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12页word文档
首都博物馆重要馆藏文物介绍
首都博物馆重要馆藏文物介绍
首都博物馆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佛造像、玉器、金银器、钱币、书法、绘画、织绣、文玩等。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馆藏文物: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这是一件高厘米,口径4厘米的珍品,于1970年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遗址。
这件扁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壶体下部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出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的情趣。
这件扁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如模制成型和手捏塑成型等,是一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品。
青铜器:首都博物馆的青铜器馆藏中,有许多重要的青铜器,如商代青铜
方斝、商代青铜簋等。
这些青铜器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陶瓷器:首都博物馆的陶瓷器馆藏中,有许多珍贵的瓷器,如宋代五大窑
瓷器、元明清三代官窑瓷器等。
这些瓷器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工艺的高峰,也是研究中国古代瓷器的重要资料。
玉器:首都博物馆的玉器馆藏中,有许多精美的玉器,如明代玉雕马、清
代玉雕花鸟瓶等。
这些玉器不仅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精髓。
金银器:首都博物馆的金银器馆藏中,有许多精美的金银器,如元代金银器、清代金银器等。
这些金银器代表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金银器的重要资料。
此外,首都博物馆还有许多其他珍贵的馆藏文物,如钱币、书法、绘画、织绣、文玩等。
这些文物都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首都博物馆 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
首都博物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首都博物馆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首博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玉器是最具中国文化特点的艺术品,它的发展历史悠久。
古人视玉为沟通人间与天界、祈吉护身的灵物神器,亦是古人等级身份的象征。
孔子认为君子必佩玉,君子的修养与品德以玉为标准,温润如玉是古代君子一生追求的人格魅力。
首都博物馆特于圆形展厅五层K厅辟出玉器展厅,展示我国古代美轮美奂的玉器艺术。
在玉器展厅共展出文物181组件,将玉器发展的基本脉络展示给参观者。
展品中有大量王公贵族墓出土的以及带有皇帝年款、刻有御制诗文的玉器。
让我们步入玉器的世界,感受玉器带给我们的深厚底蕴。
玉猪龙,新石器时期(约1万年—4千年前),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高16厘米、最宽11厘米、内径2.7厘米、厚2.3厘米。
玉猪龙整体呈“C”形,口微张,兽首肥大,双耳竖立,吻部前突,鼻尖以阴刻线饰多道皱纹,背部对穿双孔。
在出土和传世的此类器物中,绝大部分已发表的同形器高均在15厘米以下。
该器对研究和认识红山文化玉器具有重要价值。
(左上)玉鸟形佩,新石器时期(约1万年—4千年前),玉佩上纹饰鸟做侧身飞翔状,以简单的粗阴刻线显示出鸟的头、颈、喙、翅及尾部,鸟的胸、腹、尾有三个对钻孔。
(右上)翡翠雕龙带钩,清(1644—1911),北京朝阳荣禄墓出土。
带钩就是腰带扣,明清时期逐渐演变为装饰性的玩赏之物,造型趋于统一,以龙首玉带钩为主流。
明代的带钩较粗宽,清代的玉带钩质地优良,做工精细,造型及图案不拘一格,还出现了较多的翡翠带钩。
翡翠又称硬玉,清乾隆时期进贡内廷,是我国古代玉器制造业中的后起之秀。
这件雕龙带钩,质地绝佳,翠绿莹润,是翡翠带钩中的佼佼者。
此物主人荣禄为清末大臣,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地位显赫。
据说生前每到其寿辰,太后便会赏赐大量的翡翠珍玩,这件带钩就有可能是赏赐之物。
荣禄死后,葬于高碑店乡西花营村荣家茔地,墓中随葬大批金、银、玉器珍品。
(左下)青白玉兽首觽,明(1368—1644),北京海淀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首都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
首都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扬鼎扬鼎是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高17.7厘米径13.8厘米。
扁足作夔龙形,龙口承鼎,龙尾为足。
器内底铸有铭文"扬作父辛宝彝",意思是贵族"扬"铸此鼎祭祀其父"辛"。
昂扬不灭、气势如虹景德镇窑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元代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内口沿绘如意云头纹。
颈部为缠枝花卉,颈腹之间饰一周几何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两鸳鸯游弋于莲池之中,其下绘卷草纹,颈绘变形莲纹瓣,足壁是重叠覆莲。
用国产青料绘画,青花色调淡雅。
胎质细白,釉色细润,白中闪青,工艺精湛,反映出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水平。
元青花是青花中的一绝六臂大黑天像六臂玛哈嘎拉是香巴噶举派护法神,亦是格鲁派的护法神。
藏密的大黑天是Mahākāla,大威德金刚是Bhairava,但是印度教则把Bhairav当成大黑天,最有名的是加德满都的kalaBhairav。
所以如果是以佛教的密宗来说,跟印度教的说法是不同的。
凶神恶煞的六臂大黑天使王碧玉螭龙云纹鸡心佩长7.7厘米,宽4.6厘米海淀区索家坟清黑舍里氏墓出土玉佩以镂空技法琢制,一面雕螭纹及鸳鸯戏水;一面为凤鸟,依附于祥云之中,琢刻线条细密流畅。
碧玉真的漂亮嵌宝石桃形金杯嵌宝石桃形金杯是明代时期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杯体为剖开的半个桃子形,杯柄为桃枝与桃叶,杯中与柄部镶嵌红、蓝宝石。
此杯集范铸、焊接、镶嵌等工艺于一体,制作考究,造型构思巧妙,以现实的桃为原形,并加以提炼与升华,红宝石的鲜红、蓝宝石的深蓝与黄金本身的金黄三者合于一体,使本来因缺少纹样装饰而显得单调的器物增添了富丽的效果。
嵌宝石桃形金杯天朝万岁直径6.2厘米,重68.1克该钱为折十型大钱,铜质。
钱文字体粗犷,钱体红锈斑斓。
面为契丹文,释为“天朝万顺”或“天朝万岁”。
