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全球变暖,或称全球暖化,在维基百科以及百度百科中给出的概念都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的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

其中,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层排放二氧化碳及甲烷等温室气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促使地面升温,温室气体产生天然的温室效应。如果没有它,地球温度会比现在低摄氏30度,使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

从这里可以看出,温室气体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06至2005年间,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上升了0.74摄氏度。普遍来说,科学界发现过去50年可观察的气候改变的速度是过去100年的双倍,因此推论该时期的气候改变是由人类活动所推动,全球变暖的原因就是工业社会之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随着人类工业活动的不断加剧和扩张,越来越多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层中。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堆积导致大气厚度增加,如同给地球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热量无法穿越大气层散发辐射到太空,而是被保留在地球上,导致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这是阿尔·戈尔在2006年《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给全球变暖做出的最简单易懂的物理学解释。1 戈尔称,人类文明正与地球生态之间发生剧烈撞击,两者间的根本关系被以下三个关键因素彻底改变,在此简称为全球变暖危机的社会原因:2

1、人口爆炸。全球人口在公元元年大约是 2.5 亿, 1796 年美国建国时达 10 亿,到

1945年二战结束增加到了 23 亿,到 2006 年已达 65 亿,预计在 2050 年将达到

91 亿。人口数量的急剧上升导致了对食物、水、能源,还有其他资源的巨大需求,

从而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

2、科技革命。戈尔提出,旧习惯加上旧技术等于可预见性后果,而旧习惯加新技术则

等于不可预见性后果,而这种后果可能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人类所创造的新技术,加上庞大的人口数量,使我们人类成为一种巨大的力量”,但“新技术只是给了我们新的力量,却没有给我们新的智慧和思路来正确使用这些力量”。

3、人们对待全球变暖危机的思维方式。他讲了温水煮青蛙的故事,以此来类比我们人

类面对全球变暖的情况。

许多科学家认为,除了人类造成的温室效应、排放的工业有害气体、汽车尾气和使用农药等因素外,无法找出其他任何原因来解释全球气候变暖3。

似乎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室气体已然成为全球变暖的主因,由此而来的绿色环保运动等都应运而生。可是有两个事件的出现却给这一本扎稳脚步的说法带来了巨大冲击。

第一件事是2007年3月8日在英国channel 4播出的纪录片《全球变暖大骗局》指出全球暖化其实是由太阳活动加强引起的,与二氧化碳无关。

第二件事是2009年11月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发生的“气候门”丑闻(指多位世界顶级气候学家的邮件和文件被黑客公开的事件。邮件和文件显示,一些科学家在操纵数据,伪造科学流程来支持他们有关气候变化的说法。)近150年来,科学家们往往都是依靠气象站测试的陆地温度来推算全球变暖现象。而这一事件的发生使人们的焦点开始转向全球气候变暖的可信度上,使得全球是否在变暖备受质疑。

针对第二个事件,或许事实数据存在造假的可能性,但是从我们人类的主观感受以及其他不可否认的证据中也可以发现,全球变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数据可能存在造假,

但是我相信这只是概率非常小的事件。

以下罗列一些全球变暖的证据:

首要证据-数据

虽然“气候门”事件是一起擅自更改数据的丑闻,但是数据无疑是证明全球变暖最有力的证据。

①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的全球气候监测报告,该报告包括了全球大气顶层和海

底的最新温度情况。

报告明确显示:全球变暖已持续三十多年。

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气候监测主任彼得·斯托特(Peter Stott)表示,导致近50年来全球升温0.56摄氏度的罪魁祸首就是温室气体。斯托特还表示,尽管人们现在都说全球变暖已经停止了,但是新数据无疑是证明全球变暖的铁证。

斯托特称,现在这份报告不仅有地表温度,还包括其他证据共同证明全球变暖,这是怀疑论者们无法质疑的。并且每一份指标都由至少三家独立机构测试,以此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尽管每年的气候仍然有所波动,但是从宏观上来看,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十年气温相比较前十年而言,都有所上升。

科学家们观测空气温度和其他气候指标时发现由于大自然的多变性,每一年的数据都是有高有低的。所以这需要长期数据来验证气候的变化。科学家们按照每十年气候变化的趋势还有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数据和分析,得出了明确无误的结果,那就是,世界正在经历着全球变暖。

②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根据全球十大气象衡

量指标,地球在这50年间变得愈来愈热,尤以近10年为甚。报告指出,自1980年起,每个十年的气温都较上个十年平均上升0.2华氏度,如此地球温度50年来上升了1华氏度(0.56摄氏度)。专家称,乍看升幅细微,但已足令冰川和海冰持续融化,豪雨频密,热浪迭至。

