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正式版
“乱”
“僵”
“垮”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改革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把苏联 搞“垮”了。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苏联的政治、经济和民族 危机不断加深,直接引发“八一九”事件的爆发。
“独联体”的成立 标志着苏联的初步解体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
美国
日本
拉 亚 非
苏联
东欧国家 西欧 瓦解着两极格局
东欧 剧变 苏联 解体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结束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课堂 小结 赫 鲁 晓 夫 改 革
戈 尔 巴 乔 夫 改 革
经济改革引 发经济危机 政治改革引 发思想混乱 改革最终导 致苏东剧变
苏 东 剧 变
苏联解体, 俄罗斯等原 苏联的11个 加盟共和国 成立独联体
独联体成立——1991年12 月,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 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 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 会议,宣告苏联停止存在。至 此,苏联完全解体。
四、苏联的解体
结合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 1、苏联解体的时间? 1991年底 2、苏联解体的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 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着以 两极格局和集团 对抗为基本特征 的旧的国际格局 的终结,极大地 促进了世界多极 化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 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 与打击,同时也说明了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 败,客观上促进了其他 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 义发展模式的探索。
5、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B )
A、经济制度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变化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 10课
复习旧课
斯大林时期苏联确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有何弊端? 经济体制有何弊端?
经济建设方面完全采用行政 手段制定计划, 手段制定计划,严重违背市场规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重工业突飞猛进, 重工业突飞猛进,而与人民生活 密切相关的轻工业、 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发展缓 慢甚至下降,人民生活受到严重 慢甚至下降, 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 影响。权力机制领域是“斯大林 模式” 模式”,体制僵化的最严重的弊 端,反映在斯大林晚年个人崇拜 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和个人专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得到人 产力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民的拥护和支持。 民的拥护和支持。 ②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 导思想。 导思想。 ③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系,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男生说的有道理。 男生说的有道理。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 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复杂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无法改变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 2.严重的经济危机; 严重的经济危机; 严重的经济危机 3.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否定历史、反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潮泛滥; 否定历史 4.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右翼势力和民族分离主义思潮的乘机抬头 5.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急剧激化; 社会矛盾 6.西方势力的影响等。 西方势力的影响等。 西方势力的影响等 而“八一九事件”只是成了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 八一九事件”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 剂。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解 体的。 体的。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学习目标掌握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内容、结果;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结果;戈尔巴乔夫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内容、过程和影响。
二、学习过程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20世纪50年代,担任领导人以后开始改革。
2、目的:改革时期的一些弊端。
3、内容:经济(主要针对经济管理体制)、政治。
4、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5、结果;矛盾突出,下台。
二)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改1)原因:上台后,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
2)内容:先以作为重点,后又进行3)影响:经济方面没有成效,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
政治方面:政治体制发生急剧变化,转变为,国家权力分散。
出现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
2、苏联解体1)原因:①改革是苏联解体直接原因;②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③西方国家的干预、压力和“和平演变”战略,也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外部原因。
2)过程a、1990、3 首先脱离苏联而独立,随后,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增强。
b.1991年的“”(时间: 、目的: 、发动者: 、结果: 、影响: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c.1991年底的成立,苏联名存实亡。
d、年月日,苏联正式解体。
3)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改变。
4)给我国的启示:A、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初级阶段,需要通过不断地改革来完善;苏联改革、苏联解体仅仅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B、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记教条主义。
C、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经济建设,改善人们生活。
D、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学习目标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匈牙利改革,以及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80年代东欧各国的困难局面,东欧剧变的情况。
二、学习过程一)阅读“匈牙利的改革”,回答一下知识点:1、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1)二战后,欧洲8个,亚洲4个,美洲1个共13个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ppt)
(四)、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成效甚微
改革失败的原因是:
1、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 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 (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小修小补)
2、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 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 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 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 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开始改革。
经济改革:
首先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 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承 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经济改革为何不成功?
