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将学生培养异化为职业技能培养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创新教学方法
总结词
多元化、个性化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 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 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总结词
专业素养、教学能力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参加 培训和学术交流,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积极与国外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师生交流项目,引进国外先 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资源,提高学校的国际化水平。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总结词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详细描述
中职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实践教学、项目研发和成果 转化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10-26
contents
目录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索 •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展望与思考
01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及内涵
03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总结词:精准定位
详细描述:中职学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市场需求 和行业趋势,精准定位培养方向,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 紧密结合。
优化课程设置
总结词:科学合理
详细描述:中职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确保 课程结构合理、内容实用,注重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职业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1、社会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职业教育不如普通教育“有前途”。
这种观念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教育路径时,更倾向于普通教育,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优势和潜力。
2、教育资源不均衡在职业教育领域,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地区的职业院校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着设备陈旧、师资短缺的困境。
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制约了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3、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未能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不匹配。
这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存在不足。
一些院校缺乏足够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学生实践的机会有限,无法真正掌握实用的技能。
5、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职业教育需要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目前这类教师的数量相对较少。
部分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场景存在差距。
6、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受到限制。
二、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对策1、提高社会认可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和优秀毕业生的案例,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同时,完善职业教育的升学和就业渠道,让学生和家长看到职业教育的广阔前景。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向教育资源薄弱的地区倾斜。
加强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浅谈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机构,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讨论。
一、问题分析1. 学校与企业融合不够紧密目前,中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与企业融合不够紧密。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不够密切,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融入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无法真正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2. 实习环境差由于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不够密切,导致学生的实习环境往往较差。
一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能只是作为劳动力的一部分,很难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无法真正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 企业对学生培养的投入不足另外一个问题是,一些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投入并不够。
由于企业自身的利益考虑,有些企业对学生的培养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资源,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机会。
4. 学生素质培养不足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不足。
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技术的学习,忽视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一些必要的能力。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为了解决学校与企业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中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2. 提高实习环境质量为了解决实习环境差的问题,学校需要和企业一起努力提高学生的实习环境质量。
学校可以和企业一起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环境,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真正融入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从而更好地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3. 加大企业对学生培养的投入为了解决企业对学生培养的投入不足的问题,中职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鼓励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投入。
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或者为企业提供其他一些支持,从而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培养工作。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措施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之间的重要桥梁,扮演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转型,中职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本文将分析中职学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职业选择压力许多中职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感到迷茫和无助。
与普通高校相比,中职学生在就业方面更直接面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
他们不仅需要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还必须考虑自己对某个具体职业是否有兴趣和适应能力。
这给他们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在升级改造中重新规划父母、老师参与学生专业选择进程。
家长和老师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并给予建议和指导。
同时,政府可以加强指导中心设立,通过组织职业咨询师提供专业指导,为学生们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职业信息。
二、学习压力过大由于中职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对学生的要求相对较高。
许多学生需要同时进行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时间安排上常常感到紧张和疲惫。
此外,一些学生还需要应对校内竞争压力和考试成绩等方面的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改变评价方式。
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实际技能的应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其次,在教育教材编制上更加贴合企业需求,并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来设置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最后,在课程安排上增加适度休息时间,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和其他兴趣活动,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
三、就业形势严峻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局面。
许多企业更倾向于招收具备高学历背景的求职者,而中职学生则受到了一定的就业歧视。
这使得中职学生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强校企合作。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联系,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培训计划和就业岗位,为中职毕业生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入职机会。
