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技术快讯-1

测井技术快讯-1
测井技术快讯-1

测井技术快讯 WELL LOGGING TECHNOLOGY EXPRESS 第1期 2011年 1月15日 主办:技术信息研究所

新型多频介电扫描成像测井仪(Dielectric Scanner*) 斯仑贝谢公司曾经分别研制了1.1 GHz 、25 MHz 电磁波传播测井仪EPT 和DPT ,因探测深度和使用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斯仑贝谢公司推出多频介电扫描成像测井仪Dielectric Scanner ,在业内第一个应用多频介电频散技术来准确测量储层剩余油气体积、阿尔奇公式中的m 和n 指数以及储层的离子交换能力CEC 。这些参数以前只能通过实验室岩心分析得到。介电频散测量能够提供近井眼区域电性质的径向剖面,用于推导复杂油气储层的岩石特性和流体分布。结合传统测井方法,介电测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储层评价和油藏描述。

多频介电扫描成像仪器的技术特点:

●仪器有一个铰链连接活动极板,2个发射天线位于极板中央,两边各对称排列4个接收天线。还有用于测量泥饼和泥浆特性的2个浅探测探头。

●4种源距的发射-接收模式(双发四收),提供不同的径向探测深度(1~4 in )(2.5~10 cm ),从泥饼、侵入带、过渡带到原状地层都能探测到。

●2种极化模式扫描,即纵向极化和横向极化,以减小各向异性影响。

●基本测量包括每个接收天线对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移,在每一个工作频率下有72种幅度和72种相位测量。

多频介电扫描成像仪器的用途:

●孔隙流体分析:使用多源距高频率测量数据,可以测量剩余油气饱和度和侵入带地层水矿化度,还可以描述侵入剖面,即稠油储层/低侵入储层的含油饱和度剖面。 ●骨架分析:根据电介质散射测量数据,可以得到碳酸盐岩地层的m 、n 曲线,以及泥质砂岩地层的离子交换能力CEC 、泥质含量和各向异性。

●地质构造分析:根据多极化模式和高分辨率测量数据,可以进行薄层分析、超薄层的构造各向异性测量、地质特性提取、碳酸盐岩分类。 本期导读 1. 新型多频介电扫描成像测井仪 2. 井下光学成像测井技术新进展

3. 井下传送新技术——超强电缆

和井下爬行器

4.一新型的磁敏角度传感器正在逐

渐取代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Dielectric Scanner铰链连接式活动极板

Dielectric Scanner极板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排列

仪器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从20 MHz到1 GHz ,4种工作频率

输出参数4种工作频率下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电导率测井速度 1097

m/hr

垂直分辨率1in (25 mm)

探测深度 1~4

in(2.5~10 cm)

最高工作频率时的测量精度当含水饱和度为0.2 m3/m3时,介电常数:±1%或±0.1

电导率:±1%或±5mS

最高工作频率时的测量范围介电常数:1-100

电导率:0.1-3 000 mS

仪器的组合性可与快测平台(PEX)的大部分仪器组合测井

最高温度 177

最大压力 172

MPa

适应泥浆类型水基泥浆和油基泥浆均可

仪器下井传输方式电缆传输、挠性管传输、或爬行器传输

([1]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1157.html,/services/evaluation/wireline_open_hole/petrophysics/dielectric_scanner. aspx#[2] Using dielectric permittivity to evaluate Orinoco reserves,World oil, October 2010, V ol. 231 No. 10。杨兴琴提供)

井下光学成像测井技术新进展

美国Superior油井服务公司将微型化CCD(Charge-coupled Device)摄像头和高质量视频传输技术应用于数字光学成像技术,使井下光学成像测井OPTV(Optical Televiewer)发展成一种先进实用的电缆成像测井方法。OPTV比前一代仪器有较大的改进,具有井壁岩体结构精细描述、钻井井壁或套管壁100%覆盖和全景展示、井壁图像解释客观便捷、全井眼图像破碎程度定量描述、全井眼完整性评价等技术优势。在现场应用中,井下光学成像测井仪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对井眼流体的清晰度要求较高,主要适合空气井液或清水井液,而且由于井下可见光源不能穿透井壁或套管,因此探测深度不大。该公司利用OPTV技术在美国页岩气盆地的空气介质井中获得了油气储层的高分辨率彩色图像,在页岩气藏评价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其他商业化的井下光学成像测井仪器还有:

哈里伯顿公司的井下光学成像测井系统EyeDeal和Expro国际集团公司的360°全井壁光学成像测井仪ViewMax:提供钻井井壁或套管壁的前景图像和井下马达驱动的侧视图像。

DHV国际公司的多种井下可见光电视测井仪DOWNHOLE VIDEO:主要用于套管井测井,监测油管或套管变形等,传输到地面的是井下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信号的模拟信号。

澳大利亚SURTRON技术公司的光学电视测井仪OTV(Optical Televiewer)和卢森堡ALT 公司的小井眼光学电视测井仪OBI40(Slim Hole Optical Televiewer):采用基于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的CCD摄像头,提供覆盖全井壁的360°全景图像,但OTV和OBI40的耐温耐压指标较低,不适合在高温高压的油气井中进行测井作业。

目前,商业化应用的井下光学成像测井仪能提供单芯电缆、多芯电缆、光纤测井电缆等不同配置,最高工作温度120 ℃~175 ℃,最大测井深度5000~7000 m,最大耐压70 MPa~80 MPa。

(信息来源:[1]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61157.html,/index.php;[2] http://www.alt.au;[3] Formation Evaluation: OPTV imaging system by Superior Well Services, E&P, May 1, 2010。杨兴琴提供)

井下传送新技术——超强电缆和井下爬行器 在勘探开发中,对于直井,标准的电缆就能将测井仪器和设备传送到需要的深度。对于许多超深井或大斜度井,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情况,就需要更为专业的井下传送工具。近年来,超强电缆和井下爬行器这两种井下传送技术得以新发展,电缆越来越结实,越来越长;井下爬行器可在用其他方法鞭长莫及和费用很高的井内将设备传送很长的距离。

