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665e1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f.png)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线路规划方案一、线网规划(一)线网规划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内容,线网规划应满足以下原则:(1)线网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并预留未来发展余地。
(2)线网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与地貌,城区线路尽可能沿城市干道布设。
(3)线网规划要考虑线路建成后的实际运营,不仅要满足城市主干客流需求,同时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乘客换乘的便捷性,此外还应兼顾整个线网客运量负荷的均衡。
(二)线网规划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作用:(1)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立项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线路设计的主要依据。
(2)线网规划是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建设顺序以及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的依据。
(3)线网规划是决定线网结构、换乘车站和换乘形式的基本依据。
(4)线网规划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用地规划控制的重要依据,可以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
(5)线网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骨架,可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
(三)线网规划内容线网规划涉及专业面广,综合性强,技术含量高,主要内容包括前提与基础研究、线网规模和架构、分阶段实施规划等。
1.前提与基础研究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现状与发展规划、城市交通现状和规划、城市工程地质分析和建设必要性论证等。
2.线网规模和架构线网规模和架构是线网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线网合理规模、线网架构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分析与评价。
3.分阶段实施规划分阶段实施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规划。
具体内容包括车辆段和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路敷设方式和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顺序规划,联络线分布、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和环境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国家标准规定,线网规划的方案主要包括线网规模、线网功能层次、线网空间布局等。
轨道交通线网架构类型及规划方案形成
![轨道交通线网架构类型及规划方案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96cbc70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3.png)
轨道交通线网架构类型及规划方案形成一、线网架构的基本类型轨道交通网络的形式主要决定于城市地理形态(河流、山川等)、规划年城市用地布局和人口流向分布,主观决策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土地利用的控制与其他因素的影响,网络结构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可以体现出城市交通发展的历史特征。
典型的结构形态是网格式、无环放射式及有环放射式三种。
(一)放射型线网该类型的线网是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形放射发展,其基本骨架包括至少3条相互交叉的线路,逐步扩展、加密。
这类线网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市中心区的线路过多,否则不仅会造成工程处理困难,且易产生换乘客流过于集中的现象。
例如莫斯科地铁在中心区较为集中,在线网扩充规划中,需要考虑在城市外围增加弦线和大环形线,以缓解其矛盾。
放射线在中心区衔接的另一种方式是两条线在交通走廊并行产生两处以上换乘点进行换乘,以增加出行者换乘机会,分担换乘客流。
巴黎、新加坡和香港城市轨道交通均有类似的经验。
这种换乘方式从出行效果上看比单点换乘效果好,缺点是工程造价高。
对于全方位的放射型线网而言,穿越市区的直径线可以更好地解决城市外围区间交流问题,终止于中心区的半径线在市中心区可能产生大量换乘。
一般在工程特别困难或者对向客流较小时,才设置半径线。
中心区邻海(江)的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呈扇形辐射,可以采用半径线,必要时为加强某一方向的辐射也可以设置“U”形线路。
放射型线网的突出优点:(1)方向可达性较高;(2)符合一般城市由中心区向边缘区土地利用强度递减的特点。
(二)设置环线的线网城市轨道交通环线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为加强中心区边缘各客流集散点的联系;二为通过换乘分流外围区之间的客流,可以减轻这些客流进入中心区所带来的压力。
伦敦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世界著名的环线加放射线的构架形式。
在首尔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设置的环线,偏于中心区一侧,环线的形状依据城市形态和布局呈椭圆形,线路较长,其目的是沟通汉江两侧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加强市区的交通周转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6fe7454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f.png)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体系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作为实现系统功能的载体,具有百年大计的历史效应。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是逐步建设、循序渐进成网的,单条线路无法形成系统规模效益。
线网规划在满足城市客流分布的内在规律的同时,也要认识其对城市发展的导向作用,因为交通运输方式,线路与城市用地布局是呈相互反馈作用的,但同时要避免过度地强调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在给定的规划期限内对整个轨道交通线网的大致走向、总体结构、用地控制、车辆段及换乘站的配置做出规划。
总体上看,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初级路网不断优化完善的动态滚动过程。
线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
在城市规划流程中,其位于综合交通规划之后、专项详细控制性规划之前。
线网规划是长远的、指导性的专项宏观规划。
它强调稳定性、灵活性、连续性的统一。
稳定性就是规划核心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时间上(近期)要稳定;灵活性指规划延伸条件在空间上(城市外围区)和时间上(远期)要有灵活变化的余地;连续性是指线网规划要在城市条件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不断调整完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具有如下特点:(1)线网规划是综合的专业交通规划之一,同时又是全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延续和补充。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规划和建设均对全市规划格局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因此线网规划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有机地融为一体。