政治改革及其影响:
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首先提出“人道的、民主的 社会主义”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 形态多元化”,这些造成了人们思想的混乱。
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
变” 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没有找到一条适合 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苏联是亡于
政而非亡于制别 了 , 列源自宁 !提问: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 曲折性?
12月21日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了建立 “独联体”的阿拉木图协议,苏联实际上解体。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 苏联总统的职务,将核武器的控制权交给叶利钦。 苏联历史结束。
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优质课件
赫鲁晓夫上台,开始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 法?其后果是什么?
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 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 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虽然从经济、 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只是在原有体制 的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
后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评价),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非
美国
拉
苏联
日本
西欧
东欧国家
瓦解着两极格局
东欧 剧变
苏联 解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 极 格 局 最 终 结束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历史 启迪
为什么中国和苏联的改革会导致不同 的结果?苏联的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 些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应不断通过改革来完善; 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的比较
概况:中国改革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的年代里,没 有一位世界领袖人 物的成败能像赫鲁 晓夫的成败如此急 剧地和决定性地改 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经济改革
戈尔巴乔夫
结果:经济增速和人民 生活水平下降
二、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 结果:八一九事件后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世界:标志 着以两极格 局终结,极 大地促进了 世界多极化 趋势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使社 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 挫折与打击,同时也 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失败,客观上 促进了其他社会主义 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 模式的探索。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无效,就转向政 治体制改革。虽然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旧 体制,却没有建立起能够实现平稳过渡 的替代机制,随之而起的就是地方势力 与加盟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势力结合起来 ,成为瓦解苏联的又一因素。
在政治改革的过程中,苏联境内 的民族分离运动兴起。1990年3 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爱沙尼 亚、拉脱维亚加以效仿。
2020/1/22
戈尔巴乔夫
谁权 是力 最高 后端 的的 赢搏 家弈 ?,
使戈尔巴乔夫实际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 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全局
2020/1/22
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和国领导人 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发表《阿 202拉0/1/22木图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红星陨落——当一个伟大的国家退出历史的舞台时, 我们仿佛看到它开国时的辉煌,也看到了它谢幕 时的凄凉
B、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
2020/1/22
戈尔巴乔夫改革
内容 先经济后政治 改革初期,戈尔巴乔夫确立了把国内和对外 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的方针。 1986年“苏共”二十七大制订了“加速经济 发展战略” …… 经济改革失败,造成经济的混乱,人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下降
2020/1/22
苏联国家体制将面临重大变化, 而且意味着对民族分裂活动的让步 和认可。苏联瓦解开始。在关键时 刻,苏联一些高级官员发动了“八 一九事变” 。
2020/1/22
“8•19”事件时的红场
2020/1/22
八一九事件是怎么回事?
1991年8月19日清晨,苏联中央电视台和广 播电台同时报告塔斯社头条新闻: 戈尔巴乔 夫因健康原因不可能履行苏联总统职责。根 据苏联宪法,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总统职务 ,苏联国家的全部权力交给苏联国家紧急状 态委员会。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与曲折。
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着重介绍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在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以及苏联的解体。
本课的重点是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
苏联的改革可以说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的,赫鲁晓夫试图对斯大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各种弊端进行改革,虽然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加之他的主观主义和急躁冒进,导致改革失败。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苏联的解体”是本课的难点。
苏联原有的模式极其僵化。
戈尔巴乔夫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匆匆开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使整个国内局势失控,结果一步步地把苏联推向解体。
“八一九事变”后苏联解体进程加速。
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对苏联剧变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不作为教学要求,但教师在教学中可做适当分析。
二、教法建议1.本课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多有争议,苏联的解体过程及缘由至今仍有诸多历史之谜,众说纷纭。
教材的叙述简约概括。
建议教师在上本课前,多搜集各种资料,上课时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
或者在课前布置学生查询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互相交流,这样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并能有自己的分析。
2.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引言,提出问题:苏联为什么会解体?引起学生兴趣,并明确指出其解体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引出本课将学习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四、八一九事件
时间 目的
1991年8月19日凌晨,8名高级官员为了挽救苏联,组成“国家 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副总统宣布总统戈尔巴乔夫因健 康原因无法履行职权,总统职务由其代为行使,军队开入莫斯 科。 在西方国家支持下,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宣布接管俄罗斯 境内的全部苏军,指责副总统等违背宪法,并要求军民反对政 结果 变。在国内外压力之下,历时不到60个小时,政变遂告失败。 但此后,苏联形势却急转直下,叶利钦及其支持者迅速掌握国 家大权直至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影响
经历了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三位领导人时期。
苏联没有因自身的改革变得强大而是走向解体,为什么?
