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理性与道德伦理——浅议杜亚泉的东西文明调和论

合集下载

宁夏银川一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文科综合

宁夏银川一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文科综合

宁夏银川一中2019高三上第一次抽考—文科综合第一卷(选择题,140分)【一】选择题。

(共35题,每题4分,共140分)读表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A、东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东北地区2、根据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推测最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森林树种质量下降C、水土流失D、土地次生盐碱化3、以下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2017年入春以来,洞庭湖昔日一望无际的水域,出现大片洲滩,或裸露干枯,或变成“草原”,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受到严重影响。

完成4-5题。

4、监测洞庭湖水面面积变化,最高效的手段是利用:A.数字地球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理信息系统5、导致此次洞庭湖部分湖底出现沙滩“草原”的主要原因是:A.干旱少雨B.人工种植C.围湖造田D.用水过度图示某湖7000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5mm,蒸发量1315mm。

完成6-7题。

6、下图中最能反映上图中PQ一线地形剖面的是7、该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A、距今7000~5700年B、距今5700~2700年C、距今7000年~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50~80年代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8~9题。

8、图1中,乙地点陡崖的崖底的海拔高度可能是A、388米B、788米C、688米D、488米9.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点最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甲B、乙C、丙D、丁下图中,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甲为一河心沙洲,右图为该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0-11题10.该河位于我国的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南地区11.对于该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该河所在区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B、假设在河心洲下游修筑水坝,那么河心洲面积增长速度减慢C、假设该河段为自西向东流,那么P河道将慢慢变浅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12、我国要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必须着力于创造最终需求,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作者:陈立华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3年第05期摘要:杜亚泉,1873年(同治十二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伧塘乡(今上虞市长塘)。

原名炜孙,字秋帆,又署伧父。

他的思想庞杂深刻,在20世纪初期的文化论战中他被攻击为守旧派,但他对待中西不同文明形态上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如今看来却是稳健而有理性。

他不仅支持西方文化的引进还提出在输入西风文化时所要坚持的标准以及对中西文明利弊做出评判,这对我们思考当今不同文明的交流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杜亚泉;中国文明;西方文明1911(宣统三年)至1920年(民国九年),杜亚泉掌《东方杂志》笔政,前后共九年。

他出任主编后,刷新内容,扩大篇幅,使之成为当时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杂志。

除此之外,他还勤于著述、翻译,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各方面,内容庞杂而思想深刻。

后人曾评价他“其对于人生观和社会观,始终以理智支配欲望为最高理想,以使西方科学与东方传统文化结合为最后目的。

先生实不失为中国启蒙时期的一典型学者。

”蔡元培说他“以科学方法研求哲理,周详审慎,力避偏宕”。

然而后世对他的评价却是毁多誉少,甚至将他视为落伍者,但今天再看来杜亚泉是一个坚持理性的学者。

他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着他自己冷静的思考,在《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迷乱之现代人心》、《何谓新思想》、《差等法》等文章中作者都有所阐述。

因为他坚持以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为我民族文化发展的本位,曾受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派的激烈批判,也导致一场大的东西文化论战。

我们暂且不去评价那场论战到底谁对谁错,只对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作简要分析。

首先看杜亚泉对两种文明性质的判断,“盖吾人意见,以为西洋文明与吾国固有之文明,乃性质之异,而非程度之差”。

通过对东西文化的细致比较比较,“西洋社会,一切皆注重人为,我国则反之,而一切注重自然”“西洋人之生活为外向…而社会文明皆由人与人之关系发生。

我国人之生活,为向内的…求其勤俭克己,安心守分…”,“西洋社会内,有种种团体…亦为竞争之结果”,“西洋社会,既以竞争胜利为生存条件,视胜利为重而道德次之…我国社会,则往往视胜利为道德之障碍”,“西洋社会,无时不在战争中,其间之和平时期,乃为战后之修养期,战争为常态。

