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状况分析文献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间的竞争状况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1.WEF 和 IMD 竞争力研究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是最权威的竞争研究机构,其竞争力的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等已经逐渐得到认可,其公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WEF 和 IMD 虽然没有独立解释商业银行竞争力,但对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的解释中体现出银行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WEF 和 IMD 主要通过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
按此标准金融业的竞争力主要由资本竞争力、资本效率竞争力、证券市场运行的竞争力和金融服务效率的竞争力这四个方面组成。
针对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第四个子要素中,主要包括五方面的指标:①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否积极;②银行规模;③银行业资产额占 GDP 的比重;④存贷款利差;⑤对金融机构的法律监督是否足以保持金融稳定。
总之,WEF 和 IMD 关于金融竞争力的分析方法可对一国的金融竞争力及影响有全面直观的了解,但比较粗略,针对性不强,不足以反映一国银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2.有关专业报刊,如英国《银行家》杂志等对银行的指标排名和比较英国的《银行家》杂志每年按一级资本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进行排名,通过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等几方面的指标对商业银行进行考察。
它的评估指标主要包括:(1)一级资本,也称核心资本;(2)资产(包括总资产、比上年增长比率);(3)资本资产比率;(4)利润(税前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比率、实际利润增长);(5)经营状况(包括年资本收益、资产回报率)。
这些标准可以动态的对银行资产状况、盈利能力和在世界上的地位做全面、客观的评价。
既可考察单个银行,也可以考察一国银行业的实力水平。
但是,它主要局限于一些数据指标的比较,多涉及利润指标,对于影响银行竞争力的其他要素,如制度因素、市场结构等分析不够,因而不够全面,不足以衡量和评价银行的总体实力和竞争能力。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论文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论文摘要:现代商业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在于转变思想观念。
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而打造、培育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系统工程一、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后来成为“核心竞争力战略”的理论基础。
“核心竞争力”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成为企业战略理论划时代的文献。
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
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文化、技术与技能的组合。
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对手不能模仿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
国内很多学者也是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不断发展这一思想,并促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笔者认为:现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涵盖了核心业务、核心客户和核心人才三大层面。
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问题。
核心竞争力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而打造培育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掌控风险能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过去讲的质量管理往往是狭义的质量,偏重于资产质量的提升,现在强调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是广义的质量;即涵盖资产风险监控、业务操作、管理考核监督、人员素质提升等经营、管理、服务活动范畴,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掌控风险能力也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1.在资产分类认定中查质量。
对资产分类要严格把关,对可疑类、损失类贷款风险要逐笔计算。
针对风险管理要细化办法,要准确分类、提足准备、做实利润。
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银行竞争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银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提高银行竞争力已成为银行业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分析银行竞争力理论,通过实证研究提出提高银行竞争力的建议。
本文首先对银行竞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然后介绍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银行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竞争格局、竞争对手和市场份额等方面。
已有的研究指出,银行的竞争力取决于其产品创新、服务质量、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因素。
学者们还从不同角度对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包括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技术等。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收集与银行竞争力相关的文献资料,整理并分析。
选取多家银行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当前银行竞争呈现以下趋势:竞争格局多元化。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内银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
产品创新能力增强。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银行不断推出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提高自身竞争力。
风险管理水平成为关键。
在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的背景下,风险管理水平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银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部分银行存在战略定位不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等问题,导致其竞争力下降。
明确战略定位。
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国家政策,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发展战略。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银行应市场变化,了解客户需求,积极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加强风险管理。
银行应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保障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
本文通过对银行竞争力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在当前竞争激烈的银行业市场中,银行需要明确战略定位,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以及加强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金融学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一、商业银行竞争力世界上较早从事竞争力研究的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 , 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IMD)。
