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第四节知识点测试

一、单选题

1、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A. 2小时内

B. 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12小时内

2、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当天

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 B )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4、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向( C )报告,并派出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A. 相关医疗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B.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5、发现( A )鼠疫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1例及以上

B.2例及以上

C.3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6、发现( D )霍乱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2例及以上

C. 3例及以上

D. 1例及以上

7、发现( B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2例及以上

B. 1例及以上

C. 3例及以上

D. 5例及以上

8、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B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10例及以上

C. 20例及以上

D. 15例及以上

9、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 A )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10例及以上

C. 20例及以上

D. 15例及以上

10、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B )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C. 2例及以上

D. 10例及以上

11、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A )甲肝/戊肝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3例及以上

C. 2例及以上

D. 10例及以上

12、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C )伤寒或副伤寒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15例及以上

B. 3例及以上

C. 5例及以上

D. 10例及以上

13、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D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3例及以上

C. 15例及以上

D. 10例及以上

14、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C )风疹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3例及以上

C. 10例及以上

D. 15例及以上

15、1周内,1个县(市、区)发生( A )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C. 2例及以上

D. 10例及以上

16、1周内,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B )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有1例及以上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15例及以上

B. 5例及以上

C. 3例及以上

D. 10例及以上

17、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 B )流感样病例,或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10例及以上

B. 30例及以上

C. 20例及以上

D. 50例及以上

18、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B )感染性腹泻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10例及以上

B. 20例及以上

C. 30例及以上

D. 15例及以上

19、1周内,同一学校. 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 A )猩红热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10例及以上

B. 5例及以上

C. 15例及以上

D. 3例及以上

20、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发生( B )水痘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C. 15例及以上

D. 20例及以上

21、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 C )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HIV感染,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2例及以上

C. 3例及以上

D. 10例及以上

2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B )或死亡1人及以上,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20人及以上

B. 30人及以上

C. 50人及以上

D. 100人及以上

23、下列事件中属于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A )

A.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有扩散趋势

B. 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

C. 霍乱一周内发病30例以上

D.一次性发生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上

24、某市X镇发生1例霍乱病例,该事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级别属于( D )

A. Ⅰ级

B. 未分级

C. Ⅲ级

D. Ⅳ级

25、某市报告1例手足口重症病例,该事件级别为( D )

A. Ⅰ级

B. Ⅱ级

C. Ⅳ级

D. 未分级

26、X县5年来从未报告过狂犬病病例,今年突然报告一例狂犬病病例,请问此事件信息级别为( D )

A. Ⅰ级

B. Ⅱ级

C. Ⅳ级

D. 未分级

27、某省疾控中心标本运输车途径我省X市,丢失鼠疫菌株,请问此事件级别为?( A )

A. Ⅰ级

B. Ⅱ级

C. Ⅳ级

D. 未分级

28、发生一起急性职业中毒,中毒人数8人,其中一人死亡,事件级别为( C )

A. Ⅰ级

B. 未分级

C. Ⅲ级

D. Ⅳ级

29、下列事件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是: ( A )

A.张某吃了不洁食物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B.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某工厂发生的苯中毒事件D.某医院的放射源丢失事件30、某村村民因乔迁新居,在家宴请亲朋好友,因误将酒精当做白酒添加给客人饮用,导致15人发病,4人死亡,该事件属于以下哪一类事件( B )

A. 职业中毒事件

B. 食物中毒事件

C. 其它中毒事件

D. 其它公共卫生事件

31、以上事件应属于哪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

A. Ⅰ级

B. 未分级

C. Ⅲ级

D. Ⅳ级

32、某乡村3名茶农近期相继发病,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发病前都上山

采茶,其中1例已死亡,经县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诊断,该事件属于以下哪类事件( A )

A.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B. 职业中毒事件

C. 其它中毒事件

D. 其它公共卫生事件

33、某乡村3人近期相继发病并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疾病,其中1例已死亡,经县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仍不能明确病因,这起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属于哪级事件(C )

A. Ⅰ级

B. Ⅱ级

C. Ⅲ级

D. Ⅳ级

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中,事件波及人数是指( B )

A. 事件发生单位(如学校、工地)人数

B. 传染源可能感染的人数

C. 事件发生县区的人口数

D. 事件发生乡镇的人口数

35、某地发生了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直报网上报告的事件名称,下列哪个符合要求( C )