此钱早期为周肇祥(又名退翁,字养庵,号无畏居士,古董收藏家)所藏。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我看过的首博固定展览有: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书房珍玩精品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北京文物精品展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08年看过的临时性展览有:古希腊竞争精神展长江文明展白玉三羊清乾隆(1736-1795)北京海淀圆明园出土此作品为一只嘴衔灵芝的回首山羊,山羊身上分别浮雕两只小山羊,神态自然,是清代常见的“三阳开泰”吉祥作品。
碧玉太狮少狮明(1368-1644)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采集碧玉卧牛明(1368-1644)青玉“福寿平安”如意清(1644-1911)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头部多作心形、芝形、云形,为赏玩之物。
清代玉如意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祥和玉,不仅是贵族身边的宝物,也是贵族阶层相互馈赠的珍贵礼品。
此玉如意为整雕过枝灵芝纹及宝瓶、蝙蝠,谐“福、寿、平安”吉祥之意。
青玉宴饮图插屏清(1644-1911)玉插屏是清代较为盛行的陈设品,琢制方法主要有阴线、浮雕,一般插于木座上。
此玉插屏屏心两面纹饰均采用多层浮雕技法琢制,一面琢长廊、芭蕉、桂树、桌、凳、人物;一面琢山水、垂柳、小船、人物,采用远山近景法,层次分明,技法精练。
2009-02-12 23:18:35白玉“龙凤呈祥”扁瓶清(1644-1911)玉瓶为圆雕仿古作品。
瓶上分别浮雕凤、龙和兽首,兽首衔活环,螭龙作把,矮圈足,制作规整,抛光极好,构思巧妙,寓意“龙凤呈祥”。
碧玉灵芝双联瓶清(1644-1911)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2青玉饕餮纹双耳瓶清乾隆(1736-1795)北京海淀清华大学出土青白玉如意云纹盖瓶明(1368-1644)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玉瓶通体镂雕如意云纹,底部有两道阳起的弦纹,底平,下以六个微微外撇的云头作足,内壁光滑,盖与钮分别碾琢,有极好的玻璃光。
青白玉凤首衔梁卣、瓶清(1644-1911)此套玉卣、瓶为仿古陈设器,采用平雕阳起饰花卉纹,单阴刻回纹,镂空圆柱形凤首勾梁,下配银钩。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及介绍北京博物馆是中国首都的文化瑰宝,收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在这些宝贵的藏品中,有着一些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特别珍贵的展品。
下面将介绍北京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
1. 青铜司母戊鼎青铜司母戊鼎是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是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用于祭祀活动。
鼎的四面浮雕着精美的纹饰,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水平。
2. 玉环龙纹钮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的玉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玉环上雕刻着精细的龙纹钮,展现了古代玉器工艺的高超水平。
3. 红山文化陶人俑红山文化陶人俑是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些陶人俑是红山文化时期的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陶艺的精湛技艺。
4. 明代《千里江山图》这幅《千里江山图》是明代著名画家刘基的代表作之一,画面宏大壮丽,气势磅礴,展现了明代山水画的高峰之作。
5. 清代乾隆御制瓷器清代乾隆御制瓷器是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些瓷器精美绝伦,绘制精致,工艺精湛,展现了清代瓷器的高超技艺。
6. 元代《五牛图》这幅《五牛图》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生动传神,形象逼真,展现了元代绘画的独特风格。
7. 清代珐琅彩美人图瓶清代珐琅彩美人图瓶是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瓶子绘有精美的美人图案,色彩艳丽,工艺精湛,展现了清代珐琅彩瓷器的高超技艺。
8. 明代宣德炉明代宣德炉是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件炉子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展现了明代铜器的高超技艺。
9. 清代《八骏图》这幅《八骏图》是清代著名画家郎世宁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生动逼真,栩栩如生,展现了清代画家的高超绘画技艺。
10. 秦代兵马俑秦代兵马俑是北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这些兵马俑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展现了秦代陶俑的独特魅力。
以上就是北京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去北京博物馆亲自欣赏这些珍贵的展品,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都博物馆里的文物介绍
首都博物馆里的文物介绍哎,说起来咱们的首都博物馆啊,那可真是个宝藏地儿,走进去就像翻开了一本活生生的历史大书,每一页都透着岁月的沉香,让人忍不住想细细品味。
今儿咱们就一块儿溜达溜达,瞧瞧那些个让人眼睛一亮的文物宝贝,用咱老百姓的话,好好聊聊它们的故事。
一进门,嘿,那气氛儿就不同了,安静中带着股子庄严,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头一眼瞅见的,可能就是那件镇馆之宝——青铜器,那玩意儿,沉甸甸的,上面刻满了花纹,就像是古代工匠们给咱们留下的密码,等着咱们去破解呢。
你瞧那纹路,精细得跟头发丝儿似的,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
这不仅仅是一件器物,更是咱们老祖宗智慧和勤劳的见证啊!再往里走,瓷器区那是不能错过的。
那些个青花瓷、粉彩瓷,一个个摆在那儿,白得透亮,彩得鲜艳,就像是古代的小仙女们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结果却成就了这一件件艺术品。
你摸着那光滑的釉面,心里头不由得感叹,这手艺,绝了!咱们现在用的碗碟跟这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穿过瓷器区,书画长廊又让人眼前一亮。
一幅幅古画,就像是时间的窗口,让咱们能窥见古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你看那山水画,云雾缭绕,山峰叠嶂,好像人都能走进去似的。
