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

合集下载

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及其特点

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及其特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拥有着众多的主要工业区域。

这些工业区域分布在全国各地,各具特色和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国主要工业区域及其特点。

一、东北工业区东北地区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工业区域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工业的发源地。

这一区域由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份组成。

东北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特别是钢铁、机械、化工和石油等行业。

这个区域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石、煤炭和石油等。

此外,东北工业区还有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长三角工业区长三角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上海、江苏和浙江三个省份组成。

这个区域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涵盖了机械、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

长三角工业区的特点是产业链条长、技术含量高、创新能力强。

这里聚集了许多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三、珠三角工业区珠三角是中国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工业区域,由广东省的珠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组成。

这个区域以电子、信息技术、家电、纺织等行业为主。

珠三角工业区以其较低的成本和高效的产业链条而著名。

这里拥有广东港口群,便利的海运和陆路交通条件,为外贸出口提供了优势。

四、中部工业区中部工业区位于中国的内陆地区,由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组成。

这个区域以汽车、航空航天、冶金等重工业为主,也有一定的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中部工业区的特点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用地成本相对较低。

此外,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和物流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西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是中国最大的地理范围的工业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和新疆等省份。

这个区域以能源、冶金、化工和建材等行业为主。

西部工业区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石和天然气等。

此外,西部地区也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引进外资方面做出了努力,吸引了一大批投资项目。

在中国主要工业区域中,每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本文旨在对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消费结构、行业竞争等方面,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长三角经济区地处中国东部,涵盖上海、江苏、浙江三个主要省份。

该区域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是中国最具消费潜力的地区之一。

截至2020年,长三角经济区的人口超过1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近8%。

这一庞大的市场规模提供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3. 消费结构长三角经济区消费结构多样化,居民购买力较高。

其中,城镇居民占主导地位,消费需求广泛,包括房地产、教育、医疗、旅游、汽车等多个领域。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农产品、家电、日用品等方面。

4. 行业竞争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各行各业竞争激烈。

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拥有众多的企业和工厂,竞争非常激烈。

同时,服务业也蓬勃发展,特别是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领域,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5. 政策支持长三角经济区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得到了大量的政策支持。

政府鼓励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等,提供了多种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

这些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6. 市场机遇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环境优势明显,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企业可以利用该区域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结构多样化的特点,开展差异化市场定位和产品创新。

此外,政府的政策支持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7. 挑战与风险长三角经济区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着多重挑战和风险。

首先,市场竞争压力大,企业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

其次,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企业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并灵活调整经营策略。

此外,政策环境和法规约束也是企业需注意的风险因素。

8. 总结长三角经济区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市场环境优势明显。

具备庞大的市场规模、多样化的消费结构和激烈的行业竞争。

长三角财务分析报告(3篇)

长三角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全面了解长三角地区的财务状况,本报告将从宏观经济、行业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等方面对长三角地区进行深入分析。

二、宏观经济分析1. 经济增长近年来,长三角地区GDP增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达到22.5万亿元,同比增长7.5%。

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GDP分别为3.86万亿元、9.86万亿元、5.64万亿元、3.04万亿元。

2. 产业结构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占比逐年提高。

2019年,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8%,第二产业占比为45.1%,第三产业占比为47.1%。

服务业成为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3. 投资环境长三角地区投资环境优越,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投资。

2019年,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4%。

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7%。

三、行业分析1. 优势产业长三角地区拥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优势产业包括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这些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以上海市为例,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5%,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3. 行业风险尽管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部分行业仍存在一定风险。

例如,制造业受国际市场需求波动影响较大,部分企业面临订单减少、产能过剩等问题。

四、企业财务状况分析1. 企业盈利能力长三角地区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根据Wind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6%,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6个百分点。

2. 企业偿债能力长三角地区企业偿债能力良好。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长三角经济区是指中国华东地区京津冀地区、苏浙沪地区和安徽、江苏两省,总面积33.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3225万。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经济活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在长三角经济区,各种行业市场发展迅速,下面是对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的调查报告:一、制造业长三角经济区的制造业市场非常繁荣,包括汽车制造、电子制造、机械制造等多个行业。

其中,汽车制造业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上海、浙江等地的汽车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涌现出来。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也在长三角地区得到迅猛发展。

二、金融业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浙江宁波、苏州等地的金融中心,金融业市场日益繁荣发展。

上海的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等金融机构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地位。

