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合集下载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慢传输型便秘诊断评估与外科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加强多学科协作
加强消化内科、普外科、肛肠外科等 多学科之间的协作,为患者提供更为 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应更加关注患者的生 活质量改善和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 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术后处理与并发症防治
术后处理
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饮食 调整、排便训练等,以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并发症防治
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应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加强术后护理和营养支持等。一旦出现并发症,应及时采取相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评估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采 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以明确便秘的原因和程度,排除其他潜在 的肠道疾病。
术前准备
术前应充分与患者沟通,告知手术风险、预 期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同时,需进行肠 道准备,如清洁灌肠等,以降低术后感染风
险。
手术方式选择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强调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05 临床实践指南
提高对慢传输型便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要点一
深入了解慢传输型便秘的流行病 学特点
掌握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和疾病负担,提高 对疾病的警觉性。
要点二
加强慢传输型便秘的宣传教育
通过学术讲座、继续教育等途径,普及慢传输型便秘的基 本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03 外科处理原则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对于经过规范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传输型便 秘患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可考虑手术 治疗。同时,合并其他需பைடு நூலகம்术治疗的肠道疾 病时也可一并处理。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2019)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HAN
背景
背景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 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我国于2003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上制定了《慢性便秘的 诊治指南》,并于2007年根据罗马Ⅲ标准在扬州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对 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定义和流行病学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 ~10.0%。慢性便秘患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定义和流行病学
3.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 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便秘患病率高
✓本共识意见中的推荐等级根据投票结果分为: A级指标(强烈推荐),即a得票比例≥80%; B级指标(推荐),即a和b得票比例相加≥ 80%; C级指标(建议),即a、b和c得票比例相加≥80%;未达C级指标则删除。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 和“建议”3个等级。
于城市。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便秘的影响可能是由不同阶层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差异所致。 ✓ 低BMI和生活在人口密集区的人群更易发生便秘。 ✓ 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 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有便秘家族史较无家族史的个体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 境相似有关。 ✓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药、 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 AID等。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慢性便秘中国专家共识意见PPT课件

05
04
03
02
01
促动力药
通过增强肠道动力和协调性,促 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莫沙必利 、伊托必利等。
刺激性泻药
通过刺激肠道黏膜和肠壁神经, 促进肠道蠕动和排便,如比沙可 啶、酚酞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 致肠道黑变病,加重便秘。
容积性泻药
通过增加粪便体积和水分,促进 肠道蠕动和排便,如甲基纤维素 、车前草等。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便秘可能导致肠道内毒素吸收增加,进而对全身健康产 生不良影响。此外,慢性便秘还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痔疮等 疾病的患病风险。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慢性便秘患者需长期治疗和管理,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沉重的 经济负担。同时,因便秘导致的劳动力丧失和生产力下降也 对社会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02
慢性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排除标准
在诊断慢性便秘前,需排 除由器质性病变(如肠道 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引 起的便秘。
诊断流程
首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最后根据症状标 准和排除标准做出诊断。
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
患者症状较轻,不影响日 常生活和工作。
中度
患者症状较明显,对日常 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
重度
患者症状严重,明显影响 日常生活和工作,甚至需 要药物治疗。
排除器质性病变
肠道肿瘤
其他器质性病变
通过肠镜、CT等影像学检查排除肠道 肿瘤。
如肠道狭窄、肠梗阻等,通过相应检 查进行排除。
炎症性肠病
通过肠镜、活检等病理检查排除炎症 性肠病。
04
慢性便秘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病因和严 重程度,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老年人慢性便秘

