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过程设计.doc
网上学习
这是远程教育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网上学习交流,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正确理解。
6
网上辅导答疑
有疑问的地方,及时与老师交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6
合计
三、教学模式设计
该课程是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地学前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分析相关理论知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内容及按内容的学时分配
本课程4学分,计划课内学时72按教学容学时分配如下表:
各章标题
内 容
课内计划学时
第一章 绪论
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及个体心理发展的特性。
4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要求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初步了解遗传的作用,理解大脑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性。了解胎内环境的重要性。
12
第五章 学前儿童活动的心理特点
要求学生理解学前儿童在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和游戏中的心理特点,学会应用有关知识指导幼儿的活动。
14
第六章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儿童发展环境的设计,本章就如何设计儿童发展的环境做了说明。要求学生理解个性因素(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识、性别化)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
8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学前儿童在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10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要求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及重要性;掌握依恋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同伴关系对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会应用有关知识帮助学前儿童改善社会化发展中的不良处境和不良行为特征。
主要是介绍学习的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理念, 并就如何学好本学科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建议。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课件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 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自我价值,并逐渐形成自我控制和 自我调节的能力。
兴趣和爱好逐渐形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开始表现出对某些特定事物的 兴趣和爱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02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个性
认知发展概述
认知是指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应过程,包括感知、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得和运用知识、技能、思维和行 为的能力。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和幼 儿园教育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为家长提供有关儿童个性发展的指导和建议
指导家长关注儿童的个性特点, 并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
建议家长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 不要过分强调与其他儿童比较,
鼓励儿童自主发展。
建议家长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沟通 关系,了解其情感需求,并提供
情感支持和鼓励。
THANK YOU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 件
• 学前儿童个性概述 •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与个性 • 学前儿童的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与个
性 • 学前儿童的家庭背景与个性 • 学前儿童的性别角色与个性 •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评估与教育建
议
01
学前儿童个性概述
什么是学前儿童个性
学前儿童个性通常指个体在出生后至学龄前期,逐渐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心理特 质和行为模式。它包括自我意识、动机、情感、兴趣、价值观等方面,是儿童社 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知过程与个性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一个与生俱来的过程,同时也受到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本章将探讨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和社交环境。
首先,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例如,一些人天生就具有外向、活跃和冒险的个性特征,而另一些人则更内向、谨慎和安静。
这些基因也可能与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注意力集中等能力有关。
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环境和社会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家庭是儿童最早、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方式直接影响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期望、家庭的支持环境等都会对学前儿童的个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会使学前儿童更加自信和独立,从而促进其个性的积极发展。
另一方面,父母过于苛求或不断批评会使学前儿童缺乏自信心,从而影响其个性的发展。
最后,社交环境也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在与同伴和其他社交环境的互动中,学会了沟通、合作和处理冲突等社交技能,这对于其个性的发展至关重要。
社交环境有助于学前儿童的自我认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的情绪和情绪智力的发展。
通过与其他儿童的相处,孩子们能够学习分享、关心他人以及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和社交环境的共同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学前儿童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
了解这些因素对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是制定儿童教育和培养计划的基础。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帮助学前儿童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培养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巴甫洛夫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强度:指神经细胞在工作中所受得起的刺激强弱程度;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指兴奋和抑制的力量对比的程度;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指兴奋和抑制互相转换的速度
强、不平衡、兴奋占优势——不可遏制型(兴奋型) 强、平衡、灵活——活泼型 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 弱、不平衡、抑制占优势—— 弱型(抑郁型)
自我意识系统 是一系列自我完善的功能结构,反映的是个性对社会生活的反作用,是人的心理能动性的体现。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个性心理特征 是个性的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成分。其中个性是最核心的特征,反映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性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衬底1
*
如何与不同气质的孩子相处
粘液质的孩子比较悠闲、随和,但他们确实需要正向的动力,需要父母帮他们建立目标,需要这样一种直接的推动,犹如抑郁质孩子一样,父母应该去赞扬,鼓励和引导,而不应小看、批评和压抑他们。黏液质孩子早期活动缓慢,积极主动性不强,不爱与人交往。
衬底1
*
如何与不同气质的孩子相处
衬底1
*
如何与不同气质的孩子相处
胆汁质行为外向,反应迅速、敏捷,直爽热情,在克服困难上有坚韧不拔的劲头。并且他们独立性很强,不希望别人的意见掺杂进去。智力活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但理解问题有粗心大叶,不求甚解的倾向,情绪兴奋性高,但是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
衬底1
*
如何与不同气质的孩子相处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
*
艾森克人格维度与特质有机结合的模式图:
01
气质 性格 情绪
02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教案第一章:认识个性教学目标:1. 了解个性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规律。
3. 培养教师对儿童个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个性概述:个性的定义、特点、类型。
2. 儿童个性发展:儿童个性发展的阶段、影响因素。
3. 儿童个性教育:儿童个性教育的原则、方法。