长三角地区还涌现出了一大批金融科技公司,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持。

三、互联网科技长三角经济区是中国三大互联网科技中心之一,上海、杭州、苏州等地拥有众多互联网科技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其中,阿里巴巴、华为等知名企业在长三角经济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互联网科技行业在长三角经济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并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和创新型企业。

四、医疗健康长三角地区的医疗健康行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上海和杭州等地的医疗机构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力量,同时还有大量的医疗健康创新企业。

长三角地区的医疗健康行业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老龄化趋势下,养老、福利等方面的需求逐渐增加。

五、旅游文化长三角地区的旅游文化行业市场也非常活跃。

苏州、杭州、绍兴等地的古镇、古建筑等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

此外,长三角地区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现代化的消费场所,为旅游消费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旅游文化行业对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长三角经济区各行各业市场都发展迅速,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制造业、金融业、互联网科技、医疗健康和旅游文化等领域都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为长三角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低碳实现双赢了吗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低碳实现双赢了吗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低碳实现双赢了吗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的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三个省市,它们在经济发展和低碳实现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实现了双赢。

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个地区经济总量庞大,GDP一直稳居全国前列。

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产业非常发达。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全球最大的货物港口和机场。

江苏和浙江省也有许多世界知名的企业,如苏州工业园区和杭州的阿里巴巴。

这些企业的发展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长三角地区在低碳实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长三角地区政府高度重视低碳发展,致力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

在工业领域,长三角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大环保投入,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长三角地区也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在风电、太阳能等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

长三角地区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交通和建筑节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碳排放,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低碳实现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速度过快,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较大。

支撑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和鼓励,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如交通堵塞、土地资源紧张等,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和低碳实现方面取得了双赢。

它的经济总量庞大,拥有发达的工商业和金融业,为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长三角地区也高度重视低碳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

长三角地区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和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重要区域之一,其地处沪上海、宁杭等地,是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外贸发展、就业形势等方面对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从经济增长角度看,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该地区的GDP总量达到了9.8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5%。

这个增速相对较高,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浙江省是增速最快的地区,其GDP增长率达到了8.2%,而上海和江苏两地的增速则分别为7.3%和7.2%。

这些数据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整体上处于较好的增长状态。

其次,从产业结构角度看,2024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产业结构也呈现出一些变化。

在服务业方面,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特别是浙江省主打的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果。

但是,传统制造业方面则存在一定的困难。

受到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传统行业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等问题日益突出。

第三,从外贸发展角度看,202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根据数据统计,该区域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1%。

其中,浙江省的外贸出口总额增长较快,达到了7.8%,而上海和江苏两地的外贸增速则分别为5.6%和4.6%。

这些数据显示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发展的整体稳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外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增加,进出口贸易环境复杂等因素,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最后,从就业形势角度看,202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就业情况总体平稳。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140万人。

此外,就业结构也出现一些调整,服务业就业机会增多,特别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就业机会增加明显。

7570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570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

这个地区以其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日益完善等特点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却面临许多调整的压力。

笔者将围绕着“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和分析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省区,是中国疆域内最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其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和金融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制造业制造业一直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占据了地区GDP的四分之三左右。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以轻工业和纺织业为主。

上海地区除了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的重工业之外,还多以电子信息产业和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浙江省的小商品制造业也被视为中国商品制造业中的重要支柱。

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的比重不断增加,已经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2019年上海地区服务业增长率超过8%,占据了GDP的四分之一左右。

此外,浙江省的互联网经济以及江苏的现代物流业也是服务业的新亮点。

信息技术和金融业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信息技术和金融业也迅速发展。

上海地区经济金融、软件信息和生命科学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以苏州为代表的江苏省市政公用事业和高铁交通事业也成为了地区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挑战性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高速经济发展,但其产业结构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传统的轻工业、纺织业等行业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而新兴的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行业又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发展,制造业自动化水平迅速提高,传统的制造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同时,随着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

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

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

从人均GDP来看,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

长三角概况

长三角概况

1 引言1.1 长三角概况长三角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简称,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等共计16个城市。

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该区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总体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

根据中科院发布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综合排名评价显示,位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分别名列一、五、六位;从GDP总量来看,长三角地区以仅占全国2%的土地面积、10%的人口,产生了全国GDP总量的近30%;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长三角占了一半;世界500强企业有400多家在此落户。

