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世界漫谈1
第7-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课件(华东版)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展开
激烈的斗争,主要是围绕( C )
A 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B 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C 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D 争夺巴尔干地区
两大军事集团
一战
影响
1、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 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 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 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 的《同盟条约》) 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
约国”是指( A )
A 德国和奥匈帝国 C 英国和奥匈帝国
B 德国和俄国 D 英国和俄国
【中考链接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
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 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 指( ) A.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事件 B.意大利——萨拉热窝事件 C.巴尔干半岛——三国同盟的形成 D.意大利——三国协约的形成
【中考链接3】一位老兵回忆道:“我驾着坦克孤 零零地冲向一座村庄……德国兵全给吓懵了,全 部乖乖投降,一共有300多人。”材料中提到的武 器首次用于战争是在( )
12、一战开始后,意大利“叛变”同盟国而加入
协约国作战,这说明了(D )
A 意大利有正义感 B 意大利耍两面手段 C 协约国在战争中占优势 D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谢谢观赏
BYE—BYE
萨拉热窝
欧洲火药桶 巴尔干半岛
【视频】 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问题探究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 的灾难,认为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人类 可以避免这场战争浩劫。这种观点你赞成 吗?为什么?
全国高考最新预测作文及范文7篇2023
全国高考最新预测作文及范文7篇2023全国高考最新预测作文及范文(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你有树的种子,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在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材。
活着死了都有用,这就是我们每一位同学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结合上述材料,请围绕“成长标准”谈谈你自己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属于单则具有哲理性的材料作文。
考生首先要做的是提取材料中阐述的哲理性内涵——成长的标准。
据材料中的第一个句号内容“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可知,其哲理性内涵之一是“要学会自力更生,自我成长”;据材料中的第二个句号内容“活着死了都有用”可知,其哲理性内涵之二是“无论生死,都要产生自己的价值和追求的信仰。
能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信仰,最终还是取决于自我,与一切环境无关。
”此作文题的驱动任务很简单,即“结合上述材料,请围绕“成长标准”谈谈你自己的思考。
”,也就是说,要求考生不能脱离材料侃侃而谈,还要结合上述分析出的两个哲理性内涵,再围绕“成长的标准”进行立论。
【佳作赏析】以我之卓越,成国之风景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时代青年,国之栋梁。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棵树,信仰就是那种子,榜样就是那养分,卓越的人生就是一道风景。
在青年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应秉持信仰,汲取养分,以我之卓越,成国之风景。
奠基·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唐代魏征曾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人生如树,信仰做种;人生如泉,信仰为源。
信仰是人生的根本,信仰决定人生远行的方向。
携信仰前行,黄文秀、石磊等大学生村官在扶贫一线不忘初心;携信仰前行,南仁东用尽生命所有的光,点亮中国“天眼”;携信仰前行,更多的医务人员递交了奔赴抗“疫”一线的请愿书;携信仰前行,歌手韩红奔波在抗“疫”一线,打通了一条充满爱与温暖的《天路》……他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他们活着是风景,死后是栋梁。
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十二月语文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材料一:写文章不同于记日记。
记日记是自我交际,只要记事清楚、他日可复读即可。
写文章是社会交流,心中首要是读者,使读者爱读,读后有所获;甚至存而再读,或推荐他人;甚至传诵于世,成为范文。
文章贵有新意,或告诉人新事情,或陈述新观念。
陈词滥调、空话套话、没有信息量的文章,不过是作者徒费笔墨,读者浪费时光。
此类文章泛滥,读者便失去阅读兴趣。
硬让人读,则一翻而过,入目不入心,读文章成了应付差事。
文章贵新亦贵真。
事情应是真实的,情感应是真实的,观念应是自己相信的。
“真”是诚信的社会伦理在作者和读者关系上的体现,也是语言合作原则对语言交际的基本要求。
当今时代,各种信息爆炸般涌来,或真或假,或实或虚;信息源或亲身经历,或道听网说;甚至还有网络舆论碾压、语言暴力之类的问题。
因而,分辨信息真实性,传播真实信息,尤为重要。
说实话,说真话,已不仅是伦理问题,而且是分辨真假能力问题,有时候甚至还成为有无胆量、有无脊梁的人格问题。
作者与读者是朋友关系。
文章观点要读者接受,应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不能以声夺人,以势压人,援引古今名言以助声威,使用大量排比句式以助声势,而是要揭示社会发展的真问题,关注人民大众的心头事,以事实之力、逻辑之力来吸引读者,以同理心、赤诚心来感动读者,以智慧之光、思想之光来引领读者。
简明是好文章的一种标志,也是好文风的一种表现。
简单问题复杂化,不是作者没想清楚,就是故意不让人弄清楚。
网络时代,碎片化的传递信息和接受信息成为常态。
如此境况,更需要把事理想清楚,用简洁的话语说透彻。
陈言务去,套话务除。
近读增补修订后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再次被毛主席简明朴实的文风所打动,不管是批示、讲话、文稿还是代拟的会议通知,都简洁明了,没有套话空话。