一、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赫鲁晓夫(1894—1971)
“秘密报告”: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 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 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 影响。
苏 联 解 体: 无 可 奈 何 花 落 去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 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从苏联到独联体
1、含义:苏联分成好多国家,社会主义 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取代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我们什么都有:土地、石油和天然气、 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 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后在他们的后面。------所有局部 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告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 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人教版】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î Ä Ï ¿ Ï î ¿ Ä Ä ² ê Ý À à ú ¹ Õ Á Ë ª Þ ¼ Ê Ï Ö Ò Û ä Î ³ °¿ ° ¶ Ó 1968 350 340 Ö 1978 210 440 ±ä É Ì ¹ ¿ Ë 1968 8500 32400 Ç 1978 10500 50000 Õ Â Ô Õ ½ Ê õ ² É » ú 1968 5100 4000 ½ 1978 4500 4600 Ë ¯ µ Ë ® Ã æ ½ Õ ½ ¢ 1968 360 320 º 1978 172 240 ¼ µ µ ¯ ¼ µ µ ¯ ä Õ º ¨ú » ² Í ê Ý Ä ² À à ¹ ú Ë Á Õ ª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被隔断的街道
西柏林看到另一侧的东德警察和士兵
被隔开的东西柏林
水中的柏林墙
街道在西方, 楼房属于东方。楼房上的窗口就是著 名的‘死窗户“,被砌死以阻止人们逃往西柏林
内妇 进 女经 入 终过 了 于一 属 由番 于 属努 西 于力 德 东, 的 德东 街 的柏 道 楼林
1961年8月13日,柏林市民由处于分界线 的楼内逃往楼外的西柏林。
消极的: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 经济上管得过死,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缺少 民主,后来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 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什么是“斯大
戈 尔 巴 乔 夫
赫鲁晓夫
勃 列 日 涅 夫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斯大林逝世。
赫鲁晓夫上台, 开始改革。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直接导致苏联的解体,使学生了解他们的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政治学科和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
教材重点难点重点: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难点:苏联的解体教学方法:论从史出,比较法、讨论法;教学准备:教师活动:①查阅书籍、网站或相关备课资料,收集本课有关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能力,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以及学法指导等。
②制作教学课件: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本课的板书设计、相关图片、音像资料组合在一起,按教学流程播放。
学生活动:①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②查找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忆俄国昔日的辉煌(展示图片,背景音乐《苏联国歌》)教师:请同学们例举俄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有哪些辉煌?学生:⑴世界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即俄国十月革命;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⑶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⑷二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使德国遭遇第一次失败。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等等过渡:在二战中苏联物质损失相当于全部社会财富的三分之一,然而苏联不但没有被打垮,相反,在战争的烈火中锤炼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
苏联利用自身的条件,在战后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成为有能力同美国相抗衡的军事、政治强国。
但谁曾料到,一个昔日集权强大的超级大国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彻底垮掉,而且事先似乎没有要垮台的任何征兆。
十几年过去了,现在西方关于当年苏联解体原因的说法仍然莫衷一是。
第10课_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人教版]
知识点3:戈尔巴乔夫改革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 开始: 背景: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 , 经济改革,无成效; 内容:先重点进行 后转为 政治 改革 结果:出现 多党 制,使国家 权力 分散,
分离趋势加剧,最终导致苏联
思考2:如何理解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 “垮”了?
