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耦隔离器分解
磁耦工作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磁耦工作原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磁耦是一种通过磁场的作用将信号或功率传输的装置。
它由一个主动端和一个被动端组成,主动端和被动端之间没有电气连接。
磁耦利用磁场的耦合效应,在电磁感应的基础上实现信号的传输和隔离。
磁耦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耦合制动效应。
当主动端通电时,形成的磁场通过铁芯传播到被动端,从而在被动端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感应电动势可以用于传输信号或功率。
磁耦的铁芯起到了传导磁场和隔离信号的作用,使得主动端和被动端之间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
磁耦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磁耦的传输效率较高,能够实现高性能的功率传输和信号传输。
其次,磁耦具有电气隔离的功能,能够有效地隔离电气噪声和干扰。
此外,磁耦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等特点,便于集成和应用。
然而,磁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磁场衰减的影响,磁耦在传输距离上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磁耦对频率的适应性较差,对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效果较差。
此外,磁耦在温度变化和外界磁场干扰下的性能稳定性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未来,磁耦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磁耦的传输效率和频响特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磁耦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电力系统中的能量传输、电动车的无线充电等。
因此,磁耦作为一种重要的传输技术,将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性。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讨论磁耦的工作原理。
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磁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接着,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磁耦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广泛应用的领域。
最后,结论部分对磁耦的工作原理进行总结,并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同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逐步展开,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磁耦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1.3 目的目的磁耦是一种常见的电子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磁耦工作原理的深入探究,全面了解磁耦的基本原理、工作过程以及应用领域。
隔离器原理范文
隔离器原理范文隔离器(Isolator)是一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电路隔离开来的装置,它可以通过隔离信号或功率来阻止电流流动。
隔离器主要通过物理和电气原理来实现。
一、物理原理隔离器的物理原理是通过在电路中插入一个隔离装置,将输入端和输出端分隔开来,从而防止两个电路之间电流的流动。
这种隔离装置可以是光耦、磁耦、电容器等。
1.光耦隔离器原理:光耦隔离器通过光电转换原理来实现电路的隔离。
它由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三极管组成。
当输入端施加电压,发光二极管会发出光信号,经过隔离装置后,光电三极管会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由于光信号无法通过光电三极管的隔离装置,因此输入端和输出端实现了电气的隔离。
2.磁耦隔离器原理:磁耦隔离器通过磁场的作用来实现电路的隔离。
它由一个输入线圈和一个输出线圈组成。
当输入信号经过输入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通过耦合作用,输出线圈中会感应出一个相应的电信号。
由于磁场无法直接传导到输出线圈,因此实现了电气的隔离。
3.电容隔离器原理:电容隔离器通过电容的绝缘特性来实现电路的隔离。
它由一个输入电容和一个输出电容组成。
输入信号经过输入电容后,会通过电场的作用,将电信号传到输出电容上。
由于电场无法直接传导到输出电容,因此实现了电气的隔离。
二、电气原理除了通过物理原理来实现电路的隔离,隔离器还可以通过电气原理来实现。
1.隔离变压器原理:隔离变压器是一种常用的隔离器,它通过改变输入和输出端的电压比来实现电路的隔离。
隔离变压器由一个输入线圈和一个输出线圈组成。
输入线圈通过磁耦合作用,将输入信号传导到输出线圈上,而输出线圈的电压和输入线圈的电压成反比。
通过改变线圈的匝数比,可以实现不同的电压隔离。
2.反相隔离器原理:反相隔离器通过反相信号的方式来实现电路的隔离。
它由一个输入电路和一个输出电路组成。
输入信号通过隔离装置后,输出端会输出一个反相的信号。
由于信号相位的改变,可以实现电路的隔离。
3.隔离运算放大器原理:隔离运算放大器是一种特殊的隔离器,它通过放大输入信号的方式来实现电路的隔离。
ADUM1250 1251双向隔离器产品系列 说明书
