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研究现状

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研究现状

Cu r n e e r h s o at a a y i o u a o re te t x s e e o o o c d v c r e t r s a c e fg i n l ss n h m n l we x r mi e o k l t n r b t e ie y i
[ ywo d]E t mie; o o c; x se tn Ga Ke r s x e t s R bt sE ok l o ; i r i i e t
外 骨 骼 (x see n 一 词 来 源 于 生 物 学 , e ok l o ) t 是
骨 骼机 器人 是将 人 的智 慧 与机 器 的机械展 了 】 0 0年 “增 强 人 体 机 能 的 外 骨 骼 ”( x s e tn o E ok l o sfr e
c n o t o s f rl we x r mi x s e eo o o i e ie wh c e d s u s d i e i o t l h d o r me o re te t e o k l t n r b t d v c ih a ic s e n d t l y c r a .
H ma efr n e g nain E A) 究 项 u nP r mac mett , HP 研 o Au o
指 为生 物提 供保 护和 支 持 的坚硬 的外 部 结构u 如 , 甲壳类 和 昆虫等节 肢 动物 的外 骨骼 系 统 。人体 外
目[]自此 , 骨骼 机 器人 的开 发 与应 用逐 渐进 入 3, - 4 外
【 要】外骨骼机 器人 是将人 的智慧与机器的机械动力装置相结合 的一种机器人 , 摘 不仅可 以为操 作者提供
保护 、 身体支撑等 功能, 还可 以在 操作者 的控制 下完 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 , 应用前 景巨大。文 中阐述人体 下肢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引言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骨骼肌肉系统疾病与下肢功能障碍问题在人们生活中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下肢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一种先进的康复技术。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这一领域中崭露头角,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康复辅助工具。

本文将探讨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应用前景以及机器人技术的挑战。

1.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一种通过机器人技术将机械结构与人体下肢结合,实现康复治疗的辅助工具。

这种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随着现代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进。

现阶段,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机械结构、动力系统和康复控制系统。

机械结构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人体下肢生理特征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与人体骨骼结构相似的外骨骼骨架,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和稳定性。

同时,采用轻质材料和模块化设计,使机器人更加舒适和灵活。

动力系统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液压、气压和电机等方式实现力与力矩的输出,并利用相关传感器实时监测人体肌肉力输出,以保持与人体行走协调。

康复控制系统方面,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患者行走姿态和力度等重要信息,并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来协调机器人与人体的动作。

这种控制系统可以根据个体的需求进行自适应调整,如加强力量输入、改变步态模式等。

2. 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应用前景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可以帮助康复患者重新恢复行走能力,截肢患者可以恢复走路,下肢麻痹患者可以提高其行走速度和稳定性。

其次,对于行走工作环境极端困难的军事、消防和救援人员,该技术可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和稳定性,减少劳动强度和防止意外伤害。

此外,人体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还可以在体育训练和娱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运动员提高成绩和保护身体。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展望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展望

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应用领域展望摘要:总结性的介绍了当前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对典型的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进行了结构和性能等的分析,并结合当前探讨了该装置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展望了未来的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能达到的科技水平。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助力1 现状人体外骨骼助力机器人起源于美国1966年的哈德曼助力机器人的设想及研发,到今天整体仍处于研发阶段,能源供给装置以及高度符合人体动作敏捷及准确程度要求的控制系统和力的传递装置都有待大力投入研发和试验尝试[1]。

以下是近些年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1.1 日本外骨骼机器人HAL3 它由筑波大学研发,功能为:帮助人行走、起立、坐下等下肢动作的动力辅助机器“机器人套装(Robot suit)”HAL(Habrid Assist Legs),该机器人主要由无线LAN(局域网)系统、电池组、电机及减速器、传感器(地板反应力传感器、表面肌电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组成,总重约17千克,设备较重,动力传动采用电机-减速器-外骨骼机构的方法。

能够根据人体的动作意愿自动调整装置的助力大小。

市场规划:将主要面向高龄护理、残疾人辅助、消防及警察等危险作业的用途,并且加强运动娱乐用途市场的开发力度,将针对各种用途进行HAL的设计生产[2]。

具体产品可见以下链接网址:/show/hkJUlIx1wbzsJMYV.html1.2 以色列:“外骨骼”助力装置ReWalk 埃尔格医学技术公司研发的“ReWalk”用一副拐杖帮助维持身体平衡,由电动腿部支架、身体感应器和一个背包组成,背包内有一个计算机控制盒以及可再充电的蓄电池。

