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概况
绿色大理城市介绍旅游PPT模板
大理古城
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苍山
由19座山峰组成
双廊古镇
苍洱风光第一镇
自 然 景 点
洱海
被誉为“高原明珠”
喜洲古民居
具有浓郁的白族风情
崇圣寺三塔
有千年古塔和佛教文化
自然景点
南诏风情岛
大理的著名景点,展示了南诏古国的历史和 文化。 大理的著名景点,展示了南诏古国的历史和 文化。
景点类
自然景点
蝴蝶泉
大理特色
白族服饰,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头缠白色或蓝色的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 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肩挂绣着美丽图案的挂包。大理一带妇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 黑色或紫色丝绒领褂,下着蓝色宽裤,腰系缀有绣花飘带的短围腰,足穿绣花的“百节 鞋”,臂环扭丝银镯,指带珐琅银戒指,耳坠银饰上衣右衽佩着银质的“三须”、“五 须”;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辫于后或盘辫于头,都缠以绣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头。
州 。
云 南 省 大 理
主 要 分 布 在
个 少 数 民
族 ,
西 南
边疆 一
白 族 是 中 国
DALI
云南大理 欢迎您来
XXX
大理,位于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一座浪漫且诗意的古城
洱海
洱海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贰
人文景点
苍山之麓,洱海之滨
人文景点
大理
人文景点有大理古城、崇圣 寺三塔、双廊、喜洲古镇等
大理古城
人文景点有大理古城、崇圣 寺三塔、双廊、喜洲古镇等
崇圣寺三塔
人文景点有大理古城、崇圣 寺三塔、双廊、喜洲古镇等
双廊
人文景点有大理古城、崇圣 寺三塔、双廊、喜洲古镇等
喜洲古镇
人文景点有大理古城、崇圣 寺三塔、双廊、喜洲古镇等
大理州巍山县简介
巍山简介全县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2052平方公里,占93.27%,坝区148平方公里,占6.73%。
总耕面积29.46万亩,其中水田12.92万亩。
境内河谷、盆地、山地相间分布。
海拔高差悬殊大,其中河谷最低海拔1146米,山地最高海拔3037米。
过境河流黑惠江纵贯县境西部的高山峻岭,气势磅礴逶迤。
红河源头阳瓜江穿过巍山盆地南流出境。
全县辖9乡2镇,82个村公所(办事处),1153个自然村,1344个农业社。
1997年末总人口290515人,其中:农业人口271790人,占93.56%;少数民族124564人,占45.83%。
截至2006年底,全县辖4镇6乡,有83个村(居)委会(办事处)。
1153个自然村,1344个村民小组。
全县总人口3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25万人,非农业人口2.25万人。
【历史沿革】唐称巍州、阳瓜州,宋大理国时为开南县,元为蒙化州,明改蒙化府,清改为蒙化直隶厅,民国3年(1914)改为蒙化县,1954年更名巍山县。
1956年11月分设巍山彝自治县和永建回族自治县,1958年两县合并为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巍山地处云南省西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上段,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巍山历史悠久,是云南省设治最早的郡县之一。
据史籍记载,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邪龙县,元代设千户所,明代设蒙化府,清代设直隶厅,民国时曾设行政专署,1956年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巍山自西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巍山从唐代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直是滇西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巍山曾是南诏国的故都。
唐初,洱海地区"六诏"兴起,其中蒙舍诏,蒙糊诏就在巍山境内,因蒙舍诏在五诏之南,故称。
自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南诏始祖细奴罗建立大蒙国,称奇嘉王。
建都巍山图山的图城,到其曾孙皮罗阁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
云南省大理州奶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云南省大理州奶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摘要:大理州奶业发展在整个云南省奶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云南省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基地。
本文对大理奶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对制约大理奶业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大理州;奶业发展;制约因素一、大理州奶业发展概况大理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奶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是州委、州政府着力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重点产业,通过多年的大力扶持,全州奶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云南省乃至中国南方最大的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乳制品外销基地,其奶产量在云南省占到了2/3的比例,在云南省整个奶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牛奶产量和奶牛存栏量不断增加自2002年大理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大理乳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及《大理州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意见》以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一系列发展奶牛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使大理州奶牛生产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牛奶产量不断增加,从最初的2001年的6.26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44.67万吨,增幅达7倍,奶牛存栏量也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5.1万头增加到2011年的14.9万头,增幅达3倍。
