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及25 个乡镇(街道)

合集下载

【最新公文】涪陵区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最新公文】涪陵区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涪陵区行政区划调整情况一、撤销16个乡6个镇石龙乡、中峰乡、仁义乡、丛林乡、土地坡乡、天台乡、卷洞乡、山窝乡、梓里乡、酒店乡、惠民乡、太和乡、聚宝乡、新村乡、石和乡、两汇乡。

李渡镇、龙桥镇、白涛镇、镇安镇、堡子镇、致韩镇。

二、更名1个乡将原明家乡更名为大顺乡。

其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

三、新设立3个街道李渡街道。

管辖原李渡镇、致韩镇、石龙乡和义和镇大鹅、双溪、盘龙等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共30个村,7个社区,幅员面积169.09平方公里。

街道办事处驻太乙门(原李渡镇政府驻地)。

龙桥街道。

管辖原龙桥镇和酒店乡所属行政区域,共11个村,2个社区,幅员面积90.80平方公里。

街道办事处驻龙桥(原龙桥镇政府驻地)。

涛街道。

管辖原白涛镇和山窝乡所属行政区域,共16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217.20平方公里。

街道办事处驻陈家嘴(原白涛镇政府驻地)。

四、扩大1个乡10个镇5个街道的行政区域同乐乡。

管辖原同乐乡、聚宝乡所属行政区域,共13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97.45平方公里。

乡政府驻同乐场(原址)。

义和镇。

管辖原义和镇(大鹅村、双溪村、盘龙村除外)和镇安镇所属行政区域,共13个村,4个社区,幅员面积107.69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义和场(原址)。

百胜镇。

管辖原百胜镇(梨坪村除外)和丛林乡(杉树湾村除外)所属行政区域,共19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150.76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百家场(原址)。

焦石镇。

管辖原焦石镇和卷洞乡所属行政区域,共15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167.07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焦石坝(原址)。

珍溪镇。

管辖原珍溪镇、中峰乡、仁义乡和丛林乡杉树湾村和百胜镇梨坪村所属行政区域,共27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181.45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珍溪场(原址)。

清溪镇。

管辖原清溪镇和土地坡乡所属行政区域,共9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79.33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清溪场(原址)。