教学活动:1. 讲座:邀请专家讲解儿童个性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规律。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童个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作业:1. 阅读相关书籍,加深对儿童个性发展的认识。
2. 观察身边的儿童,记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情况。
第二章: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儿童个性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3. 学会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利用和调节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1. 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机能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2.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3. 学校因素:教育方式、同伴关系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4. 社会环境:社会文化、社会风气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析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影响。
2.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影响因素下儿童个性发展的情景。
3. 案例分析:讨论实际案例,提出改善儿童个性发展的建议。
作业:1. 调查身边儿童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分析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儿童个性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目标:1. 掌握儿童个性教育的原则。
2.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对儿童进行个性教育。
3. 提高教师对儿童个性教育的认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儿童个性教育原则: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积极引导、适度调整。
2. 儿童个性教育方法:观察法、谈话法、情境创设法、游戏法。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讨论儿童个性教育的原则及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的应用。
2. 实践活动:分组实践,运用不同教育方法进行儿童个性教育。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二)性格的类型
1. 情感抑制型和情感非抑制型
儿童性格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儿童适应新环境的难易程度, 根据适应新环境的难易程度,分为情感抑制型和情感非抑 制型。情感抑制型性格的儿童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水平较高, 对不熟悉、不可预测的环境反应往往比较强烈,面对新环 境,容易表现出畏惧和退缩。老师和家长应该多加关注, 增强他们的安全感,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变化。
•6.时3 域信分号析的是时指域在分时析间域内研究系统在一定输入信号
作用下,其输出信号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趋势 、大小、相位等)。 •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时间为独立变量,描述信号随时 间的变化特征,反映信号幅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 优点:形象、直观; • 缺点:不能明显揭示信号的内在结构。
6• .3周.1期周信期号信的号幅值幅特值征特常征以分幅析值、峰-峰值、均值、
例2.6函.2函 数创发数建生一发器个生。可器以产生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和锯齿波的
6.2.3 波形生成
• 在波形生成子选板中的所有函数不仅输出包含指定波形 图形的数字型数组,而且包含时间参数,这种数据类型 在LabVIEW中称为波形数据。
1• . 波波形形数生据成以函簇数的的形式特给点出,如图所示,包含起始
三、学前儿童气质发展的特点
(一)气质的稳定性
气质作为儿童与生俱来的、与神经生理密切相关的特 点,在整个儿童期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多数婴 儿出生后表现出的气质特点到其成人后还一直存在。
(二)气质的可塑性
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还在不断发育,在与周围环境的 不断互动中,其气质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发生着变化。
(2)频域分析
• 测量时直接采集到的信号是时域波形,由于时域分析的局限 性,所以往往把问题转换到频域来处理。通过频域分析可以 得到信号在频域的各种特征量及信号的频率组成信息。最主 要的频域分析方法就是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专业《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一)课程的性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1.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状况;2.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初步学习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并初步学习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先修课要求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前期知识是普通心理学。
它的知识体系与本专业以后的所有课程都有内在联系。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全面地反映了学前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同时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的实践密切结合。
教学中应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尤其是认知、情感、社会化和性格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发展性问题以讨论的方式为主,现实问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
各层次的含义如下:识记:是指学习本课程后,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表述(或者辨别、再认)。
理解:是指对于学习的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
应用:是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所学习的理论来分析、说明、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实施细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实施细则[日期:2008-04-07]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案实施细则一、课程简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科的一门必修课。
它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婴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状况;了解国内外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初步学习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幼儿教育中的现实问题,并初步学习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教材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案、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本课程采用的是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由王振宇主编。
2.IP课件是按教案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3.网上课程辅导文本按教案进度,针对课程文字教材进行重点、难点内容辅导和提供相关教案参考资料。
4.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案的录像教材。
以上几种教案媒体在教案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与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案特点学生的学习以个别化学习为主,集体学习为辅。
另外,教师和学员之间还有网上实时辅导和答疑。
1.个别化学习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活动包括阅读文字材料、完成平时作业、上网浏览(含下载)、视听学习(收看电视、录像、CAI课件、VCD学习光盘和听录音等)、参加BBS讨论、用电子邮件和电话咨询等方式与教师交流、VOD点播等。
以上内容的记录是考核学生个别化学习的依据。
2.集体学习集体学习除正常的班级授课外,还包括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学习活动。
小组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小组的划分以专业、兴趣或居住地为原则。
小组学习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案大纲中的活动议题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教案活动另行制定。
第六章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3-6、7岁,学前期,也叫幼儿期)
(二)幼儿初期(小班)的心 理特点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1)喜欢哪位老师就听那位老
师的话。 (2)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
什么也不听。 (3)看见别人哭自己也哭。 (4)变化快,一哄就笑。
思考:怎样接待新入园的幼儿?
