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农药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规程

农药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规程农药废水是农田中使用农药过程中产生的含有各种有害物质的废水。
这些有害物质对水体、土壤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农药废水的处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农药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规程。
一、废水处理前的准备工作1. 了解农药的种类和成分,确定废水处理的目标和要求。
2. 测定废水中的农药浓度、pH值、COD等指标,为后续工艺设计提供依据。
3. 确定废水处理装置的选择和布置方式。
二、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 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生物法是处理农药废水的常用方法,通过活性污泥、藻类、细菌等生物体降解农药。
在生物处理工艺中,可以选择好氧处理、厌氧处理或者好氧-厌氧处理等方式。
2. 设置处理设备:根据农药废水的特点,可选用曝气池、活性污泥池、絮凝池、成套生物反应器等设备。
3. 控制系统设计:根据废水处理工艺的要求,设计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监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4. 安全措施设计: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废水处理设备和处理过程的安全可靠。
三、废水处理工艺操作1. 调节农药废水的pH值和温度,使其适应生物处理要求。
2. 在生物反应器中添加适量的活性污泥,维持池内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3. 加入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提供细菌代谢所需的条件。
4. 根据废水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曝气方式,增强池内氧气供应。
5. 细菌降解农药的过程中,需定期监测废水中农药浓度的变化,并进行调整和补充。
四、废水处理后的处理与排放1. 经过生物处理后,废水中的农药浓度显著降低,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2. 进一步处理污泥: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泥可采用厌氧消化、焚烧等方法进行进一步处理。
3. 废水处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清洗、检查和维护废水处理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寿命。
通过以上技术规程,可以有效地处理农药废水,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危害,保护水体和土壤的健康。
但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农药废水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废水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农业生产手段。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农药污水的产生。
农药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对农药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已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二、设计目标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套有效的农药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以下目标:1、高效处理农药污水,确保出水指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降低农药污水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
3、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农药污水处理工艺流程3.1 前处理农药污水经过初步的物理处理,包括沉淀、筛网过滤等,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
3.2 生化处理生化处理是农药污水处理的关键步骤,使用生物方法进行有机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固定化修复技术等。
3.3 深度处理深度处理阶段对水质进行加工处理,包括吸附、膜过滤、臭氧氧化等技术,以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残留农药和有机物。
四、设备选型4.1 初沉池初沉池采用圆形沉淀池,并选择适当尺寸的设备以确保污水在其中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使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沉淀到底部。
4.2 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应选用高效的反应器,以实现农药污水的降解和去除。
常用的设备有SBR反应器、MBR膜生物反应器等。
4.3 深度处理设备深度处理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可以采用活性炭吸附器、超滤膜、臭氧氧化装置等。
五、设计参数5.1 农药污水水质参数根据实际农药污水排放情况,确定农药种类和浓度,并测定其pH值、悬浮物含量、COD、BOD等水质指标。
5.2 设备参数根据农药污水水质参数确定各个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包括流量、停留时间、曝气量、混合速度等。
六、操作维护计划为了确保农药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制定详细的操作维护计划,包括设备检修、污泥处理、安全保护等。