马武镇。

管辖原马武镇、太和乡和惠民乡所属行政区域,共18个村,1个社区,幅员面积161.53平方公里。

全国各省市县镇村 2

全国各省市县镇村 2

全国各省市县镇村北京14区2县东城区10 街道东华门街道14社区:多福巷、银闸、普渡寺、霞公府、东厂、智德、南池子、黄图岗、灯市口、正义路、甘雨、校尉、台基厂、韶九景山街道9社区:隆福寺、吉祥、黄化门、钟鼓、魏家、汪芝麻、美术馆、景山东街、皇城根北街交道口街道10社区:交东大街、福祥、大兴、细管、府学、帽儿、鼓楼苑、菊儿、南锣鼓巷、圆恩寺安定门街道12社区:头条、北锣、国子监、钟楼湾、宝钞南、五道营、豆腐池、空后、分司厅、国祥、国旺、花园北新桥街道16社区:海运仓、北新仓、十二条、门楼、十三条、民安、板桥、九道湾、北官厅、青龙、小菊、藏经馆、炮局、草园、二条、前永康东四街道10社区:南门仓、东四北大街南、二条、罗家、五条、铁营、豆瓣、八条、总院、十条朝阳门街道14社区:史家、内务部街、演乐、朝东、礼士、头条、朝西、南小街、竹杆、小牌坊、大方家、芳嘉园、新鲜、南竹杆建国门街道14社区:泡子河、丰收、东堂子、东总布、赵家楼、西总布、大雅宝、干面、北极阁、禄米仓、镇江、苏州、崇内大街、外交部街东直门街道14社区:王家园、新南、胡家园、新中街、清水苑、新中街西里、二里庄、十字坡、察慈、东外大街、东中街、东环、香河园北里、香河园和平里街道26社区:交通大院、林调、民旺、上龙、柏林、六区、五区、安德路、二区、冶金大院、七区、六铺炕、化工大院、安德里、兴化、人定湖、小黄庄、总政大院、安贞苑、地坛、黄寺、新建路、东河沿、西河沿、青年湖北里、青年湖西城区7街道西长安街街道12社区:南北长街、府右街南、光明、西交民巷、北新华街、六部口、和平门、钟声、太仆寺街、西黄城根南街、义达里、西单北大街新街口街道21社区:新街口西里二区、新街口西里一区、新街口西里四区、北草厂、新街口西里三区、玉桃园、西四北头条、西四北三条、西四北六条、育德、前公用、半壁街、南小街、冠英园、大觉、富国里、安平巷、官园、宫门口、北顺、中直月坛街道32社区:月坛西街、月坛北街南、月坛南街、铁三区、三里河一区、三里河、南沙沟、复北、铁二、二炮、二七路、二区一、二区二、三区一、三区二、三区三、地藏庵、木北一、木北二、复外一、复外二、白云观、真一区、广二区、西便门、铁一、真二区、广一区、汽南、汽北、木南、铁四展览路街道21社区:文兴街、朝阳庵、三塔、新华南、百万庄东、百万庄西、车公庄、新华东、新华里、榆树馆、德宝、团结、北营房西里、北营房东里、黄瓜园、露园、阜外西、洪茂沟、阜外东、南营房、万明园德胜街道26社区:石油、安德路南、六铺炕水电、六铺炕电力、安德路北、六铺炕煤炭、德外大街东、新外大街南、德胜里、德外大街西、新明家园、新风中直、新外大街北、新康、马甸、人定湖西里、黄寺大街西、双旗杆、北广、黄寺大街24号、裕中西里、裕中东里、阳光丽景、新风街1号、德外、新外大街31号金融街街道23社区:京畿道、金融街、西太平街、二龙路、东太平街、园宏胡同、温家街、受水河胡同、文昌胡同、手帕胡同、新文化街、新华社、教育部、阜内大街西、王府仓胡同、大乘胡同、丰汇园、宏汇园、丰融园、能仁胡同、大院胡同、砖塔胡同、阜内大街东什刹海街道29社区:西四北、西安门、西什库、爱民街、大红罗厂、西巷、护国寺、菠萝仓、前铁、柳荫街、兴华、松树街、前海北沿、前海东沿、白米、景山、米粮库、旧鼓楼、双寺、鼓楼西大街、果子市、后海、双石桥、苇坑、西海北、后海西沿、蒋养房、四环、西海西海淀区21街道办事处:万寿路、羊坊店、甘家口、八里庄、紫竹院、北下关、北太平庄、海淀、中关村、学院路、清河、青龙桥、香山、西三旗、马连洼、花园路、田村路、上地、燕园、清华园、永定路5镇:温泉镇、上庄镇、苏家坨镇、西北旺镇、四季青镇3乡:玉渊潭乡、海淀乡、东升乡2地区办事处:万柳、东升朝阳区23街道办事处:朝外、劲松、建外、呼家楼、八里庄、三里屯、团结湖、双井、垡头、左家庄、小关、和平街、酒仙桥、首都机场、潘家园、六里屯、麦子店、香河园、亚运村、望京、安贞、大屯、东湖20地区办事处:南磨房、高碑店、将台、太阳宫、奥运村、小红门、十八里店、三间房、东风、常营、管庄、孙河、王四营、东坝、黑庄户、崔各庄、豆各庄、金盏、平房、来广营丰台区14个街道:右安门街道、太平桥街道、西罗园街道、大红门街道、南苑街道、东高地街道、东铁匠营街道、卢沟桥街道、丰台街道、新村街道、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马家堡街道、和义街道2个地区:方庄地区、宛平城地区2个镇:长辛店镇、王佐镇3个乡:卢沟桥乡、花乡乡、南苑乡石景山区10街道:八宝山、老山、八角、古城、苹果园、金顶街、北辛安、广宁、五里坨、鲁谷通州区4街道:北苑、中仓、新华、玉桥2地区:永顺地区、梨园地区10镇:永顺镇、宋庄镇、潞城镇、梨园镇、张家湾镇、台湖镇、马驹桥镇、西集镇、漷县镇、永乐店镇1民族乡(于家务回族乡)顺义区2街道:胜利街道、光明街道7区:仁和地区、后沙峪地区、天竺地区、杨镇地区、牛栏山地区、南法信地区、马坡地区13镇:石园街道、高丽营镇、李桥镇、李遂镇、南彩镇、北务镇、大孙各庄镇、张镇、龙湾屯镇、木林镇、北小营镇、北石槽镇、赵全营镇3办事处:空港街道办事处、旺泉街道办事处、双丰街道办事处房山区6街道(城关街道[1]、东风街道、向阳街道、迎风街道、新镇街道、星城街道)3地区(良乡地区、琉璃河地区、周口店地区)11镇(长阳镇、阎村镇、窦店镇、韩村河镇、石楼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河北镇)6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南窖乡、霞云岭乡、蒲洼乡)大兴区5街道办事处:兴丰街道办事处、林校路街道办事处、清源街道办事处、观音寺街道办事处、天宫院街道办事处5地区办事处:亦庄地区办事处、黄村地区办事处、旧宫地区办事处、西红门地区办事处、瀛海地区办事处9镇:青云店镇、采育镇、安定镇、礼贤镇、榆垡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魏善庄镇、长子营镇昌平区5地区:南口地区、马池口地区、沙河地区、、回龙观地区、东小口地区10镇:阳坊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北七家镇、兴寿镇、长陵镇、流村镇、十三陵镇怀柔区2街道:泉河街道、龙山街道3地区:怀柔地区、雁栖地区、庙城地区9镇:北房镇、杨宋镇、桥梓镇、怀北镇、汤河口镇、渤海镇、九渡河镇、琉璃庙镇、宝山镇2民族乡: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平谷区2个街道办事处:兴谷街道办事处、滨河街道办事处14镇:平谷镇、峪口镇、马坊镇、金海湖镇、东高村镇、山东庄镇、南独乐河镇、大华山镇、夏各庄镇、马昌营镇、王辛庄镇、大兴庄镇、刘家店镇、镇罗营镇2个乡:熊儿寨乡、黄松峪乡门头沟区4街道: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1地区:王平地区8镇:潭柘寺镇、永定镇、龙泉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密云县、17镇:密云镇、溪翁庄镇、西田各庄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巨各庄镇、穆家峪镇、太师屯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大城子镇、东邵渠镇、北庄镇、新城子镇、石城镇1地区(民族乡):檀营地区(檀营满族蒙古族乡)延庆县延庆镇、康庄镇、八达岭镇、永宁镇、旧县镇、张山营镇、四海镇、千家店镇、沈家营镇、大榆树镇、井庄镇、大庄科乡、刘斌堡乡、香营乡、珍珠泉乡上海黄浦区6街道: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半淞园路街道、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老西门街道卢湾区4街道:打浦桥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五里桥街道徐汇区12街道:湖南、天平、枫林、徐家汇、斜土、长桥、漕河泾、康健新村、虹梅、田林、凌云、龙华1个镇:华泾镇长宁区9街道:华阳路、新华路、江苏路、天山路、周家桥、虹桥、仙霞新村、程家桥、北新泾1个镇:新泾镇静安区5街道:静安寺、曹家渡、江宁路、石门二路、南京西路普陀区6个街道:曹杨新村街道、长风新村街道、长寿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3个镇:真如镇、长征镇、桃浦镇闸北区8街道:天目西路、北站、宝山路、芷江西路、共和新路、大宁路、彭浦新村、临汾路1镇:彭浦镇虹口区8街道:四川北路街道、提篮桥街道、欧阳路街道、广中路街道、凉城新村街道、嘉兴路街道、曲阳路街道、江湾镇街道杨浦区11街道:江浦路、平凉路、四平路、控江路、五角场、新江湾城、大桥、定海路、延吉新村、长白新村、殷行1镇:五角场镇闵行区3街道:江川路街道、新虹街道、古美街道9镇:莘庄镇、七宝镇、浦江镇、梅陇镇、虹桥镇、马桥镇、吴泾镇、华漕镇、颛桥镇宝山区3个街道:吴淞街道、友谊路街道、张庙街道9个镇:罗店镇、大场镇、杨行镇、月浦镇、罗泾镇、顾村镇、高境镇、庙行镇、淞南镇嘉定区3个街道:新成路街道、真新街道、嘉定镇街道7个镇:南翔镇、安亭镇、马陆镇、徐行镇、华亭镇、外冈镇、江桥镇1个新区:菊园新区1个市级工业区:嘉定工业区南苑街道(筹)、菊园街道(筹)浦东新区13个街道:潍坊新村街道、陆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桥街道、上钢新村街道、南码头路街道、沪东新村街道、金杨新村街道、洋泾街道、浦兴路街道、东明路街道、花木街道、申港街道25个镇:川沙新镇、高桥镇、北蔡镇、合庆镇、唐镇、曹路镇、金桥镇、高行镇、高东镇、张江镇、三林镇、惠南镇、康桥镇、周浦镇、航头镇、新场镇、宣桥镇、六灶镇、祝桥镇、大团镇、老港镇、书院镇、万祥镇、泥城镇、芦潮港镇1个自然保护区:九段沙自然保护区金山区1个街道:石化街道9个镇:朱泾镇、枫泾镇、张堰镇、亭林镇、吕巷镇、廊下镇、金山卫镇、漕泾镇、山阳镇松江区4个街道:岳阳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10个镇:泗泾镇、佘山镇、车墩镇、新桥镇、洞泾镇、九亭镇、泖港镇、石湖荡镇、新浜镇、叶榭镇松江工业区、佘山度假区、五厍农业园区、上海松江科技园区青浦区8个镇:朱家角镇、赵巷镇、徐泾镇、华新镇、重固镇、白鹤镇、练塘镇、金泽镇、大盈镇3个街道:夏阳、盈浦、香花桥奉贤区8个镇:南桥镇、奉城镇、庄行镇、金汇镇、四团镇、青村镇、柘林镇、海湾镇崇明县13个镇:城桥镇、堡镇、新河镇、庙镇、竖新镇、向化镇、三星镇、港沿镇、中兴镇、陈家镇、绿华镇、港西镇、建设镇3个乡:新村乡、长兴乡、横沙乡天津13区3县和平区6个街道:劝业场街道、小白楼街道、体育馆街道、新兴街道、南营门街道、南市街道河东区13个街道:铁厂街道、二号桥街道,中山门街道,富民路街道,大直沽街道,大王庄街道,唐家口街道,春华街道,上杭路街道,向阳楼街道,常州道街道,东新街道、鲁山道街道河西区13个街办事处:大营门街、下瓦房街、桃园街、挂甲寺街、马场街、越秀路街、友谊路街、天塔街、尖山街、陈塘庄街、柳林街、东海街、梅江街南开区12个街道:长虹街道、鼓楼街道、兴南街道、广开街道、万兴街道、学府街道、向阳路街道、嘉陵道街道、王顶堤街道、八里台街道、体育中心街道、华苑街道河北区10个街道:光复道街道、望海楼街道、鸿顺里街道、新开河街道、铁东路街道、建昌道街道、宁园街道、王串场街道、江都路街道、月牙河街道红桥区9个街道:西于庄街道、双环村街道、咸阳北路街道、丁字沽街道、西沽街道、三条石街道、邵公庄街道、芥园道街道、铃铛阁街道滨海新区新村街道、于家堡街道、新港街道、向阳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大沽街道、新北街道、北塘街道、渤海石油街道、胡家园街道、汉沽街道东丽区7个街道:张贵庄街道、丰年村街道、万新街道、无瑕街道、新立街道、金钟街道、华明街道1个镇:军粮城镇1个回族乡:么六桥回族乡西青区2个街道:西营门街道、李七庄街道7个镇:中北镇、杨柳青镇、辛口镇、张家窝镇、精武镇、大寺镇、王稳庄镇津南区北辰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蓟县重庆40区县渝中区12街道:朝天门、望龙门、解放碑、南纪门、七星岗、菜园坝、两路口、大溪沟、上清寺、石油路、大坪、化龙桥江北区9街道: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郭家沱、铁山坪、3镇:鱼嘴镇、复盛镇、五宝镇南岸区7街道:南山、铜元局、花园路、南坪、海棠溪、龙门浩、弹子石、7镇:南坪镇、涂山镇、峡口镇、鸡冠石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永川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双桥区、万盛区、南川区、荣昌县、大足县、璧山县、铜梁县、潼南县、綦江县、万州区、开县、云阳县、梁平县、垫江县、忠县、丰都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彭水县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18街道:安静街道、抚顺街道、新华街道、康安街道、尚志街道、正阳河街道、建国街道、安和街道、共乐街道、斯大林街道、工程街道、经纬街道、兆麟街道、新阳路街道、工农街道、通江街道、城乡路街道、爱建街道4镇:新发镇、太平镇、新农镇、榆树镇1乡:群力乡南岗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阿城区、双城市、尚志市、五常市、依兰县、方正县、宾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延寿县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建华区、铁锋区、富拉尔基区、昂昂溪区、碾子山区、梅里斯达斡尔族区、讷河市、克山县、克东县、甘南县、富裕县、依安县、拜泉县、龙江县、泰来县牡丹江市爱民区、东安区、阳明区、西安区、绥芬河市、海林市、宁安市、穆棱市、东宁县、林口县佳木斯市前进区、佳木斯向阳区、东风区、郊区、同江市、富锦市、桦南县、桦川县、汤原县、抚远县大庆市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大同区、肇州县、肇源县、林甸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鸡西市鸡冠区、恒山区、滴道区、梨树区、城子河区、麻山区、虎林市、密山市、鸡东县双鸭山市尖山区、岭东区、四方台区、宝山区、集贤县、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伊春市伊春区、南岔、友好区、西林区、翠峦区、新青区、美溪区、金山屯、五营、乌马河、汤旺河、带岭区、乌伊岭、红星区、上甘岭、铁力市、嘉荫县七台河市桃山区、新兴区、茄子河区、勃利县鹤岗市兴山区、向阳区、工农区、南山区、兴安区、东山区、萝北县、绥滨县黑河市爱辉区、合作区、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逊克县、孙吴县绥化市北林区、安达市、肇东市、海伦市、望奎县、兰西县、青冈县、庆安县、明水县、绥棱县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吉林长春市南关区、朝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高新区、经开区、净月新区、西新区(汽车开发区)、南部新城、西部新城、北部新城、长东北先导区、德惠市、九台市、榆树市、农安县吉林市船营区、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蛟河市、桦甸市、舒兰市、磐石市、永吉县四平市铁西区、铁东区、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辽河农垦管理区辽源市龙山区、西安区、东丰县、东辽县通化市东昌区、二道江区、梅河口市、集安市、通化县、辉南县、柳河县白山市浑江区、江源区、临江市、抚松县、靖宇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松原市宁江区、长岭县、乾安县、扶余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白城市洮北区、洮南市、大安市、镇赉县、通榆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图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安图县辽宁2副省级城市12地级市56区17县级市19县8自治县沈阳市10区3县1市和平区、沈河区、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东陵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新区、沈北新区、新民市、法库县、辽中县、康平县大连市6区1县3市西岗区、中山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鞍山市4区1县1自治县1市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抚顺市4区3县2开发区1高新技术开发区顺城区、新抚区、东洲区、望花区、清原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抚顺县、抚顺经济开发区、抚顺胜利经济开发区、抚顺高新技术开发区本溪市4区2自治县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丹东市3区1自治县2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锦州市6区2县2市太和区、古塔区、凌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新区、龙栖湾新区、凌海市、北镇市、黑山县、义县营口市4区2市站前区、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大石桥市、盖州市阜新市5区1县1自治县海州区、新邱区、太平区、清河门区、细河区、彰武县、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辽阳市5区1县1市白塔区、文圣区、宏伟区、太子河区、弓长岭区、灯塔市、辽阳县盘锦市2区2县双台子区、兴隆台区、盘山县、大洼县铁岭市2区3县2市银州区、清河区、调兵山市、开原市、铁岭县、昌图县、西丰县朝阳市2区2县1自治县2市双塔区、龙城区、凌源市、北票市、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葫芦岛市3区2县1市龙港区、南票区、连山区、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江苏1副省级市12地级市55区26县级市24县南京11区2县玄武、鼓楼、白下、秦淮、下关、建邺、栖霞、雨花台、浦口、江宁、六合、溧水县、高淳县无锡6区2市崇安、北塘、南长、滨湖、锡山、惠山、江阴市、宜兴市徐州5区3县2市云龙、鼓楼、铜山、贾汪、泉山、睢宁县、沛县、丰县、邳州市、新沂市常州5区2市钟楼、天宁、戚墅堰、新北、武进、金坛市、溧阳市苏州6区5市金阊、沧浪、平江、虎丘、吴中、相城、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南通3区2县3市崇川、港闸、通州、海安县、如东县、如皋市、海门市、启东市连云港3区4县新浦、连云、海州、东海县、灌云县、赣榆县、灌南县淮安4区4县清河、清浦、楚州、淮阴、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盐城2区5县2市亭湖区、盐都区、建湖、响水、阜宁、射阳、滨海、东台市、大丰市扬州3区1县3市维扬、广陵、邗江、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仪征市镇江3区3市京口、润州、丹徒、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泰州2区4市海陵区、高港区、泰兴、姜堰、靖江、兴化宿迁2区3县宿城区、宿豫区、沭阳、泗阳、泗洪山东安徽河北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商丘市安阳市新乡市许昌市平顶山市信阳市南阳市开封市焦作市鹤壁市濮阳市周口市漯河市驻马店市三门峡市济源市湖北省武汉市辖13个市辖区。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17•【字号】涪陵府办发〔2020〕116号•【施行日期】2020.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的通知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加快构建职责清晰、责权一致、高效有序的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落实《重庆市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分工方案》《涪陵区优化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的实施方案》(涪陵委办发〔2019〕30号)、《涪陵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区行政委托执法工作的决议》(涪人常〔2018〕7号)等文件精神,经区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就进一步规范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规范综合行政执法主体按照《涪陵区优化完善乡镇机构设置的实施方案》规定,乡镇(街道)由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法律法规规定或委托的农林水利、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卫生健康、文化旅游、民政管理、城市管理等领域的行政执法权。

