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第二章[1]
第二节
政治主义理论
一、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认识 (一)政治主义理论的假设 危机未必是坏事,对危机的认识更重要 (二)政治主义理论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认识
四种制度化的语言风格:
1、修辞性的 2、司法性的 3、行政性的 4、讨价性的 语义创造危机。
——埃德尔曼
事件、事故、惨剧、丑闻
二、政治主义理论的公共安 全危机事件管理模式的启示
事前
事后被动响应
全面管理
事中 事后
第一节
工具主义理论
一、工具主义对危机的认识 第一、公共安全危机的对策 第二、公共安全危机的信息 第三、公共安全危机的时间
从某种意义上说,时间可以被认为是危 机事件处置是否成功的关键。
第一节
工具主义理论
一、工具主义对危机的认识 二、从反应到管理的转化
传统:当日常生活中出现危机后,管理 当局是如何组织和管理应对这一事件的,如 何决策应急目标的,如何提出管理模式的。 转化:对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更全面关 注。管理部门需要用全新的视角,立体式地 看待公共安全危机事件,并且科学地从被动 响应转化成主动管理。
第四节
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主要是从宏观的社会因子相 互冲突层面来理解公共安全危机出现的原因, 这一理论尤其对于那些属于公共安全危机范 畴的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社会冲突理论认为,危机的出现是社会各 阶层、各利益集团在矛盾冲突上升到一定阶 段后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社会各阶层占 有的政治、经济利益的不均衡性是导致危机 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社会冲突理论还 认为,社会冲突在人类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 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第二章 公共安全危机的基本 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工具主义理论 政治主义理论 正常事件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的管理制度概述公共危机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和公民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强危机应对和应急管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制定和实施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公共危机的定义、分类、管理原则、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指在特定时期、特定地点或特定范围内发生的可能对公共安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或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
公共危机可能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形式多样,对公共秩序、社会稳定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公共危机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紧迫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快速、有效地应对和管理。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根据公共危机的性质、原因、影响等不同特点,可以将公共危机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公共危机包括以下几种:1. 自然灾害类公共危机:如地震、火灾、洪涝、暴雨、风暴等,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2. 事故灾难类公共危机:如交通事故、工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等,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突发事件,对环境、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危害。
3. 公共卫生类公共危机:如传染病爆发、食品安全事件、环境污染事件等,影响公众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
4. 社会安全类公共危机:如恐怖袭击、暴力事件、抗议活动等,损害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5. 其他类公共危机:如网络安全事件、天灾人祸事件等,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构成威胁。
以上各类公共危机均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应对,及时制定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三、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公共危机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公共危机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发生的、对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伤害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传染病等多种类型。
公共危机的发生给社会和个体带来了巨大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损失,因此,建立健全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有效应对危机情况,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而建立的管理机制和规范。
在这个系统中,政府扮演着协调、指导和监督的角色,企业和社会组织则是执行者和支持者。
为确保公共危机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预防和应对能力,做好危机的预警、防范和处置工作。
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公共危机形势。
二、公共危机安全管理制度的体系1. 预譌指挥机构为了应对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事件,建立专门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将至关重要。
这个机构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参与,拥有多方协调、迅速应对等能力。
指挥机构主要负责编制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协调资源、指挥调度、开展危机通报、发布信息、协助应急救援等工作。
