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研究性学习—实验法和观察法
![研究性学习—实验法和观察法](https://img.taocdn.com/s3/m/34cfe3cfda38376baf1faeb7.png)
实验一:证明假设A:枫叶变色可能与温度有关。 把一棵小枫树种在一个花盆里并放入生长温室。尽管是 夏天,室外温度很高,仍旧可以把生长温室调节到秋天的温 度,白天约14℃,夜晚约3℃。 如果确实看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就能确定仅靠温 度的变化便能使叶子发生变化吗?毕竟实验室中的树和外 界的树还是有差别的,实验中的枫树叶子的变红是不是因 为它生长在小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因为自然光和 温室中的光不一样而引起的呢?(单组实验) 这种不确定性表明必须设计一些更复杂些的实验,至 少应该种两棵树。应该选择相似的树,且花盆的大小应该 保持一致,把它们放置在相同的温室中,在同一时间浇水。 然后,再做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保持在正常的夏季温度 (22℃),而另一个的温度调节到秋天的温度(14℃)。 (等组实验、对比实验) 设计等组实验是控制无关变量的好方法。
依次切除青蛙的左前腿、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腿, 观察到青蛙听到声音后向前跳跃的距离依次减小,最后不 动了。 通过以上实验,他认为自己的假设得到了验证。
实验法的一般步骤
► 选定研究问题
► 建立实验假设 ► 选定实验对象和实验的范围
► 实施前测
► 实施实验因子 ► 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采取控制无关因素的措
研究性学习常用方法(一)
观察法与实验法
科 学 观 察 法
► 迈克尔· 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在化学、 电化学、电磁学等领域都做出过杰出贡献。 他家境贫寒,未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但却 在众多领域中作出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 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对于青少 年富有教育意义。
“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
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
--------法拉第
研究性学习方法 文献研究法
![研究性学习方法 文献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1469d080eb6294dd886c0c.png)
研究性学习方法:文献研究法长期以来,人类将自身总结的经验、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献。
顾名思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当你确定了研究课题后,一开始总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查阅的,这就是说,文献研究法对于一般的研究工作都是适用的,它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内在规律性。
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当然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使你获得对事物及现象的正确认识。
1.研究文献资料,必须先占有文献资料.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1736一1820年),许多文人学者兴起了以研究古代文献为主要内容的考据热潮。
这些学者用训诂、校勘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根据事实的考核、例证的归纳,提供了新的可信的材料和结论。
清代兴起的这种考据之学,后人称之为考据学派或乾嘉学派。
由此可见,对历史文献进行科学研究,在我国是古已有之,而且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达到了相当规模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在这里,丝毫没有引导当代中学生致力于考据之学的意思,但是必须指出,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尤其是经过了20世纪,世界整个科学水平已经取得长足进步的今天,要研究文献资料,你首先必须占有文献资料。
这是确定无疑的。
那么,当代中学生在完成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在实施某一课题或项目研究时,又应该怎样去占有文献资料呢?下面只是提供一些比较原则的方法。
(1)要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你要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第一关首先要能读懂它。
只有读懂它,才能理解它,进而发现它的特点或者不足。
这就必须具备相当的语言文字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才能办到。
如果你的研究对象涉及到我国的历史文献,那么,你对古代汉语就必须下一番功夫,以便扫除阅读古藉的障碍。
如果你阅读研究中要收集参阅各种外国文献,那你对第一、第二外语必然要有所掌握。
(2)关于阅读方法说到文献资料的阅读方法,关键的问题是决定于你选定的是什么研究课题,阅读应完全服从于完成研究课题的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件
![《研究性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995b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b1.png)
目录
•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与特点 •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领域 • 研究性学习的案例分析
0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与实践创新 的学习方式。
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搜集资料、开展实验探 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撰写研究报告
撰写提纲
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制定合理 的报告结构,确保内容完整、条
理清晰。
撰写初稿
按照提纲逐步展开,完成报告初稿 。
修改与完善
对初稿进行多次修改和完善,确保 报告逻辑严密、表达准确。
展示研究成果
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
根据报告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展示方式,如PPT演示、学术 论文发表等。
详细描述
通过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了解青少年智能手机使用情 况及其影响。同时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智能手机使用对 青少年的具体影响机制。
总结词
教育引导、限制使用、家庭教育
详细描述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教育引导和限制使用等建议,加强 家庭教育,引导青少年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案例五: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结词
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改变传
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02
研究性பைடு நூலகம்习的基本步骤
确定研究主题
01
02
03
明确研究目的
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a95b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8.png)
研究性学习的常⽤⽅法研究性学习的常⽤⽅法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涉及到⽅⽅⾯⾯,有⾃然科学⽅⾯的,也有社会科学⽅⾯的,或者既包括⾃然科学⼜涉及社会科学范畴的。
因此,采⽤的研究⽅法也会有多种多样,不能机械地认为,⼀个课题中只能⽤⼀种⽅法。
也许;在课题中某个问题上你⽤这⼀⽅法,⽽在解决课题中另⼀个问题时,你采⽤其他的⽅法。
总之,在研究的过程中你要选择适合⾃⼰课题的研究⽅法,才能进⾏实质性的研究。
长期以来,⼈们在⽣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创⽴了许许多多的研究⽅法。
如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预测研究法、溯因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
这⾥我们介绍⼏种常⽤的研究⽅法,即观察研究、实验研究、⽂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法。
所谓观察研究指的是⼈们通过感官,有⽬的、有计划地考察某现象的研究⽅法。
它可以便你与观察对象直接联系,可以带上你的感性认知和感情⾊彩,多次重复地进⾏详细观察,达到收集资料的可靠性。