A. 光明学校麻疹疫情

B. 一起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C. 汉水县光明小学麻疹暴发疫情

D. 汉水县麻疹暴发疫情

36、某小学发生了20多例流行性感冒病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报网上报告一起未分级事件,随着病例的增多达到30例,事件达到了一般事件的级别,如何在网上将事件级别由未分级订正为一般( B )

A. 在初始报告卡上直接订正

B. 新建进展报告卡上填写一般级别

C. 在结案报告卡上订正

D. 病例数超过标准自动订正

37、某地报告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初始报告卡填报告人数为30例,后

又发现病例5例,此时进展报告卡上报告病例数应填写病例数是( B )

A. 35例

B. 5例

C. 30例

D. 0例

38、某地报告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初始报告卡上波及人数是200人,几天后病例增多,波及人数又增加了100人,进展报告卡上波及人数应填写( C )

A. 200人

B. 100人

C. 300人

D. 0人

39、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及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分为几级( C )

A. 五级

B. 三级

C. 四级

D. 两级

4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中联系电话填写( B )的联系电话。

A. 网络报告人

B. 事件报告人

C. 首发病例

D. 单位

41、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A )

A. 事件中第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

B. 事件中最先发现病例的发病时间

C.接到事件报告的时间 D. 达到级别形成事件的时间

42、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是( A )

A. 事件中第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到末例病例发病时间的时间段

B. 接到事件报告的时间到事件结案之间的时间段

C. 达到事件级别的时间到事件结案的时间之间的时间段

D. 事件中第一例病例的发病时间到末例病例发病后最长潜伏期结束

43、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标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在多长时间内进行评估报告( C )

A.确认事件终止后5天内 B. 确认事件终止后1周内

C. 确认事件终止后2 周内

D. 确认事件终止后3周内

4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案后,哪级能修订报告信息( A )

A.国家级 B. 省级及以上

C. 市级及以上

D. 县级及以上

4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中,事件类型只要为传染病,都要与疾病监测系统中传染病个案进行连通,关联方式有哪些( C )

A.疾病监测系统与事件相关的个案关联,归并个案

B.在突发系统中新增个案

C.以上两种方式均可

D.以上两种方式均错

46、某县级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上报告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报告病例35例,死亡1例,这起事件定为哪级,需要谁审核( B )

A. Ⅳ级市级疾控机构审核

B. Ⅲ级市级疾控机构审核

C. Ⅲ级市、省级疾控机构审核

D. Ⅳ级县级疾控机构报告默认审核

47、某县级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上报告了一起疑似人禽流感疫情,报告疑似病例1例,这起事件定为哪级,需要谁审核( A )

A. Ⅱ级省级疾控机构审核

B. Ⅲ级市级疾控机构审核

C. Ⅱ级市、省级疾控机构审核

D. Ⅱ级县级疾控机构报告默认审核

48、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中,不具有的职责是( D )

A. 组织实施免疫规划

B. 开展健康教育、咨询

C.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D. 疫区的宣布

49、( A )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A.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B.各级医疗机构

C.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各级政府

50、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A )决定,并向国务院报告。

A. 人民政府

B. 卫生行政部门

C.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 以上都可以

51、对于初步判定为疑似事件的预警信息,县级疾控机构在调查结束后( C )小时内,登录预警系统,填报现场调查表。

A. 2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48小时

52、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报告机构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在发现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应在2小时内向( B )报告

A. 属地卫生行政部门

B. 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 属地人民政府

D. 上级医疗机构

53、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预警提示由( A )发布

A. 当地人民政府

B. 当地气象部门

C. 当地卫生部门

D. 当地疾控机构

54、哪些单位可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部门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情况及其隐患?( A )

A. 任何单位和个人

B. 气象部门

C. 卫生医疗机构

D. 卫生监督机构

55、某乡村村民,用天然气炉取暖,装有烟囱伸到窗外,由于房屋较为密闭,导致有3人一氧化碳中毒,全部死亡,此起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属于哪一级( D )

A. Ⅰ级

B. 未分级

C. Ⅲ级

D. Ⅳ级

56、因冬季寒冷,某母女二人在家中生火取暖后感头痛、头昏、四肢乏力、恶心,昏倒在地,家人发现后立送入医院抢救治愈,此起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属于哪一级( B )

