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MATLAB基础训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① 应将角度单位由度转换为数学函数所能处理的弧度值;② 求根函数 sqrt,取绝 对值函数 abs,具体用法用 help 查询)
1 2 3 4. 对矩阵 A 4 5 6 , 实现下列操作: 7 8 9
(1) 左右翻转(fliplr 命令) (2) 上下翻转(flipud 命令) (3) 利用 cat 命令分别将 A 扩展成 3×6 和 6×3 的矩阵 (3) 分别提取 A 的第 2 行,第 2 列,对角线元素 (4) 删除 A 的第 2 行 2 列的元素 (提示:将矩阵元素赋空阵[]可以删除元素,注意此时元素的访问只能使用单下标的方 式。观察删除元素后,A 中元素的排列方式的变化) 5. 创建[0,2]区间上拥有 100 个等间隔元素的列向量 (Matlab 默认是行向量) ,并绘制 ...x . y=sin(x1/3)的函数图像。 6. 创建如下图所示的单结构体数组。
i ( t ) 0.88 nxe
n1
10
n x
画出[-, ]区间上的电流波形。 (要求:① 以脚本 M 文件方式建立程序;② 用 12 号字体 给图形加上标注‘t’和‘i(t)’ ,红色曲线+圆形标记‘o’ ,如下图所示。此项练习二维绘图 方法、图形的标注和循环控制结构)
9. 编程训练:已知 x, y 的取值范围是 [a, b] ,若 a=﹣8, b=8, 画出 z
( R1 R2 R3 )ia R3ib us R3ib ( R3 R4 R5 )ib R5ic 0 R i ( R R R )i 0 5 b 5 6 7 c
该线性方程组等价于矩阵形式:
AX B
其中,A 是包含 R1~R7 的系数矩阵, B=(us, 0, 0)T 是常数矩阵, X=(ia, ib, ic)T =A-1B=A\B 为解向 量。因此使用矩阵除法(注意区别左除和右除)可以迅速解出 ia, ib, ic。 最后 i3= ia-ib=0.3704。 ) 8. 编程训练:已知某电路的电流 i(t)的表达式为
sin( x 2 y2 ) x y
2 2
所表
示的三维曲面。 (要求:① 以脚本 M 文件方式建立程序;② 使用 surf 和 mesh 函数分别绘 出曲面图和网格图,参考图形如下。此项练习三维绘图方法)
10. 以函数 M 文件的方式重做第 9 个项目,其中函数的输入参数为 a 和 b。 (此项练习 M 函 数文件的建立) 11.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用户界面菜单。要求: (A)把用户菜单 'Option' 设置为顶层的第3 菜单项; (B)下拉菜单被两条分隔线分为三个菜单区; (C)最下菜单项又有两个子菜单组 成。 (此项练习用户菜单的建立,写出 M 文件)
四、实验要求
以上训练项目要求在 4 个实验学时内完成,并提交项目 Leabharlann Baidu-11 的程序。
五、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如何创建三维数组? 2. 第 9 个训练项目中,函数 z 的表达式中,分子可能被 0 除,导致绘图数据点中出现非数 NaN,绘出的图形不正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 如何将第 9 个项目中的两幅图放在同一个图形窗口中显示?(提示:使用 subplot 命令将 图形窗口分割成 1×2 的子窗口。 subplot(m,n,i)将图形窗口分割成 m×n 的子窗口, 并指 定第 i 个子窗口为图形的绘制区域) 4. surf 函数绘出的三维图一般有黑色格线,如何消掉黑色格线?以第 9 个项目为例说明。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MATLAB 基础训练
本次上机实验主要练习使用 Matlab 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包括数组(复数、向量、 矩阵、结构体数组等)的创建和数组元素的操作和运算、矩阵的运算、Matlab 的运算符(尤 其是点运算‘.’ ) 、脚本 M 文件和函数 M 文件的编写、Matlab 文件的编程(基本的流程控 制结构) 、基本的二维和三维绘图方法以及图形的标注等。希望通过本次实验使大家尽量在 短时间内(4 学时)掌握 Matlab 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实验项目奠定基础。
7. 编程训练:下图所示电路中,R1=2, R2=4, R3=12, R4=4, R5=12, R6=4, R7=2, us=10V, 求 i3。 (要求:以脚本 M 文件方式建立程序。此项练习 M 脚本文件的建立以 及使用 Matlab 解线性方程组。 )
(提示:先建立电路方程如下
二、实验原理
参见 PPT 中有关内容。
三、实验内容