这是⼀种⾮常简便易⾏⽽可靠地获得资料的⼀种常⽤⽅法如,美国著名的社会⼈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类家庭的⾎亲和姻亲制度》等书的写作时,都采⽤了观察法⽽获得了可靠的资料。
现在西⽅⼀些社会学家为了搜集社会底层和⿊社会的情况,往往采⽤观察法,深⼊到⼀些⼩社会中,参与该群体的社会⽣活,取得信任,以便了解其中的真实的内幕,收集到第⼀⼿可靠的资料。
观察研究法所谓观察研究指的是⼈们通过感官,有⽬的、有计划地考察某现象的研究⽅法。
它可以便你与观察对象直接联系,可以带上你的感性认知和感情⾊彩,多次重复地进⾏详细观察,达到收集资料的可靠性。
这是⼀种⾮常简便易⾏⽽可靠地获得资料的⼀种常⽤⽅法如,美国著名的社会⼈类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类家庭的⾎亲和姻亲制度》等书的写作时,都采⽤了观察法⽽获得了可靠的资料。
现在西⽅⼀些社会学家为了搜集社会底层和⿊社会的情况,往往采⽤观察法,深⼊到⼀些⼩社会中,参与该群体的社会⽣活,取得信任,以便了解其中的真实的内幕,收集到第⼀⼿可靠的资料。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00cd98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9.png)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有强烈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主动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来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
2. 鼓励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3. 多样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图书、录像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知识和信息。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自主思考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1. 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科知识,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
2. 合作交流: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思考问题的多个角度,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
3. 提出问题: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主动提出问题,并通过查阅资料、实验等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研究性学习离不开科学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问题进行验证并得出结论。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示范实验: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明白实验的步骤和要点。
2.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总结结果。
3. 实验报告:学生在进行实验后,需要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数据和结论等。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观察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来收集数据,通过总结来得出结论。
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
![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0df2ec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8.png)
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答案: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实践性学习、案
例分析、反思和同行交流等。
在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中,实践性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
习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另外,通过案例分析,教
师可以深入研究不同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困难,从而探讨适合不同学
生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反思也是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
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只有通过反思,
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效果。
此外,同行交流也是小学教师研究性学习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和其他同行教师的交流,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启发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实践性学习、案例分析、反思和同行交流等多个方面,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
以帮助小学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284d935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bb.png)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学习方法首先,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心转移到了问题上,学生需要形成问题意识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追问问题和思辨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到问题的研究中。
他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搜集资料、实施实验和调查、进行数据分析、组织论证等。
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学习也变得非常重要,学生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共享信息和合作解决问题。
第三,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通过引导学生锻炼使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方式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研究性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跨学科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学科知识的搜集和理解来解决问题。
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此外,研究性学习也强调跨学科的学习,学生需要从多方面的视角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
针对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学习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适合研究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现实问题或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逐步拓展学习范围和深度。
其次,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学生需要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去获取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信息素养。
第三,培养学生进行实验和调查的能力。
实验和调查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调查来验证自己的观点和假设,并获取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研究性学习及成果
![研究性学习及成果](https://img.taocdn.com/s3/m/bf1338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8.png)
研究性学习及成果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领域的进步也日新月异。