1.2 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特点长三角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199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以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构想,从此拉开了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序幕。

然而长三角区域江、浙、沪三部分分属三个独立的省市,新中国成立以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下,该地区分别形成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上海模式”等不同的经济格局,其中上海是当之无愧的“国营龙头老大”。

在新的形势背景下,各地各级政府确立新的发展模式,谋求长江三角洲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这必将促进苏浙沪三地范围内资源要素得到充分和合理配置,同时充分利用外部及国际资源要素、市场,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国际空间,形成长三角地区新的竞争优势,提高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看到,政府经济行政行为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改革开放使得江、浙、沪根据自己的特色,各自在不同的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

正是由于此,三省市政府对各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偏爱有加,对自己区域形成的产业结构也是衷心耿耿、不愿释怀。

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

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

长三角产业结构的变化长三角地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

长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过去,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尤其是轻工业和纺织业。

这些传统产业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支持。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

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正经历着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

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推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中心在长三角地区兴起。

例如,上海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杭州的西湖科技园已经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

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兴起为长三角地区带来了更多的高技术产业和高薪就业机会,推动了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地区经济的新引擎。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升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地区经济的重要动力。

特别是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等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蓬勃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了新机遇。

例如,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和人才的聚集,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长三角地区还积极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资源的节约利用的要求,长三角地区开始转型开展绿色产业。

例如,上海浦东新区的环保科技园和苏州工业园区的生态工业园,都是地区绿色产业发展的典范。

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也为地区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正经历着显著变化。

由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的转变、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绿色产业的兴起,都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实现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发展】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汇报人:2023-12-21•引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目录•未来发展趋势预测•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01引言主题介绍•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涵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三省一市。

本文将探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挑战和未来趋势。

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及完善的交通和物流体系。

地理位置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城市群发展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苏州等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相互协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长三角地区概述02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国内领先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均居全国前列。

产业发达长三角地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产业集群,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

开放创新长三角地区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和创新型经济发展,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技术创新。

总体经济状况制造业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纺织等多个领域。

服务业长三角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迅速,包括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

高科技产业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包括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主要产业分布030201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之间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格局,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创新驱动长三角地区注重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特点03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政策支持长三角地区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如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政策引导政府通过规划、引导和调控,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长三角区域经济分析

长三角区域经济分析

3.便利的交通状况 3.便利的交通状况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根据车程制造 了四个半径的区域概念: 了四个半径的区域概念:一是半小时车程辐 射区;二是一小时车程辐射区; 射区;二是一小时车程辐射区;三是两小时 车程辐射区;四是四小时车程辐射区。 车程辐射区;四是四小时车程辐射区。所谓 半小时车程辐射圈, 半小时车程辐射圈,就是以上海的人民广场 为中心,辐射到上海各区的每个角落, 为中心,辐射到上海各区的每个角落,上海 市区之间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交通网络的 布局都以此为依据 。
2.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国家政策 2.有利的国家政策
1982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国家 年 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 领导人就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京、 领导人就提出“以上海为中心,包括南京、宁 苏州、杭州建立长三角经济圈” 波、苏州、杭州建立长三角经济圈”。1986年, 年 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到五省一市, 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到五省一市, 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 即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在 以后的各次讨论会上,逐渐深入, 以后的各次讨论会上,逐渐深入,直至今日的 十一五”计划。 “十一五”计划。
苏州 杭州
苏杭文化 有着其重要的 历史地位。 历史地位。历 史上, 史上,苏杭出 过全国最多的 状元,今天的 状元, 两院院士也是 苏杭籍人最多。 苏杭籍人最多。
长三角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底蕴 二. 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三.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 四.建设建议 五.发展启示
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1. 丰厚的文化底蕴 2. 有利的国家政策 3. 便利的交通状况
长三角
区域经济分析
长三角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底蕴 二.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 三.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 四.建设建议 五.发展启示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长三角经济区行业市场分析现状长三角经济区是指中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个大区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

这个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经济总量居全国首位。

长三角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其中制造业占据主导地位。

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化工等行业在长三角地区都有较为发达的产业链。

特别是上海市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拥有众多跨国公司和知名国内企业的总部设在这里,为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创新和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长三角地区的行业市场中,一些新兴行业也蓬勃发展。

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

上海浦东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是长三角地区的两大高新技术开发区,聚集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

此外,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也是长三角地区新兴的行业。

长三角地区的行业市场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行业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复杂,不同的行业之间发展差距较大。

