼前任君王或者杀死之,目的是为了自己得到好处。
两则材料不能说谁比谁更有价值或者更能体现当时的特征,因为二者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而且对于尧舜禹时代都没有文献记载,故排除AD;单纯根据上述材料也不能推论出B,故排除B;两者材料都提到了尧舜禹先后做了领袖,三个人没有血缘关系,故C是可以推论出来的,故选C。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这一史学素养,考生需要准确解读题干所给的两则材料,从中选择出完全符合所有材料的结论,也就是寻找各个材料的交集,另外需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与所给的材料要一一比对,这样才可以保证能够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另外,这一题要大概读懂材料的意思也很重要。
2.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A. 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B. 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 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D. 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朝郡国并存的现象。
宁夏银川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宁夏银川二中2021届高三历史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一、选择题:24.《论语》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四 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韩非子》中却说:“古之所请圣 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
舜逼尧,禹逼舜。
”据此能够被认定 的历史事实是《论语》的记载更符合上古时代特征 B.有关尧舜禹的记载是后人有意杜撰C.上古时代还未形成“家天下”的局面《韩非子》的记载更具有史料价值 25.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 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 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 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 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 C.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 D.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 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受惜体肤,保守家业”。
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27.公元 845 年,唐武宗下诏说,“如闻朝列衣冠,或代承华胄,或在清途, 私置质库、楼席,与人争利……今日以后并禁断,仍委御史台察访闻奏”。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等级制度的森严 B.官僚体制的腐败 C.坊市管理的严格 D.商品经济的发展28.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 受伤”。
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9.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
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这一现象反映了A.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 B.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类型C.经济发展推动货币改革 D.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样式25.下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据此可知A.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26. 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这次考试A. 折射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努力B. 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C. 标志着清末新政上升到新阶段D. 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特点27.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
这场“战争”指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北伐战争 D.淞沪会战28.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A.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B.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C.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D.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29.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在报导某次战役时写道:“(1938)年3月31日午,敌虽鼓其余勇,但已无能为力,并逐渐坠入我大规模歼灭战之圈套中,鲁南伟大之歼灭战场面已揭开序幕,精彩节目,自当陆续其后也”。
据此判断,当时《大公报》报导的这次战役应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30.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C.国企改革推动了轻重工业比例协调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明显成效31.下图为1949—2013年《人民日报》有关“对外援助”报道中的援助事由统计,由此可见,20世纪80年代对外援助A.带有明显的不结盟色彩B.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C.被报道的数量日趋减少D.以援助亚非拉革命为主要目标32.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认为交易“不需要任何特殊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但如果交易物有缺陷则必须宣明,否则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
这反映了罗马A.强调商业道德B.尊重社会契约C.提倡自由贸易D.遵循市场机制33.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
这说明宗教改革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34.右图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艺术家创作的漫画,题为:“马歇尔化国家的关系”。
该漫画意在指出马歇尔计划A.对共产主义遏制终将失败B.加剧了冷战下欧洲的对立C.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失败 D.使西欧国家丧失了自主性35.苏联作家爱伦堡在《解冻》(1954年发行)里中写到:“窗外是一片激动人心的情景。
寒冬终于站不住脚了。
马路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到处在流水。
……到解冻的时节了。
”“解冻文学”的出现反映了A.对历史和现实弊端的批判 B.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反思C.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 D.对新经济政策的无比怀念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就中国来讲,汉唐宋元这几个领先世界的朝代都是国际贸易逆差,通货纯流出。
只是到了明代和清前中期,出现了历史性的反转:中国在国际上变得“只卖不买”,至少是“多卖少买”。
我们卖出自己的产品,而且往往卖得很廉价,价格很有“竞争力”,却不买或很少买外国货,只愿收银子。
于是出现巨额的顺差,外边的白银大量涌进中国,最初是日本银,后来更是海量的拉美银,形成了所谓的“白银时代”。
……与汉唐宋元那时“富国(相对于交往对象而言)的逆差”形成对照,所谓明清时期的“白银时代”其实是“穷国的顺差”。
——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逆差贸易》材料二 1978年,中国货物贸易的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额为97.5亿美元,进口额为108.9亿美元,占世界同期货物贸易的比重不足1%,排名世界第32位。
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21万亿美元,进口额为1.95万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97.5亿美元。
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第二大吸收外资国、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上升。
……根据2012年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占中国企业总数量3%左右的外资企业,创造的工业产值占到全国工业产值的25%,创造的税收占到全国税收的20%。
另一方面,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步伐不断加快。
对外直接投资涉及的领域涵盖了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承包工程、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医疗卫生和旅游餐饮及咨询服务等。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增加,技术含量日益提高,以高铁、通信网络、应用软件等高科技产品的开发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在全球布局。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贸易顺差形成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贸易顺差的新特点及其成因。
(17分)42.(12分)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东西方经济总量发展及预测表如图所示,历史学家伊恩—英里斯提出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是以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间的“相互赶超”为主线展开的。
——摘编自(美)伊恩·莫里新《西方将主宰多久》围绕材料,结合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
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
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帝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
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
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
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
(6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反法西斯战争结束70年来,中美关系大致经历四次转型,在相当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变迁轨迹与两国自身发展进程。
第一次是从二战结束到朝鲜战争,中美关系经历了从盟友到敌人的转变,双方关系陷入全面对抗;第二次是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中美关系从敌人转向准盟友;第三次是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到美对华政策将人权与最惠国待遇脱的,中美关系从准盟友转向非敌非友,合作与竞争并存;第四次是2008年金融危机和北京奥运会后,中美关系步入迄今最全面深刻、又最复杂微妙的转型期,中美高层冷静、坚定、沉着地增信释疑,推进合作,管控分歧,在努力实现中美关系向更高层次转型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摘编自王在邦《中美关系划时代转型的观察与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关系转型的共同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转型的历史影响。
(9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经济全球化的的概念开始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但实际上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1818—1883)就已经致力于这一问题的研究。
他指出,生产力的发展进步推动了人类历史由狭隘性的地域性历史发展为开放的世界历史,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产生。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世界历史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直接推动者。
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在一国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发展的惊人生产力和财富增长的狭小基础形成矛盾,资本输出国外,不是因为它在国内绝对过剩,而是因为在国外利润率更高。
所以,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
由资本对外扩张推动的全球化使世界市场不断拓展,兼具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属性,既实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体现了国际剥削关系,又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呈现出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因此,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是难以避免的。
——摘编自富丽明《经济全球化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比较》等(1)根据材料,概括马克思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思想主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经济全球化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7分)高三文综四模历史参考答案(2017-2018学年度)41.(25分)(1)中国产品价格低廉;产品的稀缺性;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民众消费能力较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8分,任答4点即可)(2)特点:贸易顺差不断扩大;进口、出口双管齐下;出口项目与方式多元化;贸易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积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
(8分,任答4点即可)成因:实行改革开放;推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9分,任答5点即可)42.(12分)示例一:论题:近代以来西方赶超东方,东方积极融入,呈现赶超之势。
阐述:14—17世纪,伴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和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东方逐步从属于西方,西方开始统治世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起来,西方长期主宰世界。
二战后,西方确立起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深刻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向。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也面临着制度和经济层面的危机,东方世界尤其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同时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