WEF和IIMD是从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研究竞争力的, 并于 20世纪 80年代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国家国际竞争力评估体系。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国内学者在学习借鉴国外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对企业竞争力也展开了系统研究。
其中以金碚(2003)的成果较有代表性。
金碚指出: 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而理论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还未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对其研究的学者们各存己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焦瑾璞(2001)指出,银行竞争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相对于其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综合。
朱新国和唐正科(2002)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及银行家合理的运用银行内外资源,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市场营销,提供市场和客户所需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赢得市场和客户,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能力。
张新宇(2004)认为商业银行竞争力是其充分利用包括外部环境在内的各种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的综合竞争能力。
对于商业银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彭晓寒(2005)认为:(1)我国商业银行在银行业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重要性。
其对企业发展、国家财政收入、我国对外贸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
(2)我国金融业的自身改革与发展方向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3)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形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的紧迫性。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1.国内外对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现状目前,国际上对商业竞争力的评测主要有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设计的评价指标及其评测、标准普尔评价方法、《银行家》等杂志的银行排名。
商业银行文献综述范文
一、网络银行文献综述电子商务构建了全新的交易模式,在改变商流、物流和信息流运行格局的同时,对货币流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网上购物、网上理财等所有这些互联网金融交易和服务行为的发展都要求传统的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提供~种基于Internet技术的开放的支付结算服务,也就是说,提供网上银行服务。
国内的商业银行,在电子商务中的角色不仅仅是资金流动的中转站,而是实实在在的电子商务的主体一一企业。
但在我国由于网上银行开展的时间还不畅,在发展中主要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建立网站,而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上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网上银行时.受制于传统的银行的影响,使得网上银行的发展受到制约。
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网上银行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不足,进而研究网上银行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的问题1传统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制约虽然我国银行开展德网上银行业务功能日趋丰富,但总体上说还普遍处于传统业务网络迁移的局面。
”以产品为导向”的战略特征依然明显,客户导向和服务导向。
二、求关于银行方面论文的参考文献银行危机内生于银行的构建,其承担的储蓄转投资的功能决定了银行的脆弱性。
随着银行业的发展,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银行危机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影响也加大。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国家,整个金融体系是从大一统的银行体制变革开始起步,到目前为止,银行仍居金融业的主导地位。
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和经济安全。
由于四行在我国转轨过程中,把不断增加的储蓄转投给了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亏损面扩大和增加的情况下,形成和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
东南亚危机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与发生国的诸多相似,国际上一些著名的机构和学者主要依据四行超过20%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足8%的资本充足率,纷纷预测中国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有些学者甚至设计好了危机爆发的过程,就等中国实际的验证。
《2023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000字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内研究文献综述在关于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体系方面,我国学者做了如下研究。
对上市商业银行进行评价的时候,黄建康和吴玉娟选择资产利润率、银行的资本量、不良贷款率、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等指标构建了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将16家上市时间长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目前的竞争力水平做出分析。
方先明、苏晓理、孙利从银行的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出发,兼顾市场占有能力和未来成长性,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力分析,构建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动态评价指标体系,得出了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对较强的结论,同时指出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在整体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顾海峰和李丹通过上市直接融资能力、贷款管理能力和表外业务运营能力三个方面,对上市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力分析。
在对我国国有银行进行评价时,曲国华、张星虎、李选才等从规模、质量、业务结构、效率、成长性这五个方面进行银行竞争力评价。
在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进行评价的时候,陈一洪从风控能力、盈利能力、持续成长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61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力评价,采用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9个指标构建了竞争力评价体系,选用2009∙2016年时间轴来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化趋势。
在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力评价时,朱南和吴中超从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效率竞争力、地理位置等八个角度对农村商业银行进行评价。
在对中外资银行进行分析时,张搏选择60家中外资银行作为样本银行,对其在华经营数据进行研究,从基础指标、盈利能力、业务指标、风险指标和流动性指标这五个维度出发构建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得出银行业的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
赵建武和郑国忠在研究中通过介绍投贷联动的涵义,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相关政策以及分析近年来国内银行投贷联动的实践及主要模式。
在文中他们认为注册制等资本市场改革大背景下,股权投资及投贷联动业务迎来可期发展机遇,建议银行积极关注。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卢雅. 国廉租房融资来源现 我 购买担保公司的担保 。 转付债券对拟建的 息都归还后,才进行其积累的利息支付。 [】 1 胡金 星, 廉租房项 目融资 比较适合。( 2 图 ) 其他 的债券 , 表示上述几种债券类型 以外 状 、 问题 与对 策研 究 【】 中国房 地 产金 J.