改革重点:转到政治方面
结果: …… 新思维…… 民主化…… 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公开化…… 一党制变多党制……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克林姆林宫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链接知识
1.十月革命哪一年取得胜利? 2.苏联何时成立的?最初有 多少个加盟共和国?后来发 展为多少个加盟共和国?
链接知识
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探 索经历了哪两个时期?
4.“斯大林模式”有何弊端? 经济上: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忽视轻
政 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治
政治上:个人崇拜严重,缺乏社会主
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的改革为什么并 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原因:改革只是在具体做法上对原有 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 和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 独断专横、急于求成的毛病。
赫鲁晓夫改革
玉米运动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报告很大胆,后果很严重。
立陶宛人民示威游行,要求从苏联独立出去
立陶宛庆祝独立
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
8.19事变叶利钦在俄罗斯议会大厦外一辆坦克上演讲,宣布国家 紧急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呼吁“俄罗斯公民对叛乱分子给 予应有的回击” 。
知识点4:苏联解体
●
正式解体时间: 1991 年
经过:①1991年8月19日,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 八一九事件 ”(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 史称“
课件3: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俄 罗 斯 联 邦 总 统 鲍 里 斯
-
叶
利
钦
叶利钦站在被包围的俄罗斯
议会大厦外面一辆坦克上演说。
独联体
独联体的性质不是国家,而 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联合体
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简称。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 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阿拉木 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 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也为了实现超越美国的梦想,他实行了全国规模的生产大跃进。
苏 梁赞州领导人拉里奥诺夫为了升官,承诺本州向政府上交的肉产
联 品从1958年的4.8万吨增加到1959年的15万吨。任何心智健全的
版 人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赫鲁晓夫为了鼓舞士气,认可
的 了他的计划。最后,拉里奥诺夫不惜以动用暴力手段不准州内百
大 姓消费任何肉食、从邻近州武装抢购肉类、全州动员投入到“为
跃 进
牛肉而战斗”的疯狂行列中去,才算勉强完成了15万吨牛肉上交
的政治任务。拉里奥诺夫当然成了苏联的英雄,被授予列宁勋章
。但是,他面临的光荣使命是,第二年要完成30万吨牛肉的上交
任务。他只好开枪自杀。
你如何看待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
的成效。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
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模式,缺
玉 米
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实事求是的
运
精神,不经反复实践和深思熟虑
动
就鲁莽行事,改革注定失败。
政治改革 ♪ 措施 ❖提出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砸 毁 斯 大 林 铜 像
全盘否定斯大林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
这说的是哪一个国家的情况?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
赫鲁晓夫把苏联该病了, 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残了, 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跨了。
一、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⑶假若没有这件事情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不会,因为苏联的解体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是苏联领导人 错误指导思想,政治、经济危机和民族危机综合作用的产物。
失败的原因——重点
根本原因:对“斯大林体制”的弊
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 “斯大林体制”。
此外,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
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噪冒进,缺 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 口号与目标,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 败。
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 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 度集中的的政治经济体制.
②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试图通过政变 来摆脱危机,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 失去了领导者的威望和权力。 ③ 同年底,叶利钦等人策划成立“独联体”,苏 联解体。
内部 原因
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直接原因: (主要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 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 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 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 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 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 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 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 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 次。”
历史: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课件(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
赫鲁晓夫改革
1、赫鲁晓夫为什么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在哪些领域怎样进行 改革的? 3、赫鲁晓夫改革的结果和影响如 何?
1、赫鲁晓夫为什么进行改 革?
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 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
2、赫鲁晓夫在哪些领域怎 样进行改革的?