老年人慢性便秘
• 另外,纤维素及水分摄入不足、活动量下降、合并多种慢 性疾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铁剂 、钙剂、钙离子拮 抗剂、利尿药、镇痛药等 )均可导致便秘。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
• 1.治疗诱发便秘的原发病,由药物引发的便秘予以调整用 药或停药。
• 2.生活习惯指导:①培养定时排便习惯,每天晨起或三餐 后如厕,每次如厕5~10分钟即可(有无排便均可)。②排 便体位:对于不能蹲位排便的老人,可选择坐位排便时、 双脚下放置小板凳、双脚踩在小板凳上。③对于能饮水的 老人尽量多喝水(1.5~2 L/天)、多食膳食纤维 (20~35g/d),尽量多食杂粮果蔬。④适度运动、增加腹 部按摩等。
• 3.药物治疗
通便药
• 经调整生活方式仍无法改善的便秘患者,可使用通便药物 治疗。
• (1)容积性泻药
• 容积性泻药可保留粪便中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 便作用,服药时需要多喝水。容积性泻药一般不导致水电解质紊乱, 不干扰营养成分和维生素的吸收,无依赖性,是便秘治疗首选药物。 容积型泻药特别适用于因进食量少、进食粗纤维不足的老年人引起的 便秘。《2019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推荐该药用于轻至中度便秘患 者。
• 老年人慢性便秘
老年人发生便秘的原因
• 随着年龄的增长,结肠肌间神经元总数、胆碱能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数目减少,神经元退行性改变。同时,结肠 各段Cajal间质细胞(起搏细胞)数量随着年龄增加而减 少,结肠传输减慢,缺乏便意,诱发慢传输型便秘。
• 部分老年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受损,伴有直肠推进力不 足、内脏下垂、盆底下降等肛门括约肌松弛障碍,诱发排 便障碍型便秘。
• 《2019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推荐该药为治疗便秘补救措施:短期、 间断使用。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便秘的分度与临床策略专家共识》解读

此外,共识还对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该手术 的临床应用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发育异常等多种良性疾病的治 疗。专家们针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操作技巧、术后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 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综上所述,《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对于规范腹腔镜下 子宫分碎术的操作技术、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广大临床医生的努力下,通过不断的学 习和实践,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将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和健康福祉。
参考内容二
基本内容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 困难等症状。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演示将梳理专家共识, 探讨便秘的中医诊疗方法。
一、问题提出
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 况造成一定影响。临床上,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等症 状。中医认为,便秘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肾气虚衰等因素有关。
二、原因分析
1、脾胃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若脾胃功能 失调,则容易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引起便秘。
2、肝气郁结:肝主疏泄,可调节全身气机。若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大 肠传导失司,形成便秘。
3、肾气虚衰:肾主水,可维持水液代谢平衡。若肾气虚衰,则容易导致肠 液枯竭,使粪便干燥,引发便秘。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主要介绍了《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的主要内 容以及如何正确解读,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和作用提供参考。
《实施腹腔镜下子宫分碎术的中国专家共识》是中国专家在腹腔镜下子宫分 碎术领域达成的共识,该共识主要规范了该手术的实施范围、操作技术、安全规 范、培训及临床应用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
腹部疼痛,病程超过2月,至少4次/月,伴有以下至少1项 a、与排便有关 b、排便频率改变 c、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存在腹痛和便秘的患儿,便秘缓解后腹痛无减轻(疼痛随便 秘减轻的患儿属于功能性便秘,而非IBS)
经过适度的评估,症状不能完全用其他疾病情况来解释
功能性排便障碍(RomeⅣ)
必须符合功能性便秘和/或便秘型IBS-C的诊断标准 至少包括以下3项中的2项,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
14
➢ 非器质性疾病;
➢ 压力相关或精神障碍性疾病;
➢ 运动障碍性疾病;
➢ 罗马Ⅲ:与年龄相关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无 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一类胃肠道 功能障碍性疾病;
➢ 罗马Ⅳ:脑-肠互动异常,强调其症状产生与动力 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 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有关。
器质性(继发性)便秘:有明确病因,如肛门直 肠先天发育异常、平滑肌源性、神经源性(先天 性巨结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低 下)、药物等因素。
功能性便秘(FC):除外上述器质性因素所致的 便秘。
患病率差异与地域、文化、饮食、遗传、环境和 社会经济条件以及不同的医疗卫生体系有关。
小儿便秘发生率约为0.3%~8%,占儿科门诊病 人的3%~5%,占儿科消化门诊病人的25%