使用者可以用遥控腰带选定某种设置,如站、坐、走、爬等,然后向前倾,激活身体感应器,使机械腿处于运动之中。

主要用来助瘫痪者恢复行走能力[3]。

动力传动采用电机-减速器-外骨骼机构的方法,运动模式主要是装置带动人体动作,装置的助力大小由控制系统设定,不能跟随人的动作意愿而随时改变。

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现状

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现状

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发展现状如下:国内发展情况:技术水平:国内外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

国内的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在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如感知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外骨骼机器人在人机融合、智能控制等方面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政策支持:国内政府对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推动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康复、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应用领域:国内的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医疗康复领域,如帮助截瘫患者恢复行走能力、辅助老年人行走等。

此外,在军事领域和工业领域,也有一些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案例。

国外发展情况:技术水平:国外在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发展相对更为成熟,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应用于军事领域,帮助士兵提高负重能力和行走速度。

应用领域:国外外骨骼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相对更广泛,除了医疗、军事领域外,还在工业、救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被用于提高工人作业能力和降低劳动强度;在救援领域,外骨骼机器人被用于帮助救援人员搬运重物和拯救生命。

投资和研发:国外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和投资力度相对较大,许多知名企业都将外骨骼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进行研发。

同时,国外的一些风险投资机构也对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的初创企业进行投资,支持其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

总的来说,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的发展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但国内外的技术水平和应用领域略有不同。

国内外的政策支持、投资和研发都在不断加强,为外骨骼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者:张建中胡化增张广浩李峰来源:《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年第29期摘要:外骨骼机器人是可以穿戴在人身体外部的人机一体化机械结构,它与穿戴者一起行走,为其提供助力和保护。

详述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各领域的应用,并分别列举各领域的应用实例,分析了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在设计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外骨骼机器人几种不同的驱动方式,并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关键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穿戴中图分类号:TP2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29-0072-02Abstract: Exoskeleton robot is a human-machine integrated mechanical structure which can be worn on the outside of the human body. It walks with the wearer to provide assistance and protec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obot in various fields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design of the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obot are analyz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different driving modes of exoskeleton robot, analyzes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forecas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obot technology.Keywords: lower limb exoskeleton; robot; wearable引言在自然界中,外骨骼是一种能够保护和支撑生物柔软内部器官的外部结构,比如螃蟹、蜗牛、昆虫等生物的甲壳。

2023年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具备人类肢体功能的机器人设备,能够提供动力和支持,帮助用户增强力量、灵活性和耐力。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下面是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的现状。

1. 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

这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导致的运动能力和劳动力下降现象,以及需求持续增加的残疾人群体。

2. 应用领域多元化外骨骼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工业生产、军事和民用领域。

在医疗保健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康复训练、行动辅助和老年护理等方面;在工业生产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劳动效率;在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用于提升士兵的体力和战斗能力。

3. 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市场发展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于技术创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研发人员不断改进外骨骼机器人的功能和性能,使其更加轻便、灵活和智能化。

例如,采用轻质材料和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可以减轻外骨骼机器人的重量和增强其稳定性。

4. 市场竞争程度逐渐加剧随着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程度也逐渐加剧。

目前,市场上有众多的外骨骼机器人制造商和供应商,如Ekso Bionics、Cyberdyne和ReWalk Robotics等。

这些公司通过引入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5. 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尽管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成本问题,目前外骨骼机器人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医疗保健和个人消费市场的推广。

另一个挑战是法律和政策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在工业和军事领域使用外骨骼机器人的监管程度需要加强。

总的来说,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外骨骼机器人将在医疗、工业、军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通过机械设备与人体进行连接和协同工作的技术,具有增强人体功能、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潜力。

本文将对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2.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据预测,到2025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军事和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3. 市场应用分析3.1 医疗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它可以帮助残疾人恢复行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同时,在康复训练中,外骨骼机器人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此外,外骨骼机器人还被用于手术操作和病人护理等方面,提高了医疗水平和效率。

