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处理指引 (2)
药物外渗应急预案及处理指引.
静脉输液时药物外渗的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应急预案1、静脉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发现药物外渗时立即停止液体输入•保留针头换新注射器•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除。
2、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及护士长3、了解外渗药物的种类、名称、性质、PH值、渗透压,是否为血管活性药物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化疗药物等。
4、评估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是否为关节处、局部皮下组织的厚度、面积,外渗药物的量,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和程度(胀痛、刺痛、烧灼痛。
5、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种类、刺激强度,给予以下适当的处理措施并记录过程(如果是化疗药物外渗则按照化疗药物外渗处理程序进行。
(1局部湿热敷,可用50%硫酸镁、芒硝,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防止烫伤。
(2血管收缩药外渗:使用654-2局部湿热敷。
(3阳离子药物(如钙剂、氯化钾外渗:0.2%利多卡因局部封闭促进药物扩散、稀释、吸收。
(4强碱性药物外渗(如碳酸氢钠:局部湿热敷;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
(5高渗性药物(如脂肪乳、甘露醇、50%葡萄糖外渗:湿热敷或利多卡因10~15ml+地塞米松5~10mg局部环封;50%硫酸镁+地塞米松5~10mg局部湿敷至少24小时。
6、轻度外渗(面积冬5cm2局部环封1-2次俩次间隔6-8h潼度外渗(>5cin2,甚至超过关节第一天局部环封2-3次,第二天1-2次,以后酌情处理。
7、抬高患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局部水肿: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静脉输液。
8、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疼痛程度、臂围。
9、安慰病人,做好心理疏导。
二、处理指引发现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药物输注-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了解药物种类、性质T 评估外渗部位、面积、药液量T局部皮下环封T湿热敷T抬高患肢T记录处理过程T 严密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T加强心理疏导。
发生药物外渗时医护人员的应对处理
发生药物外渗时医护人员的应对处理
1、发生化疗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输液,保留血管通路装置。
2、应使用注射器回抽静脉通路中的残余药液后,拔除PVC或PORT无损伤针。
3、应评估肿胀范围及外渗液体量,确认外渗的边界并标记;观察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外渗远端组织的血运情况。
4、化疗药物外渗发生24~48h内,宜给予干冷敷或冰敷,每次15~20min,每天≥4次;奥沙利铂、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可给予干热敷,成人温度不宜超过50°C~60°C,患儿温度不宜超过42°C。
5、应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
局部肿胀明显,可给予50%硫酸镁、如意金黄散等湿敷。
6、应记录症状和体征,外渗发生时间、部位、范围、局部皮肤情况、输液工具、外渗药物名称、浓度和剂量、处理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给药部位外渗出来,导致药效减弱或者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对于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就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致观察药物给药部位是否有渗血、药物外渗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2. 选择合适的给药部位,避免选择有动脉、静脉、神经等重要结构的部位;3. 采用适当的注射技术,包括正确的注射角度、深度和速度等;4. 合理选择药物的剂量和浓度,避免过大的剂量和过高的浓度;5. 避免过于频繁的注射,给药部位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恢复;6. 避免局部肌肉活动过大,可在注射后适当按压注射部位。
其次,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外渗,处理方法也有所差异:1. 对于脂溶性药物外渗,可以采用热敷或者按摩的方式促进药物的吸收;2. 对于水溶性药物外渗,可以采用局部冷敷的方式减少药物的外渗;3. 对于药物外渗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等情况,可以采用局部止痛药或者消肿药进行处理;4. 对于严重的药物外渗,如出现药物中毒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
最后,预防药物外渗也是非常重要的:1. 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避免自行更改给药部位或者剂量;2. 注射前对给药部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清洁,避免细菌感染;3. 定期更换给药部位,避免局部组织受损导致药物外渗;4. 对于需要长期给药的患者,定期检查给药部位是否有异常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综上所述,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药物的特性以及给药的技术等因素。
只有合理选择给药部位、采用适当的注射技术、预防药物外渗的发生,才能确保药物的有效给药和疗效的实现。
希望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够重视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共同努力,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健康。
发生外渗后的应对措施
发生外渗后的应对措施
应针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局部外敷和局部拮抗封闭疗法。
(1)一般冷敷适用于化疗药物(奥沙利幼忌冷敷)及一些非缩血管性药物所致的渗漏。
(2)热敷适用于血管收缩剂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所致的渗漏。
(3)湿敷药物常选用山黄若碱,适用于高渗液、阳离子溶液及血管收缩剂引起的渗漏。