直肠感觉阈值改变?
便 障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Feb 2011
①了解婴幼儿特点,避免盲目排便训练 ②FC可安全有效治疗,但需要时间 ③ 基础治疗:生活方式及DHP ④药物治疗 解除直肠内粪便嵌塞 每日服用非刺激性泻剂,逐渐软化粪 便直至粪块排出 维持治疗的关键在于保证无痛性排便至婴幼儿感觉排便能 舒适并同意进行排便训练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便秘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辨证论治
• 热积秘 • 主症: 1) 大便干结; 2) 腹胀或腹痛。 • 次症: 1) 口干; 2) 口臭; 3) 面赤; 4) 小便短赤。 • 舌 脉: 舌红苔黄,脉滑。 • 治法: 清热润下。 • 主方: 麻子仁丸 ( 《伤寒论》) 。 • 药物: 火麻仁、芍药、杏仁、大 黄、厚朴、枳实。 • 加减: 大便干结难下者,加芒硝、 番泻叶; 热积伤阴者,加生地黄、
腑气不通。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致使气机郁滞,腑失通降。劳倦 过度、 年老体虚或病后产后,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送 无力,血 虚则肠道失于濡润,大肠传导失司。屡用苦寒泻下药物,则耗伤阳气, 肠道失于温煦。部分患者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
中医病因病机
• 病位 • 在大肠,与肺、脾 ( 胃) 、肝、肾诸脏 腑的功能失调相关 “大肠者,
荟。
辨证论治
• 气虚秘 • 主症: 1) 排便无力; 2) 腹中隐隐作痛,喜揉喜按。 • 次症: 1) 乏力懒言; 2) 食欲不振。 • 舌脉: 舌淡红、体胖大、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 治法: 益气运脾。 • 主方: 黄芪汤 (《金匮翼》) 。 • 药物: 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 • 加减: 乏力汗出者,加党参、白术; 气虚下陷 脱肛者,加升麻、柴胡;
中医病因病机
• 基本病机:大肠通降不利,传导失司。 • 阳明燥热伤津、气滞腑失通降、寒邪凝滞肠 腑、气虚推动无力、血虚
肠道失荣、阴虚肠失濡 润、阳虚肠失温煦。 • 除上述病理因素、基本病 机外,亦有湿、瘀所致的湿秘和瘀血秘。瘀
血秘是 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湿秘则如张景岳所 云: “再若湿 秘之说,湿则岂能秘,但湿之不化,由气之不行耳,气之不行,即虚 秘也,亦阴结也。
枳实。
辨证论治

慢性便秘的药物选择2024(附表)

慢性便秘的药物选择2024(附表)

慢性便秘的药物选择2024(附表)便秘(constipation)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慢性便秘的治疗方式主要有:(1)一般治疗: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等;(2)药物治疗;(3)生物反馈治疗;(4)手术治疗。

其中,药物是慢性便秘常用的治疗手段,选择治疗药物时,应考虑药物应用的循证医学证据、安全性、药物依赖性及效价比。

本文对临床常用的通便药进行了汇总。

泻药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1)容积性泻剂(膨松剂)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使干硬的粪便变得松软易于排出。

常用药物: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2)渗透性泻剂口服后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同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致使肠内容物容积增加,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

常用药物: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

需注意,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作为补救措施,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

(3)刺激类泻剂主要通过刺激结肠黏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增强结肠动力,并刺激肠道分泌,从而促进排便,其作用强而迅速,可引起腹痛。

常用药物: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蓖麻油等。

(4)润滑性泻剂具有软化粪便、润滑肠壁的作用而使粪便易排出。

常用药物:液体石蜡、甘油、多库酯钠及其他植物油等。

促动力药促动力药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对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药物:普卢卡比利等。

促分泌药鸟甘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代表药物:利那洛肽)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改善。
对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1 2 3
促进慢性便秘相关基础研究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激发更多学者和研究者对慢 性便秘的病因、发病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推动 相关基础研究的进展。
加速慢性便秘治疗方法的创新
共识意见可以引导科研人员针对慢性便秘的治疗 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推动相关治疗技术的进步 。
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B
C
内分泌代谢疾病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代谢疾病 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引发慢性便秘。
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钙剂等可能导致肠道 蠕动减慢,引发慢性便秘。
D
02 慢性便秘的诊断
诊断标准
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困难
排便费力,有排便不尽 感或阻塞感。
粪便干硬
大便干燥、硬结,不易 排出。
促进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引起社会对慢性便秘的关注和支持,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资源 的投入。
谢谢聆听
不良症状
伴有腹痛、腹胀、肛门 坠胀等不适感。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排便情况、饮食习惯、生活 习惯等。
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腹部有无异常体征,肛门有无狭窄、痔 疮等病变。
如粪便常规、潜血试验等,了解肠道有无炎 症、出血等病变。
02
01
特殊检查
如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等,有助于 了解肠道功能和肛门括约肌功能。
共识意见的发布有助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促进慢性便秘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
对患者及社会的积极影响
增强患者对慢性便秘的认识和治疗信心
共识意见的发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慢性便秘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信息,提高 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11(30)1
【摘要】慢性便秘(ChronicConstipation)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近年来,西医制定了慢性便秘的诊疗标准与指南『1_2],而对作为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之一的慢性便秘中医领域却尚未形成共识。

2008年开始,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组织成立“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起草小组,在充分地讨论后,结合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