(2)线网规划的研究工作涉及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项专业。
各专业既相互联系紧密又彼此独立,因此整体研究方法是一个包含多项子方法的集合体系。
(3)线网规划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本身各子系统具有复杂的关系外,各种外界的影响因素和边界条件对线网规划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不能把线网规划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来进行规划,既要重视其自身的建设运行机制,又要注重与外部环境及各影响因素的协调关系。
线网规划是涉及多专业、多系统的集成化过程,要依靠某一项理论来指导整个研究过程是不现实的。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编组模式选择研究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编组模式选择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2c9e41a45177232f60a235.png)
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列车编组模式选择研究作者:吴婷婷倪少权吕苗苗来源:《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年第04期摘要:列车编组对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线网的运营服务水平及输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宁波轨道交通 2 号线客运量预测的基础上,根据编组模式基本确定原则与该线路车辆制式提出多个备选列车编组模式。
结合运营交路及列车配属,对输送能力、服务水平、运营管理难度、车辆采购及运营成本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行车安全、初近远期编组模式的顺畅衔接,以及尽量提高相关设施利用率等因素,最终推荐宁波市轨道交通 2 号线采用6-6-6 的列车编组模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编组模式;宁波市中图分类号: U239.50 引言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投资高、收益低、建设周期长及资金回收周期长的特点,近年来一度成为不少城市“用基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随着国家经济逐渐转型升级,国家发改委开始收紧对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审慎评估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及城市综合实力情况,以“建设节约型轨道交通”为原则,对城市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与资金可行性进行双重考量。
依据《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宁波将以“三主三辅”的放射状布局为基础,于 2020 年前建成全长 271 km 的轨道交通路网,最终形成“一环、两快、七射”的轨道交通结构。
宁波市轨道交通 2 号线是《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计划修建的第 2 条线路,是宁波市沿西南—东北方向的主干线路。
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编组模式主要是确定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初期、近期及远期的列车编组形式及辆数。
它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规模及运营阶段的路网整体运能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比选。
本文结合发改委收紧轨道交通项目的总体环境,从行车组织角度出发,对宁波市轨道交通 2 号线列车编组模式进行分析以及比选,以期提高建设及运营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1 列车编组模式1.1 确定列车编组模式的依据拟定宁波市轨道交通 2 号线的列车编组模式,需要根据客运量预测及车辆制式提出多个方案,并进行多角度分析比选。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53ee093c5da50e2524d7ff3.png)
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城市轨道交通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实施的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到运营大致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线网规划—建设规划—预可(规划方案)—工可—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运营。
这期间大概需要8-10年的时间,视线路本身情况和市政府意向来定。
以下详细说明了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一、线网规划线网规划是一个城市在有意向做轨道交通时,首要要做的事情,有了线网规划方案,得到市政府的同意才有可能做接下来的工作。
线网规划的上位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这是线网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者要了解城市的现在和未来(包括:城市布局、人口、用地、交通、社会、经济、环境等)。
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要符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每一条线都要确定其功能定位,一般有骨干线和次干线之分。
其中骨干线要串联起城市中重要的客流集散点,是城市中客流最集中的廊道,是支撑城市发展的。
另外还有次要线路和加密线、如有必要,还可以有其他系统制式的线路。
此外,还有引导城市重要功能区发展的线路,具有TOD效应。
线网规划一般由规划院或专业咨询公司来做,时间在半年到1年左右,确定城市线网的规模、线网的形态、系统的制式、线路大的走行方向、车站布设、车辆、车辆段选址、联络线及工程总体投资。
确定后上报市政府审批,但无需国家发改委审批。
国家目前对修建地铁(大运量轨道交通)标准是人口大于300万,国内生产总值大于1000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于100亿,客流规模单向高峰小时大于3万人。
目前很多城市由于发展比较快,做过一轮建设后,都会再做线网修编等工作。
二、建设规划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一轮的建设过程中,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控制好轨道交通建设的节奏,依据城市的发展和财力情况量力而行,有序发展。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确定近期建设的线路以及线路建设的时序,线路修建的必要性、建设线路的路由、敷设方式、车站布设、车辆段选址、工程筹划、工程投资及资金筹措等方面。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110bb5cfc789eb172dc8b4.png)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 Tips:点击上方蓝色【轨道世界】关注及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轨道世界 RailWorld开放|共享|价值一、规划总则编制背景上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3年8月编制完成,线网由三主三辅六条线形成放射状格局,全长公里,以此线网规划为基础,至2020年宁波将建设完成5条线、17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坚实的支撑。
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空间格局的优化,宁波需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衔接轨道交通线网近远期建设并预留空间,通过研究适合宁波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供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引领、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
