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研究报告
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
![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7483d6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1.png)
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在着手写调查报告之前,我们要对调查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物联网调查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物联网调查报告篇1一、网民规模(一)总体网民规模截至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网民增长的宏观带动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政府方面,政府更加重视互联网安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于2月份成立,旨在全力打造安全上网环境、投入更多资源开展互联网治理工作,消除非网民上网的安全顾虑;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工作正式提上社会经济发展日程,推动互联网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打造现代传播体系,对非网民信息生活的渗透力度持续扩大;“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持续开展,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宽带的建设和普及。
运营商方面,中国4g商用进程全面启动,根据工信部发布的《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截至12月,中国4g用户总数达9728.4万户,在网民增长放缓背景下,4g网络的推广带动更多人上网;运营商继续大力推广“固网宽带+移动通信”模式的产品,通过互联网ott业务和传统电信业务的组合优惠,吸引用户接入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虚拟运营商加入市场竞争,电信市场在出现活跃的竞争发展态势,相比基础运营商,其在套餐内容方面灵活度更大,获得很多用户的认可。
企业方面,新浪微博、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互联网企业赴美上市,使“互联网”成为频频见诸报端的热点词,互联网应用得到广泛宣传,互联网应用与发展模式快速创新,比特币、互联网理财、网络购物、o2o模式等一度成为社会性事件,这些宣传报道极大地拓宽了非网民认知、了解、接触互联网的渠道,提高非网民的尝试意愿。
根据调查,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64.1%,由于手机带动网民增长的作用有所减弱,故新网民手机使用率低于的73.3%。
物联网安全研究报告
![物联网安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0bda59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14.png)
物联网安全研究报告一、引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智能设备与互联网紧密相连,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然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本报告旨在研究物联网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物联网安全问题的现状1. 安全漏洞的存在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各种智能设备的安全防护措施并不完善,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设备被控制等问题。
2. 隐私泄露的风险物联网中的各种传感器和摄像头收集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被妥善保护,就有可能导致隐私泄露的风险。
3. 数据篡改和劫持物联网中传输的数据可能会被黑客篡改或劫持,这会对物联网应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物联网安全的挑战1. 复杂的物联网系统结构物联网由众多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组成,系统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安全漏洞的发现和修复难度。
2. 设备制造商和用户缺乏安全意识一些制造商在为了降低成本而忽略了安全问题,用户缺乏对物联网安全的了解和意识。
3. 预防和应对策略的滞后性由于物联网安全问题的新颖性和复杂性,预防和应对策略的制定和更新存在滞后性,难以及时应对新型威胁。
四、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1. 完善设备安全防护制造商应加强对智能设备的安全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
提高设备的防护能力,减少安全漏洞的存在。
2.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物联网安全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监测、入侵检测、安全认证等技术手段,确保网络的安全性。
3. 提升用户安全意识加强用户对物联网安全的了解,提供安全使用指南和培训,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4. 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建立与物联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责任和义务,加强对物联网安全的监管和管理。
五、结论物联网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只有加强对物联网安全的研究与技术支持,才能确保物联网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智能生活。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以上为物联网安全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物联网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 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联网 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0549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2.png)
物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物联网概念物联网是将各种感知设备和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的一种新型网络模式。
其核心理念在于“万物互联”,即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各种物品实现信息互通和互动,实现对环境和对象的感知和控制。
这些“物”可以是任何有形或无形的事物,如传感器、智能手机、智能家电等。
二、物联网的技术支持物联网的实现需要依托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传感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
传感技术是物联网的重要基础,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环境中各种参数的感知和采集;射频识别技术则是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追踪,主要应用于供应链管理和物品追踪等领域;网络技术是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连接的基础,包括传统的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云计算技术则提供了物联网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支持。
三、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到工业制造、农业、健康医疗、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在工业制造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生产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农业领域,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农田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农业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在健康医疗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远程监控和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患者的医疗体验;在智慧城市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物联网的可行性分析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各种关键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始重视并投入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从实际案例来看,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因此,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认为物联网的可行性较高。
五、物联网的挑战与展望虽然物联网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应用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安全与隐私问题、标准化和互操作性问题、成本和投资回报问题等。
物联网(Io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联网(Io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50440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4.png)
物联网(IoT)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项目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物联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报告旨在评估实施物联网项目的可行性,并为项目决策者提供相关信息和建议。
2. 目标与目的本项目的目标是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信息化建设。
本报告的目的是评估物联网项目在技术、经济、市场和法律方面的可行性。
3. 可行性研究方法为了评估物联网项目的可行性,采用了以下方法:- 技术可行性:分析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应用案例和可用资源。
- 经济可行性:评估项目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考虑成本、收益和风险。
- 市场可行性:调研目标市场的需求、竞争情况和市场规模。
- 法律可行性:考虑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4. 可行性研究结果经过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技术可行性:物联网技术已经成熟并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提供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和支持。
- 经济可行性:项目投资与预期收益相比是可行的,但需注意成本控制和市场变化风险。
- 市场可行性:目标市场对物联网项目有明确需求,但存在一定竞争和市场规模限制。
- 法律可行性:当前法律法规对物联网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但需考虑数据隐私和安全等方面的合规性。