(二)乳制品加工能力增强乳制品加工产业是大理州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大理州的奶牛存栏量、鲜奶产量和乳制品加工日处理能力都占云南省70%以上的份额,大理已经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州市级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基地和乳制品加工基地之一。
目前在大理州内主要有大理东亚乳业有限公司、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云南皇氏思尔乳业有限公司等乳品加工企业共8家,日处理鲜奶能力1560吨,加工量占云南省的60%以上;年加工乳制品14万吨,乳品工业产值达13亿元;奶农加工乳扇达3000多吨,产值达1.2亿元。
(三)奶牛养殖服务建设体系不断完善近年来,大理州依托畜牧兽医站为奶农提供各种服务,不断完善奶羊养殖服务建设体系。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
大理州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分析江文超近些年,大理州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化融合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
大理州充分依托大理特有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利用其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品质,以此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高层次旅游需求,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以旅游独特的宣传方式传播大理文化。
一、云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1、大理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独特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
这片土地已经孕育了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驿站,南诏、大理国时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西南乃至更大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如表1所示)。
资源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资源融合是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一种有明确方向的资源优化配置,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创新产品或服务来源,而且也是提高产业融合度和持久发展力的重要根基。
当然,资源融合程度越高,产业融合的价值及意义也就越大。
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大理州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文化是大理州旅游“二次创业”的核心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全国旅游业蓬勃兴起,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西部地区各省区纷纷重视旅游发展,云南与西部众多省区存在着资源的高度相似性以及产品同质化,形成对云南旅游业的潜在巨大压力和挑战,云南旅游产业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
2005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旅游“二次创业”,并多举措推动云南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跨越。
伴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发展,周边丽江、香格里拉、腾冲等地迅速崛起,对大理州旅游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大理州随即也瞄准“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做好旅游“二次创业”,努力从“旅游大州”向“旅游强州”发展。
大理州州情必考知识
大理白族自治州州情大理州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于1956年11月22日成立。
全州国土面积2.95万平方公里,辖1个市、11个县(3个民族自治县)、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有白族、汉族、彝族、回族等13个世居民族,2016年末户籍人口360.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理历史悠久。
大理是云南历史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新石器时期就有少数民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秦朝把大理地区正式纳入大一统的国家版图,汉朝设置了郡县。
唐宋时期,以洱海为中心出现的南诏国和大理国,相延515年。
拥有大理和巍山两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大理文化灿烂。
以白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长期受中原文化的熏陶,与云南各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人民文化交流广泛,形成了多元、厚重、包容、开放的独特民族文化,是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家园,大理被历史学家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素有“文献名邦”之称。
大理国时期的《张胜温画卷》是中国绘画宝库中的无价珍宝,电影《五朵金花》、小说《天龙八部》、民歌《小河淌水》使大理名扬四海。
大理生态良好。
大理属四季不分明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5℃,“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森林覆盖率达60.8%。
苍山是世界地质公园,洱海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大理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于一身,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大理资源丰富。
境内分布着6个气候带,种子植物有3000多种,是中国生物多样性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素有“兰花之乡”“杜鹃花之乡”和“中国核桃第一州(市)”之称。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纵贯全境,水能资源达1350万千瓦。
有金属矿20种、非金属矿25种。
大理区位优越。
大理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南方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云南北进川藏、南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是连接滇西8州(市)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