(4)氢化可的松冷盐水局部湿敷适用于化疗药物引起的渗漏。
(5)硫酸镁一般只用于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
(6)一些中药如云南白药、金黄散、复方丹参、红花醇的湿敷效果也较肯定。
(7)局部拮抗封闭的常用药物有0.25%〜1%的奴夫卡因、1%普鲁卡因加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等。
(8)新型敷料如水胶体透明贴的使用,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治疗,并取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指南]药物外渗处理指引
我院常用需防外渗药物及预防外渗和处理指引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小组一、常用药物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10%NS、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3L营养液。
4、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二、静脉炎的定义及分级评估标准定义: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
静脉炎评估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建议使用以下标准:0级——无临床症状1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以有可无,皮肤上未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2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3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能触及条索状物。
三、药物外渗分期及临床表现药物外渗:是指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导致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包括一些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静脉和周围组织,导致静脉炎或软组织损伤发生的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特殊抗生素、心血管活性药物等。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
其表现为: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Ⅰ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Ⅱ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2.5-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Ⅲ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Ⅳ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循环障碍,中度-重度疼痛。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给药过程中从血管内部逸出到组织间隙或
者细胞内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不足,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正确处理药物外渗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1. 立即停止给药。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首先要立即停止给药,以阻止药物
继续外渗,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害。
2. 保持局部清洁。
对于发生药物外渗的部位,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感染或
者其他外界因素进一步加重损伤。
3. 冷敷或热敷。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外渗部位的情况,可以进行冷敷或热敷处理。
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药物外渗;热敷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4.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
在处理药物外渗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5.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对于严重的药物外渗情况,特别是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救治。
6. 预防再次发生。
在处理完药物外渗之后,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找出外渗
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再次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
总之,药物外渗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况,正确处理药物外渗对于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都至关重要。
只有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处理外渗,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外渗对患
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希望本文介绍的处理流程能够对临床医护工作
有所帮助。
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是一种发生在输液过程中的常见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将介绍关于药物外渗的应急处理流程。
1.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避免进一步渗漏。
2. 确认患者情况。
询问患者的感受,记录病史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
检查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的情况,评估药物外渗对患者的影响。
3. 保持输液通路的畅通。
检查输液通路是否畅通,移除阻塞的血管导管。
输液通路的畅通将有助于药物在体内被更快地清除。
4. 建立静脉通路。
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需要建立静脉通路。
建立静脉通路可以保证药物在身体内被准确输送到需要治疗的部位。