测井电缆在井眼中输送仪器和设备是一种重要可靠的方法。对于深井测井,需要能延伸240 000 ft(7 300 m)的特殊测井电缆。目前已开发出40 000 ft(12 200 m)的超长测井电缆。

斯仑贝谢公司近年来推出了超强7-48Z US电缆。全球范围内,7-48Z US电缆已经完成了200多次入井作业。此种电缆已用于将一套高压OBMI油基泥浆扫描成像测井仪器和一个Xtreme 高温高压测井平台下到31 824 ft(97 00 m)井深,并将数据实时传到地面。

井下爬行器则是最新的井下传送方式之一。爬行器将待传送的仪器拖下井,这是它与其他传送方式的根本区别。爬行器可以安放在不同的地方推或拉动仪器串,但与将爬行器和仪器串连到地面的电缆相比,仪器串较短。动力靠近被传送的仪器串,可以在长水平段推动仪器或装置。即使在井斜角超过90°的地方,爬行器也可以推着仪器串前行。MaxTRAC井下牵引系统是一种往复式卡紧式井下爬行器,效率可以达到40%。在地面动力一定的情况下,这种高效爬行器可以提供更多的动力来提高运移速度或负荷。这种爬行器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其凸轮的卡紧式设计,三组推靠臂保证爬行器在井内居中。每个推靠臂都将凸轮和两个轮子顶在井壁上。凸轮是给一个能围绕其轴旋转的心形装置。随着凸轮的旋转,从凸轮轴到与井壁接触的边缘的距离连续变化。

MaxTRAC系统也能提供大量的作业状况实时反馈信息,系统能发送马达电流、马达扭矩、每个爬行器装置的计算速度、电缆头张力、套管接箍位置、井斜和相对方位等信息。

勘探开发方面的技术进展将对传送系统提出新的挑战,如更深的地方将会寻找油气、大斜度井也将会延伸更长的距离,对传输技术有更大的要求,因此井下动力传送是一个大有发展领域。新的电缆将有更大的电源线,能提供更多的井下动力,大功耗的测井仪器串得以发挥作用。新型爬行器能在更大的负载下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作业施工。

(唐宇编译)

一新型的磁敏角度传感器正在逐渐取代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 产品概述:磁敏感元件,无触点,将机械转轴的转动输出为电位信号变化,从而测量角度或位移的变化。

特点:无触点,高灵敏度,使用寿命长,高可靠性,360度连续转动,密封性好。

应用: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的测量和监控系统,尤其适用于机械变化频繁,环境恶劣,要求传感器测量可靠性高的场合,如:航空、电子、机械、船舶、冶金、军工等行业。其通用型的使用温度范围为-25℃—+70℃。国内市场也出现了最高适用温度高达120℃的产品。而且国内多家生产商有能力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定制型产品。

在测井仪器中的应用:据悉,贝克休斯的一些新型的与井径相关的仪器开始使用一种无触点的传感器,而取代了过去传统的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现仍属保密技术。根据推测,其可能使用的传感器应该为磁敏角度传感器。我们知道,传统的拉杆式井径电位器有很多缺点: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密封性能差,附加部件多,空间占用大,不利于多臂井径或小井眼测井仪器的设计。建议相关仪器的设计师考虑新型的磁敏角度传感器的使用。

(消息来源:肖圣提供)

电阻率测井未来的发展

电阻率测井未来的发展 1 “L’huile, l’huile”,法国工程师Gilbert Deschatre 在1929年11月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Seminole 寄往巴黎家里的信中写到,翻译过来即为“石油,石油”。他在信中继续写到:“如果我们有办法发现它,他们就不会认为我们的价格太高。他们总是在问:’你们知道如何区分含油砂岩与含水砂岩吗?‘...我们当然可以区分,假若他们先告诉我们地层是砂岩层!”因此,Deschatre 向Société de prospection électrique 总部提交报告,建议对利用井中的仪器测量岩石电特性的新技术进行试验研究[1]。 在此两年前,一位名叫亨利·道尔的年轻工程师在法国Pechelbronn 进行了首次“电取心”试验,将康拉德·斯伦贝谢及其兄弟马歇尔提出的一个想法付诸实施。道尔与Deschatre 一起在寒冷的Greater Seminole 油田对后来被称为电测井的技术进行了现场实验。这项新测量技术通过一个简单但却意义深远的事实彻底改变了石油勘探行业:水是导体,油是绝缘体。虽然经过多年发展,但这一基本事实对石油勘探行业依然至关重要。 最早的电测方法导致几代电极仪器的问世,这些仪器通过向地层中发射稳定电流来测量地层对电流的阻力(电阻率)。最新的Rt Scanner 三轴感应仪器直接源自道尔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发明的一种创新仪器。这种仪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岩石中产生交流电,从而解决了油基泥浆(直流电无法通过油基泥浆)钻井中地层电阻率的测量问题(请参见“三轴感应电阻率测井新技术”,第64页)。Daschatre 的惊呼至今余音袅绕,只不过内容现在变为“漏掉的石油!”。或者更直接一些:“储量!储量!”。巨大的石油需求对石油供应及价格产生极大的压力,所以石油行业需要更加准确地评价规模较小、更深、更复杂油气藏的储量。为此,要求地层评价能够确定至少三个参数:岩性、几何形态及饱和度,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饱和度,即孔隙中油气的百分比,但定量分析饱和度需要知道前两个参数。 岩性:存在哪些类岩石型?现在,即使所有其他 手段均告失败,地质师也可以根据核、声波与磁共振测井或岩心样品准确获得储层岩石的类型、组分及孔隙度。 几何形态:岩石的结构如何?油藏的复杂结构,尤其是水平井周围三维油藏结构依然蒙着一层神秘面纱。而现在,Rt Scanner 仪器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它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三维电阻率仪器,能够感应并测量电流在地层中任何方向上的流动。Rt Scanner 仪器将主要首先用于识别薄砂岩油层与更薄的页岩互层组成的层状油藏。通过测量在纵横方向上的电阻率(这两个方向上的电阻率可能相差10%甚至更大),这种新型仪器可以更准确地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电子与材料方面的巨大进展使得业界可以制造出灵活小巧的三轴感应线圈,从而使新型感应仪器得以问世。不过,该仪器的研制依赖于对该仪器及其电磁场能够进行三维模拟的新能力。 反演是目前的一大难题,这要依靠理论研究人员和模拟分析人员继续努力,来解决将原始物理测量结果转变为定量岩石特性的问题。最终目标是得到一个可以根据测量结果确定油藏几何形态的模型,而非假设岩石与流体在井筒周围分布情况的模型。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而Rt Scanner 仪器提供了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信息。 Michael Oristaglio 斯伦贝谢道尔研究中心技术顾问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 Michael Oristaglio 是斯伦贝谢并购小组的技术顾问,在位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斯伦贝谢道尔研究中心(SDR )工作,负责物色寻找为能源行业开发早期技术的公司。他于1982年加入斯伦贝谢,在SDR 的机电部门工作,曾作为科学工作者和管理人员参与地震勘探、软件开发和电磁学等领域的工作。2000至2004年间,Michael 在Witten 技术公司工作,该公司是一家小型企业,主要开发用于勘测地下管网的探地雷达。他在美国康涅狄格州New Haven 的耶鲁大学获得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与硕士学位,在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地球化学硕士学位和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1.Deschátre 的想法有一点是错误的:当他与亨利·道尔遇到负责组织测井试验的地质师时,他们得知客户对试验结果非常满意,并且急于继续后面的工作,但前提是需要将人员与服务费从每月的两千美元降低至四百美元。