通过统一指挥、协调一致、迅速决策,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危机的影响。
2. 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危机事件发生时的救援、保障和恢复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措施。
它要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指挥调度、救援处置、信息发布、舆情协调等内容。
每个单位都应编制自身的应急预案,并通过定期演练、升级改进来提升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为了保证各部门、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还应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应急预案体系。
3. 预譌资源预譌资源包括物资、人力、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它是危机处理工作的基础。
政府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囤积各类必要的物资和装备,为危机时的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同时,还应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培养一批专业的危机管理人才,以提高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4. 信息发布面临危机事件时,快速准确的信息发布是公共危机安全管理的核心。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引言公共危机是指不可控制的事件或事态,可能对公众安全、社会秩序、环境和经济造成严重危害的事件。
在现代社会中,公共危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包括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传染病暴发等等。
面对公共危机,政府和组织需要拥有一套科学、规范和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应对和处理各种公共危机事件,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从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原则、要素及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一、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指为了应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而建立的一整套预防、监测、应对、处置、恢复和评估机制和方法,包括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机构、人员和物资资源等,以确保公众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于现实情况,结合国情和地方特点,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规模和特点,对各种公共危机事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公众和社会提供一种有效的危机管理体系。
二、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根据各种危机事件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来处理危机,不断完善和提高危机管理的水平。
2.规范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规范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和程序,保障管理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确保危机管理的合法性和效果。
3.权威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权威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结合本国的国情和地方特点,构建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危机管理体系,为公众提供一种权威性的危机管理服务。
4.综合性原则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应当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在危机管理的全过程中,应当融合多种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和组织的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危机管理体系,提高危机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1 危机与公共危机1.2 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与挑战1.3 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4 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体系2.1 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2.2 危机管理组织结构与职能2.3 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与实施2.4 危机管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第三章:公共危机识别与预警3.1 危机识别的重要性3.2 危机预警机制的建立3.3 危机监测与信息收集3.4 危机预警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第四章:公共危机应对策略4.1 危机应急响应的启动4.2 舆论引导与沟通策略4.3 资源调配与力量部署4.4 危机应对的法律依据与措施第五章:公共危机恢复与重建5.1 危机过后的形势评估5.2 危机恢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5.3 危机应对经验的总结与反思5.4 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与持续改进第六章:公共危机心理干预6.1 危机心理的影响与干预必要性6.2 危机心理干预的原则与方法6.3 危机心理干预的实施步骤与注意事项6.4 危机心理干预的案例分析第七章:公共危机中的媒体沟通7.1 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7.2 危机沟通的原则与策略7.3 危机中的媒体关系管理7.4 危机沟通案例分析与启示第八章: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力量参与8.1 社会力量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8.2 志愿者组织的动员与监管8.3 企业社会责任与危机管理8.4 公众参与危机管理的途径与方法第九章:国际视角下的公共危机管理9.1 国际危机管理与合作机制9.2 我国参与国际危机管理的策略与实践9.3 跨国危机管理案例分析9.4 