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中不同播种方式试验小结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生产中不同播种方式试验小结为实现小麦种植全程机械化目标,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及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趋势,2010年秋播我市特地引进山东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江苏高邮2bg—6a免耕条播机、省江苏省农科院小麦均匀摆播机等进行机械播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设计

1.试验地点:十二圩办事处弓尾村2组

2.供试品种:扬麦13

3.播种方式设计:a1:山东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行距27cm左右,播幅8cm;a2:常规条播机(江苏省高邮2bg—6a 免耕条播机)播种,行距20cm;a3:机摆播(江苏省农科院小麦均匀摆播机);a4:人工撒播为对照。

4.面积与重复:每个小区面积0.1亩,重复2次,共8个小区。

5.生产经过:试验地前茬为早熟晚粳,10月20日机械收割,秸秆切碎。11月6日中型拖拉机进行旋耕灭茬。11月8日播种,常规条播机播种(a2)、机摆播(a3)、人工撒播每亩播种量11kg(a4),山东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a1)由于播量不便调整,每亩播种量达13kg。基肥亩施控释肥(24-12-6)20kg、碳铵15kg,2月11日追施返青平衡肥,亩施尿素15kg,4月6日追施孕穗肥,亩施尿素7.5kg。除草、防病治虫同大面积生产。

6.调查内容

(1)不同播种方式田间出苗情况调查

(2)茎蘖动态:调查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开花期茎蘖数及最终亩穗数。

(3)冻害、冷害、倒伏等抗逆性调查。

(4)产量结构及籽粒产量:收获前进行理论测产,成熟后每小区收获有代表性的5m2小麦晒干后计算实产。

二、试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播种方式对田间出苗的影响

试验田采用山东2bjk-6型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2bg—6a免耕条播机和均匀摆播机三种机械播种和人工撒播后机械盖籽,由于播种方法不同,落籽深度不一,导致小麦田间出苗率不同,出苗均匀度不一致。

(1)不同播种方式对田间出苗率的影响

条播机械麦种均从排种管排出,播种深度2~3cm,加上播种机上自带振压轮或振压磙等振压装置,土壤被压实,种子易吸水,较有利于出苗。而机摆播是通过机械运行时的振动作用,种子被均匀地抖落于地表,再通过盖籽机进行盖籽,摆播机播种与人工撒播后机械盖籽深度较接近,播种深度在4cm左右。不同机械、不同播种方式由于受播种深度和播后镇压强度不同,各处理田间出苗率各不相同。其中机械条播的小麦田间出苗率相对较高。最高的是a1处理,田间出苗率为86.8%,比对照a4处理田间出苗率80.9%高5.9个百分点。其次是a2处理田间出苗率与a1相近,为86.4%。说明小麦

采用条播机播种,播种深度较浅,落籽一致,较有利于小麦一播出齐苗、出全苗。

(2)不同播种方式对出苗均匀度的影响

从试验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来看,采用机械播种的处理田间出苗相对比较均匀。其中播种均匀度最好的是a3处理,通过方差分析,其方差值最小为13.3,其次是a2处理方差值为14.3,第三是a1处理,由于其播种时磙轮不能正常运行,整个播种过程人工助力操作较多,播种均匀度排在第三,方差值为24.2,a4处理播种均匀度相比较而言最差,方差值达34.7。

2.不同播种方式对植株性状的影响

(1)对分蘖发生的影响

播种方式不同,分蘖发生时间不同。a2处理分蘖发生时间最早,11月28日开始出现分蘖,其后依次是a1处理(11月30日)、a3处理(12月2日)、a4处理(12月6日)。a2、a1处理,由于统一机条播,播种深浅适宜,深度相对一致,种子出苗消耗养分少,麦苗生长健壮,叶片短而厚实,叶色深,分蘖发生早;a3、a4处理播种深度相对偏深,麦苗生长偏瘦,叶片长而薄,分蘖发生迟。(2)对茎蘖动态变化的影响

在小麦生长期间对各处理进行定点定期跟踪调查,从茎蘖动态变化趋势来看,处理a2虽然每亩基本苗20.6万,比a1少3.9万,但从苗期开始就表现出个体生长优势,在四个处理中只有此处理可见胚芽鞘分蘖;至越冬期a2处理亩总茎蘖达29.8万,仅比a1处理

少1万;3月20日,试验田小麦处于高峰苗期,a2 处理总茎蘖达74.1万/亩,比a1处理高5.9万/亩,比对照a4处理高16万/亩。各处理茎蘖消长表现出浅长蘖,深长苗,高峰苗总茎蘖多,有效穗高。由于去年冬前气温偏高且干旱少雨,分蘖发生早的处理麦苗个体健壮生长,生长偏弱的处理麦苗冬前分蘖的发生明显受抑,具体变化见茎蘖消长曲线图。

(3)对株高的影响

本试验在本地区播种期相对偏迟,各处理总叶片无区别,均为10叶。不同播种方式植株高度差异明显,调查数据显示,a1处理株高最矮,仅69cm,比a2处理矮2.5 cm,比a3处理矮3.9 cm,比对照a4处理矮5.5cm。各处理基部节间差异不明显。

3.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构成的影响

(1)对有效穗的影响

在相同的施肥水平、相同的管理条件下,不同播种方式有效穗差异较大。其中以a2处理最高,每亩有效穗34.9万,比a1处理29.9万/亩增5万穗,增16.7%;比a3处理28.8万/亩增6.1万穗,增21.2%;比a4处理28.2万/亩增6.7万穗,增23.8%。从茎蘖变化趋势来看,分蘖发生早,个体生长旺盛,拔节期三叶以上总茎蘖数高,有利于形成较多的有效穗。

(2)对每穗粒数和千粒穗的影响

a1处理宽窄行栽培,小区小气候环境有利,通风透光条件好,光合能力增强,可以制造出更多的光合产物源,该处理个体长势长相

表现出穗型大,褪化小穗少,穗层整齐,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a1处理每穗褪化小穗数仅2.2个,a2、a3、a4处理每穗褪化小穗数相近,在3.2个左右,a1处理比其他三个处理每穗小穗褪化少近1个小穗;a1处理平均每穗粒数42.1粒,比对照a4处理39.2粒增2.9粒;a1处理千粒重38.92g,比对照a4处理37.84克增1.08g。在产量构成中,a2处理由于有效穗数多,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表现出最低,分别为38.5粒和37.16g。

4.不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各处理间f值=15.897>f0.01,表明不同播种方式各处理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重复间f值=0.087<f0.05,表明重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通过对各处理产量结果进行最小显著极差法测验(lsr-ssr):各处理中除a1、a2两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a2产量水平最高,平均亩产478.4kg,比人工撒施对照处理亩产401.3kg增产61.3kg,增产

14.7%。

三、小结与讨论

1.不同播种方式中常规机条播产量水平最高,在大面积生产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均匀摆播机田间出苗均匀度较好,尤其在稻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比较适用,生产实际应用效果明显。

2.常规机条播播种时最好采用板茬机条播。因为机械旋耕以后耕作层松软,播种时播种机械容易跑偏,难以控制,易导致播种质量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