1.态度亲切,要爱孩子 2.新鲜事物吸引。(玩具、
什么?” (2)喜欢拆东西研究。(闹钟、玩具)
为什么温水比冷水结冰快?
有经验的汽车驾驶员都知道,冬 天洗车最好用冷水而不用温水, 否则温水一沾到车厢便会马上结 冰。难道温水比冷水结冰快?这 是为什么呢?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1)会分类,知道区分水果和蔬菜 (2)知道事物简单的因果关系.
分别说出生活在陆地、天空、和 水中的动物? 说出他们的相同点。
3.个性初步形成
游戏在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中有 何作用?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儿 童以游戏为生命。
英国谚语:整天用功不玩耍,聪明孩 子也变傻。
游戏的作用
1.能发展幼儿的智力。(智力游戏、结构游
戏)
2.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竞赛游戏,跳绳、
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像小树,分 枝状的树冠部分叫 树突,树干和树根 部分叫轴突。
接收信息靠树突,
传递和输出信息靠
轴突。
髓鞘
神经纤维
轴突
为什么5、6岁的孩子很少出现全 身乱动的现象?
5、6岁的幼儿神经 纤维基本髓鞘化, 使幼儿神经传导更 加准确、迅速,不 再出现全身乱动的 现象。
大脑的功能分区
②中班,开始能适当的把劳动和游戏区 别开来。
③大班,儿童能明确地把劳动和游戏分 开,劳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
一、个性的形成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气质的发展 四、性格的形成 五、能力的发展
一、个性概述
(一)个性的概念
• 个性指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 总和,反映着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和精神面貌。
(二)个性的特征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社会性
整体性
• 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特征系统,包含着人的心理的整体性, 体现着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 1.根据丽丽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丽丽偏向于什么气质 类型?为什么?
• 2.请说明儿童气质是如何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 儿童的个性发展的。
• 3.请简要说明如何根据儿童不同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 进行培养教育。
• 根据案例中所描述的丽丽的行为表现,丽丽偏向于多血质。 因为她的言谈举止,基本上符合多血质的下属基本特征: 反应迅速,活泼好动,动作敏捷,兴趣广泛但易变,做事 粗枝大叶。
• 联系: •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
生活的要求。 • 例如:一个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中养成高度自制的人,会善
于控制自己暴躁而易于冲动的气质特点。 • 当然气质也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 活泼好动 • 喜欢交往 • 好奇好问 • 好模仿 • 好冲动
(三)个性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
1. 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成 2. 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长 3. 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展 4. 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的发展
(四)学前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1. 先天气质差异(出生-1岁前) 2. 个性特征的萌芽(1-3岁前) 3. 个性初步形成(3-6岁)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孩子会叫妈妈已经 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了,更重要的 是孩子在15个月以后已开始知道自己的形象。
第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学前儿童时期是人类一生中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这个阶段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中,有很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及教育等。
首先,遗传因素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儿童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其基因决定,父母的性格和个性特点会通过基因传递给孩子。
例如,如果父母是活泼开朗的人,孩子也有可能具有相似的个性特点。
遗传因素不仅仅决定了个性的特点,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稳定性和反应能力等方面。
其次,环境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在家庭环境中,父母和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如果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孩子也会更加自主和自信。
此外,社会环境也会对儿童个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和老师的影响会对学前儿童的个性产生很大影响。
最后,教育对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指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用心教育的程度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影响。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氛围对儿童的个性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儿童的个性特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在此阶段中,培养儿童的积极向上、独立自主以及合作共享等积极的个性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还需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帮助他们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
个性是独一无二的,不同的儿童在个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培养他们的个性需要因材施教。
其次,要为儿童提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
家庭和学校应创造积极向上、包容和尊重的环境,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
学会与他人相处并沟通是儿童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将有助于他们在社会中获得成功。
第六章 (1)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2)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3)情绪、情感的性质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主体的需要而决定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婴儿的生理需要: 吃饱、喝足、穿 暖、睡香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1.从发生的早晚看 情绪出现较早(一出生) 情感出现较晚(出生一年后)
情绪为人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是社会个体发展到一定 程度所有的主观体验,是人所独有的。
(二)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
