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中国经济奇迹的增长理论分析

合集下载

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奇迹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奇迹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奇迹的例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提出一些背景信息和问题。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中国的崛起和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多年来,西方经济学一直被用来解释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和发展趋势。

然而,在中国这个奇迹般的发展过程中,西方经济学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其中的原因和动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独特的,具有许多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因素。

西方经济学主要基于市场经济和供求关系,但在中国,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独特的经济模式和政策,如重点发展制造业、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等。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规律。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否可以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模型和理论来解释。

通过对相关数据和案例的分析,我们将揭示西方经济学在解释中国经济现象和发展模式上的局限性,并提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更综合、全面的解释框架。

通过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可以对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这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中国的经济崛起,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总之,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奇迹进行探讨,并尝试提出更全面的解释框架。

我们相信,通过对中国的研究,我们可以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并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文章的整体架构以及各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

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围绕"不能用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奇迹的例子"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文章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中国崛起和经济发展的背景及其对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然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进行分析,探讨为什么西方经济学无法完全解释其崛起的原因。

浅析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型

浅析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模型
4 . 2索 罗一 斯 旺模 型
1 9 8 4
1 9 8 5 1 9 8 6 1 9 8 7 1 9 8 8 1 9 8 9 1 9 9 O 1 9 9 1
1 9 9 2
l 5 . 2
l 3. 5 8 . 8 1 l _ 6 1 1 . 3 4. 1 3 . 8 9. 2
当C . w = G 时, 则 经济体就满足了均衡增长 , 一方 面保证 了充分就业 , 另

造了G D P 增 长速率平均在 9 . 9 1 7 %的奇迹 ,但是每一年的 G D P 增长率 却时高时低 。
年份
1 9 7 8 1 9 7 9 1 9 8 O 1 9 8 1 1 9 8 2 1 9 83
经; 齐祝 野 2 0 1 3 年第 0 2 期 E c o n o m i c V i s i o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论坛
浅析 经济增长理论 和经济增长模型
张新 伟
( 中国人 民财 产保 险股 份有 限公 司齐齐 哈尔铁 峰支公 司 1 6 1 0 0 0 )
摘 要: 虽然各 国经济增长速度不 同. 影响经济增长的源泉却是相
的主要决定 因素。在分析工资 、 地租和利润 的关系后 , 他认为在受益递
减规律的作用下 , 长期来看经济增长趋于停滞 。 4 . 新古 典 经 济 增 长 理 论
41 哈 罗德 一 多马 模 型
同的。经济 增长理论 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 类模型 ,古典经济增长模 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新经济增长模 型。 关键 词: 经济增长 ; 古典经济理论 ;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 G , 就必须要保证一定的储 蓄率 s 。 相反 , 想要 把储蓄率 s 所对应 的储蓄额 s 全部转化为投资 I , 也是要必须保证一定 的经济增长率 G的 。哈罗德又借用实 际增长率 G 、 有保证 的增 长率 G 和自 然增长率 G 来说明经济增长 的原 因。当 G w > G 时, 经济增 长就会 出现长期停滞的趋势。当 G W < G n 时, 经济增长会出现长期繁荣的状态 。

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

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

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经济增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也是衡量国家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

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的探究始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经济学家探讨了工业革命背后的经济机制,并提出了各种经济增长理论。

1. 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在经济学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理论伴随着经济学家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不断得到完善。

经济学家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逐渐提出了各种经济增长理论。

由斯密、李嘉图等人掌握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萌芽期,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来自于资本的积累。

斯密认为人口增长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而李嘉图则把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视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对于经济增长的解释出现了一些转变。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经济增长是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矛盾冲突的表现,是其不断自我维护的结果。

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经济增长是由资本的积累而来,而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超额生产实现。

近代经济学家如哈罗德-多马模型等将投资和储蓄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单一平衡过程,揭示了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机制。

多与马模型认为,投资可以创造储蓄,储蓄可以用于投资,均衡增长路径具有内生的特征。

尽管经济增长的理论被不断地发展和探讨,但可以从历史上的实证结果来看,这些理论也不是绝对的。

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阶段的经济增长都呈现出自己特有的特点。

2. 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两种方向,一是从宏观角度上分析国家经济增长的总体表现,如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改变等;二是从微观角度上探讨经济体现实施中各种微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人力资源发展、科技升级等。