还有那书法,龙飞凤舞,力透纸背,每一笔都藏着书法家的情感和故事。
站在这里,你仿佛能听到墨汁滴落的声音,闻到宣纸的香气,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当然了,博物馆里还有好多好多宝贝呢,比如玉器、金银器、佛像……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每一件都值得咱们去细细品味。
这些文物啊,就像是历史的使者,穿越千年的时光来到咱们面前,讲述着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兴衰更替。
逛完了首都博物馆,你心里头肯定会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既为咱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感到自豪,又为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感到惋惜。
不过啊,这也提醒了咱们,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毕竟啊,它们可是咱们民族的根和魂呢!所以啊,下次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首都博物馆转转吧。
说不定啊,你又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呢!。
首都博物馆藏古玉
首都博物馆藏古玉
清代白玉小造像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明代白玉土沁童子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明代青玉侍女
清乾隆白玉三羊海淀圆明园出土
清白玉福钱转花佩
清代玉佛手
清代青玉莲藕荷叶形花插
元代白玉孔雀开屏饰件北京海淀出土
元代青白玉花鸟纹嵌饰
明代白玉火焰纹梵文饰北京朝阳清代墓出土
清代白玉秋叶螳螂佩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清代青玉勾莲纹镂空香薰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清代青玉“子孙万岁”簸箕纹盒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清代白玉“吉庆有余”牌
清代青玉镂空鱼穿荷叶饰
新石器时代玉勾云形佩
战国玉兽纹璜北京延庆出土
战国玉龙首带钩
汉代玉鸡心佩北京崇文出土
汉代白玉龙形饰北京丰台出土
汉代青玉蝉
明玉螭纹剑格
清代白玉荷叶双蛙佩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清乾隆白玉随型鼻烟壶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清白玉带皮鼻烟壶北京朝阳荣禄墓出土
北宋白玉双孔雀嵌饰
宋代青玉卧鹿北京海淀黑里氏墓出土
金代白玉双鹤衔灵芝纹饰北京房山出土
金代白玉绶带鸟衔花佩北京丰台出土
金代白玉折枝花形饰北京房山出土
清代翡翠鼻烟壶海淀区李莲英墓出土
清代翠扳指海淀李莲英墓。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介绍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介绍在北京,首都博物馆真是个宝藏地方,大家如果有空一定得去转转。
这里有不少让人惊叹的文物,简直是历史的活化石,走进去就像是穿越回古代一样,心里那种激动啊,别提有多妙了。
你看看,那些古代的青铜器,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是那精美的纹路就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就像咱们小时候在课堂上学的那些历史故事,脑海里浮现的都是那些辉煌的王朝,真心觉得古人真是太有才了。
说到文物,这里有件特别的器物——“龙形青铜器”。
哎呀,真的是个绝活!这东西不光形状酷炫,背后还有一段让人感动的故事呢。
传说中,这可是祭祀用的,古人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特意打造的。
想象一下,几千年前的人们,捧着这样的器物,心中满怀期待与虔诚,真是让人感慨。
现在咱们看着它,不就是在跟那段历史对话嘛,简直是穿越了时空。
还有那些古代的陶器,哎,真是一个个精美绝伦。
每一件都有自己的独特气质,就像个小明星一样。
你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个年代的人的生活是多么讲究。
那些花纹,真的是美得让人心醉,手工制作的痕迹,让人不由得想象起古代匠人辛勤劳作的情景。
那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可一点都不逊色,真是让人佩服。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关于古代生活的展品,像是衣服、工具、甚至是日常用品。
这些东西,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古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想想那些衣服,材料都是天然的,颜色也特别耐看,真是怀念那种简单又纯粹的生活。
对比现在的快节奏,古人真的是悠然自得,活得那么自在。
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带我们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更别提这里的历史文献了,古代的书法艺术,简直是让人惊叹,笔锋犀利,字字珠玑。
你看看那些字,像是有生命一样,在纸上舞动,真的是看得人心里痒痒的。
那些书法家,个个都是高手,能把字写得那么飘逸,简直是字界的艺术家。
这种技艺,咱们现在可难得一见,得好好珍惜。
每一卷书,都像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感受到那种浓厚的文化底蕴。
博物馆里还有些互动展区,特别适合家庭游。
首都博物馆文物介绍
首都博物馆文物介绍首都博物馆是中国的一座国家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该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首都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
这些文物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科技水平。
在首都博物馆的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文物。
其中之一是中国最著名的文物之一——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清代玉雕作品,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形象而闻名于世。
它是一颗玉白菜,上面还有一只小蝉。
这个展品展示了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高超技术和精湛工艺。
