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环保疏浚工程余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环保疏浚是治理重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在疏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污染物的余水,对余水的处理成为环保疏浚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的对比,并筛选、复配了适合余水处理的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输泥管投加絮凝剂和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都可以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容易控制出水水质,且投加絮凝剂的费用为输泥管投加絮凝剂费用的1/10,但需在堆场外设置混凝沉淀设施.对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发现,复配絮凝剂的效果较好,余水处理的成本低,剩余ρ(SS)小.
作者:霍守亮荆一凤程静作者单位:霍守亮,程静(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
荆一凤(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
刊名:环境科学研究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2005 18(1)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环保疏浚余水余水处理絮凝剂。
河湖淤泥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
河湖淤泥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河湖淤泥成为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大难题。
河湖淤泥在水体内积聚过多,不仅影响水体的自然生态平衡,还会增加河道堤防的安全隐患。
为了有效处理和处置河湖淤泥,各地不断探索研究淤泥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一、河湖淤泥疏浚技术1. 机械疏浚法机械疏浚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淤泥疏浚技术,其主要采用各种挖掘设备对水体中的淤泥进行挖掘和清理。
通过挖泥船、挖掘机等工具对淤泥进行疏浚,然后将淤泥转运到固定地点进行处理处置。
机械疏浚法具有作业效率高、能够快速清理淤泥等优点,但是也存在施工难度大、对水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和生态平衡。
2. 生物疏浚法生物疏浚法是利用生物资源对淤泥进行清理和处理的一种疏浚技术。
通过引进具有深根系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荷花等,将其种植在河湖淤泥区域,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和固定淤泥,达到清理水体淤泥的目的。
生物疏浚法具有环保、生态友好的特点,但是由于生物疏浚效率较低,处理周期较长,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结合其他疏浚技术进行配合。
二、淤泥处理处置技术1. 淤泥填埋处理淤泥填埋是将清理出的淤泥运输到指定区域,进行填埋处理的一种处置方法。
通过填埋处理可以有效减少淤泥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但是也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因此在选择填埋处置地点时需谨慎考虑。
2. 淤泥堆肥处理淤泥堆肥处理是将清理出的淤泥与有机物质等进行混合,利用堆肥技术进行生物降解处理的一种方法。
通过堆肥处理可以将淤泥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同时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是一种较为环保的淤泥处理处置技术。
3. 淤泥热干化处理淤泥热干化处理是利用高温干燥技术将淤泥进行脱水处理,使其含水率降低到一定程度,然后进行热解处理,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无机物质。
通过热干化处理可以减少淤泥的体积,降低运输和处置成本,但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同时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物排放,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严格控制。
探讨市政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设计运用
探讨市政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设计运用作者:申献江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污染成为重中之重。
疏浚尾水是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因底泥脱水被污染凝固形成浓度较高悬浮物的尾水,这种尾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于河流中会造成河水大面积污染。
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疏浚尾水的处理方法,设计处理工程,实现疏浚尾水的有效处理,有效降低疏浚尾水的污染物浓度,使得疏浚尾水能够达标排放。
关键词:市政环保;疏浚尾水;物理化学处理技术1环保疏浚技术特点环保疏浚是一项湖泊内污染源控制技术,是在航道、河港等疏浚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的是清除河、湖,及水体中的污染底泥,并为水生生态系统恢复提供条件,同时还与河流湖泊的综合治理相配合。
通常的湖泊环保疏浚工程包括建设堆场,疏挖及传送底泥,底泥脱水干化,处理余水至达标,疏浚底泥的回收、利用,及恢复堆场景观等。
环保疏浚的主要目的是为河流湖泊水下生态系统的恢复创造条件,其技术特点见表1。
與普通的疏浚工程不同,环保疏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要求勘察精度高、钻孔数量多、测图比例大,除测定常规的物理力学指标外,还须进行多项实验室污染物的化学分析,来确定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情况,并就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来进行评估,为环保疏浚疏挖尺度提供依据;设计工作需对勘察、测量,及污染物分析的成果进行准确的分析,用来确定合理经济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船舶类型,并根据底泥勘测结果确定疏挖底泥高程和疏浚工区;环保疏浚工程施工要考虑污染底泥的分布情况及在水下施工的可操作性,并确保疏浚区岸坡的稳定性。
它要求疏浚精度高,疏浚设备必须配备特殊装置并要采取避免扩散和泄露的举措,以保证有效清除受污染的底泥而又不造成水体和附近环境的二次污染;对清除的污染底泥要进行适当的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新的破坏和威胁。
环保疏浚工程与一般疏浚工程的区别见表2。
2工程具体方案2.1疏浚尾水化学处理设计3.2.1工艺设计在疏浚尾水物理处理后期,由于没有足够数量的水体,无法提供充足的疏浚尾水污染颗粒沉淀时间,从而无法保证疏浚尾水的排放质量。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