全球性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第十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模拟演练与评估10.1 危机演练的目的与意义10.2 危机演练的策划与实施10.3 危机演练的评估与反馈10.4 危机管理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第十一章:网络时代的公共危机管理11.1 网络危机的特点与挑战11.2 网络危机的监测与应对11.3 网络谣言的辨识与处理11.4 社交媒体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二章:公共卫生危机管理12.1 公共卫生危机的类型与影响12.2 公共卫生危机的管理流程12.3 疫情信息的公开与传播12.4 公共卫生危机应对的国际经验第十三章:生态环境危机管理13.1 生态环境危机的成因与影响13.2 生态环境危机的管理策略13.3 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13.4 生态环境危机应对案例分析第十四章:经济金融危机管理14.1 经济金融危机的特点与影响14.2 经济金融危机的预防与预警14.3 危机应对的政策措施与实施14.4 经济金融危机管理的国际协作第十五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15.1 危机管理技术创新的应用15.2 数据驱动的危机管理与决策15.3 危机管理中的大数据与15.4 未来公共危机管理的趋势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包括危机与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与原则等。
公共危机管理二
7.危机决策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1)注意迅速反应 (2)注意效用性 (3)必要时运用强制力 (4)注意协调性
二、实施机制 1.公共危机管理的实施框架 在公共危机的实际管理过程中,原有的组织领导体制、支持保障体制、 决策机制可能就要转换成一个特别的危机管理小组来实施。 (1)事故控制体系——ICS ICS主要是对事故现场实施管理,其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五点:一是建 立指挥站,为主要指挥人员安营扎寨。二是建立短期的物品、资源储 存库。三是建立后勤部门,并使之成为提供和调度物品资源的基地。 四是为睡眠、休息及卫生部门建立营地。五是为直升飞机的起落、维 护、加油设立场地。 (2)标准化紧急管理体系——SEMS SEMS由五个层次组成,每个部门都在必要的时候起作用。一是现场 处理部,负责危机发生时的紧急决策及行动执行。二是当地政府,主 要在其管辖权内做些管理、协调及恢复性工作。三是执行区域,在受 影响的当地政府之间管理和协调信息、资源,并充当沟通桥梁。四是 区域,在执行区域之间管理和协调信息、资源,协助州内各部门协调 运作。五是州,管理一些亟需资源。五个层次都能各自执行预测、管 理、操作作业、信息收集、向外发布公告、后勤支持和行政管理任务, 实际上是一个扩大了的ICS。 (3)危机管理框架结构——CMSS 危机管理框架结构由四个部分、九个部门组成。具体如图2-1所示。
2.体制功能 (1)战略决策和技术指导 (2)项目组织和人员激励 (3)提供资源、协调沟通、克服障碍
【小案例】中国派包机船只赴利比亚接回滞留人员
现场视频 ■利比亚3万多名中方人员待撤离 ■同胞身困利比亚,海陆空紧急撤离
3.危机状态下组织领导能力的养成
第二章危机管理概述
第二章危机管理概述
危机管理中的危机意识:2001年宜宾南门大桥垮塌事件 2001年11月7日,从四川南部宜宾进入云南的咽喉要
道宜宾南门大桥发生悬索及桥面断裂事故,桥两端同时 塌陷,2人死亡2人受伤,造成交通及市外通讯中断。令 人震惊的是,宜宾垮桥事故不是第一次,1997年,穿城 而过的岷江二桥先后垮了两次,致使内宜高速公路延期 建成。南门大桥修好已经10年多了,有关部门从未对此 桥进行过“体检”。在1999年,宜宾一位记者曾对该桥 的安全隐患做过报道,但未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而在垮 桥的前4个月,已发现大桥有裂痕,但相关部门不检修, 致使惨剧发生。
第二章危机管理概述
(4)决策效果不同 常规决策:备选方案民主筛选,决策环境相对确 定,可利用技术支持程度高,决策信息和监督系 统完善,故决策执行效果可预期。 危机决策:时间有限及高度不确定性,决策者不 能进行深思熟虑的理性推断,只能依靠经验、智 慧及对现实危机态势做出判断,非预期决策,效 果难以预料。
•15.1%的企业存在严重危机
•
---盖洛普(中国),2004
第二章危机管理概述
3.危机管理的定义
史蒂文·芬克:对于组织前途转折点上的危机,有计划地消除 风险与不确定性,使组织更能掌握自己前途的艺术。
藤井定美:就是针对那些事先无法预想何时发生,然而一旦 发生却对组织经营造成极端危险的各种事件的事前事后的 管理。
第二章危机管理概述
•非程序化决策——决策效果难以预测
1985年美国姆邬教灾难事件
姆邬教是美国东部费城的一个黑人教派。早在1978年该教派 就曾经和当局发生冲突,导致一名警官死亡,该组织的九名成 员也以杀人罪被判入狱。七年之后,即1985年5月13日,该组 织再度和警方对峙,双方相持不下。经过一番开火、灌水以及 爆炸物的攻击,警方仍未能把守在一栋加固房子里的教徒驱逐 出来。于是军方用直升机往房子的屋顶上扔下一颗塑料炸弹, 引起一场意外火灾。警察局长和消防局长以为火势可以控制, 不会蔓延。没想到熊熊烈火迅即失控,席卷三个街区,吞噬了 61间房屋,使250人无家可归。那座教徒把守的房子已成一片 火海,只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得以逃生,在灾后的现场灰烬 中,留下了7具成年人和5具儿童的尸体。
公共危机管理复习资料
危机决策更为复杂,表现出非常规决策的特点。
危机响应战略包括:
消除威胁 规避威胁
进攻性战略 消减威胁 防御性战略
隔离威胁 提高弹性
医疗急救检伤分类表:
颜色
优先次序
描述
黑色
第一优先
伤势严重,可能死亡
红色
第二优先
伤者可能存活,但必须手术或接受其他救治
黄色
第三优先
伤者需要医疗救护,但可以等待几个小时或几天
2.描述问题时,不透露解决方案;
3.让团体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评估;
4.邀请外部专家,挑战群体决策;
5.要求成员轮流提出反对意见。
第八章 危机恢复与调查评估
恢复重建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着眼于长远,不能饮鸩止渴、竭泽而渔,恢复重建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政府主导,公众参与;2.全面恢复,突出重点; 3.公平公正,关注弱者;
4.风险管理的最后一步: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处理,包括制定、演练、实施或修改应急预案。
评估风险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 2.系统性原则(考虑全面充分)
3.规范化原则(程序统一规范) 4. 动态性原则(具有时效性)
风险管理是有效应急规划的基础,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
结合社会对危机风险承受能力及风险评估的标准,将风险分为:可接受风险、可容忍风险、不可容忍风险。
4.生产自救,多样补偿; 5.防灾减灾,寻求发展。
结合我国的国情,恢复重建的主要措施包括:1.做好灾民的安置; 2.实现心理干预的长效化;
3.加强未来的风险防范; 4.以恢复重建促进区域的发展。
恢复重建的选址
住房的恢复重建原地原址重建
危机恢复中的重要问题 经济的恢复重建恢复重建的选址原地异址重建
第二章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法律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制度的基础。
危机管理是一种非常态的公共管理,但也应该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