在宏观实证研究中,我们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总体表现存在着诸多差异。

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都存在显著区别。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呈现出稳健和平稳的特点,其经济发展的结构也体现出高效、智能化等特质。

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则表现为增长速度较快和发展水平较低。

内生性增长理论解读中国经济现状

内生性增长理论解读中国经济现状

内生性增长理论解读中国经济现状近年来,内生性增长理论成为了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内生性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本文将对内生性增长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进行简单介绍,并通过对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内生性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现状的解读。

一、内生性增长理论概述内生性增长理论是指经济增长是由内生因素驱动的理论。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中,工资率、储蓄率和技术进步等外生因素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而内生性增长理论则主张,技术进步、教育、创新和人力资本等内生因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并不是被动地依赖外部环境变化和政府干预,而是由企业自身和市场机制所引发的内部力量所主导的。

内生性增长理论倡导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因为内生因素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我增长和自我调整,不需要过多的政府干预。

内生性增长理论也要求政策制定者将重点放在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提高储蓄率或推动资本积累。

内生性增长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面的发展,包括经济增长、人口增长、环境可持续等各方面。

二、内生性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现状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间实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政府对经济的主要干预方式是通过政策调控来实现,包括金融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然而,这些政策并没有引发可持续的内生增长,反而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例如,一些政策导致资源配置和环境问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内生性增长理论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当前中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相比,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育机会和劳动力市场并未完全开放,劳动力生产率和创新能力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除此以外,经济发达程度与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制约内生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近年来意识到了内生性增长理论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内生产业增长。

例如,政府加强了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

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奇迹的背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摘要】本文探索了中国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增长的真正动力。

利用经济增长数据测算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进步,这种效率提升引致的经济增长占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总量增长的比例超过了一半,占人均量增长比例更是约三分之二,而且我们的测量对折旧率参数等选取是稳健的。

【关键词】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一、引言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历了堪称奇迹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

从1980到2010这一段时期,中国经过购买力平价调整的经济总量年均真实增长率超过了12%,人均gdp年均增长也超过了8.3%。

而同时期内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经购买力评价调整的经济总量增长率只有约6.1%,人均增长率更是只有1.53%。

这一经济奇迹惠泽了几代中国人,让数以亿计的人脱离了贫困,开始享受前辈人所难以想象的物质财富。

正是由于经济增长对提高群众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的决定性作用,弄清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驱动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驱动因素同样指引着未来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的福利水平。

有些让人遗憾的是关于我国经济增长奇迹背后的驱动因素依然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让人信服的统一理论。

我们常常能够从财经媒体或者一些经济观察家口中听到诸如“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类的说法,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更准确的说是描述了经济在短期(例如一年)内的均衡,而非长期的增长。

一些学者和政府官员认为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这种“投资驱动”的观点更加强调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的推动作用,而且与中国一直以来的高投资率相适应。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增长奇迹来自于技术等要素使用效率的进步,而这些效率进步来源于我国这一时期内所进行的例如市场化和城市化等制度改革。

这些不同观点不但对过去几十年高速增长的解释存在分歧,这些分歧还体现在对当前中国经济状况和未来持续增长的政策上面。

如果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源自投资——即要素积累,那么以中国目前已经非常高的投资率以及资本边际效用递减,我国的经济增长将是不可持续的;而且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折旧同样会加速,如果投资总量必须加速才能保持经济增长速度,而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很难再有所提高,因此依照“投资驱动”的观点目前中国经济并不稳定,存在经济长期严重下滑的可能性。