5. 建议与结论基于可行性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进一步研究并应用物联网技术,以实现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的提升。
- 做好项目投资和成本控制管理,预测和适应市场变化。
- 激发目标市场的需求,制定差异化竞争策略。
-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
综上所述,物联网项目在技术、经济、市场和法律方面是可行的,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策略来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持续发展。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报告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3b0d1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7.png)
物联网技术应用研究报告一、介绍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增加,物联网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兴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物联网技术:即将各种设备和物体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互联互通,并能够实时获取和交换信息。
这项技术的提出,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许多创新和便利。
二、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
例如,智能家居系统能够实现家电设备的智能控制,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声音来控制家中的电器,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可根据实时交通信息为司机提供导航和路况预测,提高了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三、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通过将传感器等设备连接到物联网中,企业可以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实现设备的远程维护和管理,减少了维护人员的出差频率,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农业领域也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在农田中布置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帮助农民科学地进行农作物的灌溉和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远程监控农田,并根据气象数据进行农作物的病虫害预警和防治,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
五、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将患者身体参数监测装置与物联网连接,医生可以实时获取患者的健康状态,并进行远程诊断和治疗。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医疗设备的互联互通,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六、物联网技术带来的挑战和问题虽然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了许多优势和便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一直是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由于大量设备和物体之间的数据传输,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因此如何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成为了重点。
物联网综合试验报告
![物联网综合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dafec8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e.png)
物联网综合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并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联网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采用以温湿度传感器为核心的物联网系统,包括传感器、嵌入式设备、网络通信和数据处理等组成部分。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环境检测:在实验室中设置几个不同的环境,并使用温湿度传感器分别对这些环境进行监测,获取环境温湿度数据。
2.数据采集:使用嵌入式设备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通过I2C总线方式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硬件设备中。
3.数据传输:采用WIFI模块将存储在硬件设备中的温湿度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4.数据处理:在云平台上建立数据库,接收并存储从嵌入式设备传输过来的温湿度数据。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
5. 数据展示:通过网页或手机App等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出来,帮助用户直观了解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三、实验步骤和结果1.搭建实验平台:根据实验内容,分别搭建好环境、连接传感器和嵌入式设备等实验所需的平台。
2.环境检测:设置不同的环境,并连接温湿度传感器,通过硬件设备读取到每个环境的温湿度数据。
3.数据采集:通过I2C总线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硬件设备中。
4.数据传输:配置WIFI模块,将存储在硬件设备中的温湿度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5.数据处理:在云平台上建立数据库,并接收嵌入式设备传输过来的温湿度数据。
使用数据分析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
6. 数据展示:通过网页或手机App等方式,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出来,帮助用户直观了解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我们成功搭建了物联网系统,并实现了温湿度数据的实时监测、采集、传输、处理和展示。
通过数据分析算法,我们得出了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趋势,并将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环境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物联网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实践。
物联网概念实验报告(3篇)
![物联网概念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7c2398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a.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技术架构、核心组件及其应用场景。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 Raspberry Pi 3- NodeMCU模块- 温湿度传感器(DHT11)- LED灯- USB线- 电源适配器2. 软件环境:- Raspberry Pi操作系统(如Raspbian)- NodeMCU固件- MQTT协议客户端(如MQTT.js)三、实验内容1. 搭建物联网硬件平台(1)将NodeMCU模块连接到Raspberry Pi的GPIO接口。
(2)将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3)将LED灯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4)为Raspberry Pi安装NodeMCU固件。
2. 编程实现物联网功能(1)编写NodeMCU代码,读取温湿度传感器的数据。
(2)使用MQTT协议客户端将读取到的数据发送到MQTT服务器。
(3)编写客户端代码,订阅MQTT服务器上的数据,并控制LED灯的亮灭。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当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度或湿度超过设定阈值时,LED灯会亮起,提示用户注意。
(2)客户端可以实时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1)将NodeMCU模块插入Raspberry Pi的GPIO接口。
(2)将温湿度传感器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3)将LED灯连接到NodeMCU模块的GPIO接口。
2. 安装NodeMCU固件(1)在Raspberry Pi上安装Raspbian操作系统。
(2)下载NodeMCU固件。
(3)使用`nvm`工具安装NodeMCU固件。
3. 编写NodeMCU代码(1)编写代码读取温湿度传感器数据。
(2)使用MQTT协议客户端将数据发送到MQTT服务器。
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
![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1f54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0.png)
物联网发展研究报告【导言】物联网是一种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将传感器、通信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等相结合,实现各种物品之间的无线连接和信息交互。
物联网的发展既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本研究报告将对物联网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一、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和传感技术,将各种具有自主识别能力的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和处理。
物联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
物联网的特点主要包括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等。
【二、物联网的发展现状】目前,物联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并且在种类和数量上也在不断增加。
同时,各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和支持,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三、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
在智能交通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交通管控、车辆定位、违章监测等功能;在智能农业方面,物联网可以实现农田环境监测、农作物生长监测等功能。
【四、物联网的发展前景】物联网作为一种前沿技术,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物联网将进一步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未来,物联网有望在智能城市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等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五、物联网所面临的挑战】物联网的发展虽然迅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数据隐私泄露、黑客攻击等;其次,物联网的标准与互联互通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物联网的能耗和环境问题也需要重视。
