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8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新教材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8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优质(新教材2021秋季最新编辑教案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全册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1.1我与社会教案课题1.1我与社会单元第一单复习人元我与国家和社会(一)积极主动适应环境社会的发展课标1.1高度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加深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和亲社会犯罪行为。
建议1.6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公益活动,自觉爱惜公共设施,严格遵守公共秩序,存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深爱好社会的情感,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目标会上的其他人相处。
能力目标: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重新认识和认知社会的复杂性;科学知识目标:初步构成相处与沟通交流的能力,从而成功适应环境社会生活;重点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重新认识和认知社会的复杂性。
难点培育学生人际交往、合作及带入社会的能力学法独立自主自学法、小组讨论法、写作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课前1、学生课前搞好复习,背诵本框教材内容,想一想自己参予过的社会课堂教学活动。
准备工作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与活动,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8月30日引入新课播出视频:《荒岛余生》学生观赏通过在荒岛生活的极端例子,鼓励学生思索人与社会的关系,唤起学生兴趣。
回答:《荒岛余生》的主人公真的与世隔绝了并思索吗?他全然瓦解社会了吗?融合鲁滨逊的话和经历,恳请大家思索:人和社会就是怎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自学《人与社会》,探究本课内容。
独立自主自学恳请大家深入细致韵头课本p6-p9的内容,初步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必须自学的内容,并且通过自学,提问以下问题:1.你对社会生活的体会存有什么变化2.我们出席社会活动存有什么意义3.我们与社会的关系讲授新课一、体会社会生活活动一:写作《李铭的一天》,思索学生写作通过李铭的一1、参照“李铭的一天”,说道说道我们可以通过图文并母舰,鼓励学生观哪些方式介绍社会生活?2、你通过哪些方式介绍社会生活?请问适当问察参予社会生活题的方式。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9.2《维护国家安全》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为《维护国家安全》,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以及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提高学生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国家安全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同时,学生对于如何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2.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四. 教学重难点1.国家安全的重要性2.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3.青少年如何维护国家安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提高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小组讨论题目:制定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和权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国家安全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政治8八年级上册政治全册 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政治8八年级上册政治全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学生应能:- 了解政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理解政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掌握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利;- 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认识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政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政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利;- 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的认识。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通过实例和故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多媒体辅助: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践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的政治知识。
教学内容第一课:政治的基本概念和作用1. 了解政治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政治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课:政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 了解政治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理念;2. 认识政治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第三课: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与权利1. 了解中国人民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2. 理解中国人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第四课: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1. 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2. 掌握中国的法律体系和基本法律。
第五课: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1. 了解政治参与的方式和途径;2. 认识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评价和反馈-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检验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设计形式多样的测试题目,对学生进行个人能力评价;- 通过教学案例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互动能力。
参考资料- 《人教新目标版》初中政治8八年级上册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相关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第1课时 关爱他人 教案
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第1课时关爱他人1教学分析教学重点:关爱他人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爱他人的艺术。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
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教师讲述: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关爱他人能给人带来温暖,社会需要关爱。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七课第1课时:关爱他人。
学习为什么关爱他人和怎样关爱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一)关爱他人的含义及表现1.什么是关爱。
提示: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关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2.你得到过哪些关爱?这些关爱对你的成长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回答)3.(多媒体展示一组有关关爱他人的图片)(二)理解关爱设计意图:通过再现公交车前等待老人的温馨一幕,旨在引导学生对情境中乘客、司机、售票员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分析关爱对于他人、社会的意义,感悟关爱他人传递的社会正能量。
1.展示教材P76第一个“探究与分享”2.人物评价:分别对情境中的司机、售票员、乘客的行为进行评价。
提示: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3.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提示:因为关爱,大家相互尊重,互谅互让。
在与人为善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消除误会,化解矛盾,增进体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教师总结: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回忆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赶公交车的经历?当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回答)(三)关爱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活动一:关爱获幸福(多媒体展示材料)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做负责任的人》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做负责任的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做负责任的人》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责任,学会承担责任,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逐渐面临各种责任和挑战,但部分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尚浅,缺乏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因此,本课旨在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提高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责任的概念和内涵。