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大理州历史和现代名人一、大理州概述大理州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的一个自治州。
该州地处滇池南岸,地势东高西低,自古以来就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大理州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和现代名人。
二、大理州历史名人⒈杨博文(1867年-1939年)杨博文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革命家。
他是清朝末年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为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的新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杨博文在大理州进行过多次宣传和组织活动,为云南地区的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⒉瞿秋白(1899年-1935年)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
他在大理州出生并成长,早年即参加了革命运动。
瞿秋白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实践者,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瞿秋白被誉为“中国人民的好儿子”。
三、大理州现代名人⒈阿巴甫(1939年- )阿巴甫,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人,中国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音乐的泰斗。
他的作品《大理古乐舞曲》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视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⒉杨洪基(1968年- )杨洪基,云南省大理州人,著名流行歌手和演员。
他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杨洪基在音乐和演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称为华语流行乐坛的代表人物之一。
附件:⒈照片:大理州历史名人、现代名人的照片合集。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一个自治州,素有\。
云南大理概况导游词(完整版)
云南大理概况导游词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大理州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称,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云南大理概况导游词,欢迎参考!篇一:云南大理概况导游词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
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
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对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理州,全名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地区,西与保山地区、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地区。
大理州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称,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
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南诏国建立至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常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以秀丽山水和少数民族风情闻名于世,境内以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大理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有风花雪月的美称,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旅游景点有:大理古城总是不经意的会那大理古城和丽江古城做对比,大理虽然缺乏丽江的柔媚韵致,但却有更为朴质的味道和大气的帝王风范。
苍山洱海苍山横亘在洱海西岸,就像一对情侣相依相伴。
玉矶岛建筑原始二古朴,最能反映大理几千年的民居风格。
崇圣寺三塔旧时的大理国崇尚佛教,许多皇帝都在这里出家,可见其地位之高。
它曾今是南诏的象征。
如今也是大理的标志性景点。
蝴蝶泉蝴蝶泉只所以得名,是因为这里曾今有过蝴蝶成团翩飞的独特景象而它的闻名却是借助于五十年代的电影《五朵金花》。
天龙八部影视城它不仅仅是一个影视拍摄基地,同时还是主题公园。
(推荐)大理市总体规划
(推荐)⼤理市总体规划⼤理市总体规划(⼀)城市概况⼤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距省会昆明398 公⾥,西离中缅边境的瑞丽市580 公⾥,是昆畹公路(320 国道)和滇藏公路(214 国道)的交汇点,也是滇西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物资集散中⼼。
⼤理属⾼原盆地地形,西⾯是横断⼭脉南端的点苍⼭群,东⾯是鸡⾜⼭的南延⼭脉,中间是洱海和洱海湖滨盆坝,市域⾯积1468 平⽅公⾥。
⼤理地处低纬度⾼原地区,属北亚热带⾼原季风⽓候,四季如春,⾬量充沛,光照充⾜,风能丰富。
⼤理市是⼀个以⽩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有⽩、汉、彝、回等25 个民族,1996 年末全市总⼈⼝47.47 万⼈,⼈⼝密度338 ⼈/ 平⽅公⾥,⾼于全省平均⽔平。
总⼈⼝中⽩族30.92 万⼈,占总⼈⼝的65.1 %;汉族13.54 万⼈,占总⼈⼝的28.5 %。
⼤理历史悠久,四千多年前⽩族先民就在这⾥繁衍⽣息。
公元737 年⾄公元1253 年,⼤理分别经历了南诏国和⼤理国时期,成为云南政治、经济、⽂化中⼼。
⼤理历来是云南的农业⽣产基地,商贸、⽂化发达。
⼤理市集国家级历史⽂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然保护区于⼀⾝,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然景观,对民族学、⼈类学和云南⼈类进化史的研究都具有很⾼的价值。
⼤理市是⼤理⽩族⾃治州州府所在地。
1983 年下关市、⼤理县合并成⽴⼤理市,现辖下关、⼤理两个办事处,喜洲、凤仪两镇,市郊、七⾥桥、城⾢、湾桥、银桥、挖⾊、海东、太⾢8 个乡,共89 个村公所、429 个⾃然村。
⼤理州政府、市政府均设在下关。
1992 年,经省⼈民政府批准,在市内设⽴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理市处于云南省地震多发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确定为9 度抗震设防区。