评价一个公共危机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判断其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法律的建设程度是一个首要变量。
在一些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建设比较完善、发展阶段处于领先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其相应的法律也比较完善,往往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
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概述(一)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含义与特点1.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含义人类生活有正常状态和非正常状态之分,作为调整人类生活和社会关系的法律制度也包括常态法制和非常态法制。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关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下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
作为顶防、调控、处置危机的法律手段,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
2. 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的特点相对于正常状态下的法制,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有着许多不同的特点:(1)法律内容的综合性由于危机产生的多因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损害程度的多层性、危机性质的差异性、调控任务的多目标性,危机管理法律必然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边缘性。
它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众多领域,涉及治安、刑事、卫生、环保、防震、防洪、消防、市场、劳资、救助、民族、宗教、军事、外交、舆论媒体等多方面内容。
(2)法律适用的临时性一般的法律部门调整的是社会的常态,它经常性地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和空间区域内发挥调整作用;而危机管理法律调整的是社会的非常态,只有在危机有产生的危险性或危机已经爆发的情态下,才在特定的时间或特定的区域发挥调整作用,但在非危机的正常状态下则不适用,也不能把危机时期建立起来的制度转化为平时的制度。
因此,在平时的正常状态下,应对危机的法制只是有备无患的预备法制,只在危机状态下才会临时启动和实施的特别法制。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1 危机与公共危机1.2 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与特征1.3 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1.4 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第二章:公共危机类型与级别划分2.1 公共危机的类型2.2 公共危机的级别划分2.3 我国面临的公共危机现状及挑战2.4 案例分析:国内外典型公共危机事件第三章: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3.1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成3.2 危机预防与预警机制3.3 危机应对与处置机制3.4 危机过后重建与恢复机制3.5 案例分析:我国某地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第四章:公共危机管理主体与责任4.1 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4.2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4.3 企业与社会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4.4 公民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4.5 案例分析:某地政府与企业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第五章:公共危机管理策略与方法5.1 公共危机沟通与信息发布5.2 媒体与网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5.3 公共危机心理干预与抚慰5.4 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5.5 案例分析:某地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策略与方法第六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6.1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共危机管理6.2 国际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6.3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模式与机制6.4 我国参与国际公共危机管理的实践与挑战6.5 案例分析:国际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与合作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的伦理与道德考量7.1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伦理问题7.2 危机决策的道德原则与方法7.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平与公正7.4 危机中对人权与自由的保护7.5 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伦理争议与解决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与政策依据8.1 公共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8.2 公共危机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8.3 危机状态下的法律适用与司法审查8.4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法律责任与追究8.5 案例分析:公共危机管理法律纠纷的处理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的科技创新与应用9.1 科技创新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9.2 危机管理与科技发展的关系9.3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9.4 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作用9.5 案例分析:科技创新助力公共危机管理第十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新时代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10.2 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10.3 面向未来的公共危机管理策略10.4 公共危机管理人才培养与教育10.5 案例分析:未来公共危机管理的创新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公共危机的类型与级别划分解析:公共危机的类型繁多,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第2章2.1 内容展示
