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频电磁脉冲治疗仪临床试验

合集下载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长期效果观察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长期效果观察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及长期效果观察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为运动功能障碍、肌肉僵硬和震颤。

目前,帕金森病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症状,但无法治愈。

近年来,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并评估其长期效果。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采用低频电磁脉冲,在帕金森病治疗中发挥作用。

这种治疗机通过传导电流刺激患者的神经系统,以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和肌肉僵硬。

刺激电流通常通过电极贴片施加于患者的相关部位,例如手臂、腿部等。

这种治疗方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改善神经信号传导和肌肉活动,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

研究表明,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可以带来一定的益处。

首先,该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研究显示,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步态、平衡和运动协调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日常活动。

其次,这种治疗方法还可以减轻患者的肌肉僵硬。

肌肉僵硬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之一,会导致患者行动困难和不适。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通过刺激神经系统,可以放松肌肉,从而减轻患者的肌肉僵硬。

此外,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还具有一些其他的优势。

首先,该治疗方法非侵入性,无须手术和药物治疗,减少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风险。

其次,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操作简单易行,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治疗,提高了患者的便利性和治疗的连续性。

另外,该治疗机器的使用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降低长期治疗的经济负担。

尽管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治疗中表现出一些积极的效果,但其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评估。

一些研究显示,该治疗方法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导致适应性降低,即治疗效果逐渐减弱。

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估其长期效果,需进行更多的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患者在长时间使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后症状的变化情况。

此外,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40例低频脉冲电治疗止吐仪的临床使用效果观察

40例低频脉冲电治疗止吐仪的临床使用效果观察

尿嘧啶 ( 4 6  ̄ 4 8 h 持 续泵人 );吉 西他 滨+ J l 顷 铂 ( 3  ̄ 4 d );多 西+ 顺铂 ( 3 - 4 d ) 。患者在 第1 个疗程 中选 用托烷 司琼 做为止 吐用药后仍 有不
良反应,选择在第2 次用药时,使用托烷司琼的同时开始佩戴止吐仪。
合 托烷 司琼 治疗 高致 吐化 疗药 物所致 急性 胃肠 道反 应 明显优 于 单用托 烷 司琼 治疗 者 ,疗效 明显且 肯 定 ,可推广 使 用。 【 关键 词 】低 频脉 冲 电子止 吐仪 ;化 疗性 恶心 呕吐 ;托 烷 司琼
结 果 完 全缓 解 ( C R )6例 占 1 5 % ;部 分 缓解 ( P R)3 2例 占 8 0 % ;无效 2例 占 5 % ;总有 效率 ( R R)9 5 %。结 论 低 频 脉 冲 电子 止吐 仪联
教 ,心理 护理 ,饮食 指导 ,使用托烷司琼止吐药 。③加用止 吐仪 :第2
次使 用相同方 案用 药 ,相 同的护 理措施 ,加 用 电子止 吐仪 。用化疗药
琼 为第一代5 一 H T 受体拮抗剂 ,是外周神经元 和中枢神经 系统 内5 一 H T
受 体的高选择性 抑制剂 ,有双 重阻断作用 。止吐效果较好 ,控制率 也
的恶心 呕吐症状 ,故选择 病例 多为女性 。化疗方 案为 :奥沙 利铂+ 氟
好适 当的脉冲强度 ( 分1  ̄ 5 档 ),应从最低档 ,一档开始 。以大小 鱼际
有 轻微麻刺感 为标准 ,每两 小时更换一 次部位 ,左右 手进行调换 , 佩 戴3  ̄ 4 d 。④观察记录 :询 问患者 感受 ,观察恶心呕吐的频 次、程 度 , 及时做 好记录。一般使用2  ̄ 3 h 后有效 ,表现吐分O ~ 3 度 ,见表 1 。 ②根 据 恶心呕 吐控 制分 度 :

中低频点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低频点疗法的临床应用

中低频点疗法的临床应用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内容提要:电疗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电流和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有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高频电疗法、静电疗法,本文旨在简单介绍中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电疗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主要有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微波工作频率、静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 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脉冲电疗法,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1 低频和中频脉冲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能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是这种电流是重要特征。

因为电刺激可以破坏膜极化状态,因而有可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

而哺乳动物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多在1ms 左右,因此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每个脉冲都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频率在的1KHz~100KHz 之间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1.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低频电流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可使皮肤温度上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等。

其作用机理:a.轴突反射。

电流刺激皮肤感受器,冲动一方面传入神经元,一方面经同一轴突的另一分支逆行到小动脉壁,引起局部血管扩张。

b.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电流刺激感觉神经,使神经释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硷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c. 肌肉活动代射产物的作用。

肌肉收缩的代射物产物如乳酸、ADP、A TP等均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

d.对植物神经的作用。

电流促进局部血循环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1.3镇痛镇痛也是中低频脉冲电流的重要作用之一。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40例的临床研究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40例的临床研究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 40例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女性CPP(慢性盆腔痛)40例的临床效果。

方法:80例CPP患者为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01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相关指标、治疗满意度。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相关指标改善以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为CPP患者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

关键词:女性;慢性盆腔痛;低频脉冲电刺激;临床研究妇科常见症状之一即CPP,多种因素均可能引起该病症。

CPP治疗起来相对并不容易,且患者治疗后病情易反复,可对其生理、心理健康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本次我院随机选取了2019年12月-2021年01月收治的CPP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常规药物、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01月收治的CPP患者共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年龄29-47岁,平均(35.68±4.64)岁。

观察组:年龄30-48岁,平均(35.14±4.41)岁。

两组一般资料(P>0.05),可比较。

1.2方法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每日经口服用2次止痛药布洛芬,每次400mg,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给予本组患者常规药物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常规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具体方案如下:使用由深圳德佳智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低频脉冲治疗仪MMK520i,设置仪器为400μs、80Hz的低频电刺激,避开患者月经期,选择其脐耻之间两侧旁开6厘米处,贴片状电极片,经多个通道连接治疗仪,予以其脉冲电流治疗,每次治疗半小时,10次/月,共治疗20次。

治疗时强度控制标准如下:(1)每次治疗强度需以患者肌肉震颤,使其肌肉收缩为宜;(2)患者可感到麻刺感(舒适),但未致其疼痛;(3)放松与刺激交替;(4)在其可耐受状态下最大程度的控制强度,以确保治疗效果。

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应用于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价值

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应用于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价值

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应用于产后乳腺疏通中的价值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乳腺疏通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分娩后的产妇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需要开展乳腺疏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21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热敷和按摩疗法,观察组则为低频脉冲治疗仪,分析应用成果。

结果:从治疗水平上看,观察组产妇的疼痛度评分为(1.6±0.8)分,对照组为(2.9±1.2)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乳腺管的疏通用时上,观察组为(2.1±1.1)d,对照组则为(3.2±1.3)d,以观察组用时更短,护理治疗更有效。

结论:采用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乳腺疏通具有重要帮助,患者痛苦少、患者接受度高,是值得推广应用的。

关键词:低频脉冲治疗仪;产后;乳腺疏通实施乳腺疏通的产妇往往存在乳汁淤积,这是由于乳腺管阻塞所引起的,在临床症状上则有疼痛以及乳内肿物,部分患者有发热表现,会引起乳腺炎等【1】。

