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肿瘤CT诊断价值论文

合集下载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学诊断视神经胶质瘤(又称视神经通路胶质瘤)是视神经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视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可归类为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占视神经原发肿瘤的50%,占眼眶肿瘤的1.5 ~ 4%。

随着受累眼睛视力的下降,肿瘤在生长时有时会产生额外的症状。

这种肿瘤的一种低级别形式,良性视神经胶质瘤,最常发生在儿童患者。

另一种形式,侵袭性胶质瘤,在成人中最常见;它经常是致命的,即使治疗。

许多视神经胶质瘤患儿也有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或在某些情况下,有混合性错构瘤病。

请看下面的图片。

图示:冠状位t1加权MRI显示一个大的眶内肿块(箭头)以视神经为中心。

图示:46岁男性轴向t2加权MRI显示丘脑外侧膝状核肿块,起因于患者已知视神经胶质瘤的连续延伸。

首选的检查对比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用来描述视神经胶质瘤在眼眶内的局部受累。

然而,磁共振成像(MRI)更好地显示病变颅内生长的程度。

虽然MRI可以发现视神经的细微病变,但CT扫描可以发现视神经管的轻微侵蚀或扩张。

此外,细小钙化可能有助于识别病变为脑膜瘤而不是胶质瘤,最好通过CT扫描来观察。

当诊断有问题时,通常可以通过CT扫描发现颅内肿块。

然而,MRI是诊断视神经胶质瘤的首选方法。

通过MRI可以有效地表征眶内病变及其颅内范围。

在评估眼眶时,钆增强t1加权图像脂肪饱和度可以确定侵袭性胶质瘤的范围。

在颅内,MRI能比CT更好地评估视神经、交叉、束、膝状体和视神经放射。

钆基造影剂与肾源性系统性纤维化(NSF)或肾源性纤维化皮肤病(NFD)的发展有关。

该疾病发生在中度至终末期肾病患者中,患者接受钆基造影剂增强MRI 或MRA扫描。

NSF/NFD是一种使人衰弱,有时是致命的疾病。

特征包括皮肤出现红色或深色斑块;皮肤灼烧、发痒、肿胀、硬化、紧致;眼白上有黄色斑点;关节僵硬,难以移动或伸直手臂、手、腿或脚;在髋骨或肋骨深处的疼痛;和肌肉无力。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和CT特征分析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和CT特征分析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和CT特征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和CT特征,以提供临床诊断和治疗参考。

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重要性和研究动机。

正文部分对该类型肿瘤的概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从MRI 和CT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MRI和CT联合分析的重要性。

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探讨。

结论部分总结了MRI和CT特征分析的重要性,并展望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帮助,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MRI、CT、特征分析、鉴别诊断、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进一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眼眶神经源性肿瘤是眼眶最常见的肿瘤类型之一,占据眼眶肿瘤的约50%。

这类肿瘤主要来源于眶内神经组织,包括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等。

由于眼眶肿瘤的症状多样且病变位置较为隐蔽,传统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

采用MRI和CT等高分辨率影像学技术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和CT特征分析在临床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

MRI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解剖图像,明确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边界和内部结构,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组织学类型。

而CT则能够更好地显示钙化和骨质破坏等特征,提供肿瘤的定位和侵犯范围。

通过MRI和CT联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并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MRI和CT特征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和意义。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在MRI和CT影像中的特征,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诊断依据。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眼眶神经源性肿瘤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区分肿瘤的类型和性质,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对照

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对照

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对照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临床价值。

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眼眶神经鞘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2例,分别给予CT平扫与MRI。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对比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定性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

结果: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75%、87.5%、90.63%)、(100%、10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比较分别为(50%、46.88%、53.13%)、(84.38%、81.25%、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认为MRI在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明显高于CT,CT与MRI在定位诊断眼眶神经鞘瘤时,基本无差异。

关键词:CT;MRI;眼眶神经鞘瘤;价值眼眶内分布有第III、IV、VI对颅神经和第V对颅神经的第一、二支,这些神经的轴突外被覆神经鞘细胞,因此好发眼眶神经鞘瘤。

核磁共振成像具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且无辐射损害,对眼眶肌健、韧带和周围组织解剖结构的显示效果佳,对眼眶神经鞘瘤有重要的作用。

而CT平扫对眼眶神经鞘瘤能提示较好的空间定位。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近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眼眶神经鞘瘤的患者,探讨CT和MRI对诊断眼眶神经鞘瘤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收集近2011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眼眶神经鞘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32例,分别给予CT平扫与MRI。

症状为眼球突出、运动障碍、复视。

眼眶神经鞘瘤患者年龄19~63岁,平均年龄(43.9±21.8)岁,男性19人,女性13人,病程2月~3年。

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价值分析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价值分析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价值分析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越来越精准。

目前,CT和MRI是常用的诊断手段。

本文将分析CT和MRI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首先,CT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CT可以提供较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分界面和邻近器官的解剖结构。

此外,CT还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从不同角度观察肿瘤,提高诊断准确率。

但是,CT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CT需要使用造影剂,会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一定损伤,不适宜肾功能不良的患者。

