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矛盾观导学案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复习课教学方案篇一:复习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矛盾观的基本理论◇理解:矛盾观的基本理论在主观题中具体应用◇分析:矛盾观在主观题考察中的典型题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会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2)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3)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4)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二、【重点、难点】:1、矛盾的概念在主观题中的应用;2、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主观题中的应用。
3、两种题型的答题方法、答题思路。
三、教学方法:综合探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纸介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授课过程:第一:展示矛盾观在主观题中的知识点(设计思路)让学生回顾主干知识,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知识的储备。
第二:讨论每一个知识点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
(设计思路):采用综合探究法,学生讨论总结,教师重点讲解易错点。
为后面训练主观题做好能力的储备。
1、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①分析一个人要坚持一分为二,优点与缺点。
②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治与德治、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效率与公平”2、矛盾具有特殊性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根据国情制定方针政策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①中央、上级的方针、政策与地方实际相结合②先试点再推广③树立典型、选举模范4、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突破口”、“突出任务”、5、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在主观题中典型的语言“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总的来看”第三:总结主观题的答题策略1、仔细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先从问题开始,找出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块、知识点2、认真构思,理清解题思路带着要考查的知识点审读材料,先酌句进行分析,再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结合材料对要考查的知识点合理的取舍加工。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使学生掌握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矛盾观的基本概念:矛盾、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等。
2. 矛盾观的基本原理:矛盾分析法、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解决等。
3. 矛盾观的应用:矛盾观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难点:矛盾分析法的运用,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矛盾观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第二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第三课时:讲解矛盾观的应用,分析具体案例。
4. 第四课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矛盾观的运用。
5. 第五课时:进行课堂测试,检查学生对矛盾观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学生对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3.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测试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唯物辩证法矛盾观》2. 案例素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的案例。
3. 辅助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八、教学准备1. 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2. 准备案例素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便于学生分析和讨论。
3. 设计教学活动: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九、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矛盾观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分析案例:运用矛盾观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矛盾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课 矛盾观课时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轮复习-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他们在同对方的斗 争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 。
联系: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
此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不是对立或统一(斗争性或同一性)推动事
物发展)
下面名言和生活现象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思考:为什么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矛盾最多?
“父母、好友经常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说明存在的关系,即存在同 一性。“产生矛盾”说明存在斗争性。 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关系最密切的人,往往矛盾最多;同行是冤家;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 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你不
相互转化:“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是我,我不是你”
核心考点二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 地位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 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方法论
要敢于承认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 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北极熊因全球变暖所 造成的海冰减少,以 致捕猎的机会降低食
物来源不足
北极熊为什 么不吃企鹅?
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4】并不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
哲学矛盾≠逻辑矛盾,结合《逻辑与思维》矛盾律的知识加深理解。
含义不同
形成不同 断定不同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
方法论
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 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2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矛盾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及其两方面含义、矛盾动斗争性及其属性、矛盾普遍性的含义、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
(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列举生活的事例,分析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理解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矛盾原理及方法论2、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启发式、合作探究教学2、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四、教学内容分析:这一框共有两目。
第一目,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矛盾的定义——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这一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第二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这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前途——矛盾的特殊性及其三层涵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最后得出结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体现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学习了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就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案【知识梳理】(一) 知识网络(二)预习导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 和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
高级中学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导学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
【学习目标】
1、通过预习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区别生活中的矛盾、逻辑矛盾与哲学上的矛盾,能举例说明矛盾是什么。
2、通过课本学习、情境材料思考分析,学生说出哲学上的矛盾双方对立性即斗争性的内容及同一性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并能够举例说明。
3、通过矛盾概念及两个基本属性的学习,学生归纳总结矛盾的方法论。
【重点难点】
重难点:矛盾对立统一
【学法指导】
1、先认真阅读课本,用双色笔做好预习笔记,认真填写预习部分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互相探讨,答疑解惑,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
高三复习总结导学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三年级政治科导学案设计人:审核人:时间:高考一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目标: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难点:矛盾分析法知识结构:知识梳理: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5)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矛盾的特殊性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1、○2、○3。