论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论杜亚泉的中西文化观
编后 , 刷新 内容 , 大 篇 幅 , 该 杂 志 成 为 当时 具 有 学 的传 播 广 度 、 度都 大 大超 过 从前 , 方 各 种新 思 扩 使 深 西
重大影 响 的 学 术 杂志 。 “ 四” 期 , 与 《 青 年 》 潮不 断 涌入 。对 各 种 新 思 潮 的传 播 和讨 论 , 思 想 五 时 他 新 使
判 。今天 , 重读 杜亚 泉 的文 章 , 对 他 的思 想 重新 予 是儒 家思 想 是束 缚 中国 向前 发 展 的桎 梏 。 陈独 秀 就 并 以评 价 , 无 论 是对 当 今 社 会 的文 化 建 设 还 是对 学 曾尖 锐地 指 出 ,我 们 要 诚 心 巩 固共 和 国体 , 这 “ 非将 这 术研 究都 具有极 大 的启发 意 义 。
习经史 、 训诂 、 韵 ,6岁 中秀 才 。后 在 变 法 图强 热 程 , 概经 历 了三个 阶段 。第 一 阶段 , 音 l 大 注重 学 习 西 方
潮的影 响 下 , 然 抛 弃 科 举 学 业 , 学 西度 文 明 ; 毅 改 第 学 术 。他 曾任 商 务 编 辑 所 博 物 理 化 部 主任 , 他 负 责 第 三 阶段 , 习其 文化 根 本 。辛 亥革 命 失 败 后 , 想 经 学 思 编辑 的教科 书不下 百余 种 , 而有 人 称 他 为 “ 因 中国科 文化领 域 出现 一 股 尊 孔 复 古 的 潮 流 , 资 产 阶 级 民 但 学界 的先 驱”1。11 … 9 1年 , 杜亚 泉 出任 《 方 杂志 》 东 主 主革命 已经使 民 主 共 和 的 观 念 深 入 人 心 , 学 和 新 西
在很 长一 段时 间里 , 多人 把 他诋 为落 伍 者 , 许 直到 2 为 只有在 思想 上进 行 彻底 的革 命 才 能在 实 践 上 取得 0

论杜亚泉的科学教育观

论杜亚泉的科学教育观
2018年第 2期
高教探索 HigherEducationExploration论来自亚泉的科学教育观阎乃胜
摘 要:作为科学教育家和启蒙思想家,杜亚泉毕生致力于中国近代科学传播事业。他力主科学教育不仅 重在传播自然科学知识,而且要介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及其之间的关系,并将科学知识运用 于人生指导;呼吁重视科学实验等科学方法的训练;倡导培育理性科学精神。其科学教育观沿循 “温和渐进” 的路线,彰显出理性的 “调和” 智慧,开创了迥异于文化激进主义的 “另一种启蒙”。
值得一提的是,杜亚泉不仅倡导重点传授自然 科学知识,而且主张介绍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 的知识体系及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宇宙中的一 切自然现象可分为三类,即物质、生命和心灵,“此 三象者”,是一切学术之根据,这 “三象” 关系密 切,不能分离,由此 “三象” 产生的三大学科领域 及统合 三 大 学 科 领 域 的 哲 学, 彼 此 之 间 也 不 可 分 离。[5]杜 亚 泉 涉 猎、 传 播 各 领 域、 各 层 次 的 科 学 知 识,是近代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启蒙者,但他却自谦 道:“非也,特科学家的介绍者耳。”[6]
“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杜亚泉秉持 “中 西文化调和论”,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派开展
关于 东 西 文 化 问 题 论 战, 一 度 被 主 流 意 识 认 为 是 “落伍者”。同时其一生致力于科学教育,为中国近 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尊为 “中国 科学界的先驱”[1]。直到上个世纪 90年代初,随着 人们对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检省,他在科学教育史上 的贡献才倍受关注。尤其是王元化先生的 《杜亚泉 与东西方文化问题论战》 等论文发表以后,早逝的 杜亚泉才被重新恢复了在近代科学教育史中应有的 位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今天,回望汲取先贤杜亚泉的科学教育观 精髓,不仅可以真实地揭示杜亚泉科学教育家的思 想原貌,深化拓展杜亚泉研究,而且对于反思当下 我国科学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积极推进科教兴国战 略的实施不乏现实启迪之功。科学教育蕴涵科学知 识传授、科学方法训练以及科学精神培育等三大核 心要素。为此,深入探究杜亚泉的科学教育观应着 力从以下方面入手。

杜亚泉的文化调和论评析

杜亚泉的文化调和论评析

杜亚泉的文化调和论评析
余华林
【期刊名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S1
【摘要】杜亚泉是 2 0世纪初一位重要的思想家 ,他的文化主张明显区别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青年派 ,也有别于纯粹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在五四时期思想界可谓独树一帜。

其思想体系斑驳繁复 ,芜菁并存 ,虽不乏深具学理性的文化思考 ,但又带有顽固保守色彩。

其文化主张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文化调和论” ,在五四前后曾引起广泛关注 ,并对后辈学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评析其文化调和论中合理与谬误的成分 :一、其文化调和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接续主义” ;二、他对中西文化性质及各自优劣的比较 ;三。