【六、物联网发展的推动因素】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一系列推动因素。
首先,人们对智能生活的需求推动了物联网的发展;其次,技术的进步为物联网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此外,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企业的投资也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七、物联网发展的阻碍因素】与推动因素相对应,物联网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阻碍因素。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c01fcb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2.png)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物联网技术以传感器、通信网络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将各类物理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通和智能化管理。
本文旨在对物联网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将各类物理量转化为可读取的电信号。
目前,各类传感器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物联网能够对环境进行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
2. 通信网络技术物联网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可靠且高效的通信网络,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相连接。
当前主流的通信网络技术包括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Wi-Fi)和低功耗广域网(LPWAN)。
各类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3. 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中产生的大量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利用。
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以支持决策和优化运营。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数据分析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家中各种设备的互联和远程控制,如智能音响、智能灯光、智能门锁等。
通过手机等终端设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家居设备进行监控和控制,提高家庭生活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2. 智能交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供交通拥堵、违章监测等服务。
同时,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应用于智能车辆的自动驾驶和交通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3. 智慧城市物联网技术可以将城市中的各类设施、设备和信息进行互联,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智慧城市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提供智能交通、智能环境、智能能源等服务,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物联网 研究报告
![物联网 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4dae5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9.png)
物联网研究报告物联网研究报告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通信技术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物体与互联网相连,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智能化管理的网络。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变革和发展机遇。
二、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通过连接家居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远程控制家电、家居安全监控等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2. 智能健康:通过佩戴可穿戴设备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和记录人体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3. 智慧城市:通过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现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环保等功能,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生活品质。
4. 工业应用:通过设备联网和数据共享,实现智能制造、远程维护等功能,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5. 农业应用:通过传感器监测和数据分析,实现农田灌溉、精确施肥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
三、物联网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物联网可以提供丰富的数据和信息,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可以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远程控制,提高工作和生活的便利程度;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和交流速度,促进社会的协作和创新。
2. 挑战:物联网面临着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机制和隐私保护政策;物联网的发展也需要解决技术标准和互操作性的问题,以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物联网中涉及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对数据存储和计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物联网的发展趋势:1. 5G技术的应用:5G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高物联网的通信速度和容量,使更多的设备可以连接到物联网中。
2. 边缘计算的兴起:边缘计算将计算和存储任务放置在离物联网设备更近的位置,减少了数据传输的时间和成本。
3. 人工智能的融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使物联网设备能够更加智能地处理和分析数据,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服务。
物联网研学报告范文
![物联网研学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1d91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8.png)
物联网研学报告范文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将传感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体相互连接起来,实现物与物的智能互联。
物联网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领域,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本次研学报告将详细介绍物联网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各种物体的一种新兴网络结构。
它的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到云端,再经过数据处理分析,实现对物体的监测、控制和管理。
物联网的实现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如物联网节点的设计、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等。
物联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发展现状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据统计,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7万亿美元。
各种物联网应用层出不穷,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健康、智能农业等。
其中,智能家居应用最为普遍,通过物联网技术,住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实现对家居的智能化管理;智能交通应用可以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事故发生率;智能农业应用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监测,提供农业生产的决策支持等。
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智能家居是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之一。
通过物联网技术,很多家庭设备都可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例如,家中的电器设备、安防设备和照明系统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控制。
此外,智能家居还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化的场景联动。
例如,当家庭主人回家时,系统会自动打开大门并开启灯光。
智能家居的出现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增加了居家安全性,并且可以实现节能与环保的目标。
物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6c0a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d.png)
物联网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的需求不断增加,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物联网技术作为连接各种设备和物品的桥梁,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带来便利和效率提升。
然而,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其可行性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物联网技术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物联网技术的概念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对物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交换。
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信息交互。