A. Ⅰ级

B. 未分级

C. Ⅲ级

D. Ⅳ级

57、非职业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在突发事件直报网上报告时,选择以下哪一类( A )

A. 环境因素事件

B. 职业中毒事件

C. 其它中毒事件

D. 其它公共卫生事件

58、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的发布由( A )发布:

A. 各级气象部门

B.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C.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D. 各级疾控机构

59、高温中暑事件的预警信息由( A )发布

A.各级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发布

B. 气象行政主管机构

C. 卫生行政部门

D. 当地疾控机构

60、高温中暑事件的报告时限是( A )

A. 当日

B. 次日

C. 3日内

D. 1周内

61、高温中暑事件的最高预警级别是( A )

A. 一级预警(红色预警)

B. 二级预警(橙色预警)

C.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

D.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

62、每年高温中暑事件监测报告启动和终止时间是( A )

A. 6月1日和9月30日

B. 5月1日和10月31日

C. 5月1日和9月30日

D. 6月1日和10月31日

二、多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ABCD )

A. 重大传染病疫情

B.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D. 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要坚持的原则是(ABC )

A. 属地管理

B. 分级负责

C. 及时准确

D. 简单方便

3、下列哪些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ABCD )

A.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 卫生监督机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单选题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对应对事件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不包括()。(3.0分) A.预警 及时 B.决策 果断 C.反应 迅速 D.依靠 自己 2.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应急管理行政是()。( 3.0分) A.国务院 B.各级省级行 政部门 C.各级卫生部 门 D.各级公安部

3.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3W原则’不包括()。(3.0分) A.告诉媒体我们知道什 么 B.告诉媒体我们什么时 候知道的 C.告诉媒体我们在哪里 知道的 D.告诉媒体我们做了什 么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善后处理不包括()。(3.0分) A.维 稳 B.奖 励 C.责 任

偿 5.对特别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由()。(3.0分) A.国务院 B.省级 C.县级 D.市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与媒体沟通的‘4R原则’的是()。(3.0分) A.表示对事情 的遗憾 B.表示没有责 任 C.表示赔偿 D.表示恢复 7.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中,医院与媒体沟通要遵循‘8F原则’,对此理解错误的是()。(3.0分)

A.让公众知道真相 B.率先对问题作出反 应 C.不要与公众一起分 享感受 D.对外界的信息及时 反馈 8.根据相关规定,突发事件可以分为四级,即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其中最严重的是()。(3.0分) A.Ⅰ 级 B.Ⅱ 级 C.Ⅲ 级 D.Ⅳ 级 9.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0分)

A.突发 性 B.群体 性 C.多样 性 D.局部 性 10.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中,医疗的职责不包括()。(3.0分) A.接诊、收治病人 B.做好医院现场控制 C.物资、设备保障 D.协助疾病控制人员采集 标本 多选题 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总是会有媒体记者进行相关报道,这是因为()。(4.0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学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学校内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师生员工身体健康严重伤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群体性异常反应、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员工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检测,发现病例及时防制,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管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学校职责 1、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以下分级标准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中的标准界定。 (一)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第三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 第四节知识点测试 一、单选题 1、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A. 2小时内 B. 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12小时内 2、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 A )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当天 3、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 B )内进行网络直报。 A.6小时 B.2小时 C.24小时 D.12小时 4、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向( C )报告,并派出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A. 相关医疗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B. 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 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5、发现( A )鼠疫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1例及以上 B.2例及以上 C.3例及以上 D.5例及以上 6、发现( D )霍乱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2例及以上 C. 3例及以上 D. 1例及以上 7、发现( B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2例及以上 B. 1例及以上 C. 3例及以上 D. 5例及以上 8、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B )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10例及以上 C. 20例及以上 D. 15例及以上 9、1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 A )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例及以上,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A. 5例及以上 B. 10例及以上 C. 20例及以上 D. 15例及以上 10、3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 B )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学校内,造成师生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师生健康的事件。 学校常见传染病主要有两类: 呼吸道传染病:流感、腮腺炎、水痘、麻疹以及肺结核等 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等。 在学校的传染病流行事件当中大概有四分之三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大概占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的五分之一左右。 学校常见的食物中毒大概有三类: 1. 细菌性的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或者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里面最常见的,发病率非常高,病死率比较低,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气候比较炎热的夏秋季节。 2. 化学性的食物中毒 主要是指误食有毒的化学物质(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这些有毒的物质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这种中毒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 3. 食用有毒的动植物中毒 通常指的是误食里有毒的动植物,或者食用了因加工烹调的方法不当,而没有除掉有毒成份的动植物食物引起的中毒。 比较常见的有四季豆中毒,生豆浆中毒,发芽的马铃薯中毒,河豚鱼中毒,以及有毒的蘑菇中毒等。 这一种食物中毒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病死率一般因动植物种类而异,有一定的季节性。 目前我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根据卫生部应急办提供的一个资料表明 1.2006 年我们全国发生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共有告总数的 1944 次,占了整个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 70.33% 。

