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节众多的人口》这一节内容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提高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3.人口问题的认识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表、视频等,直观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3.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4.进行课堂操练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课堂操练和巩固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一些人口增长的数据,引导学生思考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手段呈现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人口的增长情况和分布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人口增长和分布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操练,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巩固(10分钟)对课堂操练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影响和人口问题的解决,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通过出示资料,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直观感受中国人口之多,引起探索兴趣。
2.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指导学生读图1.7“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让学生看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读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学生,我国现在人口有多少,占到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多少。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传递“中国的人口增长”提问学生,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数量很大?
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中国,俄罗斯,美国这三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人口,让学生动手算出人口密度。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黑河-腾冲一线东南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该线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
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积极接受处理信息,让学生体验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乐趣,达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目的。
(承转)我国不仅人口多,增长快,而且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也不平衡。
二、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给学生给出人口密度公式。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地区面积(平方千米)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
计划生育政策
二、不均衡的人口分布
东南稠密、西北稀疏
4.作业布置
填充图册相关习题
请同学上黑板,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题纲,罗列到黑板上。
通过让学生罗列题纲,然后与老师的板书进行对比小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教学反思
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德令哈市第二中学 张盛荣
本节课主要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长曲线、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解决和人口分布的特点这几个知识点。

初中众多的人口教案

初中众多的人口教案

初中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人口问题,理解我国人口国策。

2. 利用图表,归纳我国人口增长情况,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3. 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及对策。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问题”的漫画,让学生观察漫画,思考漫画反映了我国人口的什么问题?我们应做何应对?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人口特点a. 人口数量多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思考:我国的人口概况?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止2010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3.71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0%,我国人口数量大。

b. 人口增长迅速利用多媒体上给出1691—2010年的我国人口数据表,让学生绘出这一阶段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教师指导绘图注意事项,学生绘图结束后进行展示,教师接着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并分小组讨论:问题: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是怎样的? 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绘制折线图,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原因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出生率上升,从而使人口增长迅速。

2. 人口分布a. 利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人口分布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沿海、沿河、沿湖地区人口多,干旱荒漠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经济和交通运输发达的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城镇密集、工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偏僻的农业、牧业地区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b. 利用教材中的“知识链接”介绍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商务星球版
(2)视频:教师可以播放与人口增长相关的视频,如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的视频,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关注度。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地图工具,如Google地图,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众多的人口”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5.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人口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例题型:
1.请简述世界人口增长的三个特点。
答案:缓慢增长、迅速增长、增长放缓。
2.请列举三个我国人口增长的历程及特点。
答案:快速增长、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
3.请简述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答案: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就业困难、人口老龄化。
(2)案例研究法:教师可以选取具体的案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让学生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人口问题的理解和关注。
(3)讨论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的理解,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等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普通居民等,就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5)让学生参与相关主题的辩论赛或研讨会,提高学生的公共演讲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6)鼓励学生撰写关于人口问题的文章或博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1.目的明确:板书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突出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特点以及影响。
2.结构清晰:板书应按照逻辑顺序,分为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中国人口增长历程和特点、人口增长的影响等部分,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1.众多的人口-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1.众多的人口-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众多的人口-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来自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人口与城市”。

本章主要介绍了世界人口数量和分布、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负担、城市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等内容。

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描述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分布、恶性循环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二、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现状,了解人口结构和城市化水平;2.了解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恶性循环原因;3.学习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成效;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强调减少资源浪费和保护环境。

三、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现状;2.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成效。

四、教学难点1.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2.如何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课,向学生介绍我国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现状,强调人口过快增长的原因,并展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成效。

2.实验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过快增长的恶性循环原因,并了解如何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3.讨论法: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研究如何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六、教学过程1.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世界人口和中国人口的历史变化趋势,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人口数量和分布的现状。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四组,让每个小组找到一篇与人口增长有关的新闻或文章,并进行分析,其中要求讨论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实例分析:通过某个城市垃圾处理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资源浪费和保护环境。