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仅在生活中需要依赖科技,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因此,研究性学习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学习方式。
本文将围绕研究性学习展开讨论,探讨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并结合个人的研究性学习经历,分享一些成果和收获。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框架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获取知识,还要学会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探究和新知识构建的过程。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2. 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方法(1)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遇到各种问题,要学会主动提问,激发思维,促进学习。
(2)探究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3)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形成成果。
3.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变化与需求。
三、个人研究性学习经历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深刻体会到研究性学习对我的影响。
在进行科研课题时,我要不断提出问题,进行实验研究,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最终形成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中,我得到了许多启发和指导,为我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
四、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和收获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不仅在学术方面有所进步,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还获得了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的机会,扩大了自己的学术影响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术研究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个人的研究性学习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实践方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收获。
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4b81277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b.png)
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引言:高中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阶段,他们需要在学业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培养对知识的兴趣和深度理解。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中生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实践。
一、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研究目标。
学生应该在选题前明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并与老师进行沟通,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
二、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在研究前,学生应该对所选题目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
可以通过阅读图书、期刊、论文等途径来获取相关的信息,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三、设计研究方案在确定研究目标和收集相关资料后,学生需要设计一个详细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要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等内容,以确保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四、开展实际研究在研究方案准备好之后,学生可以开始实际的研究工作。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总结。
五、进行数据分析在获得一定的数据后,学生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或手工分析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以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六、撰写研究报告在数据分析完毕后,学生需要将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要包括前言、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同时要注意逻辑性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七、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在完成研究报告后,学生应该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可以通过组织学术研讨会、参加学术比赛等方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从中得到更多的反馈和启发。
八、进行反思与改进在交流和讨论中,学生要及时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通过反思与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科学素养。
九、寻找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需寻找合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可以利用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
研究性学习常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性学习常用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48d96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f.png)
目
CONTENCT
录
• 文献研究法 • 实验研究法 • 调查研究法 • 个案研究法 • 行动研究法
01
文献研究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研究领域 的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事实证据的方法。
特点
文献研究法具有客观性、间接性和无损性等特点,能够避免直接 实验或调查带来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同时能够节省时间和资源, 提高研究的效率和质量。
文献来源与检索
文献来源
文献来源主要包括图书馆、档案馆、 博物馆、学术期刊、会议论文集、学 位论文、政府报告、互联网等。
检索方法
检索方法包括关键词检索、布尔逻辑 运算符检索、引文追溯法等。
文献整理与利用
文献整理
文献整理包括对文献进行筛选、分类、 摘要和归纳等步骤,以便更好地利用文 献资料。
VS
文献利用
03
调查研究法
调查问卷设计
80%
确定研究目的
明确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 解特定群体的观点、态度、行为 还是其他相关因素。
100%
设计问题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具有针对性 、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确 保问题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80%
制定问题顺序
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遵循逻辑 性和连贯性原则,以便于被调查 者理解和回答。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监控实施过程
对实施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 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调整行动计划
根据实施情况,对行动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以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