2. 食物中毒或者传染病患者的人数总数一共有111916 人,占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例总数的77.60%。 3. 去年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 30 人,占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总数的 6.86%。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构成比,农村乡小学和乡中学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共有个学校突 1324 起,占整 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63.17% 。 5.2006 年和2005 年相比,整个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件数上升了135.92 ,病例数上升了10 6.98 ,死亡人数下降了1.05% 。 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预防 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当中,传染病的预防和食物中毒的预防是不一样的,我们接下来分别来讨论。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传播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可以说缺一不可,缺 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造成传染病的传播。 1. 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够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者动物。 2.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之后,传染给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从病人到健康人)。 常见的传播途径有5 类, 1 )接触传播:结膜炎、红眼病等。 2 )空气或者飞沫传播: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等。是最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的传播途 ( 径。 3 )食物或水传播:霍乱、细菌性的痢疾、甲型肝炎等。 4 )昆虫或动物媒介传播:疟疾、狂犬病、肠道的传染病等。 5 )经血液或体液传播: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 案例1] 2002 年12 月至2003 年的5 月,南方某县中学先后有147 名学生患有急性传染性的肝炎。经省疾控中心专家 进行调查:该中学急性传染性肝炎爆发流行系以水源传染为主的这个传染性肝炎的传播。该学校的自备水井的水质检测 结果显示:该水井被粪便污染,水中大肠杆菌严重超标,而甲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都隐藏在大便当中。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本

双语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条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 普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 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抓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二)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三)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安全付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班主任为组员,具体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2、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4、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5、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教育局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一) 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学校规范化管理。 1、学校集体食堂、副食品店、自备水等必须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领卫生许可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证、培训上岗并注意个人卫生;对患有“五病”的人员必须100%的调离。 2、购销和使用的食品应当定点采购并按规定验收,禁止向学生出售变质的食品和“三无”产品;食品加工过程和储藏必须生熟分开;餐饮具必须采用高温或药物严格消毒,并有保洁措施。 3、食品及其原料贮存和食品制作间必须具备完善的安全措施,并落实专人、专锁、专保管责任制,强化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投毒事件发生。 4、加强学校生活饮用水的管理,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5、加强厕所卫生管理,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试题 一、填空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I级)、 重大(H级)、较大(皿级)、一般(W级)。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原则,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4、血清可在4T存放3天、-20C以下长期保存。用于病毒等病 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快进行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 可置于匕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 C或以下保存。用于细菌等病原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一般4C保存,检测一些特殊的病原体标本需要特殊条件保存标本。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5、《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他专业防治机构和医疗机构对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和管理。 二、名词解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5类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重大职业中毒、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新发(新出现的)传染病 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出现的或已经存在的,但发病率或发病地域

迅速增加的传染病。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答案一、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多个共同临床表现患者,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这种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可能是群体性癔病,也可能是某种中毒。 答案二、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2 周内),在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如同一个医疗机构、自然村、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 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三、简答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几个特点一是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 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 二是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三是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即,我们判断一个发生了的事件是否为突发事件,除了要看其是否具备前两个特征外,还要看该事件是不是属于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或者从发展的趋势看,属于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2、呼吸道传染病的控制要点有哪些1.隔离治疗病人2.追踪密切 接触者3.带菌者服药 4.保护易感人群5.做好环境的清洁与消毒6.健康教育 3、肠道传染病控制要点有哪些1.隔离治疗病人和带菌者2.确定疫 点和疫区3.严格消毒环境和灭蝇4.加强人畜粪便管理与消毒 5.食品卫生管理6.开展动物检疫和管理7.健康教育8.环境安 全性评价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范文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预防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DOC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幼儿园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指导和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 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 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 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 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 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 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迅速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依法管理;对 于违法行为, 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 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 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 增 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 四早”要求, 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快速反应, 及时准确处置。 三、突发事件预防 1、高度重视, 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卫生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应经常对食堂、教学环境与生活区 环境进行自查, 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增加幼儿园卫生投入, 切实改善幼儿园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3、采取有效措施, 强化幼儿园卫生规范化管理。 1) 幼儿自备饮用水。加强幼儿园生活饮用水的管理, 防止因水污染造成疾病传播。 2) 加强厕所卫生管理, 做好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和水源。 3)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搞好教室卫生、和环境卫生, 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 幼儿园要切实履行职责, 做好计划免疫的宣传工作, 严格执行新生入学前预防接种证查验和登记制度, 提高学生疫苗接种率, 防止疫苗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 4、加强健康教育, 提高师生的防疫抗病能力。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