ADUM1250/1251双向隔离器产品系列一、功能介绍:ADUM1250/ADUM1251是美国ADI (Analog device,inc )公司推出的一款无锁存双向传输的I 2C 总线隔离器,支持热插拔。
这消除了传统的光电隔离方案需把I 2C 信号分为单独的接收或发送信号所带来的不必要麻烦。
ADUM1250提供两个可双向通信的通信信道,完全兼容I 2C 总线协议,是I 2C 总线端隔离器的首选。
ADUM1251提供一个双向通信信道和一个单向通信信道,可应用于控制时钟信号无需双向通信的情况。
ADUM1250和ADUM1251都具有热插拔功能,可有效防止芯片热插拔过程中带来的数据扰动。
ADUM1250和ADUM1251是基于ADI 全球专利的icoupler 磁耦隔离技术的新型产品。
磁耦隔离是基于芯片级变压器的磁隔离技术,没有传统光电隔离的光电转换步骤,在体积、性能、功耗方面都有光电隔离器件无法比拟的优势。
图1它们内部框图,其主要特点如下:二、典型应用参数一、特征:●双向I 2C 通讯●开漏输出●支持热插拔●驱动电流30mA.●隔离电压:2500V ●工作频率:1000KHZ ●工作电压:3.0V/5.5V ●SOIC-8无铅封装●最高工作温度:105℃二、应用领域:●I 2C 总线隔离●SM 总线隔离●PM 总线隔离●以太网供电●1---Wire总线工作参数表示符号最小值最大值单位工作电压V DD1(side1) 3.05.5V V DD2(side2)输入输出信号电压V SDA1,V SCL1V SDA2,V SCL2 5.5V 信号输出电流I SDA1、I SCL10.53mA.I SDA2、I SCL20.530三、引脚功能说明四、使用说明1、功能详述:ADUM1250/ADUM1251接口的两端都可传输I 2C 信号,在其内部可将I 2C 信号分解为接收或发送信号并通过专用的两个磁耦隔离通道来实现I 2C 信号的双向传输。
磁光隔离器分类
磁光隔离器(Faraday Optical Isolator)是一种基于法拉第效应的光学元件,用于实现光信号的单向传输。
这种隔离器通常包含一个磁光材料,通过在这个材料中引入外部磁场,可以使得光在一个方向上通过,而在反向方向上被吸收或反射。
磁光隔离器在激光系统、光通信和其他光学应用中广泛使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磁光隔离器的分类:
1. 常规磁光隔离器:
-常规磁光隔离器包含一个磁性介质,光在这个介质中传播时受到外部磁场的影响,导致光在一个方向上具有旋转。
这样的磁光隔离器通常包括法拉第转子、偏振片和各种光学元件。
2. 波导型磁光隔离器:
-波导型磁光隔离器是一种将磁性介质集成到波导结构中的器件。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隔离器的性能,并使其更加适用于集成光学系统。
3. 单通道和多通道磁光隔离器:
-单通道磁光隔离器通常用于传输单一波长的光信号,而多通道磁光隔离器可以处理多个波长的信号,适用于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系统。
4. 高功率磁光隔离器:
-针对高功率激光系统的需求,设计了高功率磁光隔离器,以处理更高强度的光信号而不损失性能。
5. 薄膜型磁光隔离器:
-薄膜型磁光隔离器采用薄膜技术制造,可以更紧凑地集成到光学系统中。
6. 非共振型磁光隔离器:
-非共振型磁光隔离器可以工作在非共振状态,避免了与特定波长相关的限制,提高了其在多波长系统中的适用性。
不同类型的磁光隔离器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具体的选择需要根据系统的要求和性能参数来决定。
磁耦隔离器分解
磁耦隔离器一磁耦简介磁耦:基于磁隔离技术的隔离器件,也称为磁隔离器。
磁耦合隔离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需要传输的变化信号加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该信号在初级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使次级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次级感应出与初级线圈激励信号相关的变化信号输出,在整个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初级与次级之间没有发生电连接,从而达到隔离初次级的目的。
磁耦隔离器根据对信号编解码的不同,主要有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 (ADI公司)和巨磁电阻隔离器(NVE公司和安华高公司)。
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ADI公司的iCoupler隔离器是基于芯片尺寸变压器的磁耦合器,是采用脉冲调制方式实现的数字隔离器件。
磁隔离变压器采用平面结构,在晶圆钝化层上使用CMOS金属和金构成。
金层下有一个高击穿的聚酰亚胺层,将顶部的变压器线圈与底部的线圈隔离开来。
连接顶部线圈和底部线圈的CMOS电路为每个变压器及其外部信号之间提供接口。
晶片级信号处理提供了一种在单颗芯片中集成多个隔离通道以及其它半导体功能的低成本的方法。
磁隔离技术消除了与光耦合器相关的不确定的电流传送比率、非线性传送特性以及随时间漂移和随温度漂移问题;功耗降低了90%;并且无需外部驱动器或分立器件。
图1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剖面图磁隔离的每个线圈的直径大约是500um,匝数15。
顶部线圈粗4um,采用金材料制成;底部线圈粗1~2um,采用铝或金材料制成。
磁耦隔离器是空心变压器,没有磁芯。
为了实现紧密互耦,将两个15匝、直径500um 的线圈直接堆叠,空隙仅为20um。
这使得耦合系数大于0.8。
工作原理iCoupler数字隔离器使用传送到给定变压器初级端的脉冲对输入逻辑跳变进行编码。
这些脉冲从变压器初级线圈耦合到次级线圈,并且由次级端电路检测。
然后,该电路在输出端重新恢复成输入数字信号。
此外,输入端还包含一个刷新电路,保证即使在没有输入跳变的情况下输出状态也与输入状态保持匹配。
带磁力耦合装置的压缩机隔离罩碎裂原因分析
( 将气体压力降低到 0 P 以下 ) .M a 5 到达压缩机人 口,
储 液罐 内。 ( ) 缩机 结构 ( 图 2 。 2压 见 )
WT G 4/ E X 5 0型压缩机 , 3 采用磁力耦合驱动主轴 证其极低 的泄漏率 。 在压缩机正常工作时 , 为保证压 缩机运行 良好 , 压缩机在启动瞬间 , 各气缸 内压力和