因此,抗震防灾对⼤理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规划背景建国初期,⼤理和下关县、市分制,下关即编制了总体规划⽅案;1983 年,⼤理县⼜编制了《⼤理历史⽂化名城总体规划》⽅案。
大理州文化常识
大理州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族文化的地区。
这里聚居着多个民族,包括白族、彝族、傣族、哈尼族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
白族是大理州的主要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白族人民善于歌舞、雕刻和建筑,他们的建筑风格独特,有着丰富的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
白族文化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方面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此外,大理州还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洱海等。
这些景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总的来说,大理州以其多元的民族文化、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于世。
描写云南大理唯美句子
描写云南大理唯美句子描写云南大理唯美句子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
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描写大理唯美的句子,供大家赏析。
一、关于苍山1、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
2、千秋岁月,苍山下,演出几多荡气回肠历史剧;一代风流,洱海边,谱就无数惊天动地英雄诗。
3、飞来碧落千年雪;点破苍山六月寒。
4、把一泓清水倒映十余点苍雪,生出万千景象;将三月柳丝拂开几片望夫云,流传几许情殇。
二、关于崇圣大叩大鸣,小叩小鸣,普觉梦中之梦;一声一佛,千声千佛,遥闻天外有天。
三、关于蝴蝶泉1、蝴蝶舞翩跹,为万紫千红飞去飞来,前生疑是庄周化;青山留胜迹,有层峦迭嶂宜晴宜雨,此地重吟道韫诗。
2、云弄古幽泉,凭玉镜涵晶,坐凉亭飞阁,品醇酒香茗,蝶树银花疑晓梦;龙关开视野,枕花屏叠翠,面碧洱海舟,听民歌白调,诗囊画箧快平生。
描写大理不同景点中的唯美句子:1、云南”(祥云故称)之由来,历来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相信这种说法:“汉武元狩间,彩云见于南中,遣使迹之,云南之名始于此”。
一个长安城里高高在上的帝王,他那虚无飘渺的梦境,居然与千里之外百姓眼中恢弘壮丽的景色遥相呼应,这是何等的神奇,何等的不可思议:这一定是上天对这个帝王伟烈丰功的褒扬。
帝王的虚荣心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他也兴高采烈地在这里设置官府,任命官吏,将这里称为“云南”,大汉王朝自此开始正式经营这片西南之地。
大理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大理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大理州统计局大理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5月23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州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两万多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复查验收、数据汇总等任务。
现将人口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及人口分布全州总人口为345.6万人。
12个县、市的人口分布为:县市人口数(万人)大理市65.2漾濞县10.2祥云县45.6宾川县34.9弥渡县31.3南涧县21.2巍山县30.4永平县17.5云龙县20.0洱源县26.8剑川县17.0鹤庆县25.5二、人口增长全州普查实际登记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29.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5.9万人,增长4.82%。
平均每年增加近1.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47%。
三、家庭户人口全州普查实际登记家庭户91.8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31.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2人减少了0.21人。
四、性别构成全州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男性为175.2万人,占总人口的50.69%;女性为170.4万人,占总人口的49.31%。
总人口性别比102.82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29下降1.47。
五、年龄构成全州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67.2万人,占总人口的19.44%;15-59岁的人口为237.1万人,占总人口的68.61%;60岁及以上人口为41.3万人,占总人口的11.9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5 万人,占总人口的8.2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28 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1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5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49个百分点。
大理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大理州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大理州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也是云南省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大理州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不同产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联。
本文将对大理州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灰色关联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大理州的经济发展趋势。
一、大理州产业结构概况大理州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包括商贸、金融、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等。
农业是大理州的主导产业之一,农产品丰富多样,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
工业产业则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主,建筑材料、电子设备、纺织品等是大理州的重要工业产品。