3.2 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提供士兵的身体增强和保护。

其使士兵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承担更重的负荷的能力,这对于提高战斗力至关重要。

同时,外骨骼机器人在救援行动和灾难应对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3.3 工业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和工人安全保障上。

通过使用外骨骼机器人,工人能够完成更重、更费力的工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外,外骨骼机器人还可以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

4.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存在着较多的竞争,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际知名企业和初创公司。

国际知名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渗透和品牌知名度方面具有优势,而初创公司则通过技术创新和灵活性在市场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5. 技术难题和挑战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发展面临一些技术难题和挑战。

首先,外骨骼机器人的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中的推广应用。

其次,外骨骼机器人的舒适度和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6. 发展趋势展望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本的降低,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18年29期研究视界科技创新与应用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张建中,胡化增,张广浩,李峰(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90)引言在自然界中,外骨骼是一种能够保护和支撑生物柔软内部器官的外部结构,比如螃蟹、蜗牛、昆虫等生物的甲壳。

由此,科学们提出了外骨骼机器人的概念-用于保护穿戴者并为其提供额外的动力。

比如家庭用辅助型外骨骼机器人可协助年老体弱者正常行走;医用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可使残疾人像正常人那样重新站立起来;军用负重式外骨骼可使士兵在携带负载的情况下依旧健步如飞。

由此可见,外骨骼机器人既有研究价值,也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已成为国内外科学家们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1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现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在仿生学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突破,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2]。

下面简要介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

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面向健康人群,提高人的负载能力,用于军事领域,可增强士兵负重能力。

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出的HULC 型外骨骼机器人[3](如图1所示)。

它总质量约为32kg ,主要通过电池提供能量,蓄电池在充满电之后可使士兵在负载90kg 并以16km/h 的速度行驶的情况下行走一个半小时。

其特点是模仿人体结构设计而成,机械腿由钛合金制成,腿部的设计贴合人体运动,从而保证了穿戴者在运动时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第二类是步态训练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

主要面向下肢运动能力受损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使患者通过训练以达到逐渐恢复下肢运动的能力,实现自主行走。

如图2所示,美国特拉华大学开发的一款名为ALEX 的步态康复机器人。

临床试验表明,患者通过ALEX 的步态训练,行走步态与正常人相似,在步长以及行走速度上都与正常人非常接近,证明了其有效性[4]。

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外骨骼(Exoskeleton)是一种运动辅助装置,由于其能够提高人类的体力和耐力,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如果再将机器人技术与外骨骼技术相结合,就可以形成人体巨大能量的辅助外骨骼(Human Assistive Exoskeleton),即机器人外骨骼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机器人外骨骼技术正逐渐成为未来的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领域。

一、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研究现状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军事领域。

1971年,美国的诺斯罗普公司(Northrop Grumman)研制出了全世界第一套外骨骼系统。

该系统主要用于军事方面,通过增强膝关节的力量以及帮助士兵携带沉重的负载,提高了士兵的作战能力。

近年来,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在医疗保健领域和康复治疗方面,机器人外骨骼技术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在这个领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二、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应用前景1. 康复领域应用机器人外骨骼技术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辅助。

依靠机器人外骨骼技术的力量,可以帮助康复患者进行辅助性运动,以达到肢体康复的目的。

另外,机器人外骨骼技术还可以通过陪伴康复患者做运动活动,提供心理支持,有利于患者恢复自信。

2. 重体力工作环境应用现代制造业中许多工人工作量非常大且非常危险。

机器人外骨骼技术能够替代人工完成重体力劳动,特别是在制造业和工业生产领域,通过使用机器人外骨骼技术可以大大地减少工人的伤害率和经济成本,同时也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