4.讲授:通过PPT介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及其成效,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措施和意义。

5.提问:对学生进行提问,检查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和分布现状,认识到人口过快增长的恶性循环原因,并了解如何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学习实例分析和讲授,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他们思考得更加深入,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等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人口的概念、世界人口分布等基础知识,对本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我国人口的具体数量、增长速度以及人口问题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的特点,掌握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国家人口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的特点。

2.难点:人口问题的原因、影响以及对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和增长情况。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口问题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人口问题的本质。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地图、案例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人口问题案例,准备供学生讨论的材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人口增长这么快?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众多的人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让学生观察并回答: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口问题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学会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口问题。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直观展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同时,介绍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众多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众多的人口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众多的人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3. 掌握人口统计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2. 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的背后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图表展示来引起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你们身边有多少人?你们所在的城市有多少人口?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口多而有些地方人口少?2. 学习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15分钟)首先,展示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的图表,并辅以文字说明,引导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增长的原因:- 高出生率- 降低死亡率- 国际移民人口增长的影响:- 增加了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和压力- 影响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迅速?为什么一些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总结。

3.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20分钟)首先,通过世界地图展示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并解释为什么一些地区人口稠密,一些地区人口稀少。

然后,让学生观察图表,分析过去数十年来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并思考其中的原因。

最后,与学生一起探讨人口分布的影响。

例如,人口密集的地区对资源的需求更大,对环境的压力更大,人口稀少的地区可能在发展方面面临一些困难。

4. 学习人口统计方法(15分钟)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不同途径和工具进行人口统计,如调查问卷、人口普查等。

并解释为什么人口统计对国家的规划和发展非常重要。

5. 拓展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人口数量很大?是否会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什么问题?- 为什么一些国家的人口在减少?是否会对这些国家的未来带来什么影响?- 你认为人口增长应该受到怎样的调控?6. 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通过简要总结,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主题:众多的人口2、教案类型:基于问题的教案3、教学目标4、教学重难点5、教学方法6、教学过程7、教学资源8、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趋势和分布特点。

学生能够分析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表分析、案例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人口问题,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121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特点和分布规律。

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方法131 讲授法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概念。

13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人口问题展开小组讨论,激发思维碰撞。

1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的相关数据和图表,引出我国人口众多这一主题。

142 知识讲解介绍我国人口的数量、增长趋势,结合历史和政策因素进行分析。

讲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借助地图进行直观展示。

14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144 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具体的人口问题案例,如就业压力、教育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成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145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14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人口问题的小论文。

15 教学资源151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图表、数据等资料,辅助教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

-理解中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原因。

-掌握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数据分析、图表观察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探讨人口问题及对策,提升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环境观。

-激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人口增长的历程与现状。

-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分析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图表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与人口相关的图片或数据,引发学生对中国人口的思考,导入新课。

2.讲解中国人口数量通过具体数据说明中国人口数量的庞大。

3.中国人口增长分析-展示人口增长曲线,讲解不同阶段的增长特点及原因。

-组织学生讨论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4.中国人口分布特点-结合地图和数据,分析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特点。

-引导学生探讨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当前中国人口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强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7.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关于人口政策的资料并进行简单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及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反馈意见,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 》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 》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人口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特点等知识点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人口问题。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掌握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和问题。

3.准备好课件和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会发生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然后,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使学生理解人口分布的原因。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的人口增长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

4.巩固(5分钟)通过回答问题、讨论等形式,巩固学生对我国人口特点、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增长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有哪些?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设计
3.深入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选取一个典型城市,调查该城市在落实人口政策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Word文档形式提交。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设计一道与人口问题相关的思考题,要求包含问题、分析和解答,以锻炼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5.拍摄一组反映家乡人口问题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展示家乡在人口分布、城市化等方面的现状,以PPT或Word文档形式提交。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各大洲、国家的人口密度,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
2.提问:“为什么有些地方人口密集,而有些地方人口稀少?”让学生思考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众多的人口。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口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政策,学会分析人口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2.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研究方法。
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问题及政策。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