物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城市、工业生产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三、物联网技术的优势1.提升效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和互联互通,提升生产和管理的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3.改善用户体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智能互联,提升用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求。
四、物联网技术的挑战1.安全性问题:物联网技术涉及到大量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性问题成为其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2.标准化和互操作性:由于物联网技术涉及到各种设备和系统,标准化和互操作性问题成为其推广和应用的障碍。
3.隐私保护:物联网技术涉及到大量的个人数据和隐私信息,隐私保护问题亟待解决。
五、物联网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在当前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物联网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市场需求:随着智能化需求的增加,物联网技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技术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技术支持和成本逐渐下降,提升了其应用的可行性。
3.政策支持:政府对物联网技术的支持和政策扶持,为其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保障。
六、建议与展望基于以上分析,针对物联网技术的可行性,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安全保障: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安全保障措施,保护用户数据和隐私信息。
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7be3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9.png)
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标题:物联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引言概述:物联网项目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进行物联网项目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以评估项目的实施可能性和潜在风险。
本文将对物联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以匡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物联网项目的实施情况。
一、市场需求分析1.1 确定目标市场:首先要确定物联网项目的目标市场是哪些领域,如智能家居、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等。
1.2 调研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状况,分析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和竞争情况。
1.3 预测市场趋势:根据市场趋势和发展预测,评估物联网项目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2.1 技术方案选择:选择适合项目的物联网技术方案,包括传感器、通信协议、云计算等。
2.2 技术难点分析:评估项目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难点,如数据安全、通信稳定性等。
2.3 技术支持保障:确保项目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和人材保障,以应对项目中的技术挑战。
三、资源投入分析3.1 人力资源需求:评估项目所需的人力资源,包括开辟人员、测试人员、运维人员等。
3.2 资金投入估算:对项目的资金投入进行估算,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辟、运营成本等。
3.3 时间计划安排:制定项目实施的时间计划,合理安排项目的开辟、测试和上线时间。
四、风险评估与控制4.1 技术风险:评估项目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风险,及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4.2 市场风险:分析市场竞争情况和需求变化,制定灵便的市场应对策略。
4.3 资源风险:确保项目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及时调整资源配置以应对可能的风险。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5.1 项目可行性评估:综合市场需求、技术支持、资源投入和风险控制等因素,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
5.2 决策建议: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提出项目的决策建议,包括是否继续推进项目、调整项目方向或者暂缓项目计划等。
5.3 展望未来:展望物联网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多建议和指导。
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
![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d288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0.png)
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一、引言1.1 物联网概念的界定与背景介绍物联网,即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把各种实体物体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它旨在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智能互动,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便捷。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实验室提出。
随着互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物联网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成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从”十二五”规划开始,物联网就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和推动。
我国物联网产业政策环境优越,为物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已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物联网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物联网发展呈现以下特点:1.产业链逐渐完善,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2.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取得突破;3.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物联网在各领域的渗透率逐步提高;4.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未来,我国物联网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物联网应用领域概述2.1 智能家居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庭内的各种设备连接起来,实现远程控制、智能互动等功能。
在智能家居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应用:•智能照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语音助手,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开关、亮度和色温,实现灯光的智能调节。
•智能安防:包括智能门锁、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家庭安全,并在异常情况下发出警报。
•智能环境: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空气质量监测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并根据用户需求自动调节空调、新风系统等设备。
物联网的实验报告(3篇)
![物联网的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0e4856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12.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学习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云平台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二、实验内容1. 物联网系统搭建(1)硬件设备: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信模块(如ZigBee模块、LoRa模块等)、控制模块(如Arduino、ESP8266等)、PC机、电源等。
(2)软件环境:物联网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等)、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Keil等)。
(3)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PC机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
2. 软件配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相关参数。
3.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模块的代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4. 测试:将控制模块的代码烧录到控制模块中,测试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1)实验目的: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实验步骤:1. 采集传感器数据:使用控制模块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阈值判断等。
3. 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如实时曲线、图表等。
3. 通信模块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掌握通信模块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通信模块配置:配置通信模块的相关参数,如频率、波特率、地址等。
2. 数据传输:使用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
3. 数据接收:在物联网平台上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
4. 云平台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云平台的基本功能,掌握云平台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创建项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项目参数。
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
![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a5bd644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9.png)
物联网应用研究报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引领变革的关键力量。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让各种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交互和管理。