其次,CT对软组织对比度不够敏感,对于一些软组织的肿瘤很难清晰显示。

此外,CT不能提供关于肿瘤的生物学信息。

因此,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中,CT往往需要与其他影像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

与CT相比,MRI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中有着更高的价值。

MRI能够提供更明显的软组织对比度,在显示软组织肿瘤方面有优势,能够显示肿瘤的组织结构、内部构成和纹理,同时还能够检查肿瘤的浸润范围、邻近组织器官的受累情况。

此外,MRI无需使用造影剂,对患者的身体无损伤,能够反映肿瘤的代谢状态,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肿瘤生物学信息。

但是,MRI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MRI的成像时间较长,患者需要在狭窄的空间中保持一定时间,不适宜产生幽闭恐惧的患者;其次,MRI的成本较高,不适宜无力负担高昂医疗费用的患者。

总的来说,CT和MRI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中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

CT主要适用于确定肿瘤的形态和位置,MRI则适用于进一步确认肿瘤的生物学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临床经验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手段,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最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CT、MRI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CT、MRI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406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 43(3)·临床研究·CT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刘波* 钱伟军△(开封市中心医院影像科,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 目的:研究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5例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CT 与MRI 检查,观察患者病变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等特征;最终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MRI 、CT 检查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中67例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CT 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6.57%、75.00%、85.33%;MRI 检查分别为88.06%、87.50%、88.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CT 与MRI 检查均有效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临床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 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应用价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是临床少见但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以头痛、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好发于儿童与婴幼儿,成年人较少见。

该类疾病恶化速度极快,病死率高[1]。

临床上可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继发性瘤体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原发性则以幕上脑实质多见[2],其中继发性较常见。

手术切除后病理活检可对肿瘤进行准确诊断,但如何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之一[3]。

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X 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 )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但目前有关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最佳手段仍存在争议[4]。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的影像诊断[概述]视神经胶质瘤(optic nerve glioma)起源于视神经内神经胶质,属于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瘤细胞以星形细胞为多见。

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发病高峰为2—8岁,75%在10岁以下发病,90%在20岁以下发病,发生于成人的较少,其恶性程度较儿童为高,然而亦很少超过二级。

本病多为单侧性,发展缓慢,很多年可以没变化,但是视神经胶质瘤也可以突然增大并沿着视神经累及颅内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有的可发生恶性变。

有报道一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视神经胶质瘤自行消失。

视神经胶质瘤的不恒定给决定治疗方案带来了很多矛盾。

视神经胶质瘤一般不引起血行和淋巴道的转移。

临床上,肿瘤可发生于眶内或颅内,但是,多起自视神经孔附近,然后向眶内和颅内发展,有文献统计,48%仅发生于眶内视神经,24%发生于眶内和颅内视神经,10%发生于颅内视神经,12%发生于颅内视神经和视交叉,5%发生于视交叉。

约10%—15%的视神经胶质瘤同时有神经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的视神经胶质瘤常发生于双侧视神经,而且可向后累及视交叉、视束和周围结构。

恶性视神经胶质瘤是少见的视路肿瘤,有别于儿童良性视神经胶质瘤,常发生于成人,发病年龄22—79岁,发病高峰在40-50岁。

[病理表现]视神经胶质瘤色较灰红,视神经变粗呈纺锤形、梨形或圆柱形,如果胶质瘤同时累及眶内、视神经管内视神经和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肿瘤呈哑铃形。

切除的视神经胶质瘤的中段横切面常显示白色的神经增粗,周围有不同厚度的蛛网膜组织包绕,外面覆盖着紧张的完整硬膜;近肿瘤的神经变细端神经略有增粗。

有些视神经胶质瘤伴有神经周围组织增厚,这是由于脑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星形细胞混合增殖引起,称为“蛛网膜增生”。

视神经胶质瘤的增大不仅是肿瘤神经胶质增殖所致,也可以是粘液产物,反应性神经胶质增生、脑膜增生及扩张的血管内充血的结果。

[临床表现]肿瘤位于眶内者,可有视力下降、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多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前,这是视神经胶质瘤区别于其他肌锥内肿瘤的一个特点。

CT和MRI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CT和MRI对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况和相邻组织关 系,T可作为常规检 查。临床应结合 两者 , 高诊断的准确率。 C 提
【 关键词】 眼眶肿瘤 影像学 诊断学
眼眶及眼球结 构和眶外 的许 多结构密 切相关 , 医 生必须根据影像 学特征 , 临床所见 , 结合 全面准确地作 出诊 断。术前 主要依靠超声 、T和 MR 等检查来作定 c I
a 值 P值
1 29 0. 7 0 01 . 5
4 . 4 2 4 l . 2 5 5 6 2 4 . 51 1 5 2 . 4 0. 0 5 9 0 0 2 . 8 0 0 0. 3 . 0 0 0 4
维普资讯
广东医学
9 9 +4 2一+6 3 9 219 1 0 2