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所产 生的主观体验。
比如:对民族、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责
任感、义务感;对集体的集体主义感、荣誉感以及国际主义情感等。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情绪情感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情绪的发生和分化 三、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趋势
联系:
情绪和情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 表现出来,而已形成的情感又会影响情绪的表现和变化。 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例如接受喜欢的花很 兴奋,就蕴含着对美的欣赏之情。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 面部表情 体势表情 言语表情
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 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 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 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启示:对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悲观的人只能看到悲观的一面,而有积极心态者处处 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学 会积极向上的生活,懂得将生活中一些不美好的事情 化解掉,这样不仅自己会快乐一些,而且更容易成功。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指孩子在学龄前期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独特的、稳定的特点和行为方式。
个性是构成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既受遗传基因的影响,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对他们的整个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过程。
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最主要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个性产生深远影响。
学校和社会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广泛的社交机会和多样化的学习经验,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
1.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的提高:3-6岁是孩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识快速提高的阶段。
孩子开始认识自己的名字、性别,懂得区分自己和他人。
他们会成为对自己情感、兴趣和能力有自我评价的主体,表现出自尊心的形成。
2.情绪表达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情感表达能力逐渐增强,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他们开始懂得关心他人,懂得分享和表达爱意。
3.社交技能的培养:学前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始有一定的朋友圈子。
他们能够适应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需求,尝试与人分享玩具和游戏。
4.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非常喜欢进行角色扮演和想象游戏,他们可以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丰富多样的游戏和活动。
这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提高:学前儿童逐渐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能够按照规则和约束进行游戏和活动。
他们开始逐渐形成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会等待、分享和尊重他人。
6.兴趣和爱好的培养:学前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很多新的学习和体验,开始表现出对一些领域的兴趣和喜好。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活动和游戏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全面发展,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家庭和学校应该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第六章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一、学习要求掌握个性、气质、性格的概念。
了解儿童气质的类型和表现、儿童性格的特征,以及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掌握儿童的性别概念。
了解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掌握儿童性别概念发展的特点。
了解心理学的气质理论的启示,以及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
二、学习重难点1、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特征系统,包含有三个紧密相连的子系统,他们是个性倾向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2、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心理特征一般表现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有: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5、性格是表现为人对先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具有社会意义,它是表现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
6、学前儿童性格特征有: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7、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自己行动的认识;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意识。
8.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
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9.前儿童的自我体验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特点。
而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较弱的。
10、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
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即掌握自己的性属性或相应的作用。
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特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三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与塑造
性格是最重要的个性心理特征,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 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一、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特点 (一)婴儿性格的萌芽