行动结果评估与反馈
撰写研究报告
根据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 果和经验教训。
高中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高中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18185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9.png)
高中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研究性学习方法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文将介绍在高中教育中应用的几种研究性学习方法。
一、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通过让学生集思广益、交流观点,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力。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进行研究和实践。
例如,在生物学课上,学生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生物现象。
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在高中教育中,老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论文、科学杂志和教科书等资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学术文献,了解到前人的研究成果,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研究中。
四、课外项目课外项目是一种有益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课外项目,如科研竞赛、社会实践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并针对性地进行研究和实践。
通过参与课外项目,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研究性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电子图书馆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数据收集。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模拟。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并进行研究性学习。
总之,高中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课堂讨论、实证研究、文献阅读、课外项目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习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将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2a82ed05087632311212c4.png)
相关概念:假设、常量和变量
(1)自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 因,是假设中研究者可操作的原因变量。 当两个变量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 对另一变量具有影响作用,称那个具有影 响作用的变量为自变量。 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业成绩 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就是该项研究中的 自变量,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变量。
实验一:证明假设A:枫叶变色可能与温度有关。 把一棵小枫树种在一个花盆里并放入生长温室。尽 管是夏天,室外温度很高,仍旧可以把生长温室调 节到秋天的温度,白天约14℃,夜晚约3℃。
(单组实验)
如果确实看到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就能 确定仅靠温度的变化便能使叶子发生变化 吗?毕竟实验室中的树和外界的树还是有差 别的,实验中的枫树叶子的变红是不是因 为它生长在小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 因为自然光和温室中的光不一样而引起的 呢?
相关概念:假设、常量和变量
(2)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的变量,是 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对象后产生的效应,是假 设中研究者要测定的结果变量。当两个变量 存在某种联系,其中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 具有影响作用,我们称那个被影响的变量为 因变量。 研究:噪声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噪声就是自变量,研究者可以通过改变噪声的 时间或程度来操纵这个变量。而学习效果则是 因变量,它是噪声这个自变量作用于被试者后 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量的结果变量。
例1:静脉注射的速度跟什么 因素有关? 吊瓶高度、阀门大小、血压、 针头粗细、大气压、病人姿势等。 实验一:吊瓶高度怎样影响静 脉注射速度 自 变 量:吊瓶高度 因 变 量:静脉注射速度 无关变量:阀门大小、血压、针头粗细、大气压、 病人姿势等。
如何做好受控实验
受控实验: 研究者常常先是寻找出影响整个事件 的变量(也称为影响因素),然后限定自 变量,只允许一个自变量按照实验意图进 行变化,再观察由于这一个自变量的变化 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接下来可以考察 其他变量,如此继续,最终找出该事件变 化的本质。 这种在控制某一变量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我们称之为受控实验。 受控实验是寻找事件因果关系的一个很好 的方法。
研究性学习 方法
![研究性学习 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909efb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90.png)
研究性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和探究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研究性学习方法:
1. 设计性研究:通过设计实际的项目或实验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假设或解释现象。
2. 论文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和综述相关研究成果,来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主题或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实地调查:前往实地进行观察、采访和数据收集,以了解实际情况和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工厂,了解生产过程并分析其环境影响。
4. 制定假设和实验: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实验来验证。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5. 小组合作研究: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研究一个问题,并合作完成研究报告或项目。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6. 具体问题解决:从实际问题出发,用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思考,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解决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
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文献研究法
![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文献研究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4c89f4700abb68a982fb52.png)
①写批语——在所摘录资料的空白出写上自己的见解、解释或质疑。
②做记号——在重点、难点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上做各种标记。
③写提要——对包含各种信息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记录原文的基本内容、重要思想、观点、数据。
可以利用的期刊杂志报纸也很齐全,不妨到期刊报纸阅览室瞧瞧
图书馆里有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档案等。
二.工具书
除了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手边的工具书。工具书是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时候必需的一类书。就某个领域的研究工具、方法、基本情况等资讯,往往在“某某学手册”里收录得很全。那么大家相互讨论交流一下,告诉老师:到底有哪些常用的工具书呢?