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和淤泥处理研究摘要: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河道占有一定地位,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河道发展将导致河道淤积,如果没有将疏浚工程做好,将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河道疏浚工程质量对河道疏浚应用效果具有严重影响。
应采取相关对策,对河道底部淤泥进行处理,并将淤泥进行有效处置,这样才能对水质进行改善,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关键词:河道疏浚工程;常见难点;淤泥处理一、河道疏浚工程的常见难点1.污泥处置和余水排放问题污泥处置和余水排放作为环保疏浚中最为主要的步骤,至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第一,不同的水域往往存在不同的污染物,甚至有时候同时存在着好几种污染物,这样就使得疏浚的施工条件不断发生变化,进一步使得对于污泥处置的难度增加。
第二,一些地区对于环保疏浚的资金投入不允许进行必要的水体研究,这样就使得余水处理变得十分棘手,再加上本来工程的实施就缺乏熟练度,经常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目前,絮凝沉淀是我国常用的手段,其方法就是将余水中污染物质与药剂相结合,两者结合之后沉降去除,絮凝沉淀法所采用的药剂类型多,而且大部分的沉淀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一些药剂无法在特定的水域投放,这种方法限性太大。
还有,疏浚底泥的净化工作以及回收工作依旧缺乏较好的处理方案。
2.部分部门及工程人员不重视的问题目前,我国湖泊、河道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污染源多,污染范围广,污染物难以处理等等问题。
人民群众及领导者的环保意识薄弱,虽说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政策出台了很多,但是在向下实施的时候却总是出现变故,多数人的重视程度不足,对于国家提出的问题、政策毫不在意,一切都还是按照老样子来,就算面对领导的检查也都只是做做面子工作,敷衍了事。
好多疏浚工程,一再强调注重操作的规范性,但是多数人却仍然不重视,依旧不按照规定来,只求工程的快速,成本的节约。
还有些人甚至认为只要工程进行,就是对水域环境的保护,施工时候根本不把规定放在心上,不仅没有对水域进行保护,反而对水域环境造成了二次破坏。
疏浚工程余水处理方案
疏浚工程余水处理方案一、引言疏浚工程是指清除河道、湖泊、港口、水库等水域的淤泥和底泥,以恢复水体的正常流动和水质。
然而,疏浚工程所产生的余水也是一个环境问题。
余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废渣、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水体和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疏浚工程余水的合理处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疏浚工程余水处理方案,以期达到环保、经济、可行的目标。
二、疏浚工程余水的特点1. 污染程度高:疏浚工程余水中悬浮物、废渣、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含量较高,对水体环境污染严重。
2. 体积巨大:疏浚工程产生的余水体积庞大,处理难度大。
3. 处理方式多样:疏浚工程余水处理方式较多,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三、疏浚工程余水处理方案1. 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利用物理方法对疏浚工程余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过滤、沉淀、脱水等过程。
1.1 过滤:通过过滤器对疏浚工程余水中的悬浮物进行过滤,净化水质。
利用滤网对悬浮物进行过滤,提高水质。
1.2 沉淀:利用重力沉降原理,将疏浚工程余水中的悬浮物、废渣等沉淀到底部,然后通过清理方式将其清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1.3 脱水:通过脱水设备对疏浚工程余水进行脱水处理,减少体积,净化水质。
物理处理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但处理效果受到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限制,难以彻底解决疏浚工程余水的污染问题。
2.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疏浚工程余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混凝、絮凝、沉淀、氧化等过程。
2.1 混凝:通过加入混凝剂,使疏浚工程余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絮凝物,并沉淀到底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2 絮凝:通过加入絮凝剂,促使疏浚工程余水中的微小颗粒物聚集成大颗粒,便于沉淀、过滤和分离。
2.3 沉淀:通过加入沉淀剂,使疏浚工程余水中的废渣、重金属等物质沉淀到底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4 氧化:通过加入氧化剂,分解疏浚工程余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减少污染物含量,净化水质。
试论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设计运用
试论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设计运用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疏浚尾水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分别从工程总体设计、尾水池设计、尾水化学处理设计、尾水处理效果分析方面等,细化阐述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运用,以期为疏浚尾水的处理提供良好的支持。
关键词: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尾水池;絮凝剂前言:疏浚尾水是工业生产中因底泥脱水被污染凝固而成的一种污水。
目前,疏浚尾水已经成为引发受纳水体水源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以改善疏浚尾水处理质量为原则,其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环保处理流程,降低疏浚尾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因此,分析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的优势相对于传统疏浚尾水模式而言,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的优势体现为:第一,减少污染。
传统处理模式容易引发一定的污染问题,不符合水资源的环保管理要求。
而采用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进行处理,则可有效减少处理过程中的污染,体现良好的环保原则。
第二,改善水质。
尾水中残留的污染物较多[1]。
运行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后,尾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成分可得到有效清除。
由此可认为,该工程具有良好的改善水质作用。
第三,节约尾水处理成本。
传统尾水处理中,尾水处理的复杂流程需要消耗较多材料,其成本相对较高。