对中国“奇迹”的经济学解读

对中国“奇迹”的经济学解读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路径
中国在过去40年中取得的经济 成就举世瞩目。如何解读中国的经 济发展轨迹,引起了各方面专家的 激烈争论,有不少专家认为现有的 “西方经济学没法解释中国经济的 成就”。笔者认为,中国并不是异 类,其经济发展的路径与其他国家 并没有根本的区别。本文将在经济 理论的“工具箱”中,使用几种理 论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与逻 辑,包括罗伯特·索罗的新古典经 济学、卢卡斯悖论、罗默的内生增 长理论。
贫穷国家。 其次,引进国外的信息和技
术,可以加快本国的发展,缩小与 富国的差异。
模型的长期意义 从长期来说,只有通过技术进 步经济才能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增 长。资本和人口的增长,只会产 生水平效应(level effects),而技 术进步因素可能导致的是倍数的 效应。 索罗认为,不同时期的 资本(D i f f e r e n t V i n t a g e s o f C a p i t a l)对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 作用。其背后的理念是,新资本比 旧资本更有价值,因为新资本是通 过最新的技术形成的,具有更大的 生产力。新资本当然代表了新的技 术水平。同样的劳动力,在新资本 的协同下,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规 模。当然,新资本需要更高素质的 劳动力,因此,教育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新古典经济发展模型可以完美 地诠释中国自1949年以来工业化 和经济崛起的基本过程,甚至还可 以帮助我们规划中国经济未来的方 向。从1949年至今,中国经济发 展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949~1978 年期间,中国基本上是封闭型经 济,大量的劳动力得不到运用; 1978~2005年期间,中国主要通过 引进外资改善资本与劳动力配置发 展经济;2005至今,中国在改善要 素配置的同时,更多地通过技术进 步因素发展经济。

中国经济奇迹的第三种可能解释

中国经济奇迹的第三种可能解释

域外013传统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大体存在两种主流解释。

第一种来自新自由主义,认为根源于市场所主导的经济改革和制度确立。

国家中心论则认为,国家拥有强大的行政能力,赖此保护各项政策稳定地、持续地助推经济。

二者均有合理之处,但也面临解释上的困难:前者无法说明高速发展的经济为何能与高度的国家干预并存,而后者也忽略了亦有不少政策造成了不良后果、甚至严重损害。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杨宏星与芝加哥大学教授赵鼎新近日在《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上发表文章,以《绩效合法性、国家自主性与中国经济奇迹》为题,试图提出第三种解释。

如题所示:中国奇迹的根源在于政府始终具有足够的“国家自主性”,可以将自己从意识形态束缚和利益集团政治中解放出来,在发现既行政策的潜在危害和意外后果时及时作出调整,积极回应社会压力,从而保障国家政权的“绩效合法性”。

本文要旨在于,国家自主性与绩效合法性之互动。

单纯的“国家自主性”并不必然保护国民利益,必须以社会力量平衡之,从而形成“受约束的自主性”。

约束种种,归流于国家的合法性来源。

通过修正韦伯的经典理论,作者划分出现代国家的三种合法性基础:选举、意识形态和绩效。

选举合法性意味着政府组织以民选方式产生;意识形态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授受自特定价值体系;绩效合法性则要求政府必须经过经济绩效、道德绩效等方面的检审。

作者认为,1970年代末以来,绩效迅速成为中国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这一判断对我们认识中国在经济发展和其他方面的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章分期考察三十年改革历程,在“政策调整--绩效增加--意外后果--绩效下降--政策调整”的历史线索中,展示了国家自主性与绩效合法性的具体关系。

19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民众的政治关注从意识形态领域逐渐转向绩效问题,虽获广泛拥护,但同时带来新的压力。

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制造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如财政包干制刺激了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却严重削弱了中央财税能力。

现有理论为何难以解释中国奇迹

现有理论为何难以解释中国奇迹

我 国经 济取 得奇迹 式增 长

是这段


50

个 不 同为 中 国 国 情 的特 殊 性

规模 基 数 这 个 问题 探讨 的不 够 无 论 是

时 间里 经 济 增 长 最 快 的 国 家 的 创 新 总 是 来 自于

理论
与发 展 道 路 的独 特性

直到
20
世纪
国 内市 场

科技 创新 的 大 国 规 模 效 应
时 的美 国人
只有 4 02 4 万 人 19 13

特 别 是 实 现 全 国 基 本 公 共 服务 均
基 于西方 国家几 百 年 的实践而形成 的 中 国 发 展 的 历 史 记 录 经 验 不 同于


年结束追赶西 欧和英 国的时候是
9761 万

日 本 自 1 9 5 0 年 进 入 经 济高
般 西 方 国 家 在 进 入 工 业 化 阶段
济 增 长 差 异 性 不 平 衡性 西 方 国 家 的


出现



农业 产 值 在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中 的 比

现 代 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也 存 在 国 内差 异
人 均 产 出或 收 入 水 平 的 明显 增 长