2.3 公共危机管理的总体架构与主要对策
2.3.1 公共危机管理的总体架构 公共危机治理的总体架构应是: “三制五预两能力”。 三制:即体制、机制和法制; 五预:即预测、预防、预警、预控、预案; 两能力主要是指政府体制内的危机处理能力和政府体
制外的危机应对能力。
2.3.2 公共危机管理主要对策
2.5.3.2 多中心制度安排对公共危机治理的启示 首先,多种新制度安排为灾害性公共危机的权力划分提供
了良好的框架。 其次,多中心制度安排强调以法律来解决各个治理主体间
的冲突。 第三,多中心制度安排促进了危机治理中政府服务意识的
增强。 最后,多中心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公共危机治理的效率。
多中心制度存在的前提和理论预设 首先,奥斯特罗姆等人提出的多中心理论有强烈的联邦主 义色彩;其次,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法制的薄弱;另外, 多中心治理需要市场(企业)、第三部门的积极参与,但 中国目前的现状看,第三部门的力量还相对比较薄弱,无 力单独承担起政府让渡出来的灾害性公共危机治理的责任; 最后,信任力的不足。
⑤多个管辖单位有利于实现财政平衡,使受益者承担成 本。再分配最好由州或者全国政府等非常大的政府单位 负责;
⑥大城市地区可能存在大量的城市公益物品和服务的潜 在生产者,使得选任官员为其公民有效地选择生产者, 并通过与其他生产者签约来约束绩效低的生产者;
⑦努力争取续约的生产者将较可能寻求创新性的技术, 在接近最优的生产规模上经营,并鼓励有效的团队生产 和协作生产,以提高其绩效。
二是制度性失效。它通常指某些规则和安排存在明显的 缺陷。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某些社会在安全问题上没 有建立相应的制度,存在制度真空;制度不到位,虽然 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但无法实现其应有的绩效;已经建 立的制度不适应具体的条件,存在制度的不适应。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范文
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范文公共危机管理制度范文:第一节:总则为健全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公共危机的防范、应对和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
第二节:协调机构本制度设立国家公共危机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委员会由国务院领导,并设立秘书处,统筹组织具体工作。
各级政府设立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区域范围内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并与委员会进行工作衔接。
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建立公共危机管理部门或岗位,明确职责,配合协调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第三节: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各级危机管理办公室、部门、单位应根据职责,加强信息收集、分析和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公共危机预警信息应具备准确性、及时性和可信度,且应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指导意见。
各级政府、组织和单位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措施,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第四节:应急响应建立公共危机应急响应机制,根据事态严重程度和可持续时间,分为Ⅰ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Ⅲ级响应。
Ⅰ级响应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或灾害,由政府主要负责,各有关部门、单位应配合协助,启动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救援和处置。
Ⅱ级响应适用于较大规模的突发事件或灾害,由政府牵头,各相关单位予以支持,启动预案,统一指挥,开展救援和处置。
Ⅲ级响应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突发事件或灾害,由政府指导下的相关单位负责,启动预案,组织救援和处置。
各级政府应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力量、调配资源,做好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采取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五节:信息发布建立公共危机信息发布机制,公共危机管理办公室、部门、单位应及时发布准确、可信的信息,防止谣言传播。
各级政府应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情况,回应社会关切,避免造成社会恐慌。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第一章概述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二、公共危机的分类:一)、危机产生的诱因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三、公共危机的特性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3、不确定性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6、无序性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
第2章:公共危机风险管理与减缓
一、风险社会理论:代表人物——乌尔里希.贝克
①德国社会学家,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
②代表著作:《什么是全球化》《风险社会》《世界风险社会》《解毒剂:有组织的不负责任》《自由之子》《反思性现代化》《全球化的政治》
二、风险的特点:
①风险的延展性与全球性:风险的影响和后果具有延展性,会超越民族国家的地理疆界。
风险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地域或团体,而是呈现出一一种全球化的趋势,这种全球化跨越了生产和再生产,跨越了国家界线。
②风险的不可感知性:作为工业化的产物,现代风险不仅有着全球化的趋势,还有着不可感知的特征。
“在今天,文明的风险一般是不被感知的,并且只出现在物理和化学的方程式中(比如食物中的毒素或核威胁)
③风险的人为性:自然和传统领域不再具备控制人的力量,而是处于人的行动和人的决定的支配之下
④风险的平等性:使受害者平等地分摊风险的结果,打破了社会阶层的划分,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
