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 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 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 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 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 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主要去除对象
好氧处 理法
活性污泥法 生物膜法 流化床法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可生物降解性有机污染物、还 原性无机污染物(NH4+等)
生态技 术
氧化塘 土地渗滤 湿地系统
生物吸附、生物降解 生物降解、土壤吸附 生物降解、土壤吸附、植物吸附
有机污染物、氮、磷、磷 有机污染物、氮、磷、重金属
❖环境学科的任务
环境学科是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科学,其主 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两者之 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掌握其发展规律,从而保护环境并 使其向于人类有利的方向演变。
一、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
❖环境学科的体系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 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 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具有丰富的学科内涵。
主要去除对象 酸性、碱性污染物 无机污染物 还原性污染物、有害微生物(消毒) 氧化性污染物 氧化、还原性污染物 几乎所有的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可吸附性污染物 离子性污染物 无机盐 胶体性污染物、大分子污染物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水的生物处理法
处理方法
利用的主要原理
三、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概述
(一)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第三版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之一。
胡洪营第三版《环境工程原理》是该领域重要的教材之一,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结合《环境工程原理》的内容,对其中的主要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章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史。
环境工程是以维护人类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的跨学科工程学科,主要涉及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
本章还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环保政策法规。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到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范畴和学科特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工程过程。
环境系统是由环境要素和相互关系构成的动态复杂系统,包括环境介质、能量流、物质循环等组成部分。
环境工程过程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技术手段,包括污染控制、处理和修复等过程。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对环境系统的构成和环境工程过程的原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第三章介绍了水环境工程。
水环境工程是环境工程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水污染的控制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本章重点介绍了水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水污染控制技术等内容。
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水环境的特点、水污染的来源和传输途径,以及水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介绍了大气环境工程。
大气环境工程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工程分支,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的控制和大气环境保护。
本章重点介绍了大气环境的基本概念、大气污染源和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转化等内容。
学习本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大气环境的组成、大气污染的特点和来源,以及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介绍了固体废物工程。
固体废物工程是环境工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利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固体废物的分类、固体废物处理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和工程实践中的关键技术等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原理是研究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主要包括环境科学、水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土壤污染与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1.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系统:包括生物系统、物理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
-环境元素:空气、水、土壤等。
-环境因子:温度、湿度、光照、风等。
-环境质量指标:COD、BOD、PH、悬浮物浓度等。
2.水污染控制与处理:-水污染的类型:有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微生物等。
-水污染的处理方法: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深度处理等。
-水污染的监测与评价:水质监测、水环境风险评估等。
3.大气污染控制与处理:-大气污染的源: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生物排放等。
-大气污染的类型: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大气污染的传输与扩散:大气层结、稳定层等。
-大气污染的控制技术:燃烧优化、脱硫、脱氮等。
4.土壤污染与修复:-土壤污染的种类: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等。
-土壤污染的评价与监测:土壤抽样、土壤测试分析等。
-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等。
5.噪声与振动控制:-噪声的特性:频率、声压级、声功率等。
-噪声的控制措施:隔声、减振、降噪等。
-振动的特性与控制:振幅、频率、衰减等。
6.固体废物处理:-固体废物的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废物、垃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焚烧、填埋、回收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环境影响:渗滤液、气体排放等。
-固体废物处理的管理与政策:废物分类、资源化利用等。
7.环境监测:-环境监测的目的和重要性:掌握环境质量状况、评估环境风险等。
-环境监测的技术与方法: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环境监测的指标与标准: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标准等。
-环境监测的运行与管理:监测站点布局、数据管理等。
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与应用,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一环境:与某个中心事务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自然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和生物的所有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目前人类面临的两大类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由有害物质引起的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的污染。