重为 35 %
45%

效 应 涉 及 到像 中 国 印度 这 样 超 大 规


两百 年

般工 业 化

模 国 家 不 仅 对 本 国 十分 重 要 而 且 对
, ,
发 达 国 家 出现 了 经 济 大 萧 条

第3讲、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第3讲、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落后国家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困境
• 重工业的特性
建设周期长 关键的机器设备需要进口 巨大的一次性投资
• 落后国家的特性
剩余少,资本短缺,资本成本高 剩余少,可出口产品少,外汇短缺 剩余少,分散,很难动员资金
宏观政策环境
• • • • 金融抑制:压低利率、高估汇率 压低原材料和中间品价格 压低工资水平 压低生活必划经济产生背后的原因是 政府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 未能利用后发优势国家的共 同特性是推行重工业优先发 展战略,包括社会主义国家 (包括改革前的中国)、印 度和拉丁美洲国家等。 •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国家的共 同特点是放弃重工业优先发 展战略,实行出口导向型战 略,如日本、东亚四小龙和 改革以后的中国。 • 对外开放是发展战略的结果。
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理论的启示
• 1. 技术进步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源泉。 • 2. 研发和技术引进是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
技术进步
• 技术进步的方式:
– 产品创新 – 流程创新
• 技术创新的机制:
– 研发主导的创新 – 技术引进
发展阶段与创新
• 研发是发达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主要机制 • 发展中国家有两个选择:研发或者引进技术
宏观经济学
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秋季学期 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秋季学期 2011
第3讲、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与 解释
陈斌开
本讲主要内容与参考书目
• 主要内容
中国经济增长之谜与解释 中国未来能够实现持续增长吗? 发展战略与中国经济增长
• 主要参考书目
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 革》,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林毅夫,《经济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与自生能力》, 2008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宏观专题)

中国经济增长三十年:经济奇迹的解释与展望郭金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300071内容摘要:本文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至于更长远的历史背景下,试图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对二百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

中国经济奇迹可以从经济发展战略引发的制度变迁、要素投入数量和质量的增加以及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技术进步来解释。

决定中国奇迹发生的主要因素仍将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发挥重要作用,而且,由于行政管理体制带来的国家治理能力的增强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中国经济在未来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经济增长、历史大分流、中国奇迹、可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作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就令全球瞩目,因为它不仅改变了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方式,使之生活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并且随着日益深入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中国经济问题更多的成为世界经济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同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主要的经济转轨国家,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它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兴趣。

由于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的不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基本问题,常常存在着很多争论,并在争论中取得了一些共识,从而增进了我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认识,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论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一些基本问题,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更长远的历史视角下考察中国的经济增长,试图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奇迹般的增长实际上应当视为19世纪中西方历史大分流中出现的“欧洲奇迹”的回应;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奇迹的解释,从经济发展战略、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等方面说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第三部分围绕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奇迹是否能够继续。

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与经济增长方式有关,但是本文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比例决定。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用制度变迁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模型综述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_用制度变迁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模型综述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用制度变迁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模型综述何东霞 何一鸣(广东商学院经济学院 510320)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比较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相关性的各种理论学说观点,对正确认识今天中国改革发展的根本原因及今后改革发展趋向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中国经济 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309(2006)4-0038-08收稿日期:2006-03-11一、导 言 1973年发表的经济史学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①改变了以往人们在技术革新中寻找经济增长原因的传统,开创了用制度变迁解释经济增长的先河;1979年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发表历史性文献为标志②,中国25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带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奇迹”,也被证明与制度变迁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肯定制度变迁是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文献包括:舒元、徐现祥(2000)提出中国经济增长是遵从A K模型的,认为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相当大。

张军(2002)的测算结论是,生产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而美国的经济中,以技术创新为主体的全要素生产率达到80%以上(So low,1965)。

有些研究者也尝试了对制度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的测量,如对1991年~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中各因素贡献率的测算,认为在1992年~1994年制度创新贡献率曾高达40%左右,而在稍后几年却很微小(姜照华,2003)。