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2009年气候状况报告》证实,世界正在变暖,而最近十年则是最热的十年。

来自48个国家的300多位科学家对37项气象指标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其中与地球温度最直接、也最密切相关的十项指标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评估,所有这些都指向了这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第二个证据-海平面(海洋变暖)

根据对海平面变化的精确测量。海水在变暖的同时会产生膨胀,造成海平面上升。气候变暖还导致陆地冰雪融化(包括冰川和冰盖),也会对海平面上升产生重大影响。卫星上测量海平面变化的水位仪和其他一些仪器的精确度极高,在过去15年里,海平面每年上升1/8英寸(约合0.32厘米)多一点,是上个世纪里海平面上升速度的两倍。

在未来几十年里,如果海平面以目前、甚至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将对世界各地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一些地区已受到影响。

2001年,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决定举国迁往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海平面上升而计划放弃自己家园的国家

第三个证据-雪线

以中国为例, 2007年7月11日的《无锡日报》的一篇报道《玉龙雪山还会存在多久》中表示,现在玉龙雪山的雪线是4680米,而30年前雪线是3000米。也就是说,20年来玉龙雪山的雪线上升了1700米。这就是气候变暖的铁证。

第四个证据-格陵兰岛冰雪流失严重

卫星图片和数据显示,2002年夏季格陵兰岛冰雪流失严重,达到12年来的最高值——68.6万平方公里。1979年,美国的卫星开始直接测量海上冰块面积,多年以来的观测结果是——格陵兰岛的冰雪融化面积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海平面也在不断上升。

科学家警告说,格陵兰岛的温度每增加1华氏度,海平面的上涨速度就会增加10%。目前,格陵兰岛屿周围的海平面每10年就增加1.27厘米。

融化的冰雪不仅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更会促使气候变暖。我们知道,海洋冰面和冰川都是地球的“凉爽剂”,它们能在春季反射80%的太阳光,在夏季——冰雪融化的季节——反射40%到50%的阳光。而在冬季,海洋的冰面在温暖的海水和寒冷的空气之间又充当了保护膜作用。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大量极地冰块来反射阳光,地球变暖更会加速。

另外,融化的冰雪和漂流物会直接影响北大西洋的深海对流,从而改变世界海洋流活动和全球气候4。

第五个证据-北极冰面缩小速度惊人

2002年12月初,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最新卫星记录:北冰洋的冰块正以高出往日9%的速度融化,面临在本世纪末全部消失的危险。12月7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环境专家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上发表论文称,今年9月份,北冰洋的冰面缩小了4%,为1978年以来之最。20年前,北极夏天的平均冰层厚度为4.88米,而现在只有2.75米左右。波弗特海、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的冰块都大量损失。甚至北极一些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也出现了冰雪融化的现象,而这些地方通常十分寒冷,冰雪冻得十分结实。截止到2002年9月夏季结束时,北冰洋的冰块覆盖面积下跌至约518万平方公里,比历史同期水平至少缩小了约103万平方公里。

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NSIDC)的马克·塞瑞兹教授警告说:“照目前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到2050年之前,平均海面冰块就会减少20%,那时,北极的夏季恐怕再也看不到冰雪了。而到本世纪末,北极的冰块就会消失殆尽。”

“大汗淋淋”的北极也让生物学家们紧张起来,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的专家指出,海洋冰面对野生动物十分重要,例如,以海豹为主要食物的北极熊,主要依靠在海洋冰面上捕捉海豹;而母海豹也通常是在冰面上产下海豹宝宝的。而北极气候的变暖、海面冰块消失,会直接威胁到北极熊和其他北极野生动物的生存。

加拿大野生生物学家伊恩·斯特林博士也提出了同样的担心。他说,刚出生的熊宝宝比新生儿还要小,而且视力低下,它们必须乖乖地在洞穴中待好几个星期,才能跟

着妈妈出去走走。然而,气候一天天变暖,洞穴相继融化倒塌,可怜的熊宝宝们还没来得及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被活活压死了。

这是一个关于北极熊的视频

https://www.360docs.net/doc/7012930669.html,/2013/08/08/VIDE1375971960953328.shtml

其他一些证据

1、洪水。在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全球变暖还提高了降雨在每年降水量(包括雨、

雪等)中所占的百分比,从而使春天和初夏发生更多洪灾。当美国2005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大飓风走向尾声时,欧洲正在经历数次可怕的洪灾。2005年3月,印度孟买24小时内降雨量达到900毫米,是目前为止印度任何一座城市一天内降雨量的最高记录。