(3)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
其他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
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观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观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矛盾观复习资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1. 矛盾确实是对立统一同一性:①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相反方向转化。
斗争性:③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作用: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进展。
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既要…又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机遇、挑战、表转折的词语)2.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查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材料(侧重于解决矛盾)3. 矛盾具有专门性。
三个表现: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进展的不同过程和时期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专门性。
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不同、特点、针对当地实际、专门)4. 矛盾的普遍性与专门性是相互联结、辩证统一的,普遍性寓于专门性之中,并通过专门性表现出来,专门性离不开普遍性。
要求我们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专门性,做到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材料(借鉴、试点、推广、典型示范、以……精神为指导,结合某地实际)注意:假如材料强调要紧矛盾答A,涉及矛盾要紧方面答B5. a.要紧矛盾在事物进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进展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要紧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材料(关键、重点、中心、核心、首要)b.矛盾的要紧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是由要紧矛盾的要紧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情况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材料(利弊、优劣、主流、方向、大体)6.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材料(既要重点……又要……)二、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1.矛盾确实是对立统一。
+材料(点明矛盾是什么)2.同一性:矛盾双方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观导学案
五乡中学学生自主分层学习方案《生活与哲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学习指导者:日期:审核组长:班级_________ 小组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评价 ____________【学习目标】本课考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考查重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关注热点:1.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世情、国情的分析,等所包含的一分为二的观点。
2.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所包含的两论点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自主学习】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同一性(2)矛盾的斗争性(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①②③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求:(2)矛盾的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含义:地位:重要性:(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方法论要求: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包括哪些观点?)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方法论要求: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方法论要求:【课堂探究与小组合作】重点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探究一] (2010·上海文综)减少碳排放,节约能源首当其冲,为此我国大力推广节能灯以代替白炽灯。
因为同样亮度的节能灯耗电只是白炽灯的1/5。
但是1只节能灯所含的汞,在废弃后渗入地下将会污染1 800吨水。
我国正在使用的节能灯已高达2亿只以上,潜在的污染风险不言而喻。
因此在人大会议上出现了要求立即建立节能灯回收机制,防止汞污染的提案。
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原理评价上述现象。
[探究二] “低碳”是上海世博会的建园理念。
高三政治必修第一轮轮单元考点复习教案10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①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②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③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④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⑤相互贯通,即⑥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⑦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⑧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⑨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4)关系:⑩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11同一性之中,并为○12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
含义: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13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14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15承认矛盾,○16分析矛盾,勇于○17揭露矛盾。
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18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19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20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21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9课 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导学案
生活与哲学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导学案【复习目标】1、矛盾含义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4、矛盾普特关系原理及方法论5、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及方法论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原理【预习案】一、矛盾的含义(一)含义:反映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二)基本属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和 (矛盾的统一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属性、趋势。
(1)矛盾双方,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双方中。
(2)矛盾双方,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可以。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的倾向和趋势。
Ps:哲学所讲的“斗争性”≠生活中所说的“斗争”3、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区别: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联系:①同一以为前提,没有就没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
Ps: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②之中,并为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矛盾的普遍性:(纵向)、(横向)Ps:承认矛盾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矛盾。
(二)矛盾的特殊性:指及其各有其特点。
1、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2、的不同矛盾(主次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主次方面)3、同一事物的矛盾在各有其特点方法论:坚持、。
(P7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1、相互区别①普遍性:即共性(一般),是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的共同点、共同性,或叫“”②特殊性:即个性(个别),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特性,或叫“”。
2、相互联结①普遍性特殊性的之中,并通过表现出来,没有就没有普遍性;②离不开普通性。
江苏新坝中学高三政治复习导学案-哲学生活-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复杂事物中大于或等于3个矛盾,当中的主次)(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含义: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反之则是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一个矛盾中的2个方面,当中的主次)(1)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含义: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时,既要全面,又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6、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⑴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⑵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⑶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⑷两点论与重点论是密切联系的: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7、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高中政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学习目标】:(1)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识记并理解矛盾的含义。
