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太网业务及组网应用

合集下载

MSTP承载以太网业务的组网与应用

MSTP承载以太网业务的组网与应用

的 不 同的 组 网方 式 、 务 实现 方 式 以 及 业 务 的 应 用 情 况 。 文 章 对 于 我 国 目前 电信 运 营 商 城 域 以 太 网 的 建 设 有 一 定 的 参 考 和 业
借鉴意义。 关键词 : 多业 务 传 送 平 台; 太 网业 务 ; 网技 术 以 组 中 图 分 类 号 : N9 5 T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58 8 ( 0 7 0 — 0 0 0 1 0 — 7 8 2 0 ) 30 2 — 3
wo k 。 Th s p p rb g n t h e c ito ft eb scc n e t n e h ia h r c e it so o rt p so h r e e v rs i a e e i swi t e d s rp in o h a i o c p sa d t c n c l a a t rs i ff u y e fEt e n ts r — h c c
mo e fn t r i g,wa s o e l a i n a d a p i t n .Th e sa v n e h a e y b s d a o e e e e o d so e wo k n y fr a i t n p l a i s z o c o e i a d a c d i t e p p rma e u e s s me r f r n e f r d n t e c r e tme r t e n tc n t u t n i i a h u r n t o E h r e o s r c i Ch n o n
Ne wo ki g a d a plc to f M S a r i h r t s r i e t r n n p i a i nso TP c r y ng Et e ne e v c s

IMS集团固话和一网通业务组网方案

IMS集团固话和一网通业务组网方案

IP PBX
电话线 网络线 网络线
人工话务台功能需求。
存在总分机构内部短号统一规划需求。 • 组网方式:使用单台IPPBX设备进行组网 或与IAD、 AG设备进行级联组网 • 组网特点:采用IPPBX设备接入移动专线 网络,直接注册到SBC,接入IMS核心网; 如有级联IAD、AG等设备,则向IPPBX设备 发起分机代理注册,通过IPPBX接入IMS
AG设备
AG即综合接入网关设备,位于CM-IMS网络的用户侧,支持提供语音业务,负责将用户的语 音接入到CM-IMS网络完成相应功能。与IAD相比,AG设备的下行端口数量比较大,具有更 高的可靠性和性能。
• 支持与CM-IMS核心网交互完成呼叫业务。 • 支持与CM-IMS核心网交互完成CM-IMS网络提供的各种业务。 • 支持终端混音的三方通话。
IP PBX组网方案
目标客户:
CM-IMS
SBC
党政军、行业主管部门、跨国集团、大型企业、区域 龙头企业、酒店宾馆,客户的基本需求如下: 基本的语音业务需求,固话、传真等需求。 话音用户数较多,有内部短号互拨需求。 企业总机, IVR智能导航需求。
接入网
个性化的彩铃和集团彩铃需求。 计费功能需求。
分流保号对IMS接入设备要求
端口要求
• 针对保号业务,要求现网的IMS接入设备能够提供FXO接口或者E1接口,分别用于收敛模拟 中继线路和TDM中继线路。
功能要求
1.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智能路由功能,实现语音话务的分流,即可以根据实际用户的拨号 规则自动选择出局线路。 2.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每个端口设置多个号码,至少满足他网运营商短号和长号以及CMIMS短号和长号的分配。 3.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断电逃生及断网逃生功能,即在用户现场断电及IMS接入设备上行 链路中断,无法与CM-IMS通讯的情况下,能够支持所有的呼叫切换至原有的运营商线路 上。 4. 要求IMS接入设备支持访问控制功能,只允许本机设备的端口通过他网运营商线路和IMS 线路出局,不允许级联设备跨设备通过另外一台IMS接入设备的他网运营商线路和IMS线 路出局。

以太网技术和组网规范

以太网技术和组网规范

以太网模块和功能 以太网层次结构
以太网层次结构主要对应于OSI层次结构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其层次结构如图2-5所示。
图2-5 以太网层次结构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 提供一个或多个SAP; 发送时将数据组装成带MAC地址和差错检测的帧,进行同步、定界及透明传输; 接收时拆卸帧,执行MAC地址识别(寻址)和差错检测; 管理链路上的通信,进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与传统的OSI中数据链路层也有区别: 局域网链路支持多重访问,支持成组地址和广播; 支持MAC介质访问控制功能; 提供某些网络层的功能,如网络服务访问点SAP、多路复用、流量控制、差错控制。 MAC子层功能: 成帧/拆帧; 实现、维护MAC协议; 位差错检测,寻址等。
传输媒体(也称网络介质):100BASE-T 标准允许包括四个不同的物理层规范,第一个物理层规范支持2对5类UTP或1类STP,第二个物理层规范支持4对3/4/5类UTP,第三个物理层规范支持单模或多模光缆,第四个物理层规范支持2对3/4/5类UTP。100BASE-T根据使用物理层传输媒体的不同类型,分为100BaseTX、100BaseT4、100BaseFX和100BaseT2四种。
按照数据链路层控制来分,有以太网卡、令牌环网卡、ATM网卡等,它们在数据链路控制、寻址、帧结构等方面不同。
以太网采用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控制技术。在OSI七层协议中主要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方式。二者之间有标准的接口(例如MII,GMII等)来传递数据和控制。
1
2
3
向高层提供SAP(服务访问点); 建立/释放逻辑连接; 差错控制; 帧序号处理; 提供某些网络层功能等。
LLC子层功能:

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

专业实习题目:SDH网络组网、配置、操作和管理及以太网业务配置实验2016-5-13一、实验目的(1)利用ZXONM E300网管组建传输网络,了解SDH传统业务组网配置和网元的配置(2)创建网元,并完成各网元之间的业务配置(3)完成时钟源和公务配置,修改网元网元状态、下载网元数据(4)掌握以太网业务配置二、实验器材(1)ZXONM E300一台;(2)实验终端电脑一台。

三、实验内容(一)SDH传统组网配置及网元配置(1)按照ZXONM E300配置手册将设备与PC机互联;(2)连接网管①使用交叉网线连接网管计算机和网元A子架接口区的网管接口Qx(此步骤跳过)。

②修改网管计算机IP地址为193.55.1.5、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93.55.1.18。

(3)创建网元表6-3 各网元信息表网元A B C D E参数网元名称NET01 NET02 NET03 NET04 NET05 网元标识 1 2 3 4 5 网元地址196.1.1.18 196.1.2.18 196.1.3.18 196.1.4.18 196.1.5.18 系统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325 ZXMP S200 设备类型ZXMP S200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325 ZXMP S200 网元类型ADM&REG ADM&REG ADM&REG ADM&REG TM 速率等级STM-4 STM-16 STM-16 STM-16 STM-4 在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离线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自动建链配置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主子架(4)安装单板①在客户端操作窗口中,双击拓扑图中的网元图标,进入单板管理对话框②所有网元单板安装完成保存后,再次双击该网元,各网元的单板管理对话框中的模拟子架应显示所安装单板(5)建立连接1)在客户端操作窗口中,选择所有网元,单击[设备管理→公共管理→网元间连接配置]菜单项2) 按照表6-7所示的单板连接关系建立光连接表6-7 连接配置表序号始端终端连接类型1 NET01 OL4[1-1-5]端口1 NET02 OL4[1-1-8-3]端口1 双向光连接2 NET01 OL4[1-1-6]端口1 NET03 OL4[1-1-6]端口1 双向光连接3 NET01 OL1[1-1-4]端口1 NET05 OL1[1-1-4]端口1 双向光连接4 NET02 OL4[1-1-6]端口1 NET04 OL4[1-1-8-3]端口1 双向光连接5 NET03 OL4[1-1-8-3]端口1 NET04 OL4[1-1-6]端口1 双向光连接3)验证:在客户端操作窗口的拓扑图中,成功建立光连接的网元图标间有绿色连线相连4)选中所有网元,在客户端操作窗口单击[设备管理→公共管理→网元间连接配置]菜单项,弹出如图6-14所示的连接配置对话框,查询光连接(二)SDH传统组网配置及网元配置(1)时钟源配置确保SDH网络只有一个时钟源,且时钟不成环。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t)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EC、l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给他PARC 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电脑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

全国NOC技能竞赛学习课件-MSTP以太网业务与组网应用

全国NOC技能竞赛学习课件-MSTP以太网业务与组网应用

数据包 Tag
端口
Tag aware (入)
透传
Tag aware (出)
透传
Access (入)
丢弃
Access (出)
剥离VLAN ID
Hybrid (入)
透传
Hybrid (出)
如果VLAN ID相同,剥离VLAN ID,反之则透传
Untag
丢弃 - 添加默认VLAN ID - 添加默认VLAN ID
行,数据流所走的路径就是LSP; P/PE: P( Provider)为MPLS网络内部节点,PE( Provider Edge)为MPLS网络边缘。
EVPL-通道共享与MPLS标记
通道共享与MPLS标记:
➢ 共享通道:共享了VCTRUNK通道给多用户使用,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数据所携 带的VLAN或MPLS标识的不同而区分、转发数据。这样,多个用户虽然共享 了同一VCTRUNK,但却象得到了专线的业务品质一样的服务。
Internet 网络 NE1
A VLAN ID=22
NE2
B VLAN ID=22
EVPLAN
NE4
C VLAN ID=11
C VLAN ID=11
NE3
配置注意事项:
VCTRUNK需构成全MESH结构
谢 谢!
NE1 NE2 两纤双向复用段环 NE4
NE3
C(1)
PORT3
无保护链
C(2)
PORT4
NE5
VCTRUNK
C & C(1)业务
C & C(2)业务
EPL-VCTRUNK共享
T2000
通过VLAN ID在VCTRUNK内实现隔离
D