水平面上升至2.4米。

2、生物锐减。全球变暖打乱了不同物种间成百上千万种处于微妙平衡中的生态关

系。再举一个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全球变暖如何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瑞士南部每年出现地面霜冻现象的天数骤降,而同时,入侵的外来物种数量则急剧上升,它们迅速占据了新创造出来的生态位置。世界上许多物种如今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其中有一部分已经灭绝。造成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气候危机,部分原因则是来自于人类对于这些物种曾经繁荣生存的地区的入侵。

3、飓风。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飓风日益强大的破坏力与全球变暖有关,这在一定程

度上是因为研究表明四级和五级飓风的数量有了明显增多。另一个研究预测,全球变暖将使飓风的威力在著名的五级分级标准上平均再增强半个级别。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总结了这些新的调查研究中普遍出现的一些要素,当水温上升时,风速及风暴的湿度都会增加。

4、干旱。气候变暖同时导致美国本土土壤水分蒸发加剧。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加

倍,美国土壤中水分含量的变化。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不改变现行做法,在未来50年内,美国辽阔的种植区的土壤水分将流失达35%,还不计其他种种恶劣后果。无疑,干旱的土地将导致蔬菜水分减少,农作物减产,火灾次数增多。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警告,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导致全球变暖带来的污染,二氧化碳含量很快就会从2倍上升到4倍,这样土壤将流失达60%的水分。干旱还带来政治动乱、战争。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地带为例。让人难以置信的悲剧接二连三地发生,受影响的地区从苏丹南部一直延伸到乍得湖的东岸。在东岸的达尔富尔地区,种族屠杀屡见不鲜。在西岸的尼日尔,干旱横行导致的饥荒使得数百万人受到威胁。

虽然有这么多的证据证明了全球变暖这一事实,但是在全球变暖的原因上却一直存在争议。《全球变暖大骗局》影片反驳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依次指出:

1、8000年前的全新世时期,间冰期温度比现在高很多,但是北极熊依然存在至今。

2、近代温度是在1940年前(工业发展爆发前)就已经上升,在1940年之后开始下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是经济繁荣的时期,理论上气温应该迅速升高。但是,气温反而下降了,下降时间并不是一两年,而是四十年。事实上,直到70年代的经济衰退期,气温才停止下降。这个事实与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理论不符。

3、二氧化碳含量在温室气体中含量极少,95%的温室气体是水汽。

4、对冰芯的研究中得出是气温的升高比二氧化碳早百年,是温度变化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变化。

5、太阳活动与温度变化的曲线符合的比较完整。

6、政治性原因、经济性原因。

7、气候模型的不确定性。

8、科学界和媒体界都喜欢戏剧化的结果,一批新的环保工作者产生。

9、格陵兰岛几千年前温度比现在高,但是没有冰川溶解。或者说是现在技术的发达,导致一点变化都被拿来危言耸听。

10、冰川脱落很正常,每年都在发生,却被媒体以此为题吸引眼球。

11、疾病的北上,但是科学家却说蚊子等虫子可以在寒冷的地方生存。

12、阻止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其是遏制”非洲梦“。非洲国家有石油和煤炭资源,却被告知不能用,原因是要用昂贵又低效的太阳能和风能,环保发展。

以上是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个论点和论据。我将就其中一些论点做简要分析:

首先,针对第二个点,《全球变暖大骗局》中阐述,事实与理论不符,二氧化碳与温度在1940到1975年之间呈相反关系,并且给出了数据图清晰告诉我们这一事实。这一点在影片中并

未给出相关解释,只是用它来反驳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有相关资料指出,对于这几年气温下降的原因是火山活动5。1950 -1970年全球气温下降时期正是全球火山活动较频繁时期,据资料分析说明 , 1920 - 1950年是火山活动沉寂时期 , 20世纪 50年代后火山活动逐渐增加,火山强度指数 (VEI )≥4的火山活动比 50年代前增加了3倍大量火山灰进入大气,使大气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加 ,大大削弱了进入地球表面的直接太阳辐射,因此火山活动是造成 50 - 70年代全球气温下降(0.2摄氏度)的主要原因。

第四点,在对冰芯的研究中发现是温度变化引起了二氧化碳的变化,在影片中也提及到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就是海洋。从海气耦合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海洋变化对全球温度的影响非常大6。