另一个重要的文物是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首都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鼎、爵、觚等各种不同类型的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大多出土于中国不同的考古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重要实物证据。
首都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的书画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古代名家的字画、碑刻和绘画作品。
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首都博物馆还有一个特别的展区,是专门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时期和事件的。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展示中国古代帝王的玉玺、册封文书等文物,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力象征。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实物展示,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军火、照片和文件等。
这些文物通过直观的展示方式,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首都博物馆还经常举办临时展览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这些展览和活动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平台。
首都博物馆是中国重要的博物馆之一,它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通过参观首都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往首都博物馆,感受中国历史的魅力和文化的瑰宝。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介绍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介绍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介绍》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唠唠首都博物馆里那些超有意思的文物。
一走进首都博物馆,哇塞,那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
我印象最深的呀,就是那个青花瓷瓶。
你们知道吗,我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被它那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图案给吸引住了。
那瓶子上的花纹,就像是一群小精灵在上面跳舞,特别生动。
我当时就忍不住凑近了去看,感觉自己都能钻进那画里去了。
我仔细端详着这个青花瓷瓶,它的颜色那么纯正,蓝得就像天空一样。
而且它的工艺简直太绝了,每一笔每一划都那么细腻,感觉制作它的人一定花费了好多心思和时间。
我就在那想啊,古代的人可真厉害,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却能做出这么美的东西来。
我在它面前站了好久好久,就好像和它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我仿佛看到了几百年前的工匠们,认真地绘制着每一个图案,他们用心地赋予了这个瓶子生命。
从首都博物馆出来后,那个青花瓷瓶的样子就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觉得这就是文物的魅力呀,它们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
下次你们有机会也一定要去首都博物馆看看,亲自去感受一下那些文物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们也会被深深吸引的!哎呀,不说了,我又想去看看那个青花瓷瓶啦!哈哈!。
首都博物馆藏玉器珍品(上)
首都博物馆藏玉器珍品(上)首都博物馆的藏品非常丰富因作为明清两代的帝国首都北京有无可比拟的收藏优势首博藏玉的数量质量都极高有大量王公贵族墓出土玉器和许多皇家制造的御用之物在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中就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珍品宋白玉莲瓣形发冠冠为古代男子束发之物,唐代盛行。
此发冠白玉质,留有出土锈斑。
冠面雕琢重叠的莲花瓣,互相对称。
正面下部琢有一圆孔,与冠背圆孔相对,后配白玉圆簪贯通其中。
整个器物线条圆润,琢磨精细。
宋白玉鸳鸯柄圆盒1962年北京密云董各庄清乾隆皇子墓出土圆盒白玉质,润洁细腻,局部有浸蚀后的黄色绺纹。
盒上立雕一对鸳鸯,口、胸部相连。
以均匀的细阴刻线琢出冠、眼、羽毛。
盒为子母口,鸳鸯却是平剖为二,打开时分为两对鸳鸯。
出土后仍光亮鉴人。
明青白玉龙首螭纹带钩宣武区右安门外明代万通墓出土明清时期玉带钩的用途由实用的腰带扣,演变为装饰性的玩赏之物。
造型趋于统一,以龙首玉带钩为主流。
工艺上明代较粗宽,清代较细腻,光亮度高。
特别是清代还出现了较多的翡翠龙钩。
此件带钩青白玉质,带土沁,为"苍龙教子"图纹样,龙首为钩,钩背上浮雕一子螭,阴刻细毛发飘拂,圆钮上附一金别子。
墓主万通是万贵的弟弟,万贵的长女为明宪宗宠妃,正因为这种戚族关系,万贵及其兄弟辈都封官加爵,显赫一时。
清翡翠雕龙带钩长13厘米宽2厘米北京朝阳荣禄墓出土清代玉带钩质地优良,做工精细,造型及图案不拘一格。
翡翠又称硬玉,清乾隆之后开始流行,是我国古代玉器制造业中的后起之秀。
此物主人荣禄为清末大臣,深受慈禧太后信任,地位显赫。
其墓葬位于朝阳区朝阳门外高碑店乡西花营村荣家茔地,墓中随葬大批金、银、玉器珍品。
元羊脂玉凌霄花饰北京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玉质温润洁白。
四朵凌霄花,花萼相连,两朵昂首向上,两朵垂头向下,花瓣皆作品字形如意云头状,花瓣外有三两条粗细不均的阴刻线,由花萼向上延伸。
背面平素。
该器造型浑厚,雕工简练粗放,磨工极佳,花瓣内外俱有玻璃光泽,镂空处亦平滑无琢痕。
北京文物精品展
北京文物精品展点击换页伯矩鬲西周(前1046 -前771年)通高33厘米,口径22.9厘米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首都博物馆藏伯矩鬲铭文大意:在戊辰时,燕侯赐贵族伯矩一笔钱,伯矩用这笔钱铸造了这件铜器,以此表示对其父的纪念。
释迦牟尼佛像北魏( 386 -534年) 铜高33厘米,宽15.5厘米,厚12厘米北京延庆县张山营鎮黄柏寺村出土首都博物馆藏造像头梳犍陀罗式涡旋状发型,身着右开左合式袈裟。
胸前衣领折带纹与云冈大佛饰纹相同。
佛像面颊丰腴、神态威严。
跏趺端坐,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作怀抱姿,意蕴无穷。
佛座为四足坐床式,刻有飞鸟、蔓叶、卷云及胡人装束的供养人。
造像造型完美,工艺精细,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艺术风貌。