【总页数】6页(P88-93)
【关键词】杜亚泉;五四时期;文化调和论
【作者】余华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历史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9
【相关文献】
1.中西文化视野下的杜亚泉调和思想 [J], 路则权
2.试析杜亚泉的中西文化折衷调和思想 [J], 聂秀华;李华;张琳;林婧婧
3.论杜亚泉的文化调和思想 [J], 熊吕茂;杨松林;
4.论杜亚泉的文化调和思想 [J], 熊吕茂;杨松林
5.重评杜亚泉的东西文化调和观 [J], 伏炎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杜亚泉的调和思想

杜亚泉的调和思想

杜亚泉的调和思想Du-yaquan’s thought of coordination姓名陈萧然学科专业专门史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指导教师武菁完成时间2008年5月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陈萧然签字日期:2008 年5月8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签字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目录中文摘要 (Ⅰ)ABSTRACT (Ⅲ)一、引言 (1)二、杜亚泉其人 (4)(一)、生平履历 (4)(二)、传播科学文化、进行思想启蒙 (5)三杜亚泉调和思想与晚清民初社会思潮 (8)(一)、晚清思潮的调和性 (8)1、中体西用的调和性 (9)2、西学中源的调和性 (10)3、中西会通的调和性 (11)(二)、民初的政局与社会思潮 (12)1、民初政局的动荡 (12)2、民初东西文化的激荡 (14)四、杜亚泉调和思想的内容 (17)(一)、政治调和观 (17)1、政党之调和 (17)2、集权制与分权制的调和 (19)3、国家主义与和平主义的调和 (21)4、小结 (23)(二)、文化调和思想 (23)1、新旧调和 (23)2、中西调和 (26)3、小结 (29)(三)、伦理精神方面的调和思想 (30)1、个人与国家 (30)2、从科学救国到精神救国 (32)3、人生观的调和 (34)4、小结 (35)五、杜亚泉调和思想的评价 (37)(一)、杜亚泉思想中的若干基本概念简 (37)1、矛盾与调和 (37)2、接续主义 (38)3、竞争与协力 (39)4、分化与统整 (40)(二)、杜亚泉调和思想的特色与实质 (41)1、中庸底蕴与自由主义色彩的中西调和 (41)2多元性、统整性及有序进化的实质 (44)(三)、杜亚泉调和思想的历史地位 (48)1、民初调和思想的代表 (49)2、对激进思想的纠偏及其自身的迷失 (51)六、结语 (55)参考文献 (57)中文摘要调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中国传统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文化因子。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总目录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总目录
毛泽 东语 言在《 国近现代 史 纲要 》 学 中的运 用 ……… …… …… ……… …… …一 中 教 …… ・杨 秀云 ( —2 ) 4 4
科 学 技 术 与 应 用
素理 想 ( 在 数域 Q( ) ) 的分解 … ……… … ……… …… …… ……… …… …… …… 王 剑飞 ( -3 ) 上 1 1 芳 ( —3 ) 1 6 诚 ( —3 ) 1 9
民办 高校 师德 现状 和对 策研 究 …… …… …… …… …… …… …… …… …… …… 陈 群 谢九英 ( -0 ) 1 9
增 强 高校 网络 思想 政治 教育 实效 性 的对策 … …… …… …… …… …… …… …… …… …… 康红 蕾 ( —1 ) 1 1
多元 智能 理论 模型 下 民办高 校学 生社 团德 育 功能 的提 升 … …… …… …… …… …… …… 王 民办 高校 学生 社会 主义 核心 价值 观 现状 与教育 途径 … …… …… …… …… …… 王 南 山 会 ( —1 ) 1 4
第 6卷第 4期
21 0 1年 1 2月
江 西 蓝 天 学 院 学 报
J URNA L OF J ANGXIB 0 I LU E S KY UN I VERS TY I
V0 1 No. 6. 4 Dc e b r 2 1 e m e . 01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超 ( —0 ) 4 7
民办 高校 提高核 心竞 争力 的路径 选择 …… …… …… …… ……… …… …… ……… …… … 曾智 飞 ( —1 ) 4 1
行业 特色 高校研 究生 培养 路径探 析 … …… …… …… …… ……… …… …… ……… …… … 张 高校 学生 年级 工作项 目建设 的思考 与实践

简论杜亚泉和梁漱溟的东西方文化观

简论杜亚泉和梁漱溟的东西方文化观
维普资讯
淮 北煤炭师范学 院学 报( 学社会科 学版 ) 哲 第2 7卷 第 3期 20 06年 6月
J u n lo ab iC a n u t e c es C l g o r a f Hu ie o lI 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 T a h r ol e r e
的倡导 者们划为顽 固派 、 守旧派 , 他们也是 同中有异 。 但