也有人对C2D生产函数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制度项,用W L S回归后得到1980~1994年间,制度和技术因素总和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4%,其中制度因素占主要部分(董祥海,李升,2004)。

有些研究成果从表面上是检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采用了“直接技术贡献”和“间接技术贡献”的细分法,而在后一种里实际包括了制度创新的因素,并测算出这部分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在一段时期内远大于直接技术贡献率(谭德庆,2000)。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解析及对可持续增长的思考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解析及对可持续增长的思考

方 面 的 条 件 具 备 , 般 都 会 发 生 一 段 时 间 的 爆 发 式 增 长 , 增 长 一 而 的 速 度 和 持 续 的 时 间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它 与 先 进 国 家 的 差
距 , 几 乎 已 成 为 一 条 经 济 发 展 的 规 律 。 罗 斯 托 的 经 济 发 展 阶段 这 理 论 正 是 针 对 发 展 中 国 家 而 言 的 , 认 为 发 展 中 国 家 经 过 一 段 他 时 间 的 积 累 , 了 某 种 程 度 , 进 入 起 飞 阶 段 , 济 会 有 飞 跃 式 到 就 经 发 展 。 目前 的 中 国 可 以说 正 处 于 这 一 阶 段 。 可 以 预 见 , 国 现在 中
20 年 的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是 17 06 98年 的 近 7 0倍 , 均 增 长 率 接 近 年 1% , 同一 时 期 , 洲 、 围 、 0 而 欧 美 日本 等 发 达 国 家 的 经 济 却 比 较 低
迷 , 增 长 率 不 超 过 5 , 些 围 家 还 经 历 不 同 程 度 的 停 滞 甚 至 是 年 % 某 衰 退 。 因此 中国 经 济 的高 速 增 长 被 国 内外 学 者称 为 “ 国奇 迹 ” 中 。 从 下 图 , 们 可 以看 到 , 入 九 十 年 代 , 国 经 济 以 较 高 的 水 我 进 我 平 增 长 。从 增 长 率 变 化 来 看 , 9 1 前 , 长 率 波 动 比 较 大 , 19 年 增 最 高 时有 18 年 的 1 . , 低 时 只 有 l9 95 5 % 最 2 9 0年 的 38 。 19 年 至 - % 91 19 9 3年 , 济 增 长 率 直 线 上 升 达 到 1 . , 后 十 多 年 一 直 在 经 42 之 %

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

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第38卷第1期,Jan.,2008,Vol.38,No.1Journa l of No rthwest Univ e rsit y(Phil oso p hy and S ocia l Sc iences Editi on) 收稿日期:2007211203;修回日期:2007211216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N T2628) 作者简介任保平(68—),男,陕西凤县人,西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西方经济学、转型经济学研究。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的回望与前瞻】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描述、界定与理论解释任保平,刘 丽(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9)摘 要:在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奇迹”不同解释观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描述,界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双重制度变迁基础上多层经济转型动态框架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经济增长;增长奇迹;经济改革;经济转型中图分类号:F1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731(2008)0120013210 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转型已经进行了30年,在经济转型的推动下,连续30年的高速增长,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

但这“奇迹”的内涵如何界定?如何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这是对改革年代经济增长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践需要。

一、现有文献的回顾与评价中国连续3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从不同视角来界定、解释中国奇迹的形成。

从现有研究来看,国际和国内学者从以下方面来界定和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国际上对中国奇迹的研究主要形成了5种不同的解释:(1)经济改革政策说。

俄罗斯学者通过中国和俄罗斯的比较,认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和各项经济政策是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动因[1]。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经济学中,有许多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经济学中的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由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的,通过提高民众的购买力和增加政府支出来推动经济增长。

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增长是由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引起的,通过增加资本和技术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

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包括内生增长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内在的、可持续的,源自创新和技术进步。

拉蒂夫-里文斯坦模型是内生增长理论的典型代表,该模型认为,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而外生增长理论则认为,经济增长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政府政策、国际贸易和人口增长等。

索洛模型是外生增长理论的代表,该模型认为,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三、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理论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创造出新的市场机会,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创新,带动了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四、人力资本和教育驱动型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和教育驱动型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人力资本包括教育、培训和技能等方面的投入,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大幅度提高,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五、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应当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