第1章 以太网组网实验

第1章 以太网组网实验

第1章以太网组网实验目前,以太网是最具影响力和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由于其组网简单、组建造价低廉,因此成为事实上的局域网标准。

计算机组网涉及计算机网络从涉及、建造到维护的全部生存过程,其涉及内容广泛。

本章通过简单的以太网组网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网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1.1以太网结构以太网在逻辑上采用共享总线的拓扑结构(物理上可能是一个星形结构),如图1-1所示。

介质访问控制方式采用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策略(CSMA/CD)。

在以太网中任何结点都没有可预约的发送时间,各结点随机发送数据。

网络中不存在集中控制结点,所有结点都平等地争用总线,因此,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式属于随机争用方式。

结点结点图1-1 以太网结构以太网组网采用的传输介质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网络速度有10Mbps、100Mbps、1Gbps等。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传输介质和网络速度,以太网都是使用CSMA/CD 的介质访问控制。

表1-1列出了以太网使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

表1-1 以太网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1.2组网设备与器件不同标准的以太网组网需要使用不同的设备和器件,10BASE-T和100BASE-T组网所需的设备和器件主要有:带有RJ45连接头的UTP双绞线电缆、带有RJ45接口的以太网卡、10/100集线器(交换机)等。

1.2.1以太网集线器与交换机1. 以太网集线器集线器处于网络星形拓扑结构的中心,是以太网中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之一,目前已经被交换机所代替,如图1-2所示。

集线器(HUB)也称为多端口中继器,当集线器的一个端口接收到数据帧后,首先要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中继,然后向其他每个端口广播发送。

只有通过集线器,以太网中结点之间的通信才能完成。

集线器具有如下主要功能和特性:➢用作以太网的集中连接点。

➢放大接收到的信号。

➢转发数据信号。

➢无过滤功能。

➢无路由检测和交换功能➢不同速率的集线器不能级联。

TB102101 OptiX 155622H(Metro 1000) 以太网业务处理板(ET1)硬件介绍ISSUE2.0

TB102101 OptiX 155622H(Metro 1000) 以太网业务处理板(ET1)硬件介绍ISSUE2.0

13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ET1单板组网应用

ET1板主要用于解决以太业务接入、带宽管理和以太业务汇聚等电信应用
领域 。

提供以太网透传能力,将10M/100M端口转换成N个2M,通过传输网传送, 提供局域网用户的互连 ,其协议也只是内部协议,还不能与外部协议对接。 主要用于专线接入,宽带小区点对点的接入 。
SDH环网
4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以太网业务处理板的作用
ET1板的作用:

1)上行方向:对接入的10M/100M以太网数据帧进行VLAN识 别,根据VLAN或端口来分配带宽,通过ML-PPP协议进行数 据切片,在网络处理模块完成数据缓存和队列调度,并实现 E1至VC-4的映射 。 2)下行方向:从VC-4中恢复出E1信号,在网络处理模块通 过ML-PPP协议完成以太网帧的重组。在网络处理模块,还可 以完成MAC(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的 转发,从而支持多个局域网的互连 。
23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告警在信号流中产生的位置
以太网性能 ETH_LOS, LOOPALM SDH性能 BIP_EXC\BIP_SD\BUS_LOC\HP_LOM\LP_RDI\LP_REI LP_RFI\LP_R_FIFO\LP_SIZE_ERR\LP_SLM\LP_TIM LP_UNEQ\TEMP_ALARM\TU_AIS\TU_LOP\UP_E1_AIS LOOPALM\MP_PS
18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ET1单板组网应用

多点到一点的汇聚

PTN 业务及组网应用

PTN 业务及组网应用

用户侧到用户侧的以太网本地业务 E-Line业务分类 – 相同网元上下业务 端口承载的用户侧到网络侧的以太网业务 – 使用Port或者Port+VLAN对业务进行区分和隔离 PW承载的用户测到网络侧的以太网业务(该模式最常用) – 通过不同的PW对业务进行区分和隔离 – E-Line,E-LAN一条以太业务对应一条PW,E-AGGR可将多个端口 的以太业务汇聚到一条PW上。 QinQ Link承载的用户测到网络侧的以太网业务 – 通过S-VLAN标签对业务进行区分和隔离
-6-
PTN 网络侧组网场景
Microwave Dense City
Abis/Iub
NMS
CS Core
Abis/Iub
MGW MSC Server
Fiber Urban xDSL
Abis/Iub
Packet Transport
BSC/RNC
SGSN GGSN
Small Town
Offload Abis/Iub
-26-
IMA 组-扩展了ATM的应用场景
IMA(Inverse Multiplexing for ATM)即ATM 的反向复用技术,是指将ATM 集合信元流分接到多个低速链路上来传输,在远端再将多个低速链路复接在 一起恢复成与原来顺序一样的集合信元流,使多个低速链路灵活方便地复用 起来。 •提高带宽利用率:通过IMA 可以把多个低速率的链路复用成一个逻辑的 较高速率的链路。 •动态调整带宽:成功创建IMA 组后,可以动态增删IMA 组的绑定链路。 •增加可用性:IMA 组支持链路失败处理和自动链路恢复,可以自动剔除 时延过大的链路。
— 基于PW承载的用户侧倒网络侧的E-line业务
— 基于端口承载的用户侧倒网络侧的E-line业务 — 基于QinQ承载的用户侧倒网络侧的E-line业务

