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2018年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课:社戏/鲁迅(共3课时)教学目标:一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来源:二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一安排3教时。
二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
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
[来t]教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事。
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
社戏鲁迅(板书)二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
”(《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
少年时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
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社戏》就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
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儿”)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初二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初二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案标题:初二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初二语文下册全册,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草房子》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草房子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了解《草房子》的作者、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4. 文学鉴赏:讨论《草房子》的主题、结构和情感表达。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
第二课:《人生》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人生的多样性,引起学生的思考。
2. 学习目标:了解《人生》的作者、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4. 文学鉴赏:讨论《人生》的主题、结构和情感表达。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人生的作文。
第三课:《小石潭记》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石潭的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目标:了解《小石潭记》的作者、主题和情感表达。
3. 阅读理解: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4. 文学鉴赏:讨论《小石潭记》的主题、结构和情感表达。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然的作文。
第四课:《荷塘月色》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荷塘的美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018新教材)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说明: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1 社戏【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
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
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
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
(分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及对“社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
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 踱duó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018年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
2018年部编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社戏。
主课件配套教案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关键词汇的含义,体会准确和生动的用词。
2.培养理解复杂结构的能力,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人物分析能力。
3.研究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4.理解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过程和方法目标:1.指导学生揣摩品析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以长文短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研究效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之情。
2.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活泼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朗读法、探究揣摩法。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情景入境:通过图片展示介绍社戏,以及戏曲角色生、旦、净、丑、末等。
二、作者简介:介绍___,原名___,字豫才,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三、检查预:1.读一读关键词汇,包括归省、行辈、惮、旺相、棹、渔父等。
2.研究字词的音义,包括惮(怕、畏惧)、踱(来回地走)、归省(回家看望父母)、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凫水(游泳)、潺潺(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絮叨(翻来覆去的说)、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弥散(弥漫消散)。
3.自读口答,包括课文的体裁是小说,作者是___,节选自他的《呐喊》,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本文围绕“看戏”写了___公公、___、___、外祖母、母亲等人物,展示了中国绍兴地区的民俗风情,是初夏时令。
四、解题,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2018年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全册)-文档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全册)内容预览:1.藤野先生(总第1一3课时)鲁迅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欣赏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导入新课: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我们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
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访《藤野先生》吧!2、展示学习目标(1)解决字词(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分析第一部分。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教诲系住芦荟瞥见畸形匿名诘责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油光可鉴绯红(2)解释词语。
宛如绯红油光可鉴驿站掌故不逊诘责杳无消息瞥见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1.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
2.朗读第一部分,想一想,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3.提问“东京也无非这样。
”“无非”的意思是什么?表现出作者一种什么情绪?4.提问:“油光可鉴”一词中“鉴”的本义是什么?词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里是什么意思?5.