各乡镇(街道)可根据机构设置、职能职责划分的实际情况,对个别领域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具体机构进行适当调整。

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具体执行机构,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履行本辖区行政执法责任,对集中行使的乡镇(街道)法定执法权,以乡镇(街道)名义实施行政执法;对区级执法部门委托乡镇(街道)的执法事项,依法以委托机关名义实施行政执法。

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要建立健全与区级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合执法、执法信息共享、案件移送管辖、案件首接负责等机制,形成执法合力。

区司法局要建立健全区级行政执法部门与乡镇(街道)的执法联席会议机制,根据执法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联席会议,及时研究、协调解决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行政执法效能。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制度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制度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制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12.22•【字号】涪陵府办发〔2016〕179号•【施行日期】2016.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制度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6〕179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16〕12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市政府令第282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涪陵区查处在建违法建筑工作规程》、《涪陵区存量违法建筑集中成片整治工作规程》,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1.涪陵区查处在建违法建筑工作规程2.涪陵区存量违法建筑集中成片整治工作规程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2月22日附件1涪陵区查处在建违法建筑工作规程第一条为有效制止在建违法建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和《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涪陵行政区域内查处在建违法建筑,适用本规程。

在建违法建筑是指未经用地或规划许可擅自修建、尚未完工的建(构)筑物,包括经竣工规划核实确认或者取得房屋产权证件后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

第三条涪陵新城区、各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组织村(居)民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开展巡查工作。

各村(居)民委员会应每日开展巡查工作,做好巡查日志。

村(居)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是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物业公司应加强对物业管理范围内建设活动的监管,重点对正在装修的房屋每日开展跟踪检查,做好详细记录。

第四条各村(居)民委会、物业公司发现在建违法建筑应及时劝阻,并在当日内报告所在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涪陵新城区、各园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记录,并对发现的在建违法建筑立即制止,在1日内报告区违法建筑整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违建整治指挥办)。

重庆所辖市县乡镇

重庆所辖市县乡镇

重庆重庆市(辖19个区、17个县、4个自治县。

共126个街道、584个镇、315个乡[其中8个民族乡])渝中区(辖12个街道)七星岗街道解放碑街道两路口街道上清寺街道菜园坝街道南纪门街道望龙门街道朝天门街道大溪沟街道大坪街道化龙桥街道石油路街道大渡口区(辖5个街道、3个镇)新山村街道跃进村街道九宫庙街道茄子溪街道春晖路街道八桥镇建胜镇跳磴镇江北区(辖9个街道、3个镇)华新街街道江北城街道石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寸滩街道观音桥街道五里店街道郭家沱街道铁山坪街道鱼嘴镇复盛镇五宝镇沙坪坝(辖13个街道、12个镇)小龙坎街道沙坪坝街道渝碚路街道磁器口街道童家桥街道石井坡街道詹家溪街道井口街道歌乐山街道山洞街道新桥街道天星桥街道土湾街道覃家岗镇井口镇歌乐山镇青木关镇凤凰镇回龙坝镇陈家桥镇曾家镇虎溪镇西永镇土主镇中梁镇九龙坡(辖7个街道、11个镇)杨家坪街道黄桷坪街道谢家湾街道石坪桥街道石桥铺街道中梁山街道渝州路街道九龙镇华岩镇含谷镇金凤镇白市驿镇走马镇石板镇巴福镇陶家镇西彭镇铜罐驿镇南岸区(辖7个街道、7个镇)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南坪镇涂山镇鸡冠石镇峡口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天生街道朝阳街道北温泉街道东阳街道龙凤桥街道歇马镇澄江镇蔡家岗镇童家溪镇天府镇施家梁镇水土镇静观镇柳荫镇复兴镇三圣镇金刀峡镇万盛区(辖2个街道、8个镇)万盛街道东林街道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石林镇金桥镇黑山镇双桥区(辖1个街道、2个镇)龙滩子街道双路镇通桥镇渝北区(辖12个街道、12个镇)双龙湖街道龙溪街道回兴街道双凤桥街道鸳鸯街道人和街道天宫殿街道翠云街道龙山街道龙塔街道大竹林街道悦来街道礼嘉镇石船镇大盛镇洛碛镇古路镇玉峰山镇龙兴镇统景镇大塆镇茨竹镇兴隆镇木耳镇巴南区(辖2个街道、19个镇)鱼洞街道李家沱街道花溪镇南泉镇界石镇一品镇南彭镇惠民镇安澜镇跳石镇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丰盛镇二圣镇东泉镇姜家镇天星寺镇接龙镇石滩镇石龙镇万州区(辖11个街道、28个镇、12个乡、1个民族乡)高笋塘街道太白街道牌楼街道双河口街道龙都街道周家坝街道沙河街道钟鼓楼街道百安坝街道五桥街道陈家坝街道小周镇大周镇新乡镇孙家镇高峰镇龙沙镇响水镇武陵镇?渡镇甘宁镇天城镇熊家镇高梁镇李河镇分水镇余家镇后山镇弹子镇长岭镇新田镇白羊镇龙驹镇走马镇罗田镇太龙镇长滩镇太安镇白土镇柱山乡铁峰乡溪口乡长坪燕山乡梨树乡普子乡地宝乡黄柏乡九池乡郭村乡茨竹乡恒合土家族乡涪陵区(辖5个街道、18个镇、22个乡)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北街道江东街道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南沱镇焦石镇白涛镇马武镇青羊镇龙潭镇堡子镇龙桥镇蔺市镇新妙镇石沱镇镇安镇义和镇李渡镇致韩镇丛林乡中峰乡仁义乡土地坡乡罗云乡卷洞乡大木乡山窝乡武陵山乡天台乡梓里乡酒店乡太和乡同乐乡聚宝乡新村乡明家乡增福乡惠民乡两汇乡石和乡石龙乡黔江区(3个街道、15个镇、12个乡)城东街道城南街道城西街道阿蓬江镇石会镇黑溪镇黄溪镇黎水镇金溪镇马喇镇濯水镇石家镇鹅池镇正阳镇舟白镇小南海镇冯家镇邻鄂镇中塘乡蓬东乡沙坝乡白石乡杉岭乡太极乡水田乡白土乡金洞乡五里乡水市乡新华乡长寿区(辖2个街道、16个镇)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镇邻封镇但渡镇云集镇长寿湖镇双龙镇龙河镇石堰镇云台镇海棠镇葛兰镇新市镇渡舟镇八颗镇洪湖镇万顺镇江津区(辖3个街道、23个镇)几江街道德感街道支坪街道双福镇油溪镇吴滩镇石门镇朱杨镇石蟆镇永兴镇塘河镇白沙镇龙华镇李市镇慈云镇蔡家镇中山镇嘉平镇柏林镇先锋镇珞璜镇贾嗣镇夏坝镇西湖镇杜市镇广兴镇合川区(辖3个街道、27个镇)合阳城街道钓鱼城街道南津街道云门镇钱塘镇沙鱼镇官渡镇涞滩镇龙市镇肖家镇大石镇古楼镇三庙镇燕窝镇二郎镇龙凤镇太和镇隆兴镇铜溪镇渭沱镇盐井镇草街镇双凤镇狮滩镇清平镇土场镇小沔镇三汇镇香龙镇双槐镇永川区(辖3个街道、19个镇)中山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南大街街道青峰镇大安镇金龙镇陈食镇临江镇双竹镇何埂镇松溉镇仙龙镇吉安镇五间镇来苏镇宝峰镇双石镇红炉镇永荣镇三教镇板桥镇朱沱镇南川区(辖3个街道、14个镇、17个乡)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三泉镇南平镇神童镇鸣玉镇大观镇兴隆镇太平场镇白沙镇水江镇石墙镇金山镇头渡镇大有镇合溪镇石莲乡木凉乡河图乡土溪乡乾丰乡骑龙乡鱼泉乡中桥乡铁村乡德隆乡庆元乡古花乡峰岩乡民主乡冷水关乡石溪乡福寿乡(直属县)綦江县(辖19个镇)古南镇三江镇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潼南县(辖2个街道、17个镇、3个乡)梓潼街道桂林街道上和镇龙形镇古溪镇宝龙镇玉溪镇米心镇群力镇双江镇花岩镇柏梓镇崇龛镇塘坝镇新胜镇太安镇小渡镇卧佛镇五桂镇田家乡别口乡寿桥乡铜梁县(辖3个街道、22个镇、3个乡)巴川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土桥镇旧县镇二坪镇水口镇安居镇白羊镇平滩镇虎峰镇石鱼镇福果镇少云镇维新镇高楼镇大庙镇围龙镇华兴镇蒲吕镇永嘉镇安溪镇西河镇侣俸镇太平镇小林乡双山乡庆隆乡大足县(辖2个街道、20个镇、2个乡)龙岗街道棠香街道龙水镇智凤镇宝顶镇中敖镇三驱镇宝兴镇玉龙镇石马镇拾万镇回龙镇金山镇万古镇国梁镇雍溪镇珠溪镇龙石镇邮亭镇铁山镇高升场镇季家镇古龙乡高坪乡荣昌县(辖3个街道、18个镇)昌元街道昌州街道广顺街道峰高镇直升镇路孔镇安富镇清江镇仁义镇河包镇古昌镇吴家镇观胜镇铜鼓镇清流镇盘龙镇远觉镇双河镇清升镇荣隆镇龙集镇璧山县(辖2个街道、10个镇、1个乡)璧城街道青杠街道八塘镇七塘镇大路镇河边镇福禄镇大兴镇正兴镇丁家镇广普镇三合镇健龙乡垫江县(辖14个镇、11个乡)桂溪镇新民镇沙坪镇周嘉镇普顺镇永安镇高安镇高峰镇五洞镇澄溪镇太平镇鹤游镇坪山镇砚台镇曹回乡长龙乡沙河乡杠家乡大石乡黄沙乡包家乡白家乡永平乡三溪乡裴兴乡武隆县(辖11个镇、15个乡)巷口镇火炉镇白马镇鸭江镇长坝镇江口镇平桥镇羊角镇仙女山镇桐梓镇土坎镇凤来乡和顺乡庙垭乡石桥乡双河乡黄莺乡沧沟乡文复乡土地乡白云乡后坪乡浩口乡接龙乡赵家乡铁矿乡丰都县(辖19个镇、12个乡)三合镇虎威镇社坛镇三元镇许明寺镇董家镇树人镇十直镇镇江镇高家镇兴义镇双路镇江池镇龙河镇武平镇包鸾镇湛普镇名山镇南天湖镇崇兴乡仁沙乡青龙乡双龙场乡保合乡龙孔乡太平坝乡都督乡暨龙乡栗子乡三建乡三坝乡城口县(辖7个镇、17个乡)葛城镇巴山镇坪坝镇庙坝镇明通镇修齐镇高观镇高燕乡龙田乡北屏乡高楠乡左岚乡沿河乡双河乡蓼子乡鸡鸣乡咸宜乡周溪乡明中乡治平乡岚天乡厚坪乡河鱼乡东安乡梁平县(辖25个镇、8个乡)梁山镇仁贤镇礼让镇云龙镇屏锦镇袁驿镇新盛镇福禄镇金带镇聚奎镇明达镇荫平镇和林镇回龙镇碧山镇虎城镇七星镇龙门镇文化镇合兴镇石安镇柏家镇大观镇竹山镇蟠龙镇安胜乡铁门乡龙胜乡复平乡城东乡紫照乡城北乡曲水乡开县(辖4个街道、21个镇、13个乡)汉丰街道丰乐街道镇东街道白鹤街道大进镇长沙镇郭家镇临江镇赵家镇温泉镇铁桥镇中和镇岳溪镇南门镇南雅镇河堰镇和谦镇九龙山镇镇安镇竹溪镇渠口镇厚坝镇高桥镇敦好镇义和镇白泉乡关面乡满月乡谭家乡五通乡巫山乡白桥乡麻柳乡紫水乡大德乡天和乡三汇口乡金峰乡巫溪县(辖10个镇、20个乡)城厢镇凤凰镇宁厂镇上磺镇古路镇文峰镇徐家镇白鹿镇尖山镇下堡镇胜利乡菱角乡大河乡天星乡长桂乡蒲莲乡峰灵乡塘坊乡朝阳洞乡鱼鳞乡乌龙乡田坝乡中岗乡通城乡花台乡兰英乡双阳乡中梁乡天元乡土城乡巫山县(辖11个镇、13个乡、2个民族乡)巫峡镇庙宇镇大昌镇福田镇龙溪镇双龙镇官阳镇骡坪镇抱龙镇官渡镇铜鼓镇红椿土家族乡龙井乡两坪乡曲尺乡建平乡大溪乡金坪乡平河乡庙堂乡当阳乡竹贤乡三溪乡培石乡笃坪乡邓家土家族乡奉节县(辖16个镇、11个乡、3个民族乡)永安镇白帝镇草堂镇汾河镇康乐镇大树镇竹园镇公平镇朱衣镇甲高镇羊市镇吐祥镇兴隆镇青龙镇新民镇永乐镇岩湾乡平安乡红土乡新政乡石岗乡康坪乡五马乡太和乡安坪乡鹤峰乡冯坪乡长安土家族乡龙桥土家族乡云雾土家族乡云阳县(辖2个街道、22个镇、20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青龙街道双江街道云阳镇云安镇人和镇巴阳镇黄石镇水口乡栖霞乡毛坝乡凤鸣镇盘龙镇外郎乡龙角镇宝坪镇票草乡耀灵乡清水土家族乡泥溪乡故陵镇普安乡新津乡堰坪乡红狮镇龙洞乡洞鹿乡南溪镇双土镇大阳乡桑坪镇石门乡江口镇农坝镇路阳镇后叶乡高阳镇渠马镇沙市镇鱼泉镇上坝乡平安镇养鹿乡云硐乡双龙乡忠县(辖22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忠州镇新生镇任家镇乌杨镇洋渡镇东溪镇复兴镇石宝镇汝溪镇野鹤镇官坝镇石黄镇马灌镇金鸡镇新立镇双桂镇拔山镇花桥镇永丰镇三汇镇白石镇黄金镇善广乡石子乡磨子土家族乡涂井乡金声乡兴峰乡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辖12个镇、20个乡)南宾镇西沱镇下路镇悦崃镇临溪镇黄水镇马武镇沙子镇王场镇沿溪镇龙沙镇渔池镇大歇乡三河乡万朝乡黎场乡三星乡六塘乡桥头乡三益乡王家乡河嘴乡石家乡冷水乡枫木乡中益乡洗新乡黄鹤乡龙潭乡新乐乡金铃乡金竹乡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辖11个镇、28个乡)汉葭镇保家镇郁山镇高谷镇桑柘镇鹿角镇黄家镇普子镇龙射镇连湖镇万足镇靛水乡岩东乡鹿鸣乡平安乡棣棠乡太原乡三义乡联合乡石柳乡龙溪乡走马乡芦塘乡长滩乡乔梓乡迁乔乡新田乡梅子垭乡诸佛乡小厂乡桐楼乡鞍子乡善感乡双龙乡石盘乡大垭乡润溪乡朗溪乡龙塘乡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14个镇、25个乡)钟多镇龙潭镇麻旺镇酉酬镇大溪镇兴隆镇黑水镇丁市镇龚滩镇李溪镇泔溪镇后溪镇苍岭镇小河镇涂市乡板溪乡铜鼓乡江丰乡可大乡偏柏乡五福乡木叶乡毛坝乡花田乡后坪坝乡天馆乡宜居乡万木乡两罾乡板桥乡官清乡南腰界乡车田乡腴地乡清泉乡庙溪乡浪坪乡双泉乡楠木乡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辖14个镇、18个乡)中和镇平凯镇清溪场镇隘口镇溶溪镇官庄镇龙池镇石堤镇峨溶镇洪安镇雅江镇石耶镇梅江镇兰桥镇官舟乡孝溪乡塘坳乡膏田乡溪口乡妙泉乡宋农乡海洋乡大溪乡保安乡里仁乡涌洞乡干川乡平马乡中平乡岑溪乡钟灵乡巴家乡。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0.29•【字号】涪陵府发〔2020〕32号•【施行日期】2020.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TM〗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的通知〖/TM〗〖SL〗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SL〗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号)精神,按照《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0〕58号)要求,结合我区行政权力配置情况和政务公开工作实际,区政府办公室会同区级相关部门编制了《重庆市涪陵区25个试点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目录》并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工作要求,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确保公开全覆盖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各部门要严格按照目录要求全面、系统的公开相关政府信息,确保“应公开尽公开”。