④做札记——以你喜欢的方式随时记下自己读书是的心得体会和各种想法。
⑤写综述——汇总收集到的某一类别的所有资料,然后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结构体系,写成一份综述性报告。
【拓展延伸】
1、老师给出几个小课题,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组成研究小组,根据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献研究法”做一个简单的微型模拟课题研究:
文献资料的整合加工
从事课题研究仅仅会查阅资料还不够,还要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信息处理,它包含整理和加工两项工作。
(1)整理。查阅到有关文献之后,对他进行摘录(标明资料的出处,即书名或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版单位、版本、出版时间、期刊的年号、期号、报纸主办的年、月、日等)或复印,然后按顺序归类
教具
小黑板、粉笔,教科书
预习
要求
1、预习教材,认识文献研究法的普遍运用的重要性和意义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b1e0d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f.png)
(5)表尾应注明调查单位,并留有书写调查员及填表者的姓名和填表日期的空当。
(6)调查表应附有“填表说明”。
五、访谈研究法
1、访谈研究法的概念
访谈研究法是调查者根据预定的计划,围绕研究的问题,运用一定的工具(如访谈表)或辅助工具(如录音机、网络、电子邮件等),直接向被调查者口头提问,当场记录回答并由此了解有关社会实际情况的一种方法。
4
3
搜集文献应当客观、全面。不要添加个人因素。
材料与评论要协调、一致。不要张冠李戴。
针对性强。针对课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
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资料不要盲目接受。
适当使用统计图表。用图表使搜集的资料更有条理。
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个人的思想。资料讲究客观真实。
3
4
4、文献研究法的要求
三、文献研究法 确定实验问题
01
确定实验问题
02
提出研究假设
03
制定实验方案
04
整理实验资料
05
分析实验资料
06
撰写实验报告
1、文献研究法的概念
三、文献研究法
提出课题或假设
文献研究法
搜集文献
进行文献综述
整理文献
研究设计
2、文献研究法的过程
文献搜集的基本途径 图书馆或资料室;档案馆;计算机互联网;访谈;博物馆;展览馆;历史遗迹等。
为什么调查
题目 导语 问题 选项 结束语 落款
什么人群
明确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内容
四、调查研究法
4、编制调查表的要求
(1)表的标题应简明醒目,使人一望而知其意义。
(2)表的大小必须能容纳所有调查项目,并便于携带和保管。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精选】
![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d7a883bfdaef5ef7ba0d3c82.png)
如何做好受控实验
受控实验:
研究者常常先是寻找出影响整个事件 的变量(也称为影响因素),然后限定自 变量,只允许一个自变量按照实验意图进 行变化,再观察由于这一个自变量的变化 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化,接下来可以考察 其他变量,如此继续,最终找出该事件变 化的本质。
这种在控制某一变量的条件下进行的 实验我们称之为受控实验。
• 社会调查研究可以为研究课题提供第一手材料和 数据,使我们不仅能了解现实问题,验证假设, 解决既定问题,还能发现新问题,所以,社会调 查研究被广泛应用着。
• 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走出家门所做的调查 都能称得上是社会调查研究。有两种情况就不能 算社会调查研究:一是对个别人的特殊现象的调 查,而不是对群体性的普遍现象的调查;二是只 调查不研究也不能算社会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的范围
1.社会调查,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 军事、科技等各个方面,大至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 2.自然调查 其范围涵盖一切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从具体调查内容 看,主要分作原生态自然调查和科技领域的调查两类。
(二)调查研究的类别
• 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别有全面调查、抽样调 查和典型调查三种,在一个课题的调查过 程中,这三类形式常常是兼用的。
1.全面调查
• 全面调查要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加以调查。全面 调查可以了解所调查事物的全面情况,为整体计 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 全面调查的特点是,调查信息面广,一般资料的 获取量多,它适应于对某一调查对象普遍现状的 摸底分析。但搞全面调查要花较大的人力物力, 因此,在选题时一定要把题目的调查对象缩小到 力所能及的范围。
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学业成绩 发生了变化,教学方法就是该项研究中的 自变量,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变量。
研究性学习常用方法
![研究性学习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bea85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d.png)
研究性学习常用方法研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可采用不同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有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
展开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第一,要确定调查对象。
调查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三种基本类型,在一个课题的调查过程中,这三类形式常常兼而有之。
全面调查要对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加以调查,抽样调查是从被调查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局部单位实行调查,典型调查是从研究总体中挑选出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对象实行调查;第二,要确定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比方查阅相关资料、访问调查对象、开调查会等等,这些方法都有不同特色,能够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互相结合起来使用;第三,要分析调查结果。
在全部调查结束后,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材料(数据)加以分类归纳,分析提炼,获得比较明确的结论。
对调查结果的处理方式有:归纳法、对照法、计算法、图示法和编程处理法。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实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怎样利用文献?一是“远粗近细”法。