1 1 4 0
+3 2一+5 1 6 4 2
1 5
0 1
2 l
O 6 6.+5 神经纤维瘤 2 1 +3 _ 2
性、 定位诊断。超声 回顾性 比较的意义不大 ; 本文研究
瘤 9例 , 来源于眶骨 的脑膜 瘤 5例 , 1例可见外直肌受
累, 眶颅交通有 2例 。神 经鞘瘤 1 4例均 呈等 密度 ,0 1 较均匀 , 4例不均 匀 , 1 位 于眼球前 方外 , 除 例 其余 均 位于眼球后 方 , 例 骨质受 累。神 经纤维 瘤 弥漫性 的 I 有l , 6例 孤立型 的有 4 , 例 眶颅交通有 1 。 例
11 一般资料 .
误诊为视神经肿瘤 ; 统计学表明 4种疾病 c T定位诊断
准确或表现为边缘 锐利或钙化 的差异有显 著性。4 种
1 月至 20 6月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 7 例 , 中男 3 05年 7 其 7 例, 4 女 0例。 12 仪器及检 查 方 法 c . T使 用 S esAtC i n r T扫 描 m 仪, 常规平扫 , 病例增强 , 部分 行横断面和冠状面 扫描 , 扫描条件是 10k 20m / 0 A, 2 V, A 30m 层厚 5ln 必要 0 l, n

螺旋CT及MRI在外伤性视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螺旋CT及MRI在外伤性视神经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 0 1 7年 2月第 1 5 卷 第 4期
・I l 缶 床研究 ・ l 5 3
螺旋c T 及M R I 在 外伤性视神经病 中的诊 断价值分析
李 辉 ( 江 苏省 沛县 人民医院放射科 ,江苏 沛县 2 2 1 6 0 0 )
【 摘 要】 目的 分析 螺旋 C T及 MR j 在 外 伤性视 神 经病 的 诊断价 值 。方法 资料选 取我 院 2 0 1 1 年 8月至 2 0 1 5年 8月收 治的 6 0 例 外伤 性视 神
>O . 0 5 ) 。结 论 三 维重 建 C T技 术可 清 晰显 示 ,MR I 扫描 能够 准确判 断视 神 经实 际损 伤情 况 ,且 具评 估视神 经 减压作 用 ,而螺旋 C T三 维
重 建 能够 清 晰显 示 出视 神 经 管的 骨折 情 况 ,二者 结合 使 用 ,可为 临床制 订 有效 的诊 疗方 案 ,具有 重要 的 临床 意 义 。
上升 趋势…。MR I 扫描能够评 估视神 经具体 损伤情 况 ,螺旋 三维重建
C T 技术 能够评估视神 经管骨折情况 ,目前 关于二 者单独应用于外伤性
用 ,计量 资料 采用啦 验 ,p A P <O . 0 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2结 果
两组 患者性 别 、年龄 、体质 量等一般 情况 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究 中有5 例病程 长达 1 年多 的足底筋膜炎 患者 ,经过 E l 服非甾体类 消炎
9 7 . 5 0 %,无效 l 足 ,对照组4 0 足 ,治疗前V A S 评分 ( 6 . 2 6 土1 . 2 5 ) ,治疗 3 N后V A S 评分 ( 2 . 8 5 ± 0 . 7 5 ),无效5 足 ,有 效率8 7 . 5 0 %,治疗后两组 V A S 评分 、治疗 总有效率 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 <O . 0 5 ),整个治

3.0TMRI在眼眶神经纤维瘤中的诊断价值

3.0TMRI在眼眶神经纤维瘤中的诊断价值
G H
等 一 信 号 ,: 多 表 现 为不 均 匀 高 信 号 。部 分 病 低 TWI 变 中可 见囊 变 、 死 , 坏 出血 少 见 。增 强 扫描 病 灶 显 示不 同程 度 的强化 。
神经纤维瘤 由于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差异很大 ,
选择 的手术 方式 也 不尽 相 同。MR 能 够任 意切 面成 I
版 社 , 0 .0 — 1. 2 43 9 33 0
【 3 ]孙 为 荣 . 科 病 理 学 【 】北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9 7 眼 M. 人 19 .
21 -21 0 3
() G 呈高信号, 病灶内见多个分隔 , 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 维 瘤 是起 源于 神 经 嵴 神经 鞘 细胞
[] 5 李文华, 王滨, 王振 常, 眼科影 像学[ . 等. M]北京 : 人民卫生
出版 社 , 0 4 3 9 3 3 2 0 .0 — 1.
或弥漫型神经纤维瘤 。丛状或弥漫型神经纤维瘤 部分为神经纤维瘤病 的一部分 。K oe研究表 明: r l h
1%左 右 的丛状 或 弥漫 型神 经纤 维瘤 的患 者有 神经 0 纤维 瘤病 的病史 , 虹膜 结节 、 伴 皮肤 牛奶 咖啡 斑 等
像, 具有很高 的软组织分辨率 , 能够准确 的显示肿
瘤 形态 以及 和其 与周 围组 织 的关 系 。MR 扫 描对 本 I 病 的诊 断 治 疗 有 重 要 价 值 。 同时 也 是 指 导 手术 治