此外,也会增加产妇泌乳的问题,无法正常的喂养。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分娩后的产妇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需要开展乳腺疏治疗。

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9年6月前来本院分娩后的产妇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需要开展乳腺疏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硬币随机法,对210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

产妇年龄在25-3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3.1)岁。

其中,初产妇人数为180人,经产妇则为30人,从淤积情况上看,包括双侧淤积和单侧淤积,而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热敷和按摩疗法即使用45摄氏度的热水浸泡毛巾,在半干状态下避开乳头、乳晕进行肿块部位的消肿,并针对患的耐受性进行调整;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下结合低频脉冲治疗仪,电流强度由低到高,并让产妇产生轻微的麻刺感,有肌肉收缩,时间为20min。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研究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研究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研究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高血糖水平,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以改善神经病变的症状和提高神经功能。

本文旨在探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改善效果。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它利用低频电磁波通过人体组织产生的物理和化学效应,来改善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病情。

该治疗机的使用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包括提高微循环、促进神经营养物质传递、减轻神经疼痛等。

研究表明,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首先,该治疗机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微循环状况。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微循环障碍,这会导致神经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加重神经病变。

低频电磁波能够刺激血管的舒张,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组织的供血情况,从而减轻神经病变的程度。

其次,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还可以促进神经营养物质的传递。

神经营养物质是神经组织正常运转所必需的,包括氧气、葡萄糖等。

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神经营养物质传递障碍,导致神经病变的发生。

低频电磁波可以刺激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神经营养物质的通过速度,从而改善神经组织的营养供应,加快神经病变修复的过程。

此外,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还能够减轻糖尿病患者神经痛的症状。

神经痛是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常见表现之一,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不适。

低频电磁波作用于神经组织时,可以通过阻断疼痛信号传递的方式,减轻糖尿病患者神经痛的感觉,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它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神经营养物质传递和减轻神经疼痛等机制,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的症状和病情。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需要更多的临床实验和研究来验证其治疗效果。

中低频点疗法临床应用

中低频点疗法临床应用

中低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内容提要:电疗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电流和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有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高频电疗法、静电疗法,本文旨在简单介绍中低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电疗是指利用不同类型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物理治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主要有直流电疗法、低频脉冲电疗法、中频脉冲电疗法、高频电疗法、微波工作频率、静电疗法。

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低频脉冲电疗法。

应用频率为1000 ~100,000Hz 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中频脉冲电疗法,临床常用的有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和等幅正弦中频(音频)电疗法三种。

1 低频和中频脉冲电流的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1.1兴奋神经肌肉组织能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是这种电流是重要特征。

因为电刺激可以破坏膜极化状态,因而有可能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

而哺乳动物运动神经的绝对不应期多在1ms 左右,因此频率在1000Hz以下的低频脉冲电每个脉冲都可能引起一次运动反应,频率在的1KHz~100KHz 之间中频电流单一周期不能引起一次兴奋,需综合多个刺激的连续作用才能引起一次兴奋,即所谓中频电刺激的综合效应。

1.2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中低频电流有明显的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的作用可使皮肤温度上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增多等。

其作用机理:a.轴突反射。

电流刺激皮肤感受器,冲动一方面传入神经元,一方面经同一轴突的另一分支逆行到小动脉壁,引起局部血管扩张。

b.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电流刺激感觉神经,使神经释出小量的“P”物质和乙酰胆硷等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扩张反应。

c. 肌肉活动代射产物的作用。

肌肉收缩的代射物产物如乳酸、ADP、A TP等均有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

d.对植物神经的作用。

电流促进局部血循环作用可能与抑制交感神经有关。

1.3镇痛镇痛也是中低频脉冲电流的重要作用之一。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

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观察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80例骨关节炎患者运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方法进行治疗。

以患者的疼痛程度视觉类比量表(V 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1周、治疗开始后1个月、治疗开始后3个月的变化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以患者治疗前后重要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安全性评估。

结果治疗前,患者的疼痛程度V AS评分为(7.56±2.41),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为(57.21±10.68);治疗开始后1周、治疗开始后1个月、治疗开始后3个月患者的疼痛程度V AS 评分分别为(6.16±1.84)、(3.58±1.79)、(3.43±1.92),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分别为(47.26±9.81)、(26.5±7.45)、(16.57±4.23);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开始后1周、治疗开始后1个月、治疗开始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V 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有改善,各相应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后重要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骨关节炎治疗手段。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LFPEMFs)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OA).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received 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for thirty days. The V AS of the pain and the WOMAC Index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before and in 1 week,1 month,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Meanwhile,the safety was evaluated through the vital signs and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V AS score and WOMAC Index of the patients were (7.56±2.41)and (57.21±10.68). The V AS scores were (6.16±1.84 )in 1 week,(3.58±1.79)in 1 month,(3.43±1.92)in 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the WOMAC Index were (47.26±9.81)in 1 week,(26.5±7.45)in 1 month,(16.57±4.23)in 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he treatment,the V AS scores and WOMAC Index were improved in 1 week,1 month,3 months after the treatment,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V AS scores and WOMAC Index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P<0.05). Meanwhile,the differences of the vital signs and the results of laboratory examinatio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Low frequenc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Key words] Low frequency;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Osteoarthritis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

低频脉冲治疗仪缓解颈肩腰腿痛临床观察

低频脉冲治疗仪缓解颈肩腰腿痛临床观察

2019 年4月第6卷/第10期V ol.6, No.10 Apr.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137低频脉冲治疗仪缓解颈肩腰腿痛临床观察袁 征(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观察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于缓解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使用安慰贴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低频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

结果 经过一周的治疗之后,观察组主观疼痛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对于缓解颈肩腰腿痛症状有一定疗效。

【关键词】低频治疗仪;颈肩腰腿痛;缓解【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0.137.02有关研究发现,适当的活动和理疗可以促进软组织的损伤修复,通过低电压,小电流来进行物理治疗,能够在局部加快组织的血流速度,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和水肿的消散,提高痛域,且无创无痛,安全性较高[1],低频治疗仪利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进行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颈肩腰腿痛,本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纳入到本次研究对象当中,随机抽取60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其余60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所选病例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予以支持的态度。

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在23~7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39.45±12.71)岁,颈肩腰腿痛病程在1-6年之间,病程均值为(2.71±1.14)年;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在22-77岁之间,年龄均值为(40.78±12.63)岁,病程在1~6年之间,病程均值为(2.68±1.23)年。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通常由遭受严重创伤事件引起。

它表现为持久的恐惧、回忆和压力反应,对患者的社交、职业和个人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许多不同的治疗方法被尝试,其中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然而,近年来,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被引入,被认为可能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辅助治疗具有潜在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辅助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1.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的原理和应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是一种基于低频电磁场技术的物理治疗设备。

它通过产生低频电磁场穿透患者的皮肤和组织,对病灶进行治疗。

低频电磁场通过激活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以及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等。

这种治疗方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病痛和药物依赖等。

2.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中的理论基础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系统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研究表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大脑中存在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与压力反应相关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通过产生低频电磁场刺激患者的大脑,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

3.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的临床研究目前,关于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但已经有一些研究结果显示了其潜在的治疗效果。

一项小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了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

研究纳入了一组受到严重创伤事件影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的几周内,治疗组的症状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跌打损伤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跌打损伤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跌打损伤的辅助治疗效果评估引言:跌打损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其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淤血和功能受限。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冷敷、热敷、理疗和药物治疗等。