5. 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对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在药物外渗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为了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需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液体和药物。
6. 监测患者反应。
药物外渗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一些不适症状,如疼痛、红肿以及过敏等。
定期检查患者的病情,监测患者的反应,如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相应的护理和药物治疗。
7. 记录事件及处理过程。
处理药物外渗事件后,要详细记录事件的具体情况和处理过程,加强对患者的跟踪和监测,降低事件反复发生的风险。
总结。
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的输液意外,及时有效的处理对减少患者的风险和损伤至关重要。
建立清晰的应急处理流程和完善的跟踪记录机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处理和预防药物外渗发生。
药液外渗的处理流程
药液外渗的处理流程
答:药物外渗可考虑通过物理操作或药物干预等方法来解决。
药物外渗要根据不同的病情程度和不同的药物性质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1.物理操作。
当滴注输入的为一般性药物出现药物外渗时,如维生素类或葡萄糖类和生理盐水等药物,并出现一般红肿时,应即刻停止输入,并给于热敷处理,常用热水袋、湿热敷等方法来缓解,水温应保持在50℃左右进行热敷,热敷10-15分钟后观察皮肤情况。
当局部组织大片红肿和肿痛时,应抬高患肢并增加热敷的次数,需注意的是当药物渗漏超过24h时,不可进行热敷,以免加重感染。
当针剂注射出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拔针停止注射,并按压针眼2-5分钟,并可进行冷敷,用冰袋冷敷15-30分钟,保证3天内每天4次,并高抬患肢,以防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缓解疼痛等。
2.药物干预。
当药物外渗表现症状较严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如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外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硫酸镁或0.5%的山莨菪碱溶液进行湿敷解决,必要时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干预对局部做封闭处理。
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
1、停止注射。
一旦发现或者怀疑刺激性药物渗漏到血管外,须立即停止注射。
2、减压是关键。
针刺减压注意严格消毒,防感染。
水疱不建议挑破皮,针刺回抽泡内液体,严防感染。
利用原针头接无菌注射器进行多方向强力抽吸,尽可能将针头及皮下药液吸出,拔针后用干棉球按压3分钟左右。
针刺减压后可以配合挤压,但注意用力不能过大,还要注意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针刺减压方法:消毒整个肿胀皮肤,用ImI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5度斜刺,让皮下渗漏的液体流出来。
3、告知医生,做好记录。
4、局部封闭。
局部有苍白,先用酚妥拉明封闭注射应该会缓解变紫缺血的情况。
5、高渗液外渗可使用50%硫酸镁湿敷(浸湿4层纱布覆盖患处,上盖一层塑料薄膜,每4~6小时更换一次)
6、结合理疗,辅助微波或红外线等。
7、使用水凝胶片状敷料。
8、建议使用喜疗妥,对渗漏初期效果非常好。
常用药物外渗的处理指引
常用药物外渗的处理指引(一)静脉炎分级标准(美国INS标准)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摸到条索样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
可摸到条索样静脉〉2.5cm,有脓液流出。
(二)渗出/外渗的定义:1、药物渗出(infiltration of 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2、药物外渗(extravasation of drug):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三)渗出/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分级:1、临床表现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⑴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⑵重度反应期: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
⑶组织坏死期: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计深层组织。
2、根据肿胀范围分级:0级:无症状。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英寸(2.5cm),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1-6英寸(2.5-15cm),皮肤发冷,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6英寸(15cm),皮肤发冷,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6英寸(15cm),可凹陷性水肿,循环障碍,中等到重度疼痛,可为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发疱剂或刺激性的液体渗出。
表柔比星(表阿霉素)1、静脉给药,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浓度不超过2mg/ml。
2、不可肌内注射和鞘内注射。
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外渗药物,用0.5%利多卡因局部封闭,外渗24h内用冰袋局部冷敷,避免患肢局部受压,外渗局部肿胀者用50%硫酸镁湿热敷。
