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诗词创作理念探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清一代,是中国小说突飞猛进发扬光大的时期, 伟大的《红楼梦》即产生于此时。自《红楼梦》面世,便好 评如潮,日本人监谷温在所著的《中国小说概论》中说: “《红 楼 梦 》之 华 丽 丰 赡 , 正 配 列 天 地 人 三 才 , 不 独 在 中 国小说界上鼎立争雄,即入之世界文坛,亦无逊色。”因 之,杰出小说家的光环便高悬在曹雪芹的头顶。但是, 我们也不应忘记曹雪芹还是一位成就了得的诗人。这 一点,证之以《红楼梦》里的诗,就可了然。此外,与曹雪 芹同期的诗友对他的赞誉也能说明问题。敦诚《寄怀曹 雪芹(霑)》云:爱君诗笔有奇气,直追昌谷破篱樊。敦敏 《小诗代简寄曹雪芹》也说:诗才忆曹植,酒盏愧陈遵。 伟大的行动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 曹雪芹光耀千秋 的诗作成就,必然源于他的诗作理念的指导。曹氏的诗 作理念是什么?曹雪芹没有专文论及,但从散见于他人 著作中的片言只语、《红楼梦》 中的诗作及小说中林黛 玉等人的诗论,便可见一斑。
三 在《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中,“诗论”达三十余处,其 中前八十回有十五回之多的内容“论诗”。下面,我们就 依形式到内容再到继承、发展这样的顺序分别阐述。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到论诗歌题材时,薛宝钗 说:“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 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 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 若题过于新巧, 韵过于 险 ,再 不 得 有 好 诗 ,终 是 小 家 子 气 。” 很 清 楚 , 曹 雪 芹 并 不 是 笼 统 地 反 对 诗 题 “ 新 巧 ”, 他 只 是 说 不 要 刻 意 追 求 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说白了,就是题目既要醒目、 概括性强,而又要含蓄、自然。 同样是第三十七回中, 薛宝钗曾向史湘云说了这 样一个诗学观点:“诗固然怕说熟话, 更不可过于求 生。” 这个观点与中国古典诗学理论是完全一致的。宋 代陈永康在《吟窗杂录序》中就已列目为“十戒”者云: “一戒乎生硬,二戒乎烂熟。”袁枚在《续诗品》中也明确 指 出 :“ 知 熟 必 避 ,知 生 必 避 。” 个 中 道 理 , 方 回 在 《 恢 大 山西山小稿序》中说得最为明了:“熟而不新则腐烂,新 而不熟则生涩。” 第四十八回,写香菱因爱陆游“重帘不卷留香久, 古砚微凹聚墨多”一联,受到黛玉的批评:“断不可学这 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 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陆游这一联,给人明显的 感觉是有意在凑对子,虽不失为工切,但琐屑纤巧,流 于小家数。所以“对偶太切失之俗”之说,并不是要诗人 放弃对偶的工整,而是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艺术要求,即 刘勰所谓的“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同样是第四十八回中,林黛玉在教香菱做诗时说: 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 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 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 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 第一立意要 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 “不以辞害意”。 这 段 话 有 两 层 意 思 : 其 一 , 作 诗 不 要 “ 为 韵 所 缚 ”。 薛宝钗也曾说:“我平生最不喜限韵的。分明有好诗,何
再比如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作者 对山水风景画、田园花鸟图的描绘,更是倾注了笔力, 那种长短句错落有致的方式,与自然景色相互协调,统 一的大片大片的散文化陈述, 使读者在对这种自然之 美的欣赏中灵魂得到了净化,充满着审美喜悦。