七、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农药污水处理设备选型表、设计参数表、操作维护计划表等。
(医疗药品)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述1.1概述XX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主要从事农药制剂生产,产品包括除草剂和杀菌剂两大类,年产量达8200吨。
在生产过程中,排出一定的高污染废水,如不加以治理直接排放,将超出受纳水体的承受能力,引起受纳水体的水质波动变化,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废水中的杀菌剂类物质,对水中微生物有一定生理毒害作用,影响生化处理效率。
为确保废水排放满足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同时保证该生产线的顺利投产,公司拟建设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与农药制剂工艺生产线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受贵公司委托,我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对该废水的水质分析比较,认真查阅国内外相关农药制剂废水的治理方法,对比国内外先进的治理技术,结合我们处理相似水质废水的环保治理经验,并充分利用本公司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拟定了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初步技术方案,使废水经处理后满足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三级标准要求,经市政管网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
方案编制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方案敬请贵公司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1.2设计依据1、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4、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1.3设计原则➢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规范。
经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根据厂方所需处理的水质、水量特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成熟可靠、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的先进处理工艺;➢考虑与厂方的协调和自身的独立完整,充分利用好厂区的预留地,工艺顺畅,布局合理;➢充分考虑节能措施。
1.4设计范围本工程包括农药制剂废水的处理和生活污水的综合处理,设计范围具体包括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自控系统、配电、标准设备采购、非标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废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土建工程的设计等;不包括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间根据厂区规划待定。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药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农药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也成为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加剧了环境压力。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必须将农药污水进行有效地处理和控制。
因此,农药污水处理技术方案的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
农药污水的特点农药污水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浓度。
农药污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各种农药、农废料、含氮和含磷物质等。
这些物质会极大地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因此需要选择相应的处理设备和药剂来处理。
2、复杂性。
由于农作物种类的不同,农药污水中含有各式各样的化学物质,处理起来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阶段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物反应。
因此需要依据实际污水水质特征来设计处理方案。
3、深度污染。
由于农药污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深层次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其进行有效的处理。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选择农药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迅速,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等多种方式。
物理处理主要采用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反渗透、膜分离等方法;化学处理主要采用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方法;生物处理主要采用生物降解和生物吸附等方法。
针对不同的水质特征,应选择相应的技术处理方案。
根据具体的农药污水水质特征和处理要求,建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1、生物反应器法生物反应器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在处理农业废水的过程中,具有经济、简单、低耗、无害等特点。
生物反应器法将养分、有机物和农药的降解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来完成农药废水的处理。