而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则将尾水处理由多个独立的处理环节整合为一个完善的处理循环。
在这一处理模式下,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可利用尾水处理循环系统,重复清除尾水中的污染物,每个处理循环所消耗的成本(以絮凝药剂为主)相对较少。
这一优势为其在实践尾水处理工作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用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针对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的设计运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一)工程概况方面某环保疏浚尾水处理工程位于大型水库上游区域,工程总清淤量及清淤面积参数分别为80万m3、122.8万m2。
疏浚余水处理药剂配合比的研究
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节能环保与生态建设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再通过泵转输进排泥场沉淀[6-7]。
2余水处理水量及排放要求(1)余水处理水量。
根据工程经验,绞吸船处理1m3水下方底泥需绞吸10m3水量,结合水下清淤量100万立方米,预计共产生约1000万立方米余水排放,日余水排放处理量约8×104m3/d。
(2)余水主要污染物。
本工程清淤土颗粒成分以粉粒为主(占比约85%),故余水主要成分也以粉粒悬浮物为主。
(3)排放要求。
余水处理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控制限值,本余水处理净化水设备采用的是浮选技术,要形成梵花絮体轻质,因铝盐混凝剂比铁盐混凝剂分子量小,形成的絮体轻,且铝盐投加不需要调节pH,铁盐投加可能会调节pH,故采用铝系的PAC(聚合氯化铝)药剂,配合PAM(聚丙烯酰胺)助凝剂使用。
PAM用得较多的是分阴离子和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主要用于处理无机废水,比如煤矿废水、洗砂废水等,同时也可以作为增稠剂、黏合剂等;阳离子型主要用于处理有机废水,如食品厂、制糖厂、城市污水等,同时也更多地用于污泥脱水,并且阴离子的价格要远低于阳离子,本12012014027 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28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552023年6月上 第11期 总第407期信息技术与应用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了数据统一标准治理和多元化应用。
基于工业互联网、商业报表、数据挖掘等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数据综合分析工作,提高数据挖掘、流式计算、统计分析、自动报表等多元化数据应用能力;强化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数据治理、分析、服务的理念,丰富了设备状态数据分析方法,提升了数据服务能力。
河湖淤泥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
河湖淤泥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河湖淤泥问题日益突出。
河湖淤泥的形成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土地泥沙大量运移,湖泊河道水流减缓,沉淀物逐渐积蓄而成。
淤泥不仅占用了水域面积,影响交通和水利工程,而且可能暴露出底泥中的重金属、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等,对水质和河岸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河湖淤泥疏浚及治理已成为当今环保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工作之一。
现有的河湖淤泥疏浚及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传统机械法和生物法。
传统机械法主要是通过使用各种类型的工程机械,如挖掘机、浮吊、挖斗船等进行淤泥的清淤,然后再通过输送和固液分离的方式进行浓缩、干化等处理,最终完成淤泥的处置。
此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工程成本低、处理规模大、处理效率高等特点。
然而,机械法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可能引起河湖底部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平衡的破坏,二是有可能泥沙再次沉淀,重新造成淤泥问题,三是存在着噪音、污染等环境问题。
生物法主要是采用微生物、纤维素、秸秆等天然材料进行淤泥的生物处理。
其优点在于不破坏生态平衡,能够有效地防止淤泥再沉积,同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河湖水质。
但是,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局限,一般适用于细颗粒淤泥的处理,无法处理大面积的淤泥。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针对以上问题,新型的河湖淤泥处理技术逐渐被开发出来。
这些处理技术包括了化学法、物理法、生态修复法等新型技术,逐渐在淤泥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化学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进行淤泥的溶解、去除、分离等处理。
其中主要的处理试剂包括电解法、氧气氧化法、盐酸、EDTA等,可有效地改善水质、减少淤泥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处理速度快、破坏小、处理废料体积较小,但是试剂成本较高,较难形成规模化推广应用。
物理法主要是采用一些新型的物理设备对淤泥进行不同处理。
如电渗析法、超滤法、电化学处理法、微波热解法等。
这些方法的优点在于不使用化学试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实践分析
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实践分析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实践分析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河道和水域日益受到疏浚和污染的威胁。
疏浚工程产生的余水如何处理和回用成为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和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在处理疏浚余水方面具有潜力,本文将对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人工湿地的原理及分类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被和微生物作为综合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来处理废水。
根据处理方式的不同,人工湿地大致可以分为自流湿地、表层流湿地和人工渗滤湿地。
1. 自流湿地自流湿地是最简单且最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之一,主要由含水层和植被层组成。
废水通过自然水头驱动进入湿地,通过湿地中的植物和微生物进行自然净化,最后被过滤清洁的水流排入下游水域。
2. 表层流湿地表层流湿地通过设立人工水流通道和沉渣池来模拟湿地的自然净化过程。
废水经过初步预处理后,通过水流通道慢慢地流动,在植被层和湿地底部的沉渣池中沉积和沉淀,最终被过滤处理。
3. 人工渗滤湿地人工渗滤湿地是通过特殊的滤料和渗漏层来去除污染物的湿地系统。