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早餐。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落实市、区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细则,街道负责落实或者协助落实市、区两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项应急处理措施,以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长效管理和应急预案机制为根本,确保本区域内居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健康,并做好本街道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工作,结合本街道辖区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应急预案如下: 第一部分:组织机构 在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由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完善的由街道主管领导、职能部门和居委会参与的预防与防治管理体系。 职能部门由党办、行办、市政卫生科、经济科、社保科、社发科、宣传科、地段医院、派出所、环卫所、城管分队、工商所、卫生监督所等组成。 第二部分:工作范围 全面掌握本区域的总体情况,预案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各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积极宣传预防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有关知识,提高公民的自我防护意识,加强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群策群防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迅速启动监测和预警系统,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做到“统一、有序、快速、高效”。 在长效管理工作中,做好应急物资的供应和储备,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指挥和处理信息网络,组建及培训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应急处理队伍;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作用,组织社区志愿者队伍和楼组长预警队伍,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工作。 第三部分:应急处置 一、应急预案启动` 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在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启动和实施应急预案。

二、A级(绿色警戒) (一)组织领导体系。 街道办事处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下设应急指挥部,由长桥地段医院院长、市政管理科科长、社会保障科科长、社会发展科科长、宣传科科长、长桥派出所所长、房管办主任等组成,在区卫生局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协调各项措施的落实,并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 (二)医疗卫生机构。 1、制定预案和工作方案; 2、收集、掌握国内外疫情动态; 3、实施监测方案,实行24小时值班制; 4、对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5、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做好个人防护; 6、监督检查社区医疗卫生部门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其他措施。 1、储备药物和应急救援物资(社会保障科); 2、协助卫生部门落实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工作,限制其活动范围(市 政管理科、长桥派出所、相关居委会和物业管理部门); 3、做好社区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宣传防病知识,引导市民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劝阻市民到疫区旅游。(宣传科、市政管理科、社会发展科)。 三、B级〈黄色警戒〉 (一)组织领导体系。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成立街道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分管主任担任组长,下设街道联合应急指挥部,由各分管领导、长桥地段医院院长、长桥派出所所长、凌云工商所所长、房管办主任、社区公益卫生保洁服务社社长、各居委会主要领导等组成,与区防病指挥部相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 摘要】预警系统是一个由信息监测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预警评价与推断系统、报警系统和预警反应启动系统等部分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关系。目前我国公共卫生预警建设已有了初步进展,基本做到县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建立了信息相互通报的机制,增加了疫情信息的透明度等,但仍存在政策与法规不健全、疾病监测信息利用率低、公共卫生事业投入不足、缺乏规范合理的预案等问题。建议加大政府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完善疾病监测网,有效利用监测信息;优化预警系统的资源配置,完善预警反应措施;建立垂直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问责制。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 为了提高全社会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随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动态,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流行规模及其可能的危害程度是十分必要的。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的原则 1.1客观性原则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客观存在着的现象,但非自发性地产生,而是借助于载体即人的一系列活动而萌发或产生,并通过人的活动和相关因素的变化而发展。 1.2系统性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应按疾病预防学的体系规范及要求。形成一个科学性比较强的系统。 1.3连续性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象从隐匿阶段的萌发与形成,到显性阶段明显对人体(群)的健康发生一系列损害,有着一个不断变化与逐渐发生的过程 1.4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定性研究,是对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上的推断与探讨。而定量分析,则是对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趋势的大小及程度所作的评估性判断。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方法 2.1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目标,一般应根据某种客观需要,依据一定的客观背景与条件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危害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通过认真分析和讨论,最后可通过专家分析法或综合分析法来汇总、筛选完成。 2.2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计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计划,是指反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间、内容、方法、步骤以及预案等方面实际工作前的事先安排 2.3选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时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时机,就是指能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工作带来良好预测效果的时期。 2.4选取预警指标(参数) 选取预警指标(参数),是指选取与某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变化、发展相关的参数,应用理论分析或专家咨询等方法筛选出有高度相关性的指标(参数)。 2.5设置预警界限和预警信号设置预警界限和预警信号是指针对某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确定预测值到达多少时发出预警的阈值界限,同时根据该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同阈值界限确定发出预警的不同信号。 2.6建立预警指标(参数)体系的监测建立预警指标(参数)体系的监测,是指通过主动定时、定点针对某种(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综合分析、评估选取的敏感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狂犬病应急处置 1、概念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 2、传播途径 (1)感染动物的唾液中存在着病毒,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或抓伤。 (2)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舔人的皮肤或黏膜破损处。 3、主要症状 狂犬病的潜伏期可短至一周或长至几个月甚至几年,临床症状多出现在10-90天之间。 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直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 前期症状:伤口部位发麻、瘙痒、疼痛,瞬着神经走向遍布肢体,可能会发生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类型:狂躁型:极度兴奋,光线、声音、触摸都能引起痉挛、惊厥。 麻痹型:表现为偏瘫或全瘫,不能说话,昏迷衰竭。 4、应急处置 (1)人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到防疫部门就医。 (2)及时用大量的肥皂水和清水清洗伤口。