海洋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巨大储存库,并且海洋的变化与全球气候的变化互相影响。海洋是大气中水蒸气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云中凝结作用释放潜热为大气提供能源;海洋拥有非常大的热容量;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自然源;海洋内部存在环流,它可以重新分配调整整个气候内的热量。

由于世界上海洋非常的大,因此它具有滞后性,即意味着海洋具有温度变化的记忆,海洋的变化说明了气候系统一定在发生变化,但是具体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的变化需要再深入探寻。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存在着动态平衡,大气中的总碳量每年约有5%处

在海-汽交换过程中。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远远大于大气中的碳含量。因此只要海洋二氧化碳含量的一小点变化就会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温度上升,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就会变小,二氧化碳就会释放到空气中,这也就是为什么从冰芯观测中发现先是温度变化而后导致了二氧化碳的变化。

第五点是太阳活动的变化,这也是这部影片中的主要观点,他们认为是太阳的活动变化导致了全球变暖。影片指出,太阳活动在400年内的活动曲线与温度的变化曲线可以较好的符合。

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他们找到了宇宙射线的变化曲线与地球温度变化的曲线,发现将宇宙射线的变化曲线翻转过来与温度变化曲线可以教好的吻合。

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题目: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基础》 作者:张茜茜 系别:物理系物本1102班 学号: 评阅成绩:____ 摘要:近几十年来,大规模的人类活动以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使大气组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大量温室气体正在大气下层集聚,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很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明显变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如果大气不存在这种效应,那么地表温度将会下降约330C或更多。反之,若温室效应不断加强,全球温度也必将逐年持续升高。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关键词:温室效应生态环境温室气体影响 引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气候日益变暖,如今已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首。我国是全球气候变暖特征最显着的国家之一,科学家预计,未来20年到100年我

国气温还将继续升高。根据我国百余位科学家共同编制的《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科学报告,近百年来,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全球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升高了 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温幅度相近,并且出现了两个明显的“暖期”: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1950年以来,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冬季气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明显的变暖趋势。特别是2006年,我国平均气温达到9.92摄氏度,成为1951年以来创纪录的“暖年” 一、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 温室效应是指透光覆盖物对保护小气候的增温保暖作用。其增温原理是: ①少量减少太阳辐射收入,但大量阻挡地面向上散发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使保护地辐射收支更倾向于收入大于支出。 ②覆盖物能阻断地面向上(昼间)的乱流热输入,使保护地增温。 大气温室效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与上述原理相似,即随着大气中CO 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 2 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差,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晌,就是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因此,减少大气增温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人类活动和大自然还排放其他温室气体,它们是:氯氟烃(CFC〕、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摘要】:全球变暖是一个重大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它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及我们后代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不加以治理,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因此,要关时刻关注全球变暖问题,从它的概念、现在、影响因素、影响、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剖析全球变暖。 【关键词】: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影响因素治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它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果我们不对地球进行保护,那它就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且对于我们的后代影响更大。因此,我们应当时刻关注我们的家园,时刻保护家园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是当前一个重大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如果我们不加以治理,那么我们将会面对更大的生态问题。 一、全球变暖的概念及现状 全球变暖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地球的大气和海洋因温室效应而造成的温度上升的气候变化现象,为公地悲剧之一,而这里的温度上升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类在大量焚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因此,全球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四次波动,总的看气温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而大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根源。国际能源机构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美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几乎占全球总量的一半。其中,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首位。生活在重庆的同学应该大多都发现了这样的事,有“雾都”之称的重庆,目前,大雾天气越来越少,这就是全球变暖的征兆。 二、全球变暖的影响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 在1000年前,世界人口约6000万,到1900年,世界人口达16.5亿,现在,世界人口约六十六亿,且以每年7800万的速度增长,人口剧增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六十六亿的人口,每年仅自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是一惊人的数字,且人口的继续增加将直接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飞速增长,这样温室效应将更加明显。 2、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海平面呈不断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关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而且,工厂等陆地活动场所大量向海洋与大气排入有毒气体、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大气污染和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洋生态环境与大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分析 在对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造成的重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航空公司的飞行运输以及运输管理角度出发,探讨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标签:气候变暖;航空运输;碳排放 引言 随着全球变暖形势的日趋严峻,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航空运输管理分析过程中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同时针对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航空排放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策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燃油效率,减少碳排放,是当前航空运输管理分析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重要影响 1.1 全球气候变暖对普通航空运输的重要影响 作为影响航空业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气候同时还是构成制约航空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气候变暖对航空运输的影响也存在着对应的正效应,例如可以有效减少冬季冰雪或者是减少恶劣气候对飞行的影响。但是由于全球变暖而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使得航空运输事故频发,航空运输的安全性大受影响,航班的延误概率迅速增加。同时,造成了飞机维护成本的增加,导致了航空运输行业的整体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最终使得整个航空业的发展受到阻碍,航空业运输业的发展受到损失。根据美国国家交通安全部门的相关报告,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的航空部门飞行事故达到了飞行事故总数的23%,每年由于气候原因导致的事故损失、飞行延误以及其他的额外操作带来的损失金额达到30亿美元以上。 航空运输过程中,恶劣的气候条件不但使得飞机不能正常飞行,同时还可能造成直接的航空运输事故。例如,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雷雨极端天气将在飞行航线上产生颠簸气流、结冰、雷电以及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使得航空飞行障碍增加,严重时甚至使得飞机失去控制、结构损坏,最终酿成飞行事故。例如,极端天气导致的雷雨将使得机身或者机翼两侧的压力增加5%-20%,使得飞机的水平动量受损。因此,由于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时间增多的问题正被航空业界所重视。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同时还明显的削弱了航空运输相对其他运输工具所具有的快速、安全等优势,制约了航空业的持续发展,使得航空公司的经济增长受限。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还会使得飞机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下降,不但增加了航空公司的额外投入成本,同时也进一步增加了航空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基于此,为了能有效应对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条件,各个航空公司都在投入资金改进航空设备及航空技术,同时也增加了航空公司的负担。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文献综述