通过压缩机加压 , 过滤系统去除水分及杂质 , 储存在 带动活塞工作 , 压缩机气室采用隔离罩静密封 , 以保
压 缩 机 运行 时 , 电机 驱 动外 部 磁块 , 部 磁块 以 进 气 口压力需 接 近平衡 。因此 , 外 在压 缩 机各 气缸 与 进 非 接 触 式 将 动 力 传 送 至 内部 磁 块 , 内部 磁块 带 动 主 气 口接有 一 个常开 电磁 阀 MV1如 图 3 。 ( )
2. 5 MPa
单 向阀Biblioteka £ 电 阀 磁C 减 器 : 压 习
2 原 因分 析
压 缩 机 出现 隔离 罩 突然 碎 裂 问题 后 ,我 们 迅 速 与生产 厂 家取得联 系 , 分析 出现此故 障 的原 因。
图 1 回收 过 程 系 统 简 图
回收设 备 回收功 能启 动后 , 关气 室 中 的 S 6 开 F气 体 ( 压 ≤08 a首先 通 过过 滤器 、 向阀 、 压器 初 .MP ) 单 减
压缩机是 六氟化硫(t) s 气体 回收设备 的重要
部 件 , 由于普 通 的 空气 压缩 机 不 能满 足 回收 装 置无
油、 高密封性的要求 , 因此平高集 团有 限公司生产的
S 气 体 回 收 设 备 高 端 产 品 选 用 瑞 士 进 口 的 F WT G 4 /0型 S 6 体专 用无 油压 缩机 。 E X 53 F气 该压 缩机 无 摩 擦 , 维 护 , 力 耦 合 驱 动 , 运 行 和停 机 时气 免 磁 在 体 的永 久 总泄 漏小 于 1 0 1 MP ・m/) X a ( 3 ,完全 能够 s 满 足 S 体 回收设 备 的要求 。 司生产 的 以此 压缩 F气 公
ADI磁耦数字隔离器原理介绍
由图中可以看出,输入的信号经过一个施密特触发器进行脉冲信号调整,使输入的波形为标准的矩形波。另磁耦还独具直流较正功能,图中的两组线圈起到脉冲变压器的作用,输入端逻辑电平的变化会引起一个窄脉冲(2ns),经过脉冲变压器耦合到解码器,然后再经过一个施密特触发器的波形变换输出标准的矩形波,如果输入端逻辑电平超过2US都没有任何变化,则校正电路会产生一个适当极性的校正脉冲,以确保变压器直流端输出信号的正确性,如果解码器一端超过5US都没有收到任何校正脉冲,则会认为输入端已经掉电或不工作,由看门狗电定时器电路,将输出端强行置为高电平。
ADI
贴子发表于:2009/2/4 11:02:55
磁耦是一种数字隔离器,可替代光耦,并在速度、耐温、使用性能等各方面都优于光耦。
与光耦不同,磁耦是基于芯片级的变压器隔离技术,没有经光耦的光电转换过程。并且体积远远小于、通讯、A/D转换、PDP、等各种系统中。
adum系列磁耦全介绍
ADI磁耦产品系列简介一、背景在各种各样的设计系统中,设计人员在防止电流在两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流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是在做安全接地考虑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使用一种允许两点之间信号的传递但能防止电流传输的电气隔离设备。
我们常用的隔离设备是光电隔离器,这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来实现隔离的设备。
在数据传输隔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正是这种光电转换的原理影响了其传输效率,又因其LED和光电晶体管需要较大的一个驱动电流,这又使其在功耗方面没有了优势,还有其温度范围比较窄,其性能会随温度的升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这使其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中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通常光耦每个封装只能提供一个通道还需要多颗分立元件的支援所以占用空间比较大,这无疑会增加成本,所以光电隔离在成本、大小、功率、性能、可靠性和系统的电气特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设计系统的需求。
所以设计人员急需一种新的产品来代替光耦,并在成本、大小、功率、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都能比光耦更好的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
二、磁耦磁耦(数字隔离)是一种基于芯片尺寸的变压器的隔离技术,该技术集成变压器驱动和接收电路,从而实现了光电隔离器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
其较通常光电耦合器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陈述:1、总成本:集成度更高、PCB减少60%--70%。
iCoupler磁耦产品是用薄片加工技术制造的,因此,多隔离通道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半导体功能结合起来,例如下图显示了一个典型的使用光耦的多路隔离设备和iCoupler磁耦技术在尺寸和成本上的比较。
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iCoupler磁耦技术在整体上的好处是能够减少40%~60%的尺寸和成本。
2、性能:速度更高、瞬态共模抑制能力更强(25kv/µs)iCoupler磁耦产品使用高速CMOS和芯片变压器,这相当于光耦中使用的发光二极管与光敏二极管,因此,它能够达到非常高性能的水平,如下所示,iCoupler提供了相对于常用的高速光耦的两到四个时间上的改进如传输速率和时间性能。
ADI磁耦产品系列全介绍
ADI磁耦产品系列简介一、背景在各种各样的设计系统中,设计人员在防止电流在两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的流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是在做安全接地考虑方面最具代表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使用一种允许两点之间信号的传递但能防止电流传输的电气隔离设备。
我们常用的隔离设备是光电隔离器,这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来实现隔离的设备。