两岁左右,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出现了最初性格方面 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合群性 2.独立性 3.自制力 4.活动性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节 学前儿童个性倾向性的发展和引导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 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活动倾向性、积极性,集中地体现了个性的社会实质。 个性倾向性是构成个性的核心。
一、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和引导 需要是学前儿童个性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是个体在一定生活条件下,即在一定社 会和教育的要求或自身的要求下产生的对于一定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个体对其存 在与发展条件的欲求的心理倾向,是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学前儿童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需要越简单、越低级,生理 需要越占主导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前期,孩子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加, 出现了模仿成人活动的探索性需要、游戏的需要及与伙伴交往的需要等。
(一)学前儿童动机发展的特点
1.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 2.从直接近景性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 3.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发展到内部动机占优势
(二)学前儿童良好动机的培养 学前儿童的动机主要和自己的需要、直接兴趣有关。儿童动机的培养 不是孤立的,应放在整个个性的整体结构之中。
(二)幼儿气质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1.幼儿期儿童的气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幼儿气质具有稳定性 3.3—4岁为幼儿气质发展的关键期
最近有研究进一步探讨了3-5岁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儿童气质的不同方面在影响母亲教养方 式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积极气质因素, 有的是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有的则为没有显著影响作 用的中间型气质因素。
自考-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 幼儿个性形成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世 界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在 对精神病人的治疗过程中,他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 发现,这些精神病症状的病因大都能追溯到他们童 年时的创伤性事件。基于这些发现,弗洛伊德做出 了大胆的推断,认为儿童是有性欲的,童年时他们 被允许表达这种冲动的方式影响了成年后的生活。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意识层次结构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 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按快乐原 则行事。 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 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 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遵循 “现实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 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 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遵循“至善 原则"。
第十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一节
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内涵 (一)定义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 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 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行为表现更能 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5种成分: 1.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 3.自我意识 4.心理过程 5.心理状态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 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 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同时,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 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个人 的独特性。每个儿童在各个不同场合、情境,对不同的事件, 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独有的方式去反应,表现出自己所特有的 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幼儿期,儿童个性只能是形成的开始,或是个性初具雏 形。直到成熟年龄(大约18岁左右),个性才基本定型,而且 在个性定型以后,还可能发生变化。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个性形成的开始
幼儿期是整个人生发展的奠基时期,同时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
关键期。个性是在生理发育的基础上,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下,逐
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① 个性的发生发展过程 ② 个性的实质 ③ 个性的结构 ④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对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意义
个性的概念
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 独特组合。
任何人独有的、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都是一个人个性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
举止中。要了解一个人,只要看言行表现,其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 一个人真是的个性。
个性的基本 特征
1.个 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同卵双胞胎的外貌虽然不易区分, 但熟悉他们的人还是能从他们的一 个眼神或动作就能区分开来。
将行为与个性这个整体想联系,才能合 理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同 样的行为出现在不同的孩子身上,其原因和 教育方法可能不同。
4.个性的社会性
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 不变的。现实生活中的多样性和多边 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
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影响个性的社会因素: ①宏观环境(民族、国家、所处的时代、社会 生活条件、社会风气) ②微观环境(家庭、学校、生活工作环境)
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个性的结构
(一)心理活动整体性的形 成 (二)心理活动稳定性的增 长 (三)心理活动独特性的发 展 (四)心理活动积极能动性 的发展
