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应回归简约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教学应回归简约课堂

作者:钦彦

来源:《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2013年第07期

摘要:观看当前的数学教学,笔者发现很多时候借着新课程理念伴随而来的教学“浮夸”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本不应该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因此,数学教学需要适度从简,非形式化也需要一个度!本文从简约化角度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应当返璞归真.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简约化;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基础

江苏省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数年,教学从传统的启发式慢慢在走向建构、探究等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转变是恰如其分的. 经历数年的教改,教师的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方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限于沉默、被动地接受,还能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去学习高中数学.

但是近年来的数学教学却慢慢在陷入一种误区:常常看到公开课教学中处处探讨、讨论和合作,好像不讨论、不合作的公开课是不能称之为新课程下的数学课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完美,甚至课堂上的过渡、衔接均被设计成精细的链接,笔者以为这样的课堂只能拘小节而失大气!从另一方面来说,如今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考虑过于仔细,比如新授课往往连学生没想到的问题都设计进去,让课堂毫无创意和新意可言,过于精细化的教学,使得学生渐渐地失去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得很多学生得高分而低能!因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学该简的时候必须要简. 下文将从两个角度结合案例的方式,简单说明高中数学需要返璞归真,让数学成为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美感、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门学科.

[⇩] 简约情境突出本质

新课程注重学生感性认识,对理性证明的要求相比以往大大降低了,即情境教学(非形式化的数学)开始占据学生思考的大部分,而严谨、严格、严密、简洁的数学形式化结论和证明却大大被忽视了,其具体表现是:课堂教学重情境、轻认知,重包装、轻本质,多复杂、少简约. 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数学离不开形式化,高中生日益增长的思维也可以接受形式化的数学,因此笔者认为课堂需要简洁的情境教学,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1 苏教版《对数函数的概念》

某次公开课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引入:“同学们,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后,佛祖要奖

励他们,但首先佛祖要考孙悟空.题目是: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如果要求这种细胞经过多少次分裂,大约可以得到细胞1万个,10万个,……,你

能发现:分裂次数y就是要得到的细胞个数x的函数吗?你能替悟空用向量的知识来解答

吗?”教师的问题提出之后,大多数学生都闹哄哄地谈论起孙悟空的故事,甚至有的学生在下面悄悄地说教师瞎编.

思考: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情境的设置并没有进入对数学本质积极的思考状态. 案例情境的意图是从编译的问题中引出相关计算,进而引发对数概念的产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但显然教师把孙悟空和函数题强行捆在一起,牵强附会,教学引入的效果显然违背了执教者的初衷,而且和本课的数学本质联系很牵强,情境内容对数学探究愿望和数学思维展开形成较大抑制和干扰,使学生没能有效地产生数学认知冲突,故要舍弃课堂教学中刻意浮躁、浮夸的情境设计,努力追求简约的引发数学本质的情境.

案例2 2011年江苏省数学优质课节选《等比数列求和》

引入:1997年,我大学毕业,来到南京一所私立高中找工作,校长是一位江苏省颇有名气的数学特级教师,在上完试教课后,校长对我说:“欢迎你到我们这里来!关于第一年的工资问题,我给你两个选择:方案A:第一个月1000元,然后逐月增加100元;方案B:第一个月4元,第二个月8元,…,以后每月的工资是前一个月的2倍. 你选择哪一个方案?”

引入问题的背景来源于现实生活,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再通过师生之间方案A的计算,起到了复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作用;而方案B是一个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它的出现,引入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引起了学生的直观和实际的矛盾,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就是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可以说它实际上起到了承上启下、水到渠成的功效,调动学生进入火热思考数学问题的状态,既简约又凸显本质.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能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进而还能脱离这一特定情境,向与等比数列有关的数学问题或情境迁移,凸显情境在提出数学问题中的驱动作用与支架地位. 过多地关注情境中非数学特征的形式只会让课堂复杂、浮躁,降低情境创设的效益,也离开了情境为数学教学服务的宗旨.

[⇩] 简约课堂返璞归真

笔者认为,新课程的初衷是很好的,强调了对“知识的建构”,即通过主动地探究掌握知识形成的过程,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因为教学课时、高考制度等或这或那的原因,建构更多时候是一句空话,成为公开课的笑柄.久而久之,那些建构课大都是一种摆设,做做样子,既不实用,又操作很复杂,一点也不简约. 课程改革与如今高考的制度依旧是一种理想和实践的差距,相比所谓的建构,笔者倒觉得简约的课堂教学——夯实双基教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简约又高效!

理解这些数学双基知识,与其他知识区别与联系的纵向比较,与自身相似的知识等的横向联系,进而确定它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都需要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面对高中数学中诸多的数学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将其根植于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而且需要一定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通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使认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现阶段来说,重

拾双基、重视双基,要远比主动探究、自行建构之类来得更贴合教学实际,也更能简约化我们的数学教学.

案例3 判断△ABC解的个数(苏教版必修5《正余弦定理》)

笔者以为,从学生角度来说,头脑中没有把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死记硬背的知识记忆往往是由于较差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唯有注重理解,养成较好的习惯才能使学生的记忆牢固:

(1)何种三角形才会有两解?

(2)有多解的三角形如何判断?

联系(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判断的知识,笔者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如表1:唯有第四种情况SSA(边边角的情形能产生多解),其余三种情形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AS(角角边)都是唯一全等的.

结合上述知识,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练习:在△ABC中,由下列各组条件求解三角形,其中有两个解的是______.

①b=20,A=45°,C=80°;

②a=30,c=28,B=60°;

③a=14,b=16,A=45°;

④a=12,c=15,A=120°;

学生:第①项,AAS,必定一解;第②项,SAS,必定一解;第③项,SSA,

sinBA=120°,无解;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认识,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教学组织,将各个数学概念、命题、公式、法则等在学生头脑中本不想干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定的概念网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知识记忆习惯,久而久之地形成一种稳固的知识体系网络. 以本题为例,基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高一学生已纳入自身知识体系)和正余弦定理,可以将两类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在判断三角形解的个数时体现了教师注重学生知识联系、诱导学生加强知识理解并记忆的学习习惯,简约化正弦定理对三角形解的情形的判断教学,无需那些烦琐的操作,体现了夯实“双基”的重要性.

总之,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需要我们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是否改革有百利而无一害?要多多反思、多多总结. 事实上,高明的教师能将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得简单,学生学得轻松,让简约的教学特点散发独特魅力,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