废水经过预处理后,通过滤料层慢慢渗透,被滤料中的微生物和滤料颗粒去除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效果。
三、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中的应用人工湿地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疏浚余水的处理回用中。
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的分析:1. 南京仙林人工湿地项目该项目设计了一座位于城市郊区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疏浚余水并回用于农田灌溉。
项目采用的是自流湿地设计,通过湿地中的植被和微生物,成功去除了余水中的悬浮固体和有机物,使水质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 北京通州人工湿地项目该项目使用表层流湿地进行疏浚余水的处理和回用,将清洁的水流回用于公园和景观水体。
项目充分考虑了景观效果和水质要求,通过良好的设计和管理,成功地实现了余水资源的回用,提升了城市景观品质。
3. 上海浦东人工湿地项目该项目采用了人工渗滤湿地的设计,将疏浚余水通过渗透层和滤料进行处理,使余水达到再利用的标准。
疏浚泥浆吹填余水的污染特征及净化试验研究
环境污染与防治第39卷第5期2017年5月疏浚泥浆吹填余水的污染特征及净化试验研究王磊u曹亚丽口 殷承启u许雪记u费小通(1.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2.江苏省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技术中心,江苏南京210014)摘要疏浚泥浆吹填余水中含有大量胶体及微小颗粒物,直接排放将对受纳水体造成较大危害。
依托京杭运河湖西航道疏 浚工程展开现场试验,对比分析聚合氯化铝(PAC)和FeCl3对余水中悬浮固体(S S)的去除效果。
研究发现,疏浚泥浆落淤后的余水 S S浓度较髙,随着吹填时间的延长,余水S S浓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室内混凝小试试验表明,PAC、FeCl3均能有效降低余水中的 SS,PAC、FeCl3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39、17 mg/L;在最佳投加量下,两种混凝剂对余水S S的混凝效果均随沉降时间延长而改善,前 5m in内FeCl3的混凝效果比PAC好,5min后PAC的混凝效果更佳。
现场中试试验显示,两种混凝剂均在较短时间取得较好的SS 混凝效果。
当以混凝剂最佳投加量及污染物排放达标为评价目标时,FeCl3的处理费用分别为15.0、8.0元/h,PAC的处理费用分别 为20.5、10.5元/h,FeCl3的经济性均优于PAC。
关键词疏浚泥浆余水悬浮固体混凝剂净化D0l:10.15985/ki.l001-3865.2017.05.010The filed study on th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urification effect of tail water in dredging slurry WANG L e i1'2,CAO Y al i1’2,YIN C h e n g q i1’2,XU X u e j i1’2,FEI X i a o t o n g1’2. (1. China D es i g n Group C o.,L t d.,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10014;2.J i a n g s u P r o v i n c e R ese arc h Center o f E n vir on me n t Prote ct ion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in C o m m u n i c ation a n d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N 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210014)Abstract:The tail water from dredging engineering contained large amount of gel and fine particulate matters? directly discharge of tail water would caused environmental hazard to receiving water body. Relying on dredging project in the Huxi W aterway of Grand Canal,field test were studi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olymeric aluminium (PA C) and FeCls on SS removal from tail water of cofferdam.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SS content in tail water was very high,and i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redging time. The indoor coagulation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PAC and FeCl3could removal SS in tail water effectively,the best dosage of PAC and FeCl3were 39,17 mg/L. Under the optimal dosage of two flocculating agent, the effect of flocculation enhanced when the flocculation time increased? and within the first 5 min of flocculation,the effect of FeCl3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AC, while PAC performed much better than FeCl3after 5 min of flocculation. The pilot test showed that both two kinds of flocculants had good performance of SS sedimentation in a relatively short period. The most economical flocculant was FeC^ ,on the best processing efficiency and pollutant emission standards as the goal,the treatment cost of FeCl3was 15.0,8.0 yuan/h,for PAC was 20.5,10.5 yuan/h,respectively.Keywords:dredging slu rry;tail w ater;SS; flocculating agent;purification工程疏浚能提高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但在疏 浚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高含水率疏浚泥浆。
某湖泊环保疏浚工程中底质及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某湖泊环保疏浚工程中底质及水质变化规律研究◎ 迮思干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国家关于生态环境“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的大力推行,对湖泊水库、河道等水域环境治理中关于底质和水质的保护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底质淤泥疏浚治理的重要手段,环保疏浚在很多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