3. 老年人护理应用机器人外骨骼技术对于老年人来说,可以帮助他们完成一些日常活动。

例如,可以用手臂机器人来帮助老年人协助起床、穿衣、洗漱等,还可以用腿部机器人来帮助他们走路、上下楼梯等。

这样的应用将有助于解决日益加剧的老龄化问题,并且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成本。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在外骨骼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方面起步较晚,21 世纪初才开始陆续进行研发。但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 升,机器人研制技术的愈发成熟,已经有出现一批专门 研发外骨骼机器人的公司,并将所研发的机器人投入市 场商业化。并且随着国内 5G 技术,主动健康技术和 3D 扫描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康复机器人的研制开 发与商业化方面有望弯道超车欧美与日本相关领域,步 入世界领先梯队。目前,在穿戴式下肢康复机器人方面, 我国取得一定研究成果的单位有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 限公司、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航创世机器人 (西安)有限公司、布法罗机器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尖叫科技有限公司、中 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 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东南大学等。当 前已有 4 家公司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FDA) 批准,分别是 北京大艾科技公司、布法罗机器人科技公司、中航创世 机器人公司和杭州程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整体来讲, 国内的相关外骨骼机器人团队均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 果,但距离市场化销售还有一段距离。 2 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2.1 存在问题
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的一大热点分 支。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高速发展与提高,脑中风、脑 外伤和脊髓损伤导致的死亡率相对降低,人均寿命普遍 延长。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脑 血管病和脊髓损伤等疾病带来的致残率也在逐年升高, 相关的康复治疗需求随之日益增加,尤其对于疾病引起 的偏瘫,截瘫等下肢功能不全的患者的主动与被动肢体 功能改善、代偿与替代问题。最近的研究表明,中枢神 经系统可以在受伤后进行修复重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 面,有意义的神经组织重组取决于康复训练期间的运动 情况。但只凭借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人工康复治疗 训练,会受到治疗成本高、实施场地与设备要求严格和 医患比例紧张的制约而带来不太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 对于不断增长的康复训练服务需求,康复机器人技术致 力于解决传统康复治疗的弊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可设计用于临床提供给完全或不完全下肢肢体功能不全 的患者进行肌肉训练,促进患者恢复运动与感觉功能, 提高神经可塑性,代偿或替代失能下肢功能,提高患者 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提高 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沉重负 担。此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也可转化为助力工具,设 计应用于正常的健康人群,帮助战场士兵和各个需要承 重行业的工作人员完成快速行进运动与承重负荷卸荷的 作业任务。因此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研究与发展对于医 疗、军队与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介 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其目 前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研究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研究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

其中,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作为一种辅助人体行走的外骨骼装置,受到了越来越多的。

本文将介绍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背景、现状、技术原理及实现方法,以及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可穿戴的智能设备,它通过仿生学原理和机械结构设计,为穿戴者提供额外的支撑和助力,从而减轻行走时的负担。

这种外骨骼机器人对于那些需要长时间行走或者负重工作的人群,以及下肢损伤或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还有着广阔的老年护理市场前景。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至今已经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目前,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在临床应用上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军事、工业和康复医学等领域,已经有一些原型机或者商业产品投入使用,并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同时,学界对于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涉及到机械设计、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等多个方面。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仿生学、机械动力学、传感技术、控制算法等。

其实现方法通常包括关键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机构优化与调试、传感器采集与处理、控制算法设计与实现等步骤。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核心部分包括腰部、大腿杆、小腿杆和脚踝等部位的设计。

这些部位通过仿生学的原理,模仿人体下肢的动作规律,从而实现与人体运动协同的外骨骼机器人。

在仿生学的基础上,通过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机器人的负载能力和效率。

同时,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可以实时采集穿戴者的运动信号并反馈给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精准的控制。

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在军事方面,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士兵在行军过程中节省体力,提高作战能力。

在工业生产中,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工人进行重物搬运等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

在康复医学领域,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患有下肢损伤或疾病的人进行康复训练,加速恢复。

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机构设计和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机构设计和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质量。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式下 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有望在未来 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为患
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1
2
标题:基于动力学的轨迹跟踪控制研究
作者:张三、李四、王五
3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能够辅助患者进行下肢 运动训练,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机构组成和特点
机构组成:移动式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主要由 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系统组 成。
特点
1. 轻量化设计:为了方便患者使用,整体结构采用 轻量化材料,如碳纤维和铝合金,以降低重量和能 耗。
结构设计
设计思路
根据人体下肢运动特点和生物 力学原理,结合康复医学和机 械设计理论,进行移动式下肢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的结构设计