药物外渗事件发生后科室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事件发生后科室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药物外渗事件后的科室处理流程详解在医疗实践中,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的不良事件,它指的是静脉输液、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时,药物意外流入周围组织。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法分析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法分析第一篇: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法分析碳酸氢钠外渗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处理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药物外渗的概念药物外渗时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非腐蚀性)的或刺激性药物(或溶液)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二、药物外渗的分类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Ⅰ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Ⅱ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Ⅲ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Ⅳ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三、药物出现外渗的原因1.药物因素与药液的酸碱度、渗透压梯度有关。
长期输入高渗性溶液,碱性对血管有刺激性的液体如甘露醇,碳酸氢钠,葡萄糖酸钙可发生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症及水肿等。
必要时可以使用微量泵进行调节。
2.物理因素与环境温度、输液量、液体温度、速度、时间、压力及输液器针头的选择有关。
3.机械因素与穿刺技术不熟练,体位不当,输液速度过快,时间过长,各种穿刺的损伤是导致血管外漏的直接原因,如针尖刺破血管或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针尖固定不牢,并热不合作而刺破血管,针尖滑脱血管。
4.血管因素与输液局部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是否发生痉挛,通透性是否增加有关。
四、药液渗漏的防护1.正确选择穿刺静脉由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由远心端向近心端选择穿刺,穿刺时避免同一部位、长时间、多次穿刺。
2.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3.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可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贴。
血管扩张剂具有增强局部血流,并中和药物酸性作用。
4.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针对血管刺激性小,易固定,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同时减少了对病人浅表静脉的破坏。
5.熟悉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适当调节室温及穿刺部位的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温度。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快速处理:当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快速处理。
首先,应将药物溅出的区域隔离,避免他人接触。
然后,可以用纸巾或吸水性材料吸取溅出的药物,并将其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2. 清洗受污染的区域:如果药物外渗到了地面或其他表面,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受污染的区域。
可以使用清洁剂或消毒液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的风险。
3. 报告和记录:药物外渗是一种医疗事故,应及时向医院或医疗机构报告,并根据规定进行相应的记录。
这有助于对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并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 健康评估和处理:对于药物外渗受到影响的个人,应进行健康评估和处理。
医护人员应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采取必要的医疗措施来处理药物溅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5. 事故分析和改进:医疗机构应对药物外渗事件进行事故分析,并从中总结教训,制定改进措施。
这包括审查工作流程、提供培训和教育、改进设施和设备等方面的措施,以降低类似事故的发生几率。
以上是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旨在快速应对、清洗受污染区域、
报告和记录、健康评估和处理,以及进行事故分析和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并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介绍药物外渗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药物从注射点或者创伤处外渗出来,导致药物浪费或者降低治疗效果。
药物外渗问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经济成本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处理流程来解决这个问题。
处理流程针对药物外渗问题,以下是一个处理流程的建议:1. 识别药物外渗问题药物外渗问题常常出现在注射点或者创伤处,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注射处有无药液渗出来判断是否存在外渗问题。
如果发现有外渗问题,则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停止注射在发现药物外渗问题后,第一步要立即停止继续注射药物。
停止注射可以有效减少药液的流失,避免进一步浪费。
3. 处理外渗部位药物外渗后,需要及时处理外渗部位。
具体处理方法可以根据药物性质和外渗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消毒棉球轻轻按压外渗部位,帮助停止药液的流动。
- 清洁外渗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 根据需要,可以给外渗部位覆盖敷料或者进行其他保护措施。
4. 纠正注射技术药物外渗问题可能与注射技术有关,因此在处理外渗问题的同时,还应该纠正注射技术。
具体的纠正措施包括: - 检查注射针头是否损坏或者过期,及时更换。
- 注意注射角度和深度,避免穿透血管或者肌肉表面。
- 慢慢注射,避免注射速度过快造成压力增大。
5. 记录和报告处理药物外渗问题后,需要及时记录和报告该事件。
记录可以帮助了解该问题的发生情况和处理结果,为以后的改进提供参考。
报告可以使得相关人员了解到问题的存在,并及时采取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6. 教育和培训药物外渗问题的处理不仅仅需要个别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努力,还需要进行教育和培训以提高整体处理水平。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药物管理意识,减少药物外渗问题的发生。