疗 确 定 手 术 方 案 、 价 愈 后 的首 选 影 像 学 检 查 方 评 法, 具有 其他 检查 手段 不可 替代 的作 用 。
影 像 学 表现 与 一般 良性 眼 眶肿 瘤相 似 , 前往 往 难 术 以作 出定 性 诊 断 ; 于 神 经鞘 瘤 、 绵 状 血 管 瘤 等 需 海 良性 肿 瘤 相 鉴 别 。2 丛 状 型 与 弥 漫 型 神 经 纤 维 瘤 () 临床 及影 像 学 表现 常 较相 似 , 变 累及 范 围往 往 较 病 大 。丛 状 或 弥 漫型 神经 纤 维瘤 早 期 可仅 见 于 眼 睑 , 随 病变 范 围的扩 展 , 广泛 延 伸 至额 、 部 , 内也 常 颞 眶 常 常 可见 结 节 状 软 组织 影 。在 TWI 呈 呈 不均 匀 多

CT CDF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CT CDFI在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2 0 0 0, 1 6 ( 5 ) : 3 0 .
吸、 咳嗽 、 烦躁等原 因 , 胃管反复摩擦 , 变硬的松紧带对鼻部 、 耳
部的摩擦 易导致皮肤破损 。 而且松 紧带 固定法在更换时相对麻 烦, 鼻 部的结不易解 开 , 鼻饲 时容易 忽略对鼻 部及 耳部皮 肤的 观察 , 导致皮肤 出现异常。
2 0 0 6 , 1 0 ( 1 ) : 1 0 1 .
但是患者 的不适感增加 。松 紧带在鼻 部打结 , 由于鼻腔分 泌物 的流 出, 面部 汗液的分泌 , 松 紧带很快 变硬 , 同时 随着患者 的呼
[ 2 ] 郑 微艳 ,叶飞 . 三 打结 三胶布 胃管固定方法 咖. 实用护理杂 志 ,
Hale Waihona Puke 少因留置 胃管引起的并发症 , 固定 胃管是关键 。我科使用透 明 敷料 固定 胃管 , 再 在近耳处做 一个棉线耳 挂 , 收到较 为满意 的 效果 , 其 能减少对皮肤 的刺激 , 增加舒适感 , 值 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1 ] 黎艳 , 曾敬初. 昏迷患者 胃管置人法 的研 究进展[ J ] . 中国护理管理 ,
视 网膜母细胞瘤诊断 中各有所长 , 具有重要 的临床 应用价值 。
【 关键 词 】视 网膜母 细胞瘤
Hu a n g
C T C D F I 诊断价值
Va l u e c o mp a r i s o n o f t y p e - Bu l t r a s o u n d, CT a n d CDF I e x a mi n a t i o n i n d i a g no s i s o f r e t i n o b l a s t o ma
黄 锋 胡彦 卿 杨 书茂 黄娇娇 周 晓霞

CT和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价值论文

CT和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价值论文

CT和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中图分类号】r73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275-01【摘要】目的:探讨mri及ct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术前mri及ct检查。

结果:给予患者增强ct检查,结果显示颅内蔓延的患者只有3例;而平扫mri检查结果中,颅内蔓延的患者也只有3例;给予患者增强mri检查,结果显示颅内有肿瘤的患者有12例。

结论:给予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增强mri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患者颅内蔓延,并且还能够将平扫mri及增强ct检查中不能显示的病变显示出来。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视神经鞘脑膜瘤在眼眶肿瘤临床诊断中,ct及mri检查是其中的两种重要检查方法,特别是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但是,ct检查中不能将患者的颅内蔓延及视神经管内蔓延等特征显示出来,而mri检查脑膜瘤的确诊率高于ct检查,主要是因为mri检查软组织分辨力较高,并且还具有无骨伪影等特点,特别是增强mri检查,在视神经鞘脑膜瘤中的诊断价值更高[1]。

本文选取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术前ct及mri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探讨两者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是神经鞘脑膜瘤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最小为15岁,最大为53岁,平均年龄为(38.4±2.4)岁。

有11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左眼眶,其余9例患者的肿瘤位于右眼眶,其中,合并双侧听神经瘤患者有1例。

有10例患者经外侧开眶手术,其中,术后进行伽玛刀治疗的患者有4例;有8例患者经颅开眶;有2例患者经结膜入路治疗。

选取的20例患者均经手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是神经鞘脑膜瘤患者。

1.2检查方法[2]1.2.1ct检查手术前,给予所有患者ct扫描,其中,进行增强ct扫描的患者有14例。

CT与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CT与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 160 —
柳宏肆
(岳阳市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研究 CT 与 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准确性。方法 选取 2015 年 2 月至 2019 年 2 月于 本院就诊且高度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疾病患者 52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与 MRI 诊断检查,并在手术完成后对病理 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CT、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MRI 诊断准确率为 96.15%,明显高于 CT 的 78.85%(P<0.05);MRI 诊断方式诊断价值高于 CT 诊断(P<0.05)。结论 针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检查,CT 与 MRI 两 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均能检查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相关特征,但 MRI 影像诊断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金标准,比较 CT、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②ROC 曲线分析。比较 CT、MRI 诊断检查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 度,以判断两种影像诊断方式的有效性[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c2检验,应用 ROC 曲线研 究诊断效能,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疾病 ,在临床上多表现出头痛 、颅内压力升高等病变特征[5]。 目前该病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 ,并配以对应的放化疗治疗。 而手术治疗是否顺利主要依赖于诊断检查的有效性 ,在诊 断检查过程中 ,需明确肿瘤的具体位置 、累及范围及钙化情 况等 ,便于在手术治疗前制定科学的手术方案 ,从而提升手 术治疗的成功率。由此可见 ,术前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尤 为重要[6]。
2 结果
2.1 两种诊断方式准确率比较 MRI 诊断准确率为 96.15%, 明显高于 CT 的 78.85%(c2=7.1209,P<0.05),见表 1。