这不仅表现出毛主席驾驭文字的娴熟能力,更显现他对事情对世界的把控能力。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历史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考生 须知1.本试卷共9页,共28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和学号。
3.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是A.专家推测B. 化石C. 神话传说D. 文字记载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下面知识卡片描述的古人类是个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个 能够直立行走个 能够制作砍砸器、尖状器等 个 已经会使用火3.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和黄帝B.黄帝和蚩尤C. 尧和舜D. 禹和启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禹最初想传位给伯益,但是在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取 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
这标志着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 启的治国能力更强C. 德才重于血缘关系D. 禅让制更利于治国5.“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
”站在“殷商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A.周平王迁都B. “国人暴动” C. 盘庚迁都 D.禹修建城池6.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
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簋,这说明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①周王室地位下降 ②大国诸侯势力雄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春秋时期农业发展 ④春秋时期“礼崩乐坏”A.元谋人B.郧县人C.北京人D.蓝田人7.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其中①②时期的时代特征是① ②A. 中华文明的起源B. 社会动荡与变革C. 原始农业的产生D.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8.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 期交往,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漫谈化学发展史
漫谈化学发展史化学是研究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其变化的一门科学,在世界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化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并达到今天的水平。
化学的发展起源于古埃及时期,古埃及人开始使用实验方法对化学做出了探索和实践,他们制作出了不同类型的油,磨制出了黄金,做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配方,甚至将铝抽出来,装饰着宝座和器皿。
古希腊时期,一些古希腊化学家发现了金属的可燃性,他们开始研究元素、化学反应和早期的助熔剂,并用它们来制造玻璃、制黑色宝石以及炼金术。
古印度时期,古印度化学家开始研究分子、原子结构以及它们与元素的互作,发现了氢气,并研发出了一种叫做“Loha”的合金。
古印度人还开发出了像硝酸和氯化物这样的化学物质,研制出了烧制瓷器所需的特制陶土,以及古代发明家僧伽罗蒙摩尼和拉斯蒂对石油和煤的探索,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燃料。
17世纪,有了笛卡尔、伦理学和新物理学,这些理论为后来的化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新物理学运动得到了前任发展,玻尔、黑格尔、拉尔夫等把化学联系到了自然科学的领域,使科学家们得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化学。
19世纪,科学家们发展了化学基础理论,如阿尔贝拉瓦兹和斯坦李汤森这样的研究者完善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他们发明了新奇的实验方法、前所未有的试剂、许多概念以及适用于各种化学反应的新的理论,为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化学发展到这个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化学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限于描述性的阶段,而是越来越偏向于解释性的阶段,科学家们不仅仅可以解释化学反应,还可以预测物质的物理性质以及物质组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21世纪,化学家们还在研究新的材料和新的制造工艺,以更新的化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就是化学发展史的简单概述,当然,它的发展历程更为漫长,也更为复杂,但这只是一个起点,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通往更进一步发展的道路。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部编版,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一、说明类阅读(一)(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阅读下文,完成1~5题。
(共15分)材料一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伤害和不便。
【A】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
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
【B】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C】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①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
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
采用这种处理方式的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
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
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