其中公开渠道为“政府网站”的,要在区政府门户网站的专属页面进行公开,区政府门户网站要设置“基层政务公开”专栏,分领域集中展示区政府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公开的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为“两微一端”“广播电视”“纸质媒体”的,要及时将公开内容推送至相关主管部门予以公开;公开渠道为“发布会、听证会”的,要及时上报区政府新闻办并适时组织开展公开工作;公开渠道为“公开查阅点”“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公示栏(电子屏)”等的,要准确将公开信息及资料送达至公开部门(单位),并做好公开工作的宣传解释工作;公开渠道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交易监督网”“信用中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政府采购网及其地方分网”“产权交易机构网站”等的,要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公开。

涪陵区经济发展探析

涪陵区经济发展探析
研究意义
通过对涪陵区经济发展的研究,可以为重庆市 以及相似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济发展经验,具 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全面深入地研究涪陵区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 来趋势,重点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提出促 进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 析相结合的方法,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涪陵区的经济发展 问题。
由于缺乏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涪陵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 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投资拉动不足
近年来,涪陵区的投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区域经 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消费需求不足
涪陵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有限,制约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
资源环境压力增大
资源日益短缺
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一产业比重偏高
涪陵区作为农业大区,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导致经济结构不够优化。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相较于其他城市,涪陵区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投入不足
涪陵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研发投入相对较少,缺乏对新技术 、新工艺的引进和消化吸收能力。
技术人才短缺
发展特色产业
02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培育和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产
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
加强企业合作
03
鼓励企业之间加强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
高整体竞争力。
加强技术创新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科技 成果转化和应用。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重庆直辖市汇总

重庆直辖市汇总

重庆直辖市汇总:市辖区、县级市、县渝中区| 北碚区| 涪陵区| 南川区| 大渡口区| 綦江区| 黔江区| 江北区| 双桥区| 长寿区| 沙坪坝区| 渝北区| 江津区| 九龙坡区| 巴南区| 合川区| 南岸区| 万州区| 永川区|綦江县| 潼南县| 铜梁县| 大足县| 荣昌县| 璧山县| 垫江县| 武隆县| 丰都县| 城口县| 梁平县| 开县| 巫溪县| 巫山县| 奉节县| 云阳县| 忠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重庆直辖市总人口:2884.61万人重庆,中央直辖市,简称渝或巴,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等,典型组团式城市.(辖19区、17县、4自治县)渝中区:(59.94万人)北碚区:(73万人)涪陵区:(116.5万人)南川区:(66万人)黔江区:(52.17万人)江北区:(22.97万人)双桥区:(11.34万人)长寿区:(87.5万人)渝北区:(134.54万人)江津区:(127.51万人)巴南区:(86万人)合川区:(155万人)南岸区:(76万人)万州区:(175万人)永川区:(112万人)大渡口区:(24万人)沙坪坝区:(100万人)九龙坡区:(108.44万人)綦江县:(117万人)潼南县:(90万人)铜梁县:(82.42万人)大足县:(101.7万人)荣昌县:(83.04万人)璧山县:(60.8万人)垫江县:(94万人)武隆县:(40.84万人)丰都县:(84.29万人)城口县:(25万人)梁平县:(92万人)开县:(165万人)巫溪县:(51.42万人)巫山县:(60万人)奉节县:(100万人)云阳县:(121万人)忠县:(98.3万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52.41万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67.3万人)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81万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61万人)重庆市渝中区(辖12个街道)七星岗街道朝天门街道解放碑街道大溪沟街道两路口街道化龙桥街道上清寺街道石油路街道菜园坝街道大坪街道南纪门街道望龙门街道北碚区(辖5个街道、12个镇)北温泉街道龙凤桥街道天生街道朝阳街道东阳街道东阳街道童家溪镇施家梁镇金刀峡镇金刀峡镇澄江镇天府镇水土镇静观镇静观镇复兴镇三圣镇涪陵区(8个街道、12个镇、6个乡)李渡街道敦仁街道崇义街道荔枝街道江东街道江北街道龙桥街道白涛街道百胜镇珍溪镇清溪镇南沱镇蔺市镇石沱镇义和镇新妙镇焦石镇马武镇青羊镇龙潭镇罗云乡大木乡同乐乡大顺乡增幅乡武陵山乡南川区(辖3个街道、14个镇、17个乡)东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三泉镇南平镇神童镇鸣玉镇大观镇兴隆镇太平场镇白沙镇水江镇石墙镇金山镇头渡镇大有镇合溪镇石莲乡木凉乡河图乡土溪乡现改为黎香湖镇乾丰乡骑龙乡鱼泉乡中桥乡铁村乡德隆乡庆元乡古花乡峰岩乡民主乡冷水关乡石溪乡福寿乡大渡口区(辖5个街道、3个镇)新山村街道跃进村街道九宫庙街道春晖路街道茄子溪街道八桥镇建胜镇跳磴镇綦江区(辖5个街道、25个镇)古南街道、文龙街道、三江街道、万盛街道、东林街道、石角镇、东溪镇、赶水镇、打通镇、石壕镇、永新镇、三角镇、隆盛镇、郭扶镇、篆塘镇、丁山镇、安稳镇、扶欢镇、永城镇、新盛镇、中峰镇、横山镇、万东镇、南桐镇、青年镇、关坝镇、丛林镇、石林镇、金桥镇、黑山镇。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