赫鲁晓夫在经济、政治领域采取了 一系列措施。在经济领域,主要是 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政治 领域,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 些理论观点。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 尔巴乔夫改革及影响、八.一九事件及苏联解体。 2、引导学生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从而提高学 生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 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归纳苏联从建立到解体的历史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纵向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构建论据、独立 思考、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2、在学习中,要恰当结合政治知识、地 理知识,通过学科间的整合,争取课堂 的最佳效果。
2、如果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 会解体吗?
即使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最终也会 解体。因为苏联的最终解体是种种复杂因素 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 动荡不安、右翼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乘机抬 头、西方势力的影响、否定历史和反马克思 主义思潮的泛滥等等。所以说,“八.一九 事件”是苏联加速瓦解的催化剂,却不是苏 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没有“八.一九”事件, 苏联最终也会解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世界近、现史的比较;中外现代 史的比较;联系初三政治课本,使学 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个曲折、 复杂的过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理 想和信念,并将其转化为巨大的精神 动力,努力学习,奋发图强,报效国 家。
教学重点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与建议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课后学生讨论与探究
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6 年赫鲁晓夫做《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报告。1964年 勃列日涅夫上台、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 达社会主义”社会、1975年后,苏联进入经济停滞时期。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1990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并通过决议;苏共“二十八大”召开并通过决议、 1991年8月,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2月 21日“阿拉木图协议”签署;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 苏联总统职务。
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担当起冲破“斯大林模式”的重任, 开始了经济领域的改革,而且首先从农业开始。为了改变斯大林时期, 个人崇拜之风盛行,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等等现象,赫鲁晓夫开始了 对斯大林的批判。如1956年召开苏联共产党“二十大”大会,在大会 闭幕日的深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内部会议,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 拜及其后果》的所谓“秘密报告”,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引起了思想 上的混乱。报告虽然揭露和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将其根源 仅仅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问题,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 原因。 赫鲁晓夫除了对斯大林的批判外,在政治、经济领域,赫鲁晓夫 针对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 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 赫鲁晓夫的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 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成效甚微。进入60年代,改革带 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 赫鲁晓夫之后,苏联又经过勃列日涅夫的改革(苏联的综合国力特别 是军事实力有所提高,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反而使 这一体制更加僵化)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但是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 实施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其特征和弊 苏联的模式具体是指什么模式? 端弊端分别是什么? 端弊端分别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
一、赫鲁晓夫改革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 治大国的辉煌, 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5、 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B ) A、经济制度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国家之间关系的变化 6、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西方的“和平演变” C、民族矛盾年久日深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 发动八一九事件的目的? 2、结果? 结果? 3、影响? 影响?
八一九事件
四、苏联的解体
结合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 结合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 P62小字部分内容了解过程并思考 1、苏联解体的时间? 苏联解体的时间? 1991年底 1991年底 2、苏联解体的实质? 苏联解体的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 主义制度取代
材料( 材料(二) 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 二十二大” 月召开的苏共“ 1961年10月召开的苏共“二十二大”是赫鲁晓夫 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接过斯大林晚年的口号 接过斯大林晚年的口号, 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接过斯大林晚年的口号,在 通过的新党纲中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 通过的新党纲中宣布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 主义社会” 同时模仿斯大林个人专权的做法, 主义社会”,同时模仿斯大林个人专权的做法,制造 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 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 …… 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这样, 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这样,赫 鲁晓夫在“清算”斯大林的表象下, 鲁晓夫在“清算”斯大林的表象下,实际上在一定程 度上重蹈了斯大林晚年的覆辙, 度上重蹈了斯大林晚年的覆辙,使自己的政策方针偏 离了改革的目标, 离了改革的目标,……
1.开始: 1.开始: 开始
1956年,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年 苏共二十大《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 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 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 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 影响。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 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 ①经济改革 ▲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阅读归纳: 阅读归纳: 戈尔巴乔夫的背景、 戈尔巴乔夫的背景、 时间、内容是什么? 时间、内容是什么? 结果如何? 结果如何?
