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

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王维艺术风格及成就论文学界对王维诗文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的研究,方法多样,角度不一,所以也是比较深入和细致的。

总的看来,在本世纪上半叶,学界多笼统地评价和分析王维诗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技巧;五六十年代,学界曾经展开过一次关于王维诗歌如何评价的讨论,所以较偏重于王维诗歌思想意义和其山水诗社会意义的分析;从七十年代末以后,学界对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探讨趋于细致和深入了,出现了一大批从禅意、绘画、音乐等角度研究王维诗歌艺术性的文章,而且此时还有人分析王维各体诗歌的不同特点和创作成就,更将王维与古今中外诗人进行比较研究,使得王维诗歌研究到世纪末形成较大的规模,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

相对说来,人们对王维文赋的研究则稍嫌单薄,取得的成绩很有限。

本世纪上半叶此时学界对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成就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一些专着和少量的单篇论文中,而且侧重于王维诗中清淡的韵味。

傅东华在《王维诗·前言》中认为,“王维诗中并不寓什么深奥的哲理,也不含什么浓烈的感情;他的好处只在一种清淡而深长的趣味。

”杨荫深的《王维与孟浩然》也指出王维的诗,“可以称得‘淡而有味’四字”,“他在诗中爱用静一方面的词句”,“只是低声吟咏,令人如闻溪流之声,淙淙有韵。

”他还将王维的诗歌创作分成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他三十岁左右,此时他“是一个纯粹的隐居诗人”;第二个时期,是他三十岁之后,此时的诗“多含有一种不平之气”,“这在他作品上表现的,便是‘愁’、‘忧’、‘怜’,便是伤感气味很重的时期。

”第三时期,此时王维痛定思痛,诗中又表现出他的“古澹悠远”的趣味了。

同样,当时的一些单篇文章也多作如斯观。

如小尹在《唐朝以来一个最大的艺术家》中就指出,王维“是善用胸臆的,利用了诗人的感觉来写出大自然的美妙,不加修饰的建范着潇洒艺术的园亭;自是出尘妙品。

”承名世在《王孟的优劣》中也认为“王的长处是清远隽逸”。

方管的《王维散论》更以诗人的生活过程,以及这过程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来说明王维诗歌“静”的风格之所以产生的必然原因。

浅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浅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浅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浅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王维诗歌题材广泛,成就巨大。

无论是山水诗、边塞诗还是闺怨赠友诗,都有脍炙人口的绝世佳篇。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佛。

其诗存诗400余首,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边塞诗明朗清丽,豪迈雄浑;幽愤赠友诗,宛转含蓄,深沉真挚。

作为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于后世作品影响深远。

本文欲从王维诗歌题材入手来分析其艺术特点,以求对王维诗歌艺术特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一、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清淡宁静清淡自然是王维诗歌的主体风格特征。

这种风格主要表现在诗人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中,这些诗歌反映诗人隐逸生活的情趣,冲淡自然,清新有致。

如《赠裴十迪》、《新晴野望》、《渭川田家》、《山居秋螟》等作品。

这类诗大都表现诗人对现实理想幻灭而转向隐逸山水的闲适宁静的思想和心境。

这在上述诗中都有所表现。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援。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口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歌不仅描述了诗人恬静悠闲的情致还描绘了一幅秋雨之后山居生活的美丽画面。

在美丽的风景中,诗人兴趣盎然,享受自然的乐趣。

又如《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主要是描写了村居生活场景的自然和闲适,晴朗的天气,宜人的风光,诗人的恬淡安宁与美丽的自然风景互相兼容。

王维的另一个代表作《山居秋暝》,首联总领全诗,在秋天的傍晚,山雨过后,清新的空气迎面吹来。

“空山”是因山中的林木茂盛,把人的活动都给隐藏起来了,与后面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一句既写出了自然环境的空远清丽,也包含诗人主观意识的宁静和悠闲。

第二句是写景的名句,此联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错落有致的景观融入对仗工整的句子之间,行笔如水,自然流畅。

论王 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 维诗歌的典雅之美

论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王维,这位唐代诗坛的璀璨明星,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展现出一种典雅之美。

这种典雅之美,并非仅仅是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蕴含在他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和形式之中,如同一幅幅细腻而精致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