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5.09.25•【字号】涪陵府办发〔2015〕174号•【施行日期】2015.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通知涪陵府办发〔2015〕174号涪陵新城区管委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90号,以下简称《办法》),已于2015年7月23日市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通过,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为切实做好《办法》在我区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我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办法》的贯彻实施工作行政规范性文件,是行政机关贯彻实施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对于政府推动改革、发展经济、维护秩序、管理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乡镇、街道和各部门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行政规范性文件。

这些行政规范性文件基本上做到了依据合法,内容适当,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施行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也存在个别单位领导不够重视、管理制度没跟上、制定程序不规范、文件质量不高、备案审查制度没落实、纠错不力等问题。

市政府颁布《办法》,对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保障政令畅通,预防行政争议,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法》施行后,《重庆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办法》(市政府令第168号)将同时废止,我区1998制定的《涪陵区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涪府令第1号)、2006制定的《涪陵区规范性文件登记备案审查规定》(涪府令第3号)也将提请区政府常务会废止,该《办法》将作为我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公布、备案、清理及其监督等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

我的家乡——涪陵

我的家乡——涪陵
我爱涪陵
大木花谷
大木花谷景区位于中国-重 庆市涪陵区大木乡,地处 武陵山山脉,海拔1000米 左右,距涪陵市区80公里。 大木花谷以全生态、未破 坏的大自然山林景观为依 托,利用花谷两边的群山 延绵、绿郁葱葱,将景区 内各种花卉成片种植,形 成百花争艳、山水相依的 峡谷花卉景观,并以此作 为景区的主题及观光亮点。 大木花谷是国内鲜见的高 山花卉主题公园。 我爱涪陵
我爱涪陵
我的家乡——涪陵
我爱涪陵
涪陵的地图
我爱涪陵Biblioteka 涪陵的自然风光水下碑林——白鹤梁 周易园 荔枝园景区 北岩题刻 大木花谷
我爱涪陵
水下碑林——白鹤梁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 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 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 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 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 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 块长约1600米,宽15米 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 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 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 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 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白鹤梁”。
我爱涪陵
荔枝园景区
荔枝园景区位于涪陵 城西南6公里的大梁山 农业生态园区内,引 种优良荔枝品种培植 荔枝园,并将唐代贵 妃喜食涪陵进贡的鲜 荔枝这一史实,来修 建仿唐建筑物,形象 地再现当年的盛况。
我爱涪陵
北岩题刻
北岩在涪陵城长江北 岸,北宋初期已有普 净院等寺庙建筑。绍 圣年间,著名理学家、 教育家程颐谪涪时讲 学、注《易》于此。 南宋时,理学地位提 高,北岩建伊川先生 祠堂、北岩书院,渐 成为远近闻名的游览 胜地。官宦名流、文 人学者等路过涪陵, 大多要去北岩游览题 咏。
我的家乡是涪陵,它在---(哪里),那里------, --是个----的地方。 涪陵有许多优美的景点。城区附近的公园就 有:----------------。离涪陵城较远的公园有:-------------------------。这些地方景色宜人,是人们休闲 的好去处。 涪陵还有丰富的特产。最出名的是--------,味 道-----。还有-----------涪陵还有几处文物古迹。 -------------,-----------------。 我的家乡真是一个可爱的地方,欢迎各地朋 友来我的家乡游玩。