众多的人口的教案(基于问题的教案)教案:众多的人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问题,主要围绕我国众多的人口展开。

教材的章节为《社会》第六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众多的人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以及探讨合理的人口政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 引导学生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如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等。

3. 培养学生理解并尊重国家的人口政策,认识到控制人口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以及探讨合理的人口政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人口众多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本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

3. 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如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等。

4. 例题讲解: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人口问题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合理的人口政策。

8. 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板书众多的人口板书内容:1. 我国人口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2. 人口众多带来的压力:资源紧张、环境污染。

3. 合理的人口政策: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答案:我国人口政策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两条人口政策的具体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答案:晚婚、晚育:提倡年轻人晚婚晚育,有利于国家控制人口数量,同时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工作和学习。

少生: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家庭减少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减轻国家和社会的压力。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学会绘图,并分析出我国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

3.能说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

4.会计算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

5.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6.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资料和图表的阅读、分析,初步学会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1.我国人口问题。

2.我国的人口政策。

3.人口分布不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资料分析、图表分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众所周知,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目前,全世界约70亿人口,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我们中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知一下这个人口第一大国吧!二、新课学习(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人口数量读图,可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的人口总数已达13.71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0%,世界上约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中国人。

2.人口增长迅速活动:绘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给出1691—2010年我国人口增长的折线图(图略)由图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迅速增长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迅速增长呢?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事业的发展、婴儿成活率高、人的寿命延长。

3.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这也是我国的人口问题。

阅读: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出生婴儿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通常用千分数表示。

计算方法为:一年内出生婴儿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人口死亡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通常用千分数表示。

计算方法为: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一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是反映人口增长速度和制定人口计划的重要指标,它表明人口自然增长的程度和趋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二个课题。

这一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口问题,提高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地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深化对人口问题的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掌握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分析世界人口的分布、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难点: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理解人口增长的趋势。

2.数据教学法:通过人口数据,让学生感受人口增长的速度,认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4.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地图:世界人口分布图、世界人口增长图等。

2.数据:世界各国人口数据、人口增长与环境数据等。

3.案例: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相关的案例。

4.教学多媒体:PPT、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图,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众多的人口-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众多的人口-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

众多的人口-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王民主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人口分布的规律。

2.掌握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3.了解人口增长背后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等问题,并反思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4.学会利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人口分布和增长的情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人口分布的规律。

2.掌握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了解人口增长背后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等问题,并反思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2.学会利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人口分布和增长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通过课堂调查和分组报告,师生一起探究地球上人口数量和分布的要素。

2.通过展示和讨论地图、人口数据表,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和分布的基本特征。

2. 课堂讲解1.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口增长的规律和趋势。

3.分析人口增长所产生的环境、经济、文化等问题,并反思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3.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师生分组讨论,探究人口增长背后的生态环境、经济、文化等问题。

3.分享讨论结果,发现我们个人和社会在人口增长背景下的发展问题和挑战。

4. 课堂实践1.让学生利用地图等工具分析人口分布和增长的情况,掌握实际技能。

2.通过课堂互动和竞赛,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调查、报告、讨论、分析等形式,考察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互动、竞赛等形式,考察学生实际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众多的人口》是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政策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知道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带来的问题,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人口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口政策的理解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知道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我国的人口政策。

2.难点: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带来的问题,如何理解和运用人口政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人口问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人口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读图析图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题目。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地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的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人口增长过快和过慢带来的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上册《众多的人口》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分析人口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表达、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人口问题,我将采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方法。例如,通过展示社区人口分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场,引发他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同时,结合时事新闻、案例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人口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社区人口分布的真实场景,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受。
2.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提高的方向。
4.定期开展学习评价活动,关注学生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提问:询问学生对我国人口状况的了解,如“你们知道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吗?”“你认为我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等,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
2.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我国人口分布、增长等方面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人口问题的紧迫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众多的人口》。
(二)讲授新知
1.人口概念:讲解人口、人口密度、人口结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
2.人口分布特点: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如东部地区人口密集,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等,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4.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结合