2.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和愿意承担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3.情境模拟法: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承担责任的过程,培养责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新闻报道、故事等。
2.准备分组讨论的题目和指导要点。
3.准备情境模拟的道具和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新闻报道,介绍一位积极承担责任的人物,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提问:什么是责任?为什么我们要承担责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承担责任的。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责任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请每个小组提出几点建议,并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每个小组的建议,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
20XX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m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变化发展与多彩,并能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学会给自己定位。
3.关注社会,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学会积极承担责任,培养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习难点】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明确自己身份。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3.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 了解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2 合理利用网络 教案设计
2.2 合理利用网络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现代文明、网络时代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应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及优劣。
本框意在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学会“信息节食”,在网络世界中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意识。
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度高,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长大并逐渐成熟的一代,网络与他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他们日常的学习、交友、娱乐,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
可以说,现在的中学生,对网络有天生的亲近感。
“亲近感”不意味着“理智”。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世界充满诱惑,这对自控力、辨别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是实际问题与现实挑战。
二、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2.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
3. 在了解网络利弊的基础上,遵守道德与法律的网络生活准则,保持正确态度,既不回避也不沉迷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服务于生活和学习,尝试传播网络正能量。
学习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学习难点:传播网络正能量。
【自学检测】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和。
我们要提高,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
(2)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是有限的。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上浪费精力,更不可于网络,要学会。
(3)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的网络参与者。
(4)。
及时关注发布的信息,行业或部门发现有谣言,会及时澄清。
(5)对信息进行。
上网搜索信息中的,从不同的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6)。
对于无法辨别真假的信息,可以向求教。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单元包括第一个“屋檐下的爱”、第二个“我与父母交朋友”和“与父母良好沟通”的主题探索活动。
1.单元地位七年级教材的主题是修身养性,孝敬父母是修身养性的延伸,所以本单元是七年级内容的延伸。
同时,它也与后续内容密切相关。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第一册的主题是学会沟通。
它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逐渐扩大的社会生活来安排的。
在学生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领域。
与家长沟通不仅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与他人沟通的基础,与家长沟通是学生学习和沟通的实验场。
因此,以与家长的沟通为起点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因此,本单元也是学生与同龄人、教师、社会人士以及来自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交流的基础。
它也可以说是后续内容的基石。
2.主要内容第一部《屋檐下的爱》包括三个框架:“我知道我的家人”、“我爱我的家人”和“三春晖难以报道”。
第一个方框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的特点和家庭关系的建立,了解父母的特点和家庭的优秀品质;第二个盒子主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学生爱家人和父母的感觉;第三个盒子主要是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和努力应该得到回报。
他们应该孝顺父母和长辈,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并付诸实践,以便将孝顺和尊重长辈落实到日常行为中。
第二“我与父母交朋友”包括两框:“严也是一种爱”和“两代人的对话”。
“严也是一种爱”由成长也会有烦恼切入,再到父母对子女的严要求体现的是父母的爱和一片苦心,然后讲逆反心理及可能带的危害。
这就为讲与父母的沟通提供了铺垫和前提。
在“两代人的对话”一框中,教材提出从尊重、理解、讲艺术等角度处理亲子沟通。
“与家长良好沟通”的主题是帮助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获得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有效方法。
总的指导思想是从观念和技能入手,根据学生的亲子情况、具体问题的处理和应对策略进行安排。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诚实守信》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诚实守信》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4.3课《诚实守信》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诚信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和实践诚信的品德。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反思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诚信所带来的后果,进而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对于诚信这一概念有基本的认识。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在面对一些具体情境时,难以把握诚信的原则,容易受到外界诱惑而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和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面对具体情境时,能够坚持诚信的原则,做出诚信的行为。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自我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品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计时器,用于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5分钟时间,向学生简要介绍诚信的概念,引导他们思考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关于诚信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以及这些行为选择背后的原因。
每组讨论时间为5分钟,讨论结束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3.操练(10分钟)针对呈现的案例,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这些情境下做出诚信的选择。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一、创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如宪法的核心地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这些概念,而是能够在实际案例中准确判断和运用。
例如,给出一些社会新闻事件,让学生能够指出其中涉及到的公民权利和义务,准确率达到80%以上。
2.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道德与法治原理。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常见的社会热点话题,像网络暴力、环境保护等,从道德和法治的双重角度进行剖析。
通过课堂训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本学期末能够独立写出至少5篇关于不同社会现象的分析短文,且观点明确、分析合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引导者。
例如,在讲解一些复杂的法治案例时,教师先给出案例的基本情况,然后让学生自主去查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尝试自己分析案例。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探索知识的习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共同讨论道德与法治相关的话题,如如何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等。
每个小组要制定自己的讨论计划,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经过多次的小组讨论活动后,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高团队协作的效率,在本学期的小组讨论评价中,至少有80%的小组能够达到良好及以上的评价等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例如,讲述一些因为不懂法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法律是不可触碰的红线,从而在内心深处树立起对法律的敬畏之情。