重庆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发生规律分析

重庆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发生规律分析

重庆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发生规律分析李东林;王骏;张伟【摘要】Fuling District is an area with undulating terrain, complex landform, vast mountainous area,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layered strat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lithology, geological structure, rainfall and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geo-hazards frequently befall Fuling. By investigation of geo-hazards, we have the rough knowled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geo-hazard in Fuling District. With these data, the formation conditions of geo-hazards is analyzed. And with the surveying of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ies of geo-hazards, some proposals to control geo-hazards are put forward.%重庆市涪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地质构造较复杂,层状地层发育.在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的影响下,涪陵区地质灾害十分发育.通过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初步认识了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最后总结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期刊名称】《重庆三峡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8)003【总页数】6页(P84-89)【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条件;发生规律【作者】李东林;王骏;张伟【作者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37;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重庆400000;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重庆40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幅员面积2 941.46平方公里.涪陵东邻丰都县,南接武隆县、南川市,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垫江县.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城区位于乌江与长江汇合处,历来是川东南水上交通枢纽和乌江流域最大的物资集散地.[1]涪陵区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高坡陡,峡谷深切,地势险峻,地层岩性多样,地质构造复杂,降雨集中.涪陵区山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突出,随着涪陵区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山地斜坡岩土体的自然平衡易受破坏而失稳,诱发了大量地质灾害,并呈现出规模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本文在涪陵区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基础上,对涪陵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初步的防治建议.1 涪陵区地质环境背景1.1 地形地貌涪陵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平行岭谷区和盆边巫山大娄山中山山地的过渡地带,一般海拔为 200~800米,最低点为南沱镇长江边的三块石,海拔138 m,最高处为武陵山主峰磨槽湾,海拔2 033 m,相对高差1 995 m.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总的趋势是西北低东南高.西北部属盆东平行岭谷范围,碎屑岩广泛分布,以构造剥蚀地貌为主,多为河谷丘陵、低山,河谷为宽谷;东南部大片出露碳酸盐地层,以岩溶地貌为主,多为丘陵山地,河谷多为窄谷.[1]根据地质构造、地形趋势和地貌类型的组合特征,可将区境地貌分为沿江丘陵低山区、坪上低山带坝区和后山区.沿江丘陵低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共1 098.6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9.8%.地貌组合为:丘陵占56.8%,低山27.2%,台地12.1%,山原、平坝占3.9%.坪上低山带坝区主要分布在区境南部,共786.08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6.7%.地貌组合为:低山占50%,丘陵28.9%,平坝、台地、山原占21.1%.后山区主要分布在区境东南部,共985.32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3.5%.该区一般海拔400~1 200 m,地面高差大,多达200~700 m.地貌组合为:低山占67.2%,低中山占15.8%,山原6.6%,丘陵6.4%,平坝、台地4.0%.[1]1.2 地层岩性境内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类,主要为寒武系-侏罗系,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地层总体上从东、东南往西、西北由老到新,第四系及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J3P)到二迭系下统茅口组(P1m)地层均有出露,缺失第三系地层(图1).区内第四系地层零星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江两岸、河谷阶地及斜坡中、下部,为冲洪积层及残坡积层;基岩地层中,侏罗系地层分布最广,占总土地面积的66.1%,岩性以泥岩、砂岩、页岩为主,有少量生物灰岩出露;其次为三叠系灰岩和石英砂岩,占32.1%,二叠系地层仅在东南边缘武陵山区有局部出露,以岩屑砂岩、灰岩为主,次为泥岩、页岩.1.3 地质构造涪陵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东垫江坳褶带,区境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形成于燕山运动的第二、三期.在喜马拉雅运动(即新构造运动)时期,地层再次受到挤压,呈间歇性上升,形成现有的地质构造形态,即川黔南北构造带向北延伸楔入川东褶皱带之中,于区境形成明显的复合构造.属川东褶皱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其构造线方向多在北东15°至45°之间,呈雁行排列,背斜紧束,向斜宽缓,即呈隔档式褶皱.断裂一般分布于靠背斜轴部.属川黔南北构造带的地质构造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含两个方向的褶皱,多为短轴状构造.断层多沿背斜轴部分布(图1).图1 涪陵区区域构造纲要图1.4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形成条件、岩性组合特征及工程地质性质,可将涪陵区岩土体分为三大工程地质岩类,即松散岩类、碎屑岩类、碳酸盐岩类.碎屑岩类岩体根据岩性组合与结构特征又可以分为三类,即坚硬厚层砂岩组、软硬相间砂泥岩互层岩组和软弱薄层粘土岩组.[2-9]松散类岩组由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组成,厚度变化大,成分主要为粉质粘土,部分含碎石土,褐黄色,可塑~硬塑状,结构松散,具弱透水性,力学强度低.坚硬厚层砂岩组由厚层长石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夹少量泥岩等组成.岩组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砂岩属坚硬类岩石,强度高,但所夹薄层泥岩类岩体的工程性质差,抗压强度多在30 MPa以下,泥岩层面常构成软弱结构面.整个岩组属于坚固性中等——良好岩体.蓬莱镇组、部分上沙溪庙组、新田沟组、须家河组地层可归于此类.软硬相间砂泥岩互层岩组主要由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与黄灰色块状长石岩屑砂岩、长石砂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砂岩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泥岩则较差,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等性能.力学性质相差悬殊的砂岩、泥岩互层,使得斜坡易于发生崩塌滑坡.该类岩组包括遂宁组、部分上沙溪庙组、自流井组、珍珠冲组.软弱薄层粘土岩组主要由薄层泥岩、页岩、粉砂岩组成,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强度低,易风化.该类岩组包括下沙溪庙组、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坚硬岩组主要由灰岩、白云岩和少量泥岩组成,强度较高,物理力学性质较好.该类岩组包括嘉陵江组、飞仙关组和二叠系地层.2 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通过地质灾害排查,涪陵区(非库区)现有各类地质灾害共561处,其中滑坡509处,占90.7%,危岩崩塌38处,占6.8%,不稳定斜坡12处,占2.1%,泥石流1处,占0.2%,地面塌陷1处,占0.2%.按规模统计,以中小型为主,中型占5%,小型占94.8%.2.1 滑坡区内共发育509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90.7%,小型489处,中型20处.滑体外形多为阶梯状、微凸状,后缘拉裂缝发育,一般呈圈椅状,局部下错变形甚至滑塌,坡体裂缝一般和坡向斜交,呈直线状、之字形等形态,长短不一.部分滑坡前缘见鼓丘,部分滑坡上发育落水洞.滑坡按其物质组成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大类,其中土质滑坡占绝大多数,共496处,占总数的97%,岩质滑坡13处,占总数的3%.土质滑坡滑体厚度大多在2~5 m之间,一般上薄下厚.滑面较为单一,均以松散盖层与下伏基岩接触面为滑移面,滑动面普遍与坡面近乎一致.区内滑坡成灾规模不大,但危险性较明显、危害性较大,多危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普遍表现为将房屋拉裂变形甚至歪斜倒塌,滑坡上房屋地基变形、院坝开裂下错普遍,易危及居民生命安全,如新妙镇塘坎滑坡等.区内滑坡的稳定性受到降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岩类、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据调查统计,区内509处滑坡中,目前有204处具有明显变形迹象,处于潜在不平衡状态或不平衡状态,主要表现为地面拉裂、沉降、隆起,建筑物变形等.每年雨季,这部分滑坡尤其是土质滑坡都会出现会出现明显的蠕滑变形.部分滑坡目前虽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降雨、库水涨落、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动力作用下,较易活动,形成整体滑动,从而造成危害.在没有对滑坡进行评估和采取可靠工程措施以前,应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监测、预报,以避免造成人员伤亡.2.2 危岩(崩塌)区内发育38 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按规模划分,小型36处,中型1处,大型1处.多为自然因素诱发,多发生于高陡边坡坡肩坡角大于60 °的高临空面,一般发育于沉积岩地层中,在强降雨诱发和重力卸荷营力作用下产生崩塌.陡崖一般发育有多组陡倾裂隙,杂乱排列,不规则状,在主裂隙的控制及降雨的诱发下岩体裂隙进一步加长加宽,直至产生崩塌,典型如新妙镇乌龟堡崩塌.境内危岩(崩塌)全部为岩质,具突发性强、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多发生在持续强降雨之后,其发育过程缓慢而久长,易使人麻痹大意.此类崩塌发生时由于具有相当大的势能,顺坡而下,翻滚撞击,能摧毁其下任何建筑物,影响面较广.由此可见,崩塌灾害的危害大,也不易防治,且此类现象在涪陵区境内较为普遍,陡崖地貌多见,因而应将其列为重要防治对象.2.3 不稳定斜坡区内共发育12 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1%.不稳定斜坡多为自然边坡失稳和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其中中型1处,小型11处.不稳定斜坡变形迹象明显,潜在不稳定. 区内土质、岩质不稳定斜坡均有发育,土质潜在不稳定斜坡10处,占83%,岩质潜在不稳定斜坡2处,占17%.土质潜在不稳定斜坡多由降雨诱发,同时也有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土质潜在不稳定斜坡相对滑坡而言,变形迹象相对较小,变形体在应力集中部位常出现拉裂缝和局部坍塌现象,变形体上建筑物基础下沉,斜坡上房屋垮塌、歪斜、地基变形、院坝开裂下错.图2 涪陵区地质灾害分布图3 涪陵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3.1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涪陵区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西部石沱及新妙、中部马武、白涛、清溪、江东及白涛与北部江北一带(图2),东北及东南部地质灾害相对较少.地质灾害的分布受时空影响明显,年内、年际分布明显不均,在行政区域上也具一定差异性.3.1.1 按行政区域统计涪陵区 26个乡镇街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育,江东街道、白涛街道、李渡街道、龙潭镇、石沱镇、新妙镇、马武镇、大顺乡等乡镇较为发育,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地质灾害个数均超过 33个,最多为白涛街道60个.涪陵区地质灾害平均发育密度为19个/ 100 km2,灾害密度较大的乡镇有江东街道、龙桥街道、新妙阵、马武镇、大顺乡,超过30个/100 km2,最大为大顺乡38个/100 km2. 3.1.2 按时间统计区内灾害具有群发性,一般集中在6月~8月,其中发生于7月份的有160处,占31.9%,其次为8月份,共有100处,占19.9%,再次为6月份,共计83处,占16.5%.由此可见,灾害在年内明显分布不均,且多分布于雨季.地质灾害在年际分布具有不均性,以 2008年最多,共163处,其次为2009年,共75处.地质灾害的发生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有所增强,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工程活动的范围和领域不断增大,地质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逐渐加大.3.1.3 按高程统计受地形地貌的控制,区内地质灾害的分布在垂直高程上具明显不均性.地质灾害多发育于高程200~800 m之间,此高程区间内灾害点共计 488处,占灾害总数的87%,其余高程段共有灾害点73处,为滑坡、崩塌等,多中小型.越往高处地质灾害越少,发育密度越低.地质灾害与高程的分布关系与人类经济和工程活动有直接关系3.2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地质灾害的形成往往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其形成条件也不尽相同.涪陵区发育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数量的多少,与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生态环境、人类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3.2.1 地形地貌对地质灾害的控制3.2.1.1 滑坡滑坡主要发生在地形坡度为20°~59°的地段,该类坡度的滑坡数量为438处,约占滑坡总数的86%,低于20°和大于60°地段滑坡数量仅为72处,占总数的14%. 滑坡受地形地貌的控制明显,低于10°的地段不发育滑坡,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滑坡数量急剧增多,但超过50°以后,则呈下降趋势,滑坡多集中发育于20°~40°的地段,大于70°的地段滑坡数量很少(图3).由于集中降雨的影响,坡积物在势能的作用下易产生缓慢变形,地形坡度小,相对高差小,坡积物势能相对较小,滑坡变形则小,反之势能较大,则易于产生滑坡,且变形明显,在25°以上的坡体则易产生较快的滑移变形.在40°以上的地段,由于此类斜坡坡积物较薄,物源不丰富,不利于滑坡的产生,因而此类地段滑坡灾害较少且规模小.图3 涪陵区滑坡与地形坡度关系统计图(2)危岩(崩塌)崩塌主要发生于坡度大于60°的自然陡坡地段,多陡崖,在该类地区有31 处,占80%,小于60°有7处,占20%,地形坡度越陡越易引发崩塌灾害,一般为自然因素诱发,如降雨等.此类边坡多为硬质岩强风化带组成,高差数十米至数百米不等,风化强烈,加之构造裂隙发育,岩层被裂隙切割分离,为崩塌易发区段,多分布于区内沿河沿沟两岸,分布广泛.由于岩体具有高势能态势,且具有高陡临空面的有利条件,发育多组卸荷裂隙,与岩层面斜交或垂直,久而久之,裂隙常将山体呈刀削状分割剥离,致使临空面岩体处于孤立临界状态,一旦条件成熟则形成崩塌.3.2.1.2 不稳定斜坡地形坡度是决定潜在不稳定斜坡的类型及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形坡度不一,斜坡的种类及规模则不同.超过60°的地段则易诱发岩质潜在不稳定斜坡,易形成崩塌灾害,且规模大、潜在危害大,隐蔽性强,影响面广,区内存在2处;低于60°易形成土质潜在不稳定斜坡,变形相对较小较缓,规模相对较小,进一步发展则易形成滑坡灾害,境内发现10处.3.2.2 地质条件对地质灾害的控制涪陵区地质灾害有89.9%发育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表1),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广布于涪陵区境内,其表现形式多为粉质粘土和碎石土.该类地层发生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多为滑坡,以中小型为主.表1 涪陵区地质灾害与岩土体关系统计表岩性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合计土体496 - 10 506碎屑岩 13 31 2 46碳酸盐岩 - 7 - 7同时,松散土体的性质却与下伏基岩性质有很大关系,明显受其控制.涪陵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下伏基岩关系密切,统计表明随地层岩性的差异而发生显著变化(表2、表3).侏罗系中统上、下沙溪庙组和上统遂宁组、蓬莱镇组地层常构成滑坡基座,地质灾害点分布比例为60%(表 2).在此地层分布的灾害表现特点为多且集中,类型齐全,这与地层的岩性关系极为密切(表3).表2 地质灾害与地层关系统计表地层灾害数量/个所占比例/% J3P 30 5.4 J3S 78 14 J2S 193 34.7 J2XS 31 5.6 J1x 41 7.4 J1~2Z 10 1.8 J1Z 46 8.3 T3XJ 24 4.3 T2l 82 14.7 T1J 14 2.5 T1f 7 1.3地质灾害小面积分布的地层有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和珍珠冲组、三叠系须家河组、雷口坡组、嘉陵江组、飞仙关组.地质灾害点分布比例为40%.表3 地质灾害与岩性关系统计表岩性砂泥岩互层砂岩泥岩灰岩泥灰岩数量(个)332 52 107 52 3所占比例(%) 60.8 9.5 19.6 9.5 0.53.2.3 降雨对地质灾害的控制涪陵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 072.3 mm,四季降雨量分配,夏秋两季最多,占全年的66%;冬春次之,占34%.夏季常年平均雨量422.4毫米,占年总量的39%;降雨日数38天,占全年降雨日数的25%.秋季常年降雨量为284.7毫米,占全年的27%;降雨日数42天,占全年的28%.冬季常年降雨量56.7毫米,约占全年的5%;降水日数26天,占全年的17%.春季常年降雨量308.4 mm,占全年的29%,其中一半以上降于5月据.[10]涪陵区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段雨强较高、日降雨量大、降雨集中,多夜雨、暴雨.降雨不但软化滑动带,而且增加了坡体自重,沿节理裂隙下渗运移,浸泡软化润滑岩体,改变了斜坡内部应力状态,应力局部集中,致使坡体局部出现各种变形,如裂缝、膨胀、下挫、地面沉降等.因此,降雨是本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区内大部分灾害都发生于这三个月(图4),其他月份发生的地质灾害明显减少.因降雨诱发的地质灾害达到533处,占总数的95%.图4 涪陵区地质灾害与降雨关系统计图3.2.4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控制近年来,涪陵区因不良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并呈现出规模和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的趋势.随着经济建设的力度加大,公路的改扩建频繁,村民修房筑屋切坡削坡现象普遍,坡地农垦耕作频繁,植被破坏严重,因切坡削坡时放坡不规范,局部形成陡边坡,进而改变了斜坡的原始状态,对滑坡类地质灾害的发生产生了明显的诱发作用.区内受公路切坡削坡影响的地质灾害点共有80处,修房切坡削坡影响的地质灾害点共有178处(表4).境内属农耕垦植频繁区,人为边坡开挖垦植频繁,植被人为破坏较普遍,对边坡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促使其进一步发展为滑坡或滑坡变形体.区内受坡耕地人为开挖影响的灾害点共202处.表4 涪陵区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统计表(单位:处)工程活动类型滑坡不稳定斜坡合计公路切坡削坡 79 1 80农业耕种开挖 197 5 202修房切坡削坡 174 4 178引水渠修筑 11 1 12人为加载 36 1 37结合涪陵区城市、交通、水利建设规划及国民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涪陵区城市建设、工业园区建设、三峡库区沿江城镇建设、交通工程建设、重要水利工程建设、矿山开发等活动日益频繁,对地质环境扰动也日益强烈,可能诱发新地质灾害.总之,随着各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加剧,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若防范不当,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4 结论通过地质灾害排查,基本查明涪陵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如下:1)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多集中于每年的 6月~8月,与集中持续降雨、暴雨、大暴雨有关.2)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关系较紧密.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侏罗系中统上、下沙溪庙组和上统遂宁组、蓬莱组地层出露地区.3)地质灾害随高程的增大而变少,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海拔200~800 m之间. 4)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关系也较密切.地质灾害一般多发育于地形陡坡的过渡地带,如低山山麓带、丘陵斜坡带.5)人类工程活动如筑路削坡、修房削坡和坡地耕种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涪陵区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在逐年提高.防治地质灾害,必须加强地质灾害基本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大群测群防监测力度,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做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科学制定专项防灾预案,这样才能减小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危害.参考文献:[1]苏健建,冯星贵,熊蜀黔.涪陵年鉴[Z].重庆:涪陵年鉴编辑部,2005.[2]王思敬,黄鼎成.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4.[3]郑颖人,赵尚毅.岩土工程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及其应用[J].土木工程学报,2005(1):91-98.[4]李智毅,杨裕云.工程地质学概论[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4.[5]陈祖煜.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原理和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3.[6]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7]崔政权,李宁.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8]李功伯,谢建清.滑坡稳定性分析与工程治理[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7.[9]姜得义,朱合华,杜云贵.斜坡稳定性分析与滑坡防治[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10]廖晓荔,黄跃华,吴波.重庆涪陵区近 56年气候变化特征研究[J].高原山地气候研究,2009(增刊):35-39.。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1434507477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总体规划(20082021434507477
1.1.4
涪陵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1℃,年均降水量为1072毫米,无霜期317天,日照1248小时。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冰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东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四季降雨量分配,夏秋两季最多,占全年的66%;冬春次之,占34%。
4、《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5、《重庆市涪陵区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6、《重庆市涪陵区旅游“十一五”规划》
2.3
1、根据重庆市和涪陵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考虑重庆市域和涪陵区发展的可能性,合理完善、充实涪陵区城镇体系规划,科学修编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切实有效地指导涪陵区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2007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13.45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0.83万人,非农业人口32.62万人。分性别看,男性人口58.20万人,女性人口55.25万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3。全年出生人口16223人,人口出生率为14.43‰;死亡人口5853人,死亡率为5.20‰;自然增长率为1.41‰,下降2.06个千分点。全区年末常住人口为101.4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2.8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48.63万人。全年有2812人获得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兑现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249.82万元;落实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金3.12万元,共有52名奖励扶助对象受益。
经济结构出现新变化 2007年,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3:52.8:36.9调整为11.9:54.1:34.0,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工业优势更加突出,实现工业增加值92.7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8.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增加值10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

