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课反省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课反省篇1经过数学教课使我深深领会到 , 过去的数学教课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 , 这类理念已远远不可以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 , 特别是知识更新周期日趋缩短的现代社会, 学生激烈的求知欲 . 主动研究的精神 . 终生学习的梦想要比其获取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 .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 , 真实进行素质教育 , 的确培育学生的创新素质 , 我们一定让教课活起来 . 教法要活 , 学法更要活 . 要做到这一点 , 就需要我们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学习模式 .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教课中, 应研究与建立生活数学的教课系统 . 指引学生把讲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 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 , 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稳固学到的数学知识 ; 鼓舞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实质问题带进讲堂, 试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 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表现, 又有益于培育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课反省篇21.成立民主 . 同等 . 和睦的师主关系 , 使学主放胆沟通 , 敢于创新新课程标准以为 : 数学教课是师生交往 . 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 教师是讲堂氛围的调理者 , 在讲堂教课中 , 为了创建学生自主发展的讲堂氛围 , 教师应以同等的态度去热爱 . 相信 . 尊敬每位学生 , 知足学生的发布欲 . 表现欲 , 鼓舞学生勇敢创新 .2.创建民主开放的讲堂 , 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所以教师应依据这一理念, 精心设计教案. 内容及练习 , 的确落实充足地尊敬 . 关怀每一位学生 , 使他们在讲堂上都能生动开朗 . 健康发展 . 教材经过发现 . 研究及认知活动 ,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剖析问题 . 解决问题的过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课反省篇3教课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想联系起来 , 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 , 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生 . 经过着手 , 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建者 . 所以我在教课过程中常常借用直观演示 . 操作 . 组织游戏 . 故事导入等形式 , 创建富裕情味的教课氛围 , 尽量给学生着手 . 动脑 . 动口以及合作的时机 . 不言而喻 , 这样的教课活动 , 〝不用扬鞭自奋蹄〞 , 让学生成为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 , 真实成为学习的主人 . 在研究知识过程中 , 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布自己的看法 , 听取他人的看法 , 合理地增补 . 调整自己的看法 , 达到较完满的认知状态 . 在教课中教师不单着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 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 这样才能真实表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合集(45篇)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合集(45篇)

升与毫升教学反思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

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如何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降低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在认识升以前安排了2个层次。

第一:引出概念—容量和容器。

出示2个大小明显的玻璃杯,哪个装的水多?引出装水多的“容量大”,装水的东西可以称之为“容器”。

让学生用这2个词说一说2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第二:有时不能一眼看出容器容量的大小,这时怎么判断。

出示2个大小接近的杯子,引导学生比一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两个层次循序渐进,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教学反思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的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知道就很少。

在教学1升=1000毫升时,先用量筒量出100毫升的水,接着讲它倒入容量是1000毫升的量杯中,通过实验得出:10杯正好倒满。

这时教师告诉学生:1000毫升也叫做1升。

这样进一步认识了“升”这一数学概念,又通过实验操作,得出1升=1000毫升这一数学结论;最后在做一做环节,通过台秤来测量1升水有多重,并说说你是这样测量的。

这样的环节设计,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去理解、去感悟100毫升、几百毫升、1000毫升(1升)的水到底有多少,有多重,建构升空间表象。

《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反思《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是冀教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6、7页的内容。

该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连乘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奠定扎实知识和思维基础。

本课时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4 3的倍数的特征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4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反思
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就可以判断是否是2、5的倍数,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

而实际上,3的倍数的特征,却要把各个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

于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疑惑,这样,找准知识间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出:“为什么2或5的倍数只看个位?”,“为什么3的倍数要把各数位上的数加起来研究?”学生急于想了解这些为什么,便会自觉地进入到自主探究的状态之中。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教学过程——引导感知、明确问题、提出猜想、参与验证、解决问题。

综观本课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特点:
1、巧妙质疑,自然迁移。

本课伊始,教师提出
2、5倍数的特征,让学生说明,由此引出了3的倍数特征,进而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2、大胆猜想,积极探索验证。