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的法治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者社区组织的法治宣传活动,本学期至少参加1次相关活动。
2. 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案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国家利益的内涵和外延,知道国家核心利益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正确认识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国与国》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班固你有什么感悟?我们来学习《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自学题思考:1.对待祖国,我们应该有什么情感?2.国家利益的内涵及外延?3.国家核心利益包含哪些内容?4.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活的特点一、认识国家利益运用你的经验P86的材料及视频有人说学生的责任应该是学习,而不是盲目走上街头参与社会运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1.对待祖国,我们应该有什么情感?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他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
阅读感悟思考:材料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爱国情怀?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以代表古代兵器的“戈”,象征军队组织,“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四是疆土与地域的境界和范围,以大“囗”代表。
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他们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学生调查分享20XX年7月24日,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标志着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三沙市成最年轻、人口最少地级市。
请同学就三沙市人民政府成立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分享2.国家利益的内涵以及外延组成?内涵: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它们全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1课时 尊重他人(精品教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1课时尊重他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尊重他人的原因及做法。
教学难点:尊重他人的做法。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鲁迅的故事)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
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
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
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教师总结:尊重是人与人交往之间最重要的没美德。
尊重他人对自身来说,是素质的体现。
对他人来说,则是一定意义上的礼貌。
希望大家能从小故事中,获得启迪,尊重每一个身边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1课时:尊重他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尊重是交往的起点活动一:讨论关于尊重的几个观点设计意图:本活动给学生提供几个有争议的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反思中逐步体会到受尊重是每个人的需要,获得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个体的自尊、自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引导学生理解“尊重比帮助更重要”的观点。
1.学生阅读教材P33的“探究与分享”(1)小组讨论:确定议题,小组内部展开讨论并作记录。
(2)分享交流:各小组汇报结果,并提出小组交流存在的问题,全班讨论交流。
提示:可列举生活的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
2.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
”你认同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认同。
理由:一般来说,所谓“帮助”,是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即替别人解决实际性的、现实性的、具体的、实在的困难;所谓“尊重”,则是指敬重、重视。
如果说,帮助别人是出于怜悯或爱心,那么尊重别人则是源于更高的觉悟和境界。
帮助往往可以直接给予获助者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而尊重则更可以唤起获尊重者心底的潜力,激活奋发向上的活力。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第8课-国家利益至上
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1.知识目标:知道国家利益的含义,理解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明确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提升阅读及综合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爱国家的情感,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
1.重点:(1)国家利益的含义及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
(2)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2.难点:国家利益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
教师准备: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和教材,精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广泛查阅资料,搜集教学资源;精心编制教案,设计教学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自学本课时内容,在有疑问之处做出标记;搜集典型人物事迹、名言,以备课堂交流展示。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2015年3月29日,也门战乱持续升级,根据中国政府统一部署,海军舰艇编队于29日赶赴也门,执行撤离中国在也人员任务。
500多名中国公民快速撤离,令世界赞叹。
材料二:1927年,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欧洲留学。
那时,中国留学生在外国不仅经济上困难,而且政治上受歧视。
有个洋学生向徐悲鸿挑衅说:“中国人愚昧无知,生就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问题】对比两则材料,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国家利益至上》第一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材料,深切感受到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国家利益活动一:观看视频《钱学森的艰难回国路程》内容简介:钱学森,36岁时便已成为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其间,他曾随美国空军顾问团去考察纳粹德国的导弹技术,被美国空军授予上校军衔。
但是,这位世界闻名的导弹专家为了回到祖国经历了5年多的磨难。
2024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2024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法治的概念、特征及重要性,增强法治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基本知识,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法治的概念与特征、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法治意识培养、公民权利与义务、法律的遵守与保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随堂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法治案例,引发学生对法治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新课导入(10分钟):简要介绍本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法治的概念、特征及重要性,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5分钟):针对新课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10分钟):分组讨论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2024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2. 板书内容:(1)法治的概念与特征(2)法治的重要性(3)宪法与公民权利(4)生活中的法律(5)法律的遵守与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法治的概念、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宪法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3)谈谈你对遵守法律的认识。
2. 答案:(1)法治是指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制度治理国家和社会,具有普遍性、平等性、强制性等特点。
在生活中,法治体现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等方面。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
公民权利与宪法密切相关,宪法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
(3)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m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绚丽多彩的;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社会生活,初步感受社会生活变化发展与多彩,并能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学会给自己定位。
3.关注社会,体验和感受社会的美好,学会积极承担责任,培养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习难点】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明确自己身份。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生活空间极大延展,社会生活内容更加丰富。