然而,这些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有限,往往需要较长的康复期,给患者带来不便。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具有简便、非侵入性、无副作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文将对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跌打损伤辅助治疗中的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

观察组患者接受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辅助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方法,包括冷敷、热敷、理疗和药物治疗等。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记录症状和体征,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后,疼痛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肿胀和淤血减轻的程度更为显著。

观察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讨论: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跌打损伤的辅助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的效果。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通过产生低频电磁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加速损伤组织修复。

此外,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还具有抗炎、抗菌和促进细胞再生等作用,有助于缓解跌打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具有治疗过程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康复周期,提高了康复效果。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某些偏差。

其次,只观察了患者的短期疗效,对于长期治疗效果和不同程度跌打损伤的疗效差异未能进行深入研究。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进行长期随访观察,以进一步评估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不同程度跌打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对跌打损伤的辅助治疗有显著的效果,能够缩短疼痛缓解时间,减轻肿胀和淤血,促进功能恢复。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引言慢性疼痛是一种持续存在,并持续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疼痛感觉。

慢性疼痛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目前,针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的原理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通过产生低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慢性疼痛的目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效应:低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组织供氧供血,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组织修复。

2. 神经调节:低频电磁场作用于神经细胞时,可以影响神经传导和兴奋性,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达到镇痛的效果。

3. 网络效应:低频电磁场通过改善细胞间的通讯和信号传导,调节细胞内外环境,增强体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从而缓解疼痛症状。

二、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1.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表明,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可以通过改善椎间盘的代谢和修复,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轻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研究发现,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可以提高关节血液循环,促进关节修复,减轻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3.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造成骨折和慢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体中。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可以促进骨骼再生和骨密度的增加,减轻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症状。

4. 神经病疼痛:神经病疼痛是慢性疼痛的一种类型,常常由神经损伤引起。

低频电磁综合治疗机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作用,减少炎症反应和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神经病疼痛的症状。

5. 伤口痛:伤口痛是手术或创伤后常见的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

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康复的临床分析

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康复的临床分析
158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Vol. 11, No.19
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促进人工流产术后康复的临床分析
毛晓芸 吴丽莉
【摘要】目的 观察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促进人流术后康复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 例因早孕妊娠行无痛性人工流产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100 例,观察组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术后立即使用低频脉冲治疗
察 组(33.07±8.97) 天 与 对 照 组(36.36±13.05) 天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意义(t=2.12,P < 0.05)。(5)术后月经情况 :观察组恢复正常 94
人,正常率为 94% 高于对照组 88%(88 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12,P > 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后立即使用低频脉冲治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clinical effect of low-frequency pulse therapy instrument for promoting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of abortion. Methods 200 patients with painless abortion due to early pregnanc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underwent painless artificial abortion. Immediately after operation, low-frequency pulse therapy instrument was used for rehabilit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underwent painless artificial abortion. The postoperative uterine contraction pain, postoperative vaginal bleeding time, postoperative menstru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menstrual volum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1) Postoperative uterine contr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scores were immediately assessed after awake: (3.67±1.50)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70±1.7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30, P > 0.05); 10 minutes after wak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score was (2.63±1.28) poi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3.01±1.10)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1.51, P > 0.05); 30 minutes after wak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score was (1.55±0.67) point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2.26±1.03)

护理干预联合中低频脉冲刺激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联合中低频脉冲刺激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联合中低频脉冲刺激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联合中低频脉冲刺激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12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干预方法,实验组在一般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使用中低频脉冲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缓解乳房胀痛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乳房胀痛缓解的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患者乳房胀痛缓解的有效率为8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使用护理干预联合中低频脉冲刺激治疗产后乳房胀痛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有利于促进产后乳房胀痛的缓解,安全性好,使用方便,值得产科病房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护理;中低频脉冲刺激;乳房胀痛;临床效果产妇分娩后乳房胀痛是因为产后哺乳延迟或者是没有立刻排空乳房,造成乳腺管不通而形成的硬结,使产妇感觉到乳房的胀痛,触摸乳房有坚硬感,并且有明显的触痛。

如果不及时治疗产后乳房胀痛,则会引起乳腺炎以及母乳喂养中断等。

所以要给予产妇适当的护理干预,例如热敷、按摩、哺乳后挤奶等措施,减少产妇的乳房胀痛,为其增加舒适感。

此方法虽然能够减轻一定的胀痛,但是也存在一些不便。

为了更好地探讨护理干预联合中低频脉冲刺激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本文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后乳房胀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年龄最小的23岁,年龄最大的36岁,平均年龄27.8岁。

所有选入研究的对象都为自然分娩后乳房胀痛的产妇,没有严重的产科并发症以及心身疾病,乳房肿块数量为3个及以上,乳汁呈现点滴状,产妇知情并同意治疗。

两组产妇年龄、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每日吸吮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024年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范文

《2024年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范文

《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疗效观察》篇一一、引言围绝经期是女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女性常常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其中胸肋关节疼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由于缺乏明确的生理和病理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往往无法完全缓解患者的不适。

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XX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患者,共计XX人,年龄在45-55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为胸肋关节疼痛,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

具体操作如下:首先使用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仪对患处进行电磁场治疗,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每日1次。

随后采用理筋手法对患处进行按摩、揉捏等操作,每次治疗时间为20分钟,每日1次。

3. 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进行评分。

同时记录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三、结果1. 疼痛程度评估治疗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围绝经期女性胸肋关节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2. 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经过低频脉冲电磁场结合理筋手法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良好,其中治愈率达到XX%,总有效率达到XX%。

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四、讨论低频脉冲电磁场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产生低频电磁场作用于人体组织,具有消炎、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

理筋手法则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按摩、揉捏等操作缓解肌肉紧张、舒筋活络。

本研究将两种治疗方法相结合,通过低频脉冲电磁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通过理筋手法缓解肌肉紧张,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缓解胸肋关节疼痛的目的。

中、低频脉冲治疗对促进产后恢复的效果观察

中、低频脉冲治疗对促进产后恢复的效果观察

中、低频脉冲治疗对促进产后恢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促进产妇提前泌乳和增加泌乳量、减少产后尿潴留发生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方法:随机选择200例为试验组。

在产后返回病房后,产后4小时开始,应用中低频脉冲综合治疗仪,对相应部位进行不少于20分钟电刺激,每日治疗2次,连续治疗6次以内。

进行催乳,促进产后排尿和子宫复旧;其原理是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中、低频脉冲刺激,调节人体内环境,并对人体局部产生物理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另随机选择200例为对照组。

使用采用传统的食物和药物进行催乳,促进子宫复旧,促进产后排尿。

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乳汁分泌量增加,减轻乳块瘀积,产后尿潴留及术后肠胀气发生率降低,子宫复旧好,产后24小时内的出血量明显减少。

结论:中低频脉冲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用于促进产后恢复疗效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经济实惠。

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产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产后康复乳汁分泌子宫复旧中低频脉冲治疗方法能针对女性产后在身体主要器官的变化,进行生殖器官(子宫、阴道、盆底)复旧治疗、产后催乳、消除乳汁瘀积、预防产后潴留、预防术后肠胀气和产后便秘,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解决女性因产后身体机能变化带来的痛苦,从而提高产后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7年5月~2008年4月随机选择200例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使用中低频脉冲康复治疗仪促进产后恢复,进行临床观察为试验组,其中152例为自然分娩,48例为剖宫产;另外随机选择200例在同期分娩的产妇,其中157例为自然分娩,43例为剖宫产;采用传统的食物和药物促进产后恢复,进行临床观察为对照组。