王维诗歌的典雅之美,首先体现在其营造的优美意境上。

他善于捕捉大自然中的细微之美,将山水田园之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在《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用简洁而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新宁静的秋日山林图。

那空旷的山峦,在新雨洗礼后显得格外清幽;夜晚的秋风送来丝丝凉意;明月透过松林洒下斑驳的光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间潺潺流淌。

这一系列的景象,相互交融,营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之中。

这种意境之美,没有喧嚣与繁杂,只有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展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致。

王维诗歌的情感表达也是典雅而含蓄的。

他不像一些诗人那样情感奔放、直抒胸臆,而是将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绘之中,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去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韵味。

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没有过多地诉说离别的悲伤与不舍,而是通过对渭城清晨细雨、客舍旁新绿的柳树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略带忧伤的氛围。

而“劝君更尽一杯酒”这一句,则在看似平淡的劝酒中,蕴含着深深的惜别之情。

这种情感的表达,委婉而深沉,如同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体现了王维诗歌情感的典雅之美。

王维诗歌的语言简练而精准,这也是其典雅之美的重要体现。

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词汇,生动地描绘出复杂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

在《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短短二十个字,却将春夜山间的宁静、桂花飘落的轻柔、月亮升起时的动态以及鸟儿的惊鸣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闲”字描绘出人的心境,“空”字展现出春山的寂静,“惊”字突出了月亮出现的突然,“鸣”字则打破了寂静,增添了生机。

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论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王维的诗,简直就像一幅幅美得让人心醉的画,每一首都能让人脑袋里浮现出一幅画面,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你知道吗,他的诗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那种慢慢品味的美酒,不急不躁,回味无穷。

每次读完王维的诗,总有种“哦,原来世界是这样的”这种感觉。

别看他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他的诗里藏着的不仅仅是景象,更有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透着一点点孤独,又有些超脱尘世的味道。

你会发现,他笔下的山水不是普通的山水,而是充满了他个人情感的山水,一种能把你带入他心境的力量。

像是《山居秋暝》,那种宁静致远的美,真的是让人都想马上去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过上一种“无为而治”的生活。

王维的诗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他把自然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的,但又不会让你觉得是在硬生生地“拍照”。

你看《鹿柴》这首诗,说实话,那些鹿啊,山水啊,草木啊,都不过是背景而已,真正打动人的其实是他笔下那种悠然自得的心境。

你就好像能感受到诗人和自然融为一体,那种融洽感,真是让人羡慕。

再比如《终南别业》,他的诗句里,山和水好像在跟你打招呼,你也能从其中感受到他对人生的那种从容和洒脱。

他的诗,真的没什么浮华,简单得就像一杯清茶,喝下去清爽怡人,回味却能让你感受到那种不言而喻的深刻。

不仅如此,王维的诗常常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就是说,他的诗句看似平平无奇,但只要你用心去品味,背后藏着的深意总是让人忍不住感叹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你会发现,王维的诗里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像是他看透了世事,却又能淡然处之。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哎,诗人是不是有点太内敛了?不过,越是这样,你反而越能体会到那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诗人眼中的山水,不仅仅是景物的呈现,更是他心境的映射。

他的诗,绝对是一种心灵的洗涤,尤其在现代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王维的诗歌就像是一剂清凉的良药,治愈你疲惫的心灵。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想,王维的诗是不是有点“清高”呢?不,王维绝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人,他其实是很接地气的。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浅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