(3)24小时呢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即使打过防疫针,被咬人也要及时注射疫苗。 (4)按照医生要求按时接种5次狂犬疫苗。 (5)医生根据咬伤程度,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人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6)需要时对伤口进行破伤风预防和抗菌治疗。 (7)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议不要缝合或敞开伤口。 5、预防 (1)控制和管理传染源,加强对犬的管理,养犬要登记,要免疫。(2)高危人群要预防,接种狂犬疫苗。 (3)尽量避免与动物密切接触,以防被咬伤、抓伤等。 (4)咬伤后,要道有医疗资质的诊所、医院处理伤口,接种疫苗。 (5)病犬要立即击毙后焚烧或掩埋,严禁剥皮吃肉。 ◆流行感冒应急处置 1、概念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突然发生、蔓延迅速、感染众多、流行过程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不同。 2、传播途径 (1)主要随咳嗽、喷嚏及说话产生的飞沫传播。 (2)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3)病毒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直接关系。 3、主要症状 (1)具有普通感冒的症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与处置 陈贤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应急办公室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局长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就如何完善我们国家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 机制、提高卫生应急能力这一问题和大家讨论。我来自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作为卫生部的一个专门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协调机构,是在战胜SARS以后于2004年成立的,也是我们国家第一家在政府和部门专门从事应急管理的机构,是第一家。后来国务院的应急办以及各省,以及相关的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应急的机构。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 论。卫生应急工作的确也是一个应运而生、近几年进展也是非常显著的。第二个方面也和大家一起讨论从卫生应急的时间来看,的确这几年来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理论的探索方面也开始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第三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建立一个长效的卫生应急的管 理机制、体制促进卫生应急工作不断的发展。 一、近几年我国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显著成效与不足 (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产生过程 当我们谈到卫生应急管理或者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不能就卫生应急谈卫生应 急,因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产生和发展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同时应对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卫生部门,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它是一个社会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定是我们国家一个普遍的心态。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同时,我们国家现在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一种特殊的时期。 理论方面认为,有的专家认为根据一般的规律一个国家发展到人均GDP1000到3000美元时,既是这个国家加速发展一个黄金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资源、环境、效率与公平等 社会矛盾较为严重的瓶颈时期,而且也是各种矛盾交织敏感的时期,容易产生社会的失灵、 经济的失调和心理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一系列不稳定的因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工作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的工作方法 发表时间:2009-08-10T08:39:39.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秋惠 (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翠岗镇卫生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导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中图分类号】R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72-02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 1.1工作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无论病因是否明确,应迅速成立针对高危人群或者全人群(如SARS)的疾病监测系统,以有效控制其暴发流行。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系统能及时掌握疾病的三间分布和疫情动态变化趋势,评价预防措施效果,及时调整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并为不明原因疾病流行特征和自然规律提供研究线索。 1.1.1监测体系建设原则鉴于原常规疫情监测报告环节复杂,报告迟缓,信息量少及统计功能薄弱,难以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进行分析和预警,卫生部已意识到建立完善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的重要性,于2002年底在全国建成了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2003年底正式在全国运行,该网络包括国家、省、地、县4级卫生部门,并且实行计算机网络直报。该系统实现了初次报告快、进程报告新、总结报告全的建设目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内容要求尽量采用数字化,以利于统计分析,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时效性和敏感性。 1.1.2监测范围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种类、性质、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确定监测系统覆盖范围。2003年国内发生了SARS,为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在卫生部的领导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迅速建立了SARS疫情监测系统,覆盖全国行政区域的所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各地按属地管理原则实施疫情监测和报告。 1.1.3监测对象首先应确定监测病例定义,这是保证监测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根据监测系统不同目的而确定不同的病例定义。监测病例定义应简单、实用、目的明确,一般应包括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发病时间、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和结果。监测病例定义是为监测目标服务,临床医师应根据监测病例定义进行临床诊断。 对于SARS这类新发传染病,在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之前,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建立病例定义,其目的主要考虑的是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以尽可能发现所有病例。监测对象包括:1)SARS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按照卫生部颁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确定SARS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2)疑似病例和临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确定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1.1.4监测方法一般采取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1)被动监测:疫情监测报告单位和法定责任报告人,按职责和监测系统规定的要求报告疫情,并逐级上报。