日一般都不 同。 目前 , 国际上 流行 的转付 种 灵 活 的适 合 不 同 投 资 者 需 求 的 不 同利 … . 中国资产证券化 月刊, 06 3 20.. 3胡延 平. 国住房抵押 贷款证 券化 问 我 债 券 设 计 一 般 为 : 型 的 债 券 期 限 约 为 率 和不 同期 限 的债 券 , 廉 租房 资产 证 券 [】 A 是 3, aB型的债 券 期限约 为 7 , aC型 的债 券 化 发展 的重点模式。 期 限约 为 1a Z型的债券为利息积 累型 , 2, 在前几种债券 的本息未支付完之前 , 只计 责任公 司河南分所)
学者对城 市 商业银 行发展 的研 究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
为四类. 本文对 这些文 献进行 系统性梳 理
二、 文献综述
今后 的改革发展中有三大有利条件 , 即积
目前 , 我国学者对城市商业银行 的发 极 的政策条件 、 良好的宏观经济金融成长 究 ;、 对引进外资方面 的研究 ; 、 2针 3 针对 呈现 良好势头。因此 , 该课题组给予六大 客户服务 的研究; 、 4 针对公司治理和 监管 政策 建议 , 即定位 中小企业客户 ; 向增 定
我国 城市商业银彳发展战略 亍 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
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研究现代商业银行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利用先进科技技术开展资金融通、提供货币信用中介、创造流通手段、进行各种衍生金融交易并获取最大股本价值的金融企业。
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环境、技术条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的生存、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内在能力。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是一国金融体系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全球化趋势背景下,金融体系的稳定、健康发展是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核心,无论从国际或区域金融体系,还是一国的金融体系,都至关重要。
随着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国金融体系的规模大小和效率的高低,已经成为推动或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金融已被称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银行业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基础和主体部分,其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地位。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直接脱胎于长期的计划体制中,经济发展也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与世界一流的商业银行相比均差距很大。
当前,我国的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商业银行纷纷登陆中国,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竞争环境。
在这种状况下,对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进行理论研究,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现状,提出增进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与策略,是一件极有现实意义和刻不容缓的事情。
本文遵循理论逻辑,按照演绎的方法,从影响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出发,考察这些要素,如资源要素、能力要素等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而后分析构成核心竞争力的各主要能力,如风险控制能力、创新能力等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影响,最后以招商银行为例对其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提升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论文的框架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部分。
第二章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及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摘要]随着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体系的规模、效率、抗风险能力已成为促进或制约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经济制度,技术条件,文化背景,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竞争能力。
我们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称作商业银行竞争力,它在银行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本文专门对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求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竞争力;商业银行;理论综述[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301前言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商业银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老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未来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世界银行界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我们自己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理论,以便为今后的生存、竞争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早期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综述21古典经济学的竞争理论亚当?斯密最早研究了竞争力,并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将其发展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哲学理论。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只有充分自由的市场才可以让国家财富不断增长。
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对于市场的盲目干预最终会导致市场运作发生紊乱,国家财富下降,而对于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事业来说,若让其自由发展,参与者自由竞争,最终不仅会增加参与者个体的利益,还会促进社会总体利益的增长。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学说。
他认为只要竞争没有受到国家政府的干预,充分存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供给与需求就会无形中保持一致[2]。
按照他们的观点,银行业内的所有商业银行只要能够充分的竞争,没有遭受任何国家政府的行政干预,那么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是必然的。
22产业竞争力理论20世纪30年代,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在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JRboinson)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竞争理论,即SCP(结构―行为―绩效)理论[3]。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
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摘要我国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金融宏观调控的市场基础,在国家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将越来越受到来自外资银行及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多层次冲击,因此,客观比较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对于维护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文章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客观的分析。
并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建立了商业银行竞争力模型,得到银行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值,通过比较可以得出不同银行竞争力强弱的先后顺序。