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km2。
考虑市区轨道交通与市域轨道交通衔接关系,扩展研究至市域范围。
规划期限: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远景年,城市发展到相对稳定状态。
二、轨道交通发展目标及优化方向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支撑宁波建设成为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
优化方向轨道交通线网优化以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和规模增长趋势为基础,以“扩容、加密、强化辐射、协调内外”为主要优化方向。
“扩容”即增加轨道网络规模,适应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加密”为进一步提高核心区线网密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强化辐射”即与城市向西、向北、未来向南发展趋势相适应,引领带动城市发展;“协调内外”为处理好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构筑市域网络化交通的骨架。
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功能定位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起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支撑综合交通体系架构的作用;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增强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带动各组团发展。
层次构成轨道交通线网分为市域线和市区线两个层次,其中市域线提供快速、大容量客运服务,满足中心城区与主要城镇之间联系需要;市域线穿城为中心城区提供快线服务。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6〕33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6〕33号](https://img.taocdn.com/s3/m/7359b2c0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2.png)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6〕3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根据《宁波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办法》(政府令第198号)、《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政府令第206号)和《关于宁波市轨道交通专项土地储备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4〕111号),为进一步理顺城市轨道交通体制机制,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一)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市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提升工程。
各级各部门要以“建设轨道交通就是建设城市、发展轨道交通就是发展经济、运营好轨道交通就是改善民生”的战略眼光,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认识,统筹谋划,齐心协力,主动服务,合力推进轨道交通各项工作,促进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
根据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第一、二轮建设规划,近、中、远期建设目标为:近期目标。
到2016年建成1号线全线(含一期、二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运营规模达到72公里,形成轨道交通“十”字形基本骨架,轨道交通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初步确立。
中期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建设规模120余公里,运营规模约15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化格局基本形成,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基本确立。
远期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逐步扩大轨道交通线网的覆盖面,形成“一环七射两快”的远景线网,运营规模达到410公里,轨道交通网络较为完善,在公共交通中的骨干地位完全确立。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新)
![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新)](https://img.taocdn.com/s3/m/3b07b4ec960590c69ec3767e.png)
一、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1999年国务院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对城市发展和建设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经过近十年的实施,规划目标基本实现。
为指导和适应新世纪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把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城市,依据《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进行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第二条规划依据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及涉及城市发展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和标准;国家近期有关城市规划的政策、规定和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经国务院批准的《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20》及其他相关规划。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立足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合理安排城乡空间;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坚持现代化的原则,建立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建设标准;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营造兼具江南水乡与现代港城的城市个性,形成江、河、湖、港、桥融为一体的城市风貌特色。
第四条规划重点进行城市环境容量分析(土地、水、环境),清晰城市发展门槛限制条件,科学、合理地预测城市规模;明确在全国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地位,确定用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研究城市综合交通设施,统筹安排路网场站;研究并确定城市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
第五条规划围规划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三个层次。
市域即市行政辖区,面积9365平方公里,重点研究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都市区空间形态结构、市域基础设施布局及重点发展城镇等。
市区为市市区行政区域,也是城市规划区围,面积2560平方公里,该区域的建设和发展实行统一规划与管理。
中心城围包括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是本次总体规划的重点地域,控制围600平方公里。
宁波市控制性详细的规划编制导则
![宁波市控制性详细的规划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2a3b8c7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55.png)