视神经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视神经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视神经转移瘤的影像诊断
[概述]
视神经转移瘤可由于邻近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等直接侵犯,少数也可由全身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通过血行转移而来。

[影像学表现]
视神经转移瘤表现为视神经增粗,在CT上与眼外肌等密度,在MRI与眼外肌信号相比呈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强化,部分病例为视神经鞘强化,视神经不强化。

如果为眼球内肿瘤直接侵犯视神经,则可同时显示原发肿瘤和视神经转移瘤而直接得到诊断。

[比较影像学]
MRI显示视神经转移瘤优于CT,尤其是联合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增强的T1WI显示效果最佳。

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观点

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观点

关于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观点
周欢粉;魏世辉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年(卷),期】2008(8)7
【摘要】视神经鞘脑膜瘤是视神经鞘最常见的肿瘤,占原发性视神经瘤的三分之一.随着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其发生率提高了.神经影像技术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多数临床所见的病例诊断甚是可疑,许多病例并未做活组织检查,只是通过神经影像学支持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治疗的目的是确保一定的视力,控制肿瘤的局部增长,减少死亡率.对视力轻微下降或无视力障碍以及视力保持稳定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分次立体定向放射疗法对进行性和早期的病例可以维持视力.外科切除术和活组织检查的致盲率比较高,适用于向外生长到硬脑膜的肿瘤.
【总页数】3页(P1451-1453)
【作者】周欢粉;魏世辉
【作者单位】100853,中国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全军眼科中心;100853,中国北京市,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全军眼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视神经鞘脑膜瘤CT诊断2例报告 [J], 夏晓
2.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中长期疗效观察及近期文献回顾 [J], 吴梦琳;
张雪宁;郭琪;郑晶晶;张宜培;徐德生;魏璐;时代
3.视神经鞘脑膜瘤误诊视神经炎1例 [J], 孙英;姜鹏飞
4.特发性视神经炎类似视神经鞘脑膜瘤 [J], 张铁梁;邵式汾
5.颅眶沟通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J], 李钟铭;宋薇;柏明涛;王建祯;王社军;唐红;杜长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价值分析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价值分析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价值分析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多种影像学技术被应用于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

其中包括常规X线、B超、CT、MRI等,但是在其中,CT和MRI是最为主流和常用的两种技术。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研究资料,分析CT和MRI在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中的价值和优缺点。

CT扫描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中具备的优点是快速、简便、病变成像清晰,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范围和形态等特征。

CT扫描可以显示病变的密度、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与器官的关系,同时分析肿瘤的血供情况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为手术制定详细手术计划提供准确的空间坐标及手术难度估计,同时对于病变组织的采取可提高手术质量和效果。

然而,CT扫描在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时也存在缺点,如无法清晰显示脏器、大血管周围的肿瘤边缘和结构,以及不能显示肿瘤组织与周围神经组织的关系,误诊率较高,并且对于有软组织损伤的患者不适用。

相对于CT扫描,MRI扫描在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价值。

MRI具备的优点是对神经组织和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好,以及能够对肿瘤的组织成分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MRI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边缘、形态、位置、大小和内部结构,对于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好的帮助。

此外,MRI还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肿瘤血供动态、分化、淋巴结转移和生长趋势等诊断信息,从而有利于制定更为详细和实用的治疗计划。

当然,MRI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制约因素较多,如患者的体重、钢钉、牙齿等都可能会影响到影像质量,同时造价较高,时间较长,操作技术要求高,对于急诊等特殊情况不适用等。

综上所述,CT和MRI都具有在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优点,CT扫描具有病变成像清晰的特点,对于部分病例能够获得很好的诊断效果,而MRI扫描由于对神经组织和软组织的分辨能力更好,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

两种技术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工具,同时在临床实践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结合临床表现和病人病情综合分析,做出准确诊断,并制定适当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CT和MRI对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价值

CT和MRI对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价值

CT和MRI对视神经鞘脑膜瘤诊断价值*导读:CT和MRI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眼眶肿瘤的重要工具,尤其对视神经鞘脑膜瘤的诊断更为重要。

……CT和MRI检查已成为临床诊断眼眶肿瘤的重要工具,尤其对视神经鞘脑膜瘤的诊断更为重要。

虽然CT诊断眶内脑膜瘤有一定价值,但显示肿瘤向视神经管内或颅内蔓延时有限。

MRI由于具有无骨伪影和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等优点,在脑膜瘤的诊断中明显优于CT,尤其是增强MRI加脂肪抑制技术对判断神经鞘脑膜瘤颅内蔓延价值很大。