三、风险管理四步骤:
HVC:评估法比较科学(危险要素、脆弱性、承受能力)
四、风险缓解的措施:(简答)
①实施减缓工程:制定致灾因子减缓计划、对发展进行管理、保护建筑物及公共设施、保护自然、控制风险环境、限制公共支出、风险沟通与公众教育。
②降低社会脆弱性:为了确保社会公众的安全,我们必须减少社会公众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要尽可能排查、消除致灾因子。
③提高社会弹性:它主要是指一一个社会“快速、有效地对灾害进行响应、从灾害中复原的能力。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1.1 危机的定义与分类1.2 公共危机的特点与影响1.3 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与目标1.4 公共危机管理的原则与流程第二章: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构建2.1 危机管理体系的框架与要素2.2 危机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责2.3 危机管理预案的制定与实施2.4 危机管理资源的整合与配置第三章:公共危机识别与预警3.1 危机识别的方法与技巧3.2 危机预警系统的构建与运行3.3 危机监测与信息收集3.4 危机预警信号的判定与发布第四章:公共危机应对与处理4.1 危机应对策略与方法4.2 危机处理流程与步骤4.3 危机沟通与媒体应对4.4 危机处理中的协调与合作第五章:公共危机善后与恢复5.1 危机善后处理的重要性与原则5.2 危机善后处理的程序与内容5.3 危机后的舆论引导与心理干预5.4 危机总结与经验教训的汲取第六章: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基础6.1 危机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概述6.2 我国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6.3 危机管理的法律程序与法律责任6.4 法律法规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第七章: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7.1 危机决策的特点与挑战7.2 危机领导力的培养与发挥7.3 危机决策支持系统构建7.4 危机中的决策制定与执行第八章: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8.1 风险评估的概念与方法8.2 危机风险识别与管理8.3 风险评估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8.4 风险管理策略与措施的制定第九章: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资源调配与救援行动9.1 危机资源调配的原则与方法9.2 救援行动的组织与实施9.3 危机资源供给与国际救援合作9.4 救援行动中的志愿者管理第十章: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与应用10.1 危机管理中的科技创新10.2 信息技术在危机管理中的应用10.3 危机管理中的大数据与应用10.4 科技创新在提高危机管理效能的作用与前景第十一章:国际公共危机管理与合作11.1 国际危机管理的框架与机制11.2 国家间危机合作的法律与道德基础11.3 国际危机响应与协调策略11.4 我国在国际危机管理中的角色与定位第十二章:特定类型公共危机管理12.1 自然灾害危机管理12.2 公共卫生危机管理12.3 社会安全危机管理12.4 经济危机管理第十三章: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心理干预13.1 危机心理的影响与干预原则13.2 危机心理干预的方法与技巧13.3 危机中的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13.4 危机心理干预的实践案例分析第十四章: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信息沟通与传播14.1 危机信息沟通的重要性与挑战14.2 危机传播的战略与战术14.3 媒体关系管理与合作14.4 危机中的社交媒体运用与网络舆论管理第十五章:公共危机管理的培训与演练15.1 危机管理培训的目标与内容15.2 危机管理演练的设计与实施15.3 危机管理培训与演练的评估与反馈15.4 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与持续改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2. 公共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和预案制定;3. 公共危机的识别、预警和应对策略;4. 公共危机善后与恢复的处理流程和经验总结;5. 国际公共危机管理与合作的相关机制和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
《公共危机管理概论》教案第一章:公共危机管理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 让学生掌握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3. 让学生了解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
2. 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3.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新闻报道或案例引入公共危机管理的话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公共危机的定义、特征和类型,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3. 分析: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2. 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其他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第二章:公共危机预警与管理机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二、教学内容1.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2. 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新闻报道或案例引入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话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3. 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实际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案例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2. 让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公共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的最新发展。
第二章公共危机管PPT课件
网络建构、法案完善; 五种危机应对态度——回避、适应、强制、
妥协、合作。 9
2.1.2 公共危机管理与其他危机管理的区别
企业危机管理 政府危机管理 国家安全管理
10