主要结构
包括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和 脚部结构,每个关节都设有相应 的驱动系统和传感器。
关键技术
采用了轻量化材料、可定制化设计 、高度机动性、智能化控制等关键 技术,以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患者 的使用体验。
结果分析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误差、响应时间、稳定性等方面,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控制系统进行调整和优 化。
04
实验与测试
实验设备与测试环境
实验设备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传感器、驱动器、控制器等。
测试环境
实验室、康复中心等室内环境,以及公园、楼梯等室外环境。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机构设计
首先进行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构设 计,包括腿部机构、腰部机构、背 部机构等。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研究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研究

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研究摘要:康复是一种针对患有运动障碍或功能障碍的个体进行恢复和改善的治疗过程。

许多因素,如运动损伤、脑卒中、脊髓损伤和肌肉骨骼疾病,都可能导致患者丧失下肢功能。

康复领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长期的治疗过程、康复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及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研究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外骨骼机器人逐渐出现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外骨骼机器人是一种结合了机械、电子和计算技术的装置,可以附着在患者的身体上,并通过传感器和运动控制系统来辅助或代替患者的肢体功能。

它们为下肢康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患者重建肌肉力量、改善步态和平衡,促进康复过程。

1.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原理1.1 机械结构与设计外骨骼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和设计是其基础和核心。

机械结构主要由支撑骨架、关节和连接件组成,这些组件构成了一个与人体下肢相似的框架。

设计时需要考虑机器人的重量、稳定性、舒适度和便携性,以确保患者在佩戴外骨骼机器人时感到舒适且可以自由移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一些外骨骼机器人采用轻质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以降低重量和提高强度。

同时,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来设计机械结构,使得外骨骼机器人与患者的身体形状更加匹配,减少不适感并提高运动效率。

1.2 传感技术与运动控制传感技术在外骨骼机器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时感知患者的运动意图和姿态,从而准确地控制机器人的动作。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惯性测量单元(IMU)、压力传感器、表面肌电图(sEMG)传感器等。

IMU传感器可以测量机器人在空间中的运动和姿态,用于反馈患者的步态和平衡状态。

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脚底的接触力,帮助外骨骼机器人根据地面反馈调整支撑力度。

sEMG传感器用于测量肌肉的电活动,可以帮助机器人感知患者的运动意图,并实现与人体的协同运动。

运动控制是通过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从而实现外骨骼机器人的动作控制。

脑机接口技术下肢外骨骼助行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脑机接口技术下肢外骨骼助行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脑机接口技术下肢外骨骼助行器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在脑机接口技术(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的推动下,肢体康复逐渐取得了重要突破。

其中,脑机接口技术下的肢体外骨骼助行器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脑机接口技术下肢外骨骼助行器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肢体外骨骼助行器的基本概念及其作用。

肢体外骨骼助行器是一种具有机械结构和传感器的穿戴式机器人装置,旨在帮助患有运动障碍的人重建或增强其行动能力。

脑机接口技术则通过读取人脑活动的电信号,将其转化为机械指令,使外骨骼助行器能够实现行动的协调与控制。

目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在脑机接口技术下肢外骨骼助行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脑机接口的外骨骼助行器系统,能够通过读取大脑的运动意图实现四肢的协调行走。

此外,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也成功开发了一款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下肢外骨骼助行器,通过读取脑电波信号实现肌肉的控制,让患者可以更加自由地行走。

在国内,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也在尝试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下肢外骨骼助行器的研究中。

他们开发出一种基于脑电图的外骨骼助行器控制系统,能够通过读取患者的脑电信号实现对外骨骼助行器的精准控制。

同样,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团队也成功开发出了一款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下肢外骨骼助行器,通过读取人脑皮层的电信号实现对外骨骼助行器的动作控制。

尽管脑机接口技术下肢外骨骼助行器在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外骨骼助行器的重量和尺寸需要进一步减小,以提高患者的穿戴舒适度。

其次,控制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外骨骼助行器能够准确地响应患者的运动意图。

此外,机器人与人体的运动协调性也需要得到更好的改进,以提高使用者在实际行走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7期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招润浩(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广东 佛山 528000)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外骨骼的机器人,现阶段研究的具体现状,然后对其在关键技术方面,对机器人的上肢结构、传感系统、智能人机的控制系统,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最后基于上述情况,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提出了具体的展望,以供各位业界同仁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前言:外骨骼的机器人在近些年以来,作为对人体康复起到辅助作用的设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