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的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2024年高考上海春季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子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2)故不积跬步,;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3)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一仰一俯,拉开纵向的空间,表现了蜀地山势高峻、谷深水急的地形特点。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分)经过长期的政治实践和探索,到公元前180年前后,黄河流域形成以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
,,,,。
①10万平方米左右的宫城是都邑的重心②呈现出路网和围垣界隔的多宫格布局③二里头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④专门的手工业作坊区开后世官营手工业先河⑤东西二组中轴线布局的四合院式宫殿宗庙建筑成为后世宫室制度的先河A.③②①⑤④B.③⑤②①④C.①④③②⑤D.①⑤④②③(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与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
(3分)A.评论版《奋力谱写新时代文化发展新篇章》B.文化版《黄河文化见证中华早期文明的形成》C.要闻版《闲读杂书:漫谈黄河流域古文化》D.社会版《二里头文化: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二阅读 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材料一:由两部分组成。
简讯报道一部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丹麦纪录片《逃亡》],影片内容是战争中苦难的人。
随后有五个论坛留言讨论动画片获评最佳纪录片是否合理。
材料二:探讨纪录片与真实的关系,举例实验纪录片《浮生一日》,文章强调真实不仅是客观真实,更涉及到创作者的观看者。
3.从讨论区里的发言内容看,没有出现逻辑错误的网友是。
( )(2分)A.甲B.乙C.丙D.丁4.以下关于纪录片的说法与资料第1段中“真实是一个变量”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导演要以独到的眼光捕捉现实生活。
B.纪录片应当激活观众对现实的新感知。
C.导演需要对现实材料进行创造性处理。
2024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2024年江苏省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中考一模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小题。
扬州,一个诗一般的城市。
空灵迷蒙,在李白的三月烟花里 A轻音袅袅,在杜牧的玉人箫声里。
告别灰暗枯寂的冬日,春日里扬州的各种花逐步渐次繁盛成了一幅画。
瘦西湖的湖上梅林,何园“尘不染”的白玉兰、高邮湖上娉.()婷的二月兰、仪征路旁热烈奔放的芍药花…… 今年扬州不仅赏花的品种增多,而且各大景区举办赏花主题的文旅活动也 B 。
这个春天,花惹你xiá()思,去奔赴一场春日之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娉.( )婷xiá( )思(2)横线A处应该填上什么标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4)根据语境,在横线B处填入最恰当的成语()A.精彩纷呈B.络绎不绝C.浩如烟海D.娓娓道来二、综合性学习2.为了更好地介绍扬州的春菜,小语同学创作了剧本《春菜,来点新意》,现在准备把这个剧本搬上校园艺术节的舞台,请你就剧本中的戏剧冲突进行修改完善。
甲(A):我真不懂了,春菜居然上了热搜,不过是一些蔬菜,也翻不出什么花样,能有什么好的?乙(微笑着,骄傲地):你这就不懂了吧!B。
(1)根据人物对白,在A处为人物甲填入恰当的表情、语气方面的舞台说明。
A:。
(2)根据链接材料在B处为人物补充一句话,要求使用恰当的关联词,体现两则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扬州人对吃很是讲究,荠菜一定要是沾着泥巴的,马兰头和芦蒿一定要水水灵灵的,过冬剩下的咸肉,刚好搭配上开春的菜苔、河蚌;春天里,少不了洋花萝卜,简单的调味就是一道爽口的下粥菜,一路逛下来,菜场里满满的绿色交响曲,从浅到深,从淡到浓,艺术生来了都得把画笔换成筷子……——《扬州网》近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旗下互动平台“地道风物”把江苏誉为中国最会“吃春天”的大省。
随着春菜上市,扬州淮扬菜大厨领衔创新,运用春季常见的马兰头、荠菜、香椿、枸杞头、蚕豆、鱼鲜等食材,做出不同的风味,方便吃货们打卡的同时,也为“世界美食之都”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1. 引言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结构、性能和制备方法的学科,它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回顾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从早期的原始材料使用到现代先进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2. 早期的材料使用人类早期的材料使用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如石头、木材、兽皮等。
这些原始材料在史前时期被用于制作工具、武器和住所。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使用金属材料,如铜、铁等,以满足更多的需求。
3. 古代材料科学古代文明中的一些文化,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对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埃及人发展了陶瓷技术,制作出精美的陶器和磁器。
古希腊人研究了光学现象,并发现了玻璃的制备方法。
古罗马人在建造领域使用了混凝土,创造了许多耐久的建造物。
4.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机械创造业的兴起,对材料的需求大大增加。
这促使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研究材料的性能和制备方法。
在19世纪,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塞莱特(Henry Bessemer)发明了贝塞莱特炼钢法,使钢铁创造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同时,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的电化学研究为新材料的发现和制备提供了基础。