本研究对1999年10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1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探讨CT和MRI检查在诊断视神经鞘脑膜瘤中的价值。

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1999年10月至2002年6月收治的1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 13-53岁,平均38.9岁。

肿瘤位于右眶6例,左眶9例;其中1例合并双侧听神经瘤。

经外侧开眶手术8例,其中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经颅开眶6例;经结膜入路1例。

全部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1.CT检查:全部患者术前均行轴位CT扫描,其中11例行增强CT扫描。

2. MRI检查:15例患者术前行MRI检查。

检查所用MRI扫描仪为超导型,磁场强度1.5 T,头圈、层面厚度为3-5 mm。

全部患者均行轴位、冠状、矢状及增强MRI扫描加脂肪抑制。

MRI序列T1WI(TR/TE=500-450/20-25 ms),T2WI(TR/TE=2000-3800/90-120ms)。

所有患者静脉注射MRI顺磁剂Gd-DTPA(钆·二乙烯三胺五乙酸)加 T1WI脂肪抑制。

结果一、CT扫描CT扫描显示视神经呈管状和不规则增粗6例,其中1例病变内有大量不规则钙化区;眶尖肿块6例,其中4例合并前段视神经增粗;视神经与眼球端局部膨大2 例,后段眶内视神经粗细正常;偏心性1例。

CT及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CT及MRI对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140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2月 第2卷第4期3 讨论肝硬化作为临床常见多发慢性肝病,是由于多病因反复、长期作用引起患者发生弥漫性持续性肝损伤。

肝硬化常因门静脉受阻,血流淤滞,门静脉压力不断升高,引发门静脉高压的产生[7]。

健康群体的门静脉压基本维持在13~24cm H 2O (1cm H 2O=0.098kPa),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者门静脉压一般在30~50 cm H2O,由于门静脉位于脾静脉与肠系膜上下静脉交汇处,且血流量当中脾静脉血流量占门静脉的20%,因此若门静脉压升高,常引起脾静脉充血扩张[8]。

而且门静脉压持续升高易发生脾肿大、食道管胃底静脉曲张等不良反应,若不及时的诊治易引发肝性脑病,将加速患者死亡。

所以,临床需要及早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只有确诊后才能够采取有效地预防治疗措施,避免静脉曲张以及静脉曲张后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9]。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式具有高度软组织分辨率,能够无创地有效反映患者动静脉血管的具体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成为当今临床血管最佳的检测方法[10]。

其能够有效检测出门静脉、脾静脉主干内经,门静脉血流量及血流速度等指标变化,同时临床也应用于检测食道管胃管底部静脉曲张胀裂出血,并且其具有操作简便、低价格、无创无辐射、灵活等优势,对于软组织及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而本文通过探讨腹部彩超在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中发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内经以及脾静脉主干内径均明显的高于健康人群,而门静脉血流速度及门静脉血流量均明显的低于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而这种差异正是临床辅助诊断疾病的重要支持依据。

综上所述,腹部彩超能够有效判定门静脉内径及脾静脉内径的变化,从而有利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周光文,杨连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诊治专家共识(2015)[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0):1086-1090.[2]陈中将,赵展.超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03):655-657.[3]纪文静,阿里木江•阿不都热合曼,阿孜古力•阿不来提,等.肝硬化患者心功能改变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11):81-84.[4]杨卫生,郭武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与门静脉压力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784-2788.[5]李志威,陈文清,龚炜,等.超声指标在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预测中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7,38(S1):48-50+53.[6]崔亚云,王玲,张超学.超声造影及彩色多普勒参数对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01):96-99.[7]骆玉露,胡晓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9):2397-2399.[8]黄丽燕,陈志奎.超声诊断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合并胰腺静脉曲张1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06):568+574.[9]王芳,沈加林,华静,等.能谱CT 在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风险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15,30(07):763-767.[10]张潭,宇雪豹,秦艳娟,等.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5):257-259.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是一种少见高度恶性肿瘤,恶化速度较快,救治效果不佳。

视神经肿瘤的CT诊断价值

视神经肿瘤的CT诊断价值

视神经肿瘤的CT诊断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视神经肿瘤的CT表现。

方法:对经证实的12例视神经肿瘤患者行检查。

结果:脑膜瘤6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梭形肿块,不规则眶内肿块,CT为软组织密度,肿瘤钙化3例,肿瘤内轨道征3例,均有明显强化视神经胶质瘤5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梭形肿块CT为软组织密度,视神经转移瘤1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入视神经。

结论:CT检查不仅可以推测视神经肿瘤的性质,还可以明确肿瘤侵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法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视神经疾病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2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年龄5~65岁,其中男4例,女8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视物模糊不清,突眼,眼痛,白瞳症等。

12例中视神经脑膜瘤6例,视神经胶质瘤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直接侵犯视神经1例。

检查方法:CT检查12例,其中碘对剂增强检查6例,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扫描机,常规行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层厚5mm,间距5mm,增强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根据体重注射对比剂50~100ml,然后行CT检查。