其次,推动技能认证,在相关行业建立权威考试制度,并鼓励中职毕业生参加相关认证考试以增加竞争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中等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桂东县职业教育中心李晓波当前,国家大力发展和支持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一方面适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实用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拓宽了青少年成长和成才之路。
但由于受多方面的影响,农村职业教育面临很大的挑战。
本文拟从农村职业教育如何正视挑战,抢抓机遇,促进农村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一些探讨。
一、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困难1.思想观念落后,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中国目前是高中双轨制,一轨主要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的普通高中教育,另一轨主要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一轨目前基本上是终结性教育,形成社会上认为职业教育是不能升学者的教育的印象,是二等教育。
有的地方实行初三分流,将中考无望的学生转学职业课程,更加剧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轻视。
有一些农村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仅限于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培养途径上,对文化基础知识的要求仅限于?必需?或?够用?;在技能要求上,仅限于一技之长;在推荐择业中,仅满足于找到工作,从而形成了学校工作的短期行为,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后劲,也不利于终身教育的实现。
这样,就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了不好的声誉。
因此,很大一部分家长宁愿多出钱削尖脑袋让孩子去选读普通高中,也不愿把孩子送到中等职业学校。
2.师资力量薄弱,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困境的关键原因县域职业教育的声誉不是很好的重要原因是教育质量不高,而教育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师资力的薄弱。
在县城,由于地处偏僻,生活条件也大不如中等城市,工资待遇偏低,有能力、有技术的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去,尤其是严重缺乏懂专业知识又具有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缺乏经验,教学效果不好,造成学生入学后流失率较高。
3.专业设置不当,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困境的基本原因有一些学校自开办以来,专业设置没有多大变化,总是老面孔。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中职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其中包括学校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不高、招生就业困难以及学生整体素质下滑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中职学校的健康有序发展。
尤其是中职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更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一、中职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专业设置不科学不合理。
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重复性、过于全面、盲目攀比、低竞争性等问题。
具体表现在:一是专业的设置和布局没有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式、产业布局、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城市区域定位、职业前景和人才需求等状况进行有效结合。
二是有些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存在盲目攀比、贪多求大,只顾迎合招生“口味”而不顾办学实际;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只顾专业数量而不顾专业质量等问题,导致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不可持续。
二)专业目标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很多中职学校存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方向偏差的现象。
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将直接导致专业培养方向和内容的偏差。
专业目标定位不清晰不明确,首先影响教师教学定位,影响教师传授学生应知应会知识。
其次,影响学生专业研究。
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以后的“谋生”的手段,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以后的就业。
最后,影响学校整体发展目标。
学校专业建设需要创新积累和用心打造,专业建设目标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因此,专业目标定位要清晰明确,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建设和达到预期目标。
二、对策中职学校应树立“立足本位、适应社会”的发展理念,及时调整专业建设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具体而言,应该:一)加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人才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设置,避免重复、盲目攀比和低竞争性的问题。
中职教育将学生培养异化为职业技能培养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教育将学生培养异化为职业技能培养的成因与对策作者:丁晔来源:《成功·教育》2012年第11期【摘要】自《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全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生源质量、培养目标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着一场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从理论到实施层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而,将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异化为技能培训在课改思想、课改理论、实际操作三个层面都普遍存在。
本文从异化的成因与危害以及解决对策两个方面做了一点分析,旨在引起专家的关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异化;培养;技能培训;“七性”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但从课程改革专家到实施教育教学的学校教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轻综合素质培养、重技能培训”的现象和想法越来越多出现在专业报刊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校本教材中、课堂上。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一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
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是技工学校。
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三是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
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
中职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技能匹配度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中职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职业 素养,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
工作表现
中职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精神,受到用 人单位的好评。
培训成本降低
由于中职毕业生已经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用人单位在培训方面 的投入可以相应减少。
社会认可度分析
06
中职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挑战与对策
生源质量下降问题及对策
生源质量下降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普高热的持续升温,中职学校生源 质量普遍下降,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日益突 出。
对策
中职学校应通过加强招生宣传、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 量等措施,吸引优质生源。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 施个性化教学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1
根据行业需求和职业标准,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02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方式,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推进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
03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等纳入课程,
同时加强教材建设,编写适应中职教育特点的优质教材。
研究目的和问题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中职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中职教育在技能人才培 养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改进中职教育的建议,以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
研究问题
本文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研究:中职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现状如何?中 职教育在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中职教育以更好地培养技能 人才?