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后,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学生的猜想加以验证。

3、科学引导,归纳概括。

在学生验证自己猜想,发现猜想并不完全正确时,教师并不急于出示正确的结论,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另外的角度观察、操作、交流得出正确结论。

4、巩固训练,进一步验证。

教师通过利用训练,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从而让学生坚信结论的正确性,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两点间距离教案与反思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两点间距离教案与反思

第四单元线与角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第2课时认识两点间距离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和动手测量的过程,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2、知道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距离,会测量两点间的距离。

3、能运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难点: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从你家到学校有几条路,你通常走哪一条,为什么?二、学习新知课件出示情境图。

1、出示图片《看图回答问题》(1)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2)你估计小明到学校走哪条路,为什么?指明几个学生回答图中的问题,并说明他们的理由。

2、出示从情境图中抽象出的示意图,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结:无论小明怎样走,有一点是肯定的,中间的路最近。

3、量一量出示例题:点A和点B的三条线中,哪条最短?观察几何图,让学生用手指出图中从A点到B点之间的三条连线。

(2)、让学生先估计一下这三条连线,哪条最短,哪条最长?在实际测量验证。

(3)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4、小结:两点之间的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5、教师介绍: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问题1:把原来弯曲的河道改直,河道长度有什么变化?问题2:公园里设计了曲折迂回的桥,这样做对游人观赏湖面风光有什么影响?与修一座笔直的桥相比,这样做是否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说出其中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两点之间的连线,线段最短。

五、布置作业课后39页1、2、3题。

板书设计:认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的所有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本节从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在互动交流活动中,学习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体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

最新冀教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1课时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计算器,并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过程。

2、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步骤,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对用计算器计算充满兴趣,体验计算器计算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运算。

教学准备:计算器教学过程:一、简介计算工具的演变师:今天我们来认识计算器,并用它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计算器。

出示计算器。

生:算盘。

接着,教师简要说明计算工具的演变。

1、石子计数,远古时代,人们用石子计数或结绳计数2、算筹,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用算筹计算。

3、算盘,用算盘来计算称为珠算。

珠算在我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

4、计算机,原来需要几十年时间运算的题目,现在只需要1秒就可以了。

(1)你还知道那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2)你利用计算机做过哪些事情二、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解计算器的功能键。

1.开关键ON 按此键,屏幕显示“0”。

2.7 8 9 4 5 6 1 2 3 0按数字键,屏幕显示相应数字。

3.符号键:+ - ÷按符号键,屏幕不改变原显示内容,计算器按此键功能输入计算要求。

4.关闭键:OFF按此键,关闭计算机。

用计算器计算。

计算:6098+5931、学生尝试独立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计算过程。

①按开关键ON ②按数字键6 0 9 8③按+ ④按数字键5 9 3⑤按= ⑥按开关键ON 或者按关闭键OFF3、试一试。

用计算器计算7204-426 3145+436 9307-3528 87×24 972÷31三、巩固练习61页练一练2、3题板书设计:计算:6098+593①按开关键ON ②按数字键6 0 9 8③按+ ④按数字键5 9 3⑤按= ⑥按开关键ON 或者按关闭键OFF教学反思: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策略。

介绍计算工具发展时,由学生自己说说已经知道哪些知识,小组交流计算器的共同部分,自主探索各键的功能,同桌间互相交流等形式,在生生互动中使已有的这方面知识得到进一步梳理和完善。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升和毫升认识升和毫升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出发,用实物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学习数学,能较好地锻炼观察能力。

2.本案例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

教学中,先对容量的概念进行渗透,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体会到“哪个杯子装水多,哪个杯子的容量就大”。

然后再学习升与毫升的概念,通过比较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升、毫升等容量单位。

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教材设计的一系列活动都承载在这条认知线索上,都是为建立概念服务的。

升和毫升的进率本节课的知识点是理解并掌握升和毫升的进率,并能正确进行换算。

本节课的知识点不多,但升与毫升的进率这一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知比较贫乏,因此,本案例通过操作实验、合作探讨等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具体感知的场景。