1.背景: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政治和经 背景:20世纪80年代, 背景 世纪80年代 济陷入危机前的困境。 济陷入危机前的困境。 2.时间:1985年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 时间: 时间 1985年戈尔巴乔夫苏共中央总书 进行改革。 记,进行改革。 3.内容:首先进行经济改革,后又转向政 内容: 内容 首先进行经济改革, 治改革,由一党制改为多党制, 治改革,由一党制改为多党制,国家权力 分散。 分散。 4.结果:导致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 结果: 结果 势加强。 势加强。
一、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 1.斯大林去世后, 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党和 1.斯大林去世后,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党和 斯大林去世后 世纪50 国家领导人的是( 国家领导人的是( ) A列宁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2.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 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首先形成冲击 的是( 的是( A )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 、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东欧剧变 、 、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 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
苏联解体
1.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1.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2.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2.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体制改革 3.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西方国家的
中国和苏联所进行的改革为什么会导 致不同的结果? 致不同的结果?
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人民的拥护和 支持。 支持。 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2.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 我们在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具有明确坚定的指导思想。 3.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3.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我们在改革中重视国内民族问题 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有效地发挥了国家职能。 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 4.我们在改革中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采取了正 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确的对策,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团结等等。
赫鲁晓夫(1894 1971 1971) 赫鲁晓夫(1894—1971)
毁 誉 参 半 的 一 生
黑 白 相 间 的 墓 碑
一、赫鲁晓夫改革
(阅读课文P60小字部分内容) 阅读课文P60小字部分内容) P60小字部分内容
1、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 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他认为弊端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他的分析正确吗?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他的分析正确吗?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2、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 3、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你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
第10课 10课 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 ■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பைடு நூலகம்
列 宁
斯 大 林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 列宁的思路 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 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请回答: 请回答: -------邓小平 -------邓小平
②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批判个人崇拜和斯大林的某些理论观点; 平反冤假错案; 平反冤假错案; 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允许揭露斯大林时期社会阴暗面的文学作品公开发表。
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一: 1957年 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 材料一: 1957年,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 1958年 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各种副业农产品的义务交售 义务交售, 1958年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各种副业农产品的义务交售, 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 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 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与53年相比 年与53年相比, 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58年与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类增 33%,奶类增加27% 蛋类增加44% 羊毛增加91% 27%, 44%, 91%。 加33%,奶类增加27%,蛋类增加44%,羊毛增加91%。 材料二:1953年到1964年 农庄数目从93300个减少为38300 材料二:1953年到1964年,农庄数目从93300个减少为38300 年到1964 93300个减少为 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垦荒区建立的农场, 个,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 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857个到1964年的10100 1953年的857个到1964年的10100个 ……农场是集 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857个到1964年的10100个。……农场是集 体劳动,吃大锅饭。 体劳动,吃大锅饭。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项措施的实施成效呢?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项措施的实施成效呢?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B
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3.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改革的重点放在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 哪个领域( 哪个领域( B )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外交 4.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 4.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C ) 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的后果包括 ①苏联的政治体制急剧变化 ②国家权力分散 ③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④苏联立即解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①②③④ ②③ ①②③ ②③④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 “1991年8月19 日, 由8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的‘国家 1991年 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 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 摆脱危机’ 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28日 摆脱危机’。但不到三天,他们就失败了。12月28日, 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 苏联解体。 年底, ‘独联体’宣布成立;1991年底,苏联解体。 ①8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名苏联高级官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阻止苏联解体 ②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此事件对苏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加速了苏联解体 ③假若没有这件事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根 假若没有这件事的发生,苏联会继续存在下去吗? 本原因是什么? 本原因是什么? 不会 苏联僵化的体制阻碍了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