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肾病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实施策略

肾病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实施策略

肾病科专业建设和发展实施策略一、前言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肾病科作为一个重要学科,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肾病科的专业水平,推动学科建设,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实施策略至关重要。

本实施策略旨在为肾病科的发展提供指导,确保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医疗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发展目标1. 提升学术地位:将肾病科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学科,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竞争力。

2. 优化人才培养: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肾病科人才队伍,包括临床医生、研究人员、护理人员等。

3. 加强科研创新: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性研究,围绕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开展研究。

4. 提高医疗服务:提升肾病科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策略1. 人才引进与培养- 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影响力的肾病科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

- 人才培养:设立肾病科人才培养计划,提供国内外进修、培训机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 团队建设:加强多学科合作,打造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团队,提高整体协作能力。

2. 科研创新- 设立基金:设立肾病科科研基金,鼓励开展原创性研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 平台建设: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购置先进科研设备,提供技术支持。

-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建立国际合作项目,提升国际影响力。

3. 医疗服务提升- 诊疗规范:制定和推广肾脏病诊疗规范,提高诊疗水平。

- 设备更新:引进和更新先进医疗设备,提供精准、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 优质服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度。

4. 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合作关系:与国际知名肾病科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交流和合作项目。

- 人才培养:推荐优秀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学科影响力。

- 共享资源:积极参与国际肾脏病学会等组织,共享国际资源。

四、监测与评估- 设立评估机制:定期对肾病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评估,确保实施策略的有效性。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引言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医文化的重视和传统医学的复兴,中医医院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中医医院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水平、提升中医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角度进行探讨。

二、中医医院科室建设1.科室设置中医医院的科室设置应符合中医传统理论和现代医疗需求。

一般而言,中医医院应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基础科室,同时还应设置针灸推拿科、中药科、康复科等中医特色科室。

科室之间要互相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科室布局中医医院的科室布局应符合医疗安全、医疗效率和患者就医便利的原则。

各科室之间要布局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交流和协作。

同时,科室内部的布局也要符合医疗流程和患者就医习惯,提高就医效率。

3.设备设施三、中医医院科室管理1.医务人员管理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应具备合格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中医治疗理论和技术。

医务人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应遵循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原则,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2.医疗质量管理3.信息化管理四、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挑战与应对1.医院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中医医院在科室建设和管理中常面临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等问题。

应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以改善医疗条件和提高服务水平。

2.医务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中,有部分人员缺乏中医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医疗质量。

应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中医治疗技术水平,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

3.医疗服务管理不规范中医医院在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医疗质量不稳定、医患矛盾等问题。

应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和评估,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服务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同时,加强医患沟通和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维护医疗秩序和稳定。

肾病科管理制度

肾病科管理制度

肾病科管理制度一、前言肾病科是医院的重要学科之一,负责对肾脏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管理。

肾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肾病科的治疗水平、提升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肾病科管理制度进行详细介绍,从规章制度、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科研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

二、规章制度1. 临床路径管理为了规范肾病患者的诊疗流程,提高诊疗效率并提供统一的医疗质量,肾病科应制定临床路径管理制度。

此制度应包括首诊检查、诊断、治疗方案、康复指导等全程关键节点的规范流程,以帮助医护人员规范操作、提高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

2. 诊疗标准及流程管理肾病科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诊疗标准,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使用药物、手术操作等各个环节,要求医护人员依照标准执行,确保每一位患者接受到规范的诊疗服务。

建立并维护临床可操作的诊疗流程,指导专科医师和护士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病人责任感,对患者负责,并保证患者收到良好医疗服务。

4. 质量管理肾病科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价、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医疗纠纷处理、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等管理机制。

规范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建立科室内部的医疗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 设备管理为确保医疗设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肾病科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保养、维修和报废等全过程管理,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医疗效率,保障患者安全。

6. 药品管理为保证临床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肾病科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的采购、存储、发放、使用、废弃等全过程管理,严格落实药品合理使用的监督机制,确保药品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7. 医患沟通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肾病科应建立健全的医患沟通制度,规范医师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等工作,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患者依从性,提升就诊体验。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个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医诊疗方法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和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为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南。