PeOTN在本地网中的组网及应用

PeOTN在本地网中的组网及应用

数字通信世界2023.08DCWTechnology Application技术应用伴随各类新兴业务的高速发展,在政企专线业务加速数字化的背景下,PeOTN的下沉可满足用户对大带宽灵活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政企宽带专线业务飞速增长,且伴有智能化需求,现有MSTP/SDH网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的OTN网络难以解决大量低速专线业务的承载需求。

PeOTN应运而生,PeOTN技术支持2 Mbps至100 Gbps各种速率,并可兼顾SDH、OTN、分组业务等多种业务种类,具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而且支持SDN智能化管控,是物理隔离、带宽独享要求的宽带政企专线业务的主要承载网,也是MSTP/SDH网络的升级替代网络。

PeOTN被业界称为最新刚性管道的承载技术,它融合了光传输网(OTN)和分组传送网(PTN)的优点,具有环状组网和保护,光传输的容量更大,速率更快,距离更长,传输更可靠。

基于这些优点,PeOTN能灵活应对日渐复杂和庞大的业务规模,也能应对客户核心网络日益丰富的业务类型。

1 PeOTN技术特点分组增强型光传送网PeOTN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PeOTN技术是WDM、OTN、MSTP等多种技术的融合,可对多种客户信号进行封装和透明传输,减少传送设备种类及网络层级,降低网络综合成本并提高维护效率[1]。

(2)支持多种业务颗粒,从2 Mbps至100 Gbps,具备了多种业务的承载能力。

(3)具有统一交叉和灵活调度功能,可完成超高品质互联。

(4)具有丰富的保护机制。

PeOTN网络中各个层面均有相应的网络保护机制,不同层的网络保护机制相互独立。

(5)网络侧基于OTN接口,管理维护简化,具有80×100 Gbps WDM的大容量传送能力实现统一传送的大管道。

PeOTN在本地网中的组网及应用曹晗婷(上海东宽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摘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互联网经济的兴起,通信领域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促使本地网进入一个崭新的全光网络时代,随着SDH设备逐步腾退并平滑演进到PeOTN设备,实现了向低碳全光网络架构的转型,打造智慧低碳的光网络。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配电网上混合组网的分析与应用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配电网上混合组网的分析与应用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配电网上混合组网的分析与应用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已成为现代化配电网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作为两种重要的网络设备,可以在配电网上进行混合组网,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服务。

本文将对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配电网上混合组网的分析与应用进行探讨。

一、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在配电网上的应用分析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是一种将以太网协议与光纤传输技术相结合的网络技术。

它通过光模块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进行传输,克服了传统以太网存在的距离限制和干扰问题,提供了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配电网上,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具有以下应用优势:1.长距离传输能力:利用光纤传输技术,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可以实现数十甚至数百公里的远距离传输,适用于大规模配电系统跨区域的数据传输需求。

2.高带宽传输: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支持千兆甚至万兆级别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够满足配电网系统大量数据实时传输的需求。

3.抗干扰性优异:光纤传输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可以有效降低电磁干扰对数据传输的影响,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4.灵活可扩展: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可以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调整和扩展,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基于以上特点,以太网无源光网络在配电网上的应用涵盖了数据传输、远程监测与控制等多个方面。

例如,可以实现配电网状态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配合高性能数据处理系统进行配电网的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同时,还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比如对配电开关的操作与调控,提高配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二、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在配电网上的应用分析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专用于工业环境的交换机设备,能够适应高强度、高可靠性、抗干扰等特殊环境要求。

在配电网上,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可靠性: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以通过冗余环路和冗余电源等技术手段实现对网络的自动切换和备份,提供高可靠性的网络连接。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1以太网介绍及工作原理

以太网的解释‎以太网(EtherN‎e t)以太网最早由‎X e rox(施乐)公司创建,在1980年‎,D EC、lntel和‎X 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IEEE 802.3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 CNET。

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历史以太网技术的最初进展来‎自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许多先锋‎技术项目中的‎一个。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当年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Metcal‎f 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局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1979年,梅特卡夫为了‎开发个人电脑‎和局域网离开‎了施乐,成立了3Co‎m公司。