比如在民用领域,对老年人在正常的行动上,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在医疗领域,对残疾人实现正常的生活,起到了辅助的作用,对医护在工作方面的压力起到了降低的作用等。

可以说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因此其未来的发展前景方面,会越来越光明、广阔。

1 研究现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智能控制的技术、仿生学的技术、材料技术、传感器的技术等,这些相关的领域在技术做出了突破。

外骨骼的机器人研究技术,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尤其是下肢外骨骼的机器人。

外骨骼的机器人有三种类别。

第一种,外骨骼助力型的机器人。

大多面向健康的人群,帮助人在负载的能力上得到提高,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可以让士兵在负重的能力上得到增强。

在这个方面研制的最成功的,是HULC型外骨骼的机器人,总体的质量在32Kg左右,通过电池进行能量供给,蓄电池在满电的情况之下,能够让士兵的负重达到90Kg,再以16km/h的速度行走1.5个小时。

特点就是在设计时,仿照人体的组织结构,用钛合金制作机械腿,腿部的设计能够很好的与人体进行贴合,进而让穿戴者在运动的时候,在安全性、灵活性上得到有效的保障。

第二种,步态训练的康复型外骨骼的机器人。

使用的对象是,下肢的运动能力遭受损伤的患者,用来康复治疗,让患者通过进行不断的训练,逐渐的让下肢恢复行动的能力,实现自己独立行走。

美国的特拉华大学研究开发了一款,ALEX步态康复的机器人,经过临床试验之后发现,通过使用ALEX进行步态训练,其在行走时的步态和正常人类似,在步长、行走速度方面非常接近正常人,因此其在有效性方面得到了验证。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研发一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控制方法,以帮助受限制的
人恢复其行走能力。

本次中期报告总结了研究的进展情况,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 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包括机身、关节骨架、电池和控制器等部件,并完成了装配和调试工作。

2. 开发了一套基于传感器数据的控制算法,以实现对下肢外骨骼机
器人的控制和运动规划功能。

传感器数据包括加速度、角速度、关节角
度和动力输出等指标。

3. 实现了一系列控制功能,包括姿态稳定、步态规划和反馈调节等。

其中,姿态稳定算法以云台控制器为基础,在支持向心加速度的同时,
进行足部旋转以迎合不同的行走方向。

步态规划算法以周期步长为基础,可根据实时传感器数据调整步长和步态以适应复杂的环境。

4. 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实验分析。

实验表明,所设计的下肢外骨骼机
器人控制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行走能力。

测试数据显示,通过该机器人,被试者行走速度从0.5m/s提高到了1.2m/s,而且过程中主要关节角度误差小于1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设计、控制算法和实验分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为进一步完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设计和控制方法提供了参考。

在下一步的研究中,我们将重点考虑机器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并继续
进行实验测试以进一步验证该机器人的性能和可行性。

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研究现状

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研究现状

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研究现状
王楠;王建华;周民伟
【期刊名称】《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年(卷),期】2012(4)1
【摘要】外骨骼机器人是将人的智慧与机器的机械动力装置相结合的一种机器人,不仅可以为操作者提供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还可以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应用前景巨大.文中阐述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实现行走应具备的关节及其活动度,介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态控制的基础--正常步态分析,详细论述了目前控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行走及步态稳定性的主要方法.
【总页数】6页(P62-67)
【作者】王楠;王建华;周民伟
【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华侨科;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脊柱外科;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务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5;R336
【相关文献】
1.基于人体步态的下肢外骨骼动力学仿真研究 [J], 李杨;管小荣;徐诚
2.基于PSO-SCE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态多目标优化 [J], 刘辉;陈婵娟;穆琪
3.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动态建模与步态跟踪LQR控制 [J], 刘洋;彭世国;杜玉晓;廖维新
4.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对偏瘫患者步态时空参数不对称性的影响 [J], 李新科;吕
晓;龙建军;马丁莹;王玉龙;叶晶
5.脑卒中患者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步态规划与运动学仿真 [J], 朱志伟;唐春霞;徐立娟;陈殿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研究现状王楠,王建华,周民伟外骨骼(exoskeleton )一词来源于生物学,是指为生物提供保护和支持的坚硬的外部结构[1],如甲壳类和昆虫等节肢动物的外骨骼系统。