众多的人口(第2课时)示范教案

众多的人口(第2课时)示范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运用数据、图表掌握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特点;2.运用图表资料,分析黑河-腾冲线东西部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和比较不同区域人口密度的差异与特点;2.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教学难点】读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第2课时教学过程【课程引入】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你愿意居住在哪里?每个同学在中国选择一处居住地,说明选择的理由。

然后在中国地图上标注出自己选择的居住地的大致位置。

看看大家的选择有什么不同,大家选择的居住地的分布是否均匀。

生:(可能的答案)1.每个人选择居住地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希望居住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有的人希望生活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有的人希望居住在文化和教育发达的地方,有的人考虑投亲靠友,等等,因此选择也各不相同。

选择的居住地分布并不均匀。

师:由于人们选择居住地的愿望和目的各不相同,而且地球表面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的差异,必然导致人口分布的不均,因此人口分布的疏密状况也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很大。

那么衡量一个区域人口分布疏密的概念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人口密度。

(板书)第二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二节众多的人口三、人口的分布(板书)1.人口密度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有何意义?2.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

单位一般为:人/千米²。

意义: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

2.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人/千米²)(板书)2.人口密度的分布差异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各个国家的人口密度(2010年),并填写在表中。

基本要素面积(万千米²)人口(亿人)人口密度(人/千米²)中国960 13.71 印度297 11.89 美国937 3.10 印度尼西亚190 2.36 巴西854 1.93生:(可能的答案)自上而下:143 400 33 124 22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小组合作讨论,完成下列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那么,“众多”到底是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57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

但到157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

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主要是因为解放后,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开始下降。

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活动)大屏幕展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讲述)人是生产者,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

作为生产者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人的一生
都是消费者,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

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

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人口的增长要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所以我国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大屏幕展示投影片明确重点):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基本内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0“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思考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会带来哪些好处。

(教师归纳小结)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

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0年下降了9.16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以上程度的人数也由1990年的1422人上升为3611人,增长了154%。

计划生育带来的好处已经使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

(承转)我国不仅人口多、增长快,而且人口分布在不同地区也不平衡。

(板书)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
国家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亿)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960 12.95
俄罗斯1700 1.5
美国930 2.5
让学生计算我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的人口平均密度并比较分析我国人口平均密度情况。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人口密度达12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39人/平方千米)的3倍多。

不仅如此,我国各地区的人口密度还有很大差异,同学们阅读P14图1.12“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说说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大,哪些省区的人口密度小?
(活动)大屏幕展示投影片:我国人口密度图,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黑河——腾冲一线,观察:
(1)此线东南和西北的人口密度有何不同?
(2)找出成都、上海、武汉、北京的人口密度大约在多少人以上?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在多少人以下?
(3)东部和西部的人口、面积各占全国的百分比是多少?
(4)总结一下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师归纳小结)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有些地方可达500~6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人口东部多,西部少。

(活动)学生讨论:
(1)人口东西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从气候、地形、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讨论)(2)能否用迁移的方法改变人口分布不均的现状?(从人口分布应与生存环境相适应角度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争论,教师给以鼓励并小结。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政策和人口分布四方面问题。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板书设计]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一、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二、人口的增长速度过快
三、人口的分布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课后反思]
本节紧接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说明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政策及人口分布不平衡。

课堂内引入材料多、数据多,学生需要计算、分析、讨论的活动多,所以要求教师把握好教学节奏,适当引导学生讨论。

另学生讨论人口分布东西不平衡的原因时,因相关知识未学而有一定难度,教师应灵活处理。

还有本堂课需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这就要求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注]本教案参考资料:
《八年级地理新课标》(人教版)、《教与学整体设计、地理》(人教版)、《众多人口》(第一课件网)、《第一章第三节中国的人口(2)》(中考资源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