3com 对迪‎吉多, 英特尔, 和施乐进行游‎说,希望与他们一‎起将以太网标‎准化、规范化。

这个通用的以‎太网标准于1‎980年9月‎30日出台。

当时业界有两‎个流行的非公‎有网络标准令牌环网和A‎R CNET,在以太网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很快萎缩并被‎取代。

而在此过程中‎,3Com也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FTTxPON技术及组网应用

FTTxPON技术及组网应用

FTTx PON技术及组网应用摘要:为了满足人们对互联网带宽越来越高的要求,FTTx PON技术随之应运而生,FTTx是光纤接入终端用户的一个组网方式,FTTx配合PON技术是目前实现终端用户光纤化的主流技术,也是发展趋势,本文就FTTx PON技术及其目前主要的几种组网应用展开阐述。

关键词:FTTx PON技术引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接入网的“最后一公里”主要由铜线构建,已经无法满足大容量信息传送的要求,FTTx无源光网络(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的出现为视频、音频和数据“三网合一”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FTTx概念和分类FTTx是新一代的光纤用户接入网,用于连接电信运营商到终端用户,采用光纤媒质代替部分或全程的传统铜线媒质,将光纤从局端位置向用户端延伸,其中,根据光网络单元(ONU,Optical Network Unit)在用户端的位置不同,“x”有多种变体,可以是光纤到大楼(FTTB)、光纤到交接箱(FTTCab)、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办公室(FTTO)等,如图1.1所示。

FTTx将用户从“电”的时代转入了一个全新的“光”的时代。

下面是四种常用的FTTx接入网。

1.1光纤到交接箱(FTTCab)光纤到交接箱(FTTCab,Fiber To The Cabinet),以光纤替代传统馈线电缆,ONU放置在交接箱处,ONU以下采用铜线或其他介质接入到用户。

1.2光纤到大楼/路边(FTTB/C)光纤到大楼/路边(FTTB/C,Fiber To The Building/Curb), 将ONU放置到路边或楼道内,ONU之后再通过铜线为用户提供语音和互联网接入等服务。

FTTB/C与FTTCab的不同之处在于其ONU的位置更接近用户,光纤化程度更进一步,适合高带宽用户密集区域使用。

1.3光纤到企业(FTTO)光纤到企业(FTTO,Fiber To The Office),ONU设备部署在企业内,仅接入单个企业用户,从ONU直接与企业设备连接。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技术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技术

存储转发
交换机首先存储整个数据帧,然 后根据MAC地址表进行转发。这 种方式可以避免风暴,但交换速 度较慢。
碎片丢弃
交换机在接收到小于一定长度 (如64字节)的数据帧时,直接 丢弃该帧。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 少网络中的小包流量,提高网络 性能。
03 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技术
CHAPTER
星型拓扑结构
交换式以太网组网技术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交换式以太网的基本原理 • 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技术 • 交换式以太网的性能优化 • 交换式以太网的应用场景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CHAPTER
交换式以太网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源
以太网技术起源于20世纪 70年代,最初是为了实现 简单、经济的局域网连接。
网状拓扑结构
总结词
网状拓扑结构是一种复杂的以太网组网 方式,其中节点之间有多条通信路径。
VS
详细描述
在网状拓扑结构中,节点之间有多条通信 路径,每个节点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其 他节点通信。这种结构提供了高可用性和 灵活性,但需要复杂的配置和管理,同时 成本也较高。
04 交换式以太网的性能优化
CHAPTER
交换机通过学习源MAC地址,自动建立和维护MAC地址表。当 MAC地址发生变化时,地址表会自动更新。
去抖动处理
对于网络中的重复帧,交换机进行去抖动处理,确保只转发一次有 效帧。
交换式以太网的交换方式
直通交换
交换机在接收到数据帧时,立即 从相应的端口转发出去,不需要 存储整个数据帧。这种方式交换 速度快,但无法处理风暴。
前导码
用于同步,由7个字节的10101010和1个 字节的101010101组成。