人体外骨骼机器人是将人的智慧与机器的机械动力装置结合为一体的机器人[2]。

美国于2000年开展了“增强人体机能的外骨骼”(Exoskeletons for Human Performance Augmentation ,EHPA )研究项目[3-4],自此,外骨骼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关注的焦点。

由于外骨骼机器人不仅为操作者提供了诸如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还能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因此在下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步行功能锻炼过程中的应用逐渐增多[5-7];此外,其在单兵作战装备【摘要】外骨骼机器人是将人的智慧与机器的机械动力装置相结合的一种机器人,不仅可以为操作者提供保护、身体支撑等功能,还可以在操作者的控制下完成一定的功能和任务,应用前景巨大。

文中阐述人体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实现行走应具备的关节及其活动度,介绍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态控制的基础——正常步态分析,详细论述了目前控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行走及步态稳定性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下肢;机器人;外骨骼;步态中图分类号:R-05,R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66X(2012)01-0062-06Current researches of gait analysis on human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robotic deviceWANG Nan,WANG Jianhua,ZHOU Minwei.Department of Overseas Chinese,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Command,Guangdong 510010,China【Abstract 】Exoskeleton robotic device is a kind of robot that combines the intelligence of human with the mechanical power of machine,which can not only provide protection and support for operators but also accomplish certain functions and missions under the control of operators.In this paper,relative key factors of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robotic device techniques are introduced briefly such as the joints and the range of motion (ROM)which the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should be equipped,the normal gait analysis which is the basis of gait control of the exoskeleton robot,and then the major walking control methods and gait stability control methods for lower extremity exoskeleton robotic device which are discussed in detail.【Key words 】Extremities;Robotics;Exoskeleton;GaitDOI :10.3969/j.issn.1674-666X.2012.01.010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10800006),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0J-E311)作者单位:510010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华侨科(王楠);脊柱外科(王建华);医务部(周民伟)E-mail :115989930@综述研发等军事领域也获得了广泛应用[8-9]。

对正常人体行走时的步态分析是人类下肢外骨骼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10-11]。

由于人体下肢外骨骼需要辅助人体的承载并跟随人体一同活动,故对外骨骼的设计必须考虑外骨骼与操作者之间动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且应与人体下肢具有相同的关节活动度。

因此,分析正常人体下肢活动特点及行走时的步态是设计下肢外骨骼并实现行走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设计下肢外骨骼应具备的关节及关节活动度,然后通过人机互动操作外骨骼,并对外骨骼机器人步态的稳定性进行控制,从而完成外骨骼机器人系统的仿生设计。

1关节及其活动度正常人体下肢的主要大关节包括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其余和行走相关的关节包括膝部的髌股关节、足部的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等。

关节的运动主要是沿着3个相互垂直的轴所进行的运动,包括沿冠状轴的前屈和后伸运动、沿矢状轴的内收-外展运动以及沿垂直轴的内旋-外旋运动等,而关节活动度就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正常的关节活动范围是正常运动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之一。

髋关节正常活动度为:屈曲130°~140°,后伸10°~30°,内收20°~30°,外展45°~60°,内旋30°~45°,外旋40°~50°[12]。

膝关节正常活动度为屈曲120°~150°,一般伸直0°,有时过伸状态约为5°~10°,当膝关节屈曲时,股骨两侧髁后部进入关节窝,嵌锁因素解除,侧副韧带松弛,膝关节可绕垂直轴作轻度的旋转运动,内旋外旋各10°左右[13]。

踝关节正常活动度为背伸约35°,趾屈约45°,在跖屈时,足可做一定范围的侧方运动,约30°[14]。

为了简化研究过程,降低分析难度,根据正常人体行走时下肢运动的习惯,设计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至少应包括髋、膝、踝关节[15]。