将收集文献资料按时间顺序排列,比照较久远的文献资料采用粗读或略读的方法,只求知其大概。
对于近期文献资料则采用详读,根据需要做好文摘;二是“要目索引”法。
所谓要目,就是把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中涉及的内容,或按照原文题目(或观点)自行概括组织文字,编成索引。
所谓索引,就是要记录是什么问题,什么材料,什么观点,在什么文献资料上,便于检索;三是“文摘文档”法。
平时一面阅读,一面思考,一面摘录,“文摘文档”理应以“摘目齐全、使用方便、检索快捷”为目的;四是“发现问题”法。
在广泛阅读或按研究课题实行文献资料筛选过程中,从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中往往能够发现对问题,对这个问题实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自己的见解。
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的一般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6e41376db84ae45c3b358c5c.png)
研究性学习专题研究的一般步骤一、发现问题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时时刻刻存在着,但因循守旧和不善于思考的人,往往觉察不出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而勤于独立思考的人,常常会在别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重要的问题,进而取得重大的成果。
比如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等,都是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的。
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观察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你会更加愿意深入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科学家也会像同学们一样对他们周围的世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时候,他们能找到现成的答案,正如同学们有时候也能寻找到答案一样。
但有的时候,却没有现成的答案告诉你。
重要的不在于寻找答案而在于提问题。
仔细地观察,然后提出问题是科学的核心所在。
同时,科学研究特别需要耐心、仔细、注意力集中,需要热情、迷恋和着魔般的执着。
当然,同学们在初次开展活动时,会由于缺乏经验或是知识水平的局限而感到困惑,这时同学们可以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探索新问题。
在经过实践锻炼之后,同学们也要有意识的逐步提高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选定研究课题选题的方法:方法1:从生活和学习活动的实践中获得题目。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动力,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科学探索研究一刻也离不开实践。
青少年自己生活和学习活动的实践是专题(项目)的基本来源。
某同学,每次周日回家都要经过一条最大的河流——隽永河。
他经常看到隽水河在春雨季节泛滥成灾,而到枯水季节竟然发生“断流”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他向教师提出了这一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这位同学经过深入的研究探索,终于写出了《从隽水河说开来》的科学论文,其全文被《湖北水土保持》杂志刊用。
方法2:从机遇或者灵感中获得题目在科学史上,有不少例子都可以说明机遇在科研选题中的巨大作用,机遇可以成为发展科学理论的先导。
例如,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地发现阴极射线管1米外的亚铂氰化钡荧光屏上出一道绿色的闪光,这是阴极射线所不能达到的,因为阴极射线不可能穿越几厘米的空气。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6ff6a1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69.png)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它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从激发学生兴趣、组织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研究以及评价学生成果等方面,谈一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在活动开始前,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有趣的现象,让学生能积极思考和探究。
此外,还可以通过讲述真实的科学故事或者分享一些有关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和价值。
其次,组织研究性学习需要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安排。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研究任务,并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研究任务,可以安排学生分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工具、资料和资源,并指导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
然后,在指导学生研究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或观察并分析结果。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环节。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终极目标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思考过程、参与程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可以采用观察记录、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
终极目标的评价主要是评估学生对于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口头报告、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合理组织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研究和评价学生成果等策略,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背景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以探索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我们正处在世界教育改革大潮之中,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思想指导下,在教育价值取向上注意体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课程改革、远程教育、主体教育、终身教育等课题被相继提出。