5. 现代材料科学的兴起20世纪初,材料科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材料科学家开始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这些研究为新材料的开辟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二战期间,材料科学在军事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开辟高性能合金和复合材料。
6. 先进材料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20世纪后半叶,人工合成材料和纳米材料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人工合成材料,如聚合物、陶瓷和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多样的应用领域。
纳米材料,由纳米尺度的颗粒组成,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和医学领域。
7. 当前的材料科学研究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开辟可持续发展的材料和技术。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文学的价值和功用,百年中国的镜子
2024届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文学的价值和功用,百年中国的镜子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选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
现当代文学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在研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结合下面三段材料,谈一谈你对“文学的价值和功用”这一论题的理解。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国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
﹣﹣鲁迅《边城》中人物的正直与热情,虽已成为过去了,应当保留些本质在年轻人的血里和梦里……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沈从文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用他们的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老舍要求:①中心明确,主题鲜明;②条理清晰,逻辑感强;③不少于800字;④拒绝宿构,不得套作。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在研读《选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现当代文学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结合三段材料,谈论对“文学的价值和功用”的理解。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材料中提到的现当代文学,它是近百年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在表现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因此,在谈论文学的价值和功用时,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探讨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心理、传达时代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本题三段材料中鲁迅所说的“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国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强调了文学要与时俱进,传承民族文化,塑造国人的自觉和个性。
沈从文通过《边城》中人物的正直与热情,呼吁保留这些品质在年轻人的血里和梦里,重新燃起年轻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老舍则通过一个大茶馆展现小社会,用小人物的生活变迁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迁。
青岛大学2013年秋季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列表
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中心校区 课程号 TX330302 TX330079 TX330081 TX330088 TX330135 TX330188 TX330135 TX330101 TX330026 TX330021 TX330027 TX330027 TX330027 TX330025 TX330111 TX330207 TX330207 TX330207 TX330207 TX330196 TX330037 TX330179 TX330010 TX330010 TX330102 TX330228 TX330228 TX330038 TX330077 TX330077 TX330046 TX330022 TX330213 TX330160 TX330310 TX330042 TX330008 TX330230 TX330099 TX330076 TX330060 TX330303 TX330104 课程名称 《周易》解读 C语言程序设计 Photoshop数码合成与欣赏 Web技术 材料世界漫谈 材料世界漫谈 材料世界漫谈 常用家电原理与故障诊断 成功的心理储备 传统体育养生学 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大学生必须培养的66种明智思维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廉洁教育专题 大学生廉洁教育专题 大学生廉洁教育专题 大学生廉洁教育专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 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 电脑绘画基础 东方文化概论 东方文化概论 发明与创造史话 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心理学 纺织品和服装消费心理学 纺织纤维及面料识别 服饰美学 服饰美学 高等教育学 高雅与流行音乐试听 公共关系学 公共人力资源学 功能纤维纺织品与生活 管理学 国际经典影视广告赏析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物流 国际知名品牌服饰鉴赏 海洋药用资源 汉字文化解读 互联网实用技术 课序号 课容量 1 1 1 1 2 2 1 1 1 1 2 1 3 1 1 1 2 3 4 1 1 1 1 2 1 1 2 1 1 2 1 1 1 1 1 2 1 1 1 1 1 1 1 120 120 120 120 90 90 120 108 120 115 108 93 115 115 90 77 77 77 77 120 115 90 120 108 120 77 77 120 108 108 120 108 108 108 120 120 108 77 93 108 120 77 108
2024年《让世界充满爱》教案(通用3篇)