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从智能家居到工业制造,从医疗健康到城市管理,几乎涵盖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融合而成的。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在各种物品上安装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标签等设备,采集物品的相关数据,并通过网络将这些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或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决策支持,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监控、管理和控制。
二、物联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将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灯光、窗帘、空调、冰箱、电视等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手机 APP 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和电器,当我们离家时,可以一键关闭所有电器;当我们回家时,系统可以自动打开灯光和空调,调整到我们喜欢的温度和亮度。
此外,智能家居系统还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场景模式,如“睡眠模式”“观影模式”“聚会模式”等,根据不同的场景自动调整设备的状态。
三、物联网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应用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在生产线上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及时反馈给管理人员,以便他们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决策。
例如,如果一台设备出现故障,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从而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的实时跟踪和监控,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效率。
四、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物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在患者身上佩戴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糖等,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医生的终端,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治疗决策。
物联网研究分析报告
![物联网研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09efe13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b.png)
物联网研究分析报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领域。
它正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物联网的定义与基本原理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它能够感知物理世界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
目前,传感器技术不断发展,朝着微型化、智能化、低功耗、高精度的方向迈进。
2、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来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它具有快速、准确、无需人工干预等优点,在物流、仓储、零售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网络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包括有线网络(如以太网)和无线网络(如 WiFi、蓝牙、Zigbee 等)。
随着 5G 技术的发展,其高速率、低延迟、大容量的特点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4、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通过云计算进行存储和处理,大数据技术则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5、智能控制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控制策略,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管理,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三、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智能家居在家庭中,物联网可以实现家电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如智能灯光、智能窗帘、智能门锁、智能音箱等,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d2bb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9.png)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一、物联网技术的定义和概述物联网技术(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连接和互通的方式将数字化设备和物理设备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的技术系统。
它将传感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技术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获取、利用和管理物理世界中的信息。
二、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领域1. 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实现离不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支持。
传感器可以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数据传输到云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则能够实现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2. 应用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连接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在智慧城市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应用于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方面,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三、物联网技术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物联网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获取方便快捷:传感器和设备的互联互通,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需要的信息。
(2) 数据共享和协同处理: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物联网能够将各类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共享和协同处理,提供更准确、高效的决策支持。
(3) 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和维护,减少人力投入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2. 挑战:物联网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1) 安全和隐私:物联网技术涉及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传输,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2) 互操作性和标准化: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是实现物联网应用的关键,而不同厂商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仍然存在问题。
(3) 法律和伦理问题: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法律和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数据隐私保护、人工智能算法的合理性等。
四、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1. 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进一步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设备将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好地适应人们的需求。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范文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fdcf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7.png)
物联网技术研究报告范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期望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品质。
本文将对物联网技术进行研究,探讨其应用和发展前景。
一、物联网技术简介物联网技术指的是通过无线网络将各种物理设备相互连接的技术。
它不仅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还包括了电子设备、家居设备等。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功能。
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物联网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维护,提高生产效率。
在农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土壤湿度、气候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农作物种植提供参考。
在交通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互相通信,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
三、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5G的普及和技术的进一步突破,物联网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我们可以设想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更多领域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舒适。
四、物联网技术的优势物联网技术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它可以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它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控制,方便人们的生活。