但如何在环保疏浚过程中控制和分析底质、水质的变化,并检测环保疏浚后底质、水质是否达到了相关标准,则需要在工程实例中进行分析与应用。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大理市环洱海湖滨带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中的环保疏浚工程实施为例,研究经环保疏浚后底质、水质在实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基于这一变化规律提出了底质、水质的有关控制标准,优化过程控制措施,为进一步提升环保疏浚过程中对水质等湖泊水域环境的保护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环保疏浚;底泥;水质;监测1.引言目前,大多数的湖泊等都存在富营养化、有机物及重金属污染等水质问题,其中湖泊底泥是作为内源向水体释放,也是造成湖泊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
现阶段各地均采取了控制外源污染的措施后,湖泊内源污染的治理正逐步成为湖泊等重要水体环境治理的关键内容。
环保疏浚作为清除湖泊污染底泥的重要工程手段,在很多工程中得到应用[1]。
采用环保绞吸船的疏浚方法,底泥在经过绞刀切割并制成泥浆后经管道输送到陆基场地,可有效降低因底泥搅动而造成的水质进一步恶化。
本文主要结合大理市环洱海湖滨带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中下鸡邑示范点的环保疏浚,对工程施工前后的不同阶段底质、水质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并对其前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本工程工况条件下底质、水质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施工过程中水体保护的措施,探讨了施工过程中底质和水质的控制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措施,为后续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2.项目概况2.1项目概况洱海是云贵湖区的一个重要淡水湖泊,湖泊面积250km2,流域面积2565km2,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
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实践分析
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实践分析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回用实践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河道疏浚是常见的工程活动。
然而,疏浚过程中形成的大量余水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还可能对水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疏浚余水的处理和回用。
一、人工湿地的定义和特点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而人为建造的一种人工水生态系统,用于处理和改善水质。
它通常由湿地植物、底泥和水体组成,并具有良好的吸附、沉降、过滤和氧化还原等功能。
相较于传统的工业处理设施,人工湿地具有投资和运维成本低、操作简单、能耗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使其成为处理疏浚余水的理想选择。
二、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中的应用1. 生态修复功能人工湿地通过湿地植物的生物吸附、菌群的生化降解、水体的物理沉降等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溶解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使得疏浚余水得到净化。
同时,湿地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能够为湿地提供有机物和养分,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 氮磷去除功能疏浚余水中通常含有较高的氮磷化合物,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的生长代谢和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形式的氮,以及磷酸盐等形式的磷含量。
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氮磷的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有效解决了疏浚余水中氮磷超标的问题。
3. 中试和示范工程为了验证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中的可行性,各地开展了大量的中试和示范工程。
比如,江苏省某城市利用人工湿地对疏浚余水进行处理和回用。
实践证明,人工湿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疏浚余水的水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手段。
三、人工湿地在疏浚余水处理中的优势和问题1. 优势人工湿地具有处理效果稳定、运维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
由于人工湿地采用了自然湿地的生物和物理机制,不需要额外的化学添加剂和先进设备,因此投资成本较低。
XX地区废水处理河道清淤疏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
XX地区废水处理河道清淤疏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生产生活废水也随之增加,废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废水直排河道造成了河道水质恶化、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平衡和水质安全。
为了改善XX地区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加强废水处理工作,本项目拟进行废水处理河道清淤疏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
二、项目内容1.清淤疏浚工程:对XX地区主要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除河底淤泥和垃圾,保持河道通畅,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2.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对沿岸生活生产废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废水直排河道。
3.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方式进行水生态修复,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4.污染源监测与管理:建立健全的污染源监测体系,对河流周边污染源进行监测并加强管理,减少二次污染。
三、项目投资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XXX万元,其中清淤疏浚工程投资XXX万元,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XXX万元,水生态修复工程投资XXX万元,污染源监测与管理投资XXX万元。