人 生活其 间 的安闲 舒适 , 自 由自在 , 每 一句诗 就像 一幅 幅图 画一样 , 这些 画面连 接在一 起 , 构 成了含 蓄丰 富的 “ 辋川 闲居 图 ” 。 中国 的绘 画, 讲 究虚 实 , 远 近 及大小 的处 理 。王维 创作 诗歌 时 , 也使 用 了这些 技巧 。王维 的诗 在色 彩上 , 基 本都是 绿色 的 。但 为了 表现 大 自然 的丰 富多 彩 , 他 也经 常 采用多 种色 彩 的组 合 。如 “ 开 畦 分 白水 , 间 柳发 红 桃 。 ”( 《 春园即事》 ) ,“ 桃 红 复含 宿 雨 , 柳绿 更 带 春烟。 ”( 《 田园乐 》 ) ,“ 雨 中草 色绿 堪 染 , 水 上桃 花红 欲 燃 。 ”(《 辋 川别 业》) 等等, 都 是着色 浓郁 的诗 。 中国传 统 的诗歌 和书 画 , 都 强调 传神 的 效果 。我们 不 能将 王维 的诗 简 单理 解 成 “ 以画 入 诗 ” , 这样 只 是 局限 在 绘画 技巧 上 。中 国 古典 艺 术注 重 的是 在作 品 中传 达 创作 者 的思 想 感情 。仅 仅把 诗 写
浅析王维山水田 园诗的艺术风格
文史 纵 横
浅析 王维 山水田园诗的艺术 风格
杨宏 博 ( 西安 外 国语 大 学高职部 陕西 西安 【 摘 7 1 0 0 6 1 )
要 】 文章 阐释 了盛唐 时独具特 色的伟 大诗人王 雏的诗歌 、 书画。 认 为王维的山水田 园 诗是他诗歌 的代表 。 作者从绘画 美、 音 乐美、
一பைடு நூலகம்

王 维山水 田园诗 的绘 画美
景 物 的 声音 感 受特 别敏 锐 。他 善于 把音 乐 中 的节 奏美 运 用到 自 己 的诗 作 中 , 韵 律 悠 扬 。因而 , 他 的山 水 田园 诗 中 自然 而 然 地流 淌 着 大 自然 的天 籁之 音 : 莺 歌 燕语 , 鸡 鸣犬吠 , 猿啼 蝉噪 , 落叶 飞花 , 流泉 风雨, 弹 琴鼓 瑟 , 等等 。这 每一幅都 是极 鲜活 的有声 画面 。 在 王维的 诗歌 中 , 自然 界的美 丽 景色和 神奇 声音 往往 是有 机融 合, 水 乳交 融 的 。一个 个 有声 有 色 的意 象 , 一幅 幅 配着 音响 的 图 画 使 读 者耳 目一 新 。如 “ 明月 松 间照 , 清 泉石 上流 ” ,“ 竹 喧 归浣 女 , 莲 动下渔 舟 ” ( 《 山居秋 暝 》 ) 。 一 轮明月 , 照 在松 间的清 光; 一股 清泉 , 从 石上 流动 的声 响 ; 一 群浣 纱 归来 的 女子 , 在竹林 间 的笑 声 ; 以及一 艘 渔船 , 从荷 花 间缓缓 穿过 的 情态 。这一 切景 与人都 和谐 完美 地 结 合 在 一起 , 既像是 一 幅 清新 美丽 的有 声 画 , 又像 是一 支 优美 恬 静 的 开 阔。 同时 , 诗 人善 于变 换描 绘角 度 , 变 化多 端 , 出奇 制胜 。我们 不 抒 情曲 。这首诗 使欣 赏者仿 佛呼 吸到了 雨后树林 中清新 的空 气 。 王维 还 有 一 些 诗 句 能 引发 欣 赏 者 美 妙 的 遐想 , 如: “ 松 含风 声 妨来 欣赏 一下 他的 《 终 南山 》 ,“ 太乙近 天都 , 连 山到海 隅 。白 云回 望合 , 青霭 入看 无 。分 野中峰 变 , 阴睛众 壑殊 。欲 投人 处宿 , 隔水 问 里 , 花对 池中影 ”( 《 林 园 即事寄舍 弟 》 ) , “ 细枝风乱 响 , 疏影月 光寒 ” 《 新竹诗 》 ) ,“ 开 畦分 白水 , 间柳 发红 桃 ”( 《 春 园即 事 》 ) ,“ 泉 声咽 樵夫。 ”这 首 诗 写的 就是 登 山 时的 所见 , 欣 赏 者由 此可 见 其独 特 气 ( 势 。而 诗人 的另一 首诗 《 汉江 I I f N ̄> > , 则写 的是临水 , “ 楚塞 三湘接 , 危石 , 日色冷 青松 ”( 《 过香积 寺 》 ) ,“ 漠漠 水 田飞 白鹭 , 阴阴夏 木啭 积 雨辋 川 庄作 》) , 等 等 。我们 仿 佛听 见一 曲 曲美 妙 的音 荆 门九派 通 。江流天 地外 , 山色 有 无中 。郡邑 浮前 浦 , 波澜动 远空 。 黄 鸸 ”(《 襄 阳好风 日, 留 醉与 山 翁 。 ”这 是一 首 描写 楚 地襄 阳风 景 的诗 。诗 人 先 写楚 地 的地 理 形势 , 接 着 写江 流浩 荡 的非 凡景 色 , 最 后 以致诗 人 自 己流连 忘返 的缕 缕 情思 。诗人这 里 用的 全是 白描 手法 , 使人 眼 前浮 现 出一 幅水 墨 山水 画。诗 人 没有 写 山色 是浓 是 淡 , 是 青 是紫 , 只说其 若有 若 无的 感觉 。诗人 既把 握了 总体 印象 , 也注 意到 点面 结 合, 这 也表 现 出中 国画散 点透视 的 艺术 效应 。王维 诗中 这样 的诗句 还 有 很多 , 如: “ 万壑 树参 天 , 干 山响 杜鹃 ”( 《 送梓州 李 使君 》 ) ,“ 日