☺ <2岁 个性不可能发生; ☺ ≈2岁 个性的萌芽; ☺ ≥3岁 个性开始形成 ☺ 3~6岁 个性形成过程的开 始时期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第一章:个性的概念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个性的定义与内涵掌握个性特点的描述与识别理解个性发展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个性与性格的区别与联系个性特点的分类与描述个性发展的阶段与影响因素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性格,什么是个性?教师讲解:个性特点的分类与描述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个性的发展过程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分析个性特点在儿童生活中的体现个人报告:编写一个关于个性发展的案例分析第二章: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基础2.1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个性发展的心理学理论掌握儿童个性发展的社会文化理论了解儿童个性发展的生物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维果茨基、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生物学理论:遗传、激素对个性发展的影响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理论对个性发展的解释教师讲解:举例说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选择一个理论,分析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个人反思:思考自己的个性发展受到哪些理论的影响第三章: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3.1 教学目标理解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掌握学校教育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了解同伴关系对儿童个性发展的意义3.2 教学内容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的影响学校教育:教师、课程、学校文化的影响同伴关系:同伴互动、友谊的影响3.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儿童个性发展情况小组报告:分析一个具体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个人反思:思考自己的个性发展受到哪些影响因素的作用第四章: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策略4.1 教学目标掌握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原则理解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了解培养儿童自主性的教育策略4.2 教学内容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原则:尊重差异、鼓励自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个性化课程、个性化指导培养儿童自主性的教育策略:提供选择、鼓励探索4.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如何尊重儿童的个性教师讲解:介绍因材施教的具体方法4.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设计一个尊重儿童个性的教育活动个人反思:思考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儿童的个性第五章:儿童个性发展的观察与评估5.1 教学目标理解儿童个性发展的观察与评估方法掌握儿童个性发展评估的工具与技巧了解儿童个性发展评估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观察方法:自然观察、实验观察评估工具:问卷调查、行为评定量表评估技巧:数据分析、案例研究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不同观察与评估方法的特点实践操作:使用问卷调查评估儿童个性特点5.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分析评估结果,提出教育建议个人反思: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观察与评估第六章:案例研究分析6.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所学的个性发展理论分析儿童案例能够识别和理解儿童个性发展的典型问题掌握提出有效干预策略的方法6.2 教学内容案例研究的基本步骤应用个性发展理论分析案例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建议6.3 教学活动小组合作:选择一个儿童个性发展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角色扮演:模拟进行案例咨询,提出干预策略6.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呈现案例分析结果和干预策略第七章:游戏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7.1 教学目标理解游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意义掌握通过游戏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策略了解游戏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7.2 教学内容游戏与儿童个性发展的关系不同类型游戏对个性发展的影响游戏活动的设计原则7.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游戏如何促进儿童个性发展教师讲解:介绍游戏活动的设计原则7.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计划,以促进特定个性特质的发展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游戏中的个性发展经历第八章:情绪智力与儿童个性发展8.1 教学目标理解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与个性发展的关系掌握培养儿童情绪智力的方法了解情绪智力在儿童社交互动中的作用8.2 教学内容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培养儿童情绪智力的教育策略情绪智力在儿童社交互动中的应用8.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情绪智力在儿童社交互动中的重要性角色扮演:模拟情绪智力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8.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设计一个培养儿童情绪智力的教育计划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情绪智力发展中的经历和提升策略第九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性发展9.1 教学目标理解文化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掌握在多元文化环境中实施个性发展的策略了解如何尊重和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个性发展9.2 教学内容文化对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多元文化环境中的教育原则促进跨文化个性发展的实践方法9.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文化差异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教师讲解:介绍跨文化教育原则和策略9.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设计一个跨文化教育活动计划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的个性发展经历第十章:个性化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10.1 教学目标理解个性化教育的概念及其对个性发展的意义掌握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了解个性化教育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与实践个性化教育策略:差异化教学、个性化辅导个性化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10.