一、临床科室建设1.科室规划:中医医院的临床科室应按照专业分科设置,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伤科等。

科室规划应考虑到患者就诊需求和医务人员的专业分工,确保科室设置科学合理。

2.科室装修:科室装修应符合中医文化建筑风格,注重环境舒适和专业化设施的配备。

科室内部应具备必要的诊疗设备和药品,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3.人员配置:科室应根据患者就诊数量和科室规模合理配置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药师等。

人员配置要求科学合理,确保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4.管理制度:科室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医疗流程、医疗质控、患者管理等方面。

科室管理应遵循医疗机构管理规范,健全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二、临床科室管理1.医疗质控:科室应建立医疗质控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科室应定期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医疗事故报告和病例讨论,提高医疗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

2.患者管理:科室应注重患者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科室应建立患者档案管理制度、就诊预约制度、患者宣教制度等,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就诊体验。

3.卫生环境:科室应注重卫生环境管理,确保医疗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科室应定期进行消毒、通风和清洁工作,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4.医患沟通:科室应注重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倾听患者意见、解答患者疑问,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5.科研教育:科室应注重科研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学术能力。

科室应推动科研项目、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促进科室的学术发展和医疗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中医医院临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中医医院日常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汇总版(含消化科修订版)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汇总版(含消化科修订版)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汇总版(含消化科修订版)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中医医院的科室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南,特别是关于消化科的修订版内容。

本指南依据中医医院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编写,旨在帮助中医医院规范科室的运作,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治疗。

1. 科室建设1.1 科室设置- 概述各科室的作用和职责,确保科室间的协作和协调。

- 根据医院规模、人力和资源情况,合理设置科室数量和科室规模。

- 科室设备的采购和配置要符合中医医院对于中医诊疗的特殊需求。

1.2 人员配置- 根据科室规模和病人量,合理配置医生、护士和其他辅助人员。

- 为科室人员提供持续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提高医疗水平和综合能力。

- 建立科室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协作机制,促进团队合作。

2. 科室管理2.1 科室流程和制度- 确定科室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 建立科室内部的会议制度和沟通机制,定期进行团队讨论和交流。

- 设立健全的科室文档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2 质量管理与评估-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制度,监测和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 进行科室内部的评估和反馈,定期进行质量改进和提升。

- 科室应积极参与医院的质量管理活动,提供相关数据和意见,推动医院整体质量的提升。

2.3 技术研发与创新- 鼓励科室医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升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中医医院的治疗效果和服务质量。

- 倡导在科室内部建立研究型团队,共同探索中医医疗的发展和创新。

3. 消化科修订版内容3.1 消化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消化科的常见疾病种类和诊断要点,包括消化不良、胃痛、胃食管逆流、胃溃疡等。

- 提供中医药治疗消化疾病的一般方法和具体处方参考。

3.2 中医药辅助治疗- 探讨中医药在消化科的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如针灸、中药汤剂等。

- 提供中医药辅助治疗的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前言二、组织架构1.领导班子:由医院领导任命中医临床科室的负责人,负责科室的整体规划与管理工作。

2.中医科室: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产科、中医儿科等,负责开展中医临床服务工作。

3.支持科室:包括药剂科、检验科、影像科等,为临床科室的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人员配置合理的人员配置是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的基础。

科室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合理的人员需求计划,并按照临床职业技术人员配备标准进行人员配置。

1.医师队伍:科室应拥有一支专业的医师队伍,包括中医临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和初级医师,其数量应满足临床服务需求。

2.护理团队:科室应配置合适数量的护士,保障患者在临床过程中的护理与安全。

3.其他人员:根据需要,科室可以配置中医师承、病案管理员、门诊助理等其他专业人员。

四、设备设施1.诊疗设备:科室应具备符合临床需求的中医诊疗设备,包括中医诊断设备、中医治疗设备等。

2.医疗器械:科室应具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包括医用注射器、导尿管、手术器械等。

3.病房设施:科室应配置合适数量的病房,保障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和护理需要。