结论药物外渗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建立完善的处理流程,可以有效识别和解决药物外渗问题,提高药物的使用效率和治疗效果。
化疗药外渗处理 (第二版)
3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 方法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停止注射:立即停止药物的输注,并尽量回抽渗出 的药物,以减少渗出量 局部冷敷:用冰块或冷湿敷料敷于渗出部位,每次 敷20-3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和 疼痛 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抗炎、止痛、抗过敏等药物 ,以缓解症状 外科处理:如果发生皮肤坏死或溃疡,可能需要进 行清创、植皮或皮瓣转移等外科处理
xxxxxxx
化疗药外渗处理
-
目录
CONTENTS
1 化疗药外渗的原因
2 化疗药外渗的症状
3 化疗药外渗的处理方法 4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5 总结
化疗药外渗处理
1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药物在输注过程中有时会 发生外渗,这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疼痛、炎症等不良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因此,对于化疗药外渗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化疗药外渗的预防措施
为了减少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血管:尽量选择粗大、直、弹性好的血管进行注射,避免选择细小、弯曲 、脆性较大的血管
提高注射技术: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注射时保持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或快速注 射
血管保护:长期注射化疗药物的患者,应注意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注射前后可进行适当的热敷或按摩,以改善血液循环
2
3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疗药外渗的原因、症状、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1
化疗药外渗的原因
化疗药外渗的原因
化疗药物外渗的 主要原因包括
化疗药外渗的原因
血管损伤 血管选择不当 注射技术不当 患者自身因素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
药物外渗详细处理方式药物外渗是指药物在注射或输液时溢出血管外,导致药物无法迅速进入循环系统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对于药物外渗现象,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
1. 增强注射技能首先,要提高护士的注射技能和操作水平,以减少服药患者外渗的概率。
在注射过程中,需要仔细检查注射部位是否合适,针头是否清洁干净,注射速度是否过快等问题。
如果护士发现外渗现象,应该立即中止注射,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采用正确姿势和操作方法在注射前,需要先准确计量药物,清洁注射区域,采用正确的姿势和操作方法,以确保药物的准确注射。
不同类型的药物,如胰岛素、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需要采用不同的注射方法和姿势。
3. 及时处理药物外渗如果药物外渗,需要及时处理。
处理措施的选择根据外渗的情况及范围不同。
3.1 对局部外渗的处理如果药物只在局部外渗,应该及时清除药物液体。
一般来说,可以用棉球或消毒纱布清洗局部,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如果外渗液体较多,可以用无菌纱布加以压迫,直至外渗停止。
3.2 对大范围外渗的处理如果药物液体外渗范围较大,需要及时采用紧急抢救措施。
例如,可以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进行输液或者静脉注射维持生命体征,避免因药物过多造成过敏反应等危险情况。
若需要,可以及时紧急转诊到相关医院进行进一步处理。
4. 加强护士培训最后,还需要加强护士的培训工作,提高护士对于药物外渗的认识和掌握相关处理方式的技能水平。
同时,还要建立科学的药物管理制度,加强药物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物外渗是药物输液时常见的情况,不仅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护理患者时,应该注意药物的标准使用和注射技巧,同时要了解药物外渗的处理方式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如果注射部位刺痛、烧灼或水肿,则提示药液外漏,需立即停止用药并更换注射部位。
(2)漏药部位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丝裂霉素、更生霉素溢出可采用等渗硫酸钠,如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
其他药物均可采用等渗盐水封闭方法:可用20 ml注射器抽取解毒剂在漏液部位周围采取菱形注射,为防止疼痛还需局部注射普鲁卡因2 ml,必要时4 h 后可重复注射。
(3)漏液部位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镁湿敷直到症状消失。
(4)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的松软膏外涂或理疗。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2
血管活性药物外渗后的处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发生外渗时, 轻者表现为外渗局部疼痛,皮肤无发红;中度者, 局部红肿疼痛较剧,并伴有静脉炎;重者外渗局部疼痛较剧烈, 皮肤呈青紫色或苍白色并伴有水疱形成[ 1] 。
一旦发生外渗, 应立即停止输液, 更换穿刺部位, 并抬高患肢。
根据血管活性药物的性质可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热敷
可立即采用654-2 10mg+地塞米松5mg+NS20ml热敷;或者生理盐水20ml+酚妥拉明40mg热敷,温度在40-60℃,儿童患者,温度不超过42℃。
2.外涂药物
(1)愈肤宁外涂
(2)疼痛红肿严重的患者还可用烫伤膏涂抹
3.局部封闭,解毒剂酚妥拉明(外渗后1 -6 h内立即用)
(1)酚妥拉明5~ 10mg+生理盐水5ml
(2)酚妥拉明5~ 10mg+生理盐水5m1+2%利多卡因0.1g
封闭方法:病变范围大于2cm者,可根据药物外渗的具体情况采用十字交叉注射或病变四周多点注射,每天1次或2次;病变范围在2cm内者只在一处注射,每日1次。
4.水疱处理水泡直径<0.5cm,水泡张力不大,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保护,待其自行吸收,24~48h更换辅料。
水泡直径>0.5cm,张力大,用碘伏消毒,在无菌技术操作下抽去水泡内的渗液,消炎、抗感染。
5.出现坏死,可用短波治疗,严重者需要植皮。
药物外渗怎么处理?