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并先后组织国内中医消化病专家就慢性便秘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德尔斐法进行了3轮次投票,制订了《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草案)》。

【总页数】5页(P3-7)
【关键词】中医诊疗;慢性便秘;共识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循证医学;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诊治指南
【作者】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
【作者单位】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1
【相关文献】
1.慢性胃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研究 [J], 赵顺理
2.胆囊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节选二) [J],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3.鼾症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J], 陈志斌;兰岚
4.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 [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
5.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 [J], 苟晓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是谢宗万先生提出的观点,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法的经典总结,来判断药材的品种真伪和质量优劣。

以()为质量优劣标志,实际上是中药内在质量在外部性状上的反映。

三七的一等品为()头中药材的大小指(),与质量优劣有关,是划分中药等级的依据之一。

断面呈角质样的中药材有()分泌组织在切面上也是中药重要的鉴别特征,如()具树脂道。

银柴胡的性状鉴定术语是()关于药材和饮片性状鉴定术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是指发作起始症状及脑电图改变提示“双侧大脑半球同时受累”的发作。

包括失神、肌阵挛、强直、阵挛、强直-阵挛、失张力发作。

2023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复习题库癫痫的发作可分为全面性惊厥性发作持续超过()分钟,或者非惊厥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持续超过()分钟或者5-30分钟内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未完全恢复者,即可以考虑为早期SE,需紧急治疗以阻止其演变成完全的癫痫持续状态。

关于癫痫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15修订版),对于新诊断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除部分不适合的患者外,均考虑给予( )作为首选治疗。

以下()属于新型抗癫痫药物。

( )多用于小儿癫痫,对局灶性发作有效。

其治疗窗较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长期用药可发生药物依赖。

关于拉莫三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2015修订版),对于新诊断的青少年肌阵挛癫痫患者,除部分不适合的患者外,均考虑给予( )作为首选治疗。

以下()属于新型抗癫痫药物。

( )多用于小儿癫痫,对局灶性发作有效。

其治疗窗较窄,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长期用药可发生药物依赖。

关于拉莫三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药物治疗是癫痫患者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治疗,往往也是首选治疗,通常在()次或()次以上无诱因性癫痫发作后开始药物治疗。

至少()个月无临床发作视为无发作,与基线发作情况相比频率减少≥50%视为有效控制。

关于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抗癫痫药物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合用的种类越多,相互作用越复杂,对于不良反应的判断越困难,联合之治疗的药物以不超过()种为宜。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我国早在2002年就已跨越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2014年我国老龄人口比例已达到9.18%[1]。

慢性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的疾病。

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便秘有其独特的特征,如何从老年人身体虚弱、共病多、用药多的特点出发,更科学、更全面评估和处理老年便秘是每个从事老年医学的医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是国内外第一个针对老年便秘患者制定的诊治指导意见,结合了老年人的便秘临床特点,强化了在治疗上的多学科合作、综合性处理的重要性。

一、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特点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存在东西方的差异[2,3,4]。

欧美国家约10%~15%的人群受便秘的困扰,北美地区的慢性便秘患病率为12%~19%。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增龄增加,英国一项数据显示,年龄超过60岁时便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75岁老年人便秘的发生率高达50%。

我国以社区为基础的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便秘总体患病率为3%~11%,60岁以上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5%~20%,80岁以上可达20.0%~37.3%,老龄化是慢性便秘的高危因素。

老年人慢性便秘的实际患病率要高于目前报道的数据,因为高龄、致残或卧床不能自理、有严重疾病、特殊疾病或不能交流的老年人常不在调查范围内。

二、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诊断便秘是一种以症状为基础的紊乱,以排便不满意或(和)便次减少、排出障碍为主要症状。

两者的量化诊断标准均为罗马标准。

《共识》对慢性便秘的诊断采用最新的罗马Ⅳ标准,罗马Ⅳ标准对慢性便秘的症状及量化标准与罗马Ⅲ标准相似,对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每周的排便次数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治疗便秘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5]。

三、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一)类型:老年人慢性便秘的病因谱不同于中青年,虽然功能性便秘随年龄增长而增多,是老年人群中最为常见的便秘类型,但老年人继发性便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例如结肠肿瘤引起的机械性梗阻、糖尿病等代谢病引起的神经病变等器质性疾病相关性便秘,老年人多病共存的特点常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也是引起或加重便秘的因素之一。