技能人才需求与供给
技能人才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中等职业教育,听起来就像个不太热门的话题,但它可真是个大宝藏啊!很多同学可能觉得,哎呀,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就像咱们家里的调味料,缺了一样可真是不行。
可是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可真是遇上了不少困境,真让人操心啊。
咱们得聊聊学生的心态。
现在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小精灵,眼里光芒四射,想着的可都是那些闪闪发光的大学,嘿,不要小看他们,那种求知欲可是强烈得很。
中职的地位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有点“低人一等”的感觉,觉得上了中职就是“二流子”,心里总觉得不舒服,哎,这种观念真是得改改。
要知道,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不光是那些拿着文凭的“书呆子”。
咱们得让学生明白,中职的知识技能同样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飞得更高。
再说了,咱们的教师队伍也是问题重重。
现在的老师们真是辛苦,他们不仅要教书,还得做“心理医生”、“人生导师”,一言不合就得安慰一番。
可是,许多老师的待遇不高,压力山大,心里难免会有点委屈。
这样下去,谁还愿意投入心血去培养学生呢?所以,得加强老师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让他们能更好地带着学生们走向未来。
设备和环境问题也是个老大难,很多中职学校的硬件设施就像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真让人无奈。
学生们想要实践操作,却发现设备破旧,材料匮乏,真是个令人头疼的事儿。
想学好一门技术,没有好的环境,简直就像是拿着筷子吃面条,却没有碗,这能行吗?所以,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得齐心协力,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才能让他们大展拳脚。
咱们得看看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
有人觉得中职生就是“低端工人”,这实在是个误解。
很多高技能的岗位,正是中职生大展身手的地方。
就像咱们常说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你肯努力,走得远远的都是能成大事的人。
可在招聘时,很多企业还是偏爱那些名校毕业生,忽略了中职生的实力,这可真让人心疼。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企业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给中职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互相理解,才能共赢。
浅谈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及培养
浅谈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及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及培养是指在学生在中职学校阶段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的角色转变与培养。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就业竞争的加剧,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和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来浅谈一下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及培养。
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是以学习为主,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取得好的成绩和考取高中,他们的主要角色是学生。
在进入中职学校后,学生需要从学生角色转变为职业人角色。
这个转变是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学生需要在学校里接受职业教育的培养,如实习、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与企业的联系等。
通过这些培养,学生可以逐渐适应职业环境,掌握相关技能,转变为职业人角色。
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主要接受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教育,他们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需的,学生在学校阶段要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努力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要求。
学生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实习、实训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的职业角色转变奠定基础。
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需要学习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要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如诚信、责任、勤奋等,而职业素养则是指在职业活动中要具备的相关能力和素质,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些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是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必须具备的,它们是学生职业角色转变的重要保障。
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
学校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制定相关的课程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家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为他们提供支持和指导;社会需要提供相关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
浅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及改进措施
浅谈中职教育人才培养问题及改进措施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如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给予中职学校以很大的扶持,大大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很严峻的问题。
概括起来,大概就是招生、教育、就业三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来校前,在校中,出校后三个阶段的问题。
首先,关于招生问题。
第一、预备生源逐年减少;第二、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第三、是随着国家教育资源的优化,更多学生愿意进入普通高中,寻求更好的深造机会;第四、人们对中职教育的“偏见”,认为进入中职就是低人一等;第五、招来的学生素质相对较差、问题相对较多、管理相对较难;第六、就业困难,毕业后就业方向不明,就业率不高,就业待遇不佳导致人们对中职教育偏见加深改进措施及建议:一、转变思路。
实现“重数量”-“重质量”的转变,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中职招生困难的瓶颈短时间内无法打破,鼓励学校老师招生的途径收效甚微,毕竟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招生培训,加上平时专职代课以致分身乏术,结果是不仅招生难以符合预期,更让教师产生排斥逆反心理。
此外,联合校外相关招生团队招生的方法又花费巨大,即使短期招到部分生源,到校一段时间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补助政策都与宣传不符,还是会选择退学。
招生数量和培养质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毕业生,跟踪到每一个人的就业发展,这样才能赢得社会信任, 走上良性循环道路。
中职学校要切实以培养专业过硬、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中职生为己任,将其放到学校工作的首位,使中职生毕业后能够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从而改善招生现状,促进中职学校招生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做好宣传,造出“网红”。
利用好新媒体这个工具,当今社会是大数据时代,各种资源网络共享,包括教育资源。
同样的知识点,网络上有各种学习途径,学习软件,学习版本,线下老师面临“失业”的危机。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逐渐成为许多学生追求的教育选择。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就业压力大中职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由于无法接触到高质量培训资源,他们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时处于劣势地位。
而且,部分企业更倾向于招收大专及以上科班毕业生。
针对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在校期间增加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使中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并适应工作环境。
其次,政府可设立相关基金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并且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事业单位积极招收中职生。
二、技能培养不完善尽管是以培养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学校,但一些中职学校在技能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
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操作掌握不熟练,不能达到企业对他们所需技能的要求。
针对这个问题,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训机会和岗位实习机会,增加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技能培养。
另一方面,政府可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收中职生,并支持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培训。
三、缺乏就业指导对很多中职学生来说,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们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找工作途径以及面试技巧了解有限,在毕业后迷茫并且容易陷入就业困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强高中阶段的职业规划教育,在选择中职专业时给予学生咨询和引导。