药物外渗怎么处理?
药物外渗的处理:
1药物处理如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针前应尽量抽出外渗的细胞毒药物,并应用相应的拮抗剂,从原静脉通路注入或在外渗局部皮肤皮下注射,使拮抗剂更容易接近细胞毒药物,起到最佳效果。
如碳酸氢钠可用于蒽二腙类药物解毒;透明质酸酶用于植物碱类药物(如长春新碱、紫杉醇、长春酰胺等)外渗等。
2非药物处理(1)一般在药液外渗的48h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2)冷敷:可减轻皮损程度,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出血和疼痛,如可减轻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氮芥等所致皮损程度[1],可用冰袋冷敷药物外渗处皮肤24~48h(时间长短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
(3)热敷:适用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及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外渗等。
湿热敷可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与分散,减轻药物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拔针后不可立即热敷,以免引起皮下出血。
需注意的是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局部冷敷会加重其毒性。
3手术处理一旦发生外渗且保守治疗失败而形成溃疡者,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彻底清创或植皮整形术,保证肢体的功能和外观。
4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对药物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解除思想压力,争取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常用需防外渗药物及预防外渗和处理指引静脉治疗护理专科小组一、常用药物1、血管收缩药:多巴胺、间羟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去甲肾上腺素。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浓氯化钠。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10%NS、50%葡萄糖、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碳酸氢钠、3L营养液。
4、化疗药物:阿霉素、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长春碱类、氮芥、丝裂霉素、柔红霉素等。
二、静脉炎的定义及分级评估标准定义: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或局部静脉感染,沿静脉走向的条索状红线。
静脉炎评估标准: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建议使用以下标准:0级——无临床症状1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以有可无,皮肤上未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2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未能触及条索状物。
3级——红斑伴有或不伴疼痛;水肿可有可无,皮肤上形成红线,皮肤下能触及条索状物。
三、药物外渗分期及临床表现药物外渗:是指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导致引起渗漏性损伤的药物包括一些直接或间接地损伤静脉和周围组织,导致静脉炎或软组织损伤发生的药物,如细胞毒性药物、特殊抗生素、心血管活性药物等。
临床分三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静脉炎性反应期、组织坏死期。
其表现为: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分级评估标准: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Ⅰ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Ⅱ度:皮肤苍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在-1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Ⅲ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皮肤发凉,轻度-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Ⅳ度: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漏,皮肤变色,有瘀斑、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大于 15厘米,循环障碍,中度-重度疼痛。
四、药物外渗的处理干预(一)、预防措施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临床上已有几例造成坏死病例都是前期未引起重视。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
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
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否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二)、药物外渗的处理1、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
再抬高患肢,避免剧烈活动。
2、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可以用热敷,或用95%的酒精持续湿敷,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
3、药液对组织有刺激性: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
4、局部封闭:用2ML注射器的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
进针深度以15—20°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针头的1/2,先进,然后抽回血,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就这样先把外渗区域周边都封闭起来,然后就是外渗局部的下方、方法同上。
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