服务业在大理州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旅游服务业,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洱海等著名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为大理州经济增长贡献了不少。
二、大理州经济增长的现状大理州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着稳定的态势,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大理州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扶持企业发展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大理州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其中以服务业增长最为迅猛。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大理州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动力,不仅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促进了当地手工艺品和特色土特产的销售。
大理州的工业生产也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尤其是电子设备、建筑材料等行业表现突出。
大理州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灰色关联,即不同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且这种关联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具有一定的灰色性质。
农业产业对大理州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由于大理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产品的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农业生产的增长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为工业和服务业提供原材料和原始产品,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大理白族自治州基本概况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市、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
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
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干湿季分明,以低纬高原季风气候为主,境内以蝴蝶泉、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
中文名称大理白族自治州外文名称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行政区类别自治州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大理市、祥云县、鹤庆县等政府驻地大理市下关电话区号0872邮政区码6710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偏西面积29459平方千米人口345.6万(2010年)方言主要以白族话为主气候条件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机场大理机场火车站大理站车牌代码云L行政区划代码5329001历史沿革编辑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1]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
三国时期,云南、贵州以及四川西南部被称为南中,归属蜀国。
后,孟获叛乱,诸葛亮妙计七擒之,平定叛乱,并在大理地区重建云南郡。
隋朝时期,597年,昆明发生叛乱,隋以史万岁平之;唐时贞观年间,唐王朝设置了戎州都督府,大理地区各县均归其管辖。
大理印染公元七世纪,洱海周围出现了蒙崔、越析、浪穹、邓赕、施浪和蒙舍等六个“诏”(部落),其中的蒙舍诏在诸诏之南,故称南诏。
大理州产业结构报告-讲义
• 辖大理市和祥云、弥渡、宾川、永平、云龙、洱 源、鹤庆、剑川8个县以及漾濞、巍山、南涧3个 少数民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 区之一。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
•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个县级 市,8个县,3个自治县,面积29459平方千米,总 人口351万。
大理州旅游业简介
• 旅游业是大理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 2011年全州共接待海外游客45.5万人次,实现旅游
外汇收入15036.7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100.5万人 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38.41亿元,占第三产业 总产值的66.93%。 • 2012年全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847.3万人次,增长 19.5%,旅游业总收入实现195.4亿元,占第三产业总 产值80.01%。
大理州工业产业简介
大理州支柱产业产值(亿元)
2011年全州工业现价总产值完成 607.95亿元。重工业总产值389.87亿 元,轻工业总产值218.08亿元。
• 能源工业
17%
全州六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总产
值72.3%
矿冶工业 25%
矿冶工业
建材工业 11%
• 矿冶工业 • 烟草工业
烟草工业 机械工业 生物资源
• 地区分工合作带动周边区县经济发展
• 环境保护 • 矿石开采、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
• 整合旅游资源,加大宣传 • 洱源地热国、沙溪古镇、诺邓古村 • 发展文化产业 • 影视基地建设:西夷之大理、天龙八部、
男才女貌、茶马古道、大理公主、好想好 想谈恋爱、十全九美、春光灿烂猪八戒、 风花雪月 • 大理国际摄影展 • 促进区县经济发展
大理州桉树栽培及利用
大理州桉树栽培及利用
郑少平
【期刊名称】《桉树科技》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一、自然概况大理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云南高原与横断山脉南端的结合部,具有高原湖盆和横断山脉纵谷的特征。
其地理位置为北纬24°41′~26°42′,东径98°52′~101°03′之间。
全州辖11个县和1个市,128个乡(镇),1098个行政村,总面积28356km^2,其中山地面积占92%,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郑少平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390.5
【相关文献】
1.浅谈桉树的速生丰产栽培技术及开发利用 [J], 段兴祥
2.利用桉树木屑栽培榆黄蘑试验 [J], 张婧;杜阿朋;
3.花木栽培基质的建议——木薯渣、桉树皮开发利用 [J], 孙映波
4.利用桉树木屑栽培平菇研究 [J], 冯邦朝;王奇连