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 文献综述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2013 年10 月31 日

摘要 由于人类不节制的排放二氧化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它使阳光透过却阻挡了热量向太空辐射, 从而使大气层增温, 这一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全球变暖将给人类造成极严重的社会经常问题,所以必须及早采取切实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温室效应,气候改变,环境影响,预防措施,防止对策

ABSTRACT Due to human emissions of the excesses, the atmosphere, it makes the sun through blocking the heat radiation into space, thus make the atmosphere temperature, 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the Greenhouse effect. The Greenhouse effect (English: Greenhouse effect), also known 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is also known as atmospheric heat preservation effect.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human into carbon dioxide into the atmosphere increases year by year, strong sex of heat-trapping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atmospheric greenhouse effect also increases, has caused a series of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ca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Global warming will cause very serious social problem often to human being, so must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 words greenhouse effect, Climate chang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Preventive measures, Prevent countermeasures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对全球变暖问题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探讨 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全球变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六 常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练习

常考点一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2018·中原名校五联)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科学家表示,通过多种不同方法进行的研究发现,大约到2050年,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或许这个时间还要提前。据此回答1~2题。 1.“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B.沿岸暖流加强 C.极昼时间变长D.全球气候变暖 2.下图中与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北极地区将会迎来没有冰的夏天”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夏季冰川融化,故选D。第2题,北极地区夏季没有冰,是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关系密切,由于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从而保温效应明显,图中③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 关键原理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大面积毁林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 2.影响:海平面上升;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导致生态系统调整;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3.对策: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植树造林。 (3)培养新的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建设海岸堤坝。 (4)鼓励公众参与。

(5)加强国际合作。 累计距平值是指某要素值与多年平均值差值的累计值。下图示意某区域近50年的年均气温(a)与年降水量(b)的累计距平值。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气温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的时段是( ) A.1965~1975 B.1975~1985 C.1985~1995 D.1995~2005 2.1965~1975年间,该区域气候趋于( ) A.暖湿B.暖干 C.冷湿D.冷干 3.2005~2015年间,该区域最可能( ) A.粮食单产增加B.地表径流减少 C.土壤趋于干旱D.风力侵蚀加强 答案 1.C 2.D 3.A 解析第1题,读a图可知1985~1995时段,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曲线较平直,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较小,最接近多年平均气温值,C正确。第2题,该时段年均气温与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均下降,说明该时段趋于冷干。第3题,2005~2015年间,该区域年均气温的累计距平值升高,年降水量的累计距平值升高,说明该时段该区域气温上升,降水增多,水热状况较好,故该区域最可能粮食单产增加,A正确;降水增多,地表径流增多,B错误;土壤趋于湿润,C错误;降水增加,空气湿度增大,风力侵蚀减弱,D错误。故选A。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 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温室效应及其影响研究