其次,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搭建,及时向中职学生提供各类就业岗位信息。
此外,可以组织职业规划讲座、招聘会和企业参观等活动,帮助中职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
四、文化素养相对较低在中职学校的培养过程中,一些学生可能没有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导致他们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
这给他们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职学校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全面发展,加强人文教育的培养。
关于中职专业建设的问题和我校的具体对策
关于中职专业建设的问题和我校的具体对策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加强专业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内涵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专业结构不合理,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目前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不考虑学生的就业需求,盲目争办一些热门专业。
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就业岗位需求。
(二)专业设置更换过于频繁,不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进行。
由于受普通高中扩招的影响,中等职业学业学校招生困难,不愿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出现了生源质量差,数量不足的情况,面对这种困难的局面,有些中等职业学校为吸引生源,设置短线专业过多,造成专业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不到位或浪费的现象。
(三)专业建设缺乏企业的参与,不利于反映企业和岗位的需求。
缺乏企业的参与,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学校也可以依靠企业提供专业教师和实习场地。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安置毕业生就业。
但是现实情况是,行业企业参与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制定,课程的开发程度不够,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基本上是职业学校一头热的状态,企业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看不到给自己带来的效益,主动性不高,参与力度不大。
(四)专业建设内涵发展重视不够,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中对于教学内容更新、教材建设、教师培训、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
造成教学内容脱离产业实际,教学方法无法贴近学生实际,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无法适应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专业建设缺乏后劲,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专业建设举措(一)明确专业定位,建设特色专业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巩固现有专业优势、开发和拓展新兴专业,梯度推进专业发展,在2011年前,力争完成“123工程”,即建设成1个国家级重点专业,1—2个上海市重点专业,并积极申报3-5新专业(含专门化方向),逐步提升专业结构层次,发挥骨干专业的引领作用。
中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对策CATALOGUE 目录•中职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中职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中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中职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结论与展望中职学校数量相对较少,且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部分地区中职学校供给不足,限制了招生规模。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部分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已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导致招生困难。
中职学校数量及招生规模部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均存在缺口,影响了教学质量。
教学设施老化,更新换代不及时,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设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低,部分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
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认为中职教育是低水平的教育,导致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
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认可度政府投入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政府对中职教育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部分地区中职学校出现资源紧张的情况。
政策支持不足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不足,如缺乏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难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
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由于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投入不足,很多中职学校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这限制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上仍存在一些传统观念,认为中职教育是低层次的教育,这导致一些学生和家长对中职教育缺乏信心。
社会观念影响传统观念束缚部分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他们的学历较低,能力有限,这使得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用人单位歧视由于社会观念的影响,一些中职学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其他同学,缺乏自信。
学生自卑心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过于侧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与中职教育的特点相悖。
师资力量薄弱部分中职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成果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基础差异中职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背景,他们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建议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及建议中等职业教育,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冷冰冰的?其实啊,它就像一颗璞玉,埋在教育的土壤里,等待着被发掘。
可是,最近它却面临着不少的麻烦,真是让人心疼。
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些问题,以及我们该如何破局。
1. 发展瓶颈1.1 社会认可度不高首先,说到中等职业教育,大家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出一些“低人一等”的印象?不少人觉得,读职校就是考不上大学的替代品。
这可真是个误区!其实,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对未来就业的帮助可大着呢。
可是,现阶段社会对于中职生的认可度真的是低得可怜,很多家长还觉得“上大学才是正经事”。
这让中职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简直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
1.2 教育资源不均再来说说资源的问题吧。
有些地方的职业学校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员们上课时就像是在享受一场盛宴;而有些地方的学校却连基本的教学设备都不够,这样一来,学员们就像是在吃白开水的干面条,没啥滋味。
教育资源的不均匀,让很多有志青年被挡在了梦想的门外,这可真让人心痛!2. 教学模式亟待创新2.1 缺乏实践机会接下来,咱们再聊聊教学模式。
很多中职学校的课程设计,还是以理论为主,实践机会少得可怜。
学生们整天埋头苦读,结果一毕业连个“你好”都不会用。
理论和实践脱节,真是让人捧心头,想为他们打call!职业教育应该更多地与企业结合,搞些实习机会,让学员们早早感受到职场的气息。
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2.2 课程设置滞后还有就是课程设置的问题。
时代在发展,职业市场的需求也在变化。
可是有些课程却还是在教那些“老掉牙”的东西,跟不上社会的节奏。
这样一来,学生们学完后发现,自己所学的技能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真是心里一阵凉。
咱们需要的,是与时俱进的课程,让学生们能学到真正实用的东西。
3. 建议与展望3.1 提高社会认知那么,咱们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要提高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知。
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管理对策研究
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管理对策研究中职教育是指为适应社会需要而设置的,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的教育。
中职学生是指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
在中职学校中,“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行为、品德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特别关注和教育管理的学生。