采用生物反应器法处理农药污水,一般分为活性池和二级沉淀池两个工段。
活性池主要是通过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化学物质,而二级沉淀池通过沉淀、凝聚、溶解等作用来进一步去除残留的农药残留。
2、氧化还原法氧化还原法又称高级氧化技术,是一种基于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水处理技术,利用氧化剂(如臭氧、次氯酸钠、高铁酸盐等)使污染物分子断裂或氧化分解为小分子,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的处理方式。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目前,农药生产和使用已成为影响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
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农药污水处理技术也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农药污水处理技术的设计方案。
1. 农药污水的组成和污染特征农药污水主要包括来自农田灌溉、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业废弃物的废水。
农药污水的主要成分是有机化合物和氨氮。
有机化合物对生物具有毒性,会对水源造成不良影响;氨氮会进一步增加水源中氮的含量,促进海藻大量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2. 常见的农药污水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一般采用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
沉淀法主要利用沉淀物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过滤法利用过滤材料(如砾石、沙子等)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法则利用系谱剂对污染物进行吸附。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主要通过添加化学物质来改变农药污水的水质特性,使其逐渐澄清。
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法、中和沉淀法等。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和吸附污染物。
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活性池法、生物滤池法、氧化沟法等。
3.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技术指标,应该根据当地的水质特征、农药污水来源、处理目的等因素设计处理方案。
如采用生物处理技术,需要选择适合本地水体特征的污泥,加强对发酵体系的管理,稳定负荷与处理效果。
对于大规模的农田灌溉污染,建议采用多种技术的联合使用,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4. 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农药污水处理技术的设计方案必须具备可行性和实际性。
在方案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当地环境特征和实际情况,并对处理过程进行持续监测和调整。
5. 结论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当地水质特征、处理目的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针对不同情况,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处理技术的联合效果。
需要不断调整方案的执行过程中,有益于确保水质的持续改善和环境生态的稳定。
农药生产废水处理技术

农药生产废水处理技术一、概述农药生产中的废水成分复杂、有毒、有害,大多有机磷含量高,生物降解性差,生化处理效率低。
近来,针对农药废水的治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物化一生化相结合的治理工艺,使处理后水满足排放要求。
二、废水处理工艺流程1、工艺流程图2、工艺流程说明农药废水中工艺中工艺不同、原料各异、废水中成分千差万别,且农药制取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有机物浓度高,如直接生化处理、难度大、费用高。
根据水质特点先采用化工手段(萃取、蒸溜、吸附等),分离原料及产品,回用于生产中,废水进行均合,调节废水的PH值,并加入污泥脱水冲洗和生活污水,提高可生化性,泵提升进入SBR反应池,进行生化处理.在SBR池内历经厌氧一缺氧一好氧的历程,在活性污泥的作用下,使水中有机物充分降解,并脱氮除磷,使出水满足排放要求.三、技术特点1、清污分流,降低了工程报价及运行费用。
2、回收原料和部分成品,减少污染并提高原料利用率。
3、采用先进的SBR技术,使基建投资降低,占地节省(SBR工艺使二沉池,反应池合二为一,不需设污泥回流系统)、运行成本低、运行管理便捷。
出水水质稳定。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CODcr去除率>90%,BODs去除率>95% 电耗0.75kw .h/m3 废水药耗0.3-0.5元/m3;废水运行成本07-0.8元/M3废水工程投资1000—1500元/M3废水五、工程实例农药厂废水处理设计规模Q=2500m3/d原水水质CODcr=1000mg/L BODs=500mg/L出水要求CODcr<200mg/L BODs<50mg/L P<0.5mg/L工艺:废水----中和---调节池---水解---SBR----出水(来源:谷腾水网)如果您有污水需要处理,可以将您的排污量、污水水质以及排放要求发布到污水宝,符合要求的环保企业获知您的污水处理需求后,主动与您沟通并为您提供参考解决方案。
您可以货比三家选择您最满意的!农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农药品种繁多,农药废水水质复杂,其主要特点是:①污染物浓度较高,COD(化学需氧量)可达每升数万毫克;②毒性大,废水中除含有农药和中间体外,还含有酚、砷、汞等有毒物质以及许多生物难以降解的物质;③有恶臭,对人的呼吸道和粘膜有刺激性;④水质、水量不稳定。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一)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一)【引言概述】农药污水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成为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提出一种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旨在提高农药污水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正文】1. 设计原则1.1 确定目标:明确设计目标和范围,包括处理效率、净化水质标准等。