新课让学生用一个100毫升的量筒装100毫升的水,然后倒入1000毫升的量杯中,看几次能倒满。

学生实验的过程也是对升与毫升的关系建立联系的过程。

这样就让学生完全参与到新知的建构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单一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的弊端,使学生对升与毫升有了生动的感知,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二单元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整十数、几百几十除以整十数反思本案例我认为有以下两点成功之处:1.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首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索解决250÷50,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想法,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

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再就是给学生选择的余地,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这几种方法中,哪种最简便?老师没有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出抉择,正所谓“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数数、读数》教学反思

《数数、读数》教学反思

《数数、读数》教学反思1.12.23.3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读数和写数,加深了对数位意义的理解并且在读写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以内数的认识读数与写数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以内的数,对因为由个十和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在个位上拨。

《数数、读数》教学反思2017-08-16 20:02:18 | #1楼《数数、读数》教学反思《数数、读数》看似是节很简单的课,很多孩子们在幼儿园就学习过数数。

究其深处,本节课是孩子们掌握计数单位的开始。

大部分的孩子是会数、会读,但他们并不知道11-20各数字之间的关系与结构。

“十”和“一”是两个最小的计数单位,帮助孩子们认识数的组成。

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义为:会读、会数11-20各数,知道11-20的顺序,初步认识11-20各数的组成。

考虑到班级里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智力差异相对大,布置的任务很多孩子不能完成,而本节课又不得不用到小棒来帮助孩子们形象的认识11-20各数。

所以,课前为孩子们准备好了学具,每人20根小棒和两根皮筋。

教学过程中插入了两个游戏。

游戏一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方面,帮助孩子们系统的复习之前学习过的数字;另一方面,帮助孩子们缓解前一节课的疲劳。

游戏二的目的是引导孩子们在无意注意中学习新知。

课堂组织主要采用表扬学生A提醒学生B的方式。

学具操作主要跟随老师的要求积极地去做。

本节课结束,大部分孩子能掌握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不足也有很多。

首先,这节课缺少低年级课堂中应有的活跃与自主,从头开始,我把他们抓的太紧,怕一不小心,某个孩子开火车,跟不上了。

第二,我一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到“一捆小棒就是10根”,所以,一直都没有通过自己的语言告知他们,“一捆小棒就是10根”。

第三,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上课6-7分钟了,课件还没有打开,导致最后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第四,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不仅仅是手写体。

本节课的教授结束后,在其他资深教师的评价中,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需要通过引导让孩子们去自主发现的,还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适当的对孩子们放松。

最新冀教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第1课时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问题并学习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知道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说明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快速算出下面各题。

18×5×4 240÷8÷6 840÷8÷5 25×6×42、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连乘、连除问题,同学们掌握不错。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乘除法的问题。

二、新课授知1、出示例题1 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8米,90天就能修完。

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多少天能修完?(1)、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是什么(2)、帮助学生理解“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的意思。

(3)交流学生的做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1: 8×90=720米720÷9=80天生2:8×90÷9= 720÷9=80天答: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80天能修完。

4、表扬列出综合算式的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5,小结:这是乘除混合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题2一个养蜂专业户,去年5香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今年饲养蜜蜂24箱,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1)、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讨论“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是什么意思。

(2)、提出解答这个问题,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3)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说一说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一天修了()米。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篇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学完后自己静静的坐下来想,发现自己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从在很多的不足之处:1、对于要求不明确。

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发现了算式中从在一定的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在接着写两个,再让学生自己接着写的时候,发现有的学生在跟着老师的要求写,而有的学生自己随意的写,使得部分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偏向,故有的学生就不明白了,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造成时间的大量浪费。

2、自己的语言不够精炼。

如:在让学生计算给出的两组算式时,没有明确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完成,使得有的学生就自己随意去完成,故让学生总结发现时,有的学生不明白而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再一个就是在引导学生探索变化规律时,就提的问题太多,使得学生没有独立分析和自主发现。