环境工程学:是在吸收土木工程、卫生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等经典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为了改善环境质量而逐步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
环境污染类型按污染源种类可分为: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
污染物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分为:可生物降解性和难生物降解性。
无机污染物包括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非金属、金属与重金属以及因无机物的存在而形成的酸碱度。
、水的处理方法:物理、化学、生物方法。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稀释、隔离、分离、转化。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主要内容:环境工程原理、分离过程与隔离原理、化学与生物反应工程原理。
基本手段:物理量及其变化速率的定量表达与计算。
二量纲:用来描述物体与系统物理状态的可测量性质。
基本量纲:质量、长度、时间、温度(M、L、t、T)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A的质量称为该组分的质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某组分的物质的量。
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理量。
稳态与非稳态系统: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还随时间变化时,则为非稳态系统。
四热量传递的方式:导热、热对流、热辐射导热:是指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电子的振动、位移和相互碰撞而产生热量的传递方式。
固体以两种方式传递热量:晶格振动和自由电子迁移。
热对流:由于流体的宏观远动,冷热流体相互掺混而发生热量传递的方式。
强制对流传热:由于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引起流体流动而发生的传热过程。
导温系数a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它反映了温度变化在物体中的传播能力。
导热系数λ是导热物质在单位面积、单位温度梯度下的导热速率,表明导热性的强弱。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尧)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一)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与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
1.2 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2 实践环节安排实地考察、实验操作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工程技术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3 互动与反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发表观点,通过小组讨论、作业批改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3.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途径。
3.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环境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素质目标四、教学安排4.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包括16次课堂讲授、8次案例分析、8次小组讨论。
4.2 进度安排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次课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
五、课程评价5.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环节表现、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5.3 反馈与改进根据课程评价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原理教案大纲(六)六、教学内容与教材6.1 教材本课程选用《环境工程原理》教材,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
6.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从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环境工程、环境污染等。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等自然要素,也包括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环境工程是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而环境污染则是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环境工程原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物质平衡原理、能量平衡原理、动量平衡原理等。
物质平衡原理是指在环境工程中,各种物质的输入、输出和转化需要保持平衡,以保证环境系统的稳定。
能量平衡原理是指能量在环境中的输入、输出和转化也需要保持平衡,以维持环境系统的稳定。
动量平衡原理则是指在环境工程中,流体的流动需要满足动量守恒的原理,以保证环境工程设施的正常运行。
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和环境规划等方面。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的变化和污染情况。
环境治理是指利用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净化,以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规划则是指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课程,它涉及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环境工程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知识,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环境工程原理有所帮助,也希望读者能够对环境保护和治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关注。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及资源化工程,以及其他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掌握物料与能量衡算、传热、传质、沉降、离心、过滤、吸收、吸附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计算,掌握化学与生物反应动力学、各类化学及生化反应器理论,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物料与能量衡算、流体流动、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②掌握分离过程的原理: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基本分离过程的原理;③掌握反应工程原理:主要包括化学与生物反应计量学及动力学,各类化学与生物反应器的解析与基本设计理论等。
本课程支撑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要求1、2、3、4、5、6和12。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2.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3.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体系等。