越窑划花宴乐越窑是我国最早的青瓷窑之一。
唐代越窑形成独特的风格而成为南方著名瓷窑,釉色类冰似玉。
五代、北宋初,越窑瓷器的烧造达到最高峰,并由吴越王室贡给北宋宫廷使用。
细线划花是北宋早年越窑常见的装饰手法,花纹多见各种珍禽异兽及植物花卉,如鹦鹉、双蝶、双凤、龙、摩羯、龟鶴、莲花、牡丹等。
此壶腹部划宴乐人物图案,十分罕见。
五代(907 -960年)通高18.2厘米,外径18.2厘米,底径7.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人物执壶宋刻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石板宋(九六〇—一二七九年)高廿九〃二厘米宽廿六〃五厘米首都博物馆藏青玉荷叶双龟佩金(1115 –1234年)长10厘米,高7.5厘米北京丰台区王佐乡金乌古论窝论墓出土首都博物馆藏玉佩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茨菰及水草纹,荷叶中心各突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小龟,称为龟游纹饰,寓祥瑞之意。
此玉佩构思严谨,造型生动,镂刻精细,是研究金代历史和玉器发展史极难得的实物资料。
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元(1271 –1368年)通高19.7厘米口径16.3厘米底径6.7厘米北京海淀区出土首都博物馆藏景德镇窑青花凤首扁壶元(1271 –1368年)高1 8.7 厘米口径4 厘米底 4.5×8.3 厘米北京西城区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窖藏出土首都博物馆藏草书卷《进学解》元鮮于枢(1257 -1302年)52×850厘米首都博物馆藏鮮于枢,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
中国首都博物馆精彩文物
首都博物馆五大展览璀璨京城(上)首都博物馆大厅里的景德街牌坊首都博物馆的大厅大厅入口处大厅里的大屏幕大厅一角地下一层大厅地下一层有休息和餐饮区地下一层的陶艺室一、中国记忆——讲述五千年的文明太阳神纹刻石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800年-前4700年)头上的太阳有23条光芒,腰部两侧的圆点似行星在宇宙中运行,此人代表中国主管太阳的神。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陶鹰尊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300-前3600年)大地为宗天圆地方玉琮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3300-前2250年)蛋壳黑陶高柄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中部柄处圆鼓中空,有透雕,内置一粒陶丸,晃动有声,放置能稳定重心,制作工艺高超,造型优美,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贾湖骨笛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6000年)是至今已发现的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吹奏乐器。
骨笛的第六孔和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可发两变音,出土时有一雌一雄两只外型相似的笛子,从而印证了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双鸟朝阳纹牙雕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4000年)彩绘鹳鱼石斧纹陶缸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3000年)绘画技法类似后世的勾勒和没骨,鹳和鱼代表两个氏族的图腾.舞蹈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3300-前2050年)八角星纹彩陶豆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400-4100年)祭祀用的礼器,神秘的符号寓意太阳、天空和天圆地方。
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3000年)是龙的祖型,说明古代存在一个由猪向龙的演变过程。
坐姿玉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600-5300年)玉人为男性,五指紧贴胸前作祈祷状,表现出强烈的原始宗教意识。
红陶兽形壶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400-前4100年)太阳神鸟金饰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1046年)外层是四只逆时针方向飞行的鸟,代表四季,内层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代表12个月.2005年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铜爵夏(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是最早的青铜酒杯,也是最美的青铜器典型代表.纵目铜人面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是蜀国的始祖神,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铜猪尊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龙纹铜兕觥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人面纹铜方鼎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四面各有一高浮雕人面,面具表情威严肃穆,表现手法夸张,被誉为千年奇”脸”.(约公元前2100-前800年)人面铜钺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钺是古代的兵器,推测此物是”亚丑”国的见证物.鸟盖人足铜盉西周(约公元前1046-前771年)盉是调酒器,两个裸体的半蹲人形,负重时的形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体现出了晋国精湛的青铜工艺水平.铜偶方彝商代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0-前1192年)龙虎四环铜鼓座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年)利簋西周武王时期(公元前1046-前1043年)腹内底部铸铭文32字,记述了周武王伐商的珍贵史料.刖人守门铜车形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动物纹提梁铜卣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这是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鸟兽龙纹铜壶春秋晚期(公元前770-前476年)主体纹饰是人首鸟体的怪兽和龙相互缠绕,体现了人们对神灵世界的好奇与幻想.