3、缺乏耐心,不善等待。

如:当学生没有自觉地应用规律进行计算时,教师缺乏耐心,直接请发现规律的同学起来说。

如果当时能引导这位同学观察一下,因数怎样变化的,能不能不计算就报出积是多少?等待会让课堂和谐、大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了。

4、练习设计的不够全面和精细。

在练习的设计中缺乏逆向思维的练习,可以设计当两个因数同时变化时,这时积将如何变化的情形,而是在教学时只在拓展练习,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求积发现规律的题。

5、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还应加强。

本节课在开始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只出示一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充分挖掘这组题的价值。

如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让学生充分利用习题资源理解规律,既强调了规律的统一性,又节约了时间,这样第二组题就可以用来验证规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规律。

一节课下来,留给自己的是太多的思考。

愿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学习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长进。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反思「篇二」《积的变化规律》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的乘除法计算方法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课用计算器来探索一些积的变化规律。

最新冀教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倍数与因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冀教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倍数与因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倍数和因数第1课时自然数教学内容:教材第46~4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了解自然数的特征,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自然数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自然数1、课本例题情境图。

青石板,青又青,青石板上挂银灯。

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

1颗、2颗、3颗、4颗、5颗…3000颗……师:板书1、2、3、4、5、…3000…在数学生叫自然数。

师:阴天时1颗星星都看不到,可以用0表示。

老师在板书中添上“0”。

“0“也是自然数。

你还能举出哪些自然数?2、自然数特征。

师: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出示课件。

(1)让学生观察直线上的数:了解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方法。

(2)讨论:直线有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直线还可以无限延长:自然数的个数也有无限个。

(3)师生总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认识奇数、偶数1、出示例题情境图(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有关信息。

(2)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奇数和偶数。

(1)哪些号码是单号,哪些号码是双号?(2)单号的数字是什么数,双号的数字是什么数?像1、3、5、7、9、10……这样的数是单数。

像2、4、6、8、10……这样的数是双数。

单数又叫奇数,双数又叫偶数。

0也是偶数。

(3)试一试。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

(3)观察两组数: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明白①同一范围内:奇数和偶数的个数是一样的?②数的个位数都是0、2、4 、6、8。

③数的个位数都是1、3、5、7、9。

④连续的奇数和偶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1、3题。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特殊方法解答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特殊方法解答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特殊方法解答问题》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特殊方法解答问题》第二单元下的第一课。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要学习如何从不同角度解决数学题目。

在本课中,我们将介绍两个特殊的方法——抓规律和逆向思维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使用抓规律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使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理解并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尝试的精神;•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三、教学内容1.抓规律;2.逆向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目标。

2. 学习活动•第一步:抓规律–老师设计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发现的方法,总结规律来解决问题。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图形(比如菱形),然后让学生想办法将这个菱形分成四个小菱形,并记录他们的方法。

•第二步:逆向思维–老师设计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解决问题。

–老师将一张图片反过来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找到这张图片的正确方向,并记录他们的方法。

3. 拓展运用•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设计一些其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主运用抓规律和逆向思维的方法来解决,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4. 总结反思•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课学习内容做出总结;•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今后学习中需要加强提高的方面,并为学生提供学习参考与方法。

五、教学反思1.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养成了观察和发现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培养了抓规律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2.不足与改进本节课中,老师有时会出现讲解不够清晰,导致学生理解不足的情况。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因数、质数和合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因数、质数和合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因数、质数和合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因数,能够给出一个数的因数;2.知道什么是质数,能够将数字识别为质数或合数;3.掌握因数、质数和合数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因数、质数和合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求解方法。

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 教学准备:黑板、笔、课件,教具:小球、小棍、五框板、算盘等。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一个较大的数,询问学生这个数有哪些因数,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找出这个数的因数,并在黑板上列出这些因数。

2.教师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如果不知道,教师简单说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3.教师针对这个数进行进一步的解析,强化学生对质数、合数和因数的理解。