4.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的基本类型5.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重点、难点:环境污染与环境工程学;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学科的发展;了解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了解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了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质量与能量衡算第一节常用物理量1.计量单位2.物理量的单位换算3.量纲和无量纲准数4.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习题要点: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各种浓度的相互换算第二节质量衡算1.质量衡算的基本概念2.总质量衡算习题要点:质量衡算第三节能量衡算1.能量衡算方程2.热量衡算方程3.封闭系统的热量衡算4.开放系统的热量衡算习题要点:各类能量衡算本章重点、难点:计量单位、物理量的单位换算、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常用物理量及其表示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指环境工程学科所涉及的环境保护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环境监测技术和环境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和能量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危害。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污染物的来源、传输、转化和影响,揭示了环境污染的机理和规律,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和环境要素进行实时、连续、准确地监测和分析,以了解环境质量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监测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监测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标准,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再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治理和修复的原理和技术。
环境治理是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综合治理和修复,以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恢复。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治理和修复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理论模型和方法,为环境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指导。
最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到环境管理和政策的原则和方法。
环境管理是指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环境工程原理通过研究各种管理和政策手段,提出了一系列环境管理和政策的理论框架和实施路径,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综上所述,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它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原理,才能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希望通过对环境工程原理的学习和研究,能够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工程原理答案
环境工程原理答案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环境工程学科体系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环境污染的形成和传播规律、环境质量评价和控制技术等内容。
下面将对环境工程原理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是环境系统?环境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等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2. 环境污染是如何形成和传播的?环境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或能量的输入,使环境质量发生变坏的现象。
环境污染的形成和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传输和转化。
污染物的排放是指污染物从源头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传输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和扩散,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变化过程。
3. 如何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是通过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环境质量的好坏。
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目标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
通过环境质量评价,可以及时掌握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4. 如何进行环境污染控制?环境污染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传播,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终端治理等措施。
源头治理是通过改变生产工艺或使用清洁能源等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过程控制是指在污染物排放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终端治理是指对污染物进行收集、处理和处置,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5. 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意义是什么?环境工程原理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环境系统的基本规律,为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通过深入研究环境工程原理,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通常涵盖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应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环境工程原理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
课程名称:环境工程原理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背景和目的:介绍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背景、重要性和目标。
2. 课程范围:概述课程涵盖的内容和重点领域。
二、课程内容
1. 环境工程基础概念
- 环境工程概述
- 环境系统与环境参数
- 环境工程原理与方法论
2. 水污染控制原理
- 水污染及分类
- 水质参数与标准
-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方法
3. 大气污染控制原理
- 大气污染物特性与影响
- 大气净化技术与控制方法
4. 土壤污染控制原理
- 土壤污染来源及类型
-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与策略
5. 固体废物处理与管理
- 固体废物生成与分类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
三、教学方法
1. 理论讲授:授课内容的介绍和讲解,理论基础的讲解与阐述。
2. 案例分析: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实验与实践:开展实验或实践课程,让学生掌握环境工程实践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估
1. 考核方式:期中考、期末考、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2. 评价标准:各种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和权重。
五、参考教材
列举适合该课程教学的相关教材、参考书籍或资料。
六、教学团队
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团队成员及其专业背景简介。
这个教学大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环境工程原理、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他们未来在环境保护和工程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工程学原理》课件
02
该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的基础,用于指导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合理利用资源。