然而,传统教育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学科课程结构体系及接受性学习极大地妨碍了学生主动发展,尤其是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研究性学生以其独特的创新品格和实践魅力,成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最好的选择,它是在基础型课题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和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以及实现知识迁移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是要求学生去搞出什么样的科研成果,目的是在于学生通过某个课题研究的过程,养成一种自觉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
尤其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把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天性发挥出来,依据小学生想象丰富、可塑性强等身心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实践能力而非研究能力。
近年来,省内外部分初中、高中相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在小学阶段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和实践还为数不多,而小学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范例研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研究价值。
我们试图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有组织、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方法设计及案例整理的实践研究,以期对我省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提供有效的案例,为丰富和发展课题研究的理论作出贡献。
二、研究意义
1、研究性学习反映了信息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人才观。
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崛起、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急需更多的在知识和技术两方面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有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态度,还要有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特别是主动探究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观。
我们的基础教育过于偏重于以应试为目标的接受性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两强两弱”(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弱)之现状。
研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挑战,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强调实践体验,强调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归结为一点即致力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中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互动性和过程性是研究性学习呈现出的亮点。
3、研究性学习诠释了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师生观。
研究性学习让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变为整个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信息。
教师的地位由选择者、组织者、计划者、决定者和评价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转换,提倡教师间真诚的情感交流和互相学习。
“倾听、理解、合作”将是构成研究性学习中良好师生关系的要义。
4、研究性学习强调了为学生终身负责的质量观。
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明天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质量从根本意义上说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也就是学习能力。
“乐于探究、勇于创新”是一个人立足并服务于社会应具备的学习品质,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发展潜能的挖掘,使分数(升学)与能力
和谐统一,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成就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发扬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研究性学习目标的科学定位,其对学生终身负责的质量观由此可见一斑。
三、研究内容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教师主要起组织、关心、指点和评估的作用,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通过影视资料、参观访问、调查研究、上网阅读等,从而获得广泛的新知,以解决自己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潜力。
1、课题选择。
通过观看影视录像、参观访问、调查分析,查阅报刊资料和网络信息,学习几种常见研究方法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然后以实验班为单位让学生围绕各种自己喜欢的主题,搜寻若干条课题信息,并对信息作出可行性和价值性的判断,将课题缩小到2-5个,接着通过问卷调查、家长访谈等初步确定一个课题,最后进行演说、答辩并公布。
当然,每次活动前都应辅以教师的专题讲座。
2、制订方案。
实验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组合,成立课题组,然后对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制订出课题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论证,使学生在实践中继续运用和巩固已经学习到的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3、研究实践。
课题组成员依据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和修改研究方案,不断巩固和熟练各种研究技能。
教师在了解、参与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定期组织研究进展交流会。
4、演示汇报。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研究报告或科技小论文的撰写方法,然后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析、归纳,得出科学研究一般意义上的结果。
5、案例说明。
在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及时搜集、整理案例,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外地成功经验作借鉴,对各案例作出理论形态的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