案例: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
38
39
博白县政府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做法,激起当地群 众不满,2007年5月17日上午11时40分左右,大批群众涌 往沙陂镇政府。当时镇政府大铁门紧锁,门外有数千群众在 大声呼叫。刚开始,警卫极力阻拦民众冲击镇政府建筑物。 不久,门外群众向政府院内扔石头,砸玻璃。
而这时,当地计生站官员头戴钢盔,身穿迷彩服,手 握警棍,在楼高三层的政府楼顶戒备。
12
受 污 染 的 松 花 江
13
2005年11月月21日中午左右,哈尔滨市政府发布了第一次停水公告, 原文如下:
哈政发法字(2005)25号
为了保证市区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 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现将有关事宜 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 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检修并停水的时间约为4天(恢复供水时 间另行公告),请市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户和居民以及 供水经营单位做好生产、生活用水储备,保证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突然,从楼顶飞下一块拳头大的砖头,砸伤地面示威 群众。场面开始失控, 群众先是将附近的西墙推倒,随后 冲入镇政府,将印有政府字样的招牌摘下,并将 室内的物 品,电器,搬到屋外空地,几乎所有可被燃烧的物品均被村 民烧掉。
11
见到爆炸的黑烟,很多市民跑来看热闹,里面的人往外跑, 外面的人向里拥。直到巡警拉起警戒线,现场才被控制住。 巡警们一方面向警戒线外疏散围观群众和居民,一方面在 哈龙桥南侧进行调流和封闭,在清源大桥北侧进行分流, 同时配合民警,严防非特种车辆及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及危 险地带。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4.2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4.2.1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目标:
(1)采集信息;
(2)准确预警;
(3)及时发布信息;
(4)预警信号明确;
(5)避免信号相互干扰; (6)经济合理。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4.2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的建立
4.2.1 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目标、原则和要求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第5章 公共危机的预防机制
内容提要
公共危机管理的 预防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类型 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过程 公共危机管理预防的基本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的 预案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制定的原则与作用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制定的内容与类型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制定的应注意的问题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5.1 公共危机管理的不同预防类型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2.3 公共危机管理的模式
危 机
危 机 管
危
危危
从
机
机机
危
的
理
的
的的
机
避
的
确
控解
中
免
准 备
认
制决Leabharlann 获利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公共危机管理导论
2.3 公共危机管理的模式
缩减阶段
罗
伯
特
预备阶段
·
希
斯
的
反应阶段
4
R
模
式
恢复阶段
风险评估
管理
预警 培训 演习 影响分析 计划 技能要求 审计 影响分析 计划 技能要求 审计
危机的定义
角度 代表
危机定义
决策角度 过程角度 冲度角度
公共危机管理
2月10日: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逃 • 徐君:报上一条简短的信息说是一种非典型肺炎,还未确诊是什么病 毒。一上班,正好单位的一位领导在场,说是一种不明病毒,若8小时 内得不到控制治疗,人就会死去。这下恐慌再度加剧,在没有正式的消 息确认之前,权力赋予传言以最大的可行性和说服力。现在广东出的比 进的多,要不要逃跑?在生命面前,人显得那么脆弱。
•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 危机:“危机”一词最初是一个医学 术语,指人濒临死亡、游离于生死之间 的状态。后发展为两层意思,一是指危 险的祸根,如危机四伏;二是指严重的 困难关头,如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粮 食危机等。按照国际社会的一般看法, 危机是指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 危及社会秩序、
• 给社会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例如:战 争、冲突、暴乱、瘟疫等现象都可能是 危机。 • 公共危机含义:就是一个事件突然发 生并对大众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 构成威胁的状态。如地震、干旱、洪水、 泥石流、恶性疾病、恐怖事件、群众冲 突等。
• • • • •
(3)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4)有关单位(发生事件的单位等) (5)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和时限 程序:按行政管理层级组织逐级往上报告,县级卫 生行政部门向县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市级卫生行 政部门、国务院卫生部报告。 • 时限:除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卫生部报告时限为 • 1个小时外,其他逐级上报的时限为2个小时。
公 共 危 机 管 理
授 课 人 阿 说 日 吉
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功能、目的 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机制、原则 公共危机中的社会心理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 重大自然灾害的危机管理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我国公共事务管理的问题
政府管理 “条”、 “块”并
存
管理方式 较为单一
管理主体单一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3.2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弊端
社会参与 不足
协调应对 困难
危机管理 手段单一