四、项目效益1.改善水质:通过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河道清淤疏浚,有效减少废水直排河流,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水环境质量。
2.保护生态环境:水生态修复工程将提高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河流的生态平衡,促进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3.社会效益:项目完成后将改善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减少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五、项目实施方案1.招标选取具有相关经验和资质的企业进行工程建设。
2.严格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并符合相关环保标准。
3.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沿河居民的宣传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细化,以确保项目能够取得良好的效益和社会效果。
希望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共同推动XX 地区废水处理河道清淤疏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
关于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的探讨
DOI:10.16767/ki.10-1213/tu.2018.04.047关于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方法及实施装置的探讨雷雨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处理方法以及实施装置进行研究,能够对底泥堆场余水进行有效管理。
基于此,本文将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括物理余水处理法、化学余水处理法两方面内容。
并对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实施装置进行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加药退水口的装置实施以及一体化加药装置的实施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处理;加药装置1引言随着人们环保以意识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在对污水等污染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利用环保疏浚的方法能够对其进行有效处理。
在此过程中,经过处理的泥浆沉积到泥堆场底部,其中多余的水分会从堆场流出,流出的水被称为余水。
余水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物质,如果不对其进行技及时处理,将会对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由此可以看出,环保疏浚法对余水处理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2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的处理方法2.1物理处理法在利用物理处理法对余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余水的停留时间、水面的水深以及水流动的速度等进行控制的方式,实现对余水进行处理。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初期阶段底泥堆场中淤泥堆积物的含量支逐渐增加,进而导致水平面增加。
但是在进行环保疏浚的过程中,需要在水容量较多的地方进行,因此在施工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水容量,要对退水口进行调高,进而保证水深达到相应的施工要求。
在施工后期阶段,余水的水质会逐渐变差,因此需要在排放之前对余水进行处理。
例如,利用自然沉淀的方法对余水进行处理,在底泥堆场中设置导流墙,导流墙会将底泥堆场整体划分为几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部的水面相对平平静,水的流速降低。
这种方式能够为其中颗粒物的沉淀提供良好的条件,将余水的形态从流动变为静态,增加了余水的停留时间,进而促进余水内沉淀物质的形成,最终达到净化余水的目的[1]。
疏浚可行性研究报告
疏浚可行性研究报告1.引言疏浚是指通过机械或人工手段清除水体中的淤泥、杂草等杂质,以改善水体的流通和水质。
疏浚工程在城市水环境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防止水体淤积、水质恶化,保护水生态环境,维护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本报告旨在对疏浚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评估其对水环境改善的效果和经济可行性。
2.疏浚工程的目标和方法2.1目标疏浚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清除水体中的淤泥和杂草,恢复水体的流通能力,改善水质,维护水生态环境。
通过疏浚工程,可以减少水体淤积的风险,提高水体的抗洪能力,减少水患的发生频率。
2.2方法疏浚工程主要包括机械疏浚和人工疏浚两种方法。
机械疏浚是通过使用挖掘机、吸泥船等专业设备,将淤泥、杂草等底泥物质清除出水体。
机械疏浚具有作业效率高、清除淤泥彻底等优点,适用于大面积淤积的水域。
人工疏浚是通过人工手段清除水体中的淤泥和杂草。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面积淤积的水域,可以通过人工铲除、打捞等方式进行。
3.疏浚工程的效果评估3.1水环境改善效果疏浚工程可以有效清除水体中的淤泥和杂草,恢复水体的流通能力。
清除淤积物可以减少水体的淤积风险,提高水体的抗洪能力。
同时,水体的流通能力得到改善,有利于水质的净化和水生态环境的恢复。
通过疏浚工程,水体的透明度得到提高,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也得到改善。
3.2经济效益评估疏浚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防止水体淤积和水患的发生,减少了对河道、堤岸等水利设施的损坏,降低了维护和修复的成本。
改善水质,减少水体污染,降低了水处理的成本。
促进水域旅游和水上交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
4.疏浚工程的可行性分析4.1技术可行性机械疏浚和人工疏浚是成熟的技术手段,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疏浚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提高了疏浚工程的效率和清除效果。
因此,从技术上来讲,疏浚工程是可行的。
4.2经济可行性疏浚工程的经济可行性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河湖淤泥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
河湖淤泥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加快,许多河湖淤泥问题日益凸显,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淤泥主要来源于城市排水系统、土壤侵蚀和生活污水,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给水质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河湖淤泥的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河湖淤泥的疏浚及淤泥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一、河湖淤泥疏浚技术研究1. 传统机械疏浚技术传统的河湖淤泥疏浚技术主要采用机械疏浚法,即利用挖泥船等大型机械设备将淤泥从河床或湖底上挖取,然后通过输送管道或驳船等方式将淤泥运输到指定地点处理。