从生理角度分析,髋、膝、踝关节对于稳定有效的行走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髋关节主要用于摆动双腿,实现迈步并使上肢躯体前倾或者后仰,以便在步行过程中起到辅助平衡的作用;膝关节主要用来调整重心的高度以及摆动腿的着地高度,使之与地面的状态相适应;而踝关节则用来与髋关节相配合以实现支撑腿和上躯体的移动,并调整脚掌与地面的接触状态,从而完成步行过程[16]。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应具备的自由度和活动度需要根据正常人体下肢关节的功能来设计[17-18]。

髋关节主要实现大腿的大角度运动、腰部的转动及躯干的弯曲,需根据髋关节活动度设置屈伸、收展、旋转3个自由度;膝关节实现小腿的大角度摆动,需根据膝关节活动度设置屈伸1个自由度,膝关节旋转可忽略;踝关节实现足部围绕踝关节的上下大角度屈伸及左右小角度旋转,需要设置2个自由度。

但出于安全因素方面的考虑,外骨骼机器人的关节活动度应略小于正常人体的关节活动度。

2正常步态分析正常步态即正常人体采用最自然、最舒适的姿态行进时的步态。

它应具有3个特点:身体平稳、步长适当、耗能最少[19]。

Grabiner等[20]认为,正常的步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支撑期稳定性好,摆动期足部放松,有足够的步长,膝关节在支撑期吸收震荡且积蓄能量,在摆动期能够带动小腿和足部运动。

步态分析是外骨骼机器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21-22],它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正常步态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有助于外骨骼机器人的步态机理研究、步态控制及行走稳定性控制方法的研究等。

在人体正常行走过程中,1个步态周期是指从一侧脚跟着地开始到该脚跟再次着地。

通过对正常人体行走步态的研究,1个步态周期可抽象出3个典型步态时相:单支撑相、双支撑相及摆动相。

Chu等[23]通过正常步态分析得出不同步态时相时髋、膝、踝关节角度及扭矩的动态变化,为该研究小组设计外骨骼机器人提供参考。

赵凌燕等[24]以健康男性青年为对象,对人在行走过程中髋关节的旋转运动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扩展广义Sigmoid 型函数的方法进行模型化描述,结果表明,身高和行走速度对髋关节运动幅度有显著性影响。

王西十等[25]基于膝关节的解剖特征,得出膝关节在矢状面内运动时的运动协调约束方程,为建立人体下肢生物动力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赵彦峻等[26]在对外骨骼机器人进行前期设计及后期仿真过程中,根据行走步态各个时相不同的运动特点,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如拉格朗日方程)分别对不同的时相建立不同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成功设计了具有辅助士兵承载能力的人机一体化下肢外骨骼。

3外骨骼机器人步态控制外骨骼机器人具有多关节、多驱动器和多传感器的特点,它与其它机器人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与操作者之间形成一个人机耦合系统,操作者处于系统回路中,与外骨骼有物理接触[27-28]。

因此,步态控制及稳定性控制的研究成为外骨骼机器人仿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步态控制,目前主要有操作者自行控制、肌电传感器控制[29]、灵敏度放大控制[30]等方法;对于步态稳定性控制,则主要有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系统控制、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PID)控制[31]、零力矩(zero moment point,ZMP)控制[32]等。

3.1步态控制3.1.1操作者自行控制对于下肢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可以采用上肢的活动来控制外骨骼机器人,从而获得下肢功能。

归丽华等[33]认为,上肢和下肢具有相似的运动轨迹,只要测量出上肢的运动,就可以通过机械装置换算为下肢的运动。

作者借助这种上臂运动可控制外骨骼同时运动的方法,成功研制出能量辅助骨骼服NAEIES系统。

Johnson等[34]设计一种运动辅助装置,在瘫痪、截肢、下肢麻痹患者的手部安装开关,将不同的手指运动对应下肢相应关节的活动,达到一对一映射,从而获得下肢行走功能。

这类控制方式使操作者可以自行控制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活动,充分利用了人的智能,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操作者在行走时上肢不能进行其他活动等。

3.1.2肌电传感器控制对于下肢仍有部分功能的患者,或需增强正常机能的士兵等,可采用肌电传感器控制,在操作者下肢皮肤表面安装传感器,通过提取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信号、分析EMG信号与肌肉力[35]、关节扭矩[36]的关系、提取运动模式特征、识别动作模式等过程,进而达到控制外骨骼机器人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