结果12例均表现为视神经增粗或视神经肿块:①视神经脑膜瘤6例均行CT检查,其中增强检查3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2例,梭形肿块3例,不规则眶内肿块1例,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钙化3例,累及管内段,颅内段及海绵窦,增强检查肿瘤均有明显强化,肿瘤内可见轨道征3例。

②视神经胶质瘤5例均CT检查,其中增强检查2例,2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2例表现为梭形肿块,1例表现不规则肿块,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检查明显强化。

③视神经转移瘤1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视神经,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累及管内段、视神经、视交叉,同时可见眼球密度增高,伴不规则钙化斑。

讨论视神经与其他颅神经不同,由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纤维汇集而成,组织学上视神经与脑实质中的白质或脊髓中的白质相似,视经纤维有髓鞘存在,但没有schwann神经膜,伤后不能再生,神经纤维之间存在神经胶质,纤维星形细胞为主,因此视神经不会发生神经鞘瘤,视神经可分4段,即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正常时球内段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余各段可通过检查进行观察。

临床CT诊断儿童眼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临床CT诊断儿童眼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临床CT诊断儿童眼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临床CT诊断儿童眼部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

方法对20名患有眼部良性肿瘤的儿童患者的影像综合诊断、临床诊断以及手术病理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结果20名患者中,有18名眼部良性肿瘤儿童患者有比较明确的CT诊断,另外还有2名患者的影像征象和临床征象不明显,在手术之前难以诊断。

结论影像征象通常在很多儿童眼部良性肿瘤中都比较明确,结合相关的临床资料,在对患者进行定性诊断中,CT有非常重要的医学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 儿童眼部良性肿瘤临床效果在我国,儿童患有眼部良性肿瘤的情况有很多,其通常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眼球突出,同时还会有视觉障碍情况的发生[1]。

因为这种病变组织的来源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对其诊断上通常会有一定的困难。

而CT 则可对病变发生的部位及病变方式予以明确诊断,在目前已成为眼部肿瘤病人首先的眼部检查方式。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院近三年来眼部患者的资料作为病例资料[2]。

一共有20名儿童患者,其中有11名男患儿,9名女患儿,这些患者的年龄在半岁到17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9岁。

通过临床综合诊断或者病理学进行确诊。

其中有1名患者属于脉络膜血管瘤,2名患者属于脉络膜骨瘤,4名患者属于毛细血管瘤,9名患者属于海绵状血管瘤,2名患者属于淋巴血管瘤,1名患者属于肌纤维母细胞瘤,1名患者属于肌上皮瘤。

这些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视觉障碍、眼部突出、白瞳以及出现皮肤血管痣等症状。

1.2 检查方法:用含有6.6%的水合氯对5周岁以下的儿童患者进行全灌肠使其镇静睡眠,剂量为1毫升/千克。

所用的CT机型是德国西门子公司64排128层螺旋CT机。

具体患儿的扫描时间大约为1-2秒,扫描层厚在3-5毫米之间,扫描野为120毫米,中间间隔为3-5毫米。

32名患儿中,对其中的28名患儿进行增强性的CT扫描,此外,CT所用的对比剂是欧乃派克,剂量为1.5毫升/千克。

CT诊断视神经脑膜瘤2例

CT诊断视神经脑膜瘤2例

CT诊断视神经脑膜瘤2例
高元安;冯宝安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年(卷),期】2003(019)006
【摘要】例1男,3岁。

因左眼视力下降活动受限并眼球突出.行CT检查。

平扫示:左眶内卵圆形高密度肿块.大小约4.3cm×3.2cm,其边缘光滑清晰.内
部密度均匀一致,未见钙化及囊变。

胂块位于视神经内前方.二者分界不清,眶尖部仅见外小段视神经显示。

眼球受推挤向前外侧移位.眶壁骨质无破坏及增生改变:税神经孔无扩大(图1):CT诊断:视神经胶质瘤或脑膜瘤。

手术病理:视神经脑膜瘤;
【总页数】1页(P744-744)
【作者】高元安;冯宝安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市解放军第273医院CT室,新疆库尔勒,841000;新疆库
尔勒市解放军第273医院CT室,新疆库尔勒,84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R739.45
【相关文献】
1.视神经鞘脑膜瘤CT诊断2例报告 [J], 夏晓
2.视神经鞘脑膜瘤误诊视神经炎1例 [J], 孙英;姜鹏飞
3.特发性视神经炎类似视神经鞘脑膜瘤 [J], 张铁梁;邵式汾
4.视神经脑膜瘤和视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J], 倪逴;罗怡
5.前床突脑膜瘤术中镰状韧带和视神经管的处理:80例分析 [J], 卜博;余新光;张远征;姜金利;李翀;陈利锋;张剑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神经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视神经肿瘤的ct表现。

方法:对经证实的12例视神经肿瘤患者行检查。

结果:脑膜瘤6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梭形肿块,不规则眶内肿块,ct为软组织密度,肿瘤钙化3例,肿瘤内轨道征3例,均有明显强化视神经胶质瘤5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梭形肿块ct为软组织密度,视神经转移瘤1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入视神经。