如 何看待文化进 程
梁 漱溟 对于文化进程 的认识与杜亚泉不 同。他在 《 东 杜亚 泉对 于东西 方文化认 识的理论基 础是 “ 接续 主 义” 认 为文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他 专门撰写 了《 , 接续主 义》对 “ , 接续主义” 进行解释 , 吾人之所谓我 , “ 即现在之我
中杜亚 泉 (8 3—13 ) 梁漱溟 ( 83—18 ) 17 93 与 19 9 8 是不 能被
随着 时间的发展 , 必然有些不合时宜 的现象产生 , 然新之 “ 所以不 可。 旧之所 以相安 。 无非时 日上之关系, 岁月进行 , 新 者亦相习而安矣 。 新1并存有着合理性 , ” 日 随着时间的发 展 , 旧的终究成为过去 。 新的也将成为旧的, 被更新 的取代 ,社 “ 会之 日趋于新, 乃亦如岁月之进行 , 未尝停滞 , 设此机能而 偶有停滞焉 , 则其社会必至于沉衰而覆灭”l” 3) 【【 5 。正是 l ”- 6
文章 编号 :0 3—2 3 (0 6 0 0 7 0 10 14 2 0 )3— 0 9— 2
有关东西方文化 的争论兴起 于鸦片 战争并 在五四前 后达到高潮 , 它主要 围绕 东西方文化异 同优劣 , 新旧文化 能否调和 。 以及 “ 一战 ” 中国文化走 向等 问题展开 。对 后 此, 活跃在 当时思想界 的学者们给 出了不同的解释 , 而其

杜亚泉的事迹和思想略述

杜亚泉的事迹和思想略述

杜亚泉的事迹和思想略述鞠躬尽瘁寻常事——杜亚泉的事迹和思想略述施亚西田建业杜亚泉是20世纪初最早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中国来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对文化出版事业有过卓著贡献的人物之一。

在被埋没了半个多世纪后,如今又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仅因为他一生为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还因为他执着地追求真理,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立场,以理性的思维观察社会,剖析社会,他当年留下的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现在审视起来,依然熠熠生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杜亚泉一生的思想有两次重大的改变。

一次是甲午战后,他深感我国的旧学挽救不了民族危机,乃抛开科举,从中学转向西学,崇尚科学民主;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看到西方帝国主义文化的缺陷而重新审视西方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中西文化要择优吸取,调和互补。

而关心国运、造福人民则是他根本的思想动力。

杜亚泉的毕生精力,绝大部分用在文化出版事业上。

他一生编著、翻译、出版的自然科学方面的教材、典籍不下百余种;他还改造、主编过当时全国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刊物《东方杂志》,发表过社会科学方面的论文、译文300余篇。

下面就他一生的主要事迹和思想,作一简略的介绍。

从旧学转向新学杜亚泉1873年出生在浙江上虞的一个殷实家庭。

他的父亲十分重视培养他读书,盼望他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他也自幼勤奋好学,起初致力于训诂和清初大家之文。

夏夜在庭院内围帐挑灯以读,冬日在屋内掩窗仅透一线光以读,废寝忘餐,常被人看成是痴子。

杜亚泉的青年时期,正是清政府政治腐败、列强入侵、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

当时举国上下,特别是知识界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思想浪潮十分高涨。

怀有炽烈爱国心的杜亚泉,在维新变法思潮的激荡下,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道路。

他的结论是旧学救不了中国,必须“翻然改志”,讲求实学以救世济民。

有一段文字记叙了他的这一转变:“甲午之秋,中日战耗传至内陆,予心知我国兵制之不足恃,而外患之将日益亟也。

蹙然忧之时,方秋试将竣,见热心科名之士,辄忧喜狂遽,置国事若罔闻知,于是叹考据词章之汩人心性,而科举之误人身世也。

“中庸”思维与近代杜亚泉的“调和”论-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庸”思维与近代杜亚泉的“调和”论-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

“中庸”思维与近代杜亚泉的“调和”论-东方哲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中庸思维与杜氏调和原理关于杜亚泉及其文化调和论,学界已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了充分挖掘,积累了相当多的学术成果。

有的文章侧重对调和论的文化价值进行重新认定,有的偏重于对杜氏调和论意涵的重新阐释,有的则注重杜氏文化思想与五四新文化派的比较研究,这些成果为将杜亚泉研究引向深入无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问题就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追问:杜氏调和思维的传统基础是什么?其调和后的文化愿景是一种什么状态?如何评价其新文化设想的价值或意义?等等近代以来,面临两千年未有之,中国文化出路问题成为几代持续思考的核心问题。