在数据传输隔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正是这种光电转换的原理影响了其传输效率,又因其LED和光电晶体管需要较大的一个驱动电流,这又使其在功耗方面没有了优势,还有其温度范围比较窄,其性能会随温度的升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这使其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中无法得到广泛应用,通常光耦每个封装只能提供一个通道还需要多颗分立元件的支援所以占用空间比较大,这无疑会增加成本,所以光电隔离在成本、大小、功率、性能、可靠性和系统的电气特性等方面的要求都已远远不能适应现在设计系统的需求。
所以设计人员急需一种新的产品来代替光耦,并在成本、大小、功率、性能、可靠性等方面都能比光耦更好的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
二、磁耦磁耦(数字隔离)是一种基于芯片尺寸的变压器的隔离技术,该技术集成变压器驱动和接收电路,从而实现了光电隔离器无法比拟的性能优势。
其较通常光电耦合器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陈述:1、总成本:集成度更高、PCB减少60%--70%。
iCoupler磁耦产品是用薄片加工技术制造的,因此,多隔离通道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半导体功能结合起来,例如下图显示了一个典型的使用光耦的多路隔离设备和iCoupler磁耦技术在尺寸和成本上的比较。
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iCoupler磁耦技术在整体上的好处是能够减少40%~60%的尺寸和成本。
2、性能:速度更高、瞬态共模抑制能力更强(25kv/µs)iCoupler磁耦产品使用高速CMOS和芯片变压器,这相当于光耦中使用的发光二极管与光敏二极管,因此,它能够达到非常高性能的水平,如下所示,iCoupler提供了相对于常用的高速光耦的两到四个时间上的改进如传输速率和时间性能。
光耦 磁耦 容耦
光耦磁耦容耦
光耦、磁耦和容耦是三种不同的隔离传输技术,用于在电气系统中将输入信号传输到输出端,同时隔离两个电路之间的电气隔离。
光耦(Optical Coupling)是利用光信号实现隔离传输的技术,它通过光信号的传输来隔离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
光耦通常由光电转换器和光发射器两部分组成,光电转换器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光发射器将光信号传输到输出端,并将其转换回电信号。
光耦的优点是能够实现高精度、高速度、低噪声、无电磁干扰的传输,但也存在成本较高、容易受到光干扰等缺点。
磁耦(Magnetic Coupling)是利用磁信号实现隔离传输的技术,它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场来隔离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
磁耦通常由磁性材料和线圈两部分组成,磁性材料产生磁场,线圈感应磁场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
磁耦的优点是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但也存在传输距离较短、易受电磁干扰等缺点。
容耦(Capacitive Coupling)是利用电容信号实现隔离传输的技术,它通过电容来隔离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电路。
容耦通常由电容和电路板两部分组成,电容将输入电信号转换为电容信号,电路板将电容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容耦的优
点是成本低、体积小、易于安装,但也存在传输距离较短、易受电磁干扰等缺点。
以上三种隔离传输技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适合的技术。
磁力耦合器结构
磁力耦合器结构
磁力耦合器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工程装置,用于传递动力或转动力,同时隔离两个部分。
它通常由两个磁性材料制成,分别固定在两个部分上,通过磁力耦合实现传递力量的目的。
磁力耦合器结构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驱动端和从动端。
驱动端通常由外部电机提供动力,通过磁场作用于磁性材料,产生转矩传递到从动端。
从动端则根据驱动端的转矩来实现相应的运动或转动。
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驱动端和从动端之间可以实现隔离,避免了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摩擦和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磁力耦合器结构的优点之一是传递效率高,能够在传输动力时减少能量损失。
由于磁场的作用是无接触的,因此传递效率比传统的机械传动装置更高。
此外,磁力耦合器结构还可以实现无级变速,通过调节驱动端的电流或磁场强度,可以实现从动端的速度调节,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另一个重要的优点是磁力耦合器结构可以实现隔离,避免了传统机械传动中的直接接触和摩擦,减少了噪音和振动,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对需要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设备尤为重要,如实验室设备、医疗设备等。
磁力耦合器结构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由于驱动端和从动端之间是通过磁场耦合实现力量传递,因此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以避免直
接的机械传递,减少了潜在的风险和危险。