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分析个性化教育如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角色扮演:模拟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情境10.4 教学评估小组报告:设计一个个性化教育计划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个性化教育中的收获和成长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个性的概念与特点”中的“案例分析”环节;二、第二章“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基础”中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三、第三章“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中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四、第四章“促进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策略”中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环节;五、第五章“儿童个性发展的观察与评估”中的“小组报告”和“个人反思”环节;六、第六章“案例研究分析”中的“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环节;七、第七章“游戏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中的“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环节;八、第八章“情绪智力与儿童个性发展”中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九、第九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个性发展”中的“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环节;十、第十章“个性化教育与儿童个性发展”中的“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环节。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教案第一章: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概述1.1 学习目标:理解个性及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1.2 教学内容:个性及个性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特点。
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个性?小组活动:分析影响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因素。
案例分析:探讨实际案例中学前儿童个性发展的表现。
第二章: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2.1 学习目标:理解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2.2 教学内容:自我意识及自我意识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如从依从性到独立性、从表面到内在等。
2.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自我意识?小组活动:分析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
第三章:学前儿童情感发展3.1 学习目标:理解情感及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情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3.2 教学内容:情感及情感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阶段,包括情感的认识、表达、调节。
情感发展的特点,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外露到内隐等。
3.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情感?小组活动:分析情感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模拟体验情感发展的过程。
第四章:学前儿童意志力的发展4.1 学习目标:理解意志力及学前儿童意志力发展的基本概念。
掌握意志力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4.2 教学内容:意志力及意志力发展的定义。
学前儿童意志力发展的阶段,包括自觉性、坚持性、自制性。
意志力发展的特点,如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易受干扰到稳定性等。
4.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意志力?小组活动:分析意志力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任务挑战:通过任务挑战体验意志力发展的过程。
第五章:学前儿童性格发展5.1 学习目标:理解性格及学前儿童性格发展的基本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五阶段 (21个月以上),掌握符号关系。综上所
述,婴幼儿的智力结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发展的。
其发展趋势是超来越复杂化、复合化、抽象化。不同的智
力因素有各自迅速发展的关键年龄,教育工作应针对智力
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
• 喜欢和大人上街买东西(例如上市场或百货公司或超级市场)。 • 每天上床后,差不多一定时间内就会睡着。 • 喜欢尝试吃新的食物。 • 当妈妈很忙,无法陪他时,他会走开去做别的事,而不会一直缠着妈妈。 • 很快地注意到各种不同的颜色(例如会指出哪些颜色不好看)。 • 在游乐场玩时,很活跃,定不下来,会不断地跑,爬上爬下,或扭动身体。 • 如果他拒绝某些事,例如,理发、梳头、洗头等,经过几个月后,他仍会表
婴幼儿的类型划分
• 布拉泽尔顿的划分 • 活泼型 • 一般型 • 安静型
二、学前儿童气质的变化
• 气质的稳定 • 气质的变化 • 气质的隐蔽 • 研究意义
补充:气质的测量
• 托马斯婴儿气质问卷:共九个项目,把婴儿分为 “难对付型”、“慢慢活跃起来型”和“平静 型”。
• 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由家长评定,分为9 个维度(活动水平、节律性、趋避性、适应度、 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分散度、反 应阈),将儿童分为“难养型”、“启动缓慢 型”、“易养型”、“中间型”气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性格的形成
• 回忆:什么是性格? • 性格是表明了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并且表
现在他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之中的个性心理特征。 • 性格的表现
– 活动、言语、表情、姿态、服饰 • 稳定性是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成分。
一、儿童性格的萌芽
• 儿童性格的影响因素 1、儿童与周围活动的相互作用 2、气质差异 3、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
• 活动水平 • 节律性 • 注意的转移 • 趋向和退缩 • 注意的时间广度或持久性 • 适应性 • 反应强度 • 反应阈限 • 心境质量
婴幼儿的类型划分
• 容易抚养型(40%) • 抚育困难型(40%) • 启动缓慢型(15%) • 还有35%的儿童是混合型
婴幼儿的类型划分
• 切斯等人的划分 • 易带的孩子 • 难带的孩子 • 迟缓的孩子
示抗拒。
• 当他在玩一样喜欢的玩具时,对突然的声音或身边的活动不太注意,顶多只 是抬头看一眼而已。
• 玩的正高兴而被带开时,他只是轻微的抗议,哼几声就算了。 • 经常提醒父母答应他的事(例如什么时候带他去哪里玩等)。 • 和别的小孩一起玩,会不友善地和他们争论。 • 到公园或别人家玩时,会去找陌生的小朋友玩。 • 晚上的睡眠时数不一定,时多时少。 • 对事物的冷热不在乎。 • 对陌生的大人,如果感到害羞的话,很快地(半个小时之内),就能克服。 • 会安静地听人家唱歌,或听人家读书,或听人家说故事,人家唱歌、读书、