圆形金箔饰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龙凤形玉佩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体现龙飞凤舞呈吉祥.酓前铜匜鼎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曾侯乙铜冰鉴战国前期(公元前475-前338年)在方鉴内套方尊缶,两者之间有较大空隙,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冷食物,铸造精细、俏丽.凤鸟莲花漆豆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由盘、凤鸟和蛇身分件制作,再用榫卯连接和生漆粘接而成,造型奇特、构思巧妙,充分体现了楚人高超的制漆匠心和技巧.漆凤鸟羽人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羽人、凤鸟和蟾蜍三者结合,呈现出一幅人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图画,是东周漆器中最具创意的一件.秦(公元前221-前206年)此俑的神态和气质已经具备了有文有武、刚柔兼备的性格.一号坑出土5000余件兵马俑,而象这个气度非凡的高级铠甲将军陶俑仅发现七个.跪射陶俑秦(公元前221-前206年)跪射俑姿势体现了古代“支左拙右”的善射之法,与现在的小口径步枪无依托跪射姿势竟完全吻合.史墙铜盘西周恭王时期(公元前922-前900年)阳陵错金铜虎符秦(公元前221-前206年)阳陵虎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的左右各有相同的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要调动军队时,持右一半的差遣将领和持左一半的带兵将帅必须左右扣合完整,验证可信,方可调动军队.玉佩组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大型组玉佩为西周首创,由204件各色玉饰组成,长2米多,这件国宝的拥有者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晋穆侯的次夫人.。
首都博物馆《京城旧事
首都博物馆《京城旧事首都博物馆《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老陈八六2018年5月26日星期六,首都博物馆看展览。
《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
娶亲花轿仪仗队。
修鞋。
清代酸枝木帽架。
清代竹编漆盒。
民国红地缎绣花马面裙。
民国黑地绣花女服。
清代麒麟送子绣花兜兜、绣花挂屏。
年画。
老鼠娶亲剪纸。
民国花轿仪仗。
洞房。
民国金属酒杯、柯达相机、红烛。
清代绣三星桌围。
锦鸡图。
清代云凤镂空香熏。
如意。
清代八仙花卉金镯。
民国婚书。
清代缂丝彩绘三星。
清代五彩福禄寿三星、五福捧寿字金漆盘,民国寿字椅垫、寿字刺绣桌褡。
祝寿供桌。
清代彩色木板二十四孝条屏。
孝感动天。
弃官寻母。
搤虎救父。
为母埋儿。
卧冰求鲤。
闻雷泣墓。
拾椹供亲。
啮指心痛。
福。
寿。
清代粉彩鸟食罐。
清代漆捧盒。
四合院。
民国珐琅鹤。
清代无量寿佛。
清代回文珐琅瓶、回文香炉。
寿星。
清代缂丝麻姑献寿图。
正阳门大街1909年1月老照片。
彩色玻璃正片,什刹海荷花市场上的小吃摊。
北京商业老字号。
万盛号。
绒线。
铺规。
踩高跷。
舞狮。
永济堂等。
集市。
民俗苑。
人力车。
清代金漆财神位、灶神位。
清代青花五供。
各式纸灯笼。
泥塑《卖绒花》。
花炮摊。
清代舞狮子。
清代铜九音锣。
民国年画,生福发财地。
民国财神年画。
清代“太平吉祥”象。
爆竹辞旧迎新。
泥塑人物。
饰物。
首都博物馆:藏品20万件,我只推荐这25件
首都博物馆:藏品20万件,我只推荐这25件首都博物馆(新馆),2006年5月开馆,位于西长安街的西延长线上。
从地铁木樨地站出来,往东南方向走300米左右即到达。
首都博物馆内部,分为互不连接的两部分,一个叫方厅,一个叫圆厅。
首都博物馆保存、陈列反映北京约70万年人居史、3000多年城市史、800余年京都史的珍贵遗存,也收藏和陈列着众多中华文明的瑰宝,总数超过20万件。
以下是博主为您精心挑选出30件国宝。
让我们先从圆厅说起。
圆厅里面常设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等。
燕地青铜器,以伯矩鬲、班簋和云雷纹高足豆为代表:1、伯矩鬲西周早期青铜器。
此鬲自盖钮至足,通体装饰着七个牛角飞扬的牛首兽面纹。
盖内及颈内壁铸有铭文:“在戊辰,燕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
”记载了贵族伯矩为纪念燕侯赏赐贝币而铸此鬲。
牛是商周祭祀中最高规格的祭品,贵族占卜也常用牛肩胛骨,因而牛首是青铜礼器纹饰的常见题材。
但如伯矩鬲这般多达七个牛首的造型却极为罕见,体现了时人对牛的特殊感情,是世所罕见的青铜珍品。
2、班簋及其内部金文班簋,又称毛伯彝,是西周中期青铜器,曾为清宫收藏旧物,收录于《西清古鉴》。
班簋四面有4个兽首环耳,整体造型为侈口,圆腹,低圈足,口沿下饰弦纹和圆涡纹,腹饰四组兽面纹,四耳上饰兽头,呈象首状,首背依附器壁,下有垂珥,呈象鼻状,底端向内弯曲长垂成足。
班簋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这一史料与文字都具有重要价值。
3、云雷纹高足豆战国中期青铜器,此豆的器盖翻转过来便成为高足盘。
这种细长柄、盖有三足的铜豆,是战国时期燕文化特有的造型,婀娜灵逸,宛如美人起舞,体现了燕文化特有的审美追求。
古代玉器精品展,代表器物有金代青玉龟游荷叶佩、明代子刚款樽和李莲英翠扳指:4、金代青玉龟游荷叶佩北京丰台乌古论窝论墓出土。
玉佩为一块玉料对剖制成,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叶、茨菰及水草纹,单阴刻线呈示叶脉,荷叶中心各凸琢一只伸头相向爬行小龟,背面以粗犷的工琢刻出枝梗。
北京首都博物馆金银铜器精品展
北京首都博物馆金银铜器精品展首博明凸花海水江牙鱼龙献寿金盘盘圆形,唇边。
以范铸、錾花与捶打工艺制成,盘沿为二方连续回纹一周,盘心为一双钩篆书“寿”字。
盘心与盘沿间为半浮雕式海水江崖瑞兽纹,水中有若隐若现的马、龙、狮、象鱼等瑞兽。
该盘在制作上突出整体的效果,不拘泥于细部的刻画,呈现出浑厚、粗朴的风格。
錾花人物楼阁图八方盘明高0.9厘米径16.2厘米边长6.6厘米北京右安门外万贵墓出土盘八方形,先以范铸成型,而后錾刻花纹图案。
盘沿为一二方连续几何图案,盘心主题纹饰为一组人物故事图。
图案内容极为丰富,描绘了人物、楼阁、树木、水波、桥梁、马匹、山石等,以人物、楼阁为主体,共刻画人物21位,或骑马、或携琴、或交谈、或对饮。
人物錾刻随意、洒脱、自如,似信笔而为,却又极富神采,笔笔到位。
重檐楼阁用笔却极严谨,似界画,一丝不苟,整体画面动中有静,静中寓动,是中国传统绘画以錾刻手法在金器中的再现。
万贵《明史》有传,生于洪武壬申年(1392年),卒于成化乙未年(1475年),为宪宗万贵妃之父。
首博清乾隆银累丝双龙纹葵瓣式盒通体用粗细两种银丝累掐焊接而成,盒面上錾龙纹,工艺繁复,錾刻精细,玲珑剔透,是清代累丝工艺品中的佳作。
鎏金银覆面辽长31厘米宽22.2厘米北京房山出土覆面俗称盖脸、面具,是契丹贵族的葬具,意在保护死者的面容。
在死者脸上罩金属覆面是契丹族颇为独特的一种葬俗。
据史籍记载,契丹贵族有“用金银做面具,铜丝络其手足”的葬俗。
覆面有金、银之分,用以区分死者的身份、年龄和性别。
此器保存完整,面部轮廓清晰,头发后梳,眉骨突出,双目闭合,双唇紧闭,神态安详。
耳下及鬓两侧有孔,可系结。