总的来说,磁力耦合器结构具有传递效率高、隔离性好、灵活性强、稳定性高、安全性好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领域。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磁性材料和磁场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磁力耦合器结构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磁力耦合器简述(限矩型)
磁力耦合器简述(限矩型)磁力耦合器(限矩型)简介磁力耦合器是一种全新的传动机构,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
其中限矩型磁力耦合器在下列工作系统中的应用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明显优势:1)工作机为大启动惯量设备。
2)系统中对各工作单元的联接有高精度对中要求。
3)工作机震动对电机有影响。
4)在工作机过载时,要求对电机进行过载保护。
限矩型磁力耦合器主要由铜转子、永磁转子组成,一般铜转子与电机轴连接,永磁转子与工作机连接,铜转子与永磁转子之间有空气间隙(称为气隙),没有传递扭矩的机械连接;其工作原理是:永磁转子所产生的磁力线作用在铜转子上产生涡电流,在旋转时涡电流产生感应磁场并切割磁力线实现扭矩传递;这样,电机和工作机之间形成了软(磁)连接,因气隙的存在,工作系统中电机的启动是空载到实际负载的渐进过程(软启动),通过对气隙调节,可改变其输出功率。
●技术优势1)免维护,使用寿命长。
2)在大对中误差安装后,在系统工作中对中误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为“零”。
3)提高电机启动能力,实现电机渐进平稳启动/停止。
3)可隔离系统中各工作单元的震动传递。
4)对使用环境无任何要求,对使用环境无任何污染。
●在碎煤机上应用(10kv,1300kw,1000r/min)1、磁力耦合器技术参数1)额定启动力矩:12415Nm。
2)启动线性峰值扭矩:28554.5Nm。
3)过载限矩:24830Nm。
4)最大允许对中误差:≤1.5mm。
5)对环境要求:-45℃~50℃。
2、与限矩型液力偶合器比较1)限矩型液力耦合器,因有轴承转动,对中损耗及工作腔内介质的冲击损失,使得其有一定的自身耗功。
磁力耦合器无任何机械传动件,耗能低。
2)当系统出现过载时,液力耦合器是以将工作腔内的介质喷出的形式对系统加以保护,系统如想恢复工作必须停机,将液力偶合器拆下,灌装介质,安装易熔塞,找正安装液力耦合器,再开机工作。
而磁力耦合器在系统出现过载时能自动脱开,待过载点处理后,磁力耦合器可自动恢复工作,也就是说:安装磁力耦合器的系统,可在不停机的状态下排除故障,不影响生产。
光耦 磁耦 容耦
光耦磁耦容耦摘要:1.光耦、磁耦、容耦的定义与原理2.光耦、磁耦、容耦的优缺点对比3.光耦、磁耦、容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4.光耦、磁耦、容耦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光耦、磁耦、容耦的定义与原理1.光耦光耦,全称光电耦合器,是一种利用光- 电-光原理实现电气隔离的器件。
它由输入端、输出端和光传输部分组成。
输入端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传输部分传送到输出端,输出端再将光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这种传输方式实现了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气隔离,使得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
2.磁耦磁耦,全称磁耦合器,是一种利用磁场进行能量传递的器件。
它通过磁性材料将输入端的电信号转换成磁场信号,然后通过另一个磁性材料将磁场信号转换回电信号。
这种传输方式同样实现了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气隔离。
3.容耦容耦,全称电容耦合器,是一种利用高频信号调制解调原理实现电气隔离的器件。
它通过电容将输入端的电信号进行调制,然后通过另一个电容将调制后的信号解调回电信号。
这种传输方式也实现了输入端与输出端的电气隔离。
二、光耦、磁耦、容耦的优缺点对比1.光耦的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
缺点是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不适合高速信号传输。
2.磁耦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信号损耗小,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是传输距离较短,受磁场环境影响较大,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3.容耦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制作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弱,信号损耗较大,不适合低噪声环境。
三、光耦、磁耦、容耦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1.光耦在工业控制、通信设备、医疗器械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电机驱动、信号传输、光电传感器等。
2.磁耦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仪器仪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电流检测、电压检测、传感器信号传输等。
3.容耦在广播电视、通信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例如用于信号调制解调、音频放大、图像处理等。
磁力耦合原理
磁力耦合原理磁力耦合是一种基于磁场相互作用的传动方式,利用磁场能量传递力矩和扭矩,实现机械装置的无接触传输。
磁力耦合器通常由外转子和内转子组成,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通过磁场相互作用,实现能量的传递和同步运动。
本文将重点介绍磁力耦合的原理以及在工程应用中的一些典型案例。