2024年《让世界充满爱》教案(通用3篇)《让世界充满爱》教案1(约2398字)一、活动目的1、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认识、关爱普通人,尤其是弱者,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2、培养同学们善于与人相处、与人共事、与人合作的精神。
3、培养同学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
4、培养同学们写作记叙文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根据活动主题以及自己的任务,进行定向性阅读或采访等活动,收集相关资料。
2、整理所搜集的资料,每人写一篇爱心故事。
3、每人至少一则故事,四人一组,课前交流,每组选一则最能打动人的。
4、这次作文要求写记叙文。
写作之前要多了解有关记叙文的写作要求。
“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这是对一般__的要求。
记叙文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尽量写出自己独特的体察和感悟”,也就是作文的个性化,也非常重要。
5、准备郭峰《让世界充满爱》、韦唯《爱的奉献》、周华健或臧天朔《朋友》等与主题有关的歌曲或音乐。
6、了解讲故事的方法与技巧:首先要以口语为主,语气要亲切,可根据故事内容,恰当运用停顿、轻重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表达感情,感染听众,以求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其次可借助表情、手势、姿态、动作等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增强表达的生动性;最后还要注意根据现场反应,随时调整自己所讲述的内容和方式。
三、活动建议“关爱每个伙伴”,讨论内容是:怎样针对需要关爱的伙伴的情况,给予切实的帮助?怎样使个人都感到集体的温暖,与大家一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次讨论涉及自己的同学,所以讨论的内容要注意不触及同学的陷私,大家说话要注意掌握分寸、要得体,要尊重同学的自尊心。
“同在一片蓝天下”,讨论内容是:交流对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的、捡破烂的……的观察、思考所得与感受。
这观察、思考和感受肯定有的全面、有的片面,有的深、有的浅,交流讨论可以取得成果共享的效果。
尤其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得出的感受,甚至相反的感受,都在班上交流,加以讨论,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思维,激发同学们的灵性和悟性。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结构、性质和性能的学科,它涉及到材料的合成、加工、性能测试和应用等方面。
材料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是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详细介绍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
1. 古代材料科学的发展古代人类开始利用自然材料,如石头、木材和骨头等进行生活和工作。
他们通过试错的方法,逐渐发现了不同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例如,人们发现石头可以用来制作工具和建造材料,木材可以用来制作家具和船只等。
这些经验积累为后来的材料科学奠定了基础。
2. 工业革命对材料科学的影响18世纪的工业革命是材料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机械创造业的兴起,对材料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开始研究金属的合金化和热处理,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和耐用性。
同时,人们还发现了新的材料,如煤炭和石油,它们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发现推动了材料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3. 材料科学的形成与发展20世纪初,材料科学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系统地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例如,X射线衍射技术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观察到材料的晶体结构,从而深入了解材料的性能。
此外,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也为材料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4. 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科学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人们开始研究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和功能性材料等新型材料。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以应用于电子、光学和医学等领域。
生物材料可以用于修复和替代人体组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功能性材料可以根据外界条件改变其性能,如温度敏感材料和形状记忆合金等。
5. 材料科学的应用材料科学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领域,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新材料的研发,如高强度钢、高温合金和复合材料等。
这些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创造和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得人工器官和组织工程成为可能。
材料世界漫谈5
2
中国陶瓷的发展史
3
中国陶瓷的演进
西方人士称呼中国为“瓷国”—— China 中国陶瓷的演进:
实用(简朴) 艺术品(华丽) 科技发展
4
中國陶瓷的演进——始于新石器时代
中石器 硬陶 兵马俑 旧石器 新石器 史前時代 元朝于景德镇设“浮梁瓷局”。并发 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
夏商周秦汉 三 国 釉 陶 。 第 一 個 瓷 器 生 成 。
陶瓷是脆性材料,大部分陶瓷是通过粉体成型和高温烧结
来成形的,因此陶瓷是烧结体。 烧结体也是晶粒的聚集体,有晶粒和晶界,所存在的问题 是其存在一定的气孔率。
Al2O3粉末的烧结组织
ZrO2陶瓷中的气孔
39
二、普通陶瓷
普通陶瓷是用粘土(Al2O3· 2SiO2· 2O)、长石 2H (K2O· 2O3· Al 6SiO2,Na2O· 2O3· Al 6SiO2)和石英(SiO2) 为原料,经成型、烧结而成的陶瓷。 其组织中主晶相为莫来石(3Al2O3· 2SiO2),占 25~30%,玻璃相占35~60%,气相占1~3%。