三峡库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三峡库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三峡库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建议摘要:作为生态敏感区域的三峡库区,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因为三峡库区发生截流问题,使三峡库区的沿江两岸被淹没,导致林业生态系统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活环境与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

重庆市政府、库区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三峡库区林业生态建设问题,针对三峡库区的现状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提高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本文以重庆涪陵区为例,综合分析三峡库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三峡库区;林业生态建设;问题;建议引言:我国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规模移民与城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

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问题深受相关部门重视。

三峡工程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影响了重庆市三峡库区人民的生产生活。

三峡库区林业生态环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影响了三峡库区正常工作的进程,还阻碍了我国迈向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对此,重庆市委针对相关部门提供的专题资料,全面研究分析。

根据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的资料,加快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步伐。

一、林业生态建设的意义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我国开始注重环境治理问题。

从根本上找到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合理化、科学化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我国现在的整体生态环境仍存在治理效果不彻底的问题,仍有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甚至还有洪涝和干旱的灾害问题[1]。

这些问题导致生态建设治理工作进展困难。

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环境的平稳健康,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社会进步。

所以,只有拥有稳定健康的生态环境才能够更好促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中林业资源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稳定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果。

林业资源的作用具有多样性,例如,滋养水源、固沙防风和减少水土流失。

所以,生态环境的保障就是有效建设林业生态环境。

现在的林业资源大多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地区,所以出现了林业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的现状。

重庆各区简介

重庆各区简介

1、万州区:重庆市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

全区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

万州是重庆第二大城市和渝东北中心城市!万州区是原四川省万县市的所在地,辖3区8县,重庆直辖后,改名为万州区,原万县市天城区,龙宝区,五桥区合并成立重庆市万州区,万州区总人口171.7万,在重庆40个区县中人口最多;城市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8万,城市规模除主城以外全市最大;动态移民26.3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在库区区县中移民任务最重。

2、涪陵区:涪陵区是重庆第二大工业城市和第三大城市,涪陵区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多葬于此而得名,全区人民正在朝着五个涪陵建设既港城涪陵,工业涪陵,安商涪陵,人文涪陵和宜居涪陵,把涪陵建成国家山水园林城市!重庆市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素为乌江流域物资集散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榨菜之乡”。

全区幅员面积2946平方公里,辖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私营经济示范区和4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13万,主城区常住人口53万。

是重庆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工业城市。

涪陵区自然条件好,人文资源丰富。

涪陵榨菜、涪陵水牛、涪陵红心萝卜是闻名海内外的三大特产;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是名闻中外的名胜古迹。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2000多年前,巴围存此设郡,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l998年重庆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地形地貌:以低山浅丘为主。

3、渝中区:是重庆市的母城和中心城区。

她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幅员面积23.71平方公里,人口逾66万,是著名的“山城”、“江城”、“不夜城”;她拥有3000多年历史,是巴渝文化、抗战文化和红岩精神的发源地。

重庆市各区县行政划区域划分表

重庆市各区县行政划区域划分表

开州区
九龙山镇 天和镇 中和镇 义和镇 临江镇 竹溪镇 铁桥镇 南雅镇 巫山镇 岳溪镇 长沙镇 南门镇 渠口镇 满月乡 关面乡 白泉乡 麻柳乡 紫水乡 三汇口乡 五通乡 红池坝经济开发区 柏杨街道
巫溪县
宁河街道 城厢镇 凤凰镇 宁厂镇 上磺镇 古路镇 文峰镇 徐家镇 白鹿镇 尖山镇 下堡镇 峰灵镇 塘坊镇 朝阳镇 田坝镇 通城镇 土城镇 蒲莲镇 菱角镇 胜利乡 大河乡 天星乡
永川区
金龙镇 临江镇 何埂镇 松溉镇 仙龙镇 吉安镇 五间镇 来苏镇 宝峰镇 双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红炉镇 永荣镇 三教镇 板桥镇 朱沱镇 古南街道 文龙街道 三江街道 万盛街道 东林街道 万东镇 南桐镇
綦江区
青年镇 关坝镇 丛林镇 石林镇 金桥镇 黑山镇 石角镇 东溪镇 赶水镇 打通镇 石壕镇 永新镇 三角镇 隆盛镇 郭扶镇 篆塘镇 丁山镇 安稳镇 扶欢镇 永城镇 新盛镇 中峰镇
万州区
后山镇 弹子镇 长岭镇 新田镇 走马镇 白土镇 长滩镇 白羊镇 太安镇 龙驹镇 太龙镇 罗田镇 新乡镇 郭村镇 柱山乡 九池乡 铁峰乡 黄柏乡 溪口乡 燕山乡 长坪乡 梨树乡
普子乡 地宝乡 茨竹乡 恒合土家族乡 青龙街道 双江街道 人和街道 盘龙街道 云阳镇 云安镇 凤鸣镇 龙角镇 宝坪镇 故陵镇 红狮镇 南溪镇 双土镇 桑坪镇 江口镇 路阳镇 农坝镇 高阳镇
铜梁区
五桂镇 田家镇 别口镇 寿桥镇 巴川街道 东城街道 南城街道 蒲吕街道 旧县街道 土桥镇 二坪镇 水口镇 安居镇 白羊镇 平滩镇 双山镇 小林镇 虎峰镇 福果镇 石鱼镇 少云镇 高楼镇
维新镇 大庙镇 围龙镇 华兴镇 庆隆镇 永嘉镇 西河镇 安溪镇 侣俸镇 太平镇 棠香街道 龙岗街道 龙滩子街道 双路街道 通桥街道 智凤街道 龙水镇 邮亭镇 宝顶镇 万古镇 珠溪镇 中敖镇

涪陵区及25 个乡镇(街道)

涪陵区及25 个乡镇(街道)

涪陵区及25 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三月涪陵区及25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编写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项目负责人:丁洪富技术负责人:汪鹏莫燕刘燕编写人:薛圆王玲燕杨丽娜何星蒋海涛何建单位负责人:张孝成提交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提交时间:2015年3月目录摘要 (I)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1)(一)解决当前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求 (1)(二)新形势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必然要求 (2)二、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 (3)(一)规划修改的原则 (3)(二)规划修改的依据 (4)三、规划修改内容 (4)(一)修改的总体思路 (4)(二)规划目标调整 (5)(三)城镇扩展边界优化调整 (7)(四)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7)(五)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六)修改后乡级规划目标变化情况 (17)(七)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19)四、规划修改方案的影响评价 (19)(一)经济影响评价 (19)(二)社会影响评价 (20)(三)环境影响评价 (20)五、实施规划修改方案的保障措施 (20)(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20)(二)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引导用地方向 (21)(三)加强公众参与,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 (21)(四)完善节约集约举措,提升节约集约水平 (22)(五)强化规划修改方案实施效力,保障方案顺利实施 (22)(六)建立目标考核体系,适时监督规划实施 (22)六、附表 (23)七、附图 (23)摘要涪陵区是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2013年,全区紧紧围绕“城市拓展年”的工作主题,坚持“3151”1工作格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04亿元,人均GDP 62272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8%,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榨菜之乡-重庆·涪陵

中国榨菜之乡-重庆·涪陵

中国榨菜之乡-重庆涪陵涪陵区农委【期刊名称】《重庆与世界》【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6页(P68-73)【作者】涪陵区农委【作者单位】涪陵区农委【正文语种】中文涪陵区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地、长江与乌江交汇处,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