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试行)1总则目旳和根据为统一宁波市都市规划区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旳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旳原则化和规范化,根据国家、省、市旳有关法律、法规、原则和技术规范,特制定本导则。
合用范围宁波市都市规划区内旳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应当遵守本导则。
其他地区旳控制性详细规划旳编制,可参照执行。
编制任务以满足规划管理需求为导向,突出规划强制性内容,根据都市总体规划、专业(项)规划、分区规划等已同意旳各项规划成果,对一定期期内编制区旳土地使用、空间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详细安排,对各项建设进行规划引导,形成规划实行管理旳重要根据,并指导规划条件旳制定、修建性详细规划旳编制和建设方案旳设计。
规划成果为保障规划旳严厉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旳需要,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旳成果分法定文献、技术管理文献和附件三大部分。
法定文献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旳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献是控制性详细规划旳技术控制内容,包括技术管理文本、图纸和图则;附件是对规划内容和规划过程旳必要补充和阐明,包括基础资料汇编、研究汇报、规划编制与修改状况阐明等。
规划编制区为实现宁波市都市规划建设用地内控制性详细规划旳全覆盖并保证规划编制区域旳无缝衔接,根据实际状况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划定规划编制区。
规划编制区包括一般编制区和特定编制区。
特定编制区指工业功能区、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提出特殊规划控制和规划编制规定旳功能区域。
特定编制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旳特殊规定应在规划设计任务书中另行规定。
控制性详细规划原则上按划定旳编制区组织编制,确需调整编制区范围旳,由市规划局有关处(室)或规划分局提出调整方案,经论证后确定。
控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旳控制单元(如下简称控制单元)是为了确定规划容量和设施配套,而在规划编制区内划定旳功能构造单元。
控制单元应结合基层小区旳界线,有明确旳四至范围,用地规模适度,功能上具有内在旳关联性。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https://img.taocdn.com/s3/m/2bb95e8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d.png)
4.逐线扩充规划法
逐线扩充规划法是以原有轨道交通网络为基础, 进行线网规模扩充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此,必 须在已建线路的基础上,调整现有规划中的其他未建 线路,扩充新的线路,将每条线路依次纳入网络后, 形成最终的网络方案。
5.全新的线网规划方法
1)“面”的分析 所谓“面”的分析,就是在整体上把握结构形态,拟定轨道交通网络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基本结构
日本学者曾总结了18种不同类型的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模式,如图2-1所示。
尽管每座城市线网的构架都各有特色, 但总体上可归纳为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图2-1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类型
1.放射形(星形)线网
放射形线网一般是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呈全方位或扇 形放射形式发展。其基本骨架包括至少3条相互交叉的线路, 并逐步向外围扩展、加密,线网中所有线路间都可以在换乘 站实现直接换乘。规划这类线网时,要避免市中心区的线路 过多,否则不仅会造成工程处理困难,还容易产生换乘客流 过于集中的现象。
间距为0.8~1.2 km;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线郊区段的站间距 为3~5 km。
3)站点工程实施难度的大小 轨道交通线路一般经过城市的中心城区。但
中心城区到处高楼林立,道路下方市政管线密布, 有的地方还建有立交道路,因此中心城区的轨道 交通站点设置还必须考虑到工程实施难度的大小。 当站点位置移动对其他方面影响不大时,可选择 工程实施难度小的位置设站。
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方法
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以城市结构形态和客流需求的特征分析为基础,对客 流集散点、客流分布、主要对外辐射方向及线网结构形态进行分层研究。 “点”“线”“面”既是三个不同的类别,又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要素。“点” 是局部、代表个体性的问题,即在规划时考虑客流集散点、换乘节点的分布; “线”代表方向性问题,即在规划时考虑轨道交通走廊的布局;“面”代表整体 性、全局性的问题,即线网的结构和对外交通出口的分布形态。 1.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
关于铁路客运车站选址的思考
![关于铁路客运车站选址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a44d5c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69.png)
关于铁路客运车站选址的思考瞿荣辉;汪海沧【摘要】近年来,全国各地陆续开通了一批高铁线路和新站,但部分高铁线路运量增长低于预期,未能实现盈利.参考国内外铁路客运站选址并结合铁路宁波站选址实例,着重从铁路客运站选址,结合站点布设、运营模式,探讨促进铁路运能效益发挥,并在规划引导、站点布局、科技应用、成本控制等方面对完善铁路客运站选址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刊名称】《铁道建筑技术》【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铁路建设;客运站;选址【作者】瞿荣辉;汪海沧【作者单位】宁波市铁路建设指挥部浙江宁波315042;上海铁路局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浙江宁波315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1.7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络逐步成形,各地开通了一批标准高、规模大的高铁新站,乘坐高铁出行渐成风尚,但由于部分高铁站选址远离现状城市中心以及高成本导致高票价等因素的存在,高铁并未能充发挥高速度、大流量的优势,运能潜力未能充分发挥,部分高铁线路尚未实现盈利,笔者参考国内外铁路客运站实例并结合铁路宁波站枢纽选址,探讨铁路客运站选址应关注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 当前铁路客运站选址情况1.1 国内铁路客运站(1)北京南站靠近城区布设,东端衔接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和北京站,西端衔接京沪客运专线、北京动车段与京山、永丰铁路,是一座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站。
(2)上海虹桥站位于虹桥机场西侧,处于京沪、沪昆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
北端引接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沪宁城际铁路;南端与沪昆铁路、沪杭甬客运专线、沪杭城际铁路接轨。
(3)厦门北站位于集美区后溪镇岩内村,目前位置较偏。
将建有长途客运站、城市轨道交通、公交车站及出租车停车场、社会车辆停车场、集疏广场等配套设施。
(4)温州南站位于瓯海区潘桥镇,目前位置较偏,是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复合体。