粉彩是加入砷、铅的玻璃料。 艺术:此盘宽面,盘内稍圆弧,盘 缘出扳沿。在扳沿中间以径一点五公 分的镂空圆连续一圈,圆圈口缘描金 彩,并加图案花卉饰之。盘内壁口缘以 矾红图案饰,盘心以菱形方格五色彩变 化图案纹饰之,其图案成梯形之叠方格 纹排列,色彩的排列看似不规则,但实 为左右对称排列,方格图案周围以连续 草叶纹饰。盘心则饰八个色变化方格 纹,盘外则分四层花卉图案装饰。器面 有描金线的地方其金线之两边以矾红描 之。其余的则都用黄线勾画轮廓。
壶盖及器腹隙地满饰各色花卉,俗称“百花地”,为当时欧洲盛行之装 饰纹样。腹面为二长方形开光,以蓝料描绘山水,山势俊秀挺拔,屋舍巨 木,小桥流水,无不细笔描绘,留白处各以秀丽的行书体墨画“树接南山近、 “烟含北渚遥”,及红色闲章“山高”、“水长”,像是一幅水墨山水画作。
精品解析:2024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
2024年南海区初中毕业生适应性学业检测(一)历史(说明:全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和考号,再用2B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下表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粮食颗粒数统计表。
据此可知,二里头先民()稻米粟米黍米合计颗粒数1476813883224830899A. 发明原始农业B. 已建立早期国家C. 出现阶级分化D. 种植多种农作物2. 春秋初期,列国对吴国以蛮夷视之;直到春秋晚期,晋国开始拉拢吴国抗楚,吴国才真正进入中原人的视野,列国也逐渐承认其诸夏的身份。
这表明,春秋争霸战争()A. 导致了政局动荡B. 造就了文化繁荣C. 推动了民族认同D. 削弱了周王威信3. 秦始皇曾派几十万大军南征岭南,除去伤亡者以外,基本上都作为守边部队留驻岭南;秦二世时,又将中原未嫁女或丧夫女子“万五千人”派往岭南,以便与留守士兵组成家庭,繁衍后代。
这些举措()A. 旨在统一语言文字B. 利于岭南地区开发C. 便于强化君主专制D. 使分封制彻底瓦解4.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但在无为政治之下,诸侯王的势力迅速膨胀,渐有不臣之势。
为此,汉武帝()A. 尊崇儒家思想B. 大量释放奴婢C. 颁布“推恩令”D. 组织武力削藩5. 下图为南北朝时期的青瓷莲花尊。
据此推知,这一时期()河北北朝封氏墓出土南京南朝梁大墓出土A. 南北地区存在交流B. 对外贸易兴盛C. 江南手工业更发达D. 政权更替频繁6. 唐朝前期,敦煌地区不仅有西域商人的聚落,沿途还有不少供过往商人打尖住店的驿站。
2023年高考语文押题模拟卷二(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中语文押题模拟卷二全国卷专用考试版考试范围:;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们能从诗歌中借鉴什么呢?从艺术的角度说,我们能够借鉴的主要就是诗的语言。
因为小说有人物、情节,戏剧还有舞台、表演等,而诗歌则除了语言以外,什么都没有。
诗歌作为语言的艺术,既不能舍弃语言,又不应被概念和逻辑性所局限,诗歌因此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在形式上,诗歌要分行。
古典诗歌过去是可以不必分行的,那是因为古典诗歌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节奏性,不分行也等于分了行。
分行也好,节奏也好,都是为了有利于摆脱散文与生俱来的逻辑性和连续性,使语言中感性的因素得以自由地浮现出来,这也就是诗歌语言的飞跃性。
节奏是富于跳跃感的,它有利于诗歌语言的飞跃,捕捉到我们日常语言中所难以捕捉到的新鲜感受。
语言是人类非常宝贵的创造,有了语言,才有充分的思维,才有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使人类从本能向无限发展。
可是,艺术需要鲜明的感性,而语言中的感性却是间接的。
音乐可以使用音响,绘画可以使用色彩、线条,它们都能直接诉诸听觉和视觉。
而语言就不能直接被感受,而是通过许多概念的间接认识。
所以,这是一个困难,诗歌的艺术就在于能充分地发挥语言的创造性来获得最新鲜、最丰富的感受。
杜甫的名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给我们以何等深刻的印象!但诗人不过是使用了“落日”“大旗”“马”“风”这样一些概念。
这便是语言的艺术性,证明了诗歌创作的成功。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语言表达直接感受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那么又何必作诗呢?像这两句诗画出来不就行了吗?可是又有哪幅画能取代杜甫这两句诗所给我们的鲜明的艺术感受呢?这正是各门艺术各有各自所取得的成就。
中班建构区搭建技巧
中班建构区搭建技巧《中班建构区搭建技巧漫谈》嘿呀,说起中班建构区的搭建技巧,可真是有好多有趣的事儿可以讲呢!首先咱得说说那材料,积木、雪花片啥的,可都是宝贝呀!孩子们一看到这些,那眼睛都放光。
就像是一群小工匠发现了宝藏一样。
不过呢,有时候他们也会因为抢某个特别喜欢的积木而争得面红耳赤的,这时候老师就得出来当和事佬啦!搭的时候呢,规划很重要!不能东一块西一块的瞎搭,那就成了乱摊子啦。
就像是盖房子,得先有个设计图不是?中班的孩子们虽然还小,但也得引导他们有点规划意识。
我就经常看见有的小家伙自己在那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走近一听,原来是在给自己的作品“设计”呢,可爱极了。
然后就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别害怕失败,搭倒了重来就是!有时候看着他们搭的歪歪扭扭的,马上就要倒了,心里那个紧张呀,就想着要不要去扶一把。
但是忍住!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经历,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嘛。
有次一个小家伙好不容易搭了个高高的“塔”,结果手一哆嗦给碰倒了,哇的就哭了。
我赶紧过去安慰,告诉他没关系,再重新搭一个更厉害的!他眨巴眨巴眼睛,还真就不哭了,又开始埋头苦干起来。
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呀!几个小家伙一起搭个大城堡,你一块我一块的,多有意思。
但这中间也少不了矛盾,这个说要这样搭,那个说要那样搭,争来争去。
这时候就得让他们学会商量,学会妥协,毕竟团队合作才能出大成果嘛。
再说说创造力,中班的孩子那想象力可是天马行空的。
他们能把积木搭成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有的我都看不出来是啥,但他们能说得头头是道。
有个小朋友把积木摆成了一个圈圈,告诉我这是他的“秘密基地”,我还真就佩服他的想象力。
总之呀,中班建构区的搭建可真是充满了欢乐和挑战。
看着孩子们在那开心地搭建,一点点进步,真的感觉特别欣慰。
这不仅仅是在搭积木,更是在搭起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精神呢!希望每个中班的小朋友都能在建构区里玩得开心,搭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精彩世界!。
材料世界漫谈1
属特性的物质。如:碳钢是Fe-C 合金。
2、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通常指铁、铬、锰及其合金。 如:生铁、铸铁、钢、钢材、铁合金是最常用的黑 色金属。 有色金属:
除铁、络、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
如 : 镍、钼、钒、钛、钨等。