面对古今中外的深刻矛盾,不同派系的均在其思想世界里描绘了各自的新文化运动地图,真可谓有一千个就有一千种新文化运动.杜亚泉的文化调和论,正是这无数新文化运动中的一种。

与多数最后的儒家一样,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杜亚泉,有意无意地利用传统智慧以解决古今、中外的文化转换难题,杜氏的思路可以作为近代某类人文主义者心目中新文化运动的标本。

事实非常明显,杜氏操持的思维武器是多数儒生耳熟能详的中庸之术。

何谓中?中,《说文》释,内也,从口。

丨,上下通。

段注曰:中者,别于外之辞也。

别于偏之辞也。

亦合宜之辞也。

可见,中字本意中就含有空间上内外相通和时间上上下贯通的意思。

《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朱熹释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可见它又含有中和、持中、合度之意。

在传统文献中,中也是一个活性很高的搭配字,常见的复合词有执中、时中、中行、中正、得中,等等。

何谓中庸?《尚书洪范》一段皇极经非常清楚地阐明了其中要义:无偏无颇,遵王之义。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无当无偏,王道平平。

庞朴曾这样概括其意指,正确的坐标既定,左偏都只能是不正确的。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读后感梁漱溟(1893-1988)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之家,梁漱溟的童年始终是在欢快自由的氛围中度过的,其父虽任职清廷,但他的发蒙教育却是当时最开放的中西小学堂,进入中学后,其倔强、顽强的个性日渐形成。

中学毕业后,他到当时的《民国报》当记者,痛恨私有财产,相信社会主义,对现存的一切都坚持强烈的批判精神。

在此前后,他也经历了早年人生的三大危机,即从如何救治社会流弊、如何安立人生,到最后如何“住世”的问题;其结果则是从谋求自杀到最后形成坚持一生的“茹素”习惯。

而在这几个阶段中,梁漱溟都始终坚持着切己的思考与真实的践行精神。

1916年,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其研究佛学的心得《究元决疑论》,受到蔡元培先生的关注,随即被聘为北京大学专讲印度哲学的特约讲师,由此进入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

按照梁漱溟的个性,他讲印度哲学就是要“替释迦说个明白”,但由于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因而“趋新”、“趋西”以及“全盘反传统”是当时的主流思潮;而胡适、陈独秀这些新文化运动的巨擘也都聚首于北大,这就不能不使他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也不能不有一种沉重的“压迫”感。

不过,由于其从少年时代就形成的倔强性格,因而这种压力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激发了他强烈的逆反心理与抗衡意识。

所以,他转而将自己“替释迦说个明白”的初衷及时调整为“替孔子说个明白”。

于是,就有了与胡适的对台戏,也就有了专门抗衡于西化之说的“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的系列讲演。

关于其讲演的心态,他在该书出版时的《自序》中有非常具体的说明:“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也是一样无从为人晓得。

孔子之真若非我出头倡导,可有哪个出头?这是迫得我自己来做孔家生活的缘故”。

显然,这一剖白既是梁漱溟放弃佛家而“做孔家生活的缘故”,同时也是其发起“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系列讲演的具体因由。

《东西方文化及其哲学》虽然是一部应急之作,但以梁漱溟的个性及其重视切己与践行的学风,其书中所持倡的绝非一般所谓的抗俗、矫激主张,而是充满着对中西印三方文化的切己思考与真切的体认。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4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七单元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第4

第4讲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模拟)1896年梁启超发表《古议院考》,认为“议院之名,古虽无之”,但诸多典籍都能证明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

梁启超意在( )A.全盘西化 B.中西融合C.继承传统 D.托古改制答案 D解析材料中梁启超利用西方政治学说来论证改革的合理性,意在托古改制,故D项正确。

材料“中国在上古三代时期,‘虽无议院之名而有其实也’”说明并非全盘西化,故A 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议院之名,古虽无之”说明梁启超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故C项错误。

2.(2019·某某滨州模拟)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写道:“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此言论旨在( ) A.否定洋务运动的成果 B.批判保守的传统文化C.变革封建的政治体制 D.传播西方的启蒙思想答案 C解析“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是承认洋务运动有一定成效,A项表述属于主观臆测,故排除;题目中并未涉及保守的传统文化,故B项错误;题目中“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意在强调变政,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涉及传播西方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模拟)19世纪末的某某维新派要求全盘移植西方的某某制度;另一方面,他们又在各种学堂、学会、刊物上极力推崇孔教。