4.2 确定思路,讲解掌握关键点1.学生用小球、小棍等工具构造一个有规律的图形,找出其中每个数字的因数,并分类为质数和合数。

2.教师就图形中的数字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区分质数和合数,并列出每个数字的所有因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因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4.3 练习应用1.学生完成书本上的习题,设计适当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因数、质数和合数的识别能力。

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知行合一。

4.4 总结归纳1.教师评价学生组成的具体图形,修改学生有关图形上的错误,对学生的优秀设计进行表扬。

2.教师再次介绍因数、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评估:通过练习、应用及课堂互动,教师能够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识别因数、质数和合数,是否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的呈现不够生动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倾向于互动和感官上的刺激,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我应该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多一些创造性和趣味性。

2. 交互互动环节不够丰富教学需要有良好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JJ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倍数与因数(全单元 分课时)

JJ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五单元 倍数与因数(全单元 分课时)

第五单元倍数和因数第1课时自然数教学内容:教材第46~48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自然数、奇数、偶数的过程。

2、了解自然数的特征,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知道奇数、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的概念及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自然数是无限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认识自然数1、课本例题青石板,青又青,青石板上挂银灯。

不知银灯有多少,数来数去数不清。

1颗、2颗、3颗、4颗、5颗…3000颗……师:1、2、3、4、5、…3000…在数学生叫自然数。

师:阴天时1颗星星都看不到,可以用0表示。

老师在板书中添上“0”。

“0“也是自然数。

你还能举出哪些自然数?2、自然数特征。

师:自然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出示课件。

(1)让学生观察直线上的数:了解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自然数的方法。

(2)讨论:直线有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直线还可以无限延长:自然数的个数也有无限个。

(3)师生总结: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二、认识奇数、偶数1、出示例题情境图(1)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有关信息。

(2)说一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奇数和偶数。

(1)哪些号码是单号,哪些号码是双号?(2)单号的数字是什么数,双号的数字是什么数?像1、3、5、7、9、10……这样的数是单数。

像2、4、6、8、10……这样的数是双数。

单数又叫奇数,双数又叫偶数。

0也是偶数。

(3)试一试。

(1)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奇数。

(2)写出自然数1,30之间所有连续的偶数。

(3)观察两组数:你有什么发现?①同一范围内:奇数和偶数的个数是一样的?②数的个位数都是0、2、4 、6、8。

③数的个位数都是1、3、5、7、9。

④连续的奇数和偶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中的“练一练”1、3题。

JJ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全单元 分课时)

JJ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教学设计 教案与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全单元 分课时)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第1课时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不含括号)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问题并学习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

2、知道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运算,能解答乘除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

3、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能说明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快速算出下面各题。

18×5×4 240÷8÷6 840÷8÷5 25×6×42、这是我们学习过的连乘、连除问题,同学们掌握不错。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有关乘除法的问题。

二、新课授知1、出示例题1 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8米,90天就能修完。

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多少天能修完?(1)、让学生读题,说一说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问题是什么(2)、帮助学生理解“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的意思。

(3)交流学生的做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1: 8×90=720米 720÷9=80天生2: 8×90÷9= 720÷9=80天答:照第一天的进度计算,80天能修完。

4、表扬列出综合算式的学生: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求的是什么?,5,小结:这是乘除混合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乘除混合,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出示例题2一个养蜂专业户,去年5香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今年饲养蜜蜂24箱,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1)、让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重点讨论“照去年每箱的酿蜜量计算”是什么意思。

(2)、提出解答这个问题,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

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3)交流学生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说一说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一天修了()米。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2. 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能够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直尺、铅笔、橡皮擦、绘图纸。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垂线?什么是平行线?2.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简单的定义:垂线是与另一条线段相交,且相交角为直角的线段;平行线是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的线段。

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向学生展示垂线和平行线的符号表示,并解释其含义。

2. 通过多媒体展示垂线和平行线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垂线和平行线的特点。

3. 教师向学生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确保学生理解。

Step 3 拓展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线段图形,让学生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解释判断的依据。