3、钢与铁 钢和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 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铁:碳含量>2.11%的铁碳合金。 钢:碳含量<2.11%的铁碳合金。
六、化学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1) 碳 碳对钢的性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 钢的碳含量越高, 其强度、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而塑性、韧性及焊接性则逐渐 降低。 (2) 硫 硫是由生铁及燃料带入钢中的有害元素,硫能引起热脆性,影 响钢的热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并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 硫对钢的唯一有利作用是能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3) 磷 磷是由生铁等原料带入钢中的有害元素,磷能引起冷脆性, 影响钢的冷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并能显著降低钢的塑性、韧性。 但磷可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第四节
1、节约原材料 2、材料代用 3、政策导向 4、以质补量
新世纪的材料发展策略
一、金属材料的资源危机的对策
二、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由单向循环模式向双向循环模式转变。 1、材料的单向循环模式
材料的单项循环模式示意图
资源开采 地球 冶金等初加工 工业原料
原材料
工程材料 组合加工制造
产品 人类使用后失效
稀有轻金属:相对密度很小,约在0.53~1.87g/cm3 锂、铍、铷、铯等 稀有高熔点金属:钨、钼、钛、锆、铪、钒、铌、铼、钽
稀 有 金 属 稀土金属: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相近,在矿石中总是伴生的, 单独提取各种纯稀土金属或化合物相当困难 钪、钇、镧及镧系元素等共17种 稀有放射性金属:钋、镭、锕及锕系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1、节约原材料 2、材料代用 3、政策导向 4、以质补量
新世纪的材料发展策略
一、金属材料的资源危机的对策
二、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由单向循环模式向双向循环模式转变。 1、材料的单向循环模式
材料的单项循环模式示意图
资源开采 地球 冶金等初加工 工业原料
原材料
工程材料 组合加工制造
产品 人类使用后失效
青铜之冠
秦陵铜车马严格按真车马的1/2制作 。造型精 美,比例恰当,装饰华丽,工艺精湛,形体庞大,所 以很多专家学者把它称之为“青铜之冠”。
马踏飞燕
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 中国雕塑史上的不朽之作。
1983年,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图形。
2002年, “马踏飞燕”的
仿 制品作为国礼赠布什。
三、铝及铝合金
废料
传统产业: 资源开采——生产加工——消费使用——废物丢弃 后果: 资源紧缺——能源浪费——环境污染
2、材料的双向循环模式
地球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综合利用变为无害废物
原材料
工业用原料
经过人类处理重新利 用后的无害废物
工程材料
产品
废料
材料的双项循环模式示意图
四、关于钢铁的几个概念
1、金属
金属:
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富有延 展性等特性的物质。(不仅包括纯金属,而且包括合金) 合金: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
1、纯铝 铝的发现: 1825年由丹麦化学家奥斯德发现。 1827年德国化学家武勒重复了奥斯德的实验,并不断改进 制取铝的方法。 1854年德国化学家德维尔用钠代替钾还原氯化铝,制得铝锭。 铝的存在: 铝以化合态存在于各种岩石或矿石里,如长石、云母、高 岭土、铝土矿、明矾。 地壳中含量7%以上,在全部化学元素 中含量占第三位(仅次于氧和硅),在全部金属元素中占第一位。
稀有轻金属:相对密度很小,约在0.53~1.87g/cm3 锂、铍、铷、铯等 稀有高熔点金属:钨、钼、钛、锆、铪、钒、铌、铼、钽
稀 有 金 属 稀土金属: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相近,在矿石中总是伴生的, 单独提取各种纯稀土金属或化合物相当困难 钪、钇、镧及镧系元素等共17种 稀有放射性金属:钋、镭、锕及锕系元素
七、不锈钢
1、定义
不锈钢指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 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又称不锈耐酸钢。 不锈钢: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 不锈耐酸钢 耐酸钢: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 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
2、化学成分
不锈钢基本合金元素主要有铬、镍、钼、钛、铌、铜、 氮等,以满足各种用途对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要求。
三、材料的几个判据 1、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 2、可经济地 3、制造有用物件等 战 略 性 判 据 资源 能源 环保 经济 价 廉 物 美
性能
第二节
材料是人类文明的里程碑
一、材料是人类历史阶段的标志
20世纪末,国外有人基于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并充分考虑近三、 四十年的发展,认为从过去到现在共经历了7个时代。
开采、生产和加工材料,必然对地球环境造成损伤和破坏。
第二节
现代战争武器与材料
一、军用坦克的发展:特殊的装甲材料。 二、隐身材料:B-2A和F117的保护神。 缩短军事目标被监视器或探测器发现的距离(尺度),以 便不被发现的技术,称为隐身技术。 三、烧蚀防热材料:洲际导弹等航天器的隔热屏障。 耐烧蚀件的设计和应用主要为了解决导弹、航天飞机、 火箭等在大气层高速飞行时产生的高温对材料的烧蚀作用。 对耐烧蚀件的要求,主要是能在短时间内承受高温加热 效应,保护其内的高速飞行器本体及内部仪器、装载物等。
稀散金属:地壳中几乎平均分布,没有单独矿物和矿床, 从冶金工业和化学工业部门的各种废料或中间 产品提取。如: 铟、锗、镓、铊等
金属的共性
铜(紫红色)金(黄色)
汞(液态)
1、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 2、大多数金属为固体 3、大多数金属有光泽 4、大多数金属能导电导热 5、大多数金属熔沸点高 6、大多数金属有延展性
金属之最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铝 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钙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 铁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 银 硬度最高的金属── 铬