这些问题学生的存在不仅对自身发展造成困扰,还可能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管理造成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问题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管理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1. 家庭环境学生的成长环境对其学习、行为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部分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较差,家庭矛盾、父母的不良行为、家庭经济压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出现行为不良、消极抵触、学习缓慢等问题。
2. 学校环境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学校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质量。
3. 个人问题部分中职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自我认知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个人问题,导致学业低迷、消极抵触等现象出现。
以上就是中职“问题学生”存在的一些主要成因。
在理解这些成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对策来加以解决。
二、教育管理对策研究1. 家校合作学校可以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状况,协助家长解决困难,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校园生活,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2. 心理疏导学校可以设置心理辅导室,提供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增强心理调适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班主任和心理辅导老师的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3. 个性化教育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学生”,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潜力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教育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4. 增加教育资源投入学校可以适当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改善校园设施、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行为等方面的积极性。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种种原因,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如分流偏低、教学资源匮乏、教师素质不高等。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分流偏低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分数线相对较低,导致了一些学生在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情况下只能选择中等职业学校。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招生质量,也容易导致学校内部教学分流不明晰,一些学生无法得到合适的教学资源与培训。
这不仅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增大了失业的风险。
如何解决分流偏低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策:需要加强中小学阶段的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与兴趣,提高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认可度,减少分流偏低的现象。
可以通过改革招生政策,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支持。
引导优质学生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同时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应当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各种培训和实习机会,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二、教学资源匮乏相比于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方面。
一些学校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配备足够的实验设备,教学条件较为艰苦,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缺乏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对策:政府应当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支持,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学校应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教师加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与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三、教师素质不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较低,难以满足学校教学需要。
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阻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导致学校的发展倒退。
四、职业素质培养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获得一技之长而来学习的,但是在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实际职业技能培养相对薄弱。
浅谈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及培养
浅谈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及培养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对于中职学生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中职学生在职业角色转变和培养方面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及培养中职学生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与探究。
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是必要的。
传统上,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但在现代社会中,仅仅具备这些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职场对于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中职学生应该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同时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职场中的挑战。
目前,中职学生在职业角色转变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中职学生在职场中面临的挑战往往需要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中职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与高中和大学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简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也相对有限。
这使得中职学生在职业角色转变和培养方面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认可度较低。
相比于高中和大学生,中职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待遇普遍较低。
这使得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导致了中职教育的发展滞后。
中职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机制有待完善。
中职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和培养。
目前中职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机制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在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和能力方面,应采取以下措施。
中职教育应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程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加强实践操作和项目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机制。
与企业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导向,增加学生的职业角色转变的机会与能力。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中等职业教育是指在初中或高中毕业后进行的三年或四年的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职业定位不清、师资短缺、教育质量不高等。
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问题一:职业定位不清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指望通过学习技术技能来获得工作机会,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定位。
这种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后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
对策一:职业导向教育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该在课程中增加职业导向教育。
职业导向教育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性质、需求和前景,还可以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从而更好地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
建立职业导向教育的体系,不仅有利于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质量和效益。
问题二:师资短缺与高等院校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薄弱。
许多教师缺乏职业经验,对实际教学情况不熟悉,导致教育质量不高。