关键词: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层次分析法第一章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理论基础银行业竞争力是指,银行在兼顾社会责任和公众服务的同时,以“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准则,利用自身资源,提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银行业发展规律的存贷款、支付结算、信息咨询等产品和服务,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竞争对手所表现出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是银行综合能力的体现。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提出的竞争力方程,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竞争力资产(存在) 竞争力过程。
这里讲的资产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是银行竞争力现实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我们所讲的银行绩效的比较。
通过竞争力方程,我们可以看出,银行竞争力包括现实竞争力(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子)和潜在竞争力(这一存在竞争力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
现实竞争力是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代表着银行在报告期时间点上的竞争力现实结果,是一种现实的存在概念,由一个时间剖面的一系列显示性指标集组成,主要包括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经营能力、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等财务会计指标。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 )的研究起步较早,且已经有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在近十多年来,绩效考核更是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具体来讲,国外对于绩效考核的研究如下:在上个世纪80年代,学者开始对绩效考核进行大量的研究,在这个阶段主要集中在对绩效考核量表的制定以及绩效考核者的观察技能等方面,旨在减少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Landy 和Farr(1980)在研究中发表了绩效评定相关文献,在这个文献中他们指出在绩效考核之中,绩效考核者对于绩效信息的加工过程对绩效评定的效果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评定误差的减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绩效考核的精度与准确度1。
之后在对绩效考核的研究中开始转向于实验性的研究,针对绩效考核效果指标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具体的研究中有些学者认为绩效考核的效果受到了绩效考核体系本身结构的影响,对绩效考核体系的优化以及绩效考核者的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绩效考核的精度。
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学者针对绩效考核的研究更加深入,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了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对绩效本身的分类以及对绩效的科学界定。
第二个方面是对各种认知因素以及人格性因素对于绩效考核的影响,同时在这个研究主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评估的因果模型。
在具体的研究中,针对绩效的内涵,主要有两个不同的观点。
Bernardin (1984)等在研究中认为所谓的绩效就是在特定的时间范围之内,在进行特定的工作职能活动或者是在特定的行为之中产生的产出记录2。
这种对绩效的界定从本质上来说是将绩效与任务的完成等同起来。
但是在对绩效内涵的研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对于绩效的界定更倾向于行为。
Sager(1993)等在对绩效的研究中认为绩效并不是活动的结果,而应该是活动的过程,是可以进行观察的行动或者是行为,同时这些行为是能够通过个体的控制实现3。
对绩效本身结构的探讨之中,针对工作绩效Katz(1978)提出了三维分类方法。
《2024年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范文
《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加剧,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盈利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提升其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在服务地方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外资银行的进入,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研究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其经营效率、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服务质量等方面。
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然而,由于各地区、各银行之间的差异,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和程度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本文以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其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各银行年报、银监会公布的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
五、实证研究1. 变量选择与模型构建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服务质量、宏观经济因素等作为影响因素,以城市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被解释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2. 描述性统计分析通过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等指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其盈利能力存在一定关系。
3. 实证结果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和服务质量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对盈利能力具有正向影响,而风险控制则对盈利能力具有负向影响。
此外,宏观经济因素如GDP增长率、市场利率等也对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六、讨论与结论1. 讨论本文研究表明,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风险控制和服务质量是影响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商业银行竞争力形成机理文献综述
c i e n c y f r o n t i e r ) 来分 析 影 响 商业 银 行 效 率 的 因素 ; 国内 Ch o , 2 0 0 8 ; R o b e  ̄H u g g i n s& H i r o I z u s h i , 2 0 0 9) 。在 国
前 言
一
、
美 国在 2 0 世纪 7 0年代 末 的一 篇政 府研 究 报告 《 全球 竞
商 业银 行 竞争 力 的形 成 和培 育一 直 是理 论界 、 实 务 争—— 新 的现 实》 中提 出 , 但 至 今 国 内外 学者 还 没 有 确 界 关心 的重 要 问题 之 一。国外 学者一 般认 为效 率是竞 争 定 一 个 统 一 的 “ 竞争 力” 定义( A l l i s o n E i r J e n k s , 2 0 0 2 ;
思, 以促进未来研究的深入。
定的外部环境 中, 整合各种资源、 创造 比竞争对手更 多 产出的能力 , 其本质是上效 率 ; 杨家才( 2 0 0 8 ) 等认为商
二、 竞争力及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界定
业银行竞争力是通过更优的风险管理和服务持续创造
要关注 的是企 业 竞争 力。 Mi c h a e P l o r t e r 【 1 9 9 0) 认 为 企 业 竞 争 力 特 指企 业
复杂性 : 商业银行组织的层次性 、 金融产 品和信息系统
的 复 杂 性导 致 了股 东 、管 理 层 和 员工 之 间的 信 息不 对 的劳 动 生产 率 ( 转 自周 建 2 0 0 2 , P 4 5 ) , 英 国政 府 在 1 9 9 5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最新】
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一、关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成果“能力整合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技能的整合,是多方面的技能、互补性资源和运行机制的有机融合。
“组合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在一定历史时空条件下获得的高于竞争对手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力、整合能力与创造盈余能力的优势集合体,即核心竞争力=资源能力势差+整合能力势差+创造盈余能力势差。