熔点最高的金属── 钨
熔点最低的金属── 汞 密度最大的金属── 锇 密度最小的金属── 锂
二、有色金属的应用史 青铜器时代
司母戊鼎是中国目前 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 11.64%、铅27.9%。充分 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 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第一节
材料与物质
一、材料和物质的关系 通常认为材料是人类用以制成生活和生产中的物品、器件、 构件、机器和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 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的物质都可以成为材料。 二、材料的定义 有用的并能用来制造物品(件)的物质;一般系指固态的、 可用于工程上的物质;作为材料科学研究对象的材料则主要是 那些制造器件或物品的人造物质。 材料是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可经济地用于制造生活和生 产中使用的机器、构件、器件和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丰富多彩的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金 属 有 色 金 属 有色重金属:密度较大,约为7~11g/cm3 铜、镍、锡、铅、锑、钴、汞等 有色轻金属:密度小于5g/cm3 铝、镁、钙、钾、钠、钡等 贵金属:价值比一般金属贵,空气中不会被氧化 金、银及铂族金属(铂、铑、钯、铱、锇、 钌)等 稀有金属:发现较晚,工业上应用较迟,在自然界中 分布比较分散,提取方法上比较复杂
2、炼钢 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它杂质氧化成 气体或炉渣而除去。 炼钢的过程:降碳、调硅锰、除硫磷。
炼钢的方法:平炉炼钢、转炉炼钢、电炉炼钢。
炼出的钢水先浇铸成钢锭,再将钢锭经塑性加工成各种 型材;也可由炼出的钢水立即经连铸连轧工艺设备轧制成各 种型材,降低能耗。
第二节
一、金属的分类
属特性的物质。如:碳钢是Fe-C 合金。
2、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
黑色金属:
通常指铁、铬、锰及其合金。 如:生铁、铸铁、钢、钢材、铁合金是最常用的黑 色金属。 有色金属:
除铁、络、锰三种金属以外的所有金属。
如 : 镍、钼、钒、钛、钨等。
3、钢与铁 钢和铁都是以铁为基础,以碳为主要添加元素的 合金,统称为铁碳合金。 铁:碳含量>2.11%的铁碳合金。 钢:碳含量<2.11%的铁碳合金。
1、耐热钢
耐热钢是指在高温下具有热稳定性和热强性的特殊性能钢。 2、耐磨钢 广义地讲,耐磨钢是指用于制造高耐磨零件及构件的一类 钢。习惯上,耐磨钢主要是指高锰钢。 3、硅钢 硅钢是应用最大的软磁材料。软磁材料是指易反复磁化, 在外磁场去掉后容易退磁的材料。
九、钢铁的冶炼
1、炼铁
将金属铁从含铁矿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中提炼出来的 工艺过程,主要有高炉法,直接还原法,熔融还原法,等离子法。 炼铁的主要炉料是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原理:(1)还原剂的形成 C+O2=CO2+Q CO2+C=2CO-Q (2)铁的还原 Fe2O3+3CO=2Fe+3CO2 (3)炉渣的形成 CaCO3=CaO+CO2 CaO+SiO2=CaSiO3
材料循环示意图
原材料 矿石、煤沙、 木材、石油、岩 石、植物 大块材料
选矿 精炼 工艺
金属 化学产品、纸张 水泥、纤维
加工 工艺
工程材料 合金、晶体、 陶瓷、塑料、混凝土 纺织品
采矿 钻井 收获
木材 矿石 石油
矿业及农业科学 与工程范畴
回收
材料科学与工程范畴
设计 制造 装配
器件 性能 维修 使用
产品
二、材料的应用推动经济发展 1、城市的建立 城市是世界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2、产业革命 第一次产业革命:蒸汽机和纺织工业的推广应用; 第二次产业革命:石油和新能源的开发; 第三次产业革命:核能、飞机、汽车、化工和电子计算机 的发明和发展; 有人将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做为“第四次 产业革命”的标志。
人类使用材料的7个时代的开始时间
前10万年
前3000年
前1000年
公元0年
1800年
0年
1990年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水泥时代 钢时代
硅时代 新材料时代
每一种重要材料的发现和利用,都会把人类支配和改造自 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带来 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前推进一步。
第三节
新世纪的材料需求与忧患
一、目前,困扰人类社会的三大难题: 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 二、新世纪的材料需求: 1、结构和功能相结合 2、智能化 3、减少污染 4、可再生性 5、节省能源 6、长寿命
三、新世纪材料开发应用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1、重视材料制备工艺与技术开发。
2、材料的考虑因素: 材料的使用性能; 使用寿命及可靠性; 环境适应性,包括生产过程与使用期间; 价格。 四、传统材料地位 1、传统材料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密不可分; 2、对发展中国家,传统材料比新材料更重要; 3、传统材料量大面广,稍有改进,则收益可观; 4、传统材料消耗资源多,污染严重; 5、金属材料资源危机。
不锈钢的耐蚀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降低。 不锈钢中的主要合金元素是Cr,只有当Cr含量达到一定 值时,钢才有耐蚀性。
3、分类 按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可分为:铁素体不锈钢、双相不 锈钢、奥氏体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和沉淀硬化不锈钢。
铁素体不锈钢
双相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
马氏体不锈钢 沉淀硬化不锈钢
八、其他特殊性能钢
六、化学元素对钢铁性能的影响
(1) 碳 碳对钢的性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 钢的碳含量越高, 其强度、硬度越高,耐磨性越好,而塑性、韧性及焊接性则逐渐 降低。 (2) 硫 硫是由生铁及燃料带入钢中的有害元素,硫能引起热脆性,影 响钢的热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并降低钢的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 硫对钢的唯一有利作用是能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3) 磷 磷是由生铁等原料带入钢中的有害元素,磷能引起冷脆性, 影响钢的冷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并能显著降低钢的塑性、韧性。 但磷可提高钢的耐大气腐蚀能力,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