1.2 安全可行性:确保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对操作人员和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1.3 技术可行性:选择经济、可行的技术手段,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治理效果。
1.4 可持续发展: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例如循环利用农药污水中的有用成分。
1.5 可操作性:设计方案具备操作简便、易维护的特点,便于实际操作。
2. 农药污水预处理技术2.1 除杂技术: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固体颗粒、悬浮物等杂质。
2.2 调节pH值:通过调节污水的酸碱度,促进后续处理技术的效果提高。
2.3 氧化还原处理:利用氧化剂或还原剂对含有毒性的农药成分进行降解。
3. 农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3.1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降解农药成分,降低水中有机物浓度。
3.2 生物滤池法:通过将污水通过生物滤池,利用生物膜的吸附和降解作用去除农药残留。
3.3 人工湿地法:利用湿地中的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对农药成分进行降解和吸附。
4. 农药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4.1 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对农药成分进行吸附和去除。
4.2 膜分离技术:利用微滤、超滤、逆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去除农药残留。
4.3 光催化降解:利用光催化剂对农药成分进行光照降解。
5. 辅助治理技术5.1 高效沉淀:采用添加沉淀剂进行污水沉淀,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5.2 氧化氯处理:利用氧化氯对污水中的农药成分进行氧化降解。
5.3 活性氧处理:应用活性氧技术去除污水中的农药和有机污染物。
【总结】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处理效率、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可持续发展、可操作性等因素。
通过预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以及辅助治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效降解和去除农药污水中的有害成分,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2023最新版)

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⒈引言⑴背景农药在现代农业中被广泛使用,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
因此,需要一种高效可行的农药污水处理技术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⑵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农药污水处理技术设计方案,以降低农药污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⒉农药污水特性分析⑴农药成分及其危害对于不同类型的农药,其组成成分和危害程度可能各不相同。
在本章节中,将对常见的农药成分及其危害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
⑵农药污水特性分析方法在本章节中,将介绍常用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用于分析农药污水的特性参数,如浓度、PH值、COD(化学需氧量)等。
⒊农药污水处理工艺选择⑴前处理工艺选择在本章节中,将介绍不同的前处理工艺,例如物化处理、生物处理等,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从而选择最适合的前处理工艺。
⑵主处理工艺选择在本章节中,将介绍不同的主处理工艺,例如活性炭吸附、生物降解等,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从而选择最适合的主处理工艺。
⑶混合工艺优化设计在本章节中,将结合前处理和主处理工艺的特点,对混合工艺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最佳的农药污水处理效果。
⒋设计参数与计算⑴设计输入参数确定在本章节中,将根据农药污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确定设计输入参数,并进行详细的描述。
⑵水量平衡计算在本章节中,将根据设计输入参数,进行水量平衡计算,确保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
⑶设备选型与数量计算在本章节中,将根据设计输入参数和处理工艺,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计算其数量,以满足处理系统的要求。
⒌设备布置与系统设计⑴设备布置图设计在本章节中,将根据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要求,设计设备布置图,并添加必要的标注,以便于实施。
⑵系统设计图设计在本章节中,将根据处理工艺和设备的要求,设计系统设计图,并添加必要的标注,以便于实施。
⒍运行与维护要点⑴运行要点在本章节中,将介绍农药污水处理系统的常规运行要点,包括操作控制、设备维护和监测等,以确保系统的有效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工程概述1.1概述XX化工有限公司位于天津市,主要从事农药制剂生产,产品包括除草剂和杀菌剂两大类,年产量达8200吨。