试验组及观察组产妇年龄19~39岁,初产,单胎,活产,正常产妇。

孕周在37~41周。

无严重产科并发症及全身性疾病。

方法:分组观察比较中低频脉冲康复治疗后顺产产妇24小时出血量;分组观察比较中低频脉冲康复治疗后产妇乳汁分泌的迟早及乳房肿胀发生率;分组比较中低频脉冲治疗后手术后肠胀气、顺产后便秘的发生率:分组比较中低频脉冲康复治疗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低频电磁脉冲治疗仪临床试验糖尿病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单位:北京博纳西亚科技有限公司参芪降糖胶囊临床试验统计分析报告五〇五药业有限公司第 2 页共 37 页本文中用到的缩写及统计量(英文)说明CI Confidence Interval 可信区间FAS Full Analysis Set全分析集Max maximum最大值Md(Q3-Q1) Median(3rd quartile- 1st quartile)中位数 (四分位数间距)Mean Mean均数Min minimum最小值PPS Per Protocol Set符合方案集SD standard deviation标准差SS Safety Set安全性数据集研究目的评价中低频电磁脉冲治疗仪治疗糖尿病(气阴亏虚证)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1.1总体设计随机、自身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1.2样本含量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要求,计划入选目标病例各100例。

配备相应数目及编号的试验仪器。

其中,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和内蒙古中蒙医医院各入选50例。

1.3研究周期所有受试者入组后共需完成90天的治疗。

评价指标1.4有效性评价指标中医症候综合疗效中医症候单项疗效疗效性实验指标:空腹血糖、尿糖、血脂、血液流变学。

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临床痊愈: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侯积分减少≥90%。

(2)显效: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

(3)有效: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

(4)无效: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不足30%。

中医单项症状或体征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控制:主要症状或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单项症状积分为0。

(2)进步:主要症状或体征改善,单项症状积分降低但不为0。

(3)无效:单项症状积分无变化1.5安全评价指标不良事件;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心电图。

统计分析数据集1.6全分析数据集(FAS)根据意向性分析(ITT)的基本原则,将所有随机化入组、并有一次以上用药记录和有效性评价的受试者纳入全分析集。

全分析集是本研究的主要有效性评价人群。

1.7符合方案数据集(PPS)符合方案集包括所有完成方案规定的治疗或没有严重违反试验方案的受试者。

PPS是本次研究疗效评价的次要评价人群。

1.8安全性数据集(SS)安全性数据集定义为至少接受一次药物治疗的受试者。

SS是本次研究安全性评价的主要数据集。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SAS 9.1进行统计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特别说明的除外)。

定量指标的描述将计算均数、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四分位间距。

分类指标的描述用各类的例数及百分数。

对中医症候总积分基线、治疗30天后、治疗60天后、治疗90天后及治疗后相对基线变化进行描述,计算例数、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最小值、最大值,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计算治疗90天后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及百分比。

分别计算治疗90天后,中医症候单项症状临床控制、进步、无效的例数及百分比。

对血糖基线、治疗30天后、治疗60天后、治疗90天后及治疗后相对基线变化进行描述,计算例数、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最小值、最大值,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对疗效性实验室指标(血脂、血流变学)以治疗前后交叉表(根据正常值范围或研究者对临床意义的判断)的形式列出所有完成的检查项目及描述性统计量;治疗后出现异常的检查项目将以清单形式列出并附治疗前测定值(基线)。

对生命体征基线、治疗30天后、治疗60天后、治疗90天后及治疗后相对基线变化进行描述,计算例数、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最小值、最大值。

对实验室检查、心电图以治疗前后交叉表(根据正常值范围或研究者对临床意义的判断)的形式列出所有完成的检查项目及描述性统计量;治疗后出现异常的检查项目将以清单形式列出并附治疗前测定值(基线)。

主要分析结果概要FAS结果:中医症候总积分治疗90天相对基线平均下降7.29分,前后配对t检验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中医症候综合疗效,治疗90天后,临床控制1%,显效17%,有效74%,无效8%,愈显率(临床控制+显效)为18%,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为92%。

详见表5 ,PP结果与FAS结果相似。

FAS结果:血糖水平分治疗90天相对基线平均下降1.59mmol/L,前后配对t检验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7。

PP结果与FAS结果相似。

统计分析结果受试者完成情况分布表1 受试者完成情况分布中心入选FAS PPS SS1 50 50 48 502 50 50 50 50合计100 100 98 100备注:1中心18号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每天使用试验仪器),不入PPS集;1中心45号受试者依从性差(未每天使用试验仪器),不入PPS集。