(3)理解并运用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4)记忆并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及其方法论(5)理解并掌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方法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2、【学习重难点】:矛盾含义,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3、【自主学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矛盾的统一属性是-------。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和---------。
2、矛盾的同一性的含义=====指矛盾双方--------、--------的属性和趋势。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二是---------------------。
3、矛盾的斗争性的含义======指矛盾双方--------、--------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名言分析:A.乐极生悲、否极泰来B.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C.失败乃成功之母D.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E.“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F.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G.“乱生于治,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运用:用矛盾的观点来分析上面的话。
判断:哲学上的“斗争性”是否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的“斗争”4、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第一;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第二;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观导学案
耕耘于分秒,收获于细微时间:,第份导学案高三哲学生活第三单元矛盾观导学案,命题人:王丽娟(一).课前学习区1、知识链接:发展的普遍性原理2、(二)课中学习区一.学习目标点击课标要求1、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说明事物自身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课标解析以及具体教学目标1.以教学相长为例,说明事物自身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归纳出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2.用民间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归纳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用发展企业或农业的关键都是依靠科技,归纳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的道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知识要背熟哟矛盾观的六个原理方法论三.情境探究1、教学相长说明矛盾双方__________,推动了事物的_________。
教学相长又能说明教与学之间存在普遍_____,教与学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推动了教与学的_______,说明世界是_____的,要坚持用_____的观点看问题。
可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______。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这说明了矛盾就是__________,要__________。
2、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生活中,学习中我们都会经常遇到很多问题要解决,这启示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无法逃避,这说明,矛盾有_____性,要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家难念的经又不同,这说明,矛盾有_____性,要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都说明,矛盾有_____性,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要处理好“试点”和“推广”的关系,将试点建设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以点带面。
高三政治第一轮考点导学案复习3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导学案一、考点(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三、知识梳理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1)矛盾的含义。
对立统一规律是关于事物矛盾运动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A.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为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而矛盾的斗争性则是无条件的。
C.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关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重要提示:正确理解矛盾概念要澄清的几种错误观点。
①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分别理解为矛盾的双方。
事物包含两个方面,是指事物的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不应称为矛盾,两个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才称为矛盾。
而“对立”和“统一”则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对立”就是矛盾的另一方。
②不能把具体矛盾等同于矛盾概念。
矛盾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矛盾则是矛盾的具体表现。
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③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等同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斗争”,这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高三政治学案:矛盾观
2011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学案----------《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和创新》一、知识盘点练习:1、下列选项蕴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多选)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2、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
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
”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
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
”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3、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到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5、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高考政治哲学复习矛盾分析法学案 人教版0
辩证法——矛盾分析方法重点: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普遍性及其特殊性 3、主次矛盾、 4、矛盾的主次方面5、矛盾的分析方法本单元是辩证法的核心,一向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最主要是考查运用辩证法分析具体的问题。
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分析中可以看出,本单元中矛盾的统一性原理、一分为二、矛盾的特殊性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
一、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普遍性⑴广义:万事万物具有的共同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⑵狭义: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点,即共性,如鸟类作为一类事物,那么把他们的共性就是有羽毛、恒温、会飞、卵生等。
2、特殊性(特点或个性)事物之各矛盾各有不同⑴广义: 同一事物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⑵狭义:不同事物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同一矛盾的双方有不同特点3三、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1)把握内涵和外延,这是最可靠的方法内涵不同。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交要方面。
外延不同。
主次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主要矛盾一般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把握题意指向,这是必不可少的区分方法。
主要矛盾适用于办事情。
即材料所体现出的题意应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处理问题的关键才能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因为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支配其它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适用于“看问题”,是针对事物的性质做出评价和判断,是相对静止地思考“该不该”、“能不能”、“利与弊”、“优与劣”等。
因为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高三政治]人教A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3课时)导学案.doc
教材漫画:漫画中的先生以“香蕉、苹果”与“水果”概念的区别为由拒绝吃“苹果、香蕉”,因为医生让吃“水果”。从而割裂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此漫画引导学生加深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理解。
科目:政治授课时间:第周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核心
本节课题
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运用:结合现实生活,分析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根据回答补充答案。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
教学重难点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环节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一)复旧引新
回顾前面所学矛盾的普遍性及其特殊性。
回顾所学知识
(二)展示目标
自主学习
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看书进行自主学习
阅读学习目标,看书自主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1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课前自主复习♎一、基础知识回顾:回扣课本,夯实基础1.矛盾的含义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又统一的关系。