弊端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3.3我国危机管理体制的改革
2003年:设 立危机管理的 常设机构;提 出城市应急指 挥机构建设的 三种模式。
2.2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为了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 构,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资我们借鉴。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2.1美国危机管理体制
1979年,卡特政府成立了应急管理署,实现了公共危机管理与民 防的功能整合,体现了美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即“综 合性应急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第2章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关键字:体制 行政体制 危机管理体制 横向碎片化 纵向碎 片化 传统模式 职业模式
公共危机管理
目录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1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 2.2国外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2.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
本章重点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006年:确 认应急办职能, 各地纷纷建立 应急办。
2008年:进 一步界定应急 办职能。
2011年:胡 锦涛强调完善 应急管理体制。
公共危机管理
复习思考题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1.如何理解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 2.世界主要国家的危机管理体制有何特点? 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哪些弊端? 4.如何对我国的危机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为了实现应急协调,美国特别注重处理“政府间关系”。
公共危机管理
2.2.2日本危机管理体制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2.3英国危机管理体制
1961年:《灾害对策基本法》 2001年,政府改革,设立防灾
担当大臣。 强化内阁秘书处制度
设立中央防灾会议
英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分权式 的:中央政府负责协调,提供 指导;地方政府具体负责应对 危机。
应急响应者被分为两类:占据 公共危机管理核心地位的组织; 合作性组织。
在英国的应急体系中,最为重 要的三个组织分别是:国民紧 急事务秘书处、主责政府部门、 内阁紧急应变小组。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2.4印度危机管理体制
2.2.5韩国危机管理体制
灾害管理是地方政府的职责,邦 政府主要负责监督,印度中央政 府提供支持。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3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自2003年抗击SARS以来,我国围绕“一案三制”开展建设,目前,我 国已经初步形成危机管理体系的框架。但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在体制上 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弊端,制约着危机管理的完善与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邻里层 面
澳大利亚的法律规定,各州负 责具体的危机管理工作。联邦 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原则性的政 策,对各州的工作提出指导性 建议。各州政府负责将国家政 策细化为符合本州实际情况的 相关制度。
在联邦层面,澳大利亚在司法 部内设有联邦应急管理署,它 是全国最高级别的应急管理部 门。
澳大利亚还设有应急管理委员 会(EMC).
由于公共危机的发生、行政机 关权力的扩张,公民的权利将 受到不同程度的克减。但是, 公民权利的克减程度并不是无 限度的,行政紧急权也不能滥 用。
公共危机管理
2.1.2传统模式与职业 模式优点的兼容并包
传统模 式:强 调指挥 和控制
职业模 式:强 调合作 和协调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1.3同时协调水平与 垂直方向的权力关系
在韩国的省政府、大都会政府 与地方政府中,都设有专门机 构,负责危机管理。
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开始制定 自己的持续性运营计划。
在危机情境中,公众乐于提供 援助。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2.6土耳其的危机管理体制 2.2.7澳大利亚危机管理体制
国家层 面
地方层 面
地区层 面
危机管理体制的理念 主要国家的危机管理体制 我国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1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
所谓“体制”,就是特定主体内部的组织制度。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 我们应对公共危机的组织形式。它主要由行政管理体制的特点来决定。
“9·11”事件是美国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反恐开 始成为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之后,美国通过《反恐怖主义法》、 《国土安全法》,并成立国土安全部,联邦应急管理署被并入。
联邦主义对美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存在地方主 义、标准化的缺失、单位的多样性以及碎片化,同时也赋予美国 应急管理三个方面的优势:灵活、多样及充裕。
在邦一级政府设有救助专员,通 常是相关部门的部长或主要部长。
灾害管理局由总理执掌,各邦的 灾害管理局由首席部长出任主要 负责人。
建立多学科、多技能、高科技的 国家灾害快速反应部队,设立国 家灾害管理资源中心。
应急管理组织一直在不断地变革。
中央政府于2004年建立了韩国 国家危机管理局,对危机进行 综合管理。在此之前,韩国设 有一些机构,专门管理特定领 域内的危机。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2.1.1实现保障行政紧急权与保护公众 权利的均衡
行政紧急 权
公民权利
应急行政权是指在应对各类公 共危机的过程中,依法享有、 行使的各类职权和职责,如发 布紧急命令、实施应急行政征 用或征收等。
在危机情境下,行政紧急权力 的行使使所需遵循的程序被简 化。
所谓的应急协调,就是指 在公共危机管理活动中多 个行为主体为实现共同的 目标而彼此互动、合作的 过程。
不同政府、部门、组织之 间进行协调的主要目的是 避免碎片化,实现整合化。
为了实现应急协调,危机 管理体制必须有利于整合。 防止出现横向碎片化或纵 向碎片化。
公共危机管理
Hale Waihona Puke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