张五常:破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张五常:破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张五常:破解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0-4-6 11:16:06经济学家张五常新近出版了中英文双语版的著作《中国的经济制度》(以下简称《制度》)。

这本书的原型是为2008年7月在芝加哥大学举办的纪念中国经济改革三十周年的国际会议而提交的英文论文。

论文的中文版本约有四万字。

近水楼台,在该论文尚未定稿之前我就有幸拜读了。

论文的写作呈五常教授一贯的风格,语言精彩,结构巧妙,大气磅礴,有一气呵成之势,当属他数十年倡导的“经济解释”的典范之作。

尽管张五常在书中回避了图表、公式、方程和统计分析,但《中国的经济制度》却是一本很理论的书,它应该是。

在书中,张五常用朴素的语言演绎着他的复杂的理论。

但是他得到这个复杂的理论则源于一个简单而不同的经验观察。

接下来容我娓娓道来。

我自己跟踪和研究改革之后的中国经济增长十余年,对解释中国增长之谜的各种理论版本多有评论。

在西方正统的经济增长学的框架里思考中国的高速增长,困难之处在于处理政府的角色。

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型之初,来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转型共识”非常强调并推荐一次性的转变策略。

政府迅速解除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退出其经济规划角色,通过宪政改革和大规模的私有化方案,重新建立起财产权利和竞争的起跑线。

这是市场经济制度的逻辑起点。

而回头审查中国的转型过程,总是政府在规划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方面角色渐浓,作为卓越,完全不是主流经济学家想象的那么回事。

人们也许会纳闷,在谋划和决策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的政府难道无所不能?不会犯错误吗?不可能,没有那么神乎其神的政府。

但如果总犯错误,或者真是犯过致命的错误,中国经济的规模还能在三十年里增长十七倍之多?更不可能。

所以,中国之谜应不在别的,必定在政府层面。

于是我们必然要弄明白,到底是什么能确保中国的政府规划布局着的经济发展会有效率?在经济增长长期不脱轨的背后,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如果能找到它们,那该是什么呢?通常,那些观察中国经济的经济学家会把注意力放在改革以来中国为什么实现了经济增长这样的问题上,而张五常看到的不是这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 济的 主导者 是政 府 ,因此 ,理 解 中国经 济增 长的 关键 就 是要 理 解政府 激励 和 官 员激 励 。
关键词 : 中国经济 奇迹 ;要 素 决定论 ;制 度 决定论 ;激 励 理论
中 图 分 类 号 :F6 . 0 1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 10 —85 (0 ) 0 -0 30 0 76 7 2 1 1 40 2 —4
动 力 ,而 从 现 阶 段 来 看 中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还 是 以 物 质
“ 中国奇 迹 ” 的 内在根 源 和 动 因一 直 是 经济 学 界 长
盛不 衰 的热 点 ,出现 了很 多的 理论解 释 ,至今 仍 未
达成 共识 。分 歧 的存 在源 于解 释 的理 论 基础 和分 析
均速 度为 9 6 % ,其 中物 质资本 贡献 率 为 5 . % , .7 19
价 值 。改 革 开 放 以来 ,解 释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探 寻
人 力 资本 存 量 的 贡 献 率 为 l . % ,可 见 改 革 开 放 98 以来 ,经济 增 长主要 依靠 物质 资本 的大量投 入增 加 来 取得 的 ,体现 出经济 增 长 的 粗放 型特 征 ( 谭姝 、 马 苏 ,2 0 ) 目前 已有 的大 量研 究 都 表 明人 力 资 08 。 本 投 资对 中 国经 济增 长 的作用 巨 大 ,其 贡 献率还 在 逐 渐增 大 ,在未 来可 以成 为推 动经 济持 续发 展 的强 大 动力 。但 是这并 不 能说 明人 力资本 是 中 国经济 能 持 续三 十年 的 时间保 持高 速增 长 的根本 动力 ,因为 人力 资本 在 改革 开放初 期并 不是 经济 增 长 的主要 推
框架 的差 异 。
二 、 要 素 决 定 论 与 中 国经 济 增 长
要素 决定 论 主要依 靠新 古典 经济 学所 构建 的经 济 增 长模 型和 因素分 析来 解 释经 济增 长 ,认为 经济
要 素 投入 是 经济增 长 的根本 动力 。
首 当其 冲的就是 认 为 中国经 济增 长 的源泉 在 于 低 廉 的庞 大劳 动 力 供 给 ,即所 谓 的 “ 口红 利 ” 人 。
夫 和刘 明兴 ( 0 3 的研 究 显 示 人 力 资 本 对 经 济 20 )
物 质 资本 ,人 力资本 及技 术进 步 对 中国经 济增 长 的
贡 献 ,其 中 劳 动 要 素 的 重 新 配 置 发 挥 了 显 著 的 作
用 … 。蔡唠 ( 0 4 、汪小 勤和 汪 红梅 ( 0 7 等 20 ) 20 )
也 同样 强调 人 口红利 的作 用 。
增 长 不存 在促 进作 用 ,更是 否定 了人 力 资本对 中 国 经济 增长 的积 极 影 响 。可 见 ,在 实 际研 究 过 程 中 , 人 力 资本 的作 用有夸 大 之嫌 。 国 内外 经 济学 界 的大部分 理论 和 实证研 究都 认