5.大理州弥渡、祥云地区桉树红叶枯梢病调查研究 [J], 卢克良;牛亚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来过大理的人,认识大理大都源于两个出处,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说,小说中段皇爷的“一指神功”点出了南昭古国的清远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二是六十年代的《五朵金花》随着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边来相会”,大理秀美的风光也广为人知。
其实,大理有的远不止这些。
大理历史悠久,素有“文献名邦”的美名。
远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古人类居住。
西汉武帝在云南设置郡县时,大理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
唐宋时期,大理先后出现隶属于唐宋王朝的南昭国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
在元代前,大理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元代,云南行省建立,云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始由大理移至昆明。
但是,大理仍然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先后设有路、府、行政专员公署等地级一级的政区机构。
1956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同时,大理也是滇西的交通枢纽。
改革开放后,大理已逐步发展为滇西的商贸旅游中心城市。
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
玉洱银沧之间,自然风光绮丽多姿,苍山如屏,洱海如镜,蝴蝶泉深幽,兼有“风花雪月”四大奇景(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
大理白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
东邻楚雄州,南靠普洱、临沧市,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市。
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千米,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千米,总面积29459平方千米。
总人口347.11万(2006年)。
汉族居多,有白、彝、回、傈僳等少数民族。
为国内白族主要聚居区。
全州辖1个县级市、8个县、3个自治县:大理市、云龙县、洱源县、祥云县、宾川县、永平县、鹤庆县、弥渡县、剑川县、漾濞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涧彝族自治县。
州人民政府驻大理市。
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西为云岭山脉,东接滇中高原。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
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
北部剑川县与丽江市兰坪县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
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属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温15℃,最热月平均气温25℃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5℃左右。
年降水量848.4毫米。
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
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洱海位于大理市境东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
州内湖盆众多,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
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我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矿藏有金、银、铜、锡、大理石、花岗岩、硅藻土等。
大理石、大理扎染、邓川奶制品享有盛誉。
大理机场1995年底通航,广(通)大(理)铁路、楚(雄)大(理)一级公路、320国道穿境。
大理市、巍山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理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迷人风光和白族特有民俗民居及三街久负盛名。
境内有西南佛教名山。
以上资料来源于行政区划网()原文链接:/html/show.php?contentid=18900大理概览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均在此立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州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成就辉煌,前景喜人。
全州山川雄奇,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
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山洱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顶桂冠"使大理声名远播,享誉中外。
【建置沿革】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
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
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王朝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云南、邪龙、比苏4县,属益州郡管辖,从此大理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版图。
东汉时期,大理地区属永昌郡,蜀汉时期分属永昌、云南2郡;晋朝时分属宁州的永昌、云南2郡,刘宋王朝时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南齐时期分属宁州的云南郡、东河阳郡、西河阳郡、永昌郡;隋代属昆州;唐武德四年(621年),洱海地区置有"八州十七县",麟德元年(664年),改属姚州都督府。
八世纪30年代,洱海地区"六诏"中的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合六诏为一,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
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发动宫廷政变,建立了大长和国,南诏亡。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又先后建立了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段思平联合滇东三十七部,进军大理,推翻了大义宁国,建立了大理国。
南宋宝元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率大军灭大理国,建立云南行省。