浅析温室效应及其影响 摘要温室效应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温室效应的机理和温室气体的来源,分析了温室效应的主要生态影响,并探讨了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温室效应的控制除了要提高能效、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植被面积、减少沙漠化、控制人口增长和加强国际合作之外,还要推广应用燃料电池,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研究开发二氧化碳的新应用技术,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气体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控制对策 导言当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已意识到了其重要性,并且几乎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诸多的环境问题中,气候变暖问题是显著的问题之一。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开垦荒地,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不断增加,温室效应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对于水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土壤污染,温室效应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缓慢的,不易明显察觉的,但是它将对世界社会政治稳定及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气候学者向近日聚会海牙的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工业家和环保主义者发出警告:在未来一百年内全球气温将升高1.5—6屯,海平面将升高15~95em,沙漠将更干燥,气候将更恶劣,厄尔尼诺现象将更严重,全球变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数以亿计人们的生活。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1温室效应概念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能量,通常高温物体向外发出短波辐射,而低温物体则发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允许太阳辐射的短波部分通过,但是却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和地表组成的这一系统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我们将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存在保存了地球的热量,使地球温度适宜人类生活。人

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理论研究

关于全球变暖问题的理论研究 尹能文和郑棉海 2012-4-3 关于研究全球变暖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对可以控制的几个主要因素的假设而得到一个基础模型,如下: 1、全球气温变暖的模型 全球气温主要研究的是对流层,也是CO2等温室气体集中的地方,假设全球大气圈对流层体积不变。 全球气温升高,是一个平均值,局部地区可能出现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假设某一年(设为0年),全球CO2浓度是B,全球气温是正常的(设为S℃),即全球高中低维度环流和温度增加呈现一个平衡。 实际上,当CO2浓度不变、环境吸收量不变的情况下,即总排放量不变,CO2吸收和储存温度的量是一定的,假设吸收量为X℃。 极地和高原冰川的融化是有一个临界温度的,假设为A℃。 每一次极地和中低纬度洋流和大气循环都会导致热量等量消耗,消耗量为G℃。 第一年,假设全球总CO2浓度为B+Y,全球平均增加X℃,假设每个角落均是增加X℃,那么极低冰川将会融化,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融化的冰川水将往低纬度地区流动;导致极低温度降低,冷气团压力增大,从而吹向低纬度地区;而低纬度地区暖空气则必须向极地移动,从而导致一年内极地温度再次升高(高于冰川融化的临界温度),从而极地冰川再次融化,又向低纬度环流,一直延续,直到因环流和散发消耗掉温度(姑且命名为“温度代谢”)之后,增高的温度达到冰川融化的临界温度,为止,此时有效环流次数为W次、全球气温变为S+A℃。 第二年,假设CO2浓度仍突然为B+Y,那么温度增加量仍然为X℃,即此时总温度为S+A+X℃,环流相同次数后,温度减少X—A℃,那么剩余温度为S+A+X+X—A℃,比第一年升高2X-A℃。但是实际上,一年内有效环流数量在上升,即极低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假设增加了J个环流),比第一年温度升高量将低于2X-A℃。 第三年、第四年。。。。第N年,如此循环下去,环流量逐渐增多,但增加量的加速度会减慢,终于达到环流临界点,此时温度将增加到新的平衡点(D℃),散失的热量等于D℃- A℃,那么全球气温不在增加,但极低冰川融化速度已经极大。 那么理想状态下将出现以下趋势图: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上的重大问题之一。那么是什么造成的,如何应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自西方工业化以来,世界人口在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急剧地增长,人类在日益强大的大规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模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大量开垦耕地、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掠夺与毁坏森林资源,大量地燃烧化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工原料,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致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使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了全球气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候日趋变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个全球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高的

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上升。 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米。祁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的雪线正以年均米的速度上升。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 破坏的主要因素。 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 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

全球气候变暖调查报告.doc

全球气候变暖调查报告 近几年,我逐渐发现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了几度。我还从电视看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企鹅和北极熊等动物失去了家园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走访法访问了周边的人。他们有的说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有的说因为人们乱烧树木和垃圾,有的...... 我把几点都记了下来,留着以后用。 一次偶然,我发现汽车和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很热,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还有,炒菜和烧烤等用油的事物制作时都会发出又呛又热的烟。吸烟大便还有放屁也一样。 分析 1.炒菜和烧烤冒出来的烟不是很热,即使一天做四顿饭冰川也不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但烟和屁还有大便等有烟有热量的东西增进了它的速度。使化掉的速度快乐三四倍。 2.还有,汽车和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多,大概加快了两倍三倍的速度使气候变暖。若吧上述所有东西排出的烟按一年积累起来,数字大得惊人。 结论 全球气候变暖原因有: 1.工厂和汽车排出的废气,使温度变高.