03
物质平衡原理的应用包括物料平衡计算、污染物排放控制和废物资源化等方面。
04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不同物质特性和系统边界条件,以确,指导如何合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
通过吸附、冷凝、燃烧等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物,以减少其对空气的污染。
颗粒物控制
通过过滤、吸附、静电除尘等技术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如PM2.5和PM10。
填埋法
将固体废物填入地下进行处置,需选择合适的场地和防渗措施。
焚烧法
通过高温焚烧将固体废物转化为灰烬和气体,可回收热能和减少体积。
堆肥法
《环境工程学原理》ppt课件
目录
环境工程学概述环境工程学原理环境工程学技术与方法环境工程学实践与应用环境工程学未来发展与挑战
01
CHAPTER
环境工程学概述
总结词
基本定义与特性
详细描述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环境工程学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实践性和跨学科性的特点。
03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
采用资源化利用、压缩减量、填埋等方式,对工业固体废物进行合理处置。
01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减少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02
工业废气处理
通过除尘、脱硫、脱硝等技术,对工业废气进行治理,减少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通过水体保护、水域生态修复等措施,保护流域水资源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
资源化原则的应用包括废物回收、废物再利用和废物转化为能源等方面。
环境工程原理
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和核心,它主要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环境工程原理包括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首先,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
环境工程学是一门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目的的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环境问题的产生机理、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环境质量评价原理、环境污染控制原理、环境修复原理等内容。
环境质量评价原理主要涉及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内容。
环境污染控制原理主要涉及环境污染的产生机理和控制方法,包括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内容。
环境修复原理主要涉及环境修复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地下水修复、生态修复等内容。
其次,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环境、环境质量、环境污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环境是指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总和,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要素。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的优劣程度,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内容。
环境污染是指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内容。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包括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监测等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模式。
最后,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
环境工程学的基本方法包括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设计、环境管理等内容。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要素进行实时或定期观测和测量,包括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工程项目、规划方案或政策措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等内容。
环境工程原理PPT课件
环境破坏的原因:
人类不但在环境中生存,还同时利用和改造着环境。 近百年来,人类这种利用和改造环境的活动是巨大的:
氯
,而
O
会产生激发态氧原子
3
(O) ,如果 (O) 遇到具有催化活性的基
团、原子或分子,就会 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 。因而 減少了臭氧
量,形成「臭氧洞」。
这种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快速,可循环反应多次, 一个氯原子
可以破坏 10万个O3 。
Cl+O →ClO+O , ClO+O→Cl+O
3
2
2
臭氧 減少後, 紫外 線照射到地表的量 會增加 ,危及地表生物的生存。
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的社会经济制度和上层建筑的环境 条件。如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文 化艺术。
自然环境——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即自然界。 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各组成不同,又 可分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 石圈、生物圈、地质和宇宙环境。
我们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是人类生存环境,主要指自然环 境,尤其是生物圈。
近100年来,中国平均地表气温明显升高,升温幅度约为 0.5-0.8℃;
近50年中国增暖尤其明显,我国 平均地表气温增加 1.1℃,增温速率
为0.22
℃/10
年,明显高于全球或北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
自
(
1905
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 ,升高幅度约为 0.79 ℃,增温速率约为
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胡洪营第三版环境工程原理是胡洪营教授编著的一部重要教材,这本书详细阐述了环境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围绕《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为中心主题,深入探讨其主要内容和应用价值。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环境工程原理》的结构。
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环境科学基础、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噪声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内容。
每章节都由理论讲解、实例分析、习题等部分组成,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其中几个关键章节的内容。
在第一章“环境科学基础”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水处理工程”则是对水处理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基本工艺,并通过实际案例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技术的应用。
第四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则从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等方面,详细讲述了固体废物处理的技术和方法。
除了以上章节,《环境工程原理》还涵盖了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工程知识体系。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帮助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那么,《环境工程原理》的价值在哪里呢?首先,它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材,适合于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使用。