(一)基线部分表2 一般信息项目结果性别男 63( 63.00%)女 37( 37.00%)合计 100年龄(岁)N (Missing) 100(0)Mean (SD) 53.99(8.03)Min,Max 37,70Md (Q3-Q1) 53.00(12.00)婚姻已婚 98(100.00%)未婚 0( 0.00%)合计 98Missing 2民族汉族 88( 88.00%)其他 12( 12.00%)合计 100病程(月)N (Missing) 100(0)Mean (SD) 42.27(31.00)Min,Max 12,240Md (Q3-Q1) 36.00(27.50)表3 其他情况项目结果现病史无 0( 0.00%)有 100(100.00%)合计 100既往史及家族史无 96( 96.00%)有 4( 4.00%)合计 100过敏史项目结果无 96( 96.97%)有 3( 3.03%)合计 99Missing 1入选时糖尿病用药情况无 22( 22.00%)有 78( 78.00%)合计 100入选时合并其他疾病否 92( 98.92%)是 1( 1.08%)合计 93Missing 7入选时合并用药情况无 89( 96.74%)有 3( 3.26%)合计 92Missing 8 (二)疗效部分中医症候疗效表4 中医症候总积分变化情况FAS PP中医症候总积分结果结果基线N (Missing) 100(0) 98(0) Mean (SD) 13.70(4.42) 13.66(4.45) Min,Max 6,26 6,26 Md (Q3-Q1) 13.00(6.00) 12.50(6.00) 治疗30天后N (Missing) 100(0) 98(0) Mean (SD) 11.47(3.63) 11.45(3.67) Min,Max 4,21 4,21 Md (Q3-Q1) 11.50(5.00) 11.00(5.00) 治疗3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98(0) Mean (SD) -2.23(1.78) -2.21(1.79) Min,Max -8,0 -8,0 Md (Q3-Q1) -2.00(2.50) -2.00(2.00) 配对t检验(P)-12.53(<.0001) -12.25(<.0001) 治疗60天后N (Missing) 100(0) 98(0) Mean (SD) 8.76(2.88) 8.72(2.89) Min,Max 2,17 2,17 Md (Q3-Q1) 9.00(4.00) 9.00(4.00) 治疗6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98(0)FAS PP中医症候总积分结果结果Mean (SD) -4.94(2.95) -4.94(2.98)Min,Max -14,3 -14,3Md (Q3-Q1) -5.00(4.00) -5.00(4.00)配对t检验(P)-16.74(<.0001) -16.40(<.0001)治疗90天后N (Missing) 100(0) 98(0)Mean (SD) 6.41(2.63) 6.39(2.65)Min,Max 0,13 0,13Md (Q3-Q1) 7.00(4.00) 6.50(4.00)治疗9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98(0)Mean (SD) -7.29(3.96) -7.28(3.99)Min,Max -19,0 -19,0Md (Q3-Q1) -6.00(4.00) -6.00(4.00)配对t检验(P)-18.42(<.0001) -18.07(<.0001)表5 疗后中医症候疗效FAS PP项目结果结果综合疗效临床控制 1( 1.00%) 1( 1.02%) 显效 17( 17.00%) 17( 17.35%) 有效 74( 74.00%) 72( 73.47%) 无效 8( 8.00%) 8( 8.16%) 合计 100 98 愈显率临床控制+显效 18( 18.00%) 18( 18.37%) 有效+无效 82( 82.00%) 80( 81.63%) 合计 100 98 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 92( 92.00%) 90( 91.84%) 无效 8( 8.00%) 8( 8.16%) 合计 100 98中医症候单项疗效表6 疗后中医症候单项症状疗效FAS PP项目结果结果口渴多饮临床控制 15( 15.00%) 15( 15.31%) 进步 51( 51.00%) 49( 50.00%) 无效 34( 34.00%) 34( 34.69%) 合计 100 98 倦怠乏力临床控制 19( 19.59%) 19( 20.00%) 进步 44( 45.36%) 43( 45.26%) 无效 34( 35.05%) 33( 34.74%)项目结果结果合计 97 95 腰膝酸软临床控制 35( 38.46%) 35( 39.33%) 进步 31( 34.07%) 29( 32.58%) 无效 25( 27.47%) 25( 28.09%) 合计 91 89 气短懒言临床控制 36( 40.00%) 36( 40.45%) 进步 34( 37.78%) 34( 38.20%) 无效 20( 22.22%) 19( 21.35%) 合计 90 89 夜尿频多临床控制 31( 32.29%) 30( 31.91%) 进步 44( 45.83%) 43( 45.74%) 无效 21( 21.88%) 21( 22.34%) 合计 96 94 头晕耳鸣临床控制 45( 57.69%) 44( 57.89%) 进步 17( 21.79%) 16( 21.05%) 无效 16( 20.51%) 16( 21.05%) 合计 78 76 备注:只统计疗前有症状患者血糖疗效分析表7 血糖水平治疗前后变化FAS PP血糖(mmol/L) 结果结果基线N (Missing) 100(0) 98(0) Mean (SD) 8.21(2.90) 8.24(2.91) Min,Max 3.3,16.34 3.3,16.34 Md (Q3-Q1) 7.84(3.11) 7.84(3.22) 治疗30天后N (Missing) 100(0) 98(0) Mean (SD) 7.63(2.74) 7.67(2.75) Min,Max 3.5,17.38 3.5,17.38 Md (Q3-Q1) 7.29(3.38) 7.31(3.38) 治疗3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98(0) Mean (SD) -0.59(2.38) -0.57(2.37) Min,Max -8.49,7.2 -8.49,7.2 Md (Q3-Q1) -0.30(1.85) -0.30(1.80) 配对t检验(P)-2.47(0.0153) -2.36(0.0205) 治疗60天后N (Missing) 99(1) 97(1) Mean (SD) 7.19(2.08) 7.22(2.09) Min,Max 3.2,15.92 3.2,15.92 Md (Q3-Q1) 7.00(2.70) 7.00(2.60)血糖(mmol/L) 结果结果治疗60天后-基线N (Missing) 99(1) 97(1)Mean (SD) -1.03(2.22) -1.02(2.21)Min,Max -9.92,5.8 -9.92,5.8Md (Q3-Q1) -0.64(1.80) -0.64(1.65)配对t检验(P)-4.62(<.0001) -4.53(<.0001)治疗90天后N (Missing) 98(2) 96(2)Mean (SD) 6.70(2.07) 6.73(2.08)Min,Max 3.5,14.49 3.5,14.49Md (Q3-Q1) 6.57(2.90) 6.65(2.92)治疗90天后-基线N (Missing) 98(2) 96(2)Mean (SD) -1.59(2.25) -1.58(2.26)Min,Max -9.63,1.42 -9.63,1.42Md (Q3-Q1) -0.99(2.10) -0.99(2.11)配对t检验(P)-7.01(<.0001) -6.87(<.0001)血脂表8.1.1 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68( 89.5%) 10( 43.5%) 1(100.0%) 79( 79.0%) 异常5( 6.6%) 13( 56.5%) 0( 0.0%) 18( 18.0%) 未查3( 3.9%) 0( 0.0%) 0( 0.0%) 3( 3.0%) 小计 76 23 1 100表8.1.2 治疗前后血脂(总胆固醇)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66( 89.2%) 10( 43.5%) 1(100.0%) 77( 78.6%) 异常5( 6.8%) 13( 56.5%) 0( 0.0%) 18( 18.4%) 未查3( 4.1%) 0( 0.0%) 0( 0.0%) 3( 3.1%) 小计 74 23 1 98表8.2.1 治疗前后血脂(甘油三脂)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67( 87.0%) 12( 57.1%) 2(100.0%) 81( 81.0%) 异常7( 9.1%) 9( 42.9%) 0( 0.0%) 16( 16.0%) 未查3( 3.9%) 0( 0.0%) 0( 0.0%) 3( 3.0%) 小计 77 21 2 100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表8.2.2 治疗前后血脂(甘油三脂)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65( 86.7%) 12( 57.1%) 2(100.0%) 79( 80.6%) 异常7( 9.3%) 9( 42.9%) 0( 0.0%) 16( 16.3%) 未查3( 4.0%) 0( 0.0%) 0( 0.0%) 3( 3.1%) 小计 75 21 2 98表8.3.1 治疗前后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73( 86.9%) 10( 71.4%) 2(100.0%) 85( 85.0%) 异常6( 7.1%) 4( 28.6%) 0( 0.0%) 10( 10.0%) 未查5( 6.0%) 0( 0.0%) 0( 0.0%) 5( 5.0%) 小计 84 14 2 100表8.3.2 治疗前后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71( 86.6%) 10( 71.4%) 2(100.0%) 83( 84.7%) 异常6( 7.3%) 4( 28.6%) 0( 0.0%) 10( 10.2%) 未查5( 6.1%) 0( 0.0%) 0( 0.0%) 5( 5.1%) 小计 82 14 2 98表8.4.1 治疗前后血脂(高密度脂蛋白)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69( 85.2%) 7( 41.2%) 1( 50.0%) 77( 77.0%) 异常9( 11.1%) 10( 58.8%) 1( 50.0%) 20( 20.0%) 未查3( 3.7%) 0( 0.0%) 0( 0.0%) 3( 3.0%) 小计 81 17 2 100表8.4.2 治疗前后血脂(高密度脂蛋白)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67( 84.8%) 7( 41.2%) 1( 50.0%) 75( 76.5%) 异常9( 11.4%) 10( 58.8%) 1( 50.0%) 20( 20.4%) 未查3( 3.8%) 0( 0.0%) 0( 0.0%) 3( 3.1%) 小计 79 17 2 98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血流变表9.1.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89( 90.8%) 2(100.0%) 0( 0.0%) 91( 91.0%) 异常6( 6.1%) 0( 0.0%) 0( 0.0%) 6( 6.0%) 未查3( 3.1%) 0( 0.0%) 0( 0.0%) 3( 3.0%) 小计 98 2 0 100表9.1.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87( 90.6%) 2(100.0%) 0( 0.0%) 89( 90.8%) 异常6( 6.3%) 0( 0.0%) 0( 0.0%) 6( 6.1%) 未查3( 3.1%) 0( 0.0%) 0( 0.0%) 3( 3.1%) 小计 96 2 0 98表9.2.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76( 86.4%) 10( 83.3%) 0( 0.0%) 86( 86.0%) 异常9( 10.2%) 2( 16.7%) 0( 0.0%) 11( 11.0%) 未查3( 3.4%) 0( 0.0%) 0( 0.0%) 3( 3.0%) 小计 88 12 0 100表9.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压积)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74( 86.0%) 10( 83.3%) 0( 0.0%) 84( 85.7%) 异常9( 10.5%) 2( 16.7%) 0( 0.0%) 11( 11.2%) 未查3( 3.5%) 0( 0.0%) 0( 0.0%) 3( 3.1%) 小计 86 12 0 98表9.3.