1.2 国外铁路客运站(1)柏林火车站位于柏林墙旧址以西不远,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连接巴黎和莫斯科的东西线列车从高出地面12 m处进出,而连接哥本哈根和雅典的南北线则在地下15 m深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https://img.taocdn.com/s3/m/1a05245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2.png)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的通知建城[2014]16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重庆市规划局: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的要求,有序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现就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下简称“线网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做好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线网规划是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
及时组织和科学编制线网规划,并将线网规划的主要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开发时序、强度相匹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引导城市合理发展;有利于控制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规模,依法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实施,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综合效益。
各地要充分认识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加强线网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线网规划实施管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把握线网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
把改善出行条件、方便群众日常出行作为首要原则,以群众实际出行需求和意愿为导向,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二是适度超前。
把握现代城市发展规律,根据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需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地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发挥好对轨道交通设施建设的引导作用。
宁波市北仑新区2003-2020交通规划
![宁波市北仑新区2003-2020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c286d5477232f60ddcca142.png)
宁波市北仑新区2003-2020年交通发展规划0点1.1 研究背景北仑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宁波市东部,距上海约400公里、距杭州约230公里。
北仑区东濒东海,南临象山港,北与舟山隔海相望,西与鄞州接壤、西北与镇海为邻,区域面积为593.5平方公里,陆地总体轮廓呈帆船状。
北仑港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深水大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组合港,目前已建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4个,2002年港口吞吐量为1.2亿吨,集装箱运量为175万标箱,位居中国港口第二位,仅次于上海港。
北仑区的经济结构属于典型的港口导向型经济,即依托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发展临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2000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50.3亿元,其中经济开发区和保税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93.8亿,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2.4%。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2002年11月党在“十六”大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更快一些,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后,各地纷纷根据自身的区建设特点和优势,提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为实现区域经济新的腾飞创造条件。
针对这一可喜形势,新一届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抓住机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并对此作了具体的发展部署。
在部署中指出经济接轨首先是交通接轨,共同构筑长江三角洲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网络,因此要求加快交通建设,重点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即高速网络工程、干线畅通工程、水运强省工程、乡村康庄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和廉政保障工程,以实现浙江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2010年实现交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015年基本率先实现交通现代化。
宁波市作为浙江经济强市,经济建设与交通发展当然应走在全省发展的前列,其经济与交通的基本现代化是浙江省经济与交通基本现代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经济率先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在宁波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宁波市委市政府充分意识到交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要求宁波市交通局结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结合接轨大上海、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及加快城市化进程等发展战略,从规划开始,抓好宁波市的交通发展建设工作,为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轨道建设规划方案
![轨道建设规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4a175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3b.png)
8.完成验收,投入运营。
六、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地方政策支持,为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协调: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3.技术保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轨道交通建设水平。
4.质量安全:强化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确保项目安全可靠。
五、规划内容
1.线网规划
(1)线路布局:结合城市发展方向、人口分布、用地规划等因素,构建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轨道交通线网。
(2)线路类型:分为市区线路、市域线路、快线等,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出行需求的乘客。
(3)换乘枢纽:规划设置多个换乘枢纽,提高线路之间的便捷性,实现不同线路间的无缝衔接。
2.车站规划
6.法规政策制定
制定相关法规政策,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合法合规。
五、实施步骤