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在现代化改造和产业升级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另一方面,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竞争力。

其次,跨行业合作与创新成为发展主旋律。

长三角地区的企业间在技术创新和资源共享方面积极开展合作,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互利共生。

一些行业的企业通过与其他行业的企业合作,创造了一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

再次,国际化程度较高。

长三角地区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品出口量居全国首位,许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的金融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资本和跨国公司,成为国际业务扩张的重要基地。

最后,环境和资源限制成为制约因素。

长三角地区的面积有限,人口众多,环境和资源压力较大。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前景分析

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前景分析1. 引言长三角经济区是指中国东部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三个省份组成的经济区域。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支持,长三角经济区的市场前景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长三角经济区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力。

2. 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长三角经济区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其市场规模巨大且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总量在过去几年中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这使得长三角经济区成为吸引各类企业和投资者的热门地区。

3. 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长三角经济区在产业布局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点。

其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发达的港口和交通网络,这为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目前,长三角经济区已经形成了多个产业集聚区,如上海的金融业、浙江的制造业和江苏的科技创新。

未来,长三角经济区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协同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以提升自身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4. 消费需求和消费群体特点长三角经济区作为人口密集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其消费需求和消费群体特点也具有独特之处。

长三角地区的消费者对品质和服务有较高的要求,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消费体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多元化和升级,为各类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5. 政策支持和投资环境长三角经济区得到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兴业。

与此同时,长三角经济区的投资环境也日益优化,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投资便利和保障,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6. 挑战与机遇尽管长三角经济区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其次,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和协同发展面临一定的调整和协调难题。

然而,这些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实现差异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

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

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一、单选题1.读图,关于长江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能资源丰富,水运便利B. 旅游资源丰富,水乡文化特色突出C. 城市密集,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D. 矿产资源丰富,以重工业为主2.长江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其中不包括()A.提供农业灌溉水源B. 便利的水运C. 提供生活用水D. 丰富的水能资源3.图中字母A,B,C所代表的工业地区分别是A. 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B. 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C. 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D. 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读图,完成各题。

4.甲、乙两地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乙地相比,甲地发展工业的突出优势是()A. 煤、铁等矿产分布集中B. 多港湾,海上运输便利C. 邻近港澳,很多地方是“侨乡”D. 高等院校众多,科技智力资源丰富5.关于乙图A城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交会B. 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C. 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D. 拥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6.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完成下题.关于图中四个城市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是电力、冶金工业基地B. ②是钢铁、轻纺工业基地C. ③是我国最大的港口D. ④是2010年世博会召开城市7.沪通铁路是我国规划建设的沿海铁路的一段,时速200-250公里,是国铁I级客货共线型快速铁路,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读图完成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特征正确的是()A. 地势平坦,高原地形B. 河湖众多,渔业发达C. 气候温暖湿润,降水无季节变化D. 长江流经,水能丰富8.读“长江沿江地带示意图”完成下题.关于图中四个城市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是电力、冶金工业基地B. ②是钢铁、轻纺工业基地C. ③是我国最大的港口D. ④是2010年世博会召开城市9.长江三角洲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下列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 杭州西湖B. 周庄C. 乌镇D. 太湖10.近年来,合肥郊区出现了大圩葡萄、长丰草莓等水果采摘基地,为合肥市提供新鲜水果的同时也提供了旅游休闲的场所。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

长三角经济发展报告1. 引言长三角地区是指中国东部的一个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长三角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经济指标分析2.1 GDP增长长三角地区的GDP一直以来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长三角地区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对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2 产业结构调整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正朝着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方向调整。

随着制造业智能化和自主创新的推进,传统制造业正在向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

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金融、信息技术和文化创意产业。

2.3 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日益加强。

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城市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

例如,上海与周边城市合作建设了一体化的交通网络,加强了区域内的交通便利性。

3. 经济发展影响分析3.1 城市建设与环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给城市建设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另一方面,大量的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给环境带来了压力,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问题也相应增加。

3.2 人口流动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的增加。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造成了人口密集、社会问题增多的现象。

同时,人口流动也带来了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

4.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4.1 创新驱动发展未来,长三角地区将继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策略。

政府将加大对科技研发和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打造创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同时,提高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也是关键,以满足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4.2 绿色发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长三角地区将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四大工业区归纳总结