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对石油资源的有效应用,为了保证石油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的提升,要针对石油勘探过程中的问题展开分析,实现其测井技术方案的有效更新,无论是哪种感应模式都要保障其实际应用性,实现对成像测井仪的有效应用,比如其新型的过套管井测井仪器的应用,实现其电阻率环节、相关监测环节的优化,以满足油藏动态的变化需要。 标签:新技术应用;成像管理;地层测试环节;过套管 1 关于测井应用环节分析 1.1 为了促进我国石油资源的有效应用,要保证其石油勘探环节、应用开发环节的有效协调,实现其相关油、气层的有效控制,保证其油田应用体系的健全,以有效解决实际过程中的地质应用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井技术模式不断得到更新,该测井模式起源于国外,其实现了对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模式的有效应用。该模式的正常运行,需要保障其各个子阵列的有效应用,实现其接收器环节的正常使用。保障其线圈间距的有效控制。实现工作过程中的频率环节、探测深度环节等的协调。感应测量模式是该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促进现实问题的解决,也要进行相关因素的采集,比如探头温度的采集、泥浆电阻率的有效采集等。通过对电阻率成像测井模式的有效应用,实现其相关环节的优化。把由岩性、物性变化以及裂缝、孔洞、层理等引起的电阻率的变化转化为伪色度,直观看到地层的岩性及几何界面的变化,识别岩性、孔洞、裂缝等。 通过对三分量感应测井模式的有效应用,保障其各个地层测井模式的应用。这需要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比如声波测井技术环节的应用,实现声波测量模式的优化,针对其储层应用及其井眼模式的应用,促进其应力裂缝位置、孔隙压力环节及其岩性的有效分析。声成像测井模式需要应用到一系列的换能器,也要积极实现与计算机的有效配合,保证其相关信号的有效接收,促进其信号的数字化模式的发展,促进其相关图像处理环节的优化。核磁测井模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模式,通过对核磁共振模式的应用,促进对电子波的有效应用,以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处于热平衡的自旋系统,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化矢量偏离静磁场方向,外磁场作用完后,磁化矢量试图从非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叫做驰豫。核磁共振NMR信号的驰豫时间与氢核所处的周围环境密切相关,水的纵向恢复时间比烃快得多。根据核磁共振特性间的差异指示含氢密度的高低来识别油层。共振测井仪主要有哈里伯顿和阿特拉斯采用NUMAR专利技术推出的MRIL、斯伦贝谢的CMR及俄罗斯的大地磁场型MK923。 1.2 通过对随钻测井技术方案的有效应用,可以满足井眼周围环境应力状态的有效分析,实现其地质导向环节的优化,保障其地层评价体系的健全。在随钻测井应用过程中,要促进相关数据传输环节的优化,比如电磁传输速度、光纤遥测环节等的协调,促进其数据传输体系的健全,在此过程中,由于泥浆脉冲传输模式的自身性质,泥浆循环是不必要的环节,需要引起相关应用人员的重视。过