在其《时务学堂学约》中专列“传教”一项,说“今设学之意,以宗法孔子为主义”。

这反映了( )A.维新派在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B.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C.维新志士以大众传媒开启民智D.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答案 B解析维新派借助儒学来宣传变法思想,君主立宪主X与尊孔实践并不矛盾,故A项错误;维新派主X君主立宪,却不得不借力儒学,说明封建势力强大,中国近代化进程复杂,故B项正确;维新志士在学堂、报刊上宣传尊孔思想,不利于开启民智,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宗旨,维新派主X君主立宪,故D项错误。

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杜亚泉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一杜亚泉,一八七三年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伧塘乡。

原名炜孙,字秋帆,又署伧父。

少时刻苦自修,精于历算,通日语,长于理化、矿物及动植诸科。

他的治学道路颇曲折,青少年时,即觉帖括非所学,改治训诂。

甲午后,又觉训诂无裨实用,再改学历算。

一八九八年应蔡元培之聘,任绍兴中西学堂算学教员。

越二年,为提倡科学,培养人才,创办亚泉学馆,同时出版《亚泉杂志》。

一九〇三年应商务印书馆夏粹芳、张元济之邀赴沪,将其普通学书室并入商务,任商务编译所博物理化部主任,负责编辑教科书。

至今仍在延用的化学元素中文译名也是出于他的手定。

由于这些成就,人们称他是"中国科学界的先驱"、徐寿以后至二十世纪初成绩卓着的学者。

他在主编任上,奖掖后进,做了不少工作。

后来,胡愈之回忆在《东方杂志》当编辑时说,曾得到他的细心指导,并称他是忠厚长者,治学严谨,办事踏实。

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〇年,杜亚泉掌《东方杂志》笔政,前后凡十年。

他出任主编后,刷新内容,扩大篇幅,使这个刊物成为当时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杂志。

除主持编务外,他还勤于着述,着有《人生哲学》,译有叔本华《处世哲学》。

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论文达二百篇。

其中有些文章,今天读来,仍有一定启迪作用。

《东方杂志》编辑部在他去世后,在悼文中曾对他作了中肯的评价:"其对于人生观和社会观,始终以理智支配欲望为最高理想,以使西方科学与东方传统文化结合为最后目的。

先生实不失为中国启蒙时期的一个典型学者。

"蔡元培也说他"以科学方法研求哲理,周详审慎,力避偏宕"。

他在胡适以前,首开以科学方法治学的风气。

虽然今天看来,科学主义不免给学术研究带来不少弊端,但他在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社会问题时,却比今天一些号称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青年学者,要通情达理得多。

"五四"时期,发生了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这场论战肇始于《新青年》主编陈独秀批判《东方杂志》上发表的三篇文章。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南昌二中2014届高三第十一次模拟考试文综 (1)

历史高考模拟题-高中历史题及答案-南昌二中2014届高三第十一次模拟考试文综 (1)

南昌二中2014届高三第十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24.马克思·韦伯认为,儒教(学)认为“高等”的人们(知识分子)应该避免追求财富(虽然没有贬低财富本身),因此,中国变成了一个担任公务员比商人拥有更高社会地位和更高利益的国家。

在此影响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的主要人生目标是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高官得做,骏马得骑”C.位极人臣,光宗耀祖D.“留得清白在人间”25.秦始皇是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

董仲舒批评秦朝“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

”而唐太宗则评论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这表明A. 董仲舒去秦不远,他的评论应该更接近于历史事实B. 唐太宗着眼国家统一的历史大趋势,评论更为准确C. 两人没有认识历史规律,对秦始皇的评价均不准确D. 出发点和标准不同,对同一历史事物的评价就不同26.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

上述现象A.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C.改变了东京汴梁的城市布局D.反映了宋朝城市服务功能加强27.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国家并未正式予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

此乃‘权臣’,非‘大臣’。

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这表明①内阁没有法定决策权②阁臣的权力不稳定③阁臣没有得到尊崇④内阁对六部有监督权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8.下图是清朝“光绪十七年”(189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分票”。

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评述正确的是A.是中国最早的股票,开风气之先B.促进中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C.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一种表现D.中国金融证券业发达,大量企业上市29.严复强调:“国法之所加,必在其人所实行者,此法家至精扼要之言也。