简言之,矛盾就是。
(1)对立: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
(2)统一: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
2.正确理解、全面把握矛盾的含义应注意两点(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的。
(2)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也指存在的这种关系。
3.矛盾的普遍性(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有矛盾。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有矛盾。
4.矛盾的客观性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为转移。
3.方法论要求(1)要承认矛盾的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2)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防止片面性。
二、判断分析:易错点提醒,走出误区()1.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2.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无条件的。
()3.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5.“对立”就是斗争性,是相对的。
“统一”是同一性,是绝对的。
()6.坚持矛盾分析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三、探究分析某些地方政府管理理念错位,为提升城市形象,忽视民生问题,要建“无摊贩城市”。
目前,上海的无证摊贩约5万个。
上海市政府经调查研究,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出台《城市设摊导则》,规定: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部分便民摊点,政府颁发临时许可证。
这既了扩大就业,方便居民生活,又可规范城市摊点管理。
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四、高考题实战:课前演练,直击高考1 2 3 4 5 6 7 81.则安矣”。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包含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7全国Ⅱ)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
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
这个命题表明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09全国Ⅱ)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放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06广东)手机、互联网等各种现代化通讯传播手段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困扰,如“信息焦虑症”。
上述材料表明A.事物是一分为二的B.矛盾具有必然性C.矛盾具有特殊性D.事物的性质是不确定的5.(06广东)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
这表明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6.(09广东)下列选项蕴涵了矛盾的同一性的是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②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④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A.①②③④ B.②③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7.(07广东)“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格言说明事物是A.相互依存B.相互转化C.相反相成D.相互渗透8.(11江苏)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
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A.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课后巩固练习♎1.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
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2.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具有两面性②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③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④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中鸡雏实则“今日相争”,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
该画蕴含的哲理是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矛盾统一性思想的是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C.疱丁解牛,游刃有余D.绳锯木断,水滴石穿5.“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6.沙尘暴危害虽多,但它也并非一无是处。
例如澳洲的赤色沙暴中所夹带来的大量铁质是南极海浮游生物重要的营养来源,而浮游植物又可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危害。
这说明①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②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③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又相互贯通④事物自身的矛盾无法解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高油价和石油的不可再生性促使人们寻找替代能源。
一些国家开发了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这些生物燃料的原料多来自玉米、大豆、甘蔗等作物,存在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发展非食品生物燃料应运而生。
这说明①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②认识规律比利用规律重要③人们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8.英国《卫报》发表社论称,美国和中国当前的争吵厮打有一定的限度,“双方都在重新绘制自己的红线,而且想越过对方的红线。
但是,当到了某一点时,国家利益就会发话了,双方都必须打住,到此为止吧。
这对暴躁的双胞胎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在失去对方的情况下生活下去。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①中美之间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②中美之间的争吵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③中美之间的争吵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矛盾的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9.近期,超级细菌在英、美、印度等国家小规模暴发,超级细菌更准确的名称是“泛耐抗菌”,它的诞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青霉素的发现和提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其应用于临床后,人们相继发现了上万种抗生素,但如今它却成为了超级细菌的推手。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必须正确对待矛盾,趋利避害B.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C.必须承认矛盾双方随时都会相互转化D.必须将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统一起来10.修改后的个税法已于20XX年9月1日起施行,免征额上调到3500元后,财政收入会减少1 000亿元以上。
但是由此产生的拉动内需、缩小贫富差距所产生的实际效应,会大于1 000亿元的货币价值。
这表明①事物都有优缺点②矛盾具有特殊性③矛盾具有普遍性④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1 2 3 4 5 6 7 8 9 1011.材料1: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汽车消费不断增长,继续排名世界第一。
有十几款车型,需要排队提车,有的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
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
材料2: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学案12:《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课前自主复习♎一、基础知识回顾:回扣课本,夯实基础(一)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含义: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有其特点。
2.具体表现:(1)不同事物的具有不同的特点。
(2)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各有不同的特点。
(3)事物矛盾的也各有其特点。
3.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重要性:①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
②是正确解决矛盾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1.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①普遍性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②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
2.方法论意义: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要遵循从到普遍,再由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要坚持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典范。
二、判断分析:易错点提醒,走出误区()1.矛盾的普遍性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存原因,构成这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人云亦云”等成语都体现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3.“举一反三”说明了共性和个性(或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4.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三、探究分析请归纳概括:(1)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怎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我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
这说明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2.(12重庆)从我国国情出发,探讨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方案,需要①具体分析每一个家庭的收入状况②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③在分析不同方案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④运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2010高考·北京)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