当然《红楼梦》中的诗作,更多的还是体现出美学 上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比如《红楼梦》七十六回里,中 秋月夜,史湘云与林黛玉在池畔联吟,史湘云吟出“寒 塘 渡 鹤 影 ”, 而 黛 玉 却 吟 出 “ 冷 月 葬 花 魂 ”。 再 比 如 千 古 绝 唱 《葬 花 吟 》, 其 韵 律 和 谐 , 大 体 规 整 , 凄 惨 地 叙 说 了 黛玉的遭际。像“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 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四语,深得中唐孟郊、 贾岛之遗音,而“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 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 落人亡两不知!”六句,适成了《红楼梦》专有名句,是千 古红颜薄命的共鸣,不知掏了古今男女多少眼泪。难怪 脂批说:“余读《葬花吟》至再三至三四,其凄楚感慨令 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
使人乐于传诵的诗, 但 18 世纪诗人的作品却更深的陷 入了晦涩费解的典故和抽象莫名的意念之中。较之于这 些诗人,曹雪芹尽管学识极为渊博,但诗歌创作却显得 清新脱俗,合乎典范而又不落窠臼。曹氏以诗人饮誉同 时代的人,可见端倪。惜乎,曹氏在诗友中备受推崇的诗 作早已亡佚。虽经后世学者搜罗剔抉,得之仍是一鳞半 爪,但从这些片言只句中,却能看出曹氏诗作的光芒,凸 显诗作理念。
二 柏拉图说:诗人坐在缪斯的三脚座上,象水泉的喷 口那样,凭诗兴之所至,什么都从嘴上流露出来,不加思 索,不事斟酌,真是一泻而出,不能自已。“诗才忆曹植” 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我们呈现出了蔚为大观的诗 的世界。 流连于《红楼梦》,欣赏曹雪芹笔下的诗词,往往能 给我们带来无以言说的审美愉悦。《红楼梦》 中的诗词,
还是第四十八回, 写了香菱学诗的感悟:“据我看 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都是逼真 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这段话 的 意 思 是 说 诗 要 写 “真 情 真 事 ”、 “ 有 理 有 情 ”, 达 到 “ 逼 真”的境界才算好诗。文学作品以“真”感人,以“情”动 人,假而无情的的作品,从来是不会打动读者的心,产 生不了“共鸣”,自然也就失去了作品的存在价值。
曹雪芹笔下的许多诗词写得像散文, 但从美学角 度上看,却凸显了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红楼梦》仙曲 十二支,或咏叹一人或感怀一事,且每曲词之间跳跃跌 宕,悠扬婉转。比如《枉凝眉》,开篇一句“一个是阆苑仙 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一对心 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必将有美好的未来。但现实是 残 酷 的 ,纵 使 你 有 “奇 缘 ”, “ 今 生 偏 又 遇 着 他 ”, 也 只 能 空自嗟,枉牵挂。这种镜花水月似的爱情怎能不让人痛 心疾首地发出“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 冬,春流到夏”的哀叹呢。《枉凝眉》这首“此曲只应天上 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经典之作,使读者沉浸在艺术 的海洋之中,既净化了心灵,又陶冶了情操。这种对爱 情凄美的吟唱,让读者的心弦引起共鸣。
梦》中的诗作及小说中林黛玉等人的诗论,可知曹雪芹主张诗词创作应:自然、清新;形式为内容服务;情景
交融;“善翻古人之意”。
关键词:曹雪芹;诗词创作;理念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8)11-0001-03
作者简介:张进(1969-),男,江苏宿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史、古代文学。
苦为韵所缚!咱们别学那小家子派头。只出题,不拘韵; 原为大家偶得了好句取乐,并不为那些难人。”其二,诗 歌创作要注重立意。宋人韩驹曾在《陵阳室中语》中指 出:“作诗必先命意,意正则思生,然后择韵而用。”曹雪 芹 生 平 “ 工 诗 善 画 ”, 自 然 懂 得 “ 立 意 ”、 “ 意 境 ”、 “ 意 趣 ” 的重要性。 小说中通过薛宝钗之口说:“只要头一件立 意 清 新 ,自 然 措 辞 就 不 俗 了 。” 而 刚 学 诗 的 香 菱 就 不 懂 这其中的道理,认为“只要词句新奇”就是好诗。林黛玉 听了香菱的话,立即批评了她,指出“意趣”是内容,音 律、词句是表达“意趣”的形式,它不能妨碍“意趣”的表 达。
第六十四回,在谈到创新问题时,薛宝钗说道: 做诗不论何题,只要善翻古人之意。若要随人脚踪 走了,纵使字句精工,已落第二义,究竟算不得好诗。即 如前人所咏昭君之诗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寿 的,又有讥汉帝不能使画工图貌贤臣而画美人的,纷纷 不一。后来王荆公复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 延寿”;永叔有“耳目所见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二
·2·