以太网业务的应用模式和对接问题研究

以太网业务的应用模式和对接问题研究
I 学 术 探 讨 网络与通信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一
—1 _ _
———一
以太 网业务 的应用模式和 对接 问题研 究
冯 丽 华
( 上海市联通分 公司 , 上海 [ 摘 浦 东 2 0 0 1 2 6 )
试过 程和 方法 , 使得 服务提 供 商和用 户 间, 可 以在 同一个基 准下 , 对测试 的 实施和 结果达 成共识 , 主要包 括 以下 几个测 试项 目: ( 1 )吞吐量 : 当发送 帧数 目和经 过被测 线路 传输 后 的帧 数 目保持一致 时的最大传 输速率 。在 实际测试环境 下, 我们 向被测线路 以特定速 率传 输 以太帧 , 然后 计算经过被测 线路 传 输后返 回 的帧 数 目, 当二者 数 目相 同 时, 最 大 的传 输速 率 就是 吞吐 量 。这 是线 路可 靠 性测试 的最 重要 的一 个指 标 ,
不 同运 营商 、 不同地域 、 不 同国家所 采用 S D H 传输 以太
图 1 点对 点 模 式
网业 务的 MS T P ( 业务传送 平台) 大相径庭 , 长途 S D H 以太网
专 线 一 般 由 以下 厂 家 的 MS T P设 备 组 成 :
作 者 简介 冯 丽 华 , 女, 内g : g -  ̄ 尔多斯人 , 本科 , 中级 工 程 师 , 研究方向: 网络通 信 及 计算 机 技术 。
共 同 占用 端 口资 源 。
图 2 点对 多 点模 式
这种模 式的技术特点 是: a . 节省 A端 汇聚端 的端 口资源和成本 。 b .当一条线路 出现 问题 时 , 无 法断路进行故 障排查 , 不

以太网组网

以太网组网

第 3 章以太网组网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以太网的组网规则,熟悉组网所需的器件、设备,了解以太网的组网类型和传输速度。

教学内容1、以太网的组网类型和传输速度;2、组网所需的器件、设备和传输介质;3、单一集线器组网配置规则;4、多集线器组网配置规则。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集线器、网卡等设备的特点、分类、应用。

2、双绞线的通信规则。

3、以太网的组网规则。

学习指导1、学生应该了解以太网的相关标准。

2、学生应该结合市场情况掌握集线器、网卡等设备的特点、分类、应用。

3、学生应该理解双绞线的通信规则和制作方式。

4、学生应该掌握10Base-T和100Base-TX的配置规则。

3.1 以太网的相关标准以太网最早是由 Xerox (施乐)公司创建的,在 1980 年由 DEC 、 Intel 和 Xerox 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为一个标准。

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以太网( 10Mbps )、快速以太网( 100Mbps )、千兆以太网( 1000 Mbps )和 10G 以太网,它们都符合 IEEE802.3 系列标准规范。

传输介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缆等网络速度: 10Mb/s 、 100Mb/s 、 1000Mb/s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CSMA/CD主要技术标准1、 10BASE5粗缆以太网(粗同轴电缆),电缆的两端有 50 欧姆的终端电阻,每网段允许连接 100 个节点,长度是 500 米,最多有 4 个中继器连接 5 段 500 米的网线,最大网络直径是 2500 米。

2、 10BASE2细缆以太网,每段只能连接 30 个节点,每段的最大长度是 185 米,最大的网络直径是 925 米。

3、 10BASE-T3 类以上双绞线以太网,水晶头( RJ-45 头),4 个中继器连接5 个 100 米的网线,最大网络直径是 500 米。

4、 100BASE-TX5 类以上双绞线以太网, 2 个中继器连接 2 个 100 米的网线,,两个中继器之间的距离不超过 5 米。

试论PTN技术及其组网应用

试论PTN技术及其组网应用

试论 PTN技术及其组网应用【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PTN技术以其高品质的网络保护、良好的扩展性、以及高效的运行维护机制,已经成为了城域网的主流传输技术之一,受到了各大电信运营商的青睐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对PTN技术及其组网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PTN;技术;组网;应用;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SDH/MSTP技术为基础的城域传送网业务由TDM为主已经转变为以IP数据业务为主。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移动网络架构已经从2G/3G转向4G/5G发展,因此移动网络全部IP化、宽带化的过程中,对传输网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虽然SDH/MSTP也具备多业务承载能力,但基于TDM的内核使其在承载IP分组业务时效率较低、配置复杂,并且灵活性和扩展性也较差。

而PTN是IP网络和MPLS网络与SDH结合的产物,同时拥有IP网络的灵活性、MPLS网络的标签管理特征、SDH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传输网为了实现对上层业务的高效承载,使移动业务平滑发展得到保障,从SDH/MSTP演进到PTN已是大势所趋。

一、PTN技术概述PTN技术即分组传送网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技术,是一种面向分组业务的传送网络和技术,它定位于城域网汇聚接入层,以分组交换为核心并提供多业务支持,既具备数据通信网组网灵活和统计复用传送的特性,又继承了传统光传送网面向连接、快速保护、OAM能力强等优点[1]。

PTN以光传送网络为基础架构,具备端到端业务管理、差异化QoS机制、层次化OAM及电信级保护等,它以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能够兼容TDM、ATM等业务[2]。

PTN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传统光传输产品的许多特性,其保留MSTP的易管理、维护和多种业务保护能力,同时对传统的交叉核心部分进行全面的改造,实现自电路交换机制向分组交换机制的演进。