国内外石油测井新技术

国内外石油测井新技术 第一节岩石物理性质 岩石物理性质研究是进行油层识别与评价的核心技术,主要研究岩石的电、声、核等物理性质,研究手段主要是实验室岩心测量。这些测量是刻度现场测井曲线、建立测井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储层参数之间关系的基础。岩石物理性质研究是测井学科。最基础的研究领域,最终目的是发展新的测井方法,改进测井参数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减少测井解释和油气藏描述的不确定性。 测井解释和油藏描述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有效描述岩石复杂的孔隙结构,尤其是对于碳酸盆岩。要显著减少不确定性程度就要求开发出新的技术,精确描述岩石微小结构,并将这些信息与测量的岩石物理性质联系起来。 C . H . Arns等人使用一种高分辨率X射线微型计算层析(micro一CT)装置分析了几组岩心塞碎片。该装置包括一个能从岩心塞卜采集、由20003个体元组成的三维图像。研究者通过对各种砂岩样品和一块碳酸盐岩样品的分析,给出了直接用数字化层析图像计算的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数据。将这些计算结果与相同岩心的常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数据非常一致。这说明,可用不适合实验室测试的岩心物质(如井壁岩样或损坏的岩心和钻屑)预测岩石物理性质,还说明结合数字图像与数值计算来预测岩石性质和推导储层物性间的相互关系是可行的。 M.MARVOV等人研究了双孔隙度碳酸盐岩地层孔隙空间的微观结构对其物性参数的影响。利用两种自相一致的方法计算了弹性波速度、电导率和热导率。这两种方法是有效介质近似法和有效介质法。双孔隙度介质被认为是一种非均质物质,这种物质由均质骨架构成,同时带有小规模的原生孔隙和大规模的包含物(作为次生孔隙)。这些介质的所有成分(固体颗粒、原始孔隙和次生孔隙)都可用三轴椭球体近似表达。次生夹杂物椭球体纵横比的变化反映了次生孔隙度的类型(孔洞、孔道和裂缝)。研究人员将有效介质参数(声波速度,电导率和热导率)作为次生孔隙度大小和类型的函数计算了这些参数,此外,还考察了次生孔隙形状的双模式分布对研究参数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是用反演方法独立确定碳酸盐岩原生孔隙度和次生孔隙度的基础。 M . B . BP11Pf1PI等人分析比较了4种用LWD数据确定孔隙度的方法。在LWD测井中测量是在滤液侵入较深前就完成了,“天然气效应”体积密度和中子孔隙度测量范围内,低密度、低含氢指数(HI)的轻烃的存在导致测井响应的分离)无处不在,确定岩石孔隙度变得很困难。研究人员用尼日尔三角洲浅海海滨采集的随钻测井数据评价了四种计算孔隙度的方法(快速直观的中子一密度法,电阻率一密度迭代法、中子一密度迭代法和蒙特卡罗模拟法)。一般情况下,这4种技术都可较准确地估算出孔隙度。文献讨论了这些方法的相对优点以及出现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对这4种方法的使用建议:

中国测井技术发展方向

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测井新技术 国外裸眼井测井、随钻测井、油藏评价、在水平井、斜井、高产液井产出剖面测井技术方面发展迅速,仪器的耐温、耐压指标较高,可靠性高,技术的系列化、组合化、标准化和配套化水平较高。流体成像测井和传感器阵列设计是产出剖面测井新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永久监测技术是油田动态监测技术的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十一五”863计划“先进测井技术与设备”重点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先进测井技术与设备”重点项目应瞄准世界测井技术发展方向研发的先进测井技术与装备,为解决我国复杂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的油气藏地质评价难题和油田中后期剩余油分析与油藏动态监测、油井技术状况监测提供先进有效的测量手段,满足我国石油天然气生产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 1 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 井下集成化、系列化、组合测井仪器的研发成为测井技术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的Tohoku大学开发利用井眼雷达的直接耦合进行电磁波测井,新仪器可以获得雷达图像、电导率和相对介电常数。仪器的分辨率为1m,理想情况下探测深度为10m。Proneta开发了可以透过原油对目标进行高分辨率光成像的成像技术,已经申请并获得了专利。目前电缆测井占主要地位,随钻测井发展比较迅速,由于数据传输等技术不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是以电缆测井为主,套管钻井测井是未来测井发展的方向。套管钻井测井是在套管钻井技术诞生后出现的新的测井模式,用套管作为钻杆,井眼钻成功时,一口井的钻井和下套管同时完成。套管钻井测井有钻后测井模式或随钻测井模式。钻后测井模式是在完成套管钻井作业后,用电缆将测井仪器在套管内下到要测量的目的层段,进行测井;随钻测井模式是测井仪器安装在与最下面一根套管连接的底部钻具组合内,在套管钻井进行的过程中,在需要测井的层

关于测井技术应用与发展探讨

关于测井技术应用与发展探讨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测井技术发展已愈来愈迅速,高分辨阵列感应、三分量感应和正交偶极声波等新型成像测井仪为研究地层各向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新的测井仪器,如电阻率、新型脉冲中子类测井仪、电缆地层测试及永久监测等现代测井技术可以在井中确定地层参数,精细描述油藏动态变化;随钻测井系列也不断增加。通过介绍测井技术的测量原理和部分仪器结构,寻求我国测井技术的差距和不足,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科研和生产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标签:测井技术地质测试 根据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合理地选用综合测井方法,可以详细研究钻孔地质剖面、探测有用矿产、详细提供计算储量所必需的数据,如油层的有效厚度、孔隙度、含油气饱和度和渗透率等,以及研究钻孔技术情况等任务。此外,井中磁测、井中激发激化、井中无线电波透视和重力测井等方法还可以发现和研究钻孔附近的盲矿体。测井方法在石油、煤、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的钻孔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油气田、煤田及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勘探方法之一[1]。应用测井方法可以减少钻井取心工作量,提高勘探速度,降低勘探成本。在油田有时把测井称为矿场地球物理勘探、油矿地球物理或地球物理测井。按照传统的观点,测井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仅仅对油气层做些储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能(孔隙度、渗透率、含油气饱和度和油水的可动性)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工作,这已远远跟不上油气工业迅猛发展的需要。而当今测井工作中评价油气藏的理论、方法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解决地质问题的领域也在逐步扩大。 1电阻率测井技术 电阻率成像测井把由岩性、物性变化以及裂缝、孔洞、层理等引起的电阻率的变化转化为伪色度,直观看到地层的岩性及几何界面的变化,识别岩性、孔洞、裂缝等。电阻率成像有FMI、AIT及ARI等。斯伦贝谢的FMI有四个臂,每个臂上有一个主极板和一个折页极板,主极板与折页极板阵列电极间的垂直距离为5.7in,8个极板上共有192个传感器,都是由直径为0.16in的金属纽扣外加0.24in的绝缘环组成,有利于信号聚焦,使得钮扣电极的分辨率达0.2in,测量时极板被推靠在井壁岩石上,小电极主要反映井壁附近地层的微电阻率。斯伦贝谢或阿特拉斯的AIT是基于DOLL几何因子的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对单一发射线圈供三种不同频率交流使其在周围的介质中产生电磁场,用共用一个发射线圈的8对接收线圈检测感应电流,从而可以求出介质的电导率。ARI是斯伦贝谢基于侧向测井技术推出的,可以有效的进行薄层、裂缝、储层饱和度等地层评价。长庆近年来均采用四米电阻率测井系。主要用于定性划分岩石类型和判定砂岩的含油、含水性能。 2声波测井技术