从权威指南共识窥探:不同病因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

从权威指南共识窥探:不同病因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

从权威指南共识窥探:不同病因慢性便秘的治疗策略在饮食结构、生活节奏和社会心理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当前各年龄段成人慢性便秘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患病率高达16%~20%1,尤其是老年便秘患者,患病率可达50%2,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随之攀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

导致慢性便秘成为临床难题的原因有很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患者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不足,乱用泻药所致。

了解慢性便秘是正确治疗的前提便秘不是一个单独的症状,而是由一种(组)症状组成,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3。

而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3。

慢性便秘虽不是恶性疾病,但其病程漫长,疾病常反复发作,会对患者产生严重影响:降低生命质量1:多项研究表明,慢性便秘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幸福感及生存状态均显著比健康人群差,对患者的学习、求职等社会活动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慢性便秘对患者精神生命质量的损害重于生理生命质量;增加经济负担1:慢性便秘易反复发病、病程周期长,因此可导致患者药物治疗相关的经济支出显著增加。

在美国,慢性便秘医疗支出在消化道疾病中位列第二。

另外,多数慢性便秘患者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其他疾病,例如中耳炎、焦虑、抑郁等,也对患者的医疗支出有较大的影响。

分析病因,正确诊断评估慢性便秘慢性便秘可根据发病原因分为原发性便秘(也称特发性便秘或功能性便秘)与继发性便秘,继发性便秘又可细分为器质性便秘和药物性便秘:原发性便秘多是由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及肠易激综合征(IBS)等疾病3;器质性便秘由器质性疾病所引起,包括代谢性疾病、神经源性疾病、结肠原发疾病(如结肠癌)等3;药物性便秘主要由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钙拮抗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解痉药、抗惊厥药等诱发3。

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见表1),并需结合我国患者具体情况。

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81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80550360)①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 沈阳 110847②沈阳市肛肠医院通信作者:刘斌慢传输型便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郭晗① 刘斌② 【摘要】 随着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和社会发展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便秘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愈发明显。

慢传输型便秘(STC)作为便秘的主要类型,发病率也逐年增高。

目前STC 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尽明确,本文将从STC 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讨论综述,希望为STC 将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和思路。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doi:10.14033/ki.cfmr.2023.30.0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3)30-0181-04 Research Progress on Pathogenesis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GUO Han, LIU Bin.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3, 21(30): 181-184 [Abstract] With 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structure, living habit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essure, the influence of constipation on human daily life and quality of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the main type of constipation, the incidence of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 is also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t present, the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of STC is not clear. This articl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athogenesis of STC, hoping to provide help and ideas for future research on STC. [Key words]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Pathogenesis Research progress First-author's address: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便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我国慢性便秘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4.0%~10.0%,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
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
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建议行结肠镜检查。

推荐等级:推荐。

13.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

推荐等级:推荐。

14.球囊逼出试验可作为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初筛检查。

推荐等级:推荐。

15.肛门直肠压力测定能评估肛门直肠的动力和感觉功能,适用于以排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推荐等级:推荐。

16.排粪造影能检出慢性便秘患者存在的形态学异常和排出功能异常。

推荐等级:推荐。

四、治疗
17.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8.慢性便秘患者需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19.容积性泻剂和渗透性泻剂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0.作为补救措施。

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1.鸟苷酸环化酶-C(GC-C)激动剂可以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腹痛、便秘等症状。

推荐等级:推荐。

22. 高选择性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可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增加患者排便次数。

推荐等级:推荐。

23. 氯离子通道活化剂可以促进肠上皮分泌,增加患者自发排便次数。

推荐等级:推荐。

24.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

推荐等级:建议。

25. 中医中药对改善慢性便秘症状有一定效果。

推荐等级:推荐。

26. 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推荐等级:推荐。

27.骶神经刺激可用于常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28.对合并精神心理症状的便秘患者建议先进行相应社会心理评估,再给予相应的治疗。

推荐等级:推荐。

29.对于难治性便秘患者建议转至有条件的医院,重新进行结直肠肛门形态学、功能检查必要时多学科会诊。

推荐等级:推荐。

30.老年人、儿童、孕妇、糖尿病相关便秘和阿片引起的便秘(OIC)患者,需注意其特殊人群的治疗特点。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1.非手术治疗疗效差和经便秘特殊检查显示有明显异常的STC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应慎重掌握手术指征,针对病变选择相应的手术。

推荐等级:推荐。

32.排便功能障碍型便秘常有多种解剖异常,其手术指征复杂,术式多样,且手术疗效也不尽相同,尚无统一标准。

推荐等级: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