此外,曹雪芹在创作诗词时,还注意到典型环境里 的典型人物形象, 把联诗填词作为塑造人物的一种特 殊艺术手法。张新之在《红楼梦读法》一文中论及《红楼 梦》中的诗词曲赋时说,《红楼梦》“不比他小说,先有几 首诗, 然后以人硬嵌上的。”“其优劣都是各随其人,按 头 制 帽 。”曹 雪 芹 按 小 说 中 人 物 的 身 份 、 地 位 、 性 格 、 学 识,将人物性格诗词化,为他们代写出各种不同体裁、 风格的诗词曲赋。比如,宝玉的诗清新飘逸,又带有几 分富贵公子的纨绔气。林黛玉的诗哀怨悱恻。薛宝钗为 人 “敦厚温柔”, 其诗也 “温雅沉着”。“珍重芳姿昼掩 门”,就是其人写照。
一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云:“(前清一代)其文 学,以言夫诗,真可谓衰落已极。吴伟业之靡曼,王士祯 之脆薄,号为开国宗匠 。乾隆全盛时 ,所谓袁(枚)、蒋 (士 铨 )、 赵 (翼 )三 大 家 者 ,臭 腐 殆 不 可 向 迩 。 诸 经 师 及 诸古文家,集中多亦有诗,则极拙劣之砌韵文耳……” 这段话是历来贬低清代诗歌最为激烈的言论。 梁氏所 论,虽有失偏颇,亦不乏尖刻,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仅 从清初诗坛来看,当时戏曲繁荣,而古典诗歌却在长期 陈陈相因中归于衰落。 诗人中几乎谁也打不破堆砌典 故,袭用滥词这一顽固萎靡的俗套。17 世纪,王士祯倡 导改革,试图创建“典、远、谐、丽”的新诗派。“典”是用 词典雅,“远”是涵义深远,“谐”是音调和谐,“丽”则是 合乎规范的清丽。尽管王士祯自己写了许多蕴藉清丽、
诗俱能各出己见,不与人同,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 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刘 勰 在 《 文 心 雕 龙·通 变 》 中 说 : “ 夫 设 文 之 体 有 常 , 变 文 之 数 无 方 。” 所 谓 “ 设 文 之 体 有 常 ”, 是 指 每 一 种 文 学体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但是,每一种文学 体裁的作品又可以有千千万万, 它们的具体面貌是很 不 相 同 的 ,所 以 说 是 “ 变 文 之 数 无 方 ”。 因 之 , 刘 勰 认 为 必须掌握“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的原则。从薛宝钗 的这段诗论来看, 曹雪芹的对待创新的态度是既要继 承,又要发展,契合了刘勰的“通变”思想。
敦诚《四松堂集》卷五曾有记载: 余昔为白香山《琵琶行》传奇一折,诸君题跋不下几 十家。曹雪芹诗末云: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 场。亦新奇可诵。曹平生为诗,大类如此。竟坎坷以终! …… 敦诚从乾隆朝几十位诗坛领袖的题咏中,独独举出 曹霑这两句诗加以称道,是意味深长的。 此外,其他书中引用曹雪芹的诗句还有“钟情贵到 痴”等。 这些残简零句,皆明白晓畅,清新可解,绝不像梁启 超所云的 “臭腐”、“极拙劣”、“只益生硬, 更无余味”那 样。
2008 年 11 月 第 25 卷第 11 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Nov.2008 Vo1.25 No.11
曹雪芹的诗词创作理念探微
张进
(宿迁学院 中文系,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曹雪芹既是一位卓越的小说家,又是一位成就了得的诗人。从散见于他人著作中的片言只句、《红楼
收稿日期:2008-10-15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1·
处处显露出诗的活力和独创性,表现出了诗词的光彩。 这主要得益于曹雪芹创造性地将诗词的形式与内容有 机地结合; 并且在拟诗构词时倾注了心血, 倾注了感 情,与作品中的人物血脉相通,忧喜与共。
诗画汇合始于唐朝。宋苏轼在论及王维的《蓝田烟 雨图》时说:“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 有 诗 。”唐 宋 以 降 ,诗 歌 中 特 别 注 意 画 意 。 张 宜 泉 在 《 题 芹溪居士》中云曹雪芹“其人工诗善画”。既然曹雪芹既 “工诗”又“善画”,自然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神理有 更深刻的领会。在《红楼梦》第五回里,读诗赏画,画与 诗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燃黎图》 配诗:“世事洞明皆学 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配诗: “嫩 寒 锁 梦 因 春 冷 ,芳 气 袭 人 是 酒 香 ”, 以 及 “ 根 并 荷 花 一 茎 香 ,平 生 遭 际 实 堪 伤 ”; “ 清 明 涕 泣 江 边 望 , 千 里 东 风一梦遥”“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盒兰” “光 遥 朱 户 金 铺 地 , 雪 照 琼 窗 玉 作 宫 ”。 诗 人 就 这 样 把 画 中 景,画中意嵌在了诗里,画与诗,形意结合,相映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