2.现在烧烤的商贩很多,烧烤冒出来的烟也是"罪犯"之一。 3.人类打屁和大小便等产生的热气和烧垃圾等冒出的烟同样是"罪魁祸首"。 从以上可以看出,气候变暖大部分就是人类自身的问题。 建议 我建议汽车应该少用出行时远的坐公交车自行车,近的走路。烧烤的小铺应该清扫完。工厂少排废气。其它问题就少做。让生活在两极的动物尽快回"家"。 广西河池市金五小学四年级:黄意雅 近几年,我逐渐发现气温一年比一年高了几度。我还从电视看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冰川正在慢慢融化,企鹅和北极熊等动物失去了家园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用走访法访问了周边的人。他们有的说因为工厂排放的废气,有的说因为人们乱烧树木和垃圾,有的...... 我把几点都记了下来,留着以后用。 一次偶然,我发现汽车和摩托车排出的尾气很热,这可能也是原因之一。还有,炒菜和烧烤等用油的事物制作时都会发出又呛又热的烟。吸烟大便还有放屁也一样。 分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和危害解析 全球变暖指的是在一段时间中,地球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的现象,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温度上升。目前世界范围内认为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由于温室气体(代表气体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 全球变暖的几大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如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分钟有20公顷森林被破坏,10公顷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全球变暖问题分析(修改版)

全球公共产品分析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分析 叶銘彬、刘懿婷、苗玮昱、彭丹霞 一、分析框架: 二、属性 2.11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各类矿物 燃料消耗的急剧增加,大尺度土地利用和植被变化,增加了大气中CO2 等温室 气体的浓度,改变了地球表面的辐射平衡,使大气趋于变暖①。 2.2全球公共产品 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简称GPG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全球化过程中演变和发展的结果。考尔等人对全球公共产品进行了较为权威的界定:全球公共产品是其收益可以扩展到所有国家、所有人民和所有世代的产品。②这一定义对全球公共产品提出了三方面的规定性:(1)受益空间:全球公共产品的受益空间非常广泛,突破了国家、地区、集团等界限,例如保护臭氧层,受益者不仅仅是美国或欧盟等发达国家,而且也能够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受益;(2)受益对象:受益者包括所有人,任何国家的国民从中得益时都是非竞争、非排他的,全球气候稳定不仅使某些国家的一部分人得益,而是所有入都能从中得益;(3)受益时间:全球公共产品不仅使当代人受益,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未来几代或数代人从中受益。例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3、二者联系 气候变暖是历史上迄今为止人类所遇到的最大环境危机和最大范围的公共问题,涉及世界各 ①.【殷永元,王桂新.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②.【《全球公共产品及其供应模式分析》】

国、涉及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我们可以看出,大气环境是全人类共有的自然资源,大气也是全球公共产品的一种。为使自己的经济活动利益最大化,各国、各企业会尽可能的扩大产量,从而必然导致排污量也随之增加。就气候变暖问题而言,大气环境对温室气体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已经使得大气的温室效应愈加明显,给整个地球的生态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这些损害又由生活在大气环境中的全人类共同承担。因此,我们认为,气候变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类对大气这种作为污染排出通道的公共产品的过度使用,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所带来的气候不稳定。反之而言,气候稳定在当今世界是一种供应不足的公共产品。 三、产生 3.1 外部性概念和分类 简单的说,外部性就是一个经济主体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福利施加的一种未在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的影响。换言之,社会中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不仅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因此,界定外部性主要基于两点:一、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由于彼此行为或其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对他人存在“直接强加”效应;二、这种“直接强加”效应没有得到相应的价值补偿。 按其影响方向来划分,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当外部性发生时,如果带来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正的外部性。反之,如果外部性带来的是这样的结果:社会收益<私人收益,或社会成本>私人成本,这种外部性就是负的外部性。 3,2 理论分析 以大气为例,大气是人类空气污染排出的唯一通道,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某些国家或地区对于这种空气污染排放通道的过度使用,即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在全球范围内加剧,给其他国家利用该公共产品造成的不利影响,这就是一种负外部性。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CO2 减排所带来的好处全世界都能享受到,而减排所产生的成本由该国自己负担。如图所示,供给曲线S 代表消费的私人成本,消费的边际私人收益MBP 高于MBS,社会的最优消费量为Q1,私人的最优消费量为Q2,Q2>Q1,即在负外部性存在的情况下,私人倾向于消费更多的产品。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影响、措施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1998年和2005年是近一千年来温度最高的两年。近百年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其中尤以1910~1945年和1979~2005年的升温最为明显。20世纪后半叶北半球平均温度很可能比近5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时段的平均温度都高,并且可能至少在最近1300年中是最高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 1、大气层遭到破坏,严重的污染以及温室效应。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2、人口膨胀,超载超量,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