2)主动监测:医疗单位设立发热门诊,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观察,开展交通检疫和体温筛查,对外地返乡人员和流动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1.1.5监测内容和方法 1)法定传染病监测:主要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导致的传染病区域性暴发流行,主要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组成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执行职务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有关单位(铁路、交通、民航、厂矿等的卫生防疫机构)的工作人员为疫情责任报告人。应按照国家规定时限和程序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做好疫情登记。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应对卡片进行初步审核,发现有缺项和明显错误的地方,应立即予以改正,同时定期核对传染病报告卡资料数据库,剔除重复的卡片,所有卡片资料要输入数据库,每天逐级上传。2)卫生监测:包括职业卫生、放射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以及社会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卫生监测。国务院卫生部门根据专业监测需要,在全国建立监测哨点,各地监测单位按照全国制定的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开展监测工作。3)疾病与症状监测:主要开展一些重大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可能引起暴发流行的疾病及其相关症状监测。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大中城市综合医院建立监测哨点。4)实验室监测:包括传染病病原体、生物传播媒介、菌株型别与耐药性、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等。一般在地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指定的医疗机构建立实验室监测网络,开展相关内容监测,并及时将监测结果上报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国境卫生检疫监测:主要包括境外传染病、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染疫动物和污染食品等。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指定的技术机构在国境口岸建立监测点,将监测信息连接到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卫生部是公共卫生的行政主管部门,全面掌握准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动态情况,为信息发布责任人。有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地域性的,事件没有造成重大影响,卫生部也可授权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通报本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信息。 2 监测系统的评价 为提高和改善突发事件监测系统的工作效率,确保疫情监测质量,定期对监测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估具有重大意义。评价包括工作过程评估和工作效果评估,主要围绕监测资料的收集、分析、反馈情况和监测系统实施方案及监测点工作状况和监测方案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 监测系统的评价可采用回顾性现况调查、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对监测系统的目标结构、运转状况、经费以及监测系统的相关属性,如灵活性、及时性、敏感性、代表性、可接受性、数据资料质量等内容进行评价。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提高我校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与水平,指导与规范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与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与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与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与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

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与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与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与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她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早餐。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完整版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妥善的处置发生在校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 1、按事件的表现形式可分为:飓风型、蓄积型、辐射型、迁延型。按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大小可分为: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按级别分,可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四级。一级,即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局部地区,尚未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不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清楚且尚未发生死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即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较大区域内,已经发生较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有可能发生较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较多,甚至发生少数死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即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较大区域内,已经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或者可能发生大范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很多,甚至发生较多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即特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发生在很大的区域内,已经发生很大范围的扩散或传播,或者可能发生大范

围扩散或传播,原因不清或原因虽然清楚但影响人数巨大且已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发生大量死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安全管理员 组员:学校全体教职工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安排、组织、指挥校园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及时向中心学校及乡卫生院报告。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制度 1、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 2、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1)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2)追回已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3)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4)与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