为思想、为言论,皆非刑章所当治之域。

思想、言论、修已者之所言也,而非治人者所当问也……。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杜亚泉的文化思想--兼评杜、陈文化论争
董恩强
【期刊名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39)002
【摘要】杜亚泉是"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主张在当时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东西文化对比上,他提出文化"动静说”;在新文化建设方面,他主张新旧调和,用中国固有文明统整西方物质文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保守的一面.杜陈文化论争,拉开了东西文化问题论争的序幕,这次论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总页数】7页(P90-96)
【作者】董恩强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6
【相关文献】
1.评《由汉简"方"与"幡"看汉代边卒的文化学习》一文——兼与陈晓鸣先生商榷[J], 肖从礼
2.向何处寻求权力运作的正当性——兼评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 [J], 刘拥华
3.杜亚泉文化思想初探──兼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论争 [J], 钟华
4.中国地方与族群文化的多元化及其前景——兼评杜磊(Dru Gladney)的《民族国
家是否建构了民族?》 [J], 常宝;阳妙艳
5.论尹世杰教授的消费文化思想——兼评《消费文化学》 [J], 龙绍双;蒋建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杜亚泉的政党思想

浅析杜亚泉的政党思想

浅析杜亚泉的政党思想
蔡晶君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11)004
【摘要】在崇尚全盘西化的五四时期,"东方文化派"[1]的重要成员杜亚泉的"文化调和"思想与<新青年>的主编陈独秀的西化思想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杜亚泉的独到的见解不仅体现在关于东西文化的调适上,还存在于政党、经济和社会等多方思想上.杜亚泉关于政党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政党的有无、政党的目的和政党的种类.
【总页数】1页(P1)
【作者】蔡晶君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9
【相关文献】
1.浅析列宁加强执政党文化建设的思想 [J], 孟阳;
2.杜亚泉的政党思想 [J], 李阳华
3.夯实多党合作思想基础巩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浅析《中国特色参政党理论概论》 [J], 刘占兴
4.邓初民政党思想浅析 [J], 李培迪
5.浅析杜亚泉的教育救国思想 [J], 党颖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 盲 目 的推 崇 与 全 盘 的 吸 收 , 的 科 学 理 性 精 神 是 立 基 于 他 审 慎 反 思 的科 学 理 性 态 度 的 , 新 文 化 运 动 中 陈 独 秀 等 人 对 倡 导 的 , 为科 学 与 民 主 是 包 治 百 病 的 激 进 科 学 神 话 启 蒙 认
的 第 一 次 高 潮 。 当 时 的 杜 亚 泉 认 为 , 学 技 术 是 国 强 民 富 科 之本 , 交 、 事 、 济 、 化 、 育等 都依赖 于科学 的发达 。 外 军 经 文 教
杜亚泉是 2 O世 纪 初 中 国倡 导 和 传 播 科 学 的先 驱 者 , 早 年 力 争 以 科 学 去 改 造 中 国 的 学 术 、 育 和 社 会 。在 当 时 , 教 对 科 学 技 术 不 同于 他 人 的看 法 与 态 度 成 了杜 亚 泉 文 化 思 想 的
重要特点 。

变 ; 印石 印 之 法 兴 , 风 日辟 , 学 政 亦 不 得 不 变 。 且 至 境 也 。人 类 所 取 之 太 极 , 在 人 类 思 想 能 力 所 已及 者 为 铅 士 而 即
政 治 学 中之 所 谓 进 步 , 借 艺 术 以 成 之 。_ 在 这 里 , 将 科 界 , 太极 界 。太 极 界 之 愈 扩 而 愈 大 , 人 类 之 进 步 矣 。 可 皆 ”1 他 谓 即
这 一科 学 思 想 在 《 泉 杂 志 序 》 亚 中体 现 得 比 较 完 整 , 写 道 : 主 义 是 不 赞 同 的 。 当 时 , 陈 独 秀 为 代 表 的 新 青 年 派 以无 他 以 “ 治与艺术之关 系 , 政 自其 内 部 言 之 , 政 治 之 发 达 , 根 于 批 判 的 态 度 讴 歌 西 方 近 代 文 化 , 力 尊 科 学 为 神 明 , 以 此 则 全 极 并
当 时的 思 想 界 可谓 独 树 一 帜 。 关键词 : 亚泉 科技理性 杜
道德伦理
调 和
中 图分 类 号 : 8 B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2 ( 0 1 0 — 0 9 4 1 32 1) 3 8 —0