简要分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简介王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简要分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简介王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

简要分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简介王维田园诗歌的艺术特点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1、结构。

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2、炼材。

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维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

3、语言。

王维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扩充套件资料王维的主要成就——山水田园诗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

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王维(701~761)£中国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 。

开元九年(721)进士,因通音律授大乐丞。

不久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开元二十二年,被张九龄擢为右拾遗。

2年后九龄罢相,他倍感沮丧,有归隐心。

二十五年,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

40多岁时,先后隐居终南山和辋川,亦官亦隐。

思想日趋消极,佛教信仰日益发展。

安史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

乱平,降为太子中允。

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

名作如《终南山》、《汉江临泛》、《山居秋暝》、《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辋川集》20首、《新晴野望》等。

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精选五篇)

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精选五篇)

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精选五篇)第一篇:王维诗歌艺术特色浅论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王维(701-761年),字摩洁,太原祁仲山西祁县人。

官至右丞,世称“王右丞”,盛唐著名诗人。

他被诗论家誉为“诗佛”,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在盛唐诗坛鼎足而立.王维,经历大唐盛世,身处长安贵族豪门之间,诗风雍容华贵,以清丽内敛的山水禅学,留下了“诗佛”的独特风景。

王维写景诗中数量多、富有特色的是山水诗,在山水诗的创作上,王维是开一代风气人物,而且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由于王维的诗歌艺术修养很高,在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较高成就,这为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把山水诗创作的艺术技巧发展到更高的水平.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被苏轼称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们每每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情不自禁的就能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担当的起这种赞誉,由此可见苏轼的品评深入人心,这说明在种境界里的王维所达到深度和广度,比一般作家要更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

所谓王维诗山水诗中的“诗中有画”,就是指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难以达到的美感。

以至于他的诗既充分发挥了诗应有的长处,也能在描写人物、绘写景物时同时又能不自觉的引起读者的联想,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空间,这些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之美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

本文简单的就以“诗中有画”所能表现出王维山水中所透露出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也许更能突出王维山水诗中的艺术特色。

(一)王维“诗中有画”特点的原因分析首先,在身份上,王维不仅是个优秀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画家。

他开创的水墨渲染画法,笔致简约而风格淡雅,深为后世推崇。

王维的这种双重身分,这种艺术家独具为优越条件,使他在写诗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把诗的意境与画的想法融合起来。

他能把诗、画完美交融,把“诗境”带人画境,使画意更为充实,隽永;又指把“画境”融人“诗境”,使诗意更为形象,精妙。

王维诗的风格

王维诗的风格

王维诗的风格: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恬静闲适、清新明快:王维的诗歌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对山水、花鸟、虫兽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出对自然界的深厚感受和对生活的喜悦。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独到,善于以简洁的词汇构建充满意境的诗句,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含蓄隽永、冲淡空灵:王维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诗歌的意象和韵律,表现出一种含蓄隽永、冲淡空灵的艺术境界。

他的诗歌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让人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

3.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王维的诗歌善于将情感与景物相融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出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诗歌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王维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现出恬静闲适、清新明快、含蓄隽永、冲淡空灵、情景交融等特点。

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日期: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1)容提要 (3)(2)关键词 (3)(3)总论 (4)(4)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 (5)(5)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 (7)(6)王维的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9)(7)结论 (11)(8)参考文献 (11)容提要: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闺怨、赠友诗,深沉真挚,委婉动人。