“构成要素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由技术、产品、人才、服务、流程、银行文化、价值观、机制、管理等要素;业务经营能力、金融创新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和内部控制能力等要素构成。
“能力论”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与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要素高度融合的能力。
在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领域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焦瑾璞(2001)建立了一个包含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个方面若干个具体指标的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李俊凯(2002)把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成9个板块:市场占有能力指标、盈利性指标、安全性指标、流动性指标、经营能力指标、收入结构指标、管理水平、金融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分别研究每个板块银行的竞争力,再综合评价每个银行的竞争力;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2004)以首都地区中外资银行的经营机构为样本,通过外部环境因素、银行经营状况、市场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五个方面比较其竞争力情况,发现中外资银行的综合竞争力悬殊。
但对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比较少且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马长有(2003)从商业银行的经济实力、管理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员工素质竞争力、环境竞争力五个方面建立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并介绍了基于最大隶属度的模糊数学评价方法。
温彬(2004)认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个不断发现、识别培育和提升的过程。
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金融技术,制度保障是组织结构,载体是人力资源,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反映银行业的本质:以人为本,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最终实现银行盈利。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外关于银行竞争力的研究还十分不足,在衡量和评价银行业竞争力的问题上缺乏实践探索和理论支持。
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进行竞争力分析和建立评价模型,为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依据。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目前,对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还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定义,主要是基于企业竞争力理论,针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各有侧重。
本文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原则下,充分运用其竞争资源、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较竞争对手占相对优势,并表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用数理函数表示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F(资源、内部能力、外部环境)该定义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1.商业银行竞争力是一种综合实力,不仅是多种资源的融合,更是多种能力以及外部因素的融合,但又不是这几种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融合的结果。
2.商业银行竞争力既反映现时状况,更注重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这与企业的业绩评价有很大的区别。
银行竞争力要反映银行现时的竞争地位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还必须包括诸如银行体系、治理结构、管理战略和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
3.商业银行经营具有高风险性,竞争力评价必须将抗风险能力、安全性考虑在内,应更注重盈利基础上的持续发展,防范风险并使利润最大化。
4.商业银行竞争力水平高低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与其他银行相比较的结果,体现商业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二、商业银行竞争力构成要素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的内涵决定了其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是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的研究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的环境因素。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竞争环境为国内环境,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经济景气、监管和司法制度等几个方面。
2.银行规模。
从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中可以得出,规模与竞争力并不是成正比关系,并不是规模越大银行竞争力越强。
3.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国家的经济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Jorgenson.D.W,2001)。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本文研究对象是国有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商品和提供金融服务的一类特殊现代企业。
当今,竞争力研究已得到广泛关注,对商业银行进行充分、全面和专业的竞争力理论分析,不仅能让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商业银行的发展全貌,认识这个产业所起到的巨大社会经济影响效应,还能探寻其所面临到的缺陷和瓶颈,为产业的自身发展和建设明确了更有效,更积极的方向。
一、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研究源于竞争力理论的研究。
竞争力及银行竞争力存在的前提是竞争。
因此,研究银行竞争力首先要研究竞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竞争与竞争力的关系,认清竞争力及银行竞争力的本质。
(一) 竞争与竞争力在经济学范畴中,竞争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争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以便获得最大利益的斗争。
这种斗争在商品经济中是必然发生和普遍存在的。
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这种关系体现的是对抗而不是合作。
正因为竞争的存在,才使得资源可以合理配置,经济运行得到有效调控。
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相对于竞争对手表现出来的更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一个通过比较得到的相对概念。
竞争力的本质是厂商竞争中的比较能力,且这种能力具有动态性,即竞争主体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竞争主体之间的力量消长而变化。
竞争与竞争力是相互联系的。
竞争是竞争力的前提和原因,竞争力是竞争的结果和外在表现。
因此,不同的竞争环境、竞争方式、竞争行为产生不同的竞争。
结果,即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影响竞争结果。
一个国家培育和提升它的企业竞争力,首先要建立合理、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政策:一个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要注重对市场结构、市场阶段的分析,进而准确定位,才能制定行之有效的竞争战略和策略。
〔二 ) 竞争力的范围从范围上看,竞争力涉及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