2.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练习判断线段是否垂直或平行,并相互讨论和纠正。

3. 教师随机抽取几组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对垂线和平行线的理解。

Step 4 绘制垂线和平行线1. 教师向学生展示绘制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2. 学生进行练习,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绘图纸上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3. 学生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绘制的垂线和平行线,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Step 5 反思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 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最新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垂线和平行线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垂线和平行线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辨别和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难点:能够正确辨别和绘制垂线和平行线。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直尺、铅笔、橡皮擦。

2. 教材准备: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例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告诉我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是什么?”等。

2. 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上的示意图和简单的语言解释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观察实验(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环境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和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例子,如窗户上的垂线、铁轨上的平行线等。

4. 绘制垂线和平行线(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直尺和铅笔在纸上绘制垂线和平行线,并让学生互相检查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制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5. 性质总结(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垂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如垂线相交于一点,平行线永不相交等。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举例的方式加深对性质的理解。

6.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垂线和平行线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例如:“在一个平面上,一条垂线和一条平行线是否可能相交?”等。

7. 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教学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讨论学习的困难和收获。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观察和绘制练习,加深对垂线和平行线的理解。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和解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新冀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线与角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作业题答案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zhǔyào)有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rèn shi),平行(píngxíng)线与垂线的认识(rèn shi)、平角(píngjiǎo)和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以及平移与旋转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

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

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

教学时要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直观操作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1.通过具体(jùtǐ)的操作活动,认识(rèn shi)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zìmǔ)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dòng shǒu)操作的活动,认识(rèn shi)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借助学具进行操作,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并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1 线的认识1课时2 相交与垂直 1课时3 平移与平行 1课时4 旋转与角1课时5 角的度量(一) 1课时6 角的度量(dùliàng)(二) 1课时(kèshí)7 练习(liànxí)二1课时(kèshí)线的认识(rèn shi)。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5.3 2和5的倍数的特征|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5.3 2和5的倍数的特征|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5.3 2和5的倍数的特征 | 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2的倍数,5的倍数;2.能够用适当的方式列举出不超过100的2、5的倍数;3.了解2和5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适当的方式列举出不超过100的2、5的倍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导入本节课:•什么是倍数?•2的倍数是什么?•5的倍数是什么?2. 授课1.2的倍数的特征•数字个位数是0、2、4、6、8;•数字可以被2整除,如2、4、6、8、10等。

2.5的倍数的特征•数字个位数是0或5;•数字可以被5整除,如5、10、15、20等。

3.如何列举不超过100的2、5的倍数•先列举2的倍数,再列举5的倍数;•从小到大依次列举,直到不超过100为止。

3. 练习让学生们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已知一个数是2的倍数,它个位数是7,这个数是多少?•列举不超过50的5的倍数。

4. 反思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如何列举不超过100的2、5的倍数?四、课后作业1.写5个自然数,使其中至少有一个数是2的倍数,至少有一个数是5的倍数;2.列举不超过80的2、5的倍数。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通过适当的方式列举出不超过100的2、5的倍数,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了这一点。

而在课堂上的数字小游戏可以让学生观察2和5倍数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备课时,教师要注意安排好讲解顺序,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篇1
通过数学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数学教学是把传承知识作为主要目的,这种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现代社会,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探索的精神、终身学习的愿望要比其获得有限的知识更有价值。

为了适应新世纪的发展,真正进行素质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我们必须让教学活起来。

教法要活,学法更要活。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模式。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诀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

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篇2
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主关系,使学主放胆交流,敢于创新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
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2、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关注每一位学主的发展
新标准的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这一理念,精心设计教案、内容及练习,确实落实充分地尊重、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生动活泼、健康发展。

教材通过发现、探究及认知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单元教学反思篇3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新知识在操作中产生,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

通过动手,学生们发现自己也是一个创造者。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借用直观演示、操作、组织游戏。

故事导入等形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合作的机会。

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活动,“不用扬鞭自奋蹄”,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探索知识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学习或小组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达到较完美的认知状态。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同时还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组织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