四大工业区归纳总结

四大工业区归纳总结四大工业区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四个重要工业区域。

它们分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及辽宁沈阳地区。

这四个工业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本文将对这四大工业区进行归纳总结。

一、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广东省,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

该区域以轻工业为主,是中国最早开始实施经济特区政策的地区之一。

珠江三角洲集聚了大量的制造业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这一地区的制造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汽车、纺织等领域,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还向国际市场输出产品。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形成了典型的都市群。

二、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江苏、浙江两省及上海市的交汇处,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

该区域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柱。

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制造业领域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势,特别是在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等方面。

同时,该区域也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国内最大的货运口岸和国际金融中心。

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化进程推动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京津冀京津冀地区位于中国的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省部分地区。

京津冀地区发展的重点主要是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该区域在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同时也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京津冀地区还是中国政治、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该地区的工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协同发展。

四、辽宁沈阳地区辽宁沈阳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包括沈阳、大连、锦州等城市。

该区域以重工业为主导,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和金属矿藏资源。

辽宁沈阳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以钢铁、石化等重工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该地区也在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不断发展并与世界接轨,这种发展体现在中国一些沿海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沟通桥梁,并且越来越受到国内以及国外的重视。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称为长三角区)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地区。

长期以来,由于此区域所在地具有的战略意义,国家对长三角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再加之历史上此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积淀,长三角地区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以发展中国家经济核心区域的身份成功的承接了世界经济产业转移的前两次,即:20世纪80年代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在国际间的转移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时世界先进制造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而目前长三角地区则经历着世界经济的第三次转移,即正流行的以服务外包和高端制造和技术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

经过前两次产业转移,目前长三角地区基本建成了世界先进制造业中心,而要想成为能与纽约、伦敦和东京相媲美的世界经济中心,则需搭乘世界经济第三次产业转移之快车,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抓紧时间完成第三次产业转移。

一、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现状要想升级长三角区域的产业结构,就需要对长三角目前的产业结构进行一番了解。

1、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产业以集群化发展为主长三角区域的经济以在其内部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业集群为主要布局模式。

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区域性中心,以沪宁杭和沪杭雨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主轴,向长江岸线和杭州湾扩展。

其中,上海建有临近虹桥机场的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浦东张江高科技等高新园区;江苏建成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沪宁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为主线,沿江两岸为辐射走廊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格局;浙江形成以杭州、宁波为两极,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为基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浙江省正在重点建设三个大产业带:环杭州湾大产业,这个产业带以高新技术及临港重化工产业为主;温台沿海产业带,以轻工业、医药和机械为主;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以传统优势产业及资源深加工产业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

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

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同时也为其它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长江三角洲是指长江入海而形成的冲积平原,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本文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指由沪、苏、浙三地16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复合型区域,具体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扬州和泰州,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和台州市,其土地面积为10.9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8121万人(2002年)。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已被公认为世界六大城市带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指珠江千百年来冲刷出来的一块平原,北起广州,呈扇形向东南和西南放射,东面有经济特区城市深圳和与之相邻的东莞市,西面由北至南有:佛山、江门、中山以及与澳门接壤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市。

本文中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14个市县: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7市,以及惠州市的市区和惠阳、惠东、博罗三县,肇庆市的市区和高要、四会两市,其土地面积为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365万人(2002年)。

一、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指标的比较1.长江三角洲GDP规模高于珠江三角洲,但人均GDP低于珠江三角洲;两地GDP约占全国的2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两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1995年两地GDP总量达到13076.5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9216.0亿元,珠江三角洲为3860.5亿元。

长江三角洲GDP总量为珠江三角洲GDP总量的2.4倍。

从人均GDP来看,1995年长江三角洲人均GDP为11665元,珠江三角洲为18058元。

珠江三角洲人均GDP比长江三角洲高54.8%。

2002年两地GDP总量达到29402.1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为19983.3亿元,珠江三角洲为9418.8亿元。

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规模发展快于长江三角洲,从而长江三角洲GDP总量是珠江三角洲2.1倍,比1995年的差距缩小。

2002年珠江三角洲人均GDP仍高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人均GDP达到34295元,比长江三角洲(24607元)高39.4%。

2.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均保持较快增长,大大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2000年—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的GDP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两位数以上(除扬州和肇庆市区外),均高于全国7.8%的平均水平,显示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快速。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次产业基本同构,产业结构向高度化发展。