科 技 理 性 思 想
的 过 程 中发 挥 了 积 极 作 用 。他 毕 生 潜 心 著 述 , 力 介 绍 西 大 方 自然 科 学 思 想 和成 果 , 持 、 写 了 理 科 中小 学 教 科 书 及 主 编
科 学 著 作 百 余 种 , 主 编 了三 部 著 名 的 自然 科 学 辞 典 , 办 还 创 的 《 泉 杂 志 》 月 刊 , 载 文 章 也 大 都 是 数 理 化 的论 文 , 亚 半 所 这
是 我 国第 一 份 由 国人 自 办 的 科 学 杂 志 。《 泉 杂 志 》 《 亚 与 科
理 想 , 理 想 之 真 际 , 艺 术 不 能 发 现 。 自外 部 观 之 , 艺 为 评 判 准 则 向 传 统 文 化 发 难 。而 在 杜 亚 泉 看 来 , 类 的 科 而 非 则 人
术 者 固 握 政 治 之 枢 纽 矣 。航 海 之 术 兴 , 内 治 外 交 之 政 一 学 认 知 能 力 是 有 限 的 , 故 万 有 包 含 于 无 极 之 中 , 吾 于 无 而 “ 而 变 ; 械 之 学 兴 , 兵 政 一 变 ; 汽 电力 之 机 兴 , 工 商 之 政 极 之 内 , 取 其 地 段 若 干 , 立 为 太 极 。太 者 大 也 , 大 之 军 而 蒸 而 截 而 最

浅 议 杜亚 泉 的东西 文 明调 和论
俞 秀 春
( 江 大学人 文 学院 浙 江 杭 州 3 0 1 ) 浙 1 0 2
摘 要 : 亚 泉 是 2 杜 O世 纪 中 西 文 明 激 烈 碰 撞 时 代 里 一 名 伟 大 的 科 学 家 、 想 家 和 教 育 家 , 在 国 内较 早 认 识 到 科 学 思 他 技 术 是 社 会 发 展 的基 本 动 力 , 着科 学报 国 的 信 念 传 播 西 方 科 技 文 明 。但 在 目睹 了 一 战 的 负 面影 响 后 , 亚 泉 对 中 西 文 怀 杜 明 进 行 了冷 静 的分 析 与 比较 , 而 弘扬 科 技 与道 德 相 结 合 的 现 代 文 明 , 进 以稳 健 开放 的 姿 态提 出 了 中 西 文 明 调 和 的 观 点 , 在
学技术 用“ 术” 词表示 , “ 术” 意, 现在 “ 术” 艺 一 即 技 之 与 艺 一 知 者 , 极 之 界 也 ; 知 者 , 极 之 界 也 。C 强 调 宇 宙 是 无 无 可 太 ,2 ,3 词 的含 义 无 关 , 在 强 调科 学 技 术 在 社 会 生 活 、 治 生 活 中 限 的 , 重 政 而人 类 对 宇 宙 间 科 学 的认 知 能 力 却 是 有 限 的 ; 类 的 人 的 重要 作 用 。他 认 为 政 治 的 发 达 与 科 学 技 术 是 紧 密 联 系 认 知 能 力 可 以不 断 发 展 , 是 永 远 不 能 穷 尽 对 宇 宙 的 认 知 。 但 的 , 学 技 术 的发 展 为 政 治 的 昌 明 提 供 基 础 , 以他 始 终 相 后 来 , 亚 泉用 命 运 来 揭 示 科 学 及 人 类 认 识 能 力 的 有 限 性 , 科 所 杜 信 科 学 技 术 是 现 代 文 明 进 步 的 基 本 动 力 , 中 国 达 到 富 强 对 新 文 化 运 动 中科 学 主 义 , 重 新 估 定 一 切 价 值 ” 社 会 政 是 “ 的 必 需 的 重要 手 段 。这 与 严 复 倡 导 的 “ 用 之 效 , 之 富 强 , 治 秩 序 和 文 化 道 德 秩 序 发 起 了猛 烈 的 冲击 。《 运 说 》 写 有 征 命 中 富 强 之 基 , 诸 格 致 ” 思 想 是 一 脉 相 承 的 , “ 学 救 国 ” 到 :近 世 科 学 , 步 甚 著 , 往 侵 入 命 运 之 领 土 内 , 张 知 本 的 是 科 “ 进 往 扩 的先 声 。可 以说 杜 亚 泉 在 西 方 的 科 学 技 术 思 想 向 中 国 传 播 能 之 区 域 。然 知 能 所 及 之 区域 , 论 如 何 扩 张 , 为 知 能 不 无 常
学 世 界 》 发 行 标 志 着 中 国 自然 科 学 的兴 起 。 的
( 积极 的倡导 传播 。第一 次 鸦片 战争 以后 , 一) 西方 的
工业技术 、 自然 科 学逐 步 “ 渐 ” 形 成 了 中 国引 进 西 方 科 技 东 ,
( ) 慎 的 理 性 态 度 。但 杜 亚 泉 对 西 方 现 代 科 学 并 不 二 审第 6卷 第 3期 2 1 年 9月 01
江 西 蓝 天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 F J ANGXIBLUE S Y I K UNI VERS TY I
Vo. . 1 6 NO 3
Se t m b r 2 pe e . 01 1
科 学 理 性 与 道 德 伦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