从覆面的形象看,具有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特征。
与此相类似的覆面在内蒙古、辽宁的辽代墓葬中均有发现。
首博明铜桃形熏炉熏炉形象极为生动,小桃装饰在大桃侧,两桃由铜树干相连,似同一树干上结出的两个果实。
其弯曲盘绕的枝干似百年老树,枝叶繁茂,生动写实。
首都博物馆藏玉器珍品(中)
首都博物馆藏玉器珍品(中)清乾隆白玉<八征耄念之宝>玺通高7厘米印面宽4.8厘米玉玺采用上等新疆和田白玉雕刻而成,上部的钮是一条镂雕的盘龙,龙身中间的孔洞可以穿绶带,以便于携带。
玉玺的印面为方形,上面阳刻六字篆书“八征耄念之宝”。
“八徵耄念之宝”是乾隆80寿辰所治印玺之一。
此玉玺是2004年首都博物馆以250多万港元从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购得。
清翠扳指海淀恩济庄李莲英墓出土此扳指颜色翠绿,透明度极佳。
扳指主人李莲英(1848-1911),直隶河间(今河北)人,深得慈禧宠信,由梳头房太监升总管太监,赐二品顶戴,在宫中50余年,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慈禧死后出宫。
其墓占地20余亩,随葬品均为奇珍异宝。
清青白玉螭龙纹五格圈形盒高3.4厘米直径12厘米盒为青白玉质,温润无瑕,圈形盒底内分为五格,上配五节略成弧形的盖,盖上浮雕螭龙,盒为子母扣。
造型别致精巧,光亮度好。
明青白玉夔凤纹子刚款樽北京小西天黑舍里墓出土明代玉器制造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是北京和苏州。
苏州琢玉的代表人物为陆子刚,他是明代玉雕行业的杰出代表,生活于嘉靖、万历时期,太仓州人。
所制玉器选料严格,大多为新疆和阗青玉。
工艺上应用绘画透视技法,以及各种雕琢工艺,并将诗文印款琢于玉器之上,把中国书画艺术与玉器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化了玉器制造工艺的艺术魅力。
此件玉樽为新疆和阗玉,把下有阳文篆书"子刚"两字款,它是迄今所知北京地区出土的唯一带"子刚"款的玉器。
明白玉双螭耳杯宣武区右安门外明代万贵墓出土明代玉杯是当时的特色器物,此件玉杯是同期玉器中的代表作品,杯两侧镂雕螭虎,螭首额头上有阴刻"王"字,带有元代遗风。
此杯主人万贵(1392-1475)是明宪宗宠妃万贵妃之父,曾经显赫一时。
清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高21.5厘米口径8.2厘米底径3.5厘米首博对此器的介绍为清雍正时期的作品,我认为此断代有误。
首都博物馆瓷器(1)
首都博物馆瓷器(1)“内府”铭白瓷釉梅瓶绿釉刻花马镫扁壶酱黄釉马镫壶青花经文盖钵,清,乾隆。
器成扁圆形,顶部卧口,附圆盖,盖面微鼓,尖圆底。
青花装饰。
盖面画僧人读经图。
外壁绘一持扇罗汉,两侧满饰楷书《波若波罗密多心经》经文,经尾处落“乾隆丁巳年冬月敬献”款。
乾隆丁巳年为乾隆二年,即为公元1737年。
是为乾隆初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品。
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
清,乾隆。
此器葫芦式,小口,短颈、束腰、卧足。
外壁透明釉下以浓重铜红釉,绘出八组团形螭龙纹,其间分别以灵芝草纹相隔。
口沿下绘一周如意云头纹,与底部一圈莲瓣纹作辅助纹饰。
束腰处则绘三圈莲瓣纹,回文,如意云头纹以示上下之分。
纹饰绘画细腻清晰,足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书款。
仿松石绿釉夔龙纹洗。
清,乾隆。
洗造型为圆口、深弧腹、平底,板沿边缘修饰成小弧度花瓣形,处外底部,通体印有夔龙纹图案,印纹细致,繁而不乱。
松石绿釉色泽、质感与天然矿物质绿松石相似,形象逼真,制作精湛。
景德镇窑粉彩百鹿尊。
清,道光。
百鹿尊因器身绘满群鹿纹饰,故名。
取其谐音“百禄”,寓意高官厚禄,清代乾隆时期最为流行,此后只有道光、光绪两朝有过烧制,而且只有道光官窑书写本朝款识。
器型硕大而不见笨拙,雄浑之中尽显精致。
运用中国画传统技法,将烟云缭绕的山峦、浓荫蔽日的苍松、神态各异的小鹿,描绘得淋漓尽致。
百鹿尊雍容华美,多陈设于宫内御前,用于称颂帝王统治下的歌舞升平。
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清,乾隆。
景德镇窑外粉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清,乾隆。
景德镇窑珐琅彩紫地富贵瓶。
清,乾隆。
景德镇窑松石绿地粉彩番莲纹多穆壶。
清,乾隆。
五彩八仙人物纹花觚。
清,康熙。
此器撇口、长颈、短腹微凸,径部外撇,平沙底。
通体以釉下青花与釉上红、绿、黄等色彩进行装饰。
画面分成三段,上段为八仙祝寿图,中、下段为折枝花果纹。
人物绘画生动,色彩丰富艳丽。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天球瓶。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都博物馆的文物精品
我看过的首博固定展览有:
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
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
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书房珍玩精品展
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
北京文物精品展
古都北京历史文化展
08年看过的临时性展览有:
古希腊竞争精神展
长江文明展
白玉三羊
清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圆明园出土
此作品为一只嘴衔灵芝的回首山羊,山羊身上分别浮雕两只小山羊,神态自然,是清代常见的“三阳开泰”吉祥作品。
碧玉太狮少狮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采集
碧玉卧牛
明(1368-1644)
青玉“福寿平安”如意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如意是中国传统的吉祥物,头部多作心形、芝形、云形,为赏玩之物。
清代玉如意是最受人们喜爱的祥和玉,不仅是贵族身边的宝物,也是贵族阶层相互馈赠的珍贵礼品。
此玉如意为整雕过枝灵芝纹及宝瓶、蝙蝠,谐“福、寿、平安”吉祥之意。
青玉宴饮图插屏
清(1644-1911)
玉插屏是清代较为盛行的陈设品,琢制方法主要有阴线、浮雕,一般插于木座上。
此玉插屏屏心两面纹饰均采用多层浮雕技法琢制,一面琢长廊、芭蕉、桂树、桌、凳、人物;一面琢山水、垂柳、小船、人物,采用远山近景法,层次分明,技法精练。
2009-02-12 23:18:35
白玉“龙凤呈祥”扁瓶
清(1644-1911)
玉瓶为圆雕仿古作品。
瓶上分别浮雕凤、龙和兽首,兽首衔活环,螭龙作把,矮圈足,制作规整,抛光极好,构思巧妙,寓意“龙凤呈祥”。
碧玉灵芝双联瓶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2青玉饕餮纹双耳瓶
清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清华大学出土
青白玉如意云纹盖瓶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瓶通体镂雕如意云纹,底部有两道阳起的弦纹,底平,下以六个微微外撇的云头作足,内壁光滑,盖与钮分别碾琢,有极好的玻璃光。
青白玉凤首衔梁卣、瓶
清(1644-1911)