测井新技术进展综述

测井技术作为认识和识别油气层的重要手段,是石油十大学科之一。现代测井是当代石油工业中技术含量最多的产业部门之一,测井学是测井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测井的前沿技术必须要有测井学科作指导。 二十一世纪,测井技术要在石油与天然气工业的三个领域寻求发展和提供服务:开发测井技术、海洋测井技术和天然气测井技术。目前,测井技术已经取得了“三个突破、两个进展”,测井技术的三个突破是:成像测井技术、核磁测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测井技术的两个进展是:组件式地层动态测试器技术、测井解释工作站技术。“三个突破、两个进展”代表了目前世界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也要开展“三个突破、两个进展” 的研究。 一、对测井技术的需求 目前我国油气资源发展对测井关键技术的需求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复杂地质条件的需求、油气开采的需求、工程上的需求。 1)复杂地质条件的需求我国石油储量近90%来自陆相沉积为主的砂岩油藏,天然气储量大部分来自非砂岩气藏,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油田总体规模小,储层条件差,类型多,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物性变化大,薄层、薄互层及低孔低渗储层普遍存在。这些迫切需要深探测、高分辩率的测井仪器和方法,开发有针对性、适应性强的配套测井技术。 2)油气开采的需求目前国内注水开发的储量已占可采储量的90%以上,受注水影响的产量已占总产量的80%,综合含水85%以上。油田经多年注水后,地下油气层岩性、物性、含油(水)性、电声特性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识别水淹层、确定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多相流监测、计算剩余油(气)层产量等方面的要求十分迫切。 3)工程上的需求钻井地质导向、地层压力预测、地应力分析、固井质量检测、套管损坏检测、酸化压裂等增产激励措施效果检测等都需要新的测量方法。 二、测井技术现状 我国国内测井技术发展措施及道路主要有两条:一方面走引进、改造和仿制的路子;另一方面进行自主研究和开发。下面分别总结一下我国测井技术各个部分的现状: 1)勘探井测井技术现状测井装备以MAXIS-500、ECLIPS-5700及EXCELL-2000系统为主;常规探井测井以高度集成化的组合测井平台为主;数据采集主要以国产数控测井装备为主;测井数据的应用从油气勘探发展到油气藏综合描述。 2)套管井测井技术现状目前,套管和油管内所使用的测井方法主要有:微差井温、噪声测井、放射性示踪,连续转子流量计、集流式和水平转子流量计,流体识别、流体采样,井径测量、电磁测井、声测井径和套管电位,井眼声波电视、套管接箍、脉冲回声水泥结胶、径向微差井温、脉冲中子俘获、补偿中子,氯测井,伽马射线、自然伽马能谱、次生伽马能谱、声波、地层测试器等测井方法。测井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测井工艺水平、仪器的质量和科技人员对客观影响因素的校正。测井数据的应用发展到生产动态监测和工程问题整体描述与解决。 3)生产测井资料解释现状为了获得油藏描述和油藏动态监测准确的资料,许多公司都把生产测井资料和其它科学技术资料综合起来。不仅测得流体的流动剖面.而且要搞清流体流入特征,因此,生产测井资料将成为油藏描述和油藏动态监测最重要的基础。生产测井技术中一项最新的发展是产能测井,它建立了油藏分析与生产测井资料的关系。产能测井表明,生产流动剖面是评价完井效果的重要手段。产能测井曲线是裸眼井测井资料、地层压力数据、产液参数资料、射孔方案和井下套管设计方案的综合解释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利用油层参数预测井眼流动剖面。生产测井流量剖面成为整个油层评价和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方法。 4)随钻测量及其地层评价的进展随钻测井(LWD)是随大斜度井、水平井以及海上钻井而发展起来的,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已成为日趋成熟的技术了。如今随钻测井已经拥有了

测井新技术培训总结

2015年测井新技术培训总结 首先,我非常感谢公司给我这次参加培训的机会,也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培训,这说明公司对我们员工培训的重视,反映了公司“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战略方针;对于身处测井行业的我,也非常珍惜这次机会。 2015年4月13日至2015年4月22日在山东省东营市胜利职业学院参加了这次测井新技术培训。经过这10天的学习,对钻井、采油等测井相关领域的技术及测井新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与认识,。现将学习体会总结如下:第一天:开班典礼/中石化测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杨明清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技术—王桂英 第二天:钻井技术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冯光通 移动端学习—孙艳 第三天:低渗透油气藏压裂酸化配套技术—肖金 套管井剩余油评价测井技术—张玉模 第四天:随钻测控技术—于其蛟 射孔技术—朱建新 第五天:石油工程科技论文写作探讨—陈会年 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展望—王永诗 第六天:拓展训练—翟莉 第七天:低孔渗地层评价及水平井测井解释—吴海燕 第八天:随钻测井及解释/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研究与应用—赵文杰 第九天:测井软件现状及应用—刘子文 第十天:交流学习 这些天学习中首先的问题就是介绍目前寒冬期中我们如何求发展?老师开篇介绍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2012年12月28中成立,包括测井事业部、8家地区公司等,各家公司的不仅服务于国内各大盆地,也有服务海外市场的,除华北测井其他测井公司均在海外市场有服务队伍,这个是需要我们重视的问题。老师说到目前市场上,测井设备品牌繁杂,自主设备品牌滞后,高端测井设备利用率低。面对目前如此严峻的形势,各测井公司应巩固内部市场,扩大国内外部市场,大力发展国际市场,同时由于内部竞争激烈,应成立专业化油服