(一)格雷特:智力分化论
一般化 的智力
智力因素群1 智力因素群2 智力因素群3
……
(二)霍夫斯塔特:智力复合论
• 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的。其发展趋势是 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 越来越大。
• 婴儿智力结构变化的三个时期: 0-20个月前:感知运动能力和感知敏锐性占最重要地位 20个月-4岁:坚持到底的能力占主要地位 4-13岁: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占主要地位
肯罢休。 • 每天定时大便。 • 以前不喜欢吃的东西,现在愿意吃。 • 对食物的喜好反应很明显,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很不喜欢。 • 心情不好时,可以很容易的用笑话逗他开心。 • 遇到陌生小朋友时,会感到害羞。 • 不在乎很大的声音,例如,其他人都抱怨电视机或飞机的声音太大时,他好
像不在乎。 • 如果不准宝宝穿他自己选择的衣服,他很快就能接受妈妈要他穿的衣服。 • 每天要定时吃点心。 • 当宝宝谈到当天所发生的事情时,就显得兴高采烈。 • 到别人家里,只要过去2、3次后,就会很自在。 • 做事做的不顺利时,会把东西摔在地上,大哭大闹。 • 逛街时,他很容易接受大人用别的东西取代他想要的玩具或糖果。 • 不论在室内或室外活动,宝宝常用跑的而少用走的。
(三)麦柯尔等:智力内容变化论
• 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更多地把注 意力放在一般(共同)因素的变化上。
• 各年龄儿童智力的共同因素是: 1、6个月:视觉指导和知觉接触 2、1岁:感知运动和社会性模仿的混合物,最初的语言 3、2岁:语言命名、语言理解、语言流畅、语法掌握
智力结构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复杂化、复合化、抽象化
容易就能适应。 • 60.到户外(公园或游乐场)活动时,他会静静地自己玩。 • 61.玩具被抢时,只是稍微抱怨而已。 • 62.第一次到妈妈不在的新环境中(例如:学校、幼儿园、音乐班)时,会表
现烦躁不安。 • 63.开始玩一样东西时,很难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停下。 • 64.喜欢做些较安静的活动,例如:劳作、看书、看电视。 • 65.玩游戏时,很易懊恼。 • 66.宁愿穿旧衣服,而不喜欢穿新衣服。 • 67.身体弄脏或弄湿时,并不在乎。 • 68.对于和自己家里不同的生活习惯很难适应。 • 69.对于每天所遭遇的事情,反应不强烈。 • 70.吃饭的时间延迟一小时或一小时以上也不在乎。 • 71.烦恼时,给他做别的事,可以使他忘记烦恼。 • 72.宝宝做事时,虽然给他一些建议或协助,他仍然依照自己的意思做。
第三节 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能力的结构 (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 (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
二、学前儿童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一)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二)能力与性格的关系
知识
能力
性格
能力
三、学前儿童智力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一)格雷特:智力分化论 (二)霍夫斯塔特:智力复合论 (三)麦柯尔等:智力内容变化论
•2岁左右,个性逐渐萌芽。 •3-6岁是个性形成过程的开始时期。 •成熟年龄(大约18岁)个性才基本稳定。
第一节 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
• 回忆:什么是气质? • 气质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中最稳
定的因素。 • 这种动力特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
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的特征。(P176) – 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的独特的色彩。 – 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对于儿
• 抑郁质
• 高度的情绪易感性,主观上把很弱的刺激当做强作用来感 受,常为微不足道的原因而动感情,且有力持久;行动表 现上迟缓,有些孤僻;遇到困难时优柔寡断,面临危险时 极度恐惧。
2、巴甫洛夫:气质类型说
弱型
高
弱型
级
神
经 活
不平衡型
动
特
强型
性
兴奋型
平
灵活型
活泼型
衡
型 不灵活型
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型
(二)根据生活活动模式划分的气质类型
• 麦柯尔等人后来又提出早期智力发展的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 (0一2月),主要是对某些有选择的刺激
作出反应。
•
第二阶段 (3一7月),更积极地探索环境,但还不
能作出客观的探索。
•
第三阶段(8-13月),根据事情的结果区分活动方
法。
•
第四阶段(14-18月),能够不用动作而去把两个物
体在头脑中联系起来。
*两岁以后,随着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出现了最初性格的萌芽。
二、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P182)
• 好动 • 好奇,好问 • 好模仿 • 好冲动
三、学前儿童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
• 童年性格和成年性格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 • 男孩儿的性格特征比女孩儿更为稳定。 • 性格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主要受环境的影响。 • 幼儿期的性格是未来性格形成的基础。
• Carey 儿童气质量表系列:一共有五套量表,分 别适用于0-4个月、5-11个月、1-3岁、3-7岁和412岁的儿童。
托马斯婴儿气质问卷
• 1、婴儿每天都有很长时间醒着在活动吗? • 2、吃奶、排泄、睡眠和醒来都有规律吗? • 3、周围偶尔发出的较大声响会使婴儿停止吃奶这样的活动吗? • 4、有新的玩具呈现在眼前时,婴儿会显出关注或高兴的样子吗? • 5、改变睡眠的地方,婴儿会因此而哭闹难入睡吗? • 6、婴儿经常独自活动很长时间吗? • 7、婴儿经常会使出最大的劲来拼命大声哭吗? • 8、只有非常强烈的刺激才有可能引起婴儿惊动吗? • 9.婴儿大多数时候显得快乐吗?
• 黏液质
• 反应比较缓慢,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动作缓慢而沉着 ,能克制冲动,严格恪守既定的工作制度和生活秩序;情 绪不易激动,也不易流露感情;自制力强,不爱显露自己 的才能;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 胆汁质
• 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性急, 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燃烧的热情,不能自制;在克服困难上 有坚忍不拔的劲头,但不善于考虑能否做到,工作有明显 的周期性,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事业,也准备克服且正 在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当精力消耗殆尽时 ,便失去信心,情绪顿时转为沮丧而一事无成。
第六章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回忆:什么是个性?
• 个性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 或者说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 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 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心理作为整体结 构,包含3个紧密相连的子系统即个性倾 向性、自我意识和个性心理特征 (P176)。
•2岁以前,儿童的各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
他可以接受这些事。 • 53.能够安静地坐下来看完整个儿童影片、球赛、电视长片等。 • 54.不喜欢穿某件衣服时,会大吵大闹。
NYLS 3-7岁儿童气质问卷
• 55.星期假日的早上,他仍像平常一样按时起床。 • 56.当事情进行的不顺利时,他会向父母抱怨别的小朋友(说其他小孩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