因此,PTN技术及其组网应用解决方案是城域网传输向全业务IP化承载演进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以太网业务在SDH中的应用与配置

以太网业务在SDH中的应用与配置

以太网业务在SDH中的应用与配置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摘要:MSTP(Multi-Service Transport Platform)技术的发展让IP业务(甚至是ATM等)与传统的SDH业务结合起来了,基于SDH平台的以太网业务传送除具有标准SDH节点的所有功能外还同时支持以太网的二层交换和透传,满足了业务承载和专线透传的需求。

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有四种:实现业务点到点透传的以太网私有专线业务EPL、基于VPN专线的以太网虚拟私有专线业务EVPL、基于二层交换业务,实现多点到多点的以太网私有局域网业务EPLAN和以太网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EVPLN。

关键字:MSTP、EPL、EVPL、EPLAN、EVPLAN前言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各种带宽接入和应用也逐渐成熟,同时越来越多的办公地点和场景出现了多元化的需求,需要进行高速互连,而原有的窄带数据通信技术已不能满足带宽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应运而生,利用MSTP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类型的以太网业务在SDH平台进行处理和传输。

一、以太网业务在SDH传输的原理1.1以太网单板数据的处理流程以太网数据进入端口后会根据不同的业务形式进行端口业务处理和环路控制,然后进行封装和映射送至SDH交叉连接单元。

其中环路控制的RPR是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的意思,是IEEE 802.17定义用于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媒介存取控制(MAC)协议,它采用了现有的物理层规范,逆向双环拓扑结构,外环( Outer Ring )和内环( Inner Ring )都传送数据包和控制包,内环的控制包携带外环数据包的控制信息,反之亦然。

它同时借鉴了SDH的电信级倒换保护的优点和以太网传输高效的特点。

1.2以太网Tag属性具有交换功能的EFS系列单板均可对数据帧中的标签进行处理,而为了区分不同格式的数据帧则是通过Tag属性对信号包进行标示的,Tag是数据帧中如果包含了VLAN ID。

以太网业务及组网应用

以太网业务及组网应用

以太网业务及组网应用1. 介绍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局域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一种基于IEEE 802.3标准的局域网协议,主要用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现代网络中,以太网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网络技术。

2. 以太网业务以太网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业务,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灵活的配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以太网业务:2.1 数据传输以太网最常见的用途是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以太网,可以传输各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

以太网提供了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使得数据传输变得高效且可靠。

2.2 远程访问以太网还可以用于远程访问。

通过以太网,可以远程连接到其他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维护和监控等操作。

远程访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减少了人工干预的需要。

2.3 云计算云计算是现代计算机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而以太网是实现云计算的基础。

以太网提供了高带宽和可靠性,可以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处理,满足云计算对网络性能的要求。

3. 以太网组网应用以太网可以用于不同规模的网络组网,从小型办公室网络到大规模的企业网络都可以使用以太网技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以太网组网应用:3.1 以太网交换机以太网交换机是组网中非常重要的设备,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设备。

通过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将多个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以太网交换机提供了高速的数据转发和端口的扩展,能够满足网络中的大量数据传输需求。