测井方法及应用

测井方法及应用

什么是测井测井技术的发展 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是一门应用性的边缘科学,是应用地球物 理学(包括重、磁、电、震、测井)的一个分支,它用物理 学的原理解决地质学的问题。 所谓测井,就是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放入井中对地层的某一 方面特性(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 进行测量,结合钻井资料、录井和地质等资料,分析、确定地层的 地质特性和各种地质参数,寻找地下的油气资源,解决油气田勘探、 开发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分析地层的岩性、沉积相、沉积环境、 地层的地质构造,以及油、气、水的分布规律,油气层水淹情况及 状态,储集层性能评价、油气藏描述、以及固井、试油等工程作业。 同时,测井资料也为固井、试油、开发方案编制及进一步的各种措 施提供依据。 可以说测井资料是一种重要的地质信息。

测井资料的主要应用测井技术的发展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测井资料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地层评价:主要内容有岩性分析、计算储层参数、储层综合评价、划分油、气、水层并评价产能。 2、油矿地质:编制钻井地质综合柱状图、岩芯归位、地层对比;研究地层、构造、断层及沉积相;研究油气藏和油气水分布规律,计算储量,制定开发方案。 3、钻井、采油工程: 在钻井工程中,测井斜方位和井径等几何形态的变化、估计地层孔隙流体压力和岩石的破裂压力梯度,确定下套管深度和水泥上返高度,计算平均井径,检查固井质量。 在采油工程中,测量生产剖面和吸水剖面,确定水淹层位、压力枯竭层位、出水层位、出砂层位、窜槽层位,检查射孔质量和酸化压裂效果。

测井技术的发展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测井仪器的发展 60年代以来,我国测井仪器经历了五次更新换代,即:半自动 模拟测井仪、全自动模拟测井仪(60-70年代)、数字测井仪 (80年代初期)、数控测井仪(80年代中期)和成像测井仪(90 年代末期)。 通过测量仪器不断的更新换代,提高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一致 性,提高测量精度;通过提高采集数据量和计算机处理能力来获取 更多的地质信息。目前,测井技术正向着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评 价方向发展。

复杂井况测井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复杂井况测井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 随着油田增储上产的需求和钻井技术的发展,井筒结构越来越复杂,特别是水平井完井技术在各油田被广泛推广应用。因地质或工程原因,出现了波浪形水平井、井壁台阶水平井、大位移水平井、浅储层水平井、小井眼水平井等复杂井筒结构。针对各种复杂井筒,以科学合理的测井工艺进行施工,能够有效提高测井效率、测井成功率和测井质量。 标签:波浪形水平井;井壁台阶水平井;大位移水平井;浅储层水平井;小井眼水平井 1、波浪形水平井测井技术 波浪形水平井一般采用钻具输送湿接头对接测井技术,因水平段呈波浪形变化,首先要解决组合仪器适应波浪形井眼问题,防止仪器刚性长度过长引起遇阻,同时要保证高成功率的湿接头对接,湿接头对接位置的选择直接影响对接成功率和测井成功率,特别是需要多次对接输送的井,提高对接成功率是输送测井的关键。 研究及实际应用表明,依据井筒工程数据增加柔性短节数量,将组合仪器分为刚性长度均匀的若干段,使仪器可呈柔性变化,适应波浪形井眼,同时仪器尾部加装导向胶锥,避免组合仪器刚性长度过长在波浪形井眼段的遇阻。 泵下枪在波浪井眼的扭方位段、井斜突变段实施湿接头对接,公母枪轴心不在一条直线上;在增斜段,泵下枪速度降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次对接成功率只有30%。 研究及实践说明,对接位置选择在方位稳定的降斜段或水平段时,泵下槍速度不会降低,不会出现泵下枪横向或纵向摆动,避免了泵下枪蛇形前行,且母枪与公枪轴心处于一条直线上,一次对接成功率达95%,可大幅度提高一次对接成功率,保证测井成功率。 2、井壁台阶水平井测井技术 水平井钻进过程因井壁坍塌,在大斜度段、水平段出现台阶状井眼,引起输送测井过程中严重遇阻。 所有的井壁坍塌都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井壁台阶。水平井钻具输送测井过程中,组合测井仪器依靠钻具推力向前移动,因受自身重力作用,测井仪器总是沿下井壁运动,遇到井壁台阶后,测井仪器尾端顶在台阶上产生遇阻,如果没有措施使仪器尾部离开台阶,则无法解除遇阻。 测井过程关键问题是如何让让仪器尾部通过台阶以解除遇阻。在井壁存在较

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与此同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加,所以就对石油的开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小石油企业的年采油量也在逐年增加,在进行试油开采前对油气藏进行测井就显得尤为重要,可见加大对测井技术的研究对石油的开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石油测井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对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有关论述,旨在为做好石油测井技术提供参考。 标签:石油开采;测井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石油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战略物资,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发展石油工业,经过60年的发展,石油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做为石油开采的必要环节,测井技术在整个石油开采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不进行石油测井就无法确定油气藏的具体含量和位置,从而不能完场石油开采的后续工作,可见要想实现石油开采的高效运行,就必须加大对石油测井技术的应用。 1 石油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石油测井技术已经比较先进,然而在一些特殊地形,一些测井技术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下面就对目前几种常见的测井技术做有关的论述。 1.1 随钻测井技术 随钻测井技术是测井仪器直接安装在近距离和位置,测量钻孔形成各种各样的信息,隨钻测井可以测量随钻地层倾角和方位角,扭矩,钻井方向定向钻井方向控制。可以测量,电阻率和声波时差就钻地层,密度等各方面的参数,实时监测井筒和地层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形成,然后在此基础上评估地质目标和跟踪,调整和优化实现钻井和正确的指导方向。 1.2 成像测井技术 成像测井技术是使用电脑来处理测量结果,它显示的图像形式,该技术的井下设备采集有效数据速率,并有大量的信息和高分辨率。例如,方位电阻率成像测井、测井技术属于斯伦贝谢公司,19厘米薄层的含油饱和度可以定量判断,可以进行区分形成的异质性,火层岩石断裂油气藏勘探和有很大的作用。又如斯伦贝谢公司隶属于同一阵列感应成像测井,有一英尺的分辨率,可以有效识别的厚层非均质性。