1. 上机练习课件中的例子。 2. 设两个复数 a=1+2i, b=3-4i, 计算 a+b, a-b, a*b, a/b, a 和 b 的模。 3. 计算下式的结果,其中 x=-3.5°, y=6.7°
sin( x y ) cos( x y )
1 2 3 4. 对矩阵 A 4 5 6 , 实现下列操作: 7 8 9
(1) 左右翻转(fliplr 命令) (2) 上下翻转(flipud 命令) (3) 利用 cat 命令分别将 A 扩展成 3×6 和 6×3 的矩阵 (3) 分别提取 A 的第 2 行,第 2 列,对角线元素 (4) 删除 A 的第 2 行 2 列的元素 (提示:将矩阵元素赋空阵[]可以删除元素,注意此时元素的访问只能使用单下标的方 式。观察删除元素后,A 中元素的排列方式的变化) 5. 创建[0,2]区间上拥有 100 个等间隔元素的列向量 (Matlab 默认是行向量) ,并绘制 ...x . y=sin(x1/3)的函数图像。 6. 创建如下图所示的单结构体数组。
i ( t ) 0.88 nxe
n1
10
n x
画出[-, ]区间上的电流波形。 (要求:① 以脚本 M 文件方式建立程序;② 用 12 号字体 给图形加上标注‘t’和‘i(t)’ ,红色曲线+圆形标记‘o’ ,如下图所示。此项练习二维绘图 方法、图形的标注和循环控制结构)
9. 编程训练:已知 x, y 的取值范围是 [a, b] ,若 a=﹣8, b=8, 画出 z
( R1 R2 R3 )ia R3ib us R3ib ( R3 R4 R5 )ib R5ic 0 R i ( R R R )i 0 5 b 5 6 7 c
该线性方程组等价于矩阵形式:
AX B
其中,A 是包含 R1~R7 的系数矩阵, B=(us, 0, 0)T 是常数矩阵, X=(ia, ib, ic)T =A-1B=A\B 为解向 量。因此使用矩阵除法(注意区别左除和右除)可以迅速解出 ia, ib, ic。 最后 i3= ia-ib=0.3704。 ) 8. 编程训练:已知某电路的电流 i(t)的表达式为
sin( x 2 y2 ) x y
2 2
所表
示的三维曲面。 (要求:① 以脚本 M 文件方式建立程序;② 使用 surf 和 mesh 函数分别绘 出曲面图和网格图,参考图形如下。此项练习三维绘图方法)
10. 以函数 M 文件的方式重做第 9 个项目,其中函数的输入参数为 a 和 b。 (此项练习 M 函 数文件的建立) 11. 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用户界面菜单。要求: (A)把用户菜单 'Option' 设置为顶层的第3 菜单项; (B)下拉菜单被两条分隔线分为三个菜单区; (C)最下菜单项又有两个子菜单组 成。 (此项练习用户菜单的建立,写出 M 文件)
四、实验要求
以上训练项目要求在 4 个实验学时内完成,并提交项目 Leabharlann Baidu-11 的程序。
五、思考题
1. 举例说明如何创建三维数组? 2. 第 9 个训练项目中,函数 z 的表达式中,分子可能被 0 除,导致绘图数据点中出现非数 NaN,绘出的图形不正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3. 如何将第 9 个项目中的两幅图放在同一个图形窗口中显示?(提示:使用 subplot 命令将 图形窗口分割成 1×2 的子窗口。 subplot(m,n,i)将图形窗口分割成 m×n 的子窗口, 并指 定第 i 个子窗口为图形的绘制区域) 4. surf 函数绘出的三维图一般有黑色格线,如何消掉黑色格线?以第 9 个项目为例说明。
实验一
一、实验目的
MATLAB 基础训练
本次上机实验主要练习使用 Matlab 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包括数组(复数、向量、 矩阵、结构体数组等)的创建和数组元素的操作和运算、矩阵的运算、Matlab 的运算符(尤 其是点运算‘.’ ) 、脚本 M 文件和函数 M 文件的编写、Matlab 文件的编程(基本的流程控 制结构) 、基本的二维和三维绘图方法以及图形的标注等。希望通过本次实验使大家尽量在 短时间内(4 学时)掌握 Matlab 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实验项目奠定基础。
7. 编程训练:下图所示电路中,R1=2, R2=4, R3=12, R4=4, R5=12, R6=4, R7=2, us=10V, 求 i3。 (要求:以脚本 M 文件方式建立程序。此项练习 M 脚本文件的建立以 及使用 Matlab 解线性方程组。 )
(提示:先建立电路方程如下
二、实验原理
参见 PPT 中有关内容。
三、实验内容
1. 上机练习课件中的例子。 2. 设两个复数 a=1+2i, b=3-4i, 计算 a+b, a-b, a*b, a/b, a 和 b 的模。 3. 计算下式的结果,其中 x=-3.5°, y=6.7°
sin( x y ) cos( x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