2002年长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6:52:42,珠江三角洲三次产业的分布为5:50:45。

从1978年到2002年,这两个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产业基本持平。

珠江三角洲第一产业下降幅度最大,从22.4%下降到4.9%,下降了17.5个百分点。

长江三角洲第三产业上升幅度最大,从18.4%上升41.9%,上升了23.5个百分点。

2002年这两个区域的第二产业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同,而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约低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高出8个百分点。

可见,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调整和改善,基本上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4.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一直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进出口贸易占全国52.3%。

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43.8亿美元。

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17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4%,其中出口额为942.0亿美元,进口额为832.1亿美元;珠江三角洲进出口总额达2069.7亿美元,是长江三角洲的1.8倍,比上年增长22.9%,其中出口额为1126.1亿美元,进口额为943.6亿美元。

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2.3%,其中长江三角洲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8.9%,珠江三角洲占33.3%。

珠江三角洲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比长江三角洲高14.4个百分点。

5.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远远高于珠江三角洲,两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24.9%。

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818.9亿元,其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790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5%;珠江三角洲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9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141.6倍;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1978年增长了326.9倍。

2002年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是珠江三角洲的2.7倍。

与全国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4.9%,其中长江三角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国的18.2%,珠江三角洲占全国的6.7%。

6.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高于长江三角洲,两地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是全国平均的1倍以上。

2002年长江三角洲城市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0499元。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4239元。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

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7820.6元,珠江三角洲地区为11686.1元,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1.5倍。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珠江三角洲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

二、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原因在过去的20多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源。

从比较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它们经济发展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

其相同点有:一是两个三角洲都走在了中国改革前列,各自确立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市场化道路。

改革开放之初,两地充分发挥自己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优势,迅速占领并扩大了国内外市场,尤其是长江三角洲的民营企业和乡镇工业顺应改革大潮,很快实现了全面启动,千百年的商业文化厚积薄发,创造了“温州模式”等经济奇迹。

珠江三角洲依靠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位置,发挥其信息优势和侨乡众多的人文优势,以较低的土地价格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大量外资的直接进入,尤其是吸引了港澳台制造业的大规模转移,使“三资”企业在珠江三角洲城乡迅速发展起来。

80年代,以“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制作、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为主要贸易形式的外向经济企业遍及城乡。

二是不断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发展外向型经济。

引进国外资金力度大。

1985年—1999年,长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0.07%,高出全国均值10.49个百分点,1979—1999年珠江三角洲的外国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3.5%,高出全国均值12个百分点以上。

国际贸易快速增长。

2002年,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进出口贸易额为2069.7亿美元和1174.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33.3%和18.9%。

在引进外资、扩大外贸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更重要的是引进了现代市场经济理念、科学管理方式,提升了人力素质,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不同之处在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属于“外向型”,即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企业就把产品市场与国际接上了轨,广东外贸一直独领全国风骚,占全国外贸出口的1/3,2003年1到11月,进出口贸易更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而长江三角洲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内资为主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产品以国内市场为主,以此来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力量还显不足。

而上海因受计划经济体制限制,经济转型较为艰难,短期内,其经济增长作用没能充分发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较为有限,这一时期,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略显滞缓。

两个三角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改革开放政策对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发展战略,极大地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是最早在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地区,进入90年代,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珠江三角洲又掀起了第二次创业大潮。

长江三角洲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比较早的地区之一。

1984年国家先后将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宁波、南通3个城市确定为沿海开放港口城市,获得经济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

90年代,为振兴上海经济中心地位,中共十四大做出了“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飞跃”的又一重大决策,使上海重新崛起,也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

2.人力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源泉。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广东省总人口为864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104万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人口为2152万人,占全省流动人口的82%,是全国吸引外来劳动力最多的地区之一,低劳动成本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在大量劳动力向珠江三角洲集聚的同时,也加速了各种生产要素(生产资料、资金、技术、人才)向该地区的集聚,这就大大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使得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在高素质人力资源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该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经济基础较好,不但人口密集,而且人口素质相对较高,高科技人才资源丰富。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1000余所科研机构,150余所高等院校和300多所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科研基础雄厚,科技人才密度高,高级人才比重大。

此外,还拥有大批熟练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这些都对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十分有利。

90年代以来,在开发开放浦东的有力推动下,长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发展呈现出起点高、规模大、增长快的特点,这与其拥有雄厚的人力资源有着直接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