测井新技术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综述 1.所调研专题的主题、意义、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随钻测井(LWD)是在泥浆滤液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更真实地反映了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可提高地层评价的准确性[1 ]。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先进测井技术[2 ],在某些大斜度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或高压地层) 钻井时,电缆测井困难或风险加大以致于不能进行作业时,随钻测井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随钻声波测井旨在节省钻井时间,利用测得的地震波速度模型与地震勘探数据相结合,实时确定地层界面的位置、估计地层孔隙压力等, 在这些方面的应用, 都可取代常规的电缆声波测井。随钻声波测井的任务是在钻井过程中确定地层的纵波和横波速度, 这两个弹性波速度更多被用于地层孔隙压力预测和地层模型修正。随钻声波测井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实时性, 及时有效地获取地层信息, 为科学地制定下步施工措施提供依据。 在过去的近20 年里, 随钻测井技术快速发展, 目前已具备电缆测井的所有测井技术。全球随钻测井业务不断增长, 已成为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主体技术之一,其业务收入和工作量大幅增加。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向复杂储集层纵深发展, 随钻测井技术将更趋完善, 电缆测井市场份额将更多地被随钻测井所取代。 20 世纪40 年代和50 年代LWD 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非常缓慢,关键技术很难突破。在测井技术发展开始的50 年间的石油工业界许多人的眼里,LWD 是难以实现的理想化技术。钻井工业的需要推动了随钻测井技术快速发展;反之,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保证了复杂钻井获得成功。20世纪80 年

代中期,大斜度井、水平井和小直径多分枝井钻井已成为油气开发的一种常规方法。在这样的井中,常规电缆测井仪器很难下到目标层,通常借助于挠性管传送和钻杆传送,这些作业方法费用高,操作困难。过去20 多年里,在油公司的需要和钻井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各种随钻测井仪器相继研制成功。现场服役的随钻声波测井仪器使用的声源有单极子、偶极子和四极子,如贝克休斯INTEQ 公司的APX既使用单极子也使用四极子声源,斯伦贝谢公司的Son2 icVision使用单极子声源,哈里伯顿Sperry 公司的BAT是偶极子仪器。这些仪器可测量软/ 硬地层纵/ 横波速度和幅度,测量数据一般保存在井下存储器内,起钻后回放使用[3 ,4 ]。随钻声波测井仪器的发展见表1.

浅谈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浅谈中国测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的需要,测井技术发展已愈来愈迅速,高分辨阵列感应、三分量感应和正交偶极声波等新型成像测井仪为研究地层各向异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新的过套管井测井仪器,如电阻率、新型脉冲中子类测井仪、电缆地层测试及永久监测等现代测井技术可以在套管井中确定地层参数,精细描述油藏动态变化;随钻测井系列也不断增加。通过介绍国外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阿特拉斯、康普乐、俄罗斯等测井新技术的测量原理和部分仪器结构,寻求我国测井技术的差距和不足,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科研和生产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1测井新技术 油田勘探与开发过程中,测井是确定和评价油、气层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一系列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外测井技术领先者是斯伦贝谢、贝克—阿特拉斯、哈里伯顿公司三大测井公司。 1.1电阻率测井技术 1.1.1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哈里伯顿的HRAI-X由1个发射器和6个子阵列接收器组成,每个子阵列有1对接收器(主接收器和补偿接收器)。线圈间距选择上确保子阵列接收器的固有探测深度接近设计的径向探测深度,所有子阵列接收器均位于一侧,具有5个径向探测深度和3个工作频率。除了感应测量外,还采集自然电位、泥浆电阻率和探头温度。 1.1.2电阻率成像测井把由岩性、物性变化以及裂缝、孔洞、层理等引起的电阻率的变化转化为伪色度,直观看到地层的岩性及几何界面的变化,识别岩性、孔洞、裂缝等。电阻率成像有FMI、AIT及ARI等。斯伦贝谢的FMI有四个臂,每个臂上有一个主极板和一个折页极板,主极板与折页极板阵列电极间的垂直距离为5.7in,8个极板上共有192个传感器,都是由直径为0.16in的金属纽扣外加0.24in的绝缘环组成,有利于信号聚焦,使得钮扣电极的分辨率达0.2in,测量时极板被推靠在井壁岩石上,小电极主要反映井壁附近地层的微电阻率。斯伦贝谢或阿特拉斯的AIT是基于DOLL几何因子的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对单一发射线圈供三种不同频率交流使其在周围的介质中产生电磁场,用共用一个发射线圈的8对接收线圈检测感应电流,从而可以求出介质的电导率。ARI是斯伦贝谢基于侧向测井技术推出的,可以有效的进行薄层、裂缝、储层饱和度等地层评价。 1.1.3三分量感应测井三分量感应用于电性各向异性地层测井,Bak-erAtlas的三维探路者3DEX,用三对相互正交的发射-接收线圈对,采集5个磁场分量Hxx、Hyy、Hzz、Hxy、Hxz。这些信息可导出地层的水平电阻率(Rh)和垂直电阻率(Rv),从而可描述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斯伦贝谢的多分量感应测井仪有一个三轴发射器和两个三轴接收器,每个线圈系都含有一个常规的z轴线圈和两个横向线圈,形成正交线圈系。 1.2声波测井技术声波测量能揭示许多储层与井眼特性,可以用来推导原始和次生孔隙度、渗透率、岩性、孔隙压力、各向异性、流体类型、应力与裂缝的方位等。声成像测井是换能器发射超声窄脉冲,扫描井壁并接收回波信号,采用计算图像处理技术,将换能器接受的信号数字化、预处理及图像处理转换成像。斯伦贝谢的SonicScanner将长源距与井眼补偿短源距相结合,在6英尺的接收器阵列上有13个轴向接收点,每个接收点有个以45°间隔绕仪器放置的8个接收器,仪器总计有104个传感器,在接收器阵列的两端各有一个单极发射器,另一个单极发射器和两个正交定向偶极发射器位于仪器下部较远处,可接收在径向、周向和轴向上纵波和横波慢度。 1.3核磁测井技术核磁共振是磁场中的原子核对电磁波的一种响应,处于热平衡的自旋系统,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化矢量偏离静磁场方向,外磁场作用完后,磁化矢量试图从非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状态,恢复到平衡态的过程叫做驰豫。核磁共振NMR信号的驰豫时间与氢核所