提问:“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新教材)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说明: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第 1 页共136 页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班级八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2018年审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科目语文每周节数节总授课节数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12 3 周第一单元1社戏2回延安3安塞腰鼓4灯笼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222222第45 6 周第二单元5大自然的语言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7大雁归来8时间的脚印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222222第78 9 周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10小石潭记11刻舟记12诗经二首写作:学写读后感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22222222第10周期中复习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9第 2 页共136 页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教学班级八年级教科书名称及册数(2018年审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科目语文每周节数节总授课节数节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节数实授节数出入原因第111213 周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演讲词13最后一次演讲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22222222第1415 16周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19登勃朗峰20一滴水经过丽江写作:学写游记口语交际:即时讲话222222第1718 19周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22礼记二则23马说24唐诗二首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课外古诗词诵读第 3 页共136 页第 4 页 共 136 页第20周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及考试 91 社 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18学年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目录1 风筝 (1)第一课时 (1)第二课时 (3)2 背影 (6)第一课时 (6)第二课时 (7)3 下棋 (10)4 合欢树 (13)第一课时 (13)第二课时 (15)5 纪念白求恩 (17)第一课时 (17)第二课时 (19)6 想和做 (21)7 最苦与最乐 (24)8 换个角度看问题 (27)9 智取生辰纲 (29)10 范进中举 (32)11 杨修之死 (35)12 香菱学诗 (38)13 南京大屠杀 (41)14 一个青年摄影师和四个文化名人 (44)15 善待家园 (48)16 滑铁卢之战 (50)17 诗词五首 (53)十五从军征 (53)诉衷情 (5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55)满江红 (56)朝天子.咏喇叭 (57)18 曹刿论战 (58)19 邹忌讽齐王纳谏 (61)第一课时 (61)第二课时 (62)20 周亚夫军细柳 (65)21 诗词五首 (67)归园田居 (6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7)终南别业 (68)渔家傲 (70)长相思 (70)22 桃花源记 (72)第一课时 (72)第二课时 (76)23 岳阳楼记 (78)第一课时 (78)第二课时 (79)24 醉翁亭记 (82)第一课时 (82)第二课时 (83)1风筝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鲁迅生平简介,积累本课字词。
2.预习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理解全文的中心大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由歌曲《三月三》引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电脑课件展示,有声有形,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
2.互谈感受:前后左右自由互谈儿时放风筝或玩其它游戏的情景和感受。
3.引入正课:风筝或其它游戏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如果有人剥夺你游戏的权利,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今天我们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误解与冲突。
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版全册备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备课主备人潘昆龙一、本册教材结构及内容本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主要包括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内容,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还安排了写字。
附录为语法知识。
本册教材阅读内容六个单元共有24课,各单元阅读内容分别是:第一单元,叙事散文;第二单元,议论文;第三单元,章回小说;第四单元,报告文学;第五、第六单元,古代诗文。
全册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9篇。
二、本册教材特点1. 注重立意和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国家主权意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与语文学习相融合。
2. .结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继续以单元为序,编排多种文体,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3. 保持听说读写整体推进的特色,强化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4. 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三、教学目标、任务和教学要求。
1、基础知识方面的目标:默读叙事散文、议论文、章回小说和报告文学。
掌握一定的阅读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
根据上下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弄清文章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写的详,哪件事写的略。
事件之间有何联系。
学会欣赏诗歌,体会诗歌中丰富多彩想象,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感情。
继续提高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写作能力,这一册继续练习写记叙文,能够写出一篇富于真情实感,语言生动,语句优美,且富有一定写作技巧的完整的记叙文。
3、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通过本册的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学会欣赏美,体会事物中蕴含着的哲理,从而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且通过投影仪,微机、录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4、创新意识。
从课堂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上,在听好课的同时,利用一切机会大胆发言,这对于听好课具有积极作用。
2018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18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1社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简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简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简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初步了解了坤和鹏是什么动物,坤和鹏在课文中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逍遥”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识到要志存高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难点了解庄子的世间万物的活动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和束缚。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庄周梦蝶》的寓言故事导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突然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必定有区别,这就是所说的化为物(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庄周就是这样的浪漫,这样的富有想像力。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庄周:ppt:庄子名周,战国宋人。
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北冥有鱼》,《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介绍逍遥游。
ppt:《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1、学生结合注释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两遍,然后抽一学生朗读,教师指正读音。
3、全班同学齐读。
4、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并提出疑问。
ppt:愤怒地飞走,它的翅膀像云一样挂在天空。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彩。
南冥者,天池也。
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环旋而上几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部编】2018最新人教语文八年级(下)全一册精选优质教案
第1课 社戏【导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学习小说三要素。
理解人物和环境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串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在成人后,回忆这段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有一种永生难忘的体验。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社戏》,去点燃我们追忆童年的情感之火吧!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归省.(x ǐng) 行.辈(h áng) 惮.(d àn) 絮叨..(x ù dao) 怠.慢(d ài) 撺掇..(.cu ān duo) 凫.水(f ú) 潺.潺(ch án) 蕴藻.(.z ǎo) 家眷.(ju àn) 皎.洁(ji ǎo) 漂渺.(mi ǎo) 纠葛.(g ã) 2.词语解释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8新版全册)