1.开展前期研究,明确轨道交通建设需求。
2.编制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报批立项。
3.开展详细规划,包括线路、车站、车辆及运营等。
4.组织环境影响评估,制定保护措施。
5.完成投融资方案,确保资金来源。
6.依法开展招投标,选定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
2.规划设计:编制详细规划,包括线路、车站、车辆及运营等。
3.环境影响评估:组织环境影响评估,制定保护措施。
4.投融资方案:确定投融资模式,筹措项目资金。
5.实施准备:完成项目审批、招投标等工作。
6.施工建设: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7.验收投运:组织工程验收,开展运营筹备工作。
8.监测评价: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进行持续监测与评价。
(1)车站布局:根据沿线用地规划、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设置车站,确保乘客出行便利。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方案(一)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625b2a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2.png)
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绿色、高效的交通方式,对于解决城市交通难题具有重要作用。
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来看,城市轨道交通不仅可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还可以通过引导土地开发、促进产业升级等方式,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理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方案以地铁或轻轨等方式为基础,通过优化线路布局、提升运力、改善乘车环境等手段,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吸引力。
同时,结合各区域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战略,使轨道交通与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三、实施计划步骤1.调研分析:对现有轨道交通线路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了解市民出行需求和各区域的产业特点。
2.方案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详细的线路规划、车辆选型、站点设计等方案。
3.专家论证: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政府审批:将方案提交给相关部门审批,确保方案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5.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融资等方式筹措资金,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6.建设实施:按照方案进行线路建设和车辆采购等具体工作。
7.运营管理:对新线进行运营管理,确保市民出行的安全和便捷。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的大中型城市。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城市(如地形复杂、财政困难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创新要点1.以市民出行需求为导向: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市民的出行习惯和需求,从而制定更符合市民需求的线路和站点设计。
2.产业与交通的融合:将轨道交通与区域产业布局相结合,引导产业沿轨道交通线路布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3.绿色出行:鼓励市民使用轨道交通这种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城市空气污染。
4.智能化运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六、预期效果1.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通过优化线路布局和提升运力,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使更多市民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
宁波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轨道说明
![宁波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轨道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9a10828915f804d2b16c161.png)
1.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1.1 工程概况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是城市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规划线路起自鄞州区古林,止于北仑,规划线路长度约50km。
工程分为两期实施。
2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站为机场站,终点站为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28.35km,共设22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331km。
一期工程机场站至孔浦站采用地下线,孔浦站后设置过渡段,过渡段后线路沿现状环城北路、宁镇公路采用高架线敷设方式。
一期工程地下线21.604km,高架线6.392km,过渡段0.354km;地下车站18座,高架车站4座;设黄隘车辆段1座和东外环停车场1座;设主变电所2座(分别位于丽园南路站和双桥站附近);设控制中心1处(与1号线合建、共享);与轨道交通网络中1、3、4、5、6号线衔接换乘。
车辆采用B型车(鼓形车),列车编组初、近期为4辆,远期为6辆编组。
1.2 设计依据1.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设计209标设计合同2.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设计209标招投标文件3.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设计209标中标通知书4.《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2009年9月)5.《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评估会专家组评审意见6.《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国家环保总局的批复7.《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8.《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统一规定》9.执行与参考的主要设计规范《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地下铁道电动车组司机室、客室噪声限值》(GB 14892-2006)《铁路轨道设计规范》(TB10082-2005)《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2006)《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CJJ-49-92)《无缝线路铺设及养护维修方法》(TB2098-200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0.国家以及浙江省、宁波市其它相关规范、规程1.3 设计范围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轨道工程初步设计范围为全线正线及辅助线轨道工程,以及黄隘车辆段、东外环停车场车场线及其出入段(场)线轨道工程。
以城市轨道交通_TOD_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以城市轨道交通_TOD_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dcbb5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f.png)