其次,它也是一部重要的参考书籍,可供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查阅参考。
最后,它对于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环境工程原理》是一部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教材,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其中的知识,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做出贡献。
然而,尽管《环境工程原理》已经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教材,但我们也不能满足于此。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本环境工程原理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的原理和实际操作,并掌握环境监测与处理的基本技术。
二、教学内容1.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概述-介绍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安全性2.环境监测实验-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学习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技术*学习大气污染物的采样与分析方法-水环境监测实验*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水样的采集和处理技术-土壤环境监测实验*了解土壤污染与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关系*学习土壤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3.环境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实验*学习大气污染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实际操作-水污染治理实验*学习水污染治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际操作-固体废弃物处理实验*学习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探索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实际操作4.实验报告撰写与分析-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三、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每个实验内容,进行简短的理论讲解,让学生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理解2.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实验室安全教育-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要求,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教授学生应急处理方法和实验室安全意识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评分-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并由教师进行评分和点评-实验报告评分占总成绩的50%2.实验操作评分-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成果进行评分-实验操作评分占总成绩的50%五、教材和参考书目1.教材:《环境工程实验教程》2.参考书目:-环境工程技术手册-环境工程原理与实践六、实验设备与材料1.大气环境监测实验室:大气采样器、气候箱、气体分析仪等2.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水样采集器、溶解氧测定仪、氨氮测定仪等3.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土壤可吸入气体采样器、有机物测定仪等4.污染治理实验室:污染物处理设备、水处理试验台等七、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佩戴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眼镜和实验室服装等2.实验操作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须知3.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遵循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并注意正确的废液处理方法以上是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包括环境工程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工程热力学、环境工程流体力学、环境系统分析等内容。
本书是环境工程原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内容更加全面、深入和系统。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是环境工程概论。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环境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等内容。
其中,对环境工程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明确定义,使读者对环境工程有了全面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本书详细介绍了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的特性、环境化学反应、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和去除等内容,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化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三部分是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
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中的前沿学科,本书系统介绍了环境中的生物种类、数量及其分布规律,以及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和应用等内容,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生物学和环境微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四部分是环境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
环境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理论基础,本书详细介绍了环境中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基本理论、原理和应用,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工程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第五部分是环境系统分析。
环境系统分析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方法和工具,本书系统介绍了环境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为读者深入了解环境系统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环境工程原理的相关内容,适合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教材和参考书,也适合作为环境工程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希望本书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促进环境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环境工程原理 资料(全)
1、反应器一般主要有三种操作方式,即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2、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四类基本方程:反应动力学方程、连续方程、热量方程、动量方程。
3、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层中某组分的反应量或生成量称为该组分的反应速率,有时可用反应物浓度减少到初始浓度的1/2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半衰期来表达。
4、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的基本方程主要基于质量恒定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它们都符合“输入=输出+消耗+累积”模式。