磁力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1. 磁场传递力矩:磁力耦合器的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存在磁场,磁场可以传递力矩。
当外转子发生转动时,磁场的变化会导致内转子受到磁场的作用力,并且产生相应的转动。
通过适当设计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力矩的传递和转换。
2. 磁场传递扭矩:除了传递力矩外,磁力耦合器还可以传递扭矩。
当内转子和外转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转角时,磁场的作用力可以通过磁矩矩阵的耦合关系,将扭矩传递给内转子。
这种扭矩传递的方式通常在需要隔离两个环境的情况下使用,避免传统的机械联轴器存在的接触和摩擦。
3. 磁耦合的调节:磁力耦合器的传输效果可以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度和方向来实现。
磁力的强度可以通过改变外转子和内转子之间的磁场强度来实现,而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改变磁体的组合方式来实现。
通过对磁场的调节,可以实现传输效果的优化和精确控制。
磁力耦合器在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1. 搅拌机传动系统:搅拌机通常需要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工作,传统的机械传动方式会存在泄漏和损坏的风险。
采用磁力耦合器可以实现传动系统的无接触传输,避免了泄漏和损坏的问题,同时提高了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2. 泵传动系统:某些特殊工况下,需要泵在不同速度下运行,但传统方式的变速驱动存在难度较大。
采用磁力耦合器可以实现变速驱动,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和方向,实现泵的转速调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灵活性。
3. 磨耗敏感装置:一些对摩擦和磨损较为敏感的装置,如离心机、风力发电机等,采用磁力耦合器可以避免机械联轴器的摩擦和磨损问题,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磁力耦合原理是一种基于磁场相互作用的无接触传动方式,通过磁场传递力矩和扭矩,实现机械装置的无摩擦传输。
i2c隔离方案
i2c隔离方案在电子工程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通过隔离保护I2C总线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旨在介绍的原理、应用、类型以及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的原理是一种基于光耦隔离器或磁耦隔离器的解决方案,利用光耦或磁耦的隔离性能来隔离不同电路之间的干扰,从而保护I2C总线、传感器和微控制器等。
在I2C总线上,数据线(DA)与时钟线(CLK)经过隔离器隔离后,在另一端通过隔离器再次连接到从设备,保障了不同工作电压下数据的传输。
二、的应用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自动化、通信、无线电、测量和控制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物理隔离在保持信号完整性方面至关重要。
可在数据通信的各种方面提供足够的隔离,包括传输速度、引脚数量和电力需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I2C隔离器被广泛应用于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数字信号隔离、机器人控制器等领域。
三、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光耦隔离器和磁耦隔离器。
1. 光耦隔离器光耦隔离器是通过光学耦合隔离的方法实现信号隔离的。
不同于电学隔离器,光耦隔离器利用光学元件传递信号,在高速传输时表现出比较好的性能。
2. 磁耦隔离器磁耦隔离器的隔离原理是利用磁耦合将两端的信号隔离,在进行数据传输的时候,会产生电容耦合效应,导致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但是,在高磁场的环境下,磁耦隔离器的性能会出现问题。
四、的优缺点1. 优点:1)提供更高的信号隔离保护,以保护I2C总线免受噪声干扰;2)在不同电路之间提供电信号隔离,解决了不同电路之间干扰的问题;3)具有低功耗、高可靠性的优点,能够保证I2C总线的稳定性。
2. 缺点:1)会增加布线的复杂度和成本;2)引入了信号延迟问题,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3)由于的隔离效果不是完全隔离,因此仍有可能发生故障。
五、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的原理、应用、类型以及其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在日常设计中,我们应选择合适的I2C隔离器,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随着电子工程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相信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磁耦数字隔离器瞬态共模抑制性能的电路仿真方法
0 引言随着微电子和MEMS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磁耦数字隔离器不使用LED,消除了光耦的部分可靠性问题,改善了绝缘能力,可与光耦合器相媲美。
数字磁耦隔离器使用芯片级微变压器作为耦合元件实现数据传输,利用高质量聚酰亚胺等材料做隔离栅将[1-5]。
将空心微型变压器与高速CMOS 电路集成在单个封装内实现的隔离器件具有尺寸小、高性能、低成本、易于与其他功能集成在一起、可靠性高的特点,成为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数字隔离器产品[9]。