研究银行竞争力必须首先对这些概念进行区分,一方面为进一步分析银行竞争力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确定研究银行竞争力应该定位的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金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融体系的规模、效率、抗风险能力已成为促进或制约一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它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制度,经济环境,经济制度,技术条件,文化背景,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核心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竞争能力。
我们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称作商业银行竞争力,它在银行业的发展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
本文专门对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求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竞争力;商业银行;理论综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8130
1前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内商业银行与欧美发达国家的老牌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未来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世界银行界拥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我们自己商业银行的竞争
力理论,以便为今后的生存、竞争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早期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综述
21古典经济学的竞争理论
亚当?斯密最早研究了竞争力,并在他的经典著作《国富论》中将其发展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经济哲学理论。
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只有充分自由的市场才可以让国家财富不断增长。
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对于市场的盲目干预最终会导致市场运作发生紊乱,国家财富下降,而对于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事业来说,若让其自由发展,参与者自由竞争,最终不仅会增加参与者个体的利益,还会促进社会总体利益的增长。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学说。
他认为只要竞争没有受到国家政府的干预,充分存在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供给与需求就会无形中保持一致[2]。
按照他们的观点,银行业内的所有商业银行只要能够充分的竞争,没有遭受任何国家政府的行政干预,那么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提高是必然的。
22产业竞争力理论
20世纪30年代,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在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JRboinson)研
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竞争理论,即SCP (结构―行为―绩效)理论[3]。
原本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是静态单向的,是以经验分析方法为主要分析方法的分析理论,但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以及新型的博弈分析工具的出现,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现代产业竞争力理论阶段[4]。
现代产业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范围增加了企业的产权状态与产权结构这两个因素,并将其作为企业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的重要部分,这是与原本产业竞争力理论最大的不同点。
产业竞争力理论用产权结构、国家政策以及企业的利润率、规模效益等指标来评价其竞争力,初步勾画出了用来研究产业竞争力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
这一理论对于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3现代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综述
31波特竞争力模型
波特(Porter Mihceal,1980一1990)在《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国家竞争力优势》、《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和《竞争论》这五本书中阐明了产业竞争力影响主要来自内部与外部。
外部因素很简单,就是企业对外部影响的应对能力[5],而内部因素则是由
五种作用力组成,它们分别是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砍价能力、卖方砍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国际上公认波特的竞争力理论是所有竞争力理论中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理论,它给我们的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提供的一个全新的视野,强调了商业银行若想有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充分考虑外部与内部影响因素,尤其是内部的那五种作用力的影响。
32银行业竞争力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MD)主要根据商业银行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来衡量该商业银行的竞争力[6]。
它们认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主要包括银行规模、中央银行政策、银行资产额、存贷款利差以及法律监督。
由于英国《银行家》对世界各个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排名具有很悠久的历史,其在国际金融界也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从而它的评价指标必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它的评估指标包括:资产、资本资产比率、利润、经营状况。
4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理论综述
41比较分析理论
以焦瑾璞(2002)[7]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了中
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比较研究的理论模型,认为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包括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竞争环境和竞争态势这四个方面,并根据这四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四大国有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该理论的局限在于没有考虑定性的影响因素。
42综合系统理论
以朱纯福(2002)[8]为代表的学者根据一些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受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这种影响是具有系统性的。
外部因素有:司法制度的健全性、监管的有效性、经济景气情况和经营环境;内部因素有:盈利能力、银行经济资本、风险结构、银行营运价值、银行品牌效应、产权与公司治理、非利息收入、新业务和新技术、经营策略与管理质量。
该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只能进行定性的描述,可操作性不强。
43其他
其他学者则是采用不同的实证方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
李元旭等(2000)[9]结合企业的特征和上市商业银行经营货币资金活动的特点,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对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聂莉萍、毛定祥(2004)[10]也有相似的研究。
范伟强(2001)
[11]通过运用指标数据逐一进行对比的方法对国有上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和分析。
宋文昌(2007)[1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五家上市的股份制上市商业银行从规模指标、监管指标、发展指标和竞争指标四大方面展开定量研究。
运用比较分析法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学者还有很多。
然而另外一些学者另辟蹊径,建立了包含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的上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分别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李双文(2005)[13])、加权评分法和因子分析法(裴云兰(2007[14])、主成分分析法(迟国泰、郑杏果、杨中原(2009)[15])、因子分析法(魏倩(2008))进行了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