5、连续操作中一物料“微元”从反应器入口到出口经历的时间称为停留时间;单位反应器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称为空间速度,单位为时间的倒数。
6、在实际的反应器中,物料的流动和混合状态十分复杂,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常设想存在两种极端的理想流动状态:完全混合流和平推流。
7、对于恒温恒容条件下的不可逆单一反应,零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1/2=C Ao/2k,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t1/2=ln2/k1、什么是空间时间和空间速度?它们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各是什么?答:(1)空间时间指反应器有效体积(V)与物料体积流量(Q)之比值。
其物理意义为处理与反应器体积相同的物料所需要的时间。
(2)空间速度指单位反应有效体积所能处理的物料的体积流量。
空间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处理几倍于反应器体积的物料,反映了一个反应器的强度。
2、化学催化反应的特点:①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催化剂能够反复利用,所以一般情况下催化剂的用量很少。
②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历程和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的产物。
③对于可逆反应,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即不改变化学平衡关系。
④催化剂对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一种催化剂一般只能催化特定的一个或一类反应。
3、西勒(Thiele)模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具体说明西勒(Thiele)模数的大小如何影响催化剂的有效系数?解:物理意义是最大反应速率与最大内扩散速率的比值;ΦS值越大,内扩散阻力越大,有效系数越小(1)ΦS<0.1-0.3时,η≈1,此时扩散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环境工程原理要点
第一章 绪论1、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稀释:降低污染物浓度的一种方法,以减轻污染物对生物和人体的短期毒害作用。
隔离:将污染物或者是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第二章 质量衡算1、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且随时间变化时,则称为非稳态系统。
稳态过程的数学特征是:0t=∂∂,即物理量只是空间坐标的函数,与时间t 无关。
2、质量平衡关系式:输入速率-输出速率+转化速率=积累速率;即dtdmqm qm -qm r 21=+; 稳态非反应系统:21qm qm =第三章 流体流动1、层流:当流体流速较小时,处于管内不同径向位置的流体微团各自以确定的速率沿轴向分层运动,层间流体互不掺混,不存在径向流速,这种流动形态称为层流或滞流。
稳态流动下,流量不随时间变化,管内各点的流速也不随时间变化。
2、紊流:当流体流速增大到某个值之后,各层流体相互掺混,应用激光测速仪可以检测到,此时流体流经空间固定点的速率随时间不规则地变化,流体微团以较高的频率发生各个方向的脉动,这种流动形态称为湍流或紊流。
脉动是湍流流动最基本的特征。
3、雷诺数:流体的流动状况不仅与流体的流速u 有关,而且与流体的密度ρ、黏度μ和流道的几何尺寸有关。
雷诺将这些因素组成一个量纲为1的数,用以判别流体的流动形态,称为雷诺数Re ,即μρuLRe =。
式中:u ——特征速度,m/s ;L ——特征尺寸,对于圆管,常采用管内径d ,m 。
雷诺数综合反映了流体的物理属性、流场的几何特征和流动速率对流体运动特征的影响。
流动状态转变时的雷诺数称为临界雷诺数,小于临界雷诺数时,流动为层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⒈物理量:由数值和计量单位两部分表示出来,物理量=数值×计量单位。
⒉衡算系统:分析各种与质量传递和转化有关的过程时,首先确定一个用于分析特定区域,及衡算空间范围。
⒊沉降分离:含有颗粒物的流体至于某种立场中,使颗粒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与流体的分离。
⒋临界直径:在旋风分离器中能从气体中全部分离出来的最小颗粒直径。
用de表示。
⒌惯性沉降:由惯性力引起的颗粒与流线的偏离,使颗粒与障碍物上沉降的过程。
⒍过滤:分离液体和气体非均匀相混合物的常用方法。
⒎吸收:依据混合气体各组分在统一液体溶剂中的物理溶解度的不同,而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操作过程。
⒏吸附分离:通过多孔固体物料与某一混合组分体系接触,有选择地使体系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附着于固体表面,从而实现特定组分分离的操作过程。
⒐萃取分离:在欲分离的原料混合液中加入一种或其不相溶或部分相溶的液体溶剂,形成两相体系,在充分混合条件下,利用混合液中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分配差异的性质,使该组分从混合液转移到液体溶剂中,从而实现分离。
⒑反应速率:一般为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层中该组分的反应量或生成量。
⒒当量直径:不规则形状颗粒的尺寸可以用与它的某种几何量相等的球形颗粒的直径表示。
⒔穿透点:当吸附区的下端达到床层底部时,出口流体的浓度急剧升高,这时(穿透曲线)对应的点。
(326)⒕离子交换:通过固体离子交换剂中的离子和溶液中的离子进行等当量的交换来除去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操作。
⒖膜分离:是以具有选择透过功能的薄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一种或多种推力,是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通过膜,从而到达混合物分离和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
填空题1、根据污染物的不同,水污染可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物理处理法: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化学性污染:中和法、化学沉淀法、氧化法、还原法、电解法、超临界分离法、汽提法、吹脱发、萃取法、吸附法等生物处理法:好样处理法、生态技术、厌氧处理法等2、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分离法和转化法两大类。
3、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可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
隔离:将污染物或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途径,防止污染进一步扩大。
分离: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转化: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
4、质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A的质量。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
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混合物总质量之比。
摩尔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之比质量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与惰性组分质量之比摩尔比: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物质的量与惰性组分物质的量之比流量:单位时间流过流动截面的流体体积;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流过的距离。
5、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离心沉降、点沉降、惯性沉降和扩散沉降。
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利用分离颗粒与流体之间存在的密度差,在重力或离心力的作用下使颗粒和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点沉降:将颗粒放在电场中使之带电,在电场力作用下试颗粒与流体发生相对运动;惯性沉降:指颗粒与流体运动时,流体守到障碍物作用,产生扰流,而颗粒由于惯性偏离流体;扩散沉降:利用微小粒子布朗运动过程中碰撞在某种障碍物上,从而与流体分离。
6、旋风分离器主要用于除去气体中颗粒在5μm以上的粉尘。
反映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性能的主要指标临界直径和分离效率,其中分离效率又有两种表示方式为总效率和分效率。
7、离心沉降机分为:⑴常速离心机:Kc<3000;⑵超速离心机:50000<Kc>3000;⑶超高速离心机:Kc>50000 Kc为分离因数。