在生产过程中,排出一定的高污染废水,如不加以治理直接排放,将超出受纳水体的承受能力,引起受纳水体的水质波动变化,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废水中的杀菌剂类物质,对水中微生物有一定生理毒害作用,影响生化处理效率。
为确保废水排放满足受纳水体的水质要求,同时保证该生产线的顺利投产,公司拟建设一套污水处理设施,与农药制剂工艺生产线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
受贵公司委托,我公司技术人员通过对该废水的水质分析比较,认真查阅国内外相关农药制剂废水的治理方法,对比国内外先进的治理技术,结合我们处理相似水质废水的环保治理经验,并充分利用本公司先进的水处理技术,拟定了一套完整的污水处理初步技术方案,使废水经处理后满足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三级标准要求,经市政管网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处理。
方案编制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的积极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方案敬请贵公司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核。
1.2 设计依据1、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国家现行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4、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1.3 设计原则➢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规范。
经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根据厂方所需处理的水质、水量特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成熟可靠、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的先进处理工艺;➢考虑与厂方的协调和自身的独立完整,充分利用好厂区的预留地,工艺顺畅,布局合理;➢充分考虑节能措施。
1.4 设计范围本工程包括农药制剂废水的处理和生活污水的综合处理,设计范围具体包括废水处理站的工艺流程、自控系统、配电、标准设备采购、非标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废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土建工程的设计等;不包括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间根据厂区规划待定。
第二章废水处理工艺介绍2.1 废水来源、特点及分类2.1.1 废水来源本项目废水包括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清净下水,其生活污水为厂区员工生活用水,清洁下水为制纯水所排浓水,生产废水主要为农药制剂生产废水,包括:(1)水剂SL生产过程排水;(2)油悬浮剂OD 生产过程排水;(3)水分散粒剂WDG生产过程排水;(4)悬浮剂SC生产过程排水;(5)生产车间地面冲洗水、实验室分析排水以及其他未预见排水。
2.2.2 废水特点生活污水主要含BOD、SS,污染较轻,且可生化性好,经简单预处理即能达到排污标准;清洁下水含有一定的无机盐,其COD、SS污染轻,能直接排放;农药制剂废水COD含量高,排放无规律,且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对微生物有较大的生理毒害作用。
2.2.3 废水分类根据废水治理工艺的需要,将该项目废水分为综合废水和生产废水两大类,其中综合废水包括生活污水、清洁下水、地面冲洗水、实验室分析排水;生产废水包括水剂SL生产过程排水;油悬浮剂OD 生产过程排水;水分撒粒剂WDG生产过程排水以及悬浮剂SC生产过程排水;其废水分类依据如下所述:1、生活污水和清洁下水污染较轻,且可生化性好,不需要进行特殊的预处理就能进后续生化处理系统;地面冲洗水和实验分析排水属间歇性排水,不易集中收集,且所含农药制剂成分低,对后续生化处理效率影响不大,为节省收水管网投资考虑,不单独设置收水管网,直接通过厂区排污管网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2、农药制剂废水成分复杂,各组分随生产产品的不同有较大变化,对后续微生物系统生长繁殖以及生化处理效率极为不利,易引起微生物中毒,而本项目所包括农药制剂废水在生化特征上具有相似性,因此,将所有制剂废水归为一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改变其分子结构,降低其对后续微生物系统的生理毒性,再进入后续生化处理。
将上述废水分类有如下几个优点:(1)与实际情况符合,可操作性强;(2)将农药制剂废水单独收集进行预处理,减小预处理投资规模,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3)将预处理后的农药制剂废水与综合废水混合后进行后期生化处理,降低后续生化处理的有机负荷,同时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条件,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2.2 设计处理能力按照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并考虑水量变化的波动性和后期扩产造成的水量增加,生产废水预处理规模定为30 m3/d,综合废水为70 m3/d,总处理规模为100 m3/d。
由于生产废水间歇式属间歇排水,时变化系数较大,因此,提高小时处理规模,以应对瞬间排水对预处理系统的冲击,本设计取3 m3/h;后续生化处理阶段取5m3/h。
2.3 进出水水质的确定2.3.1 设计进水水质按照甲方提供的资料及类比同类型废水水质,确定本项目进水水质如下所示:农药制剂废水:COD≤5000mg/L;pH:6.0~6.8;SS≤700mg/L生活污水:COD≤400mg/L;NH3-N≤30mg/L;SS≤400mg/L2.3.1 设计出水水质按照项目要求,处理后出水在厂区总排口执行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12/356-2008)中三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其主要排放指标如下所示:COD≤500mg/L;NH3-N≤35mg/L;PH:6.0~9.0;2.4 设计指导思想根据废水分类特点,本设计方案围绕以下几点进行设计:(1)生产废水中的水剂SL生产过程排水、油悬浮剂OD生产过程排水、水分撒粒剂WDG生产过程排水以及悬浮剂SC生产过程排水,分布分散,距离废水处理设施较远,因此,在各生产车间设单独的集水池,由耐腐蚀泵泵至生产废水调节池,废水在调节池内均质均量,由耐腐蚀泵定量泵至后续预处理单元;(2)农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如芳香类物质、杂环类物质以及生色基团难于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系统有一定的生理毒害作用,因此,设置预处理系统,将上述物质降解为直链烃类物质,并将大的胶体物质絮凝沉淀予以去除,降低废水毒性,提高废水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有利条件。