规划设计徐志焕,葛 会(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地产开发分公司,浙江宁波 315111)第一作者:徐志焕, 男, 统计师引用格式:徐志焕, 葛会. 以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J].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04): 9-15. XU Zhihuan, GE Hui. Research on urban renewal strategy driven by urban rail transit TOD development - Ningbo city case study[J].Modern Urban Transit, 2024(04): 9-15.DOI:10.20151/ki.1672-7533.2024.04.0021 引言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当城镇化推进到摘 要:在土地存量时代,城市更新应注重城市空间拓展及结构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模式能够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结合起来,使二者相得益彰。
为探究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如何在强调沿线土地高强度开发、协调开发主体复杂性、强化历史文化等特色价值挖掘与利用等理念及特征的同时引导城市更新,文章以宁波市为例,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模式开展案例研究,在分析其以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带动城市更新的实施策略及瓶颈的基础上,从开发主体、开发模式、资金保障、政策支撑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将轨道引领城市发展落到实处,助力城市更新,改善城市面貌,并为其他城市的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TOD 开发;城市更新;策略;宁波市 中图分类号:TU984一定阶段后,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都将发生转变,逐步由增量开发转变为存量更新。
202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65.22% [1]。
预计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城镇化由高速推进向逐步放缓的“拐点”[2]。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4b5bfe3be1e650e53ea995e.png)
7、规划管理的操作性差
✓ 深度不够,不能有效控制用地,工程 项目建设拆迁资金大
✓ 一些城市线网规划频繁修编,规划控 制工作难以操作
✓ 规划调整的社会负面效应大(公共服 务、投资、土地资源等)
以上规划编制现况及问题,直接影 响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直接影响到国家和城市政府决策的 科学性。
20
20 1215
10
6
0 2002 2005 2008
56 2011
2014
93 2017 2027
预测客流 实际运营
6、线网规划功能层次不清楚,服务水 平不明确
一些城市规划形式表现为单一的地铁或轻轨系统。
一些城市规划仅仅将既有规划的地铁或轻轨系统 由主城区向都市区或市域延伸,系统服务水平没 有提高,居民出行时间过长,不利于多元化轨道 交通体系建立,给运营带来极为不利影响,还增 加了系统建设投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第三十二条第四款 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城 市轨道交通网络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二 者的编制工作不应割裂开来。
实际上“应”同步编制;考虑到已经完成 城市总体规划报批的城市,如需要补充编 制规划,无法做到同步,不作硬性规定。
2. 术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涵盖范围很广泛,在不同的专 业规范或标准中其所指范围不完全一致。
哈
二 零 零 三 年
尔 滨 市 轨
道
交
通
线
网
规
划
(
中
心
城
区
)
上海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986年版(中心城区)
2001年版(市域)
1999年版(中心城区)
1993年版 (中心城区)
2024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80ee8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79.png)
2024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针对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
首先,本文介绍了宁波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
接着,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对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2. 宁波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宁波市轨道交通是宁波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之一。
目前,宁波市已经建成了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包括地铁和轻轨。
这些轨道交通线路不仅提高了宁波市民的出行便利性,也对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需求分析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的需求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宁波市民对高效快捷的交通方式的需求不断提高。
轨道交通的出现填补了宁波市城市交通的空白,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 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竞争分析目前,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存在着一定的竞争。
除了轨道交通之外,宁波市还有公交、出租车和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
这些交通方式与轨道交通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关系。
此外,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中的运营企业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
5. 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根据市场调研和发展趋势分析,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将继续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未来几年,宁波市将继续扩大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增加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6. 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发展策略与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策略和建议:•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整合,提供更为便捷的换乘服务;•提高轨道交通线路的运营效率,缩短乘客的等候时间;•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轨道交通的认知度和使用率;•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支持创新科技在轨道交通行业的应用,提高服务品质和乘客体验。