春秋战国时巴国在此建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代以来一直为州县所在地。

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市(地级),重庆直辖后,1998年改设涪陵区,辖9个街道、12个镇、6个乡。

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总人口116.67万,其中城镇人口73.6万。

榨菜起源于涪陵,是涪陵的一张名片,也是重庆和中国的一大品牌。

涪陵榨菜自1898年诞生并推向市场、走向世界以来,历经百年沧桑,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兰并誉为世界三大名腌菜而闻名中外。

经100多年的发展,涪陵榨菜产业已发展成为涪陵农业农村经济中产销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传统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1995年3月,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2003年被国家授予“全国果蔬十强区(市、县)”和“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市、县)”;2005年涪陵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创建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达标单位和全国榨菜加工示范基地;2008年,“涪陵榨菜传统手工技艺”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涪陵榨菜”证明商标在“2009(第三届)中国商标节”上被组委会评为“2009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地理商标、农产品商标60强”,同时在亚太地区地理标志国际研讨会上,被世界知识产权官员称赞为“涪陵榨菜地理标志是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2012年,涪陵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2014年7月,“涪陵榨菜”“涪陵青菜头”被评为地理标志产品类“2013年度中国最具成长力商标”;2014年,涪陵区被认定为“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2015年,涪陵区被经济学家周报中国特色产业研究中心和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企业战略专家委员会评为“中国百佳特色产业县(区)”;“涪陵榨菜”“涪陵青菜头”品牌价值分别达138.78亿元、20.74亿元,“涪陵青菜头”被认定为“重庆市蔬菜第一品牌”。

涪陵城乡总体规划文本

涪陵城乡总体规划文本
第三章
第十条
(一)划定目的:遵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发展要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红线保护规划等相关国土空间规划相协调,兼顾保护与发展,综合统筹布局,以“城镇发展空间有保障且结构合理、不可替代生态空间不触动、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生态林地不破坏、保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导向,保证“城乡三类空间”划定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二)布局原则:
优先保护生态环境。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立足资源生态环境本底和承载能力,控制开发强度,明确需要永久保护的生态空间。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推进紧凑布局、组团式发展、存量建设用地的挖潜利用,减少对资源性土地消耗,提高用地效率和效益。
优化空间结构布局。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明确规划区范围空间发展的远景格局。
第四条
规划明确以下内容为强制性条款,采用带下划线的黑体字表示,应当在相关专业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边界、范围:
(一)全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二)全域内应当控制开发性建设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管制水域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地下矿产资源分布范围等;
(二)强化提升核心城镇发展片区。在确定沿江向西发展的空间格局基础上,以涪陵城区为核心,重点梳理新妙-石沱、清溪、白涛、蔺市四个功能组团的发展定位与职能分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镇人口就近聚集,共同构建成为承载涪陵未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地区。
(三)因地制宜统筹全域空间。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发展条件进行综合评价,按照实际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各层级城镇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有效统筹全域空间,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城市性质:重庆大都市区重要的功能组团,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与公共服务中心,成渝城市群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涪陵区及25 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五年三月涪陵区及25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编写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项目负责人:丁洪富技术负责人:汪鹏莫燕刘燕编写人:薛圆王玲燕杨丽娜何星蒋海涛何建单位负责人:张孝成提交单位: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提交时间:2015年3月目录摘要 (I)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 (1)(一)解决当前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求 (1)(二)新形势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必然要求 (2)二、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 (3)(一)规划修改的原则 (3)(二)规划修改的依据 (4)三、规划修改内容 (4)(一)修改的总体思路 (4)(二)规划目标调整 (5)(三)城镇扩展边界优化调整 (7)(四)土地利用布局调整 (7)(五)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六)修改后乡级规划目标变化情况 (17)(七)新增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 (19)四、规划修改方案的影响评价 (19)(一)经济影响评价 (19)(二)社会影响评价 (20)(三)环境影响评价 (20)五、实施规划修改方案的保障措施 (20)(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措施,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20)(二)严格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合理引导用地方向 (21)(三)加强公众参与,强化规划引导和管控作用 (21)(四)完善节约集约举措,提升节约集约水平 (22)(五)强化规划修改方案实施效力,保障方案顺利实施 (22)(六)建立目标考核体系,适时监督规划实施 (22)六、附表 (23)七、附图 (23)摘要涪陵区是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三峡库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新兴工业城市。

2013年,全区紧紧围绕“城市拓展年”的工作主题,坚持“3151”1工作格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0.04亿元,人均GDP 62272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68%,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涪陵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经批复实施以来,在耕地保护、建设用地布局引导和规模管控、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前期《涪陵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和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专项清理分析报告》(以下简称“专项清理”)和《涪陵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中期评估”)成果,截止到2012年底全区剩余可批城镇用地13.80平方公里,按照当前城镇用地增长速度,已无法满足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城乡建设用地及其扩展边界也因规划局部纠错、城市发展方向优化调整等原因需要实施修改;部分未纳入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清单的交通、能源、水利项目用地布局需要落实。

为了进一步引导涪陵区土地利用,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耕地、保生态、促发展的作用,涪陵区人民政府启动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工作。

本次规划修改遵循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依据充分、总1“3151”工作格局:三大工业园区、十大专项工作、五大民生工程、百项重点工程量约束性指标不突破、优先保障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用地及充分尊重民意等基本原则,旨在通过规划修改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综合效益。

1、规划目标修改。

规划修改后,涪陵区城镇工矿用地规划目标调整为7110.00公顷,较修改前增加400.0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规划目标调整为7219.50公顷,较规划修改前增加347.08公顷;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划目标调整为4701.51公顷,较规划修改前增加345.44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划目标调整为2356.31公顷,较规划修改前增加203.31公顷;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划目标调整为7608.25公顷,较规划修改前增加203.31公顷;其余规划目标未作调整。

2、规划布局修改。

(1)城镇工矿用地:本次规划修改新增400.00公顷城镇工矿用地,实际落地规模399.52公顷,用于保障涪陵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的用地需求;布局134.61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解决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区级规划报批,但镇街规划未落实的城镇工矿用地。

为平衡用地指标,将132.16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调出,根据近期用地需求,将调出城镇工矿用地新布局44.23公顷。

规划修改后,全区城镇工矿用地净增加446.20公顷。

(2)农村居民点:本次规划修改在遵循充分尊重农户意愿、合理布局原则的基础上,对规划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增加99.92公顷(包括落实选址符合农户意愿的规划农民新村72.12公顷,原规划建设用地还原的农村居民点27.80公顷);减少621.92公顷(包括项目建设占用的原规划农村居民点66.64公顷,缩减不符合农民意愿的规划农村居民点538.93公顷,纠错占用原规划农村居民点16.35公顷),规划农村居民点净减少521.99公顷。

(3)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新布局包括涪陵火车站站前大道二期、清溪二级电站、天宝寺复建等项目,增加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89.48公顷;原规划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调出0.69公顷;建设占用原规划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减少11.20公顷;纠错占用1.42公顷;规划修改后,涪陵区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总规模增加76.17公顷。

(4)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本次修改对全区25个镇街进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调整,调整后城镇允许建设区扩大,农村允许建设区缩小;以涪陵区城镇总体规划为参照,合理调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形态,调整后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向龙桥南岸浦、江北、江东方向拓展。

3、新增重点建设项目。

结合涪陵区实际发展需要,新增100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交通项目55项、水利项目9项、能源类项目5项、电力类项目18项,环保类项目13项。

涪陵区及25个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修改方案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一)解决当前规划实施中存在问题的现实需求1、规划城镇剩余空间有限,城镇发展用地保障有待加强根据清理和中期评估结果,截止2012年涪陵区剩余可批城镇用地规模为1380.71公顷,2013年、2014年已征收土地1241.85公顷,目前剩余可批城镇工矿用地仅为138.86公顷,结合全区近五年城镇发展需要(年均征地约500.00公顷),剩余城镇工矿用地空间已不能保证未来一年的用地需求,将会影响全区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2、区级、乡级规划衔接不够,需对乡级规划未落实的土地纠错乡级规划编制期间,未将以区级规划报批的用地纳入乡级规划,通过前期数据专项清理,这部分用地规模约为134.61公顷。

为加强两级规划衔接,强化规划引导管控作用,须通过本次规划修改,将该部分地块纳入城镇允许建设区范围。

3、剩余城镇用地布局不合理,需结合近期用地需求进行调整近年来随着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速,各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用地发展方向也较规划时发生变化,尤其是“五大功能区”对涪陵区“城市发展新区”的定位,将对乡镇(街道)用地布局产生一定影响。

为适应乡镇(街道)近期发展用地需求,需要对剩余城镇用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4、农村居民点规划符合率偏低,需结合农户意愿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调整根据中期评估的结果,规划农民新村与实际实施情况存在差异,规划实施期间,全区新增农村居民点规划符合率仅为0.86%,现状农村居民点与规划布局情况差异较大,规划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通过本次修改,撤销部分与实际建情况不符的农民新村,并结合农户意愿新增部分农村居民点。

(二)新形势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必然要求1、落实“城市发展新区”战略定位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划分“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涪陵区纳入“城市发展新区”范畴,定位为“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

在新的区域发展定位下,涪陵区借助自身的良好的区位优势,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建成具有山水园林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适宜产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大城市。

2、适应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要求依据规划清理与中期评估结论,规划实施期间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

近年来随着全区工业产业的大力发展,全区城镇工矿用地需求将进一步加大。

经济增长、人口增加、产业发展、城镇扩张引致的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亟需通过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得以保障。

3、充分发挥土地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的需要落实“城市发展新区”战略定位、适应城镇化及产业化发展要求需要用地保障,为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对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涪陵区人民政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城镇产业发展趋势及用地需求,多次会同相关用地部门及乡镇(街道)确定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新增建设项目落地亟需通过规划修改得以落实。

二、规划修改的原则和依据(一)规划修改的原则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变化需要,布局和结构调整科学有据的原则。

本次规划修改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据涪陵区现实发展需要,结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及相关立项依据,合理调整土地利用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土地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规划修改促进涪陵区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

2、基本农田不调整、总量约束性指标不突破的原则。

在本次规划修改中,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数量、布局不调整,同时,在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的同时严格以总量约束性指标作为限制性条件,保障总量约束性指标不突破。

3、优先保障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的原则。

优先解决产业发展、道路、变电站、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用地和民生工程用地。

4、公众参与、尊重民意的原则。

规划修改应该充分尊重公众的意愿,切实保障公众在规划修改全程中的知情权及参与权,充分体现公众对规划修改的需求与监督。

(二)规划修改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实施);3、《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2号);4、《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5、重庆市国土房管局《关于严格规范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通知》;6、《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7、《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