此套玉卣、瓶为仿古陈设器,采用平雕阳起饰花卉纹,单阴刻回纹,镂空圆柱形凤首勾梁,下配银钩。
青白玉鹭鸶衔莲荷叶形卣
清(1644-1911)
玉卣用镂雕、浮雕技法琢制,以一片硕大肥厚的荷叶翻卷成卣身,周围饰以荷叶、花蕾、莲蓬,盘曲的粗茎及藕节巧作成底,卣盖作成向下翻卷的荷叶,盖钮雕成衔荷花的鹭鸶,以活链相连。
青玉番莲纹香薰
清(1644-1911)
玉香薰盖上镂雕番莲花纹,器身外满饰相互缠绕的番莲花,细圈形平底足内,琢刻一朵盛开的番莲花。
壁薄精巧,造型新奇,琢制纹饰细密剔透。
青玉番莲纹香薰
清(1644-1911)
拉近
碧玉鱼龙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为两条向上跳跃的鱼龙,龙首鱼身,透雕龙口露齿,以口作插物用,底部以单阴刻线琢出水纹,再圆雕聚成海水波涛,情趣无穷。
明清时期,人们常以鱼龙的变化比喻功名、财富的飞跃发展,以此表达人们的良好祝愿。
青玉船
清(1644-1911)
此作品立体透雕江南常见的乌篷船,竹节式船帮,帮流苏的船篷,船尾立一存水罐,船篷上阴刻“#”字底纹,船帆收于顶上,船锚收于船头。
青玉仙人出行山子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出土
清代玉山子多以历代名画为蓝本,与绘画艺术相结合,将玉雕工艺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此玉山子系子玉刻,采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远山近景技法。
近景
青白玉仙人出行山子
明(1368-1644)
玉山子立雕而成,以深浅浮雕和阴刻线纹等技法琢刻,一面雕山前古松、回廊、台阶,仙人持杖在前,小童紧随其后,一面雕高山、祥云、树木、双鹿。
布局疏密合理,雕琢精致。
白玉莲藕荷叶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以荷叶、荷花、莲藕节相融制成,翻卷的荷叶作花插口,叶脉清晰自然,藕节巧成底托,顶端的荷花起平衡作用,器形小巧典雅。
青玉玉兰花形花插
清(1644-1911)
玉花插采用圆雕、透雕技法琢成,单阴刻线琢出叶脉,翻卷的花瓣作玉兰形花插口,谐“玉堂富贵”的美好意愿。
青玉蜓螺荷叶形花插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花插是花插类器物中的精品,清代玉花插造型复杂,一般有树桩式、花果式、动物式等。
此件玉花插以镂空、浅浮雕技法琢制,器身以一片荷叶卷曲成筒,一只蜻蜓落于荷叶之上,似在小憩。
器底雕荷花和水草,一只田螺缓缓前爬,水底有一条小鱼觅食缓游,情趣盎然,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玉作中常见的题材,造型奇巧,精工细琢。
白玉饕餮纹朝天冠耳炉
清乾隆(1736-1795)
白玉双耳饕餮纹炉
清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圆明园遗址出土
白玉饕餮纹双耳盖炉
清乾隆(1736-1795)
玉紫檀雕松鹿三镶如意
清(1644-1911)
玉如意上分别刻有“百福”、“云蝠”、“海水”图案,及“御制”隶书填金文字:“养以万方乐无量,德因必得寿维贞”,以及“臣于敏中敬书”字样,其中“臣于敏中”为朱文,“敬书”为白文。
(于敏中,清代大臣,以文章为乾隆皇帝所重。
)
白玉童子牧牛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小造像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玉造像背部自上而下有三个藏语文字,音译为“嗡、啊、吽”,分别代表佛的身、语、意三密,在佛像和唐卡背面经常出现,表示佛像或唐卡已经过装藏开光,具备神秘的宗教灵性和加持力量。
青玉御制诗纽
清乾隆(1736-1795)
北京海淀清华大学出土
玉纽上琢刻乾隆御制诗,诗文为:“玉蕊香徐送,琼枝影半横。
”
白玉土沁童子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仕女
明(1368-1644)
碧玉“乾隆年制”天鸡樽
清乾隆(1736-1795)
玉樽为仿古造型,通体琢刻兽面纹、鸡纹、龙纹,天鸡背负蕉叶
纹四出戟花觚,胸前阴刻篆字“乾隆年制”,整器琢、刻、碾、光各工序精湛,是清代宫廷造办处的佳作。
碧玉活链磬
清乾隆(1736-1795)
再来一张特写
羊脂玉觽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颐和园出土
玉螭纹剑格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用玉饰剑最早出现于西周晚期,至战国、西汉时期达到鼎盛,它是镶嵌或穿缀在剑上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玉饰,主要有剑首、剑格(剑柄与剑锋之间的玉件)、剑彘(剑鞘上部的饰玉)、剑珌(剑鞘下端饰玉)等部件。
此玉剑格高浮雕螭龙纹,单阴刻线显示脊骨、关节。
青白玉兽首觽
明(1368-1644)
北京海淀青龙桥董四墓村出土
玉觽始于新石器时期,它是一种角形器,最初,古人把它作为随身携带用来解开绳结或其他用途的小型工具,多数由角骨制成。
汉代
以后,玉觽主要用于佩饰。
此件玉觽上端为变异的兽首,雕琢三道深弦纹显示颈部,反映出明代玉雕追求粗旷写实的风格。
白玉飞天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唐代佛教盛行,玉器中出现了飞天的新造型。
此玉飞天镂空加阴刻琢制,身下是透雕的如意祥云,面部表情生动,造型丰满飘逸。
白玉花蝶纹扁簪
明(1368-1644)
明代玉簪十分兴盛,有后妃玉簪和民间玉簪两大类,后妃玉簪利用玉、珠、宝、金、银贵重材料,工艺精细;民间玉簪常用青白玉琢成,簪头变化多端。
此玉簪上端镂雕宝瓶、花草和蝴蝶,一圆凹为掏耳,下端簪柄尖细,琢刻精细剔透。
青玉麻花镯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双龙镯
明(1368-1644)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双凤镯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白玉葫芦坠
清(1644-1911)
青玉镂空鱼穿荷花饰
清(1644-1911)
白玉“吉庆有馀”牌
清(1644-1911)
青玉“子孙万代”簸箕纹盒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青玉勾莲纹镂空香囊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黄玉夔龙纹勒子
清(1644-1911)
北京海淀颐和园出土
白玉龙凤纹扁方
清(1644-1911)
镶金翠翎管(左)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翎管是清代官员冠帽上戴羽翎时插羽的用器。
白玉翎管(中)
清(1644-1911)
北京西郊万寿路出土
青玉翎管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火焰纹梵文饰
明(1368-1644)
北京朝阳清墓出土
白玉秋叶螳螂佩
清(1644-1911)
北京密云董各庄清皇子墓出土
白玉孔雀开屏饰件
元(1271-1368)
北京海淀出土
青白玉花鸟纹嵌饰
元(1271-1368)
白玉仕女带饰
元(1271-1368)
北京元大都遗址出土
玉带饰镂雕孔洞为地子,平雕两仕女,单阴线刻眉、眼、口,双阴线刻琢衣裙褶纹,线条流畅飘逸。
依据仕女足下残留的边框,推断为带饰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