7. 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宁波市轨道交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市民对出行便利性要求的增加,轨道交通市场将继续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https://img.taocdn.com/s3/m/ef6d9a0f9ec3d5bbfc0a7434.png)
附件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21-2026年)一、线网规划宁波市轨道交通2035年线网由10条线组成,总规模413.3公里。
二、建设规划(一)建设方案规划建设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1号线西延、4号线延伸等5个项目,总里程约106.5公里,估算总投资875.9亿元。
项目建成后,形成共8条线路、总里程278.7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6号线一期,线路起于古林镇黄古路站,终于小港红联站,全长38.6公里,其中地下线长约33.1公里、高架线长约5.5公里,项目投资315.3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
7号线,线路起于东钱湖地区云龙站,终于俞范组团俞范路站,全长38.8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338.9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
8号线一期,线路起于姜村站,终于江北大道站,全长22.6公里,均为地下线,项目投资199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
—5—1号线西延段,线路起于既有1号线高桥西站,终于石路头站,全长1.5公里,均为高架线,项目投资5.2亿元,建设工期为3.5年。
4号线延伸段,西延段起于在建4号线慈城站,终于慈城西站,全长2.5公里,均为高架线;东延段起于在建4号线东钱湖站,终于国际会议中心站,全长2.5公里,均为地下线。
项目投资17.5亿元,建设工期为3.5年。
(二)主要技术标准1号线西延段和4号线延伸段与原线路设计标准一致,采用B 型车,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6号线一期、7号线、8号线一期均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在规划实施阶段,支持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装备,提高关键技术保障能力,进一步优化车型、速度等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为发展预留空间。
(三)资金安排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875.9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350.4亿元,由宁波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银行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
(四)实施保障近期建设项目由宁波市政府组织实施,制定相关政策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证建设和保障正常运营,结合城市开发进程,把握节奏、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方案
--- Tips:点击上方蓝色【轨道世界】关注及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轨道世界 RailWorld开放|共享|价值
一、规划总则编制背景上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3年8月编制完成,线网由三主三辅六条线形成放射状格局,全长公里,以此线网规划为基础,至2020年宁波将建设完成5条线、172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坚实的支撑。
但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空间格局的优化,宁波需加快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衔接轨道交通线网近远期建设并预留空间,通过研究适合宁波城市发展的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提供安全、绿色、便捷、高效的交通服务,引领、支撑城市进一步发展。
规划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市区行政区域,面积2560km2。
考虑市区轨道交通与市域轨道交通衔接关系,扩展研究至市域范围。
规划期限:2020年,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年限一致;远景年,城市发展到相对稳定状态。
二、轨道交通发展目标及优化方向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推进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支撑宁波建设成为国际水平的公交都市。
优化方向轨道交通线网优化
以城市空间拓展方向和规模增长趋势为基础,以“扩容、加密、强化辐射、协调内外”为主要优化方向。
“扩容”即增加轨道网络规模,适应不断增长的客流需求;“加密”为进一步提高核心区线网密度,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强化辐射”即与城市向西、向北、未来向南发展趋势相适应,引领带动城市发展;“协调内外”为处理好市域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构筑市域网络化交通的骨架。
三、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功能定位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
通的骨干,起到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支撑综合交通体系架构的作用;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增强中心城区辐射能力,带动各组团发展。
层次构成轨道交通线网分为市域线和市区线两个层次,其中市域线提供快速、大容量客运服务,满足中心城区与主要城镇之间联系需要;市域线穿城为中心城区提供快线服务。
市区线作为城市客运系统的骨干,满足中心城区快速增长的客运需求。
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方案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7条线组成,整体结构呈放射状,线网规模271km,控规阶段和工程实施阶段存在局部优化调整可能。
中心城区线网密度km2,绕城高速公路内线网密度为km2,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km2。
7条线分别为1号线(高桥—霞浦)、2号线(栎社机场—小港)、3号线(澥浦—陈婆渡)、4号线(慈城—东钱湖)、5号线(布政—洪大路)、6号线(古林—新碶)、7号线(北部产业功
能区—云龙)。
远景年轨道交通线网方案根据《宁波市2030城市发展战略》,结合城市未来发展方向,规划对远景年轨道线网结构提出设想,并进行规划控制和预留工程实施条件,下阶段拟进一步深化完善。
远景线网在2020年网络的基础上,形成环线,增加射线和快线,总体呈现“一环两快七射”的布局结构,线网规模为409km,核心区内线网密度达到km2。
其中“一环”为5号线成环,“两快”为两条市域线穿城在中心城区形成的快线;“七射”在2020线网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基础上,增加8号线。
保障措施1、完善轨道衔接,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完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衔接设施,根据站点客流和区位布设停车换乘、公交场站、公共自行车等设施,拓展轨道交通服务范围。
优化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减少竞争线路,增加接驳线路,引入街区循环线路,通过多层次的常规公交线路为轨道交通喂给客流。
2、优化用地布局,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的引领作用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推动TOD开发,形成以轨道交通为轴的珠链式土地开发格局,增加轨道交通直接服务的人口和岗位。
合理布局轨道交通附属的风亭、变电站等设施,与沿线用地一体化建设,提高用地集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