由于隔离器主要在电路中起保护和去除噪声的作用,隔离器两端可能会出现瞬变的共模脉冲,当共模瞬变脉冲足够大(通常为几十或上百kv/us)时会导致隔离器的输出逻辑错误。
因为新型耦合的接收元件敏感,易受容性耦合效应影响。
为了表征磁耦合数字隔离器在高速数据传输下抑制隔离栅中电压噪声的能力,用瞬态共模抑制(CMTI)来衡量磁耦数字隔离器的两个隔离地之间抗高速噪声能力[4]。
另外,在长期贮存状态下,由于设备电源通断产生的应力、湿度和化学以及机械应力,包括温度应力等,这些不在工作状态下,对于环境应力因素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磁耦数字隔离器共模抑制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失效。
为可进一步对CMTI 开展必要的评估工作,让其在使用中是更安全、可靠的,可基于CMTI 测试原理和磁耦数字隔离器的耦合原理,仿真分析各杂散参数及外围电路元件匹配对磁耦数字隔离器输出的影响,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对其传输过程中所产生噪声的抑制性能[9]。
为实际设计提供有关理论的有关基础,为实际工程可以提供可靠的参考作用。
PSpice 是一种通用的电路分析程序[6],为保证仿真出来的输出波形与实验电路的测试结果相一致,软件内部按照实际器件特性建立的仿真模型库,具有真实性[6-8]。
本文以ADUM1200型磁耦数字隔离器为对象,利用PSpice 仿真,分析电路中的不同器件参数对仿真结果的影响,对评价电路及耦合参数进行仿真和验证,对于瞬态共模抑制性能仿真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必要的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耦隔离器一磁耦简介磁耦:基于磁隔离技术的隔离器件,也称为磁隔离器。
磁耦合隔离是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需要传输的变化信号加在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该信号在初级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磁场,变化的磁场使次级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在次级感应出与初级线圈激励信号相关的变化信号输出,在整个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初级与次级之间没有发生电连接,从而达到隔离初次级的目的。
磁耦隔离器根据对信号编解码的不同,主要有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 (ADI公司)和巨磁电阻隔离器(NVE公司和安华高公司)。
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ADI公司的iCoupler隔离器是基于芯片尺寸变压器的磁耦合器,是采用脉冲调制方式实现的数字隔离器件。
磁隔离变压器采用平面结构,在晶圆钝化层上使用CMOS金属和金构成。
金层下有一个高击穿的聚酰亚胺层,将顶部的变压器线圈与底部的线圈隔离开来。
连接顶部线圈和底部线圈的CMOS电路为每个变压器及其外部信号之间提供接口。
晶片级信号处理提供了一种在单颗芯片中集成多个隔离通道以及其它半导体功能的低成本的方法。
磁隔离技术消除了与光耦合器相关的不确定的电流传送比率、非线性传送特性以及随时间漂移和随温度漂移问题;功耗降低了90%;并且无需外部驱动器或分立器件。
图1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剖面图磁隔离的每个线圈的直径大约是500um,匝数15。
顶部线圈粗4um,采用金材料制成;底部线圈粗1~2um,采用铝或金材料制成。
磁耦隔离器是空心变压器,没有磁芯。
为了实现紧密互耦,将两个15匝、直径500um 的线圈直接堆叠,空隙仅为20um。
这使得耦合系数大于0.8。
工作原理iCoupler数字隔离器使用传送到给定变压器初级端的脉冲对输入逻辑跳变进行编码。
这些脉冲从变压器初级线圈耦合到次级线圈,并且由次级端电路检测。
然后,该电路在输出端重新恢复成输入数字信号。
此外,输入端还包含一个刷新电路,保证即使在没有输入跳变的情况下输出状态也与输入状态保持匹配。
图2 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原理图数字信号的传送通过发送大约1ns宽的短脉冲到变压器另一端来实现,两个连续的短脉冲表示一个上升沿,单个短脉冲表示下降沿。
信号传送框图如下图所示。
次级端有一个不可重复触发的单稳态电路产生检测脉冲。
如果检测到两个脉冲,输出就被置为高电平。
相反的,如果检测到单个脉冲,输出就置为低电平。
采用一个输入滤波器有助于提高噪声抗扰能力。
如果1ms左右没有检测到信号边缘,发送刷新脉冲信号给变压器来保证直流的正确性(直流校正功能)。
如果输入为高电平,就产生两个连续的短脉冲作为刷新脉冲,如果输入为低电平,就产生单个短脉冲刷新。
这对于上电状态和具有低数据速率的输入波形或恒定的直流输入很重要。
为了补充驱动器端的刷新电路,在接收器端采用了一个监视定时器来保证在没有检测到刷新脉冲时,输出处于一种故障安全状态。
图3 脉冲调制变压器隔离器工作流程图对于磁耦来说,每个通道都包含一个输入缓冲器,一个编码器(置刷新发生器),一个隔离变压器,一个解码器(置看门定时狗)和一个输出缓冲器。
下图即为ADUM1100的部结构示意图图4 ADUM1100的部结构示意图技术特点1技术核心是发射与接收信号的平面变压器:这些变压器完全由标准半导体制造工艺进行集成,磁耦由被聚酰亚胺层分开的两个线圈组成,聚酰亚胺层起到隔离阻障的作用。
由于磁耦隔离器的目的是将输入和输出信号隔离开来,所以变压器初级端电路与变压器次级端电路必须在隔离的芯片上。
变压器本身可以放置在任意芯片上,也可以放在第三个芯片上。
图5 封装图由于采用金材料制作底部线圈与顶部线圈,并通过增加线圈绕线的直径降低阻抗,因此可以优化变压器,使得能跨越隔离阻碍传输能量。
这样做不会影响信号隔离度。
2 能够将发送和接收通道集成在同一个封装中:由于磁隔离变压器本身是双向的,所以只要将合适的电路放置在变压器的任意一边,信号就可以按照任意方向通过。
按照这种工作方式,可采用多种收发通道配置来提供多通道隔离器。
2可用作为隔离DC/DC转换器的变压器:允许将数据隔离和电源隔离两种功能都集成在一个封装。
4 抗外部磁场干扰能力极强:电磁耦合的主要缺点是对外部磁场(噪声)的磁化和受外部磁场干扰,磁耦受外部磁场的影响较小,因为磁耦的尺寸极小,其直径大约只有0.3mm。