声波测井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浅谈声波测井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以声波测井换能器技术的变化为主线,分析了声波测井技术的进展以及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内取得的进步。单极子声波测井技术已经成为我国成熟的声波测井技术,包括非对称声源技术在内的多极子声波测井技术已经进入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声波测井;换能器;单极子声波测井;多极子声波测井; 从声学上讲,声波测井属于充液井孔中的波导问题。由声波测井测量的井孔中各种波动模式的声速、衰减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极其重要参数。岩石的纵、横波波速和密度等资料可用来计算岩石的弹性参数(杨氏模量、体积弹性模量、泊松比等);计算岩石的非弹性参数(单轴抗压强度、地层张力等);估算就地最大、最小主地层应力;估算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计算地层孔隙度和进行储层评价和产能评估;估算地层孔隙内流体的弹性模量,从而形成独立于电学方法的、解释结果不依赖于矿化度的孔隙流体识别方法;与stoneley波波速、衰减资料相结合用以估算地层的渗透率;为地震勘探多波多分量问题、avo问题、合成地震记录问题等提供输人参数等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声波测井已经成为一个融现代声学理论、最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最新科技为一体的现代测量技术,并且这种技术仍在迅速发展之中,声波测井在地层评价、石油工程、采油工程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电法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方法并列,声波测井是最重要的测井方法之一。

一、测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声波测井技术的进步是多方面的。声波测井声波探头个数在不断增加以提高声波测量信息的冗余度、改善声波测量的可靠性;声波测井中探头的振动方式经历了单极子振动方式、偶极子振动方式、四极子振动方式和声波相控阵工作方式,逐步满足在任意地层井孔中测量地层的纵横波波速、评价地层的各向异性和三维声波测井的需求。声波探头的相邻间距不断减小,而发收探头之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这一方面提高了声波测井在井轴方向的测量分辨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声波测井的径向探测深度。声波测井的工作频率范围在逐步向低频和宽频带范围、数据采集时间在不断增大,为扩大声波测井的探测范围提供了保障。声波测井中应用的电子技术从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技术逐步发展为大规模可编程电路和内嵌中央处理器技术,从而实现声波测井仪器的探头激励、数据采集、内部通讯、逻辑控制、数据传输等方面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可以预期,下一代声波测井仪器研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研制能够控制声束指向性的 基阵式换能器。应用相控阵换能器的最大优势就是增大空间某个方向的声辐射强度,使声波沿着预先设定好的方向辐射,从根本上增加有用信号的能量、提高信噪比和探测能力。显然,声波探头结构和振动模态性质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声波测井技术的根本进步。(一)单极子声波测井技术 声波测井仪器的声系一般由声波发射探头、隔声体和声波接收探头等部件构成。在井下采用单极子声源(对称声源)及单极子接收技

贝克INTEQ随钻测井新技术介绍-CHN

INTEQ技术介绍
2009年7月2日

INTEQ –随钻测井、随钻解答的应用
? 钻井危险防范
–油气公司希望在最大限度提高钻完效率的同时,避免 各种安全隐患。实时随钻测井资料提供钻井危险的预 测以预防危险发生。
? 井眼布置
–更多(且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减少了不确定性,确 保在储层的“甜区”内实现最佳的井眼布置。实时随 钻测井资料提供快速更改井眼轨迹的依据(包括钻井 与地质依据)以提高采收率。
? 综合地层评估
–对储层概况更为详尽的了解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完井与 开采规划并更为准确地进行储量预测。

Answers While Drilling Applications
? 钻井危险防范 ? 井眼布置
? 综合地层评估

INTEQ – OnTrak/LithoTrak伽马射线、电阻率和中子放射性测量服务
? 伽马射线
–用于识别砂层或页岩 –用于计算地层倾角
Gamma 伽马射线 Ray

INTEQ – OnTrak/LithoTrak伽马射线、电阻率和中子放射性测
量服务
? 伽马射线
–用于识别砂层或页岩 –用于计算地层倾角
电阻率 Resistivity
MPRTEQ
? 电阻率测量
–对碳氢化合物或水进行 识别 –通过后处理(MPRTEQ) 计算含水饱和度 –增强地层导向功能

INTEQ – OnTrak/LithoTrak伽马射线、电阻率和中子放射性测
量服务
? 伽马射线
–用于识别砂层或页岩 –用于计算地层倾角
Density & 密度与孔 Porosity 隙度
? 电阻率测量
–对碳氢化合物或水进行 识别 –通过后处理(MPRTEQ) 计算含水饱和度 –增强地层导向功能
? 中子放射性测量
–确定孔隙度和识别天然 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