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91( 96.8%) 3( 60.0%) 0( 0.0%) 94( 94.0%) 异常1( 1.1%) 2( 40.0%) 0( 0.0%) 3( 3.0%)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未查2( 2.1%) 0( 0.0%) 1(100.0%) 3( 3.0%) 小计 94 5 1 100表9.3.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89( 96.7%) 3( 60.0%) 0( 0.0%) 92( 93.9%) 异常1( 1.1%) 2( 40.0%) 0( 0.0%) 3( 3.1%) 未查2( 2.2%) 0( 0.0%) 1(100.0%) 3( 3.1%) 小计 92 5 1 98表9.4.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沉)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34( 85.0%) 6( 60.0%) 0( 0.0%) 40( 40.0%) 异常5( 12.5%) 3( 30.0%) 0( 0.0%) 8( 8.0%) 未查1( 2.5%) 1( 10.0%) 50(100.0%) 52( 52.0%) 小计 40 10 50 100表9.4.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沉)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32( 84.2%) 6( 60.0%) 0( 0.0%) 38( 38.8%) 异常5( 13.2%) 3( 30.0%) 0( 0.0%) 8( 8.2%) 未查1( 2.6%) 1( 10.0%) 50(100.0%) 52( 53.1%) 小计 38 10 50 98表9.5.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9( 40.9%) 14( 50.0%) 0( 0.0%) 23( 23.0%) 异常13( 59.1%) 12( 42.9%) 0( 0.0%) 25( 25.0%) 未查0( 0.0%) 2( 7.1%) 50(100.0%) 52( 52.0%) 小计 22 28 50 100表9.5.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9( 40.9%) 13( 50.0%) 0( 0.0%) 22( 22.4%) 异常13( 59.1%) 11( 42.3%) 0( 0.0%) 24( 24.5%)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未查0( 0.0%) 2( 7.7%) 50(100.0%) 52( 53.1%) 小计 22 26 50 98表9.6.1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结果的变化(FAS)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41( 91.1%) 3( 60.0%) 0( 0.0%) 44( 44.0%) 异常2( 4.4%) 2( 40.0%) 0( 0.0%) 4( 4.0%) 未查2( 4.4%) 0( 0.0%) 50(100.0%) 52( 52.0%) 小计 45 5 50 100表9.6.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结果的变化(PP)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39( 90.7%) 3( 60.0%) 0( 0.0%) 42( 42.9%) 异常2( 4.7%) 2( 40.0%) 0( 0.0%) 4( 4.1%) 未查2( 4.7%) 0( 0.0%) 50(100.0%) 52( 53.1%) 小计 43 5 50 98(三)安全性部分表10.1 体格检查(身高(cm))变化情况(ss)身高(cm) 结果基线N (Missing) 100(0)Mean (SD) 168.62(7.62)Min,Max 153,184Md (Q3-Q1) 170.00(13.00)治疗30天后N (Missing) 100(0)Mean (SD) 168.17(9.24)Min,Max 116.2,184Md (Q3-Q1) 170.00(13.00)治疗3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Mean (SD) -0.45(4.59)Min,Max -45.8,2Md (Q3-Q1) 0.00(0.00)配对t检验(P)-0.98(0.3311)治疗60天后N (Missing) 100(0)Mean (SD) 168.64(7.62)Min,Max 153,184Md (Q3-Q1) 170.00(13.00)治疗6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2(0.20) Min,Max 0,2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 1.00(0.3197) 治疗9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168.57(7.65) Min,Max 153,184 Md (Q3-Q1) 170.00(13.00) 治疗9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5(0.36) Min,Max -3,0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1.39(0.1667)表10.2 体格检查(体重(kg))变化情况(ss)体重(kg) 结果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71.29(9.74) Min,Max 45,98 Md (Q3-Q1) 71.00(13.00) 治疗3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71.11(9.44) Min,Max 45,98 Md (Q3-Q1) 71.00(13.00) 治疗3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18(2.04) Min,Max -18,5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0.88(0.3787) 治疗6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71.04(9.31) Min,Max 45,97 Md (Q3-Q1) 71.00(13.00) 治疗6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25(2.37) Min,Max -21,5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1.06(0.2933) 治疗9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70.84(9.23) Min,Max 45,97Md (Q3-Q1) 71.00(13.00) 治疗9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45(2.37) Min,Max -21,5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1.90(0.0607)表10.3 体格检查(呼吸(次/分))变化情况(ss) 呼吸(次/分) 结果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17.89(1.24) Min,Max 14,20 Md (Q3-Q1) 17.00(2.00) 治疗3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17.93(1.31) Min,Max 14,21 Md (Q3-Q1) 18.00(2.00) 治疗3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4(0.75) Min,Max -2,3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0.53(0.5955) 治疗6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17.87(1.35) Min,Max 15,21 Md (Q3-Q1) 18.00(2.00) 治疗6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2(0.80) Min,Max -2,2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0.25(0.8040) 治疗9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17.83(1.38) Min,Max 14,21 Md (Q3-Q1) 17.00(2.00) 治疗9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6(0.75) Min,Max -3,1 Md (Q3-Q1) 0.00(0.00) 配对t检验(P)-0.80(0.4254)表10.4 体格检查(体温(℃))变化情况(ss)体温(℃) 结果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36.21(0.39) Min,Max 35,36.9 Md (Q3-Q1) 36.20(0.30) 治疗3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36.22(0.33) Min,Max 35,36.9 Md (Q3-Q1) 36.20(0.30) 治疗3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1(0.25) Min,Max -0.6,1.1 Md (Q3-Q1) 0.00(0.20) 配对t检验(P)0.20(0.8406) 治疗6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36.24(0.33) Min,Max 35,36.9 Md (Q3-Q1) 36.25(0.20) 治疗6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2(0.31) Min,Max -1,1.2 Md (Q3-Q1) 0.00(0.20) 配对t检验(P)0.70(0.4854) 治疗90天后N (Missing) 100(0) Mean (SD) 36.24(0.33) Min,Max 35,37 Md (Q3-Q1) 36.20(0.20) 治疗90天后-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0.03(0.31) Min,Max -1,1.7 Md (Q3-Q1) 0.00(0.20) 配对t检验(P)0.93(0.3531)表10.5 体格检查(心率(次/分))变化情况(ss) 心率(次/分) 结果基线N (Missing) 100(0) Mean (SD) 69.77(9.00) Min,Max 54,96 Md (Q3-Q1) 69.00(14.00) 治疗30天后N (Missing) 97(3) Mean (SD) 69.47(9.64)心率(次/分) 结果Min,Max 20,92Md (Q3-Q1) 70.00(13.00)治疗30天后-基线N (Missing) 97(3)Mean (SD) -0.40(6.48)Min,Max -52,17Md (Q3-Q1) 0.00(3.00)配对t检验(P)-0.61(0.5426)治疗60天后N (Missing) 97(3)Mean (SD) 69.19(10.62)Min,Max 20,96Md (Q3-Q1) 70.00(10.00)治疗60天后-基线N (Missing) 97(3)Mean (SD) -0.69(8.35)Min,Max -50,18Md (Q3-Q1) 0.00(4.00)配对t检验(P)-0.81(0.4174)治疗90天后N (Missing) 98(2)Mean (SD) 69.93(8.10)Min,Max 50,100Md (Q3-Q1) 70.00(11.00)治疗90天后-基线N (Missing) 98(2)Mean (SD) -0.06(5.36)Min,Max -15,20Md (Q3-Q1) 0.00(4.00)配对t检验(P)-0.11(0.9102)表10.6 体格检查(心律)变化情况(ss)治疗前治疗后齐不齐其他小计治疗30天后齐93( 98.9%) 1(100.0%) 1( 20.0%) 95( 95.0%) 不齐0( 0.0%) 0( 0.0%) 0( 0.0%) 0( 0.0%) 其他1( 1.1%) 0( 0.0%) 4( 80.0%) 5( 5.0%) 小计 94 1 5 100治疗60天后齐94(100.0%) 1(100.0%) 1( 20.0%) 96( 96.0%) 不齐0( 0.0%) 0( 0.0%) 0( 0.0%) 0( 0.0%) 其他0( 0.0%) 0( 0.0%) 4( 80.0%) 4( 4.0%) 小计 94 1 5 100治疗90天后齐91( 96.8%) 1(100.0%) 1( 20.0%) 93( 93.0%) 不齐1( 1.1%) 0( 0.0%) 1( 20.0%) 2( 2.0%)治疗后齐不齐其他小计其他2( 2.1%) 0( 0.0%) 3( 60.0%) 5( 5.0%) 小计 94 1 5 100表11.1 