对策二:教师培养和管理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该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岗前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并对表现出色的教师进行激励和奖励,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问题三:教育质量不高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才和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但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仍存在教育质量不高的问题。
这可能与考试压力过大、制度不完善、教学内容过时等因素有关。
对策三:鼓励创新教学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应该鼓励创新教学。
创新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还能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成果。
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允许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教学尝试,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只有借助各方力量的积极支持和努力,才能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浅谈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1.实践环节不足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在于实践教学,但是很多中职院校的实践条件相对较差,实践环节不足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有着重大影响。
在实践环节不足的情况下,学生虽然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符合市场需求。
2.师资力量不足现代学徒制需要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来进行教学和指导,然而目前我国的中职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特别是在技术类专业。
很多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与市场需求脱节,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行业对接不灵现代学徒制需要与企业密切合作,但是目前很多中职院校与企业的对接不够紧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真正接触到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
1.加强实践环节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实践环节的投入,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通过建立实训基地、实施产教结合项目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技能培养。
2.提升师资水平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经验和市场需求的理解。
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走出校园,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了解行业最新动态,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3.加强校企合作中职院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岗位培训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强化实践技能考核中职院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技能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和培养出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5.加强就业指导中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力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从而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高就业率和薪酬水平。
中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提升师资水平、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就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技术类人才,助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教育将学生培养异化为职业技能培养的成因与对策【摘要】自《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全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生源质量、培养目标也产生了巨大变化,从而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着一场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从理论到实施层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而,将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异化为技能培训在课改思想、课改理论、实际操作三个层面都普遍存在。
本文从异化的成因与危害以及解决对策两个方面做了一点分析,旨在引起专家的关注。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异化;培养;技能培训;“七性”
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今天,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但从课程改革专家到实施教育教学的学校教师,对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轻综合素质培养、重技能培训”的现象和想法越来越多出现在专业报刊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校本教材中、课堂上。
一、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其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中等职业教育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主要由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制为主。
这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教育和
职业技能训练。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共有四类:一是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
这类学校以招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
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各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是技工学校。
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是中、初级技术工人。
三是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
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
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四是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
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
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
学制二年或三年。
进入新世纪,传统的四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逐步趋同,办学形式也日益接近,国家已决定通过改革、布局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等方式,逐步打破部门界限,推动它们走向融合,统一规范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
自《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发展的决定》颁布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我国已经从人口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并将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
全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得到了飞速发展。
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尤其是中等专业学
校,招收的学生由原来初中后最优秀的学生,变为现在初中后中等偏下的学生。
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张、生源质量的巨大变化、培养目标的变革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和方法进行着一场变革。
在这场变革中,从理论到实施层面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而,近年来,将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培养异化为技能培训在课改思想、课改理论、实际操作三个层面都普遍存在,这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起到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二、中等职业教育中出现“学生培养异化为技能培训”的成因与危害
1.混淆了“培养和培训”的概念。
所谓培训是有针对性的,它是一种有组织的管理训诫行为,是在一定的基础上一定的方位上增加个人某一特定能力的活动。
培训是有组织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的活动,其中主要是传递技能。
培养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使繁殖;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教育和培训。
”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因素和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的方向,从行为养成、文化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观察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角度全面的基础的进行素质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实际价值!