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研究性报告

面对当前世界上的一个严重问题————温室效应,我们对其产生和影响作出了研究。 产生: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尾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对人类生活的潜在影响: 1)气候转变:‘全球变暖’ 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会减少红外线辐射放射到太空外,地球的气候因此需要转变来使吸取和释放辐射的份量达至新的平衡。这转变可包括‘全球性’的地球表面及大气低层变暖,因为这样可以将过剩的辐射排放出外。虽然如此,地球表面温度的少许上升可能会引发其他的变动2)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3)海平面上升 假若‘全球变暖’正在发生,有两种过程会导致海平面升高.第一种是海水受热膨胀令水平面上升.第二种是冰川和格陵兰及南极洲上的冰块溶解使海洋水份增加.预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间. 4)4)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5)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经济的影响 全球有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里的范围以内,其中大部份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区域.所以,海平面的显著上升对沿岸低洼地区及海岛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害,例如:加速沿岸沙滩被海水的冲蚀、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远的内陆地方. ii) 农业的影响 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由于未能清楚了解‘全球变暖’对各地区性气候的影响,以致对植物生态所产生的转变亦未能确定. iii) 海洋生态的影响 沿岸沼泽地区消失肯定会令鱼类,尤其是贝壳类的数量减少.河口水质变咸可会减少淡水鱼的品种数目,相反该地区海洋鱼类的品种也可能相对增多.至于整体海洋生态所受的影响仍未能清楚知道. iv) 水循环的影响 全球降雨量可能会增加.但是,地区性降雨量的改变则仍未知道.某些地区可有更多雨量,但有些地区的雨量可能会减少.此外,温度的提高会增加水份的蒸发,这对地面上水源的运用带来压力.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但是,温室效应也并非全是坏事.因为最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增温最大,因而农业区将向极地大幅度推进.CO2增加也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而直接提高有机物产量. 结论: 温室效应寂静发展成为全人类需要解决的严重问题,甚至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温室效应已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保持水土流失。但到目前为止,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浅谈全球变暖问题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并且全球变暖涉及全球每个人乃至后代人的福利。本文阐述了全球变暖的主要特征,对造成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和人类原因进行讨论。探讨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最后,对中国在面对全球变暖的对策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全球变暖成因气候变化影响对策 1主要特征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10年或 更长时间的气候变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因为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该定义特指的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气候变化。 实际上,全球变暖的一系列原因以及以后未来的变化趋势仍存在不确定性。1979年2月世界气象组织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通过了“世界 气候大会宣言”、“关于召开世界各国部长级气候会议问题”和“关于气候影响社会的行动计划”等3个文件,并提出世界气候计划(WCP),标志着人类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指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地球温度的升高。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为上升趋势,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全球气温的升高。最近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而最近20年是过去100年中最热的。据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数据,2002年1月全球绝大部分陆地区域表面温度都高 出以往任何时期,是1880年有气象纪录以来全球陆地表面平均温度的该月最高点。除大气温度外,气候变暖的证据还包括海洋温度和钻孔温度的升高以及山岳冰川的融化等。 未来气候将继续变暖,气候系统模式可以估计这一趋势。中国气象局国家气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分析 引言 研究意义:本文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也同时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而能抛开一切认真切实的为后代做好自己的本分不应犹疑。 研究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当下出现对气候变暖的质疑以及行为措施的犹豫,本文在呼吁所有人认清气候变暖以及人类的不当活动造成严重其后影响的事实状况中提出两个主要观点,也同时在让人们知道相关的措施已在实施并产生不错效果时列举了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确实行动。 关键词: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人为温室效应 具体内容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温室效应正是在探索研究气候变暖时由法国学者Jean-Baptiste Joseph Fourier(1768~1830)于1824年第一次提出。尚且不再追究更早的关于温室效应的了解与研究,如今是2015年,从温室效应在被人类所知到今天已经有两个世纪。至于相关资料所记载的,第一次怀疑温室效应会发生的观测是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在1897年所做的,虽然当时没有引发大型的公众讨论,但据了解,1980年代已经明确开始引发公众关注,时至今日已经三十又五载。而这35年也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所经历的,正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的高速时期。 在这一段时期中,每个人都经历着,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案层出不穷,形形式式,为之改变的人、为之提出质疑的人也是各种各样。 首先,时至今天,谈一下对于那些质疑全球变暖的观点。我认为其中也有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