引 言
本 的贡 献 。武 剑 ( 9 9 研 究 结 果 表 明 ,改 革 开 19 ) 放 以 来 ,资 本 投 入 对 经 济 总 产 出 的 贡 献 率 达 到 5 . % ,超 过 其他要 素 的总 和 ,资本形 成是 推 动我 63
国经 济增 长 的主要 动力 。 受新 增长 理论启 发 ,人 力资 本也 被纳 入 到解释
蔡 唠 等 ( 9 9 分 析 了 18 19 ) 9 2年一 l9 9 7年 劳 动 力 、
资本 投 资为 主导 。而 且 由于人 力资本 缺 乏准确 的衡
量 指标 ,以及数据 采 集和模 型 构建 的差 异 ,对 人 力
资本 和经 济增 长 的定量 研究 往往 差别期
石家 庄经 济学 院学 报
J un lo hjah a g Unv ri f o o c o r a fS i z u n iest o n mis i y Ec
Vo . 4 No 4 13 . Aug 2 1 . 01
21 0 1年 8月
解释中 国经济奇迹 的增长理论 分析
张 晖
( 南 大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海 南 海 口 5 0 2 ) 海 7 2 8
摘 要 :改 革后 中 国的经 济成就 举世 瞩 目,但 是 解释 这 一 问题 却是 个世 界性 的 热点 和难题 。 当前
解释 中国 高速 经济 增 长的主 流理 论 大致 可 以概 括 成要 素 决定论 和制 度 决定论 ,这 些理 论一 定程 度 上给 予 了中国经 济增 长很好 的解释 ,但 是 限于理 论发展 和分析 框 架 ,都 有 不尽如 意 的地 方。 正确 解释 中国经 济增 长的 方 向在 于激 励理 论 , “ 对激 励 ” 才是 问题 的关 键 ,这 是 分 析 问题 的 原 则 。 搞
增 长 和发展 是世 界性 的热 门话 题 ,是 人类 生存
的第一 大要 务 ,也是 经济 学最 激 动人心 的领 域 ,其
中又 以 中国 的 经 济 增 长 最 令 人 着 迷 。1 7 9 6年 诺 贝
尔 经济 学奖 得 主 、美 国著 名经 济 学家米 尔 顿 ・ 里 弗 德 曼 曾说 : “ 能 正 确 解 释 中 国经 济 的 改 革 和 发 谁 展 ,谁 就能 得诺 贝 尔经 济 学 奖 。 虽 然 这 是 一 句 调 ” 侃式 的玩 笑 话 ,但也 充分 说 明了 中国 的经济 成就 在
国内外 经济 学界 所引 起 的重视 程度 和其 具有 的研 究
中 国经 济 增 长 的框 架 中。蔡 唠 等 ( 9 9 研 究 了 19 )
资本 、劳 动力 、人 力 资 本 对 我 国经 济增 长 的影 响 , 得 出资本 的贡 献最 大 ,但是人 力 资本 的产 出弹性 最
大 的结 论 。1 7 9 8年~2 0 o O年 中国 经 济 增 长 的 年 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