治疗前后血常规(红细胞)结果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93( 98.9%) 2( 50.0%) 2(100.0%) 97( 97.0%) 异常0( 0.0%) 2( 50.0%) 0( 0.0%) 2( 2.0%) 未查1( 1.1%) 0( 0.0%) 0( 0.0%) 1( 1.0%) 小计 94 4 2 100表11.2 治疗前后血常规(白细胞)结果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89( 97.8%) 5( 62.5%) 1(100.0%) 95( 95.0%) 异常1( 1.1%) 3( 37.5%) 0( 0.0%) 4( 4.0%) 未查1( 1.1%) 0( 0.0%) 0( 0.0%) 1( 1.0%) 小计 91 8 1 100表11.3 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红蛋白)结果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82( 97.6%) 10( 66.7%) 1(100.0%) 93( 93.0%) 异常1( 1.2%) 5( 33.3%) 0( 0.0%) 6( 6.0%) 未查1( 1.2%) 0( 0.0%) 0( 0.0%) 1( 1.0%) 小计 84 15 1 100表11.4 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结果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90( 93.8%) 1( 33.3%) 1(100.0%) 92( 92.0%) 异常5( 5.2%) 2( 66.7%) 0( 0.0%) 7( 7.0%) 未查1( 1.0%) 0( 0.0%) 0( 0.0%) 1( 1.0%) 小计 96 3 1 100表11.5 治疗前后尿常规结果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48( 85.7%) 21( 60.0%) 4( 44.4%) 73( 73.0%) 异常4( 7.1%) 14( 40.0%) 1( 11.1%) 19( 19.0%)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未查4( 7.1%) 0( 0.0%) 4( 44.4%) 8( 8.0%)小计 56 35 9 100表11.6 治疗前后便常规结果的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正常异常未查小计治疗90天后正常78( 89.7%) 0( 0.0%) 5( 38.5%) 83( 83.0%)异常0( 0.0%) 0( 0.0%) 0( 0.0%) 0( 0.0%)未查9( 10.3%) 0( 0.0%) 8( 61.5%) 17( 17.0%)小计 87 0 13 100表12 不良事件项目结果不良事件无 100(100.00%)有 0( 0.00%)合计 100表13 合并用药项目结果合并用药无 95( 95.00%)有 5( 5.00%)合计 100表14 入选时糖尿病用药情况清单中心药物编号序号商品名或通用名每日剂量用药后情况备注1 1 治疗药物1 诺和锐早12 晚16 早餐前8.3mmol/l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0mg tid 血糖控制基本平稳3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血糖控制较平稳5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空腹血糖8-9mmhg/l餐后10-12mmhg/l6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之间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之间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之间10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tid血糖控制平稳11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1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二次血糖控制平稳13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空腹血糖控制在10-11mmol/l之间餐后12-1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15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中心药物编号序号商品名或通用名每日剂量用药后情况备注16 治疗药物1 格列齐特1片 qd 血糖控制平稳治疗药物2 二甲双胍0.25g tid17 治疗药物1 诺和灵30 早10u、晚15u 空腹血糖5.8-7.3mmol/l1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缓释片0.5mg 一日二次血糖平稳正常范围1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mg 日三次口服血糖在5-7mmol/l20 治疗药物1 拜糖平50mg 日二次口病情平稳空腹血糖5.0-6mmol/l服21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2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片0.5mg tid po 血糖控制5-7.5mmol/l之间23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空腹血糖4-9mmol/l餐后12-17mmol/l24 治疗药物1 诺和龙 0.25g血糖控制平稳一日三次空腹血糖 5.6-6mmol/l25 治疗药物1 拜糖平片50mg 日2次口服2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基本平稳2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之间2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次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之间29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g日三次空腹血糖5.8mmol/l30 治疗药物1 拜糖平50mg tid 空腹血糖5-8mmol/l餐后11-14mmol/l31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空腹血糖5-10mmol/l餐后10-16mmol/l3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空腹血糖4-7mmol/l 餐后血糖8-15mmol/l33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一日三次3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空腹血糖7-9mmol/l餐后12-14mmol/l35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一日三次3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05mg 一日三血糖控制平稳次3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38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3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血糖控制平稳40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41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一日二次空腹血糖波动于8-9mmol/l42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43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44 治疗药物1 诺和龙片0.25g 一日三次口服血糖控制在7-11mmol/l之间45 治疗药物1 诺和锐30R 早12u 中10u 晚12u4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11-15mmol/l4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 tid 空腹血糖4-7mmol/l餐后12-15mmol/l48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次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49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空腹血糖9-10mmol/l餐后血糖11-13mmol/50 治疗药物1 阿卡波糖50mg tid 餐前血糖可控制在正常范围餐后13-15mmo2 51 治疗药物1 诺和灵30R 早12u,晚12u52 治疗药物1 诺和灵30R 早8u 晚8u55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5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mg bid58 治疗药物1 胰岛素42u59 治疗药物1 胰岛素40u60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563 治疗药物1 格利奎酮60mg6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565 治疗药物1 诺和龙2mg66 治疗药物1 二甲双呱2片 3次/日6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肠溶片2片 3次69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70 治疗药物1 胰岛素28u72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573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肠溶片2片 3次7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0mg7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肠溶片2片日3次空腹血糖8.5-9mmol/L81 治疗药物1 诺和龙血糖及症状控制不佳8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2片血糖维持在7-11mmol左右8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5mg8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胶囊6粒8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2片 3次/日91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92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95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mg bid9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5100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2粒 3次表15 入选时合并用药情况清单中心药物编号序号商品名或通用名每日剂量用药原因备注1 6 合并用药1 阿司匹林片75mg/日高粘血症17 合并用药1 拜阿司匹林100mg 高粘血症20 合并用药1 拜阿司匹林片100mg 高粘血症表16 治疗结束时糖尿病用药情况清单中心药物编号序号商品名或通用名每日剂量用药后情况备注1 1 治疗药物1 诺和锐早12 晚16 空血糖7-8mmol/l餐后10-11mmol/l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0mg tid3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 tid 