4.前台接待:科室应设立前台接待处,包括挂号、缴费等功能。

五、规范管理1.临床路径:科室应根据常见病、多发病的特点,制定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2.学科建设:科室应加强学科建设,推动中医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科室整体实力。

3.患者管理:科室应建立患者管理和沟通机制,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保障患者权益。

4.安全管理:科室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制定。

六、质量监控1.计划评估:定期对科室的临床工作进行评估,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和质量。

2.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医师和护士的临床工作进行评价,激励优秀人员。

3.患者满意度调查: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需求,及时改进工作不足之处。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一、科室建设的必要性科室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服务的基本单位。

科室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拓展医疗服务、提升医院声誉具有重要作用。

二、科室建设的基本原则1.人性化原则:科室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2.专业化原则:科室应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建立科室内部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能力。

3.科学化原则:建立科室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三、科室建设的步骤1.确定科室定位:根据医院整体发展战略、患者需求、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确定科室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2.编制科室规划:根据科室定位和发展方向,编制科室规划。

包括人员配置、设备投入、技术开展、病种分布等。

3.人员招聘与培训:根据科室规划,招聘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

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4.设施建设:按照科室规划,建设相应的设施和设备,满足科室的临床需求。

5.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建设:根据科室规模和特点,建立科室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

包括岗位设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责任追究等。

6.业务开展与宣传:科室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要注重宣传和推广。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科室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患者。

四、科室管理的重点内容1.质量管理: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制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2.医疗安全管理:科室要重视医疗安全工作。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3.团队协作:科室内部要形成和谐的团队氛围,提高协作效率。

建立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机制,促进医务人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4.设备维护与更新:及时对科室的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适时更新和引进先进的设备。

5.信息化建设:推动科室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电子病历、医疗影像等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肾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医院管理年-邓宏涛...

肾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医院管理年-邓宏涛...

肾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一)本学科水平及规划本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西医结合肾病重点专科", 2009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是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肾病医疗中心。

肾病专科现有专科医师35名,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12名,主治医师12名。

肾病专科设有四个临床肾内科病区,开放床位200张,每年收治来自全国各地患者3000余人次,专科附设:肾病病理室、血液净化中心、肾病实验室、肾移植协作组、肾科信息室。

本学科坚持中医为主,中、西医并重的治疗原则,对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衰等主攻病种制定了科学的诊疗方案,研发了2个院内制剂,8个协定方,取得满意疗效。

行肾活检7000余例。

诊断方面以肾活检病理诊断为基础,中医辩证辩病相结合的国内首肯诊断标准,引领全省中医肾病和中西医结合肾病的发展,取得了领头羊的地位,在西医同行起到主导地位。

在12个国家重点专科综合水平6—7位。

下一步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有设施规模为基础,以改善病区条件为突破口,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提高内涵建设,中、西医并重,打造一个引领江西、中部有优势、全国有特色的知名学科。

坚持以中医药为主导,秉承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在水肿病、肾风、慢性肾衰治疗上有特色,其他肾脏病治疗有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疗效,建设成全方位系统治疗肾病医、教、研于一体的名科.争取在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建设期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二)管理发展计划:健全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与权利,使学科由行政负责制转为行政指导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不断增强学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通过医院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强化肾科各病区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能,强化肾科病区、血液净化中心、腹透室、实验室、病理科在学科结构中的交叉作用。

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为重点病种,计划继续完善中西结合诊疗规范及护理常规;按国家局要求进行了单病种管理,信息录入工作;继续严格执行了双重诊断及国家行业标准,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三级医师查房、会诊、转诊制度;建立了危急重症病员信息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和加强了病房工作质量综合考核.下一步拟进行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的持续优化、慢性肾病特色有效方药研发等临床研究;建立慢性肾病诊治规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建立可供临床推广应用的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病的临床方案,发展中医药防治慢性肾病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理论,进一步提高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病的学术水平及在慢性肾脏疾病治疗的中医参与率.(三)学科队伍与人才培养计划:肾病科目前形成以王水华为学科带头人的人才队伍。

医院肾病科管理制度

医院肾病科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肾病科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及辅助人员。

第三条肾病科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目标,强化科学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促进科室健康发展。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四条肾病科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负责科室全面工作。

科室设立办公室、病房、门诊、血液净化中心等科室。

第五条科室主任职责:1. 负责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等全面工作;2. 组织制定科室发展规划,确保科室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3. 指导和监督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4. 协调科室与医院其他部门的关系,确保科室工作顺利开展。

第六条科室副主任职责:1. 协助主任开展工作,负责分管领域的管理工作;2. 组织科室业务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3. 负责科室内部考核和奖惩工作;4. 协助主任处理科室日常事务。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第七条肾病科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第八条制定并落实各项诊疗规范、操作规程,规范诊疗行为。

第九条加强病历书写管理,确保病历质量。

第十条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十一条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缺陷。

第四章教学与科研第十二条肾病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科室整体水平。

第十三条制定教学计划,组织医护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第十四条加强科研项目管理,鼓励医护人员开展科学研究。

第十五条定期组织科研成果评审和推广。

第五章医德医风建设第十六条肾病科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第十七条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八条加强医德医风监督检查,对违反医德医风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第六章设备与药品管理第十九条肾病科应加强设备与药品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第二十条制定设备与药品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

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提高我国中医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以下是本方案的具体内容:1. 项目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专科建设,提升中医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相关科研、教育和培训工作,推动中医肾病事业的发展。

2. 建设内容(1)诊疗设备更新:购置先进的中医肾病诊疗设备,包括肾脏功能评估设备、中医体质辨识仪器、中医药治疗仪器等。

(2)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肾病领域的高级专家、教授,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

组建一支高素质、优秀的中医肾病医疗团队,包括临床医师、中医药师、护理人员等。

(3)制定临床诊疗规范:制定中医肾病病种的诊疗规范,明确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估标准,确保诊疗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科研与教育培训:加强中医肾病领域的科研工作,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加强对青年医生和研究生的培训,提高中医肾病的专业素养。

3. 建设步骤和时间(1)设立专项资金:为中医肾病专科建设划拨专门的资金,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购置设备和建筑改造:按照设备更新和医疗环境改造的计划进行资金申请和设备采购、建筑改造。

(3)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采取引进高级人才、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等措施,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中医肾病医疗团队。

(4)制定诊疗规范:成立工作小组,制定中医肾病病种的诊疗规范,经过科学审定后开始推行。

(5)科研与教育培训:组织相关科研项目,并加强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合作,推动中医肾病领域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4. 评估和监督为了确保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的效果,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工作。

评估主要包括专科的临床质量、患者满意度、科研成果及人才培养情况等方面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善,以提高整体效益。

通过上述的实施方案,我们有信心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医肾病诊疗科研水平,提升中医肾病专科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卫生院肾内科建设计划

卫生院肾内科建设计划

卫生院肾内科建设计划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慢性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肾内科的需求日益旺盛。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肾内科医疗服务的需求,我院决定制定肾内科建设计划,以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二、目标1. 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肾内科门诊部和住院病房。

2.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3. 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团队,提供专业的肾内科医疗服务。

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肾内科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三、建设内容1. 门诊部建设(1) 提供充足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2) 设立充足的门诊诊室和等候区,确保患者的就医便捷性。

(3)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如超声波、血液分析仪等。

(4) 设立肾内科健康教育区,提供疾病预防和健康知识宣传。

2. 住院病房建设(1) 设立独立的肾内科病房,保持患者的隐私和安宁。

(2) 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

(3) 配备高品质的病床和床头柜,提供良好的照护条件。

(4) 建立病案管理系统,确保患者病情的全程记录和医疗质量的监控。

3. 医疗设备和技术引进(1) 购置先进的肾内科医疗设备,如血液透析机、电解质分析仪等。

(2) 引进先进的技术,如微创手术、介入治疗等,提升肾内科的医疗水平。

(3)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设备和技术的正确操作和应用。

4. 人才培养(1) 招聘经验丰富的肾内科医生和护士,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

(2) 建立继续教育体系,提供肾内科医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机会。

(3) 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5. 宣传教育(1) 制作肾内科宣传手册和海报,向公众普及肾内科疾病知识和预防方法。

(2) 开展肾内科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公众对肾内科医疗服务的认可度。

(3) 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扩大宣传的覆盖范围,提高社会关注度。

四、实施计划1. 门诊部建设计划(1) 第一年:规划门诊部内部布局,进行软硬件设备的采购。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为了推动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一、科室建设1.科室设置: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科室,明确每个科室的职责和岗位要求。

2.人员配备:科室负责人应具备相应的学历、职称和专业背景,并能够承担科室内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科室人员配备应根据科室的业务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3.资源配置:科室的设备、仪器和药品等资源应符合中医医院的标准,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科室正常运转。

二、科室管理1.组建科室管理团队:科室应设立科室管理团队,定期开展科室会议,制定科室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

科室负责人应对科室管理工作负责,并配备专业人员协助管理。

2.科室协作:科室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提高协作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定期进行多学科会诊和交流,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传承。

3.质量控制: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制定科室的质量目标和评价体系,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评估。

科室应积极参与临床路径的制定和推广,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4.科研与教学:科室应鼓励科研和教学工作,培养科研骨干和教学团队,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立科室的临床研究数据库,促进科室内临床研究的开展。

5.人员培训:科室应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科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培养骨干人才和带教人员,加强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等领域的学习。

三、患者管理1.服务标准:科室应制定和落实科室的服务标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个性化的服务。

建立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反馈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2.全程管理:科室应进行全程管理,从患者入院到出院,提供全程、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建立患者档案和电子病历,方便医生跟踪和管理患者的病情。

3.患者教育:科室应进行患者教育,提供关于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完整版)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完整版)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完整版)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完整版)1. 引言此指南旨在为中医医院门诊科室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

门诊科室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诊断、治疗和医疗咨询的任务。

良好的门诊科室建设和管理对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至关重要。

2. 门诊科室的定位与功能- 门诊科室应明确其定位和功能,包括服务范围、接诊条件和专科设置等。

- 门诊科室应与其他科室有良好的协作关系,提供综合医疗服务。

3. 门诊科室建设的要点- 合理规划门诊科室的空间布局,确保患者就诊流程的顺畅与舒适。

- 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工具,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患者档案管理和医疗信息的交流。

- 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医务人员,提升门诊科室的医疗水平。

4. 门诊科室管理的要点- 确定科室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和权责关系。

- 建立科学的排班制度,合理安排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和休息制度。

-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 注重医患沟通和服务态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5. 质量控制与改进- 建立门诊科室的质量控制机制,制定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

-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评估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 加强医疗事故的管理和处理,确保患者权益的保护。

6. 隐私保护与合规管理- 门诊科室应严格遵守医疗隐私保护法律法规,加强患者信息的保密管理。

- 建立合规管理机制,确保医疗服务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7. 结语本指南提供了中医医院门诊科室建设和管理的指导原则和要点,希望对相关医疗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进一步提升门诊科室的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是传统中医药理念和技术相结合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建设和管理是中医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制定了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指导中医医院科室的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

一、科室建设1.科室规划:中医医院的科室规划应根据患者需求、医疗资源和医院特点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个科室的位置和大小,确保科室之间协调运作。

2.科室设备:科室设备是科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科室的特点和需求选购相应的医疗设备,确保设备齐全、先进,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3.科室人员:科室人员是科室建设的关键因素,需要有合格的医生、护士和行政人员,配备足够的人手,保障科室的正常运转。

4.科室环境:科室环境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重要环节,科室的环境要整洁、舒适、安全,营造良好的就诊氛围。

二、科室管理1.科室规章制度:科室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科室管理制度、医疗服务流程、医疗安全措施等,确保科室工作有序进行。

2.患者管理:科室要建立患者管理制度,包括预约挂号、就诊流程、患者隐私保护等,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就诊体验。

3.医疗质量管理:科室应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疗安全管理、医疗差错处理、医疗质量评估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4.人员培训:科室要定期组织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科室整体素质。

5.设备维护:科室设备是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科室要建立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诊疗效率。

三、科室管理的注意事项1.密切与其他科室合作:中医医院各个科室之间存在密切的协作关系,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工作流程,确保科室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协调。

2.科室内部团队建设:科室内部各个团队成员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3.持续改进:科室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科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个科室中医医院是以中医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中医药治疗为主要手段的医疗机构。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中医医院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科室,并进行科室管理。

下面是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包含了11个科室,总字数1200字以上。

一、内科科室内科科室是中医医院的核心科室,主要负责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治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并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仪器。

二、外科科室外科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外科手术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治疗工作。

应根据患者的需求建设相关专科(如骨科、肿瘤科等),并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和器械。

三、儿科科室儿科科室主要负责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诊治工作。

宜建设儿科专科,配备儿童中医专家和儿科医疗设备。

四、妇产科室妇产科室主要负责妇科和产科的中医治疗工作。

宜建设妇科专科和产科专科,配备专业的妇科产科医生和相关仪器设备。

五、针灸推拿科室针灸推拿科室主要负责针灸和推拿疗法的临床应用。

应建设专业的针灸推拿科室,配备有经验丰富的针灸推拿医师和相关设备。

六、康复科室康复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康复治疗和康复理疗工作。

应建设康复科室,配备专业的康复医师和康复理疗设备。

七、中西医结合科室中西医结合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和西医的协同治疗工作。

应建设中西医结合科室,培养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力的医生,并配备综合治疗设备。

八、中药科室中药科室主要负责中药的炮制、配方和处方制备工作。

应建设中药科室,培养具有丰富中药知识和经验的药师,并配备先进的中药生产设备。

九、检验科室检验科室是中医医院必备的科室之一,主要负责中医体液、尿液、其他生理样本的检验工作。

应建设检验科室,配备专业的检验师和先进的检验设备。

十、影像科室影像科室主要负责中医影像学的临床应用工作。

应建设影像科室,配备专业的影像医师和先进的影像设备。

十一、行政管理科室行政管理科室主要负责医院的行政事务和管理工作。

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重点专科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本地区及本院中医药事业发展需求,遵循中医药学科建设与发展自身规律,增强中医药行业竞争力,提高中医药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能力,将本院肾病科建设成为具有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在生命科学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居领先地位的中医药重点学科,推进巴林左旗中医药学术与事业的发展。

二、远期目标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要以发展中医药基本理论为基础,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以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继承创新为根本,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完善中医药学科结构和体系,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

提高中医药在本地区的社会服务能力,使肾病科最终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在赤峰仍至内蒙古自治区达到学术水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领先。

三、建设内容:2011~2012年:年末制定下年度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步骤,所需专科设备、资金、保障措施报院委会批准后实施。

申报市级重点专科,扩大肾病科床位至30~50张,改善病区治疗环境,引进先进配套设备,充实内涵建设,培养专科梯队人员,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修订完善本科专病诊疗方案,改造血液净化室。

2013~2014年:年末制定下年度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步骤,所需专科设备、资金报院委会批准后实施。

进一步修订并完善并确立肾病专科常见病、疑难病具有巴林左旗中蒙医院特色的诊疗护理规范;进一步加强对重点病种“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的研究与观察并写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完成阶段性重点专科建设总结;选择一个优势病种制定可行的科研计划申报市级或自治区级科研项目,争取立项并组织实施,进行阶段性总结。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好自治区级重点专科申报准备工作并在时机成熟时申报自治区级重点专科。

培养本专科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药制剂。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如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肠道灌洗、中药 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等,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 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 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人员队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肾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 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及专业营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肾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 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医师应接受过肾病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肾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 作技能。
第八条中医医院肾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特色营养师指导室。 各区域应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三级中医医 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应设置符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质量管理规范的血液透析室和腹膜透析室。
中医医院肾病科病房应设置中医治疗室(如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有条件者应提供肾 脏穿刺检查及紧急血液净化治疗。
第二十七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环境形象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肾病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中医医院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中医药传承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同时也在满足患者需求和促进中医学术研究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科室建设与管理对于中医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此,制定一份中医医院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以规范科室的运营和管理,并提高中医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一、科室建设1.根据中医药特色和患者需求,确定科室设置。

根据中医药学科门类和临床特点,科学合理地进行科室规划。

常见科室包括针灸推拿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

2.人才引进。

为了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服务实力,应引进一批临床经验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中医医师,并建立明确的人才引进机制。

3.装修和设备配备。

根据科室的功能和需要,合理规划和设计科室的装修,并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和医疗仪器,提高科室的临床诊疗能力。

二、科室管理1.制定科室管理制度。

科室应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科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等,明确科室内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2.人员管理。

合理配置科室人员,制定科室人员招聘、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室医师队伍的稳定性和整体实力。

3.临床工作流程管理。

制定科室的临床工作流程,合理分配各项工作任务,确保患者顺利就诊、科室内部协调一致。

4.质量管理。

建立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规范临床操作、标准化医疗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等,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5.学术研究与教育培训。

鼓励科室医师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医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整个科室的学术氛围。

三、科室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加院内和院外的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科室进行合作和交流,提高医师的学术知识和技术水平。

2.科室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科室间的良好互动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科室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如开展学术讲座、举办医学研讨会等,提高科室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四、科室发展与创新1.科室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提高临床操作效率,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6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6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肾病科管理者加强肾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在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肾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肾风、肾水、慢肾衰等专病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并开展血液净化服务,具备提供肾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肾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特色营养师指导室。

各区域应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应设置符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质量管理规范的血液透析室和腹膜透析室。

中医医院肾病科病房应设置中医治疗室(如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有条件者应提供肾脏穿刺检查及紧急血液净化治疗。

第九条中医医院肾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中药结肠透析机、中药熏洗设备、中药离子导入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肾病科管理者加强肾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在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肾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开设门诊,可开设肾风、肾水、慢肾衰等专病门诊。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病房,并开展血液净化服务,具备提供肾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肾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特色营养师指导室。

各区域应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应设置符合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质量管理规范的血液透析室和腹膜透析室。

中医医院肾病科病房应设置中医治疗室(如开展针灸、火罐、理疗和中药外治疗法等),有条件者应提供肾脏穿刺检查及紧急血液净化治疗。

第九条中医医院肾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中药结肠透析机、中药熏洗设备、中药离子导入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的中医诊疗设备;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肾病专科设备。

第十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中药结肠透析、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灌肠、中药熏洗、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中医治疗以及血液净化、肾脏穿刺等肾病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肾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及专业营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肾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医师应接受过肾病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肾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肾病科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室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肾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肾病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熟悉肾穿刺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技术,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肾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血液透析室或腹膜透析室医师应在肾病科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接受过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能够掌握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管理制度、诊疗常规、操作程序、并发症的处理,以及常规调护方案,并能处理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过程中的紧急情况。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肾病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科培训后,在肾病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培训常见肾病的诊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肾病科中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进修、跟师学习、参加学习班等方式,重点培训疑难病的诊疗技术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新技术、新方法等,了解肾病防治新进展,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具有一项以上中医肾病科专病诊疗专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危重及疑难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掌握肾病防治新进展。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应由从事中医肾病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系统接受过中医药专业知识培训(2年以上)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

二级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肾病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和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肾病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十六条执业医师人数在10人以上的三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可建立学术带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肾病专业工作20年以上,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

学术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组织研究确定本科室学术发展方向,指导重点项目的制定与实施。

第十七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继承人,应有从事中医肾病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的经历,二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肾病科学术继承人应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学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中医肾病防治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肾病科护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学时。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肾病科护士应熟悉肾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药诊疗基本知识,掌握肾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掌握本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血液透析室护士应到三级甲等医院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培训,经血液透析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能够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操作,能为透析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肾病科护士长是肾病科护理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肾病科护士长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1年以上肾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肾病科护士长应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2年以上肾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三级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二级中医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肾病科要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比例、急危重症中医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

四、服务技术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肾病中医诊疗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具备常见、多发肾脏疾病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开展急、慢性肾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水(肾病综合征)、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热(肾盂肾炎)、淋证(膀胱炎与尿道炎)、肾衰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肾脏病的常规诊疗能力。

三级中医医院应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具备开展肾病科疑难、急危重症的诊疗工作,进行肾脏穿刺活检以及血液净化治疗的能力。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药制剂。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如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中药肠道灌洗、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等,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形成本科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定期对本科室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第二十七条强化中医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内容要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做到辨证准确、理法方药一致,充分发挥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中医诊疗的指导作用;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急危重症、疑难病的中医诊治水平。

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根据专科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肾病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包括门诊走廊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肾病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展板布置等形式,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肾病的科普知识,介绍中医药防治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防治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使用中医病名和中医术语,并依据病种的变化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肾病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肾病专业历史人物和本科室名医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宣传折页等宣传形式。

六、附则第三十三条中医医院肾病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执行。

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以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肾病科建设与管理相关规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 《 《 《 附件中医医院肾病科常用方剂目录1.八珍汤(《正体类要》) 2.八正散(《和剂局方》) 3.白虎汤(《伤寒论》) 4.白头翁汤(《伤寒论》) 5.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6.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7.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8.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9.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10.保和丸( 丹溪心法》) 11.萆解分清散( 丹溪心法》) 1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13.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14.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5.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大承气汤( 伤寒论》) 17.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 18.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19.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20.定喘汤(《摄生众妙方》) 21.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22.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二妙散(《丹溪心法》)24.二至丸(《医方集解》) 25.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26 .甘露消毒丹 (普济解毒丹 ) (《温热经纬》)27.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28.归脾汤(《正体类要》) 29.桂枝汤(《伤寒论》) 3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 31.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 《 《《 《 局方》) 32.济川煎(《景岳全书》) 33.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34.理中丸(《伤寒论》) 35.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36.羚角钩藤汤( 通俗寒论》) 37.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38.六一散(益元散)(《伤寒直格》) 39.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40.麻黄汤(《伤寒论》) 41.麻黄细辛附子汤( 伤寒论》) 4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43.麻子仁丸(脾约丸)《伤寒论》) 44.麦门冬汤(《金匮要略》) 45.暖肝汤(《景岳全书》) 46.平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7.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48.牵正散(《杨氏家藏方》)49.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沦》) 50.清营汤(《温病条辨》) 51.三仁汤(《温病条辨》) 52.桑菊饮(《温病条辨》) 53.桑杏汤(《温病条辨》) 54.芍药汤(《保命集》) 55.生脉散(《医学启源》) 56.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7.十枣汤( 伤寒论》) 58.实脾散(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 59.水陆二仙丹(《洪氏经验集》)60.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1.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62.四逆散(《伤寒论》) 63.四逆汤(《伤寒论》) 64.四神丸(《证治准绳》) 65.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6.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7.酸枣仁汤( 金匮要略》) 68.天《 《 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 69.痛泻药方(《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 70.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71.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72.乌梅丸(《伤寒论》)73.吴茱萸汤(《伤寒论》) 74.五苓散(《伤寒论》) 75.五皮饮(《华氏中藏经》) 76.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77.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 78.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9.逍遥散( 和剂局方》) 80.小柴胡汤(《伤寒论》) 81.小蓟饮子(《济生方》) 82.小建中汤(《伤寒论》) 83.小青龙汤(《伤寒论》) 84.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8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86.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87.茵陈蒿汤(《伤寒论》)88.银翘散(《温病条辨》) 89.右归丸(《景岳全书》)90.玉女煎(《景岳全书》) 9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92.越鞠丸(《丹溪心法》) 93.真式汤(《伤寒论》) 94.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95.止嗽散(《医学心悟》) 96.枳实导滞丸( 内外伤辨惑沦》) 97.炙甘草汤(《伤寒论》) 98.猪苓汤(《伤寒论》) 99.竹叶石膏汤(《伤寒论》)100.左归丸(《景岳全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