(三)、针对性处理(1)、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
但是654-2外敷一次的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的过度的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所以一般一次不超过半小时,每天3-4次敷。
0.9%生理盐水5ml+酚妥拉明5mg局部封闭。
注意:不能使用50%的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2)、血管刺激性药物: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可用50%的硫酸镁湿敷3-4次/d(硫酸镁只能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或%的利多卡因封闭。
(3)、高渗性药物: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立即停止给药,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1%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2ml-5ml或1%利多卡因2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2ml-5ml局部封闭。
(4)小范围外渗?①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溶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
②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5)、大范围外渗? 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
(6)、水疱的处理: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让水疱自然吸收;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将水疱的液体吸收,情况严重的,应由静脉液专科护士会诊和负责跟踪处理。
(四)脂肪乳外渗处理1、发现外渗及时处理在输注脂肪乳剂过程中,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然后接无菌注射器尽可能抽吸渗到血管外的药液后迅速拔针,压迫针眼2—3 min,立即用硫酸镁液冷湿敷,渗出药液较少者,可自行吸收痊愈。
2、外溢较少的处理药液渗出面积约2—3 cm者,将注射器抽尽血管外渗出的药液后,立即用安敷消炎止痛膏均匀涂在无菌纱布上,覆盖于药液外渗的隆起部位,天天更换药膏敷料1次,2—3 d后外渗药液可完全吸收,皮肤恢复正常颜色,痊愈。
3、外溢较多的处理如外渗药液范围较大超过2—3 cm,且患有糖尿病或肢体偏瘫时,应用上述方法无效且局部皮肤发黑溃烂者,应立即清除坏死组织,有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棉球擦拭,无菌生理盐水棉球反复清洗创面后,再用庆大霉素、654—2、适量正规胰岛素等药物沙条覆盖创面,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直至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创面愈合。
如创面较大难以愈合者可行植皮术,植皮后5~7 d可痊愈。
4 、其他:季德胜蛇药加硫酸镁外敷:操作方法: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存于有盖小瓶内,然后用棉签将药涂于外渗处皮肤上,面积要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上,胶布固定,盖上瓶盖。
每隔4h换药1次。
季德胜蛇药有解毒、止痛、消肿功效及镁离子可对血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使痉挛的外周血管扩张。
(五)化疗药物外渗常规处理1、非药物处理⑴、一般处理: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
⑵、冰敷:冰敷可减轻蒽环类抗癌药,紫杉醇、阿霉素等所致皮损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冰敷药物外渗出皮肤,时间长短应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冷敷时间一般不超过15一20分钟,可采用间断冷敷的方法,早期切忌热敷。
蒽环类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
(3)、热敷:热敷适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局部温热敷可以加快外渗药物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所致皮肤伤害。
应当提醒注意的是:此类药物外渗局部冰敷会加重其毒性。
2、药物处理⑴、一旦病人发生明显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注,用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利多卡因2ML局部皮下注射封闭,封闭的范围应超出外渗的范围,使药物稀释并冰敷。
地塞米松可阻止致炎、致癌、致敏物质的释放,减轻炎症扩散,有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慎用)⑵、根据具体药物选用合适的拮抗剂:①、氮芥外渗可应用10%硫代硫酸钠4ML加入注射用水6ML浸润注射于外渗部位。
②、丝裂霉素可用维生素B6局部封闭。
③、柔红霉素外渗可局部降温,使用循环冰水的冰垫、冰袋等,外渗后24~48小时内,每次15~20分钟。
④、阿霉素外渗通过非留置针或导管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MG 或地塞米松5MG;表阿霉素,冰敷至少60分钟,抬高患肢。
⑤、奥沙利铂、顺铂外渗处理:可用地塞米松,利多卡因作局部封闭。
将配制好的药液沿外缘的周围由外向内多点注射,封闭范围大于渗漏区。
⑥、对于NVB外渗及静脉炎的处理,除封闭、冰敷外,还可以1)外敷烫伤软膏2)外敷四环素可的松软膏3)用NVB后一周内不要用热水洗注射部位3、水疱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使皮肤贴附,避免破坏表皮的完整。
4、外科的处理:一旦病人发生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成,用生理盐水洗净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无菌纱布浸透1:5000呋喃西林敷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
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
5、其他措施:发生外渗所致静脉炎的患肢应抬高并禁止静脉注射,患处勿受压。
鼓励患者多做肢体活动,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