同样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能力,但培养比培训的定义更广,所要涉及的内容更多。
将学生培养异化为技能培训,将可能使学生未
来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遏制。
以建筑施工专业为例,由于施工现场的工种有很多,例如钢筋工、木工、砌筑工、油漆工外,还有检验、保管、安全等,学校的教学不可能让他们每个岗位的技能都能熟练掌握,但通过学校的教学应让他们熟练掌握某项职业(专业)中最重要、最基本、最通用的技能,如房屋构造的识图能力、测量员的知识与技能,工程项目中各分部工程的划分等。
2.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错误理解。
新时期的中等职业教育究竟该如何进行,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
职业教育脱离了就业,就不是职业学校。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检验一个职业学校最重要的标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当然成为职业学校生存的主要支柱。
然而,很多专家和学校教师错误理解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和“以就业为导向”的概念和内涵。
简单地认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大量合格技术人才就是狠抓学生的技能培训,就是培训技能过硬的学生。
从而在课程计划和实施环节中,主要侧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大量削减基础文化课程、人文课程、素质教育、德育课程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学生行为养成、与人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德才不能兼备。
3.忽视了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身心成长的客观规律。
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学生大多在16-18岁这个年龄段,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普遍具有以下“七性”的基本特点:(1)心理发展(理
智、情感、道德、社交等方面)严重滞后于生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2)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所带来的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较强烈的情绪反应的“动荡性”。
(3)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的“自主性”。
(4)对发展与未来充满了憧憬与向往的“前瞻性”。
(5)精力充沛、血气方刚、反应敏捷、进取心强,不安于现状,具有“进取性”。
(6)内心世界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的“闭锁性”。
(7)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很感兴趣,喜欢探听新鲜事,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日益活跃,有自治、自主、自立等要求的“社会性”。
总而言之,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是标准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需要学校老师的关心、教育和引导。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除了培训学生必要的生存技能和专业技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健康、情感、知识和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倘若在此阶段,学校教育和培养信马由缰、任其发展,学生极易走向叛逆的一面而难以挽回。
三、对策
1.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准确把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真正内涵。
以就业为导向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以就业为导向提出的依据是社会的现实存在。
就业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生存性”发展,
使人具有“先就业、再择业,先从业、后创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区别于非学历的就业培训和转岗培训,这就是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毕业时的就业,还要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创业。
以能力为本位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职业教育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指顺利完成特殊岗位工作任务的技能性能力,包括排除工作障碍、协调各方面关系的管理技能,承担作业任务的责任感和适应角色期待的职业道德,总而言之,它是一种整合了岗位任务和工作职责的特殊的技能性能力。
2.高度关注高中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孩子在人生发展最关键的时间段内得到应有的关心、教育和成长。
3.高度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高尚人格的养成教育。
出台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素养毕业标准,从而从制度上保证中等职业教育毕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总之,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出现的将学生培养异化为技能培训的现象应该引起政府部门、职业教育专家们的高度关注,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发文纠正这种错误行为。
参考文献:
[1]徐运国.试论职业教育的功利性[j].中国成人教育,2009(8):15-16
[2]潘菽.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