将一个频率为1MHZ的电流置于距离磁耦5mm远处,要想破坏磁耦的性能,其电流必须达到500A。
这是一个频率较高强度较大的磁场。
尽管采用磁耦的系统中包含了发电机、电动机和其它涉及到强磁场的设备,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应用会达到甚至接近这么高的磁场。
5 绝缘材料使用聚酰亚胺磁隔离器件使用的聚酰亚胺涂层厚度为20um,介电击穿强度超过400V/um,这使得iCoupler隔离器能够在超过8kV的瞬间交流电压条件下使用。
由于淀积的聚酰亚胺薄膜没有空隙且不会受到电晕放电的影响,因此iCoupler隔离期还表现出良好的抗老化行为,可以在连续的交流电压与直流电压下工作。
另外,聚酰亚胺有卓越的击穿强度、热稳定性(失重温度超过500°C,玻璃化转变温度大约是260°C)与机械稳定性(拉伸强度超过120MPa,弹性延伸率超过30%,且不易变形)、耐化学性(推动了聚酰亚胺层顶部集成电路处理,例如利用Au涂层生成iCoupler变压器线圈)、出众的静电放电(ESD)性能与相对介电常数(能够应对超过15kV的EOS与ESD 事件)等。
聚酰亚胺层的介电常数是3.3,与小直径Au变压器线圈配合良好,使隔离层之间的电容最小。
大多数隔离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电容小于2.5 pF。
优点1 磁耦隔离器具有非常高的带宽:顶部与底部线圈的自激频率分别是1 GHz与400 MHz,线圈之间的电容小于0.3 pF。
高带宽与小电容使磁隔离技术能够提供极高速的数字隔离。
2磁耦隔离线圈具有低电感、高阻抗:每个线圈的电感大约是110 nH,顶部金线圈阻抗是25Ω,底部铝线圈阻抗是50Ω。
这样的L/R比值使得低频信号无法直接通过。
3 能传输直流和高频信号:磁隔离技术采用创新的编码电路通过变压器传输仅1~2 ns宽的脉冲,而不管输入信号的频率。
解码电路由这些1~2 ns宽的脉冲重新恢复出输出信号。
这种编码/解码方法允许iCoupler磁隔离产品传输直流和高频信号。
4 磁隔离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实现多通道及其他功能集成。
iCoupler与光耦的比较iCoupler磁耦隔离系列产品的功耗仅为传统光耦的1/10---1/60左右,速度最高可达150M。
可集成多个通道,且通道方向分布灵活。
iCoupler数字隔离器系列产品的最高隔离电压是5KV,最高绝缘电压是600V,最低瞬态共模抑制能力是25KV/µs,兼容 TTL/CMOS,供电电压2.7V~5.5V,最大驱动电流为0.1A。
以下即为iCoupler与光耦的比较:1 性能:速度更高、瞬态共模抑制能力更强(25kv/μs)时序精度,瞬态共模抑制力,通道间匹配程度均优于传统光电隔离器;瞬态抗扰度可高达25kV/us。
其额定隔离电压是高隔离度光电耦合器的两倍,并且数据传输速率和时序精度是其10倍。
2 总成本:集成度更高iCoupler磁耦产品用薄片加工技术制造的,因此,多隔离通道能够有效地与其他半导体功能结合起来。
集成度更高,最多一个芯片上集成了4个通道,能够减少40%~60%的尺寸和成本。
采用了低成本、小体积的SOIC封装。
每通道成本为传统高速光电隔离器的40%。
3 功耗:最少只有0.8mA因为iCoupler磁耦产品不包含效率低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它的功率只有光耦的2%。
也因此减少了散热,改善了性能,并且常常因此节省了成本。
4 简单易用:不用任何分立元件支援所有的iCoupler磁耦产品都有标准的CMOS数字输入输出接口,没有外部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其它数字设备连接到磁耦。
此外,iCoupler磁耦产品的性能在温度,电压和整个寿命中是极稳定的。
磁耦因此能够被快速地被应用到任何设计中而不需要复杂联合的光耦。
分类目前各大厂商的数字隔离器里面,ADI的数字隔离器种类最多、型号最全、功耗最低、IO驱动能力最强(-35mA---+35mA)。
不仅可提供5000V隔离度的隔离器,还可提供RS232、RS485、USB等隔离芯片,而且是唯一可集成DC-DC隔离电源隔离芯片。
以下是ADI磁隔离芯片的选型表及几种主要类型的芯片介绍:1 通用型多通道数字磁隔离器灵活的通道配置,用来替代之前的光耦产品;典型型号:ADUM1201、ADUM1411ADUM1201电源电压围在2.7V到5.5V之间,可以实现低电压供电。
电源和参考地之间需要接入0.01μF到0.1μF电容,以滤除高频干扰,电容和电源之间的距离应该在20mm 以,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滤波效果。
由于两个隔离通道高度匹配,通道间串扰很小,并且采用两通道输入输出反向设计,大大简化可隔离器与所隔离两端的硬件连接。
图6 ADUM1201部框图ADUM1201正常工作时,两端的供电源需要同时上电才能保证ADUM1201两通道都能正常工作,如果有一个没有上电就能导致整个芯片无常工作。
图7 ADUM1201的应用图2 隔离型RS-485收发器高集成度及稳定性,改变传统的分立隔离方案;典型型号:ADM2483、ADM2587EADM2483功能上相当于集成了三个单通道的光耦和一个RS485收发器,速率是500Kbps,封装是SOW—16。
图8 ADM2483部框图体积小:原来需要用三个6N137和一个MAX485、还有一个DC-DC隔离电源模块来做RS485通讯的接口隔离,现在只需用一个ADM2483和一个DC-DC隔离电源模块就可以了,因为磁隔离技术属于电压型,所以无需外接限流电阻,而且前端支持3.3V/5V供电,大大简化了电路和提高了性能。
独特的电源监控功能:ADM2483有一个电源监控脚PV,这个引脚的功能是供电电源监测,当供电电源低于2.0V时,此引脚置低,ADM2483不工作,当供电电源高于2.0V时,此引脚则会自动置高,ADM2483工作,一般在实际应用中,将其置高或悬空(注:置高时最好接一10K左右上拉电阻,以防电流过大将PV脚烧坏)。
图8 ADM2483的应用图A、B总线端:ADM2483部集成的RS485收发器,具有热关断与输入失效保护功能。
但ADM2483并不具有ESD保护功能(最多人体模式可到4000V),所以,总线端需加保护电路。
3 隔离型RS-232收发器完全的数据隔离,以单芯片实现RS-232接口隔离;典型型号:ADM3251EADM3251E是一款高速、2.5 kV完全隔离、单通道RS-232/V.28收发器,采用5 V单电源供电,数据速率高达460 k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