3.2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以太网最常见的组网形式之一。

通过以太网,可以将多个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通信。

局域网通常用于小型办公室或家庭网络中,提供了高效的数据传输和共享资源的能力。

3.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以太网组网的另一种应用形式。

通过以太网,可以连接不同地区或不同组织的局域网,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通信。

广域网通常用于大型企业或跨地区的网络中,提供了高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8
目 录
2. 以太网业务类型
2.1 业务概述 2.2 EPL 2.3 EVPL 2.4 EPLAN 2.5 EVPLAN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9
业务概述
EPL: 以太网私有专线业务 EPLAN: 以太网私有局域网业务 EVPL: 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 EVPLAN: 以太网虚拟局域网业务
Tag aware:端口设置成Tag aware后,该端口可对带有VLAN ID的信号包进行透传,如果信号不带VLAN ID则被丢弃; Access:端口设置成Access后,该端口会把PVID 加到不带 VLAN ID的信号包上去。如果信号本身带有VLAN ID则被丢弃; Hybrid:端口设置成Hybrid后,该端口会把默认的VLAN ID 加 到不带VLAN ID的信号包上去,如果该信号报带有VLAN ID则透 传。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14
EVPL(续)
EVPL业务可通过VLAN ID、MPLS标签及QinQ技术实现数据 隔离,提供端口共享及VCTRUNK共享业务
EVPL 共享端口EVPL 共享端口 共享VCTRUNK EVPL 共享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4
以太网单元结构
收集告警、性能事 件
FE
GFP-F
N×VC12/VC3/ × VC4
FE GE
N X VC4
送 至 交 叉 连 接 单 元
VCTRUNK 外部物理端口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20
EVPL-VCTRUNK共享(QinQ)
EVPL可多个用户共享VCTRUNK,通常用于多个用户VLAN ID相同的情况 下。如图所示,F公司的A和B部门共享VCTRUNK1,VALN ID相同,业务 通过QinQ 标签隔离。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13
EVPL
基本概念
EVPL(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以太网虚拟私有专线:又 可称为VPN专线,其优点在于不同业务流可共享VCTRUNK通道, 使得同一物理端口可提供多条点到点的业务连接,并在各个方向 上的性能相同,接入带宽可调、可管理,业务可收敛实现汇聚, 节省端口资源。
VLAN ID 隔离 VLAN ID 隔离 MPLS 标签隔离 QinQ VLAN 嵌套隔离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15
EVPL-外部端口共享
业务通过VLAN ID在外部MAC端口实现隔离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18
EVPL-VCTRUNK共享(MPLS)
EVPL可多个用户共享VCTRUNK,通常用于多个用户VLAN ID相同 的情况下。如图所示,F公司的A和B部门共享VCTRUNK1,VALN ID相同,业务通过MPLS标签隔离。
Page19
EVPL-QinQ基本概念
QinQ是一种VLAN堆叠嵌套技术,数据报文可携带两种不同的标签
C-VLAN S-VLAN
QinQ技术的优势:
缓减了原有VLAN ID资源紧张的问题; 用户和运营商网络可以各自独立灵活地规划VLAN资源,简化了网络配 置和维护工作; 使网络业务规模由LAN(Local Area Network)扩展到WAN(Wide Area Network)。
添加标签
VLAN ID 11
P E Port 1
Port 2
P
Tunne l VC
剥离标签
55 25
P
Port 1 Port 2
P E
VLAN ID 11
VCTRUNK 1
NE 1
Tunnel VC
56 26
NE 2
部门 A
部门 B
部门 B
部门 A
第一分部
第二分部
MSTP 设备
F 公司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以太网业务及组网应用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前 言
随着Internet的高速发展,各种宽带接入和应用逐渐兴起,同 时越来越多的新兴公司办公地点开始多元化,需要进行高速 互连,而原有的窄带数据通信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 况下,MSTP(多业务传送平台)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它可 以对多种类型的以太网业务在SDH平台进行处理和传送。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1
目 录
1. 以太网基本术语 2. 以太网业务类型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10
EPL
基本概念
EPL(Ethernet Private Line)以太网私有专线:以太网透传业 务,各个用户独占一个VCTRUNK带宽,业务延迟低,提供用户 数据的安全性和私有性。 点到点透传:端到端基于以太端口透传
Page16
EVPL-VCTRUNK共享(VLAN ID)
业务通过VLAN ID在VCTRUNK内实现隔离
VCTRUNK 1
Port 1
VLAN 100
Port 1
VLAN 100
A
Port 2
VLAN 200
Port 2
VLAN 200
A’
NE 1
B
NE 2B’Leabharlann MSTP 设备网吧
小区上网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3
以太网基本术语
物理端口
单板外部以太网物理接口,亦称作客户侧接口或用户侧接口,目 前常用接口为10M,FE,GE,10GE。
VCTRUNK
Virtual Container Trunk,VCTRUNK是通过VC 容器实现的传送 通道,可以用连续级联技术实现,也可以用虚级联技术实现,虚 级联技术将几个虚级联的VC看成一个传送通道。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6
以太网基本术语-Tag 属性(续)
数据包 端口 Tag aware (入) Tag aware (出) Access (入) Access (出) Hybrid (入) Hybrid (出) Tag 透传 透传 丢弃 剥离VLAN ID 透传 如果VLAN ID相同,剥离VLAN ID,反之则透传 Untag 丢弃 - 添加默认VLAN ID - 添加默认VLAN ID -
注:可对外部物理端口以及VCTRUNK的Tag属性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5
以太网基本术语-Tag 属性
Tag属性可对信号包进行标示,目前有三种端口Tag属性: Tag aware, Access和 Hybrid。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11
EPL(续)
实现业务点到点的透传,无任何共享
VCTRUNK 1
VCTRUNK 1 VCTRUNK 2
VCTRUNK 1
VCTRUNK 2 Port 1 A Port 2
VCTRUNK 1
VCTRUNK 1 VCTRUNK 2
VCTRUNK 1
VCTRUNK 2
VCTRUNK 2 Port 1
(VLAN 100)
Port 1
总部
VLAN 100 VLAN 200
Port 2
(VLAN 200)
部门 A
NE 1
NE 2
部门 B
MSTP 设备
企业用户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2
以太网基本术语-VLAN
划分VLAN的意义:
防止广播风暴 安全性 提高网络效率
VLAN 隔离方式:
基于端口隔离 基于MAC地址隔离 基于三层协议隔离
VLAN 100 VLAN 200
Copyright © 201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