传统机械疏浚技术可以有效清除淤泥,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等缺点。
2. 沉积物压缩技术沉积物压缩技术是利用机械或化学方法将河湖淤泥进行压缩处理,减少其体积,从而减少淤泥的堆积量。
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淤泥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消除淤泥问题。
3. 生物疏浚技术生物疏浚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来降解和吸收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从而减少淤泥的堆积量。
这种技术对环境影响小,但处理效率较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
二、淤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1. 土地填埋处理技术土地填埋是将淤泥运输到指定场地进行填埋处理,埋入地下进行固化处理。
这种技术简单易行,但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热处理技术是利用高温处理淤泥,将其中的有机质和污染物分解,从而减少淤泥的体积和毒性。
这种技术处理效率高,但耗能较大,操作成本较高。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生物菌剂将淤泥中的有机物质和污染物分解、降解,以达到减少淤泥体积和污染物的目的。
这种技术环保、经济,在淤泥处理领域有很大应用潜力。
三、淤泥疏浚及处理技术应用案例分析1. 南京市河湖淤泥疏浚工程南京市通过引进多台先进的挖泥船和疏浚设备,对河湖淤泥进行疏浚处理,并采用生物处理技术进行淤泥处置,有效改善了当地水环境质量。
疏浚工程超深处理方案规范
疏浚工程超深处理方案规范一、引言疏浚工程是指通过机械设备、工程技术及其它手段对水体沉积物进行清理、排除及导泥等处理过程。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一些地区水库的淤积深度比较大,要求清淤工程超深度进行处理。
超深度的清淤工程需要高超的工程技能和强大的工程设备,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障工程的质量。
二、清淤工程超深度的技术要求1.清淤工程超深度的定义超深度清淤工程是指在日常清淤工程的基础上,对水域中淤积的深度比较大的地方进行治理。
一般要清理的淤积深度超过普通清淤工程规定的标准即为超深度清淤工程。
超深度清淤工程不仅需要考虑工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需要考虑清淤工作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2.超深度清淤工程的技术难点超深度清淤工程可能会面临以下技术难点:(1) 设备要求高,清淤深度大;(2) 工艺要求高,处理方案复杂;(3) 对工程师的技术要求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4) 对环境影响大,处理过程需要严格控制。
超深度清淤工程的技术要求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确保清淤工程的安全高效进行。
三、超深度清淤工程的处理方案1.前期准备工作(1) 对工程地点进行全面勘测,并进行实地考察;(2) 根据勘测和考察结果,对工程地点的水体淤积情况进行分析;(3) 综合分析水体淤积的原因和特点,确定清淤工程的施工范围和淤积深度。
2.施工方案设计(1)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疏浚工艺,如机械疏浚、水力疏浚、物理疏浚等;(2) 根据水域淤积情况,确定疏浚设备的选型和数量,保证施工设备的稳定性和高效性;(3) 制定疏浚工程的具体处理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工期、施工标准等内容。
3.工程施工(1)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组织施工队伍进行工程施工;(2) 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确保施工安全;(3) 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
四、超深度清淤工程的安全施工措施1.加强施工安全管理(1) 制定并严格执行施工安全管理制度;(2)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 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施工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环保疏浚工程余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12T09:22:08.5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作者:胡韧伟1 刘依2 [导读] 摘要:环保疏浚能够直接去除湖泊底泥中积累的各类污染物,是湖泊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1.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2.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120 摘要:环保疏浚能够直接去除湖泊底泥中积累的各类污染物,是湖泊河流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环保疏浚在二次污染防治方面要求远远高于传统工程疏浚。
对疏浚余水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综合性方法进行深度处理,能有效降低余水中有机质及营养盐等各类污染物。
关键词:环保疏浚;底泥堆场;余水深度处理环保疏浚针对湖泊底泥,通过专用疏挖设备直接和较精确地去除污染底泥层,实施后环保效果良好。
经过环保疏浚,湖泊内的污染底泥层被直接去除,其中蓄积的氮磷营养盐、重金属、腐败的有机物等大量污染物被直接从水体中有效去除。
环保疏浚根据工程施工环境、工程条件和环保要求,通过技术经济论证,综合比较,选择环保性能优良、挖泥精度高、施工效率高的疏浚设备。
由于湖泊污染底泥一般含水量较高,表层为浮泥或流泥,一般均采用环保绞吸式挖泥船。
环保绞吸式挖泥船具有挖泥、输泥和卸泥一体化,二次污染小,生产效率较高等特点。
环保绞吸式挖泥船是利用转动着的绞刀绞松土壤,与水混合成泥浆,经过泥泵和排泥管送至底泥堆场。
疏浚泥浆输送到污泥堆放场沉淀后,上层多余的水需要排出,这部分水被成为余水,采用绞吸式挖泥船作业时排放余水占疏浚泥浆的比例高达80%~90%,对于很多疏浚工程而言,大量的余水往往被排回正在疏浚的湖泊或河流[1]。
由于环保疏浚的污染底泥在泥泵及排泥管的输送过程中,与水体充分混合后,底泥中的污染物会释放到水体中,且底泥中细颗粒悬浮物短时间内难以自然沉淀。
堆场余水中含有氮、磷、有机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大部分粘附在悬浮颗粒上并随余水排入受纳水体中,将造成受纳水体的二次污染[2]。
因此,需要对环保疏浚余水进行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排放。
1.某环保疏浚工程概况
某环保疏浚工程位于我国西南高原湖泊一条入湖河道的河口处,主要疏浚区为河口污染底泥沉积较厚的区域。
疏浚区面积44.2万m2,平均疏浚厚度约0.8m,疏浚工程量约35万m3。
环保疏浚采用分体式环保绞吸船水下开挖,疏浚出的污染底泥通过排泥管道输送到2km外的底泥堆场进行自然干化处置。