笔者以为,王维不同题材的诗歌作品,虽然艺术风格不尽一致,但究其根底还是有一以贯之的艺术特色,即诗歌的“和谐美”。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达到儒释道三家结合所倡导的“和”的境界的诗人,王维是其中的佼佼者。

关键词:诗歌艺术风格王维和谐美浅谈王维诗歌的艺术风格汉语言文学专业王云娟王维(699-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县,后迁至蒲州(今省永济),晚年他居住在蓝田辋川别墅。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但是他在唐诗的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王维在青少年时期就富有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提升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

王维对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

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前人总结了许多。

比如说用“清”、“秀”、“远”三个词语来概括。

所谓“清”,就是指王维诗歌的意境和风格具有一种清爽美好、雅洁不俗气的特征;所谓“秀”,就是指王维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所谓“远”,就是指王维诗歌的立意高远,且整体风貌上给审美者一种咀嚼不尽的言外之意。

笔者在研读了王维的诗作后,对其艺术特色有着自己的理解:“宁静”“明朗”“深沉”是王维诗的鲜明风格,而“和谐”是其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

一、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意境高远,宁静之极王维一生中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比如名作《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这是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

就意境而言,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

又如《山居秋暝》,这也是一首意境幽美空灵而又极富生趣的名作。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

”这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写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

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

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

“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此时此刻诗人也仿佛觉得自己也被洗净了一般,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纯美诗境。

接下来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此二句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

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

可不是么,既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

诗人触景生情,感慨油然而生:山民们戴月而作,随性而起,这般勤劳、朴素、开朗的性格,远比宦途官场清明、纯净得许多。

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是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

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耐人寻味。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比如《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把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居者的形象,如见其人。

同山间老人谈谈笑笑,把回家的时间也忘了,何等自由惬意,这是作者捕捉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

诗语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

“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醉了。

从这段描述,我们就可知道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了。

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

诗人同调无多,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言“胜事自知”。

“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突出了“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

“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二、王维的边塞诗明朗清丽,有豪迈之气边塞诗在唐代蓬勃发展,这是因为大唐帝国本身的政治与社会实况提供了其繁荣的有利条件。

条件之一是唐代的边战频繁,也许是君王的好大喜功,总想扩充版图,扬威异域,也许是外族侵占,不得已而向外用兵;条件之二是诗人前往边境者也多,也许是远赴边荒发觅封侯,也许是怀才不遇,投身幕府。

前者是政治因素,后者可以说是社会风气所造成,不管如何,在这一时期,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是极大的丰富起来,许多诗人此为题材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王维年青时期也很有一番抱负,他也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写了不少诗歌,既有律诗绝句,也有五古七古。

像《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境界明朗,都是壮阔飞动之作。

比如《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诗一开头,便写告急途中,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了。

一、二句形容在“一走马”、“一扬鞭”的瞬息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便风驰电掣般地一闪而过,以夸的语言渲染了十万火急的紧气氛,给人以极其鲜明而飞动的形象感受。

中间两句,点明了骑者的身份和告急的事由。

一个“围”字,可见形势的严重。

一个“至”字,则交代了军使经过“走马”、“扬鞭”的飞驰疾驱,终于将军书及时送到。

最后两句,补充交代了气候对烽火报警的影响。

按理,应当先见烽火,后到军书。

然而现在,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迷茫,望断关山,不见烽烟。

是因雪大点不着烽火呢,还是点着了也望不见,反正是烽火联系中断了。

这就更突出了飞马传书的刻不容缓。

写到这里,全诗便戛然而止了,结得干脆利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尽管写形势危急,气氛紧,而诗中表现的情绪却是热烈、镇定和充满自信的。

这首诗,取材的角度很有特色。

诗人的着眼点既不在军书送出前边关如何被围,也不在军书送至后援军如何出动,而是仅仅撷取军使飞马告急这样一个片断、一个侧面来写,至于前前后后的情况,则让读者自己用想象去补充。

这种写法,节奏短促,一气呵成,篇幅集中而蕴丰富,在艺术构思上也显得不落俗套。

而王维写游侠生活的诗作也是明快爽朗,比如《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

《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