为降低工程造价和综合运行费用,综合废水不进入预处理系统;(3)综合废水调节池内的废水COD 含量较高,并不满足排放要求,因此,设置生化处理系统,进一步降解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使最终出水COD达标排放;(4)本废水处理设施工艺单元较多,设置适当的在线监控设备,达到降低劳动强度、稳定处理、达标排放的目的。
2.5 工艺流程确定及工艺流程图根据本工程原水水质以及设计依据,确定本工程的主要工艺为预处理和生化处理两部分,其具体工艺确定依据分析如下:2.5.1 预处理系统对于难生物降解废水预处理工艺,目前国内用到湿式催化氧化法、臭氧催化氧化法、铁碳微电解以及芬顿试剂法等,每种预处理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并且有其使用条件。
对于本项目污水来说,铁碳微电解技术,因其工艺简单、操作方便且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较低,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微电解法是利用金属腐蚀原理,形成原电池对废水进行处理的工艺,又称内电解法。
它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高低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微电解规整填料主要成分为铁、炭、低电位合金及催化剂,并且以极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微电解剂内;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可以与废水充分地接触。
由于炭、合金的电极电位比铁低,加上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当电解剂处在电解质溶液中时就形成无数个腐蚀微电池,在它的表面就有电流在成千上万个细小的电池内流动,铁作为阳极被腐蚀消耗,当体系中有宏观的阴极材料存在时,又可以形成宏观腐蚀电池。
电极反应生成的Fe2 +及进一步氧化成Fe3 + 及它们的水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 絮凝活性,特别是在加碱调pH 值后生成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它们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药剂水解得到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大量吸附水中分散的微小颗粒,金属粒子及有机大分子。
在中性或偏酸性的环境中,微电解剂本身及其产生的新生态[H] 、Fe2 + 等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比如能破坏有色废水中的有色物质的发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甚至断链,可以脱色,降低COD Cr 提高可生化性,还可以氧化金属离子,降低其毒性。
另外,由于电池的电极周围存在电场效应,使溶液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附积到电极上,从而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本工程中农药制剂废水的部分反应如下:阳极反应:Fe-2e→ Fe2+E0(Fe2+/Fe)=-0.44V阴极反应:2H++2e→H2↑E0(H+/H2)=0.00V当有氧气时:O2+4H++4e→2H2O E0(O2)=1.23VO2+2H2O+4e→40H-E0(O2/OH-)=0.40VRH +·OH→R+H2O (RH代表有机污染物)。
当农药制剂混合废水流过铁碳微电解池时,发生如下几种作用:①还原作用:由上述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E0可知,酸性充氧条件下低电位的Fe与高电位的C在废水中的电位差达到1.67V,Fe和Fe2+对废水中的一些有机物起到还原作用,反应所产生的新生态H和Fe2+,使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机官能团发生变化,使废水中的组成向易于生化的方向转变;②电场作用:废水中分散的胶体颗粒、极性分子、细小污染物受微电场的作用后形成电泳,向相反电荷的电极方向移动,聚集在电极上,形成大颗粒沉淀,使污染物浓度降低;③络合作用。
反应所产生Fe(OH)3水解生成Fe(OH)2+,Fe(OH)2+等络离子具有很强的絮凝作用,加碱中和沉淀后是良好的混凝剂。
另外,由于本项目农药制剂废水中还有表面活性剂以及植物油类物质,铁碳微电解对于这两项物质的降解效率不高,因此,废水经过铁碳微电解处理后,混凝沉淀阶段加入H2O2,利用产生的Fe2+组合成芬顿试剂,进行催化氧化,进一步将废水中难降解的有机物以及LAS、植物油类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利于后期生化处理;催化氧化后的废水加碱调节pH,进行混合絮凝反应,并在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化学污泥排入污泥浓缩池,上清液溢流至后续处理系统。
2.5.2 生化处理系统生产废水经预处理后,与综合废水一起排入综合废水调节池,可生化性得到提高,废水中主要含长链型有机物以及溶解性污染物,并且氨氮几乎没有去除,所以还要进行生化处理,以去除COD、氨氮,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生化处理工艺目前可采用厌氧、好氧,或两种工艺串联使用。
本工程采用这两种工艺串联的组合形式,保证处理效果。
1、水解酸化厌氧系统选用两级水解酸化工艺。
第一级水解酸化池相当于缓冲池,内置厌氧污泥和高分子组合填料,仅生产废水进入。
一方面,缓冲前面预处理系统所加药剂对于后续生化系统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由斜板沉淀池带出一定的絮体,当絮体经过厌氧污泥层和高分子组合填料,絮体被截留,消除其对后续生化系统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