结论:ct检查不仅可以推测视神经肿瘤的性质,还可以明确肿瘤侵及范围,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法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视神经疾病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12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综合检查证实,年龄5~65岁,其中男4例,女8例,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呈进行性加重,视物模糊不清,突眼,眼痛,白瞳症等。

12例中视神经脑膜瘤6例,视神经胶质瘤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直接侵犯视神经1例。

检查方法:ct检查12例,其中碘对剂增强检查6例,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扫描机,常规行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层厚5mm,间距5mm,增强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根据体重注射对比剂50~100ml,然后行ct检查。

结果
12例均表现为视神经增粗或视神经肿块:①视神经脑膜瘤6例均行ct检查,其中增强检查3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2例,梭形
肿块3例,不规则眶内肿块1例,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钙化3例,累及管内段,颅内段及海绵窦,增强检查肿瘤均有明显强化,肿瘤内可见轨道征3例。

②视神经胶质瘤5例均ct检查,其中增强检查2例,2例表现为视神经弥漫性增粗,2例表现为梭形肿块,1例表现不规则肿块,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强检查明显强化。

③视神经转移瘤1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侵及视神经,肿瘤在ct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累及管内段、视神经、视交叉,同时可见眼球密度增高,伴不规则钙化斑。

讨论
视神经与其他颅神经不同,由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轴突纤维汇集而成,组织学上视神经与脑实质中的白质或脊髓中的白质相似,视经纤维有髓鞘存在,但没有schwann神经膜,伤后不能再生,神经纤维之间存在神经胶质,纤维星形细胞为主,因此视神经不会发生神经鞘瘤,视神经可分4段,即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正常时球内段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余各段可通过检查进行观察。

视神经周围包绕3层鞘膜,与3层脑膜相连,外层为硬脑膜,中层为蛛网膜,内层为软脑膜,其鞘膜上富有感觉神经。

3层脑膜之间存在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均与颅内同名腔隙相通,前端至眼球处,两腔变为盲管,恰好相当于巩膜筛板处。

视神经微血管床在解剖学上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因此具有血脑屏障性能,增强扫描时视神经无强化改变。

原发视神经肿瘤中,文献报道以胶质瘤最多,其次是脑膜瘤,
视神经脑膜瘤起源于脑膜的任何细胞,为良性肿瘤,但少数可恶变。

良性者生长缓慢,恶变后发展迅速。

多发生于中年,以女性居多,年龄越小,其恶性程度越高。

本病可原发于眶内,肿瘤可向前穿过筛板而进入眼球内,向后可进入视神经管内、视交叉甚至颅内,肿瘤也可穿破硬脑膜而侵入眶内脂肪间隙。

视神经脑膜瘤为淡红色,有包膜,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界限,晚期肿瘤常充满眶内并可侵犯眶内组织而呈浸润性生长。

视神经脑膜瘤的组织学特征与颅内脑膜瘤类似,主要分为4种类型:上皮型、砂粒体型、纤维细胞型和脉管型。

恶性脑膜瘤主要为肉瘤型脑膜瘤,发展迅速,短期内可侵犯眶内组织和眶骨。

肿瘤一般呈渐进性生长,眼球逐渐向正前方突出,视力下降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后,有的病例即使有较长时间的明显的眼球突出,但仍保留较好的视力。

起源于视神经管的脑膜瘤常先有视野向心性缩小,源于眶尖的脑膜瘤常产生眶尖综合征,原发于颅内的脑膜瘤生长缓慢,在肿瘤较大时方产生明显的头痛症状。

一般表现为沿视神经生长的管形肿块,部分呈梭形,极少部分呈偏心性生长,视神经在肿瘤的一侧边缘俨如眶内肿瘤压迫视神经。

脑膜瘤的密度与眼外肌等密度,部分肿瘤内有钙化(30%),钙化可为圆形、斑片状或线形,少数钙化的形状较具特征性,在冠状面上显示为包绕视神经的环形钙化,在横断面显示为视神经周围的两条平行的线形高密度影,有助于诊断。

增强后脑膜瘤明显强化,强化一般较均匀,而包绕于肿瘤内的视神经不强化而呈低密度影,在横断面上表现为“双轨征”,在冠状面上表现为“袖管征”,此征象为脑膜瘤的
特征性表现但不是特异性征象,视神经炎和视神经转移瘤也可有此征象。

视神经脑膜瘤可导致眶骨的骨质改变,多数为增生但少数也可为破坏性改变。

发生于视神经管内的脑膜瘤常表现为视神经管扩大,视神经管可发生骨质改变即增生或破坏。

视交叉脑膜瘤表现为视交叉增粗。

视神经肿瘤的表现中,重点分析以下征象,肿瘤钙化是脑膜瘤的特征性表现,轨道征对诊断脑膜瘤有帮助,但不是特异性征象。

眶尖空间狭小,视神经及第3、4、5、6对颅神经由此经过,故视神经肿瘤的诊断应观察眶尖有无扩大,眶尖脂肪是否存在,以推测肿瘤与神经血管及眼外肌的关系,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宋国祥.眼眶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杨景存.视神经病学.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