环保疏浚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现场细颗粒的扩散和溢流物的沉降,以减小疏浚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污染物释放和对疏浚后底栖生物重建和恢复的影响[3]。
由于该环保疏浚工程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需要对环保疏浚过程中产生的余水需进行深度处理,余水中SS悬浮物排放浓度≤70mg/L,N、P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处理达标后的余水再回流入湖。
图1 分体环保绞吸式挖泥船
2.余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由于疏浚中污染底泥被绞吸船泥泵叶轮打成泥浆,强化了污染物的释放,使余水中含有大量的富含于底泥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大部分附着在细颗粒上,悬浮在余水中,很难沉降。
研究结果表明,余水中的悬浮物(SS)浓度与化学需氧量(C0D)浓度、总磷(TP)、总氮(TN)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控制余水中悬浮物(SS)可以基本控制住有机物和磷、氮营养盐等污染物[4]。
该环保疏浚工程根据余水深度处理要求,采取物理、化学及生物的综合处理工艺。
本研究在底泥堆场结构、疏浚作业的合理安排、添加絮凝剂、沉淀池、多孔基质过滤料、生物降解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应用,对疏浚余水进行深度处理。
2.1堆场结构
环保疏浚泥浆在堆场中自然沉降,堆场结构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满足堆存疏浚底泥的容积需要,还应该有利于疏浚底泥在堆场中的沉淀。
疏浚作业初期,由于堆场容积足够,疏浚泥浆沉淀时间长,余水中悬浮物(SS)浓度低。
随着底泥堆场库容的逐渐减小,疏浚泥浆沉淀时间会逐渐缩短,余水中悬浮物(SS)浓度会逐渐升高。
因此,不仅需要根据泥浆排入口合理选择余水排出位置,堆场排水口尽可能的远离泥浆入口,工程后期合理安排环保疏浚间歇式作业;同时堆场结构设计上需精心设计,强化底泥堆场对疏浚余水初步处理的作用。
该环保疏浚工程底泥堆通过合理优化平面布置,改善水力条件和延长水流路径,强化自然沉淀。
在余水出口处设置了可调节堆场水位的叠梁闸,还设置了一段20m长的碎石透水堤。
堆场余水主要通过透水堤渗透至堆场外侧的絮凝反应池内。
堆场余水通过透水堤内外侧的土工织物、构成透水堤的碎石过滤后,进入絮凝反应池内的余水悬浮物(SS)浓度大大降低。
根据现场检测,进入絮凝反应池内余水中悬浮物SS≤120mg/L。
图2 环保疏浚底泥堆场透水堤断面图
2.2投加絮凝剂
经过堆场透水堤过滤后疏浚余水进入絮凝反应池中。
由于余水中底泥颗粒粒径已经非常小,重力沉降速度缓慢,且底泥细颗粒表面带有电荷,细颗粒在余水中形成稳定的分散系统,难以自然沉淀。
该环保疏浚工程采用高分子絮凝剂对排出底泥堆场的余水进一步处理,从而使余水更加澄清。
高分子絮凝剂絮凝能力强,效果好,不经能中和悬浮细颗粒表面的电荷,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形成絮凝团体沉淀,而且高分子的链状结构能够起到吸附架桥的作用,絮凝成团的效果优越。
2.3二级沉淀池
为了使余水中絮凝成团的细颗粒能够稳定沉淀,在絮凝反应池后方设置折流式二级沉淀池,增加水力停留时间,有助于充分发挥絮凝剂的作用,使悬浮污染颗粒在沉淀池释出。
沉淀分为两级沉淀区域,每级设置三块区域,前一级沉淀区比后一级溢流口标高高50cm,从而达到控制余水中悬浮物分级沉淀目的。
图3 絮凝反应池及二次沉淀池
2.4多孔基质过滤料
为对疏浚余水中氮、磷进行深度处理,该环保工程还研究采用二级沉淀池+多孔基质过滤料吸附的组合技术。
多孔基质过滤料放置二级沉淀池中。
填料分为两种,一种对氮的吸附较好,另一种对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为了进一步确定两种过滤料对氮磷的吸附效果,研究制定了过滤料吸附试验方案。
实验方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动态模拟实验,第二部分为静态吸附试验。
1)动态模拟实验
动态模拟实验通过控制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研究氮磷的去除率。
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主要为一个进水控制装置,一个装有去氮过滤料的容器,一个装有除磷滤料的容器,装置通过控制进水量来控制水力停留时间,装置之间通过管道连接。
图4 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图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过滤料对氮磷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比较稳定,随着停留时间的增长,去除率稳定增长,最高为46.16%,总氮的去除略有波动,最高为52.52%,对溶解性总氮的效果也较为稳定,最高为43.19%,填料对磷的去除率波动较大,可能跟实验过程有关,总磷的最高去除率为40.55%。
表1 动态实验结果一览表
2)静态试验研究
静态试验主要是在实验室内模拟水力停留时间,根据不同过滤料的使用得出结论。
主要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2 静态实验结果一览表
研究结果表明,除氮和除磷滤料对氨氮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就氨氮的去除而言,从低到高依次为除氮滤料、2:1混合滤料及除磷滤料;就总磷的去除而言,去除率从低到高依次为除氮滤料、2:1混合滤料及除磷滤料。
除氮滤料对氨氮的去除较好,除磷滤料对氨氮及总磷的去除均较好,二者混合的滤料介于两者之间。
2.5生物降解
经过上述处理后的余水再通过表流排入人工湿地中进行生物法处理,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通过一系列生物、物理、化学过程充分降解余水中有机质、营养盐等污染物,实现对疏浚余水的净化作用。
3.余水处理效果监测
在疏浚作业过程中,分别对湖湾疏浚工程水域、上游来水、底泥堆场各出水口进行了监测,现场测定水体物理指标、化学和生物指标,初步分析发现产生显著性差异的指主要为标主要为水体氮、磷、SS等主要指标。
图5 疏浚过程中余水总氮、总磷及悬浮物特征
疏浚余水经过沉淀、过滤处理初期,出水口的TP和SS有下降,削减率约20%,而运行稳定后削减率大提升,达到约80%。
但沉淀、过滤处理工艺对水体总氮(主要是氨氮)的削减率不高,在初期仅为0.4%,后期约为7%。
但经过湿地净化处理后,监测结果表明余水没有导致排入水体营养盐增加。
4.结束语:
该环保疏浚工程余水深度处理综合使用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方法。
通过合理布置底泥堆场平面布置,精心设计了透水堤、絮凝反应池、沉淀池等结构,疏浚余水再经过多孔基质过滤料吸附、人工湿地净化作用,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达到既定设计目标。
本研究对污染底泥环保疏浚余水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金相灿,李进军,张晴波.湖泊河流环保疏浚工程技术指南.2013,ii.
[2]Andrew M.Lonhrer,Jennifer Jarrell Wetz.Dredging induced nutrient release from sediments to the water column in a
southeastern saltmarsh tidal creek[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3,46:1156—1163.
[3]钟继承,范成等.底泥疏浚效果及环境效应研究进展.湖泊科学,2007,19(1):6.
[4]霍守亮,荆一凤.五里湖环保疏浚余水中污染物的特征研究[A] .第4届流域管理和城市供水国际会议论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