同学们,你了解我们的社会吗?你知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体味生活的美好,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责任。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3.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4.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5.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 了解社会生活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晨练。
他们发现公园新增了些健身器材,健步道上也铺上了塑胶,跑步可舒服了。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的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他们发现蔬菜品种多了,蔬菜可新鲜了。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上网。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2)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亲身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来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活动(二) 感受社会生活暑假里,中学生小华经历了很多“大事”,以下是他的日记节选。
7月16日我今天到科技馆的儿童乐园当志愿者,引导和照顾前来玩耍的小朋友。
一天下来,虽然累得精疲力竭,却很有成就感!7月25日在外婆家,我和表弟一起到菜园里除草、采摘蔬菜,既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8月3日在报纸上看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实报道,我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精神感到由衷敬佩。
在你的印象中,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小结: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探究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三)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我们是社区的居民,是商场的消费者,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1)同一个人,为什么在不同的场合身份不同?(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从未见过的长辈、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小结: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交流展示提升能力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我与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绚丽多彩感受社会生活,勇担责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绘制我们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在社会中,我们会与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父母、同学、老师,食堂的厨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教学目标】1.认识到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知道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2.感受亲近社会的重要意义,克服冷漠情绪和“看客”的心态。
3.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习重点】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学习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我为文明城市添光彩”活动中,八年级李强同学就“城市牛皮癣”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他和几位小伙伴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实地勘察等方法进行研究后,写成调查研究报告,并由人大代表老张递交市人大。
很多对策被有关部门采用,效果明显,为解决城市牛皮癣问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学们,你是否有和李强同学类似的经历呢?参加类似实践活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呢?今天我们学习第2课时《在社会中成长》。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2.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4.养成亲社会的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5.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活动(一)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1)学生看教材P7图片,结合图片,说明学习用品、衣服或住房是怎样产生的。
(2)阅读教材P8相关链接“意大利洞穴专家的故事”,体味故事蕴含的道理。
小结: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探究二养成亲社会行为活动(二) 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徐本禹,一位普通的大学生,毅然推迟读研的时间,来到贫困山区支教。
他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本不属于他的责任。
他的奉献与爱心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1)徐本禹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结合教材P8下面图片,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小结: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交流展示提升能力1.分组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此部分可以一组展示,另一组负责评价,并予以补充完善。
2.合作探究部分,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评选优胜小组。
在社会中成长在社会课堂中成长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成功人物的故事。
以你感兴趣的一个人为例,参考下面的提示,探究其成长过程。
主人公对成长环境有怎样的认识和判断?主人公是怎样确立自己人生志向的?主人公是如何利用社会条件实现人生目标的?主人公为社会作出了哪些贡献?社会对主人公作出了怎样的评价?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1课时网络改变世界【教学目标】1.感受网络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认识到网络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通过网络对我们日常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以及网络的负面作用,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树立合理利用网络的意识。
【学习重点】网络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逐渐走进了千家万户。
生活中,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如果没有互联网,我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学生回答。
师:当今世界,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不仅促进了社会生产的新变革,而且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加绚丽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丰富多样。
今天我们就这一话题,展开学习——《网络改变世界》。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网络丰富日常生活:①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2.网络推动社会进步: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②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3.警惕网络中的陷阱:①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探究一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活动(一) 网络改变生活材料一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知识和信息主要通过书籍、胶片、磁带等介质存储。
存在于不同介质上的知识和信息互不关联,很难流动、共享。
互联网出现之后,知识和信息不再受介质的束缚,只要有人愿意将它们在互联网上共享,知识和信息就可以在网络中自由流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变革,电脑存储的空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信息交流速度越来越快,从而实现了海量知识、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共享。
材料二晚饭后,小明一家坐在一起谈论起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明爷爷说:“我们那个时代与人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写信,有时一封信要十天半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到达,真急人呀!”爸爸说:“到我们这一代,写信变得越来越少,有事就打固定电话,很快但就是不方便。
”小明接过话头说:“我们现在可方便了,QQ、微信、移动电话,真方便呀!”材料三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
截至20XX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近4.67亿。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学生分组探究回答。
小结: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1)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
(2)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3)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探究二网络推动社会进步活动(二) 网络引领社会新变革材料一20XX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二自20XX年3月起,中国政府网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常设板块,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直接送到总理的办公桌上。
这让中国网民的电脑与总理的办公桌实现零距离接触。
20XX年的前三周,“我向总理说句话”就收到海内外网民留言超过10万条。
网民围绕“办事少跑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15类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