另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支持。
五、物联网技术的挑战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其次,物联网技术的成本较高,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经济压力。
同时,还需要解决技术标准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六、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策略为了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加强技术研发,推动相关技术的突破。
其次,要加强标准制订,提高物联网技术的规范化水平。
另外,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七、物联网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物联网技术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研究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武汉市430070
摘要: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关键词:物联网定义,原理,研究现状,发展形势。
正文: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由于每个人周围的设备可以达到一千至五千个,所以物联网可能要包含500兆至一千兆个物体,在物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电子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上网联结,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
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寻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各种应用。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品的网络,许多学者讨论物联网中,经常会引入一个M2M的概念,可以解释成为人到人(Man to Man)、人到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
但是,M2M的所有的解释并不仅限于能够解释物联网,同样的,M2M这个概念在互联网汇总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阐释,就连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已经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网络电视完成。
人到机器的交互一直是人体工程学和人机界面等领域研究的主要课题;但是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已经由互联网提供了最为成功的方案。
从本质上而言,在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交互,大部分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互,万维网(World Wide Web)技术成功的动因在于:通过搜索和链接, 提供了人与人之间异步进行信息交互的快捷方式。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将物联网定义为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环境以及状态信息实时的共享以及智能化的收集、传递、处理、执行。
广义上说,当下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纳入物联网的范畴。
二.物联网的基本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等技
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
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
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
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射频识别技术(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
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
广阔的应用前景。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
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
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
嵌入式系统正
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
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
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
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
这个
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三.物联网的研究现状
(一)国际研究现状
1.美国“智慧的地球”
2008年年底,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建议将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到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最终形成“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2 .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
2009年6月,欧盟委员会宣布了“物联网行动计划”,实现将各种物品如书籍、汽车等连接到网络中,确保欧洲在构建新型的互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欧盟认为,此项行动计划将会帮助欧洲在互联网的变革中获益,同时也提出了未来会面临的问题,如隐私问题、安全问题以及个人的数据保护问题。
3.日本“i-Japan计划”
2009年8月日本继“e-Japan”、“u-Japan”之后提出了更新版本的国家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2015”,其要点是大力发展电子政府和电子地方自治体,推
动医疗、健康和教育的电子化。
政府希望通过执行“i-Japan”战略,开拓支持日本中长期经济发展的新产业,大力发展以绿色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环境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重大项目。
(二)我国物联网研究现状
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分别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目前处于世界前列,并拥有多项专利。
据工信部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已被采纳。
在这个全新产业未来发展中,我国和国际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
在传感领域目前走在世界前列,与德国、美国、英国等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尽管如此,今后仍需加大对物联网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要极力避免当初计算机和互联网产业大规模发展时,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而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
2009年10月24日,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中国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中国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上海已经制定了国内第一个物联网应用地方标准,即首个轨道交通防恐系统。
在轨道交通里,警察牵条警犬来闻嗅,这是一种有形的防范;但如果通过无所不在的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危化品等险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将大大提高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水平。
四.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
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
按照对物联网的需求,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物联拥有业界最完整的专业物联产品系列,覆盖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
产品服务智能家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消防、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
构建了“质量好、技术优、专业性强,成本低,满足客户需求”的综合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物联网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据了解,2011年,全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了250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税务总局、统计局、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国家标准委等相关单
位联合发布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以加快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其中,推动智能家居应用被列为14个重点任务之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2月,工信部发表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将智能家居列为国家的九大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这为智能家居的发展应用树立信心,中国智能家居市场会从2009年的420亿元每年以百分之两位数的速度发展,预计到2015年能够达到1240亿元的水平。
五.启发和收获
我们的生活跟网络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东西,现在却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生活品。
我们可以看一下手机地图就知道开车上班去的交通状况,选择最优路线,节省时间。
物联网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还体现在智能卡和手机的扩充功能上。
智能卡的功能又主要表现在电子交付和身份识别两个方面。
商场超市购物、医院看病、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旅馆住宿、饭店吃饭、各种费用缴纳等等,一切消费行为都能刷卡解决。
此外,门禁卡、图书借阅卡等还具有身份识别的功能。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距离物联网的物物相连我们仅仅走出了第一步。
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这一领域的发展,已经将其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之一。
我们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一下物联网方面的知识,找相关的书籍看一下。
物联网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就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