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笔力千钧,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尝试用“唱诗”的新方法进行诗歌的背诵训练。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会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
3.批判性地学习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2、对学生进行“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教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设想】
、自主学习:
赏析写景抒情诗歌的基本方法:
朗读(初步感知诗情)——收集(诗歌的有关资料)——品味(诗歌的语言)——想象(身临诗中之境)——联想(体会诗人之情)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
[精品K12]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民风民俗.《社戏》教学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理清结构。
2.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之情,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时间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童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童年的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我们曾陪童年鲁迅从“百草园”走到了“三味书屋”,今天我们继续追寻另一段有他童年影子的难忘经历——《社戏》二、整体感知.播放【影音资源】《鲁迅》,了解作家作品。
2.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潺潺(chán)不惮(dàn)怠慢(dài)撺掇(cuānduo)凫水(fú)踱(duó)吁气(xū)宛转(wǎn)絮叨(xù)磕(kē)舀水(yǎo)蕴藻(yùnzǎo)(2)解释词语归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惮:怕,畏惧。
怠慢:冷淡。
怠:轻慢。
慢:态度冷淡。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行辈:排行和辈分。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3.速读全文,重点语段播放【影视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1)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吗?(2)本文的人物有谁?的线索是什么?(3)围绕“社戏”这条线索,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4)本文题目是“社戏”,但真正写社戏的内容却不多,能否把题目改为“童年”或别的什么标题?为什么?(5)课文以“社戏”为线索,贯串全文,作者是怎样安排材料顺序的?明确(1)主要叙写“我”儿时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时,夜晚驾船去赵庄看戏的事。
20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案共3篇
20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案共3篇20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案1 2018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大雁归来》教案一、课文简介本课文为一篇记叙文,讲述了冬天大雁飞往南方,春天归来北方的故事。
文章通过对大雁群体的生活习性及其对人类对自然的感悟,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珍惜环境。
同时,该文章的语言简洁、优美,对提升学生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二、教学重点通过本文教学,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在其中体现的思想感情。
2.让学生通过文中描写大雁的生活习性,了解动物的天性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观念。
3.通过学生作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介绍大雁的群体生活习性来激发学生对大雁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学生自己画画来展示,同时提出以下问题:1)大雁为什么要组成群体?2)大雁飞向南方的原因?3)大雁春天归来有什么特别之处?4)你觉得大雁向南飞、向北飞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寓意?2.阅读让学生阅读本文,并借助教师提供的问题和概括性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并提炼出文中的文化内涵,比如:1)大雁群体的行为和生命状态,传递出珍惜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信息。
2)大雁向南、向北飞的过程中,反映出生命的迁徙、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恐惧。
3)大雁归来的情形,呼唤人类对于自然生命回归的共鸣。
3.分析在讲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手法,比如:1)简明、生动的语言表达,使文章通俗易懂。
2)通过描写大雁的生态环境,引发读者感悟自然之美和珍惜之情。
3)直白的叙述,表达出对生命和珍视环境的认同和敬畏。
4.写作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大雁回归”为主题,写一篇有思想性和情感性的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活用阅读、分析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建议1.针对学生水平不同,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方法,让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一起读文章,进行交流学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春季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简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阅读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抒情。
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受。
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古诗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八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
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1、知识积累与运用:(1)掌握八年级下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能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教育学习文章】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人教
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民风民俗
.《社戏》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理清结构。
2.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向往之情,启发
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感悟社戏中的人物美、人情美、景色美。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童年的生活犹
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
尽、道不完。
我们曾陪童年鲁迅从“百草园”走到了“三味书屋”,今天我们继续追寻另一段有他童年影子的难忘经历——《社戏》
二、整体感知
.播放【影音资源】《鲁迅》,了解作家作品。
2.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潺潺(chán)
不惮(dàn)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o)
凫水(fú)
踱(duó)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磕(kē)
舀水(yǎo)
蕴藻(yùnzǎo)
(2)解释词语
归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惮:怕,畏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说明: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1社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 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但已不是作者的自传,而是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所以不能把“我”看成就是鲁迅。
原文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部分。
目标导学二:把握线索,概括文章事件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个线索课文写了哪几件事?仿照“夏夜行船”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
明确:(1)线索:看社戏。
(2)七件事:①随母归省;②钓虾放牛;③戏前波折;④夏夜行船;⑤船头看戏;⑥月夜归航;⑦六一送豆。