血糖控制平稳5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空腹血糖7-8mmhg/l餐后血糖9-10mmol/l6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空腹血糖在5.3-7.2mmol/l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次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之间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之间10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11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 tid 血糖控制平稳1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二次血糖控制平稳13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空腹血糖7-8mmol/l的餐后9-10mol/l1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 tid15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16 治疗药物1 格列齐特1片 qd 血糖控制平稳治疗药物2 二甲双胍0.25 tid17 治疗药物1 诺和灵 30r 早10u 晚15u 空腹血糖5.8-7.2mmol/l1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缓释片0.5mg 一日二次1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 tid qd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20 治疗药物1 拜糖平片50mg 日二次口病情平稳空腹血糖5-6mmol/l服21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一日三次2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片0.5mg tid po23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24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三次25 治疗药物1 拜糖平片50mg 日二次口服2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2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次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之间2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次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之间2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一日三次30 治疗药物1 拜糖平50mg tid 血糖控制基本稳定31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 tid 血糖可控制在正常范围3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血糖可控制在正常范围33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3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tid 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8-10mmol/l病情稳定35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g 日三次口服3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 一日三次3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38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 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3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一日3次40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mg 一日二次41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42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25g tid 血糖控制平稳43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g一日三次血糖控制平稳44 治疗药物1 诺和龙片0.25g日3次口服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45 治疗药物1 诺和锐30R 早12u 中10u 晚12u4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btid 血糖控制基本稳定47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25tid 血糖控制稳定48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次 tid 血糖控制在5-7mmol/l之间49 治疗药物1 诺和龙0.25mg tid 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50mg tid 血糖可控制在正常范围50 治疗药物1 拜糖平(阿卡波糖)2 52 治疗药物1 诺和灵30R 早8u晚8u55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56 治疗药物1 诺和龙2mg58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6u59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6u60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564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565 治疗药物1 诺和龙2mg66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2片 3次/日69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70 治疗药物1 胰岛素28u72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0.580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0mg81 治疗药物1 诺和龙2T 与疗前无差异82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2片血糖维持在6.90-8.57mmol/L88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2片 3次/日91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92 治疗药物1 胰岛素32u95 治疗药物1 诺和龙1mg99 治疗药物1 二甲双胍片0.5表17 试验期间合并用药清单中心药物编号序号药物名称用法用量使用原因开始日期结束日期仍在使用1 6 合并用药1 阿司匹林片75mg/次口服高粘血症20100427 是17 合并用药1 拜阿司匹林片100mg 高粘血症20100504 是2 91 合并用药1 胰岛素32u 糖尿病20100310 是95 合并用药1 诺和龙1mg bid 糖尿病20100415 20100615 否99 合并用药1 二甲双胍片0.5 糖尿病20080507 是表18 治疗后实验室检查异常清单中心药物编号项目访视检查值临床意义判定1 1 白细胞基线 6.57 正常治疗后10.49 异常胆固醇基线 5.85 正常治疗后 6.01 异常纤维蛋白原基线 3.69 正常治疗后 5.31 异常血沉基线24 正常治疗后44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49.3 异常治疗后65.2 异常2 血沉基线12 正常治疗后11 异常血小板基线279 正常治疗后323 异常3 尿常规基线白细胞+ 异常治疗后白细胞+ 异常血小板基线346 异常治疗后320 异常4 血沉基线 4 正常治疗后10 异常5 甘油三脂基线 1.15 正常治疗后 2.75 异常红细胞基线 3.21 异常治疗后 3.01 异常红细胞压积基线0.33 正常治疗后0.3 异常纤维蛋白原基线 3.34 正常治疗后 4.12 异常血沉基线49 异常治疗后56 异常血红蛋白基线105 异常治疗后98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22.5 正常治疗后57.7 异常6 白细胞基线10.47 异常治疗后11.13 异常尿常规基线- 正常治疗后尿蛋白+ 异常7 纤维蛋白原基线 5.2 异常治疗后 4.44 异常8 甘油三脂基线 1.78 正常治疗后 3.96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16.2 正常治疗后68.2 异常9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26 正常治疗后41 异常10 胆固醇基线9.73 异常治疗后8.06 异常甘油三脂基线14.78 异常治疗后14.55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18.3 正常治疗后42 异常12 尿常规基线尿潜血+ 异常治疗后尿潜血2+ 异常13 高密度脂蛋白基线 1.68 异常治疗后 1.57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97.4 异常治疗后65.3 异常14 尿常规基线尿潜血+ 异常治疗后尿潜血+ 异常血沉基线16 正常治疗后11 异常血小板基线205 正常治疗后323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28.6 正常治疗后65.2 异常15 甘油三脂基线 2.69 异常治疗后 2.28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36.4 正常治疗后48.3 异常17 尿常规基线尿潜血+ 异常治疗后glu3+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74.3 异常治疗后43.2 异常18 尿常规基线白细胞+- 异常治疗后尿酮体+- 异常血小板基线258 正常治疗后303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61.7 异常治疗后49.8 异常19 血沉基线 5 异常治疗后 4 异常20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52.4 异常治疗后40.9 异常21 尿常规基线尿糖异常治疗后蛋++ 异常血沉基线51 正常治疗后48 异常22 胆固醇基线7.4 异常治疗后7.09 异常23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32 正常治疗后58.8 异常24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25.3 正常治疗后53.4 异常25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33.5 正常治疗后51 异常26 胆固醇基线 6.77 正常治疗后 6.51 异常尿常规基线未查治疗后尿糖+++ 异常29 尿常规基线- 正常治疗后白细胞3-5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38.9 正常治疗后50.7 异常33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65.7 异常治疗后56.5 异常34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69.5 异常治疗后64.5 异常35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63.6 异常治疗后81.3 异常37 血小板基线237 正常治疗后311 异常40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66.5 异常治疗后76 异常42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50.2 异常治疗后58.9 异常43 胆固醇基线 5.06 正常治疗后 5.24 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基线 2.96 正常治疗后 3.76 异常血小板聚集率基线64.5 异常治疗后95.7 异常44 血小板聚集率基线23.6 正常治疗后67.8 异常46 红细胞压积基线0.47 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