8、过滤按过滤机理可分为表面过滤和深层过滤⑴表面过滤:采用过滤介质的孔比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过滤时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在表面积累成滤饼;⑵深层过滤:由固体颗粒堆积而成的过滤介质层通常较厚,过滤通道长而曲折,过滤介质层的空隙大于待过滤流体中的颗粒物的粒径。
9、在深层过滤中,流体中的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层进而被滤料层捕获,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行为:迁移行为、附着行为、脱落行为。
10、吸收过程类型:⑴按溶质和吸收剂之间发生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被吸收;化学吸收:溶质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
⑵按混合气体中被吸收组分的数目:可分为单组分吸收和多组分吸收;⑶按吸收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可分为等温吸收和非等温吸收。
11、物理吸收热力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过程发生的方向、极限及推动力。
12、相际传质的助力全部集中在两层停滞膜中,即双助力模型。
(选择)13、传质总阻力包括气模阻力和液膜阻力两部分。
14、吸附平衡三理论:Freundlich方程、Langmuir 方程、BET方程。
在一定的平衡压力下,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少。
15、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应考虑一下几方面:选择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回收的难易、其他指标。
16、反应器一般有三种操作方式: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间歇操作。
⑴间歇操作:没有物料的输入,也没有物料的输出,不存在物料的进与出;⑵连续操作:物料连续输入,连续输出,时刻伴随着物料的流动;⑶半间歇操作:具有间歇操作和连续操作的某些特点。
简答题1、解释化学反应过程中,转化率、收率、选择性的概念,并用数学表达式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转化率:化学反应中某反应物的转化浓度与其其实浓度的比值的百分比;收(产)率:按反应物进行量的计算,生成目的产物的百分比;选择性:在指定的测量精确度下,共存组分的允许量与待测组分含量的比值。
2、简述恒温恒容平推流反应器的空时、反应时间、停留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空时:是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反应时间:是反应物料进入反应器后从实际反应的时刻起到反应达某一程度所需要的时间;停留时间:指进入反应器的时刻到离开反应器内共停留的时间。
由于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不发生返混,具有相同的停留时间且等于反应时间,恒容时的空时等于体积流速之比,故三者相等。
3、简述影响均相连续反应器內反应物的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答:物料浓度和反应温度。
4、希勒模数的物理意义?具体说明希勒莫属的大小如何影响催化剂的有效系数。
答:物理意义:以催化剂颗粒体积为基准的最大反映速率与最大内扩散速率的比值,反映了反应过程受本征反应及内扩散的影响程度。
希勒模数的值越小,说明扩散速率越大,反应速率受扩散速率的影响越小。
希勒模数的值<0.1--0.3时,N1,此时可忽略扩散的影响。
希勒模数的值越大,扩散速率越小,反应速率受扩散速率的影响较大。
希勒模数>5—9时,N<0.1,扩散速率是主要影响。
5、转子流量计在安装使用中注意事项。
答:须垂直安装,倾斜1度将造成0.8%的误差,且流体流动的方向须自下而上,故必须安装在垂直管路上。
6、土壤污染的主要危害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答:(1)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污染;(2)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成能直接或间接的为人或动物所吸收;(3)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7、水中主要污染物按化学成分主要有哪几种危害。
答: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可生物降解、难生物降解),主要危害:水体富营养化;对人体和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引起水体缺氧和水生动物死亡,破坏水体功能;在厌氧时产生有害或恶臭物质;通过生物体内富集和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8、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答:颗粒、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危害:引起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引起大气组分变化,导致气候变化,影响动植物生长。
9、质量恒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答:输入量—输出量+转化量=积累量10、能量热恒算的方程的含义。
答:输出系统物料总能量—输入系统物料总能量+系统内物料能量的积累=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系统对外界做的功11、流体边界层理论要点。
答:在流体表面有一个薄层,在此薄层中须考虑粘性力的作用,此薄层称为边界层。
要点:(1)当实际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Re较大时,即使对于黏度很小的流体,其黏性力仍可以达到很大的数值,边界层内不能全部忽略黏性力;(2)在外部流动区域,在Re很大的情况下,可将黏性力全部忽略,将流体的流动近似看成是理想流体的流动。
12、简述温度、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答:温度上升,气体黏度上升,液体黏度下降;压力上升,气体黏度上升;低密度气体和液体的黏度随压力变化小,一般可忽略。
13、什么是对流传热,列举强制对流和自然对流的实例各一。
答:对流传热: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通常也指流体与固体壁面间的热传递过程。
实例:强制对流——由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引起流体流动而产生的传热过程。
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温度的不均匀分布形密度差,在浮力作用下流体发生对流而产生传热的过程。
14、菲克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实用条件。
答:菲克定律的物理意义:Naz=—Dab(dCa/dz)由浓度梯度引起的组分A在Z方向上的质量通量=—(分子扩散的系数)×(Z方向上组分A的质量浓度梯度)适用条件:混合物无总体流动或处于静止状态,发生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分子扩散。
15、简述温度、压力对气体和液体分子扩散系数的影响。
答:低密度气体、液体和固体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压力增加而减小。
16、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基本特征。
答:原理: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置于某种力场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至器壁、器底等表面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
类型:重力、离心、电、惯性、扩散。
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是利用待分离的颗粒与流体间的密度差,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使颗粒和流体间发生相对运动;电沉降是将颗粒置于电场中使之带电,并在电场力作用下使带电颗粒在流体中产生相对运动;惯性沉降是指颗粒物与流体一起运动时,由于流体中存在某种障碍物的作用,流体产生绕流,而颗粒物由于惯性偏离流体;扩散沉降是利用微小粒子布朗运动过程中碰撞在某种障碍物上,从而与流体分离。
17、表面过滤和深沉过滤的主要区别。
答:表面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滤饼层容易形成的情况下,采用过滤介质的孔一般比待滤流体中固体颗粒的粒级小;而深层过滤一般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过滤介质的操作中。
由固体颗粒物堆积而成的过滤介质层通常较厚,过滤介质层的空隙大于待过滤流体中的颗粒物的粒径。
18、亨利定律有那些表达形式、意义、常数间如何换算答:亨利定律:在稀溶液时,温度一定,总压不大,气体溶质的平衡分压和溶解度成正比,Pa=EXa;溶质的溶解度用物质的量表示,Pa=Ca/H;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组成均以摩尔分数表示,Ya=mXa19、Langmuir方程的基本假设、形式,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