2.上述哪些事是详写?哪些事是略写?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明确:详写的是③④⑤⑥,略写的是①②⑦。
因为文章主要内容是看社戏,所以看社戏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戏途中、去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等详写;其他情节略写。
3.“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者在“看戏”这部分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写得起伏有致。
如写看戏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转机。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三次波折:①叫不到船;②不准和别人去;③外祖母要担心。
三次转机:①八叔的船回来了;②小伙伴们与“我”同去;③双喜写包票。
好处:①笔法曲折,文气摇曳,为看社戏做好充分的铺垫;②初步表现小伙伴的热情、能干等特点,尤其是双喜。
目标导学三: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1.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运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本文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都非常有特色,请分别找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景物描写:①“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这里从嗅觉、触觉、视觉角度写两岸的景物和月色,描绘了一幅水乡月夜美景图。
②“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表现了“我”去看社戏时急切、激动的心情。
人物描写:①“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运用“点”“磕”“退后”“上前”这些动作描写表现小伙伴们驾船熟练敏捷的技巧、勤劳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戏时的愉快的心情。
②“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
’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通过对阿发的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他的善良淳朴、憨厚无私。
2.文章在记叙的过程中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渗透渲染着“我”的心情,请概括“我”看戏前后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明确:看戏前的波折:盼望→难过、沮丧→欢喜→急切、激动看戏中感受:高兴、愉悦→失望看戏后归航偷豆:轻松愉快教师总结: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穿插使用的。
描写可以使文章更生动饱满,议论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
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是一种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达方式,这种把强烈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之中,使感情同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议论融合在一起而自然流露出来。
我们写作文也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三、板书设计 社戏⎩⎪⎨⎪⎧看戏前 随母归省 钓虾放牛 ―→略看戏中 戏前波折 夏夜行船 船头看戏 月夜归航―→详看戏后 六一公公送豆 ―→略 多种表达方式⎩⎪⎨⎪⎧描写⎩⎪⎨⎪⎧景物描写:视觉、嗅觉、听觉、触觉人物描写:动作、语言、心理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议论:画龙点睛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说《社戏》的故事情节和表达方式。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社戏》中提到的人物的形象,品味童真童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分析言行,概括人物性格1.这篇小说人物众多,谁是贯穿始终的人物?谁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明确:贯穿始终的人物:“我”;主要人物:双喜。
2.结合双喜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点。
明确:(1)当“我”看社戏受到波折时,双喜大悟似的提议——表现双喜聪明。
(2)当外祖母担心都是孩子时,双喜大声打包票——表现双喜反应灵敏,考虑周到,善解人意,办事果断。
(3)看戏时双喜分析铁头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现双喜聪明、细心。
(4)归航偷豆时征求豆主人阿发的意见——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双喜以为再多偷,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表现双喜考虑周到;吃完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并考虑好对策——表现双喜考虑事情周到。
(5)双喜送“我”回到家,“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表现双喜做事有始有终。
(6)双喜回答六一公公的问话——表现双喜反应灵敏。
小结:双喜是一个聪明、机灵、善解人意、考虑周到、办事果断的“好孩子头”。
3.六一公公是怎样的一个老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明确:六一公公是一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诚的老人。
从以下方面可以看出:①“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证实双喜他们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责他们踏坏了庄稼——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②“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还问“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
③六一公公夸自己的豆好:“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
”——表现六一公公好强。
④六一公公送豆给母亲和“我”吃——表现六一公公淳朴、好客、热诚。
4.阿发和桂生在偷豆一节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点?明确:阿发憨厚、无私。
桂生机灵、勤快。
目标导学二:揣摩语句,感受童真童趣本文的语言生动、简练、幽默,处处蕴含着童真童趣,仔细揣摩文中相关语句段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总之,是完了。
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明确:“是”加重语气,三个“了”表达了“我”无可奈何的心情。
想象听到锣鼓声,更加突出“我”对看社戏的渴望心情。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明确:“轻松”“舒展”与上文的沮丧、失望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3)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明确:“支撑”真实地写出了“我”的困倦,但“我”却“仍然看”,反映了“我”既觉得无趣,又不甘心就此回去的心理。
(4)品评“偷豆”一节,感受小伙伴们的天真纯朴。
明确: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偷”中凝结着小伙伴们诚恳待客的热情;“偷”中跳动着小伙伴们纯洁无私的心;“偷”中反映着小伙伴们周到细致、天真纯朴的天性。
“偷”,一改一般意义上的“残酷、自私、遭人唾弃性”,而成为一种热情的、无私的、天真质朴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欢乐。
目标导学三:拓展对比,探究思想情感1.“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句话怎样理解?明确:这句话作为小说的结尾意味深长。
其实那夜的戏并不怎么好看,那夜吃的豆也是普通的罗汉豆,作者怀念那夜的戏和豆,实际上是怀念平桥村的朴实、勤劳、聪慧的小伙伴们和有趣的生活。
“我”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对比《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对作者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体会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资料链接:鲁迅作品《社戏》在结构上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写“我”在北京看过的两次戏,一次是在北京的戏院,戏院里嘈杂、拥挤、混乱的环境让“我”非常的厌恶。
另一次是募集水灾捐款,因为捐款的方式是买戏票,因此机缘巧合的又看了一次戏,但却遭遇尴尬,没有看完便离了场,两次看戏给“我”的感觉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我”儿时在赵庄看戏的感受和经历。
明确:地点不同:都市和乡村;心情不同:沉重压抑与轻松自在。
通过前后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风景、人情美的怀念,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板书设计社戏⎩⎪⎨⎪⎧⎭⎪⎬⎪⎫双喜:聪明、热情、机灵、能干、善解人意、做事周全桂生:热诚阿发:纯真无邪、憨厚无私六一公公:善良、淳朴、好客民风淳朴人情美→赞美与向往 可取之处 课上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不给学生太多限制,重视理解体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知文章。
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引导学生思考感悟的环节做得不错。
不足之处由于文章记载的故事距离现在时间久远,部分细节学生感受不深,在这方面需要更进一步地做足课前预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