南诏、大理国历唐、宋两朝,达500余年,使云南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政治统一体,奠定了祖国的西南边疆,推动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元代,云南政治中心东移昆明,元朝在大理地区设立了上下二万户府。
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设路、府、州、县,大理地区分属大理路、鹤庆路、威楚路和云龙甸军民府。
明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鹤庆府、蒙化府、永昌府、楚雄府。
清代,大理地区分属大理府、丽江府、永昌府、蒙化直隶厅。
1913年,大理地区属滇西道。
1929年,国民政府实行省、县两级制,大理地区设祥云、弥渡、宾川、凤仪、蒙化、大理、永平、云龙、漾濞、邓川、洱源、剑川、鹤庆13县。
40年代后期,云南省政府在大理、蒙化、鹤庆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2月1日,大理专员公署建立,辖下关、大理、凤仪、邓川、宾川、祥云、弥渡、蒙化、云县、缅宁、顺宁(凤庆)、永平、漾濞、云龙、洱源15县市。
1956年,云县、缅宁、顺宁3县划归临沧专区,丽江专区的鹤庆、剑川2县划归大理专区。
1956年11月22日,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关定为自治州首府。
2000年止,大理白族自治州辖1市11县,即:大理市、漾濞彝族自治县、祥云县、宾川县、弥渡县、南涧彝族自治县、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永平县、云龙县、洱源县、剑川县、鹤庆县。
【地理位置】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地跨东经98°52′~101°03′,北纬24°41′~26°42′之间。
东邻楚雄州,南靠思茅、临沧地区,西与保山地区、怒江州相连,北接丽江地区。
自治州首府驻大理市下关,距昆明市338公里。
自治州国土总面积29459平方公里。
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3.7%,坝区面积占16.3%。
东西最大横距320多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70多公里。
【自然概貌】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
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
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
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
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州内湖盆众多,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上的盆地有18个,面积共1871.49平方公里。
占全州总面积的6.6%。
盆地多为线形盆地,呈带状分布,从西向东排列为6个带。
第四纪山岳冰川遗址分布于洱海以西,永平以北的高山区,大理点苍山是我国最后一次冰期"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主要河流属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红河(元江)四大水系,有大小河流160多条,呈羽状遍布全州。
州境内分布有洱海、天池、茈碧湖、西湖、东湖、剑湖、海西海、青海湖8个湖泊。
洱海位于大理市境东部,是云南省第二大内陆淡水湖泊,风光明媚,素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地质特征】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
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
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
其西部藏滇地槽褶皱区,是州境内西部及南部广大地区,东以洱海一红河深(大)断裂为界,西至怒江、澜沧江河谷,呈南北纵贯州境。
【气候特点】大理州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低纬高原季风气候特点:(1)四季温差小。
较接近北回归线,太阳辐射角度较大且变化辐度小,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2)干湿季分明。
大理州冬干夏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干季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夏半年(5~10月)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5~95%;(3)垂直差异显著。
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
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4)气象灾害多。
由于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和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大理州气象灾害较多。
常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洪涝、霜冻、冰雹、大风等。
外文名称: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行政区类别:自治州所属地区:中国西南下辖地区: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等政府驻地:大理市下关电话区号:0872邮政区码:671000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偏西人口:351万(2008年)气候条件: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蝴蝶泉、洱海、崇圣寺三塔等机场:大理机场火车站:大理站车牌代码:简介大理位于云南省中部偏西,总面积 29459平方公里,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山川秀丽,四季如春,是祖国大西南一块待开发的宝地。
全州辖一市十一县,是一个居住着汉、白、彝、回、傈僳、藏、纳西等26个民族的地区,1999年末总人口326.0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50%,其中白族人口108.53万人,是一个以白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闻名于世的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州府所在地大理市,是滇缅、滇藏公路交汇地。
历史沿革大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文献记载,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
前221年,秦朝开始经营西南,在西南地区建立行政机构,自此开始中央王朝对大理的统治;汉时(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击败了“昆明之属”各部落,并在大理